宋词的赏析:为什么宋词成为古代文学的瑰宝?

作者:欧韦浩时间:2023-07-18 00:29:13

导读:" 宋词作为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许多独特之处和深厚的艺术魅力。下面是几个原因,解释为什么宋词成为古代文学的瑰宝:1.精炼的语言:宋词以其简洁、精炼的语言著称。词人们通过短小的词句,巧妙地表达出复杂的情感和意境。他们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和形象的描写,使得每个字词都富有"

  宋词作为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许多独特之处和深厚的艺术魅力。下面是几个原因,解释为什么宋词成为古代文学的瑰宝:

  1.精炼的语言:宋词以其简洁、精炼的语言著称。

  词人们通过短小的词句,巧妙地表达出复杂的情感和意境。

  他们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和形象的描写,使得每个字词都富有深意,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深情远思的主题:宋词的主题广泛且丰富,涵盖了爱情、自然、社会、历史等方面。

  词人们通过对个人感情和社会现实的描绘,展示出深情和远思的一面。

  他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人生的思考,使得宋词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思想内涵。

  3.独特的音乐性:宋词是一种以唱为主的文学形式,因此音乐性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词人们注重词曲的配合,通过押韵、对仗等手法,使得宋词在朗诵或演唱时具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这种音乐性使得宋词更具艺术价值,同时也使得读者更容易被其吸引和感动。

  4.文化传承的重要作品: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化传承的重要作品之一。

  通过宋词,我们可以了解到宋代社会的风俗、人情和思想。

  词人们对于历史和传统的思考和表达,使得宋词成为了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的文化。

  总之,宋词之所以成为古代文学的瑰宝,是因为它们具有精炼的语言、深情远思的主题、独特的音乐性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作品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宋词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我们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具有重要价值。

唐诗宋词为啥能在古代成为文化精髓?

  唐诗和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文化中不可逾越的两座高峰,一时间也不知道哪一座山峰更加的高耸和雄伟,总之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秀丽。

  而之所以唐诗宋词成为了文化精髓,不仅是因为其韵律形式优美,其境界上也是令人叹为观止,简直就是一座难以窥其全貌的宝藏。

  唐诗相较于宋词,胜在了短练精悍,对仗工整的句子更具有气势。

  而宋词,长短句间,抑扬顿挫的是起起伏伏的情感。

  但是这样说也非常的不负责任,唐诗的风采,和宋词的神韵,都是各具特色。

  唐诗的情怀,也不容小觑。

  就比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好像读起来简单,但是体会起来当真深入人心,抬头看天上的那轮明月,低头回过神来发觉自己是想起来故乡。

  从此,月亮,有判差贺了一个庆李思乡的意味。

  再看杜甫,真是令人心疼。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那些南村的毛孩子抱走了自己被风吹走的茅草,没了这茅草,屋子就会漏雨。

  遇到这种情掘派况,任凭是谁都会责怪那些孩子。

  杜甫也非常的愤怒,但是杜甫并不是因为那些孩子而愤怒,茅草并不值钱,而那些孩童却如获至宝般争相抢夺,这是为何,这个社会已然到了如此境地,都需要这份茅草来避寒。

  杜甫的这份胸怀天下,当真是令人敬佩。

  而宋词,当真也是让我们看到了太多优秀的人。比如欧阳修,人人都说欧阳修比不得后起之秀苏轼,或许的确是这样的,但是欧阳修的胸怀也绝非一般,苏轼拿了自己的文章去给欧阳修审阅,欧阳修不仅不说苏轼卖弄,反而发自真心认同苏轼的才能,欧阳修能向晚辈低头,当真是学士楷模,也真是这样的人,才能引领风骚,创一代词风。

宋词为何如此好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

  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对剧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

  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词的初期极尽艳丽浮华,流烂槐悔行于市井酒肆之间,像曾因写过"且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而得罪了当时皇帝的柳永,郁郁不得志,一生就流连于歌坊青楼之间,给歌妓们写写词,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必有柳词"之说,以至于宋朝的一个宰相(他的名字我不太记得了,好像叫什么宴饥正殊的在当上宰相之后,他对于以前所做的词都不承认是他写的.我们也都知道,宋朝的艳妓之多,水平之高为其他朝代所罕有,她们和宋朝的士大夫们一起,构成了宋朝的享乐主义,虚华的文化.

  一个朝代,一个国家,若强盛,那么它在文与质两方面是并重的,这里文指的是文风或者说一个社会的风气吧,我们知道,一个人若专门读书,钻研学问的话,那么就必须脱离生产劳动,也不能去打仗,这在宋朝就叫做"养士""八股"确立之后,天下的秀才就专门来钻这个东西捞取功名利禄养活自己,所以也就没得工夫去思考事情,去造反了,如果一个国家"文风"越盛,那么做实事的人就越少,这个国家也就会出问题了.历朝写诗的人很多,宋诗也很有名,为什么独独诗以"唐"命名呢?唐诗就算是歌颂风花雪明橘月,也有一股质朴的美,透露出这个民族质朴,粗野与宏伟的气魄,而宋词则是比较多矫饰浮夸的文风,一个国家的文化若是推动这个国家的发展的,那么它就是强势的,有生命力的,

    在进化论和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如果”和“假设”,只有残酷的现实,宋朝被野蛮民族灭掉,这就是结果,而士大夫群体人格的堕落,从这个帮闲享乐的社会就开始出现征兆了。

宋词对古代文学的贡献

  唐诗、宋词对中华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华文化内核的根本。

  我们建立文明的基石,加强了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这是文化独有的魅力。

  通过只言片语展示了中国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梁橡又表达了诗人的感情和抱负,唐诗宋词一直是中华儿女的骄傲。

  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最高成就,继承了以往的精华,并得到统治者的发扬。

  唐代的诗歌是古代诗歌的集大成者,达到了我国诗歌的最高峰。

  宋词的规模虽然不及唐诗,影响却不在唐诗橡槐旁之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流派。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个话是很有道理的,将诗词的思想融会贯通到我们自己的语言体系里,整个人的气质都会发生改变。

  举一个例子,目前人工智能AI能做的越来越多了,人工能被取代的事情越来越多。

  1分钟做几百张设计图,写几百篇新闻稿,这样的消息层出不穷,但写诗却是目前人工智能无能为力的一个部分,因为诗是没有目标没有既定标准的一种存在,不像数学公式一板一眼,诗歌的美是一种韵味,存在是为了抒发感情,是人类意识的表达。

  诗词这种形式短小精悍,每一首都是浓缩的精华,如果仔细留心诗词的用词、韵脚、审美、语感、意趣,从这些方面多提升自己,对我们平时说话谈吐、写文章都会明铅大有好处。

  从以上的表达我们可以知道,唐诗宋词对中华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奠定了宏大的中华文化的基础。现在的文学、音乐、艺术等等多种文化形式中,都有唐诗宋词的影响痕迹,唐诗宋词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的文化文明水平和艺术文化瑰宝。

唐诗宋词元曲和清明什么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

    唐诗和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大高峰。在中华文明灿烂的长卷中,唐诗宋词是其中最为绚丽的华章。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是中国人灵魂的咏叹,诗歌是中国人浪漫精神、文化气质的体现与象征。诗以唐冠,宋以词我,搏哪说明了唐诗宋词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作为浓缩了唐诗宋词精华的《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被奉为中华文化的传世经典而备受推崇。

  自书成以来,伟人英雄,歌以咏志;达官巨贾,诵以怡情;家家户户,诗书传家。

  凡中国文化影响的地方,都有《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的诵读声,而且还将伴着时代的风雨永远传诵。

    唐诗,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将中国的诗歌成就推向历史的顶峰。

  这一时期,名家辈出键银派,流派纷呈。

  开启唐诗盛象的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即所谓的“初唐四杰”。

  处于初、盛唐之间,起着承前启后重要作用的诗人是陈子昂,他极力提倡“汉魏风骨”,对盛唐诗文豪放风气的形成起了重大影响。

    到了开元、天宝盛唐时期,唐诗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辉煌景象。

  这一时期,不仅产生了我国两位伟大的诗人——李白和杜甫,而且人才济济。

  贺知章、王昌龄、王之涣、崔颢、高适、岑参、孟浩然、王维等名家,都活跃在这一时期的诗坛上,写出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名篇。

  在创作方法和写作风格上,这一时期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盛景,边塞派、山水派、田园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各领风骚,争奇斗艳。

    李白、杜甫的成就标志着唐诗的鼎盛,随后进入一个低潮。

  到了元和、长庆中唐年间,唐诗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稿贺。

  这一时期的佼佼者是白居易、刘长韩愈、柳宗元、孟郊、贾岛、李贺等。

    唐诗经过中唐的再度繁荣以后,到了晚唐,呈现出衰颓之势,但这一阶段也出现了两个重要诗人杜牧和李商隐。

    唐诗,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到了今天,依然焕发着不灭的光辉,且历久弥香。

    词是宋代文学的灵魂,它继承着晚唐五代词体初兴的机运,经许多天才作家的努力创作,发扬光大,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绩。

    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前期小令,是北宋词坛的第一批报春花,紧接着伟大文学家柳永的慢词创作给宋词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

  柳永的词广泛吸取民间音律的优点,以白描的手法叙事抒情,为宋词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阶段。

  苏轼的词是宋词发展的一座里程碑,他与擅写恻艳之情的柳永不同,他的词以豪放著称。

  “词为艳科”,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种牢固的传统,苏轼成功地转为了这种风气。

  以苏轼为中心的元佑词林,代表着北宋词坛的鼎盛气象,一时名家辈出,如秦观、黄庭坚、陈师道、王安石、谢逸等,都写出了很多优秀的词作品。

  在苏轼以后,北宋词坛出现了以周邦彦为代表的格律词派,一散一整,各有所长。

  北宋末期则出现了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她能于“苏豪”、“柳俗”和“周律”之外别树一帜,形成有名的“易安体”。

    南宋词坛因为北方的沦陷、国家命运的改变,呈现出另一番景象。

  以辛弃疾为代表,贯穿其词中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恢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坚强信念。

  这样,苏轼所开创的豪放派被移植到爱国主义的沃壤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这一时期,著名的词人还有陆游、文天祥、刘克庄等。

    宋词,作为中华民族一座浩大的文学艺术殿堂,给后人留下了无穷的宝藏。经和唐诗一起,成为滋养一代代中国人的心灵药石。

  本书特色

词为什么会成为宋代文化的主流形式?

  宋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与短,便于歌唱。

  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曲子词”源自民间,俚俗粗鄙就是其天然倾向。由于敦煌石窟中大量的“曲子词”被重新发现,词源于民间

宋词-狄少英书法作品(6张)

  俗文学的观点已得到广泛承认。

  隋唐之际发生、形成的曲子词,原是配合一种全新的音乐--“燕乐”歌唱的。

  “燕”通“宴”,燕乐即酒宴间流行的助兴音乐,演奏和歌唱者皆为文化素质不高的下层乐工、歌妓。

  行闹且燕乐曲调之来源,主要途径有二:一是来自边地或外域的少数民族。

  唐时西域音乐大量流入,被称为“胡部”,其中部分乐曲后被改为汉名,如天宝十三年(754)改太常曲中54个胡名乐为汉名。

  《羯鼓录》载131曲,其中十之六七是外来曲。

  后被用作词调的,许多据调名就可以断定其为外来乐,如《望月婆罗门》原是印度乐曲,《苏幕遮》本是龟兹乐曲。

  《胡捣练》、《胡渭州》等调,则明白冠以“胡”字。

  部分曲调来自南疆,如《菩萨蛮》、《八拍蛮》等等。

  部分曲调直接以边地为名,表明其曲调来自边地。

  《新唐书·五行志》说:“天宝后各曲,多以边地为名,如《伊州》、《甘州》、《凉州》等。

  ”洪迈《容斋随笔》卷十四也说:“今乐府所传大曲,皆出于唐,而以州名者五:伊、凉、熙、石、渭也。

  ”伊州为今新疆哈密地区,甘州为今甘肃张掖,凉州为今甘肃武威,熙州为今甘肃临洮,石州为今山西离石,渭州为今甘肃陇西,这些都是唐代的西北边州。

  燕乐构成的主体部分,就是这些外来音乐。

  二是来自民间的土风歌谣。

  唐代曲子很多原来是滚兆民歌,任二北先生的《教坊记笺订》对教坊曲中那些来自民间的曲子,逐一做过考察。

  如《竹枝》原是川湘民歌,唐刘禹锡《竹枝词序》说:“余来建平(今四川巫山),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

  歌者扬袂睢舞,以曲多为贤。

  聆其音,中黄钟之羽,卒章激讦如吴声。

  ”又如《麦秀两歧》,《太平广记》卷二百五十七引《王氏见闻录》言五代朱梁时,“长吹《麦秀两歧》于殿前,施芟麦之具,引数十辈贫儿褴褛衣裳,携男抱女,挈筐笼而拾麦,仍和声唱,其词凄楚,及其贫苦之意。

  ”宋代民间曲子之创作仍然十分旺盛,《宋史·乐志》言北宋时“民间作新声者甚众”,如《孤雁儿》、《韵令》等等。

  燕乐曲调的两种主要来源,奠定了燕乐及其配合其演唱歌辞的俚俗浅易的文学特征。

  歌词在演唱、流传过程中,以及发挥其娱乐性功能时,皆更加稳固了这一文学创作特征。

  歌词所具有的先天性的俚俗特征,与正统的以雅正为依归的审美传统大相径庭。

  广大歌词作家所接受的传统教育,历史和社会潜移默化之赋予他们的审美观念,皆在他们欣赏、创作歌词时,发挥自觉或不自觉的作用。

  努力摆脱俚俗粗鄙、复归于风雅之正途,便成了词人们急迫而不懈的追求。

  唐朝时已经出现,最初在民间流行。

  经过五代到两宋,词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

  宋词以描写艳情为主。

  张炎说:“簸弄风月,陶写性情,词婉于诗。

  盖声出于莺吭燕舌间,稍近乎情可也。

  ”(《词源》卷下)就是对这方面特征的一个总结。

  宋词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第一个抒写艳思恋情的专门文体,“诗言志词言情”、“词为艳科”都是宋词这种创作主流倾向的归纳。

  宋词的题材集中在伤春悲秋、离愁别绪、风花雪月、男欢女爱等方面,与“艳情”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被后人推尊为“豪放词”开山祖的苏轼,其绝大多数词仍属“艳科”范围。

  即使是“艳情”之外的题材,也要受到主流倾向的渗透,或多或少地沾带着“艳”的情味宋词创作的主流倾向,正属于被孔子屏弃的淫靡的“郑卫”之声一流,与风雅篇什背道而驰。

  它只有表层次上的享乐生活追求,决没有深层的意蕴供回味。

  所以,宋词人们一面沉湎于声色的快乐享受,档备罩另一面又自我掩饰,自我辩解,“自扫其迹”。

  后人“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也为其曲意解释。

  贪图享受,人所难免,兴发情动,形诸歌咏。

  事后又觉得不合雅趣,有失颜面。

  这种矛盾普遍存在于歌词的创作之中。

  如能将艳情的表述含蓄化、朦胧化,似有兴寄,让接受者产生无限言外托喻之想。

  且将字面、句子、声韵皆加以锻炼,使其具有典丽高雅之风貌,岂不是两全其美?基于这样的立场,“去俗复雅”作为宋词创作的主要努力方向,从不自觉到自觉,从零星的努力到形成创作流派,从创作的实践到出现较完整。

  宋词只是一味的寄情山水,或者歌以明志。

  陈师道用“以诗为词”评价苏词,道中苏词革新的本质。

  从整体上观照,词的“雅化”进程,某种意义上也是词逐渐向诗靠拢的一个过程,努力跨越“言志”与“言情”界限的过程,所以,陆辅之才说:“雅正为尚,仍诗之支流。

  不雅正,不足言词。

  ”苏轼以前,这个过程是渐进的,至苏轼却是一种突飞猛进的演变。

  首先,苏轼词扩大了词境。

  苏轼之性情、襟怀、学问悉见之于诗,也同样融之于词。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他外出打猎,便豪情满怀地说:“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他望月思念弟弟,便因此悟出人生哲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水调歌头》)他登临古迹,便慨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五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

  刘熙载《艺概》卷四概括说:“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

  ”其次,苏轼词提高了词品。

  苏轼的“以诗入词”,把词家的“言情”与诗人的“言志”很好结合起来,文章道德与儿女私情并见乎词,在词中树堂堂之阵,立正正之旗。

  即使写闺情,品格也特高。

  《贺新郎》中那位“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的美人,可与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之格调比高。

  胡寅《酒边词序》因此盛称苏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豪气超乎尘埃之外。

  ”词至东坡,其体始尊。

  再次,苏轼改造了词风。

  出现在苏轼词中的往往是清奇阔大的景色,词人的旷达胸襟也徐徐展露在其中。

  传统区分宋词风格,有“婉约”、“豪放”之说,苏轼便是“豪放”词风的开创者。

  凡此种种“诗化”革新,都迅速地改变着词的内质,况周颐因此肯定说:“熙丰间,词学称极盛,苏长公提倡风雅,为一代山斗。

  ”(《蕙风词话》卷二)刘熙载转换一个角度评价说:“太白《忆秦娥》,声情悲壮,晚唐、五代,惟趋婉丽,至东坡始能复古。

  ”(《艺概》卷四)东坡的复古,正是词向诗的靠拢,突出“志之所之”,也是向唐诗的高远古雅复归。

  至此,词之“雅化”也取得了本质性的突破。

以宋词为例谈谈宋代文学成就

  我个人认为从整个诗歌史来看,宋诗正是唐诗发展的必然结果。

  唐诗与宋圆游伏诗,本是一脉相承的。

  宋代诗人正是充分吸取了唐诗的营养,才创造出一代诗风。

  宋人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对唐诗磨猜并未亦步亦趋,而是有因有革,所以能创造出与唐诗双峰并峙的宋诗。

  他们所能做的,是在唐人开采过的矿井里继续向深处挖掘。

  宋诗在题材方面较成功的开拓,便是向日常生活倾斜。

  琐事细物,都橘携成了宋人笔下的诗料。

  宋诗所展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更多的是普通人,而不再是盖世英雄或绝俗高士。

  这种特征使宋诗具有平易近人的优点,但缺乏唐诗那种源于浪漫精神的奇情壮采。

  宋诗的任何创新都是以唐诗为参照对象的。

  宋人惨淡经营的目的,便是在唐诗美学境界之外另辟新境。

  宋代许多诗人的风格特征,相对于唐诗而言,都是生新的。

  比如梅尧臣的平淡,王安石的精致,苏轼的畅达,黄庭坚的瘦硬,陈师道的朴拙,杨万里的活泼,都可视为对唐诗风格的陌生化的结果。

  然而宋代诗坛有一个整体性的风格追求,那就是平淡为美。

  苏轼和黄庭坚一向被看作宋诗特征的典型代表,苏轼论诗最重陶渊明,黄庭坚则更推崇杜甫晚期诗的平淡境界,苏、黄的诗学理想是殊途同归的。

  相对而言,宋诗中的情感内蕴经过理性的节制,比较温和、内敛,不如唐诗那样热烈、外扬;宋诗的艺术外貌平淡瘦劲,不如唐诗那样色泽丰美;宋诗的长处,不在于情韵而在于思理。

  它是宋人对生活的深沉思考的文学表现。

  唐宋诗在美学风格上,既各树一帜,又互相补充。

  它们是古典诗歌美学的两大范式,对后代诗歌具有深远的影响。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