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怎么赏析?

作者:巴海达时间:2023-07-18 00:29:10

导读:"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深受人们喜爱。想要欣赏宋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了解历史背景-了解宋朝的社会背景、文化氛围以及文人墨客的生活情况,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宋词的创作背景和意义。-阅读相关历史书籍、文化研究作品,深入了解宋"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深受人们喜爱。想要欣赏宋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了解历史背景

  -了解宋朝的社会背景、文化氛围以及文人墨客的生活情况,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宋词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阅读相关历史书籍、文化研究作品,深入了解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2.学习常见的词牌名及其特点

  -了解宋词中常见的词牌名,如:《青玉案·元夕》、《渔家傲·秋思》等。

  -学习词牌名的韵律特点、体裁特点,如何配合词牌名来表现情感、描绘景物等。

3.品味词句的音韵美和意境美

  -欣赏宋词时,可以留意其中的音韵美,如押韵、对仗等,这些都是宋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从词句中感受其中蕴含的意境美,如描绘自然景物时的细腻描写、表达情感时的含蓄与深情等。

4.关注词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个人风格

  -了解词作者的生平事迹、思想观点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创作意图和艺术追求。

  -比较不同词作者的作品,观察其个人风格和写作特点,从中寻找自己喜欢的词人和作品。

5.与词人进行对话与思考

  -在欣赏宋词时,可以与词人进行对话,思考他们想要表达的情感、思绪或对世界的观察。

  -可以通过写作或绘画等方式,将自己的感受与词人的词句相结合,进行创作和思考。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宋词的魅力,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不断的阅读和研究,也可以让我们对宋词的赏析水平不断提高,体验到更多的艺术享受。

赏析宋词的方法

  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闭纤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轿兄仿艺作尘并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鉴赏宋词主要从哪些角度

  以喜欢宋词的心态,总结自己欣赏宋词的角度:其一,宋词读起来春伍朗朗上口,意韵优美,适合诵读。

  其二孙森拦,宋词讲究写作特色,内容和形式都有相对的要求,比如词牌的格式、字数、平仄、平仄韵等,则胡引经据典,托物言志,各种修辞的灵活应用等。

  其三,对宋词的理解和欣赏要结合时代背景,那时那景,才是词的本意。

宋词赏析

  1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赏析: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

  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

  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

  “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

  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

  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

  2、“了却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赏析:“天下事”,指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大业。

  “生前身后名”,意谓生前死后都留下为祖国、民族建立不朽功勋国的美名,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激情。

  这两句意味着词人看到大功告成,踌躇满志,从而发出愉快的欢呼声,连调子也是轻松而又大气磅礴的,使词的感情上升到最高点。

  3、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满江红》)

  赏析:语调陡转平和,锋缓表达派基亮了作者报效朝廷的一片赤诚之心。

  肝胆沥沥,感人至深。

  全词如江河直泻,曲折回荡,激发处铿然作金石声。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赏析: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

  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尘宽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

  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这几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作了高度的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5、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李清照《武陵春》)

  赏析:写当前所见,本是风狂花尽,一片凄清,但却避免了从正面描写风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用“风住尘香”四字来表明这一场小小灾难的后果,则狂风摧花,落红满地,均在其中,出笔极为蕴藉。

  而且在风没有停息之时,花片纷飞,落红如雨,虽极不堪,尚有残花可见;风住之后,花已沾泥,人践马踏,化为尘土,所余痕迹,但有尘香,则春光竟一扫而空,更无所有,就更为不堪了。

  所以,“风住尘香”四字,不但含蓄,而且由于含蓄,反而扩大了容量,使人从中体会到更为丰富的感情。

  次句写由于所见如彼,故所为如此。

  日色已高,头犹未梳,虽与《凤凰台上忆吹箫》中“起来慵自梳头”语意全同,但那是生离之愁,这是死别之恨,深浅自别。

经典的宋词原文及赏析

  【#诗词鉴赏#导语】在宋代的时候,皇帝和大臣个个是词人,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词人,女词人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

  全社会的认碰嫌同和推崇,使宋词得以佳篇迭出,影响久远。

  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下经典的宋词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

经典的宋词原文及赏析篇一

  墨池记

  朝代:宋代

  作者:曾巩

  原文: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锋吵袜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又告于巩曰:“愿有记”。

  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赏析:

    本文在写作上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

  先记叙墨池的方位、形状、传闻,然后发表议论,接着记叙王羲之的轶闻,再议论后世之所以没有人能够比得上王羲之,是因为他们所下的功夫不如王羲之,并由此联系到道德方面的深造修养。

  最后记叙学官王盛为推广王羲之的事迹而采取的—系列措施,并对其用意发表议论,从而揭示出文章深刻的主题。

    这篇短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因小及大,小中见大,用小题目做大文章。

  题目是为墨池作记,据说这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洗涤笔砚之池,但实际上,传为王羲之墨池旧迹的,还有浙江会稽等多处。

  从曾巩此文“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的语气来看,他对临川墨池是否确为王羲之的真迹,也是抱着怀疑态度的。

  因此,他略记墨池的处所、形状以后,把笔锋转向探讨王羲之成功的原因:“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也就是说,并非“天成”,而是后天勤学苦练的结果。

  这是本文的第一层意思。

  这层意思紧紧扣住“墨池”题意,应是题中应有之义。

    这篇短文的另一特点是多用设问句和感叹句。

  全文可分十四句,其中设问句五句:“岂信然邪?”“而又尝自休于此邪?”“况欲深造道德者邪?”“而因以及乎其迹邪?”“以勉其学者邪?”“也”字句两句:“荀伯子《临川记》云也”,“非天成也”。

  最后又以一个感叹句作结:“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这些句式的大量运用,使这篇说理短文平添了一唱三叹的情韵。

  特别是五个设问句,兼收停顿、舒展之功,避免一泻无余之弊,低徊吟诵,玩索不尽。

  前人以“欧曾”并称,在这点上,曾巩是颇得欧阳修“六一风神”之妙的。

经典的宋词原文及赏析篇二

  醉翁亭记

  朝代:宋代

  作者:欧阳修

  原文: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银激修也。

  赏析:

    《醉翁亭记》不仅是一首千古传诵的游记,也是一篇具有积极思想意义的散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一、描绘了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在作者笔下,醉翁亭的远近左右都是一张山水画。

  有山,有泉、有林,有亭。

  然而,作者没有孤立地用墨,而是交织一体,既各具特色,又融合统一,蔚然深秀的琅琊山,风光绮丽,苍翠欲滴,以群山为背景,酿泉环绕而过,一座四角翘起的亭子立在上面,这样,无山,则泉不美,无泉,则青山孤立,无亭,则山泉失色。

  山与泉相依,泉与亭相衬,一幅画中,山水亭台,一应俱全,构成诗一般的优美境界,作者笔下的朝暮和四时之景,也都是优美的风景画。

  二、勾勒了一幅“与民同乐”的风习画

    文章先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游乐图,在这幅图画中,有“负者”,有“行者”,有老人,有小孩,前呼后应,往来不绝,十分热闹。

经典的宋词原文及赏析篇三

  渔家傲·秋思

  朝代:宋代

  作者:范仲淹

  原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赏析:

    宋仁宗朝,西夏是从西北方面侵扰中原的强大敌人。

  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陕西延安),在边城的防御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朝廷腐败,败多胜少,只能坚守以稳定大局。

  本词即作于此时。

    上片着重写景。

  “塞下”二句首先点明地点,时间和边地延州与内地不同的风光,其次具体地描述风光的不同,西北边疆气候寒冷,一到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大雁此时奋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

  “四面边声”三句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景象,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恻悲凉。

  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

  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

  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

    下片抒情。

  “浊酒一杯”二句,先自抒怀抱,作者为前线三军统帅,防守边塞,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

  想要借一杯浊酒消解乡愁,路途遥远,家人在何方?更重要的是,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就无从谈起。

  而要取胜又谈何容易,因此更浓更重的乡愁就凝聚在心头,无计可除。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紧承“长烟落日,”到了夜晚,笛声悠扬,秋霜遍地,更引动了征人的乡思。

  全词结束在“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二句上,此二句从写景转入写情。

  戍边将士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本可以战胜敌人,无奈朝廷奉行的是不抵抗政策,戍守艰苦,又无归计,人怎么能睡得着呢!旷日持久的守边白了将军的头,使征夫洒下许多思乡的热泪。

    把西北边陲的羌管笳鼓声带进词坛,使词进一步向社会化靠拢,旁枝独秀于艳词之外,本篇即为发端者之一。

  语气沉郁雄浑,风格苍凉悲壮,上下片之间情景相生,浑然一体。

  上篇“雁去无留意”移情于物,生动地表现了征人久戍边关,更无留意的内心感受。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在描写边塞风光的词篇中,可称警策。

  作者爱国主义的英雄气概充满了字里行间,气象开阔,开苏、辛豪放词之先河。

浅谈唐诗宋词的鉴赏

  鉴赏唐诗宋词,关键在于这4点。

  一是学习语言。

  唐诗宋词注重遣词造句,语言传神。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等等。

  二是要欣赏意境。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苍茫意境,《春江花月夜》的空灵意境等等。

  三是要体味情州慧怀。如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杜甫的“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等等。

  四是要领悟哲理。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等。

  唐诗宋词博大段迹亏精深,反复学握神习,一生受用。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