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数一数》课件有哪三篇?

作者:吴运达时间:2023-07-18 01:02:46

导读:"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数一数》课件有哪三篇?1.《数一数》第一课:认识数字1-10-介绍:这篇课件旨在帮助一年级的学生认识数字1-10,并学会通过数物体来表示相应的数量。-解决方案:1)通过图片和动画展示数字1-10的形态和书写方法,帮助学生记忆。2)通过数物体的活动,让"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数一数》课件有哪三篇?

1.《数一数》第一课:认识数字1-10

  -介绍:这篇课件旨在帮助一年级的学生认识数字1-10,并学会通过数物体来表示相应的数量。

-解决方案:

  1)通过图片和动画展示数字1-10的形态和书写方法,帮助学生记忆。

  2)通过数物体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数数的过程,加深对数字1-10的理解。

2.《数一数》第二课:数一数并进行比较

  -介绍:这篇课件旨在帮助一年级的学生掌握通过数数并进行比较的方法,培养其数的概念和数量的比较能力。

-解决方案:

  1)通过数物体的活动,让学生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大小,培养他们的数量感知能力。

  2)利用图片和动画展示不同数量的物体,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来判断数量的多少。

3.《数一数》第三课:从0数到9

  -介绍:这篇课件旨在帮助一年级的学生掌握从0数到9的方法,加深对数字的认识。

-解决方案:

  1)通过数物体的活动,让学生从0开始数到9,帮助他们掌握数字的顺序和书写。

  2)利用图片和动画展示从0数到9的过程,帮助学生形成数字的概念和记忆。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课件资料三篇

【篇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36页例3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重点难点:

    正确的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写数、读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

    计数器1个小棒100根铅笔24枝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个一。

    (2)()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塌档()。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5)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

    16,25,50,68。

    二、新授。

    (1)出示计数器。

    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并在计数器上分别贴上“十位”、“个位”。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4枝铅笔。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有腊逗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2个十枝和4个一枝)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别把2捆铅笔和4枝铅笔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24”。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敷。

  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

  ]。

    1、教学例3。

    (1)第轮衫卖一行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行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十珠子。

  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

  因此写作:“40”读作“四十”。

    (3)第二行第2、3题让学生尝试,说给同桌的同学听。

  教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30、40、50……个位上都写“0”。

  若这些数个位上不写“0”行吗?为什么?]。

  (4)讨论:33中的两个“3”的意思一样吗?各表示什么?为什么同一数字表示的意义却不同呢?

    2、教学100的读写。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

    教师把10拥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

  问一百该怎么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l”,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

    (2)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3、小结。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即从左边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课本第37页)。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2、做游戏:接通电话

    四、布置作业:练习八第5-7题。

  板书设计:

  读数、写数

    写数时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

    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个位上写0。

    读数时,十位上有几个十就读“几十”,个位上有几个一就读“几”。

  教学反思:

    在情境中引入读写数的必要性,又通过计数器让学生认识数位,明确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从而掌握了读数写数的方法,通过摆小棒和拨计数器上的珠子的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了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含义,深化了对数及数位的理解,掌握了100的读写方法。

【篇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1、32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过程,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培养知识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两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准备:

  小玻璃球50个,教学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谈话: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你能任意地说出一个别100以内的数吗?(指定三四人说一说)老师手里有很

    多小玻璃球,你们猜猜看可以用100发内的哪个数表示。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看小朋友们猜得怎么样。

  下面请你们也抓。

    一把小玻璃球先猜一猜有多少个,然后再数一数是多少。刚才这几个同学说的这些数谁大谁小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

    起来学习比较数的大小。

  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图。提问:今天小松鼠和小兔去海边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你能看着图说出它们做了一件什么事吗?你还

  看到了什么?

  看着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小松鼠和小兔比谁拾得多呢?你是怎样想的?

  2、合作交流

    谈话:请把你的想法先说给小组同学听一听(小组内交流)。

    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在班内交流)。

    3、谈话:在这道题里比较哪一个小动物拾的贝壳多就是比较38与46哪一个数大。

  你能用一个数学符号表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教师板书:4638

    指定学生上黑板>。

    全班学生读一读算式46>38。

    谈话:老师这里还有几组数,你们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请打开书第37页“试一试”看着计数器比较两组数的大小。

    (学生在书上完成并汇报结果。)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看着计数器把数先填出来,然后再比较数的大小。

    指名汇报。

    2、“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学生互相检查。

    3、“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我们再来看看,小白菜又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你们能回答吗?

  你能说一说六十几有哪些数?(按顺序说一说)这些数与六十相比,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

  口答:四十几在几十与几十之间?八十几比几十大,比几十小?

    4、“想想做做”第4题。

    指定一个学生(座位号是两位数的)说出自己的座位号。

  谈话:他的座位号是两位数(板书:两位数)。

  请座位号是两。

    位数的同学都站起来。其他同学的座位号是几位数?

    写出三个个位上都是6的两位数。

  学生写好后教师提问:你写了哪三个数?谁?谁最小?你能把这三个数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吗?

  (这个学生在黑板上排,其余学生装在座位上排)

  为什么这样排?(可以从小到大,也可以从大到小排)

  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有几个?(顺次说一说)

    写出三个十位上都是6的两位数,比一比哪个,哪个最小。

    让学生多独立完成后再相互交流。

    5、“想想做做”第5题。

    独立填写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6、游戏(排路队)

    谈话:小朋友们你们还想写数吗?请你们每人再写一个数。在小组里比一比谁写的数,谁写的数最小。

  排路队:出示路队旗(旗上分别写着:“比30大而比60小的数”“比30小的数”、“比60大的数”)

    根据刚才自己写的数到前面来排队,然后排着整齐的路队下课。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件【三篇】

  【#课件#导语】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

  它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

  使用课件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情绪,从而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下面是课件频道。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件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3~104页8、7、6加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

    (录像出示8个小朋友去公园买门票,然后,又来了5个小朋友的情景。)

    1.教师创设情境:星期天上午,天气非常好,小文、小丽、小明等8个小朋友到公园去玩。

  他们来到公园门口,正要买门票,又来了他们的5个掘樱薯同学。

  这时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应该买多少张门票?他们想请同学们帮忙算一下。

  同学们想帮这个忙吗?先在小组里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2.小组合作讨论。

    3.小组汇报交流。

    生1:我们是数的,数了数这些小朋友一共有13个人。

    生2: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第一次来了8个人,然后接着往下数,9、10、11、12、13,一共有13人。

    生3:我们是把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中的2个人先和8个人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生4:我们是把8个小朋友分成5个小朋友和3个小朋友两组,然后把这5个小朋友和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这4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二、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如果用计算的方法,应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 5。

    师:8 5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小棒摆一摆。

    小组汇报交流,由于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很容易想到用凑十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们小组先摆了8根小棒,又摆了5根小棒,然后从5根小棒里拿出2根放入8根小棒里凑成了10根小棒,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

    教师再请几个小组说一下他们是怎么做的。

    教师根据几个小组汇报操作的情况,边板书边小结:同学们真聪明,都想到了从5根小棒中拿出2根,跟8根小棒凑成10根,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这种方法真不错。

  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由于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其他方法,如数数法、接数法便不再出现或很少出现。

  2.师: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计算出了8 5=13,现在我们不摆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计算出8 4、7 6、6 5的结果吗?

    学生汇报,因为计算8加5时,学生用摆小棒的办法研究过了,所以用凑十法计算这三个算式应该没什么问题,教师这时应多让几个学生说想法。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小结凑十的方法:同学们刚才都是把8、7、6分颂和别凑成10,然后用10再加上剩下的数,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内容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课题)

  巩固内化,发散思维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想出了做8、7、6加几的题的方法,这种方法跟我们学过的9加几的方法有什么关系?(一样)那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目8 9,看哪个同学想到的方法最多?

  学生汇报:

    生1:从9中拿出2,与8凑成10,10加7等于17。

    生2:从8中拿出1,与9凑成10,10加7等于17。

    生3:我想因为9 8=17,所以8加9也等于17。

    教师对这3种方法都予以肯定,并特别表扬第3种方法。

  教师渗透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判者不变的规律。

  教师用课件演示9 8=17想的过程和8 9=17想的过程,以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迁移。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圈一圈,算一算。

  2.(课件出示)1路公交车上原来有6个人,又上来了7个人,这时车上有多少人?

    3.(课件出示)小兔找家:每个小兔身上有一个算式,每个小屋上有一个得数,学生做对后,小兔子就能回到自己家。

    4.(课件出示)写算式。根据图中情景,写出算式,看哪个同学写得又多又好。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件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习惯。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使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人,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我们来玩一玩,好不好?

  师一边拍手一边有节奏地说:小朋友,我问你,9和几凑满十?

  学生:邵老师,告诉你,9和1凑满十

    [评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为新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口令游戏不但复习了10的组成,也为学生探索8、7加几的算法提供了依据。]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小号图。

  (1)提问:这是一幅小号图,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怎样列式?

    [评析: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再提出问题,旨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提问:8 7等于几?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吗?在小组里说一说。

  (3)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可能会有下面的想法:

    ①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②左边8个加2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

    ③右边7个加3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个。

    ④两个盒子一共20格,现在空掉5格,就是15个。

    ⑤8 7=8 2 5=15。

    ⑥8 7=7 3 5=15。

    学生在交流第②、③种方法时电脑动画演示小号移动的过程。

    [评析:教师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8 7的计算策略。

  以上不同的算法反映了学生的三种认知水平:第①种算法表现出动作把握倾向,认知水平有待提高;第②③④种算法表现出图形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对图形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想像力;第⑤⑥种算法表现出符号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认知水平较高。

  ]。

    2.教学小棒图。

  (1)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办法计算8 7=15,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青椒和小蘑菇是怎样想的?

    小青椒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的,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是怎样想的?指名说一说。

    动画演示,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

    (2)小蘑菇的想法和小青椒有点不一样,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又是怎样想的?指名交流。

    [评析:设置一个帮助小青椒和小蘑菇的情境,让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有利于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美德,同时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3)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凑十法。

    3.(1)教学想想做做第1题。

    请小朋友先用学具摆一摆,再计算。学生完成后交流。

    (2)(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下面我们来做个圈十游戏。先圈出10个,再计算。

    (3)教学想一想。提问:不看图、不摆小棒,你们会这样想吗?请你在书上填一填。

  提问:计算8 9还可以想哪些有联系的算式?

    谁来说一说。学生可能想到:

    ①因为9 8=17,所以8 9=17。

    ②因为9 9=18,所以8 9=17。

    ③因为8 10=18,所以8 9=17。

    ④因为17-9=8,所以8 9=17。

    [评析:让不同的学生表现不同的思维过程,使他们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同时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4)小结:我们计算8 9的时候可以想以前学过的算式,这个办法真不错。(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你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的得数吗?

    学生口答。

    [评析:通过题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较小数加较大数,可以利用学过的算式直接算出得数,同时体会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不变。]

  三、寻找规律,巩固新知

    1.电脑出示8加几的题目,学生口答,引导学生发现,只要把加上的数分成2和几,就知道得数是十几。小结:发现了这个规律,就会算得又对又快。

    [评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让他们去观察、比较,从而发现8加几得数的规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思考的习惯。]

    2.电脑出示7加儿的题目。提问:那么7加几有这样的规律吗?谁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目的得数?

    3.组织口算比赛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其余打手势。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提问:光会计算还不够,我们还得学会开动脑筋,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你们看,面包房里有3袋面包,第一袋装了9个,第二袋装了8个,第三袋装了6个。

  幼儿园王阿姨要为班上15个小朋友准备点心,你觉得买哪两盒比较合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

    小结: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且,只要肯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止一种。

    [评析:教师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作出分析、估计和判断。

  问题解决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发展了求异思维,培养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

    总评:本课的教学,没有严谨的计算方法的讲解和反复的、规范化的算理语言的训练。

  教师允许学生用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形式思考,探索计算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

  学生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生动的和个性化的过程。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件篇三

  教学目标:

    1、在游公园的情境中,探究出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口算。

    2、经历操作、讨论、交流,养成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迁移推理的能力,优化算法。

    3、激发学习兴趣,感到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养成迁移推理的能力。

    教学准备:每人一个十只装的针剂药盒、小棒学具、答题卡、练习纸,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转盘各3个。

  教学设计说明:

    本小节的教学分两部分,一部分是8、7、6加几的口算,这部分教学的关键是掌握口算方法,能灵活口算。

  在设计时,通过教学环节逐层深入,让学生感受到“多中求异,同中求优”。

  如,玩“转转盘”游戏中体会到“凑十法”的便捷,紧接着“动动脑”中感受到依据题目的不同选择灵活的方法优化口算方法。

  口算教学比较枯燥,在设计时通过生动活泼的练习形式,激发口算的兴趣,同时熟练口算。

    第二部分是“用数学”,这部分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①充分运用情境图让学生学数学用数学;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意,体验相同的问题,观察的角度不同,列式也会不同;③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搜集信息资料的手段。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小红出了一题考考你们:9 5=

    重点突出“凑十法”想的过程。为什么把5分成1和4?

    今天的天气真好,小红和朋友一起去儿童公园玩,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动态出示课本第103页买票的情境图,)。

  你能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估计学生能提出一共有多少人买票?由此引出式子8 5=?)

  二、探究新知

  (一)、例讲8、7、6加几(初步感知计算方法)

    1、教学8 5。

    (1)小组内讨论:怎样能够最快地知道得数。

  互相说一说,再把思路写在答题卡上。

  有困难的可借助针剂药盒。

  (教师参加小组讨论。

  )。

    (2)学生汇报,口算方法可以多样,重点突出“凑十法”,指名回答。

  8 5=13为什么把5分成2和3?

  1023

  (3)小结:

  刚才同学们想出了又快又好的方法算出了8 5=13,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同学们真了不起!

  2、小比赛:转转盘(教学例2——突出凑十法的优越性)

  1、教学7加几和6加几,初感凑十法的好处

  (1)你们看一片绿油油的大草地,花儿在向我们点头,鸟儿在向我们微笑,坐下来休息一下吧!你能从这幅图里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怎样解决?

  天空上有7只小鸟,又飞来了5只,天空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草地上一边有6朵花,另一边有5朵,草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

  板书列式:7 56 5

    (2)现在请你用最快的方法计算出7 5和6 5。

    (3)请同学介绍口算方法。

  7 5=12为什么把5分成3和2?

  1032

  6 5=11为什么把5分成4和1?

  1041

    (4)小结:看来凑十法不仅能算9加几,还能算8、7、6加几。

  (二)、教学8、7、6加几

    1、小组合作玩转转盘。(8分钟)

  (2)写得又多又快的小组进行汇报得数(只要求说8 4和8 8、7 6和7 8、6 6和6 8的计算方法),

    (3)说说用什么方法口算又快又准。

  3、动动脑(教学例3)

    (1)计算8 9可以用凑十法,你还能想出更快的方法吗?由学生们自由回答。

  ①8 2=10、10 7=17

  ②9 1=10、10 7=17

  ③9 8=17、8 9=17

    重点介绍计算方法③,当两个加数一样时,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7 9、6 9你能用最快的方法算吗?

  三、巩固练习

  1、圈一圈,算一算

  课本第104页,第1题

  2、说一说,算一算

  课本第104页,第2题

  3、坐火车

    每人手中有一张车票(口算卡片),要先算对了车票上的三个算式才能上车。

  然后根据你车票上的得数对号上车(分别有15、14、13和12四列火车)。

  教师在8、7、6加几中各抽一题说说怎样想。

  四、拓展延伸

  小白兔可以吃哪两根胡萝卜,小灰兔呢?

    学生游戏,设“智慧星”,教师巡视指导。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8加几、7加几和6加几”,计算时用了什么办法?

  (凑十法;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篇)

  【#课件#导语】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

  它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

  使用课件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情绪,从而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下面是考网课件频道。

  

1.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教学内容:课本第2~3页

  教学目标:

    1、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关注学生情感,以爱来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和力,使学生喜欢学校、老师、同学。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数数。

  教学准备:主题图、学生自带一些玩具

  教学方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主题图

  二、了解学校,激发数数兴趣

  1、你仔细观查图,你喜欢吗?为什么?

  2、学校内外都有什么?

    3、联系生活数一数,教室里一些物品的个数。

    4、动手数一数自己所带玩具的个数。

  5、交换玩具数

    6、以“我来帮你数”“我教你数”来教数数不熟的同学。

  7、你高兴吗?需要老师帮吗?

  8、你认为图中那些小朋友做的好,你想学吗?

    三、反复训练,巩固知识。

    1、闭上眼,摸着数。

  2、听老师的掌声来数数

  四、作业:

  回家数一数有几口人全家有几眼睛?吃饭时有几盘菜?

  

2.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观察并数出图中的人和物的个数,或按方位数出周围物体。

    2.学习指物数数,认相应的数字,培养数数能力。

    3.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图画或周围物体,学习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4.引导学生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5.结合观察图画,初步培养学生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的思想感情以及爱学习、爱劳动、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进行入学教育。

    2.引导观察图画,数图画中人和物的个数。

  教学难点

  1.按一定顺序指物数数

    2.学习用完整、规范的语言表述。

  教具、学具准备

    内容是教科书2—3页的开学图课件。

  教学步骤

  一、教师谈话,引起兴趣

    小朋友们,从你们迈进学校大门那时起,你就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了。

  学生在学校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我们要学习很多知识,其中数学是我们学习的主要课程之一。

  数学知识用途很广,从数物体个数的1、2、3……买东西要花钱,汽车行驶的快慢,工厂生产的机器零件及产值,农业上的施肥及收成,到科学家研制发射人造卫星、原子弹、导弹及航天飞机等都离不开数学知识。

  这说明,世界虽大,但到处都离不开数学知识。

  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数学书的封面,下方中间的两个字就是“数学”,上面的图画中三只小鸭子与小朋友抱着的一只小鸭子之间就含有不少数学知识,图画背景是七巧板,七巧板有很多拼摆方法,里面藏着很多数学秘密。

  这说明学习数学很重要,也很有趣,我们现在就从这本书学习开始。

  二、引导观察,指物数数

    出示图画,引导数数。(指图)这幅图画是一所小学新学年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都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学校环境很美,你们看,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

    1.看图无序观察。

    学生看什么说什么。(有学生、老师、有的浇花,有的踢球,有树、有小鸟……)

    2.引导有序观察学说完整话。

    (1)边指边数出数量是1的人或物。(一位教师,一面五星五旗,一个足球)

    (2)边指边数出数量是2的人或物。(两个同学向老师敬礼,两个同学在浇花,两把喷壶)

    (3)边指边数出数量是3、4、5……10的人或物。

  (3个同学在踢足球,4棵葵花,5个大字“欢迎新同学”,6朵花,天上飞着7只小鸟,楼旁边有8棵树,一共有9个学生,一位老师,一共有10名师生。

  )。

    (4)按顺序数一数画面上1—10的人或物。

    教师谈话:通过看这幅图我们知道,学校到处都有数学,而且这里的老师、同学互敬互爱,整个校园充满着团结、欢乐的气氛。

    3.观察周围物体指物数数。

  (1)数一数教室有几个门?几个窗?每个窗上有几块玻璃?有几盏灯?教室墙上挂着几张画?……

  (2)横着数,一排有几张桌子?竖着数,一行有几张桌子?

  (3)数一数,你左边的一行有几个同学?右边的一行有几个同学?前边一排有几个同学?后边一排有几个同学?

  三、指图数数,认识数字

    1.出示4页下图。

    2.请同学们指着图,数一数每个圈里各有几个物体?认识圈旁边的数字。

    3.指名到前面,指着数出任意一个圈内的物体个数,读出旁边的数字。

  (如这个圈里有1、2、3、4、5,5条鱼,这个数字是5)

    4.同学们自由互相数圈里的物体个数,读出旁边的数字。

  四、组织室外活动,认识学校

  组织学生从学校门口开始,参观认识学校,边看边引导同学们: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校牌、花坛、教学楼、办公楼、树木、操场上有老师、同学……)数一数有多少棵树?

  五、全课小结

    今天你们都学习了什么?(看图数数,数数,认数字。)

  六、布置作业

    1.观察周围物体数一数个数。

    2.记下同学和熟人的电话。

  

3.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一、说教材

    分类和比较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

  本课教学以“帮妈妈放衣服”为主情境,通过妈妈与小朋友的对话,引发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学习比较“厚薄”,同时根据图中提供的花瓶、琉璃球、瓷马等物品还可以比较“长短”、“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

  通过“在情境图中找一找,比一比”,让学生自己寻找可比的对象,选择比较的标准来“比”,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体现“以人为本”、“以发展为宗旨”的素质教育新理念和目标。

  二、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2)、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2)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难点: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

  四、说教学策略

  1、说学情

    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学生对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考虑比较的多种方法。

  2、设计理念

    本着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理念。

  设计了一定要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体会、认识。

  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了一个个游戏,让学生去动手实践,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3、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气球、弹力球

    五、课前游戏:对口令。

    师说上句,生对下句。

  我说大,我对小;我说高,我对矮;我说低,我对高;我说长,我对短;我说薄,我对厚;我说轻,我对重;我说宽,我对窄;我说远,我对近……

    热闹的师生互动的对口令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对口令的内容紧扣本课知识点,便于学生感知、理解,为“比一比”的学习做好铺垫。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请班里一名比较高的同学与自己合作比一比个子。得出老师比同学矮的结论。

    2、再请两个同学与第一个同学比个子,分别得出结论。

    3、引出课题。这些结论都是通过“比一比”得到的(板书:比一比),今天我就来研究“比一比”,看通过“比一比”的活动,还能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小事引出“比一比”的学习,使他们切身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师民主地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教师以一名合作者的身份提出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大胆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驳,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研究“比一比”问题的积极性。

  】。

    二、引导探究。

    1、整体感知情境图。(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说说图上都有什么?

    学生们通过观察说出画面中左边有挂衣橱和存衣柜,放有爸爸、妈妈和小明衣服;右边是博古架,摆放着瓷马、花瓶、琉璃球等。

    2、比多少、厚薄。

  (课件播放)小明说:妈妈的衣服真多呀!

  师:你和小明的看法一样吗?你怎么知道的?

    (多媒体突出放大存衣柜,便于学生观察。)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数一数妈妈的衣服有11件、小明的衣服有4件,所以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多。

    (2)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厚,所以妈妈的衣服多。

  (多媒体演示比厚薄的过程)……

    小结:同学们用了不少好方法比较出妈妈的衣服最多,通过“比一比”,我们还可以发现许多问题呢。

    3、比长短。

  师: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妈妈准备了三件外衣挂在衣橱里,(多媒体突出放大挂衣柜),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并在全班汇报。

    学生们会出现许多不同的结论,如: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长;小明的衣服比妈妈的衣服短;爸爸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长;小明的衣服比爸爸的衣服短;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长,比爸爸的衣服短;爸爸的衣服最长,小明的衣服最短……对于能用多种标准进行比较的小组进行表扬。

    小结:比较的时候一定要确定谁跟谁比,比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会不同。

  3、你还能比什么?

    仔细观察情境图,小组确定研究内容,选择一样主题图中的一件物品,合作进行比较研究。

    小组汇报,其它组补充、评价。

    小组可以选择琉璃球比较大小、轻重等;可以选择瓷马比较高、矮、多少等;也可以选择花瓶比较胖瘦、高矮等。

    小结:(根据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师先带领学生充分感知情境图,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由“妈妈的衣服真多呀,你也这样认为吗”这个问题,激起学生运用生活经验进行自主探索的兴趣。

  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由扶到放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先是领着学生比较衣服厚薄,再半放给小组交流比较衣服长短,最后通过“还可以把什么东西比一比”,让小组自选研究题目,进行比较,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使他们对新知识得到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

  】。

    三、“闯关”巩固。

  第一关比多少、厚薄(多媒体出示第23页第1题)

  师问:哪边的书最多,哪本书最厚?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第二关比轻重(第24页第2题)。

  用多媒体模拟天平称量水果的过程,

    学生独立思考后判断轻重。

    说说理由。

  (学生可以结合压翘翘板的生活经验直观感受天平杠杆重的一端下沉,轻的一端上翘的原理。

  )。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演示,变教材的静态呈现为动态呈现,引起学生对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从而更直观形象的感知天平称重的有关原理。】

    第三关比手的长短(第24页第4题)。

    演示活动:教师演妈妈,大同学扮演“我”,小同学扮演“弟弟”,比手。谁的手最长?

    【设计意图:结合自主练习中的的插图在课堂上组织分角色表演演示活动,紧紧抓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符合儿童欣赏、认知特点,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第四关:实践应用活动:谁哪合适?

    1、出示一个气球和一个弹力球。

  师:请你猜一猜哪个球重?哪个球轻?

    2、学生们掂一掂、试一试后,说说实际比较的结果。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猜测一下哪个球重,哪个球轻?熟悉这两种球的孩子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快判断出弹力球比气球重,对与没有这种生活经验的孩子教师要组织他们亲身试一试,体会大得物体不一定重,小的物体不一定轻的辨证思想。

  这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开放题,一定要留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在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

  】。

  第五关:实践拓展活动

    找一找,生活中、教室里还有什么可以比的东西,小组合作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

  

4.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内容及第8页“做一做”

  知识背景

    生活离不开数学,“多、少”在生活中无处不有。生活中的物体有多有少,数量有多有少,书包里的学具有多有少,家里的玩具有多有少,校园里的树木有多有少,教室里的人有多有少……

  教学理念

    1、兴趣是学生学习的老师。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活动的倾向,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定向、保持和强化的作用。

  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可以在课堂中主动地、轻松地、持久地、集中地投入到学习中来,这样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

    2、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学习体验的重要手段。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做中学。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在低段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并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合理的设计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合作中进行探究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过程和方法:通过听故事,看动画,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待人的良好品德。初步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初步体验数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并初步体会“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梨片图、苹果图、三角形、圆片、花朵片各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小朋友,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听故事、看动画,喜欢吗?多媒体出示小猪、小兔盖房子的动画课件,同时播放故事《小猪帮小兔盖房子》:小兔长大了,要离开爸爸、妈妈自己生活了,他们准备自盖一间小房子。

  这一天,天气可好了,河里的小鱼高兴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咦!为什么那边的草地上那么热闹?小鱼“哗啦”跳出水面一瞧,哦,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正忙着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新房子呢!他们你搬木头我搬砖,干得可高兴啦!小房子很快就盖好啦。

  热情好客的小兔为了感谢他们的邻居,还买来了很多好吃的东西,放在那边的石桌上招待小猪呢!。

  师:听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后,我们应该向它们学习什么?在动画片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知识?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说一说吗?

    [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为学生的思维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思维尽可能地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直接激趣,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

  二、合作探究

    (1)教学“同样多”。

    1.小组交流。

    观察动画片,组内讨论交流老师刚才所提的问题。

    2.小组汇报。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课件出示小兔头图片、砖头图片,小猪头图片,木头图片。

  (如果学生能在动画片中找出其它物体的个数,正确的老师要给以充分的肯定。

  )。

    生1:我知道有4只兔子,3只小猪。

    生2:有3个苹果,4个萝卜。

    生3:有4张板凳,4根木头。

    生4:我发现1只兔子搬1块砖,没有剩下的砖。

    师:说得很好,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头。

  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头同样多。

  (课件板书:和同样多。

  )。

  师:你们记住了吗?看看,动画片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生1:1只小猪吃1个苹果,小猪和苹果同样多。

    生2:1只小兔吃1个萝卜,小兔和萝卜同样多。

  (2)教学“多”、“少”

  师: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1只小猪扛1根木头,还剩1根木头。

  师:你发现谁多谁少?

    生:木头多,小猪少。

  师:很好,还可以怎么说?

    生1:木头比小猪多。

    生2:小猪比木头少。

    师:同学们真聪明,刚才同学们讲的,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课件板书课题:比多少)

    教师小结:一头小猪对着一根木头,还多出了一根木头。

  我们就说木头多、小猪少,还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

  (课件出示:多少)。

    3、同位互相说。

    师:动画片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什么比什么多,什么比什么少。(随意比较)

  生:(略)

    [学生通过观察去感悟“多”、“少”、“同样多”,培养了学生观察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使他们初步尝到互相合作的快乐,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是学生学习的领引者”这一教学理念。]

  三、实践操作

    师:刚才同学们同位合作说得真好,课件出示学具:梨片图、苹果图、三角形、圆片、花朵片各若干个。现在老师想让同学们4人合作摆一摆这些学具,大家先想一想,怎样摆,老师一眼就看出谁摆得多,谁摆得少,或同样多?

    1、小组交流。

  2、小组汇报

    生1:数一数,标上数。

    生2:对齐摆,长的多,短的少,一样长的同样多。

    师:你们的方法都很好,同学们听到了吗?我们应该在学习上善于观察和动脑,讲究方法。

  3、小组操作

    师:比一比,谁的摆法多。

  生:用准备好的学具边摆边说(教师巡视)

  4、展示作品

  (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有意识地提醒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探究,使摆法多样化落到了实处,突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了学生可用不同方法去学习数学的道理,符合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通过比赛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

  四、实际运用

    1、比比谁聪明。

    师:拿出一串红、黄相间的珠子,让学生判断哪种颜色的珠子多。先让学生在组内说说。

    生:小组交流、汇报。

    1组:用数的方法:数出红珠子有几个,黄珠子有几个,再比较。

    2组:这种方法太麻烦,我们组是找朋友:一个红珠子和一个黄珠子是一对朋友,最后剩下哪种颜色的珠子,哪种颜色的珠子就多。

    3组:我们组还有一种方法:如果开始第一个珠子是红色,最后一个也是红色,那就是红珠子多;如果开始第一个珠子是红色,最后一个是黄色,那就是两种珠子同样多。

    2、整理铅笔盒。

    把铅笔盒里的铅笔、橡皮分一分,数一数各有多少,再和同桌比一比谁多少。比完后要求学生把东西整理好,放到铅笔盒里,并提醒学生做完事情要进行整理的好习惯。

    3、说出你生活中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

    生1:我班男生比女生多。

    生2:教室里的电风扇比日光灯少。

    师:同学们说得这么好,这么多,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比一比、整理铅笔盒、找生活的事物等实践活动,提供了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渗透了分类,培养学会整理的良好习惯。

  而且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了“用数学”的意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真聪明,你们通过看、说、摆、练、想和合作,展示了自己的才华,这节课大家表现得都很好,数学王国里还有许多奥秘呢!只要同学们细心观察,好好学习,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六、课外延伸

  想一想,摆一摆,你能让和同样多吗?

  

5.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页的内容、“做一做”及练习一第7、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通过合作交流,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高和矮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观察、合作交流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高矮。

    学具准备:积木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高有矮

  1.引导比较

  找两个身高相差较大的学生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说有高矮,胖瘦的区别都应予以肯定。

    2.是啊,人有高有矮,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高矮的问题。

  板书:高矮

  二、探究方法

    1.情境演示:两个身高差不多的同学到前面分开站着,比较高矮。

  好像有点困难,我们该怎么办呢?

    2.布置活动:小组合作探究比高矮的方法。

    3.汇报交流。哪个小组来汇报给大家听。

    4.总结方法:直接比或作记号比等方法。

  三、排队游戏?

    1.小组内比较说说谁谁最矮。

  2.逐渐增加小组人数,说说谁第二高

  四、反馈练习

  1.第12页第7题

  (1)说出动物名

  (2)比较高和矮

  2.举其他喜爱的动物作比较

  五、学生活动

  1.摸高活动

    说一说怎样做摸得高(可站在地上摸,可跳起来摸)。

  2.摆高活动

    拿积木或铅笔搭高不倒比较。

  3.悄悄话游戏

  (1)表演

  两生上台,对一生说悄悄话:踮脚尖比高矮?

  (2)判断思考

  谁高,问题出在哪儿?

  六、评价总结

  比较高矮要注意什么?你学会了些什么?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三篇】

【1~5的认识】

  教学内容:

  1~5的认识及书写

  教学要求:

  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点:

    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

  师: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实物投影仪

    生: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主题画

  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

  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1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

    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3)请你拿出1根小棒

  2、认识2

  (教学方法同上)

  3、认识3

    (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亩闷竖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

    (3)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4、认识4、5

  (教学方法同上)

 罩滚 (二)、出示计数器

  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2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3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4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5

  板书:1、2、3、4、5

  (全班齐读:正、反读)

  问: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三)、教师说,学生操作

  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

    3、请你拿出5个圆片。

  三、教学写数字1~5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四、练一练

  第21页的第1―4题,学生做在书上

  (1)学生互评(2)集体评(3)教师评价

  

【5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目标:

    1、认识加法“ ”和等号“=”,学习列加法算式。

    2、让学生体验数运算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1、教师演示材料:实物玩具娃娃3个,贴绒教具梨5个,“2 1=3”卡片和“ ”、“-”的图片、操作纸,教育挂图。

    2、分组活动材料:写有5以内加法算式苹果卡片若干、树卡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教师用实物口述应用题,引导学生理解5以内的加法含义。

  1、师:今天老师买了几个玩具娃娃,老师先买了2个玩具娃娃,又买了一个玩迅大具娃娃,老师一共买了几个玩具娃娃?

  2、引导认识符号“ ”、“=”

    师:哦,是的小朋友们真棒,是的2个玩具娃娃加上1个玩具娃娃,一共有3个玩具娃娃。

  (教师边说边列出“2 1=3”的算式。

  )。

  师:小朋友们看这里除了数字之外有两个特别的符号你们认识吗?师出示“ ”这个是什么符号,你们认识它吗?你们觉得这个是什么意思?师出示“=”这个是什么符号,你们认识它吗?你们觉得这个是什么意思?

    师小结:告诉学生:“ ”叫“加号”,读作“加上”。

  “ ”表示把东西合并起来,东西变多了。

  “=”叫“等于”,“=”是表示左边的两个数加起来是右边的这个数。

  引导学生正确地读算式“2 1=3”这个有数字和这“ ”、“=”加起来的叫做算式。

    二、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口述应用题列式计算。

    1、教师边演示贴绒教具边口述应用题。

  师:老师又买了几个梨,分别在红盘子里放了2个梨,黄盘子里放了3个梨,两个盘子里一共有几个梨呀?

  师:今天老师要交给小朋友一个任务,看着这个图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出来,这个任务你们能不能完成呢?(请小朋友拿出操作纸)

    交流分享:说一说你列的式子。两个盘子里一共有几个梨?

    师:小朋友们你们的任务都完成了吗?小手举高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你们完成任务的情况。

    三、出示教育挂图《学习5以内数的加法》,引导学生根据图片内容列式你计算。

  师:小朋友完成任务的情况可真好啊!老师摆好水果后,就去花园散散步,那你们看,(出示图)这里的花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请学生回答)那你们能不能用这些花列一个加法算式题呢?请小朋友们开动你们的脑筋看谁最快列出算式题(请学生列算式,回答)

    四、学生分组活动,巩固5以内数的加法知识。

    师介绍分组材料。

  (1)师:老师去了花园后,走着走着就来到了果园,可是果园的伯伯说:要进果园要算出果子上的算式把果子送到果子树上,都算对了才让老师进去,可是果子太多了,请小朋友来帮老师算一算好吗?

    (2)学生操作练习,教师观察学生列式及运算情况。

    (3)师集中同学看学生挂果子情况。

    (4)师:谢谢你们哟,帮了老师一个大忙了。

    五、教学结束。

  

【0的认识】

  教学目标:

  认识“0”,了解其含义,会写“0”

    体会“0”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用数的观念观察实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

  教学难点:

  认识“0”,体会“0”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都学过哪几个数字宝宝呢?还记得吗?现在大家一起来说出他们的名字。

  生:1,2,3,4,5

    师:那大家看老师手里拿的了一串珠子,现在请一组同学,一位扮演小老师,一位扮演学生。

    小老师出示卡片,然后学生用拨珠子的方式来表示。(学生动手开始实际操作)

    师:同学们配合的真默契。现在老师请一位同学将刚才出示的数字卡片排排序

  (贴卡片的时候按顺序来)

  二、探索新知

    师:这位同学做的真棒啊!秋天到了,果实都成熟了。大家看这棵树上结了几个苹果呢?

  生:5个

    师:今天老师要把这五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奖励给这节课表现好的同学。

  哎,这位同学从一上课就专心听课,老师奖励你一个苹果。

  同学们观察现在树上还剩几个苹果?。

  生:4个

    师:瞧,这位同学今天发言真积极,老师要把这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奖励给你。现在还剩几个苹果?

  生:3个

    师:同学说的非常棒。现在老师要把这三个苹果都摘下来放在这儿,看接下来谁表现的好,老师就奖励给谁。

  大家现在观察树上还剩几个苹果?

    生:一个也没有。

  师:那一个也没有应该怎么表示呢?

  生:0

  师:没错,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0的认识”

  (板书:0的认识)

    师:一个也没有的我们用”0”表示。其实0与1,2,3,4,5一样都表示一个数,但都比1,2,3,4,5小。

  (贴卡片“0”)

    师:小眼睛,看黑板。大家观察图上画了什么?

    生:一个小男孩手里拿着两个气球。

    师:说的真好!哎,突然小男孩手一松,大家看气球怎么样了?你来说。

  生:飞走了

  师:大家说现在还剩几个气球?

  生:一个也没有了

  师:可以怎么表示呢?

  生:0

    师:你知道的真多!老师把这个苹果奖励给你。接着看,大家观察树上的小木屋里有几只小鸟?

  生:3只

  师:注意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生:小鸟都飞走了。

  师:那现在小木屋里还剩几只小鸟?

  生:0只

  师:那0表示什么呢?

    生:0表示什么也没有。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0,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写0。

  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老师是怎么写的。

  写的时候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起点要与终点相连,要写圆滑。

  注意:0是写在田字格的左半边。

  上边顶着上边得线,。

    生:左边靠着左边的线,下面顶着下面的线,右面靠着中间的线。

    好,小手指伸出来,我们一起写数字。(带领示范)

    现在同学们翻开书第9页,先照着虚线描下来,然后在后面管饭的写2个。

  待会儿咱们比一比,哪位同学书写的最工整,字写得最美观!

  (巡视)

    师:这位同学带着你的书上来,展示一下你书写的。大家说这位同学写的怎么样?

    生:写的不好。

  师:哪里不好呢?

    生:。

  (订正)

  师:大家看现在对不对?

  生:对

    师:这位同学你上来展示一下你书写的。大家看这位同学书写的怎么样?

  生:好

    师:这位同学写得即规范,又整洁,美观。

  老师也奖励你一个苹果。

  还剩一个苹果了,大家可要好好表现,争取机会呦。

  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0,那同学们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过0呢?

    生:。

    师:大家看大屏幕上展示的都是生活中的图片。那你看看哪些地方有0呢?

  生:计分牌上有0,门牌号上有0,

    师:来读一读。还有呢?如果从左边数,门牌号上的0排第几呢?

    生:尺子。排第2.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

  其实呀,在我们的直尺上也有0,它还表示起点。

  这等到以后的学习中就知道了。

  三、小试牛刀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0,现在我们就来检测一下。看谁做的又快又准。

  大家看大屏幕,小试牛刀第一题,第一题怎么做呢?

  生:就是在田字格里填上苹果的个数

    师:真聪明!好,开始做。做完的同学用你的坐姿来告诉老师。

  (巡视)

    师:大家看这位同学填的对不对。

    第一题都填对的同学举手老师看看,好,看来同学们已经和数字宝宝们很熟了。给几分钟

    的时间更正。(巡视指导)

  师:现在来看第二题,谁能告诉老师第二题是什么意思?

    生:在田字格里填上鱼的条数。

  师:看谁做的又准又快!

  (展示)

  (同上)

    师:同学们,现在老师准备了几张数字卡片,请一位同学来给排排序,好让他们快点站好队回家。大家说这位同学给数字宝宝排的队正确吗?

  生:你完成的好极了!

  师:同学们,回顾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呢?

    生:数字宝宝0.还知道了0都要比1、2、3、4、5小。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课件#导语】课件是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依据锋租,是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

  课件,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由于学科和教材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课的类型不同,课件不必有固定的形式。

  下面是整理分享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篇一

    [教学内容]准备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能力、认数能力,为教学新知识做准备。

    2.通过观察图,初步学习分类。

    3.初步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做一些学习数学的准备。如怎样听讲、看书、写字等,初步知道上、下、左、右等方位。

  [教学过程]

    1.教师谈话。

  教师亲切地对学生讲述学习的重要性、学好数学的必要性,使学生知道生活离不开数学,鼓励学生好好学习,练好本领,长大了建设祖国;鼓励大家要天天向上,要求大家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等,并提出比一比,看谁学习最努力?

    2.学习新知识。

    (1)学习新学期开学的主题图。

  教师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图意: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指名让学生说的时候,教师有意引导按数目顺序叙述:一面国旗、一位教师;两个同学在向教师行礼,两个同学浇花,3个同学踢球……也可以按方位叙述:左边画的是两个同学在向教师行礼,右边下方画的是两个同学在浇花;上方画的是……

    (2)了解学生的数数能力。

    ①结合图,教师提问:数量是1的有什么?数量是2的有什么?数量是3的有什么?……(学生默数,然后回答。)

    ②数教室中的实物。

    有几扇窗户?每扇窗户有几块玻璃?第四行有几个同学?第一排有几名*?……(注意数量不要超过10。)

    (3)学习分类。

    ①出示实物图。

  (1支铅笔、两个大小不等的皮球的图画。

  )。

  教师问: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各是做什么用的?

    教师归纳学生的发言:大球、小球都是同学们玩的球,是同类的物品,我把它们圈起来(一边说,一边用粉笔画圈)。铅笔是用来写字、画画的,和球不是同类的物品,不能和球圈在一起。

    ②学生试着分类。

    教师出示实物图(公鸡、母鸡、小鸡、书包、气球)。

    让学生先看一看图,再想一想,然后全班动手试着分类,教师巡视。

  教师问:图上哪些东西是同类的?你们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4)认1~10各数。

    打开书,翻到印有10以内各数的图和数的那一页。

    全班看书,数一数每个图内有几个实物,再认一认右边的数字。

    教师在实物投影下手指图旁边的数字,指名让学生认数字。

  (从小到大指、从大到小指、跳着指、任意指等。

  )。

    (5)写字准备练习。

    出示画有田字格的小黑板。

  让学生认识田字格:左半格、右半格、上半格、下半格、左上格……

    并说明在格内辩基渗写横线要从左向右,画竖线要从上往下;教师先示范,然后让学生试着描红(用书上的),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意图:这是学生由学龄前儿童成为一年级小学生上的第一节数学课。

  这节课是否上得顺利、是否有趣对学生影响很大。

  课堂上力求多让携脊学生参与(看一看、数一数、认一认、说一说……),以便教师了解学生入学前已有的基础,为新课做好准备。

    3.巩固练习。

    教师出示实物图。

    全班学生动手分类。教师问:怎么分的?怎么想的?(教师归纳)

    4.质疑与总结。

    教学意图:先放手让学生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然后教师有的放矢地讲解,体现主导作用。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整理3种水果学具,探索出由比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2.使学生认识符号“>”、“”、“”、“2”。

    方法和教学“3=3”相同。

    告诉学生“3比2大”可以用符号“>”表示。

  学生说一说大于号的形状。

  可用语言表示,也可用手势表示。

  3.教学“3()

    c.左边摆3个苹果,右边摆5朵花。填()>()

    3.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二的第5题。

    4.综合练习:完成练习二的第6题。

    5.开放练习:这里有1、1、2、3、4、5、=、>、一些数字和符号。用这些数字和符号组成各种不同的式子。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读数写数》课件【三篇】

【篇一】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2、知道读数和写数都是从高位开始的,并能知道数位的顺序,知道各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含义。

    3、通过读数和写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

  教学准备:

    计数器、小棒、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10个一是(),10个十是()。

    2、6个十和3个一组成()。

    3、7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4、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4

  1、师出示24根小棒,问:同学们,你们看老师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呢?(生答有24根),那么2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呢?(指名回答)

    2、在计瞎枝数器上表示24。

  师出示计数器,问:那么要在计数器上拨珠子来表示24,应该怎样拨珠子呢?(指名说,并渣差指名拨珠子,师适时引导)

    师:24里面有2个十,所以就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有4个一,所以就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

    3、24的写法。

  师:那么24这个数又该怎么写呢?(指名回答)

    师引导说出:十位上有2个珠子,就在十位上写2,个位上有4个珠子,就在个位上写4。

    4、24的读法。

  师:好了,这个数同学们会读吗?

  老师板书:读作:二十四

    学生齐读。

  5、师:2在什么数位上?那么它表示什么意思呢?4又在什么数位上?它又表示什么意思呢?(指名回答)

  二教学例5

    1、学习例5第1行3道题。

    ⑴师:好了,现在同学们把数学书翻到34页,你们看到中间的例5,例5有6幅图,每幅图画的都是计数器。

    ⑵师:现在你们先看到第1横排的3幅图,你们先自己试着写出这3幅图所表示的数,你们试着写一下,写好了后再把你写的数读给同桌听一听。(教师巡视)

    指名板演,订正。

    ⑶指名读前2个数,齐读第3个数,同时板书。

    2、学习例5第2行3道题。

    ⑴好了,现在同学们又看到书上,你们看到例5的第2横排的3幅图。

  ⑵你们先看第2横排的第1幅图,第1幅图的十位上有4个珠子,个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那么这个数又该怎么写呢?(指名回答)

    师强调:这幅图十位上有4个珠子,就在十位上写4,个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就写0,要用0去占位。所以就写作:40。

  师:那么这个数怎么读呢?(指名读,老师板书)

    ⑶师:好了,剩下的两幅图同学们自己在书上写一写,然后再把你写的数读一读。

    指名板演,订正。

  ⑷指名读第2个数,齐读第3个数,同时板书

    ⑸师强调:写数的时候,十位上有几个珠子,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没有珠子就要写0,要用0去占位,不能不写0。

  三教学例6

    1、老师出示10捆小棒。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这里有很多捆小棒,来我们数一数有多少捆。

  那么老师这里有多少个十呢?(10个十)10个十是多少呢?(10个十就是100)那么要在计数器上拨珠子来表示100,该怎么表示呢?(指名拨)。

  2、师:好了,同学们你们会写100吗?(指名板演)

    老师强调:十位和个位上的0不能丢了。

    3、学生齐读100,师板书:读作:一百。

  4、师:好了,现在同学们观察老师的计数器,你们看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是什如神皮么位?(老师板书)

    5、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在读这些数和写这些数的时候,我们是从哪边开始的呢?(学生自由讨论,指名汇报)对了,我们读数和写数都是从左边开始的,我们读数是先读的十位,再读的个位,是从高位读起的;我们写数也是先写的十位,再写的个位,也是从高位写起的。总之我们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

    2、读出下面各数。

  284063809872

  四、小结

  好了,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读数和写数,那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些什么呢?(学生自由汇报)

  

【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几个十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用几颗珠子表示,几个一则是在个位上用几颗珠子表示。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能正确地说出个位、十位、百位的名称和顺序。能正确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

  教学教具:

    计数器、数位表、课件、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教学情境图:这是什么?你知道每种颜色的纽扣各有多少粒吗?

    学生汇报:黄色纽扣有四十粒,蓝色纽扣有二十七粒,粉色纽扣有三十三粒。

    教师:你知道这些数该怎样读写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块知识(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教学例3用学具摆40根小棒。

  教师:先说一说它的组成,然后想一想,4捆小棒(即40根)应该摆放在计数器的哪个数位上呢?

    学生:试着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40,边拨边说:4个十在十位上,拨4颗珠子。

  教师:你能对照着计数器写出这个数吗?说说你是怎么写的?

  学生汇报:十位上有4个珠子,对着十位写“4”,个位上没有珠子,就对着个位“0”.

    教师:大家一起来读出这个数。

  学生齐读。

  (读作:四十)。

    教师说明:读数时先读十位上的数,再读个位上的数。

    教师:27和33又该怎样摆小棒?在计数器上如何拨珠?写法与读法该怎样做呢?在小组内试一试。学生小组尝试探究,完成学习活动。

    教师讲解步骤。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33中的两个“3”意思一样吗?

    学生交流汇报:不一样。左边的“3”在十位上,表示的是3个十;右边的“3”在个位上,表示的是3个一。

    教师小结:相同的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不相同。

  教师:三种颜色的纽扣一共是多少粒呢?(100粒)100用小棒怎样摆?

    学生汇报:摆10捆小棒。

  教师出示图片。

  10个十在计数器上该怎样拨珠呢?。

    学生个别汇报,教师课件演示。

  请学生对着数位表,同桌互相说一说:从右边起,第一、二、三位分别是什么数位?

  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写数和读数是从哪边(左边和右边)开始的?

    引导学生概括小精灵的话: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三、巩固拓展

    1、完成课本第37页做一做的第1、2题。

  第1题,教师出示数位表,任意在数位表上写数字,让学生说出相应的数是多少。

  第2题,由学生独立完成。

  完成后,教师请个别学生读数。

    2、完成课本第38页练习八的第5-8题。

  四、课堂小结教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篇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具准备:

  计数器1个小棒100根铅笔24枝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个一。

    (2)()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5)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

  16,25,50,68

  二、新授

    (1)出示计数器。

    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并在计数器上分别贴上“十位”、“个位”。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4枝铅笔。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有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2个十枝和4个一枝)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别把2捆铅笔和4枝铅笔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24”。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

    1.教学例3。

    (1)第一行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行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十珠子。

  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

  因此写作:“40”读作“四十”。

    (3)第二行第2、3题让学生尝试,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30、40、50??个位上都写“0”。若这些数个位上不写“0”行吗?为什么?

    2.教学例4。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

    教师把10拥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

  问一百该怎么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l”,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

    (2)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3.小结。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课本第37页)。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2.做游戏:接通电话

  四、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大部分学生都掌握的很好只有个别学生老是在读数写的时候把汉字写成数字。还需加强辅导。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