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未来发展如何?

作者:乜荣浩时间:2023-07-23 13:00:02

导读:"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未来发展如何?1.目前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描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方面的覆盖范围和政策实施情况。-引用相关数据和统计,说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普及程度和弊端,如养老保险覆盖率不高、医疗保障水平有待提高等。"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未来发展如何?

1.目前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

  -描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方面的覆盖范围和政策实施情况。

  -引用相关数据和统计,说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普及程度和弊端,如养老保险覆盖率不高、医疗保障水平有待提高等。

2.未来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趋势

  -分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未来发展的趋势,如人口老龄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医疗费用不断上涨等因素的影响。

  -引用专家学者的观点,说明未来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可能性和挑战。

3.政府应对措施和改革方向

  -提出政府在未来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上应采取的措施,如提高养老保险覆盖率、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加强失业保险政策等。

  -引用政府相关文件或政策,说明政府已经采取的改革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4.个人责任与社会共担

  -强调个人责任和社会共担的重要性,即个人应增强风险意识和储蓄意识,同时社会应提供适当的保障和援助。

  -通过举例说明个人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角色和责任,如自愿参加商业养老保险、积极缴纳社保费用等。

5.国际经验和借鉴

  -分析其他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经验,如欧洲国家的养老金制度、日本的医疗保险制度等。

  -引用国际组织的报告或研究成果,说明国际经验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未来发展的启示和借鉴。

6.结论

  -总结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挑战,强调政府、个人和社会共同努力的重要性。

  -提出需要加强政府监管、强化个人责任意识、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等建议。

  通过以上有序列表的新闻报道,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政府和个人应对措施等相关信息。同时,结合国际经验和借鉴,读者还可以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未来有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社保制度迈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社保制度迈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政府积极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在实现制度全覆盖的基础上,待遇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城乡一体化进程加速,多层次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更加便捷高效,社保制度与经济社会领域的改革协同高效推进,在多个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全民覆盖,织就世界最大社会安全网。

  围绕全民覆盖、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精准推进重点群体参保,实现提质扩面。

  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4亿人口,较十年前增长2.5亿。

  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口,参保率维持在95%以上。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启动,两批试点城市已覆盖1.45亿参保人口,百万失能老年群体享受到照护服务。

  加强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新型职业伤害保障制度在各地试行推开,越来越多的灵活就业人员纳入保障。

  在打赢全面脱贫攻坚战中,社保发挥重要的兜底保障作用。

  2020年末全国有近1亿贫困人口享有社会医疗保险资助,609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调整待遇,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连续十年调整退休职工养老金待遇,建立健全基本养老金待遇确定和合理调整机制。

  十年期间,全改拿国先后四次统一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

  居民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240元提高至610元,惠及10亿城乡参保群体,报销比例持续提高。

  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针对城乡低保对象、特殊困难人员和低收入家庭等群体,做到应保尽保,保障标准显著提升。

  补足短板,多层次社保体系更加健全。

  在第二层次年金制度上,出台《企业年金办法》,完善年金市场化投资运营体系。

  年职业年金基金投资全面启动。

  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开始试点。

  《国务院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出台,酝酿多年的第三支柱养老金正式落地。

  在商业健康险方面,正式开始试点税优型健康险。

  城市定制型“惠民保”在各地快速推开,发挥了重要的补充保障作用。

  统筹城乡,社保一体化整合进程明显加速。

  新农保和城镇居保两项制度合并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整合成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实行并轨,制度公平性获得实质提升。

  生育保险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提升了综合管理效能。

  国家医保局挂牌成立,建立起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位一体的综合管理体系,推动医保支付方式、药品集中采购和基金监管等重大改革,为满足人民群众全方位的健康需求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顶层设计,重大体制机制改革获得关键突破。

  过去十年,随着社保改革向纵深挺进,改革步入深水区,体制机制中的痛点、难点成为“最难啃的骨头”。

  新形势下党中央审时度势,对全面深化社保改革作出顶层设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社保改革攻坚战的帷幕,明确了改革的重大任务清单。

  “十三五”以来,社保降费、征收体制改革、提高统筹层次和国有资产划拨社保等多个改革难题获得突破。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顶层设计方案得以完善,出台中央调剂制度,在实现省级统筹的基础上,全国统筹制度于2022年正式实施。

  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在医保筹资、基金支付、个人账户制度调整和健全门诊共芦歼指济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重大改革举措。

  互联互通,社保经办服务网络更加便捷高效。

  全国建立起5400多个县级以上社保经办机构,形成统筹城乡的五级经办服务网络体系。

  推行社保经办“不见面”服务,保障群众社保事务就近办、线上办、快速办。

  在社保待遇资格认证上,实施网上信息核对机制。

  全国医保异地就医结算网基本建成,实施异地就医报销跨省通办。

  协同推进,社保降费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

  新时代下社保制度改革进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阶段,与其他领域的改革联动越来越密切。

  十年期间党中央先陪配后7次部署降低社保费率,大幅降低企业税费负担。

  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社保制度充分发挥经济“减震器”、民生“安全阀”的基础支撑作用。

  出台多项助企纾困措施,实施力度空前的“减免缓降返补”政策,扩大支出保障范围,提高稳岗返还标准,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对稳增长、促就业、保民生作出重大贡献。

...谈谈你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未来发展看法?论文

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

  1、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三大挑战。从长期看,要解决人口老龄化造成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从中期看,要减轻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巨大社会震动;在近期,要考虑如何根据宏观经济形势波动适时调整各有关项目的收支水平,以保障经济的稳定增长。

  2、保障范围覆盖不全。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答升竖社会保障制度发生变化,社会保险资金开始转向社会统筹,在体制上围绕着"一个中心,两个确保,三条保障线"具体运行,但当前的三条保障线还不能全部覆盖城镇贫困范围。

  我国现有城镇贫困人口3100万以上,1999年享受社会保障的总人数不足300万,2000年不足400万。

  在最低生活保障覆盖范围之外,传统的民政救济对象是"无劳动能力"的人,是为数较少的边缘群体。

  而在体制转轨中,"有劳动能力"却失去工作机会的人,也已经陷入贫困的境地,他们的基本生活也应得到保障。

  事实上,这部分人中的绝大多数既拿不到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又不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他们约占城市"下岗"、"失业"、"待岗"总人数的70%以上。

  3、农村社会保障亟待发展。

  有的人提出,清大同二元经济结构相适应,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呈明显的二元化特征:在城市,建立了面向企业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制度;在农村,则实行家庭保障与集体救助相结合而以前者为主的保障制度,作为现代社会保障体系核心内容的社会保险,未在农村建立。

  有的人提出,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已经与国际劳动组织的有关条约存在巨大差距。

  有的人提出,农村社会保障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是政府财政支出方面的失误。

  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占中央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加拿大为39%,日本为37%,澳大利亚为35%,我国只有10%左右,而这10%的投入也是绝大部分给了城镇职工。

  4、下岗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水平低下。

  我国城镇失业保险覆盖率极其低下,仅覆盖正式职工,并不包括农村就业人员和城镇非职工人员。

  目前,国家用于失业保险金的经费占GDP的比重还很低。

  国家用于下岗失业保险的经费包括两部分:一是发放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属于临时性财政支出,其中包括企业支付的一部分费用;二是失业保险基金支出。

  二者合计占GDP的比重,1996年为0.16%,1999年提高到0.51%;二者合计占职工工资总额的比重1996年为1.21%,1999年为4.20%。

  5、立法滞后。

  在我国,除1953年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可视为社会保障立法外,还没有第二部社会保障法律。

  虽制定了规定和条例,但不能代替法律的作用。

  首先,规定和条例不具备法律的权威性,执行起来有相当大的回旋余地。

  其次,有的规定或条例规定得较早,已不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

  最后,有的规定和办法具有明确的临时性,即权宜之计。

  这些都不利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健康发展。

二、应建立什么样的养老金筹资模式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十多年的改革,虽然在保险范围、筹资渠道、养老金发放办法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筹资模式一直没有变化。

  尽管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设有个人帐户,但由于是空帐运行,所以实质上仍属于现收现付式。

  对于这种制度,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第一种观点,建立以基金制为主的养老保险体系,强化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有人担心我国证券市场不发达,发展基金制的养笑雹老保险时机还不成熟,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1)养老基金的积累有一个过程,刚开始能投资于证券市场的养老金总量是有限的,政府还有充分的时间完善证券市场。

  (2)政府可以根据证券市场的发展状况逐步放松对养老金的投资限制。

  (3)改革之初可以通过合资等方式引进国外基金管理的人才和经验,提高国内基金管理水平。

  为建立三支柱(第一支柱为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为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第三支柱为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养老保险体系,应降低基本养老保险过高的替代率,通过税收优惠等措施强化企业补充保险,并实行企业和个人的强制缴费。

  基本保险个人帐户不但要严格与社会统筹帐户相分离,条件成熟后还应纳入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范畴。

  有的人认为,如果保持现收现付制度不变,养老金制度的隐性债务将随着制度覆盖范围的扩大和给付水平的提高而不断积累。我国过去的养老金制度覆盖范围小,积累的债务水平比较低,但如果今后继续保持现收现付制度,在未来高速人口老龄化来临时,将面临更加严重的财务问题。

  第二种观点,当前养老金筹资模式不宜转向基金制。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首先,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没有转向基金式的必要性。

  (1)伴随着人口老化,我国的少儿负担率将趋于下降,未来人口的总负担系数不会大幅度增加,这将有利于我国应付人口老化。

  (2)我国的国民储蓄率已经过高,而且没有大幅度下降的迹象,养老社会保险的筹资模式不具备转轨的经济理论基础。

  其次,我国养老社会保险的筹资模式转轨的可能性不大。

  目前我国城镇企业养老社会保险的缴费率已经相当高,企业的平均缴费率达到20%,有些地方甚至超过了25%。

  显然,用进一步提高缴费率的办法来实现筹资模式的转轨是不大可能的,转轨的惟一办法就是政府另外拿钱。

  由于目前我国预算内的财政资金还十分紧张,政府根本无法从中拿出足够的钱用于转轨。

关于社会保险发展趋势问题?

当前,社保制度建设还存在的比较突出问题有:

  一是尚有部分人群没有参保,其中私营企业、小微企业参加城镇职工各项保险的比率偏低;

  二是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还不够顺畅,适应流动性不够;

  三是待遇差距较大,公平性有待提高;

  四是基金难以保值增值;

  五是经办管理体制仍然存在部门分割的状况。

未来社保制度发展面临较大挑战:

  一是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对参保和政府投入带来影响;

  二是人口老龄化加速,可持续发展问题凸显;

  三是城镇化加快,对制度适应流动性提出更高要求;

  四是人民群众对公平享有社会保障的诉求日益增强。

完善社保体系的对策建议有:

  一是进一步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好高指地享有社会保障。

  包括完善养老保险参保激励机制和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尽快出台遗属待遇和病残津贴政策。

  深化支付制度改革,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制度,完善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

  完善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

  二是继续深化改革,促使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公平。包括整合城乡居民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障制度,实现统一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动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增强基金统筹调剂功能。

  三是建立健全促进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包括制定和完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加强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和监督,推进基金市场化、迹念凯多元化投资运营;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经办服务体系,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支撑和保障。

  四是推姿唤进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通过落实和完善税收支持政策,鼓励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建立补充保险。

  同时,鼓励商业保险发挥补充性作用。

1.我国农村居民社保体系建设前景如何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我国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前景展望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重要时期,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我国仍有数量庞大的农业人口,他们生活较为贫困。

  党的十七大确立了到2020年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目标,提出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但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群众生活困难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最需要加快解决。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阶段,特别是在当前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部分农民工返乡、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放缓的形势下,切实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仅必要,而且紧迫。

  1.我们对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充满信心一是国家已经将建立一个覆盖全民、惠及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列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农村居民不可能被忽略,城镇、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会一道向前迈进;二是公平、正义与共享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主流价值,社会保障不再是城镇居民的专利,在城镇居民越来越多地享受社会保障制度的好袜物兄处时,农村居民也不会例外;三是城乡统筹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蚂漏,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必然要被纳入其中并得到统筹发展;四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为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经济落后不再成为阻滞或者延缓为农村居民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理由,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均日益具备相应的财力来支持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五是农村居民对社会保障的迫切需要,决定了国家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如农村人口在加速老龄化,农村计划生育使家庭保障功能持续弱化,加之告袭土地保障功能也在持续减弱,如果没有相应的社会保障,农村居民将出现普遍性的生活风险与权益缺失;六是以往的城乡社会保障改革试验,均为建立城乡统筹、适合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了经验与教训。

  2.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已全面启动,进入制度建设的快车道《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理念、目标与行动方案》中指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从弥补制度缺失、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入手,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地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沿着公平、普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在解除人民生活后顾之忧的同时,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并增进人民的幸福感,切实维护个人的自由、平等与尊严,在本世纪40年代末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福利社会”。

  然而,从城乡分割到城乡统筹,从制度残缺到体系完整,从差距巨大到公平普惠,还只能循序渐进。

  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需要遵循的原则包括:一是普惠的原则。

  即社会保障制度应当能够覆盖到所有农村居民,并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社会保障需求,以通过这一制度安排实现共享国家发展成果。

  二是公平的原则。

  即消除社会保障制度中的歧视性,代之以公正地对待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需求,在实现农村居民内部公平的前提下,再追求全体国民社会保障权益的公平。

  三是城乡统筹的原则。

  即消除城乡分割现象,通过制度整合,将城乡居民纳入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最终实现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权益的平等。

  四是循序渐进的原则。

  由于城乡差距巨大,长期分割而治所形成的路径依赖,以及地区发展不平衡、传统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等因素的束缚,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过程,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加快进行。

  在确立了总体目标与基本原则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具体方向包括:(1)根据综合援助的要求,以最低生活保障为核心,建立城乡一体的综合型社会救助体系。

  从社会保障体系各子系统的功能来看,综合型的社会救助体系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性工程,因为它面向的是低收入群体尤其是其中的困难家庭。

  一方面,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困难不仅仅表现在生活资料匮乏上,仅仅依靠最低生活保障是无法真正全面解除农村困难居民的生活危机的,还需要有其他的救助制度安排加以配合,包括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均需要有相应的救助制度。

  因此,在目前正在探索的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与住房救助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在城乡统筹的条件下完善制度,它将确保每一个农村居民不再因生活困难而陷入绝望的境地。

  (2)根据城乡统筹的要求,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轨,形成统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并最终向全民健康保险制度迈进。

  现行农村合作医疗实质上是建立在政府与农民个人分担责任基础之上的一种疾病医疗保险制度,它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相分割,这种状态不仅不能有效地整合资源,分散疾病医疗风险,而且阻碍着城乡居民的流动,直接影响着医疗保障制度的公平,是必须整合的制度安排。

  事实上,已经有一部分地区根据城乡统筹的原则,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行了制度整合,如浙江杭州、四川成都等市均不再分为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而是实行统一的居民医疗保险,统一经办。

  这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的方向,它将有利于消除城乡分割的格局,缩小城乡居民在疾病医疗保障方面的待遇差距。

  目前,不仅城镇居民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要比农村居民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要高得多,而且国家对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补贴也比农村居民高,制度的分割实质上体现为投入的多寡和待遇的高低上。

  因此,根据医疗保障制度统一化的取向,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核心成果提出,全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发展目标与方向是尽快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农村居民新型合作医疗,使之成为一种制度安排;同时逐渐促使疾病医疗保险向健康保险迈进,经过县市、地市级统筹,最终向全国统筹的方向迈进,让全体人民公平地享受到医疗保障。

  (3)根据老有所养的民生目标,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

  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是一项惠及农民的伟大事业,它不仅改变了农民世世代代养儿防老的千年传统,也让农村老年人从此进入了可以退休养老并享有体面、尊严生活的新时代,因而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地方政府也普遍具有积极性。

  按照《指导意见》规定,2009年全国有10%的县(市)纳入新农保的试点范围。

  但据悉,目前各地政府对加入首批试点的积极性非常高,申请者远远超出了10%的试点指标。

  也就是说,在今后几年,中央政府可以根据试点工作情况和国家财政增长情况,适当扩大新农保的试点范围,加快新农保的推进速度,满足广大农民的参保愿望。

  当然,这一制度在试点实践中还需要扩大投入、完善经办机制与管理体制。

  2009年中央财政为参保农民提供每人每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地方政府每人每年补贴30元。

  这个标准,尽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甚至帮助其解决燃眉之急,但总体上水平仍然偏低,与城镇居民相比差距甚大。

  2010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会再次提高,全国月人均增加120元左右。

  两者比较,更说明新农保的保障水平较低。

  2003年开展新农合试点工作时,每个农民的保障水平只有50元(中央政府20元、地方政府20元,农民自己缴10元),水平也不高,但随着财政实力的加强,很快就提高到100元的水平,翻了一番。

  目前,北京市参加新型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民,在地方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每人每月可以领取280元的基础养老金。

  随着中央财政的增加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各地新型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水平也会水涨船高,给农民提供更高水平的养老保障。

  无论如何,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将作为一个单独的制度安排,为农民年老后提供适度的经济保障。

  (4)适应人口老龄化的需求,积极发展老年福利事业,以及其他福利事业。

  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使农村老年人口不断增长,而农村家庭结构的小型化与农村年轻人口大规模进城,又使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服务功能大幅度削弱,农村老年人对社会福利事业的需求日益高涨。

  因此,在农村地区大力发展老年福利设施、建立老年福利津贴等制度十分必要,它将是未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

  此外,残疾人福利事业、妇女福利事业与儿童福利事业都需要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满足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需求,确保农村居民的生活有安全保障,并随着国家发展进步而不断提升其生活质量。

  (5)完善农村灾害救助制度。

  我国是一个多灾害国家,自然灾害一直是影响农村居民生计的重要因素,而传统的政府救灾又日益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

  因此,改革农村救灾体制将是一项重要任务。

  在这方面,需要重视如下工作:①需要确立政府主导下的多维救灾体制,即政府仍然应当承担起救灾的主导任务,并直接承担着紧急救灾任务,但未来的救灾体制中还需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商业保险等市场机制的作用和慈善公益事业等社会机制的作用。

  ②需要确立分级负责的体制,即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救灾事务方面应当有相应的职责划分,并承担相应的财政责任;全国性的或大范围的自然灾害应该坚持以中央财政支出为主、地方财政支出为辅的支出结构,而对于局部性的、地方性的自然灾害应该坚持以地方财政为主、中央财政为辅的支出结构,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应当共同承担起自然灾害预防支出的责任。

  ③需要完善灾害救助管理体制。

  包括建立专事灾害管理的机构,严格监管救灾资金的使用,提高救灾资金使用的及时性、安全性、规范性。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现状及发展趋势如何?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在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社会保障的本质是维护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蠢贺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一般来说,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组成。

  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拦档世心内容。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保证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进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生活质量。

  社会保障作为一种国民收入再分配形式是通过一简肢定的制度实现的。

  我们将由法律规定的、按照某种确定规则经常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称之为社会保障制度。

  由于各国的国情和历史条件不同,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内容不尽一致。

  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为满足社会成员的多层次需要,相应安排多层次的保障项目。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适度发展的方向

我国应从五个方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如下:

  1、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

  2、建立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调整机制;

  3、确保社会保障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

  4、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5、提高社会保障服务管理水平,春扰敏进一步理顺社会保障行政管理体制,建立与统筹层次相适应李御的社会保险经办管理体制,更加有效地利用各种管理资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领导,综合协调,并将残疾人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

  国务院制定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制定本行政区域的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使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残疾人工作的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扒枝部门做好残疾人事业的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密切联系残疾人,听取残疾人的意见,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残疾人工作。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