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创业背后的励志故事是什么?

作者:巴海达时间:2023-07-23 13:01:04

导读:" 成功人士创业背后的励志故事是什么?在创业的道路上,成功人士经历了无数的挑战和困难,但他们的励志故事鼓舞着无数的创业者,让他们坚持自己的梦想并不断努力追求成功。以下是成功人士创业背后的励志故事的一些主要内容:1.梦想的力量:成功人士通常有着强烈的梦想和追求,他们相信"

成功人士创业背后的励志故事是什么?

  在创业的道路上,成功人士经历了无数的挑战和困难,但他们的励志故事鼓舞着无数的创业者,让他们坚持自己的梦想并不断努力追求成功。以下是成功人士创业背后的励志故事的一些主要内容:

  1.梦想的力量:成功人士通常有着强烈的梦想和追求,他们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努力和坚持实现自己的目标。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梦想并为之努力,就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成功。

  2.勇于面对挑战:创业的道路充满了各种挑战和困难,成功人士并不会因此退缩或放弃,而是勇敢地面对这些挑战并寻找解决办法。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保持勇气和决心,相信自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

  3.不断学习和成长:成功人士知道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创业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持续学习和成长是成功的关键,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才能够在创业的道路上取得突破和进步。

  4.建立良好的团队:成功人士明白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建立一个强大的团队,才能够共同面对挑战并取得成功。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团队合作,并找到合适的人才来共同实现共同的目标。

  5.持久的毅力和耐力:创业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成功人士面对了许多的失败和挫折,但他们从不放弃,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具备持久的毅力和耐力,才能够克服困难并最终取得成功。

  6.创新和变革的精神:成功人士具备创新和变革的精神,他们不害怕改变和尝试新的事物,而是积极地寻找机会和创造机会。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敢于创新和变革,不断寻找新的商机和发展方向。

  7.对他人的影响力:成功人士的故事激励着许多人,他们成为了榜样和引导者,影响着更多人的创业和成功之路。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有积极的影响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成功,激励和帮助他人实现自己的梦想。

  通过以上的励志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成功人士创业背后的艰辛和付出,他们的故事不仅是对于个人奋斗的鼓舞,也是对于创业者的启示和引导。无论我们处于什么样的境地,只要我们坚持梦想、勇敢面对挑战、不断学习和成长,建立良好的团队,持久的毅力和耐力,具备创新和变革的精神,并有积极的影响力,我们都能够在创业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创业成功人士的励志故事简短

  三个简短创业成功人士的厉志故事。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的故事:18岁的马云迎来了生命中的第一次高考,他毫不犹豫地在报考志愿表上赫然写下:北京大学。

  然而雄心万丈的他,高考的数学成绩只得了1分。

  为了生计,他去应聘酒店服务生,因为长得”歪瓜裂枣“,被婉言拒绝。

  无奈只好去当搬运工,蹬板车。

  大学毕业后,一次讨债经历让他疯狂地迷恋上了互联网,创业初期,他背着包四处忽悠,经常被人骂作疯子、骗子。

  他曾连续4次创业失败,如今,谁不知道阿里巴巴,谁不知道马云呢?。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故事:刚满15岁的王健林从四川绵阳来到东北,成了一名娃娃兵。

  每天背上10多公斤重的装备,在齐膝深的积雪中徒步40公里,每次拉练的总路程甚至长达上千公里。

  从军18年已经成为团职干部的他,却遇上”百万裁军“。

  创业初期没资历,没实力,说好的贷款却被银行放了鸽子,为了公司项目,他借过高利贷,甚至9天9夜没睡觉。

  人人都不想碰的旧城改造他敢接,刚做商业地产的时候,因为不懂,3年之间打了222场官司。

  就是这样一个一根筋的人,如今却是无人不知的亚洲首富。

  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的故事:11个人,一间破传达室,当年的柳传志根本不知道为何要成立公司,随大流下海创业。为了发工资,他带领所有员工当过”倒爷“、拉过板车、在中关村摆过地摊,卖过的商品琳琅满誉拆目,包括运动服、电子表、旱冰鞋、电冰箱。

  而如今的联想已经成为民族计算机产业的象征。柳传志说:我当时打死都不会想到我和我的同事能把公司办成今天这个样子。

创业

  创业是创业者及创业搭档对他们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对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庆则枣价值的过程。创业是盯前一种需要创业者及其创业搭档组织经营管理、运用服务、技术、器物作业的思考、推理和判断的行为。

创业成功人士的例子励志故事

    幸运占一半,另一半要靠人闷旅的智能,勤以创业,俭以聚财,诚以待人,逊以自处。那么下面是我整理的创业成功人士的3个例子,就跟着我一起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创业成功人士的例子一

  邯郸三大学生张亚普开“张小生包子铺”走红,日卖4000个

  刚开张时每天几乎只能睡仨小时

    昨日,记者辗转联系上包子铺老板张亚普。他告诉记者,他和同学韩雷刚、刘伟都是从中国地质大学毕业的,因为两位同学要考研、要工作,目前包子铺主要由他运营。

    说起开包子铺,最初的点子也是学市场营销的张亚普提的。毕业后的他并没有忙于找工作,而是先后到北京、天津“考察”,最终决定要开包子铺。

    “我父母是做生意的,我从小学了不少营销手段。

  ”张亚普说,除了从小的耳濡目染,他也有经验基础,“我有家人开包子铺,这样,起步就会稍微简单些,成功的可能性也会更大。

  ”。

    而说起最困难的时候,还是刚开张的那几天,因缺乏实战经验,他每天几乎要忙到凌晨1点才能把馅料备齐。睡不到3个小时,就得唤锋起来调馅儿、包包子,到了7点才能正常出摊。

  影响

  石家庄大学生跑到邯郸求“入伙”

    开张虽不足一个月,“张小生包子铺”却在当地小有名气,几乎每天都有人排队买包子。

    “为了保证质量,不论包子的馅料、面,还是油都不会用杂牌的。”张亚普说,过硬的“质量”或许是大家迅速认可他的一个原因。

    此外他还很注意细节。

  “店前面有个饮水点,不论买不买包子,你渴了就能去接水,我们还特意放了几个凳子给老人、孕妇排队等待时坐,大家很欢迎。

  ”张亚普说,为了吸引顾客,从开业到现在,他还经常推出一些活动,比如儿童节期间为福利院的孩子送包子,父亲节期间推出互动活动。

    就这样,“90后大学生卖良心包子”的事儿在邯郸街头传开,“**包子铺”也引来众多即将毕业大学生的关注,希望成为其中一员。

  “我上学的时候,也希望能自己创业,看到他之后,我就想能不能跟着他一起。

  ”今年刚刚从石家庄学院毕业的郜少乾在网上看到了帖子便主动联系张亚普,甚至有一天,他直接跑到店里,主动帮起忙来。

    现在,张亚普的包子铺每天能卖近4000个包子,如此的销售量也引来30多人争取包子铺的加盟权。

  声音

  “我真没想到,他们真的成功了”

    其实,张亚普三人共同创业的事儿,一直受到大学同学们的关注。

  “他们几个上大学的时候,就特别喜欢琢磨,经常参加一些商业活动。

  ”张亚普的同学赵航飞说。

    但赵航飞初次听说张亚普他们开了包子铺时,还是被震到了:“我总觉得这个不一定行,包子太普通了,觉得他们玩大了。”

    可如今见到网上越来越火的“张小生包子铺”,赵航飞也不得不改变自己之前的观点:“我真没想到,他们就这么火了,真的成功了。”

  创业成功人士的例子二

  王婷:90后女大学生创业开米线店

    2014年12月,“90后”济南女孩王婷的开店梦终于实现了。这个位于济阳县城区商业街附近,只有20多平方米的米线店,承载着王婷从上大学到现在一直以来的梦想。

    不顾家人反对,辞掉实验室的稳定工作,从济南来到济阳开米线店,王婷的理由只有一个“喜欢做饭,也想做给别人吃。”因为天冷,她的手指几年来第一次被冻得肿了起来。

  不顾反对辞掉实验室稳定工作

    王婷辞掉稳定工作,自己创业的想法,一开始和罩晌便遭到家人的极力反对。

    2012年,王婷从泰山学院化工学院毕业,随后便在济南一家实验室开始工作,收入不高,但工作却十分轻松。在王婷父母看来,女孩能找到这样一个离家近且相对轻松稳定的工作,还是不错的。

    但谁知,2014年7月,王婷便不顾父母反对辞掉工作。

  王婷说,辞工作之前,曾和父母提过这事,但父母都不同意。

  后来,考虑到自己一直想开店创业,还是决定辞掉工作。

    王婷介绍,早在上大学期间,自己便有开店创业的想法,但那时,还没想好用多大的店铺,开什么样的店。直到在济阳偶然找到一间20多平方米的出租房。

  走街串巷骑电动车寻找店铺

    2014年11月,王婷追随老公第一次来到济阳。

  在济阳租了房子后,王婷便开始骑着电动车走街串巷寻找出租的店铺。

  因为王婷老公白天上班的缘故,王婷只能靠自己。

    对于济阳,王婷一点都不熟悉。

  以至于现在,她对于济阳的认知,还仅限于2条道路,纬一路和纬二路。

  而她的米线店就开在纬一路,竞业园学校东侧。

    王婷说,对于济阳两条道路的认识,还源于最初的走街串巷。

  “开始时,也不知道哪儿有出租店铺的,就骑着电动车,顺着这两条道路逐个找。

  ”她说,后来对这两条路了解后,她将店铺的位置锁定在济阳两条商业街附近。

    “想着商业街附近,人流量大,做起买卖来也容易些。

  ”王婷说,但找了一个星期,都没有找到要出租的店铺。

  这时,王婷就想,“不行就先放弃,在济阳先找工作,找到工作以后,再继续找合适的店铺。

  ”。

    但谁知,这时,竞业园学校东侧一个要出租的店铺却突然出现了。王婷想都没想,直接就租下了。

  好朋友辞职来帮忙米线店开张

    王婷租来的店铺很简单,甚至称得上简陋,一块木板隔离出来的20多平方米的房间。

    “啥都没有,就是一间空房子。

  ”租来的空房子,让最初的王婷有些摸不着头脑。

  “房间太小了,最后决定开米线店。

  ”王婷说,找房子时想着在麻辣烫和米线店两者之间选一个。

    安装空调、油烟机,购买桌子、凳子……下定决心开米线店后,王婷便开始忙活起来。为此,还特意花钱到济南学习了做米线、土豆粉的相关知识。

    开业前一天,王婷怕自己忙不过来,便给自己的好朋友兼大学舍友江鲁平打电话,让其过来帮忙。接到好朋友电话后,江鲁平当天便辞掉工作,和父母简单打了声招呼,第二天便从潍坊赶到济阳。

    同为“90后”的江鲁平,辞职来济阳前,在潍坊一家实验室工作。她说,接到好朋友电话,便立即赶来帮忙了。

  一天40余顾客自己能忙得来

    2014年12月1日,王婷的“天下第一粉”米线店开张。此后,两个“90后”女孩开始做起生意。

    “一天大约有40多个顾客。

  ”记者见到王婷时,这个扎着马尾,手冻得红肿的年轻女孩,正忙着给顾客做米线。

  无论是购买食材,还是做米线,她都一个人完成。

    米线店进门左手边的墙壁贴了满满的便签纸,便签纸上大多都是顾客留下的祝福语。

  右边墙壁上有王婷写的无线账号和密码的提示。

  没有顾客的时候,王婷为了节约开支,不舍得开空调。

  也因此,她的手指都冻得肿了起来。

    刚开始,江鲁平还在米线店帮忙的时候,王婷和她最愿意做的事情,就是每天晚上下班回到出租屋里数钱。

  “看看今天又挣了多少钱。

  ”王婷想着能快点把投到米线店的本钱挣回来。

    今年1月5日,记者采访时,米线店中只剩下王婷一个人。王婷说,现在米线店慢慢走上正轨,再加上平时也不是很忙,江鲁平走后,自己一个人也基本能忙过来。

    王婷说,因为米线店靠近学校,现在吃饭的大多都是教师,也基本都是熟人带来的回头客。她相信,接下来,米线店会越来越好。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创业成功人士的例子相关内容

  

成功创业励志小故事

成功创业励志小故事

    小故事里面有大启示,来看看一些励志的创业小故事吧。

  翻土得金

    温暖提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劳而获也是不现实的,只有付出了辛苦和努力汗水,才能够收获最终的硕果。

    故事:从前有一个农夫病重得就要死去时,他把两个儿子都叫到身边来说道:“我就快要死了,我只有一份遗产送给你们。

  我将那些金银财宝埋藏在家后的那块葡萄园下。

  等我死后,你们就轻轻的翻一翻土,就可以找到它了!”当老汉死后,儿子们到处挖都没有找到金银财宝,但是在他们不断的翻土过程中,庄稼却长的很好,最后收成很棒,所以他们也开始顿悟,父亲说的翻土得金的真正含义。

  鹦鹉老板

    温暖提示:创业者或者领导者,不一定你是全能的而且最强的,但是要有一个强大的.团队,一定要懂得只要懂信任、懂放权、懂珍惜,自己的企业价值得以提升,生意也自然变好了。

    故事: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标注为: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二百元。

  另一只鹦鹉前则标注为:此鹦鹉会四门语言,售价四百元。

  他很纠结,不知道到底自己应该买哪一只才好,但是两只都是很光鲜活泼的,他忽然转到一个标价为八百元的鹦鹉耐迹,很老态,牙齿掉光了,而且羽毛不光鲜,当他问及是否这只鹦鹉会八种语言的时候,老板说:不是,因为其他的鹦鹉都跟这只老鹦鹉叫“老板”。

  热狗小贩

    温暖提示:一个人看待生活的方式,决定了他所看到的世界的样子,悲观的人会遇见结果,而且不幸很巧合,也会如期降临,而乐观的人,则能够走过寒冬,最后迎来春天的温暖。

    故事:话说一个男人做热狗生意。

  最初很顺畅,热狗很快就销售一空了。

  一星期过去了,他很快就成了一个业绩斐然的小贩。

  一天,他的几个儿子从大学回到家中,给他一些建议:“爸爸,你不了解现在做生意的行情吧?实话说,现在行情很糟,因为我们正处在一个商业萧条期。

  ”父亲颇感惊讶,“是这样啊?我看我得削减盯凳一下热狗的供应量了。

  ”他果昌则并然这么做,当他减少了供应量的时候,很多顾客都是失望的走了,久而久之,这些人就不再来,他的生意也开始变得惨淡,当他关掉自己的生意的时候,他打电话告诉他读大学的儿子:“儿子,你的预见真准啊,我们果然是处在商业萧条期!”。

  开错窗户

    温暖提示:创业的道路很多,就好像有很多的窗户一样可以打开选择,但是如果你开错了,就会看见不想看的风景,结果也会不好,或者你会失落,但是只要你重新选择打开另一扇,或者风景就不一样,选择很重要,创业不要气馁,要学会变通,人生而不完美,人生也不会尽善尽美,人生面临诸多的选择。不断打开,总会有一扇窗户是对的那一个。

    故事:一个小女孩打开了窗户,看见了自己心爱的小狗被埋葬的一幕,不禁潸然泪下。

  这时爷爷走过来,把这扇窗子关上了,打开了另外一扇窗子,女孩看见了美丽的风景,不一会就忘记了悲伤,开心的笑了起来。

  爷爷托住女孩的下巴:你只是开错了窗户。

;

成功人士艰难创业故事

    创业管理不同于传统管理。

  它主要研究企业管理层的创业行为,研究企业管理层如何延续注入创业精神和创新活力,增强企业的战略管理柔性和竞争优势。

  成功人士都有一段艰难的创业故事的。

  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成功人族猜士艰难创业故兆唤型事,希望你喜欢。

  成功人士艰难创业故事篇一

  初中毕业走街串巷收酒瓶

    1983年,丁建明初中毕业,因家里困难,辍学回乡务农。

  那一年,丁建明16岁。

  丁建明在帮助父母干活的间隙,骑着家中唯一的一辆破自行车,东跑西奔,走街串巷,收酒瓶子。

  因为怕人认出来,他买了一个大口罩,将大半个脸遮了个严严实实。

  第一天,丁建明清楚地记得,一共奔波了上百里路,往返废品收购站两次,赚了十多元。

  虽然这十多元钱不起眼,可是,当时一个国家干部一个月的工资也不过一二百元。

    后来丁建明觉得自己这是在靠劳动赚钱,并没有什么可耻的,便摘掉了口罩,大大方方地收起了酒瓶子。

  每天天刚刚亮,丁建明就起来进村沿街叫喊收酒瓶,晚上很晚才收工。

  到年底一算,居然净赚了近3000元,丁建明3年就成了万元户。

    到了1990年,“丁建明收酒瓶子发了”成了村里最时髦的话题。

  村民们坐不住了,很快有30多个村民,加入到他收酒瓶子的行列中。

  开始他们骑着自行车收购,后来全部换上了三轮车,一人一年的收入有五六千元。

  “方圆150公里范围内,到处都有燕店村收酒瓶子的人。

  ”丁建明说。

  一个劳动力种一年地,纯收入也只有四五百元,收酒瓶子每年收入四五千元,这一回全村村民都动了起来。

  签约酒厂当起大老板

    丁建明收的酒瓶子越来越多。他看到一些当地人不太懂行,收回了很多特殊的酒瓶子,这些酒瓶子大都是装名贵酒的,因为形状或质地特殊,加之离生产这些高档酒的厂家路途遥远,废品收购站一般不要这种瓶子。

    丁建明觉得,这些酒瓶子都是花钱收回来的,扔掉了太可惜,只好把它们堆到一边。

  1995年8月,一位中年人找到了丁建明,想要高价收购这些特殊的酒瓶子。

  这可真是一件大好事。

  丁建明感到很奇怪,问他要收这些酒瓶子干什么时,那人竟然毫不避讳地回答说:“造假酒呗。

  ”丁建明不想挣这种昧良心的钱,断然拒绝了。

    这件事也给丁建明提了一个醒儿。

  长久以来,丁建明一直和废品收购站打交道,所收的酒瓶子都卖给了废品收购站,废品收购站不但给的价钱低,而且还经常挑三拣四。

  自己为什么不直接和酒厂联系,把收到的酒瓶子直接卖给酒厂呢?1996年,他先后和市场上销售形势比较好的4家啤酒厂、白酒厂签订了旧瓶回收合同,成为这4家酒厂的酒瓶回收代理商。

  每天数万酒瓶送上门

    1999年,丁建明租了50多亩盐碱地,购来电脑,扩大公司规模。

  如今,周围县市每天有100多辆三轮车将数万个空酒瓶送到他的公司;每天公司用7辆大卡车将空酒瓶运往全国各地。

  事业的不断扩大,带动了方圆150公里以内的群众从事空酒瓶收购,仅在他公司的从业人员就有100多人。

    现在,丁建明链正的公司总资产超过了500万元。村里上规模的收购户也有50多户,家家都有三轮运输车,全村仅此一项,户均年收入1万元。

  成功人士艰难创业故事篇二

    为了解“80后”大学生乡村创业的现状,27日笔者驱车到广东河源市和平县彭寨镇聚史村,到达该村已是傍晚时分,山村人家烟囱飘起袅袅炊烟,天边一轮圆月已高高挂起,山脚下泥泞小道旁养殖场,隐隐约约传来几声“哞……”。

    黄研彭、陈日暖、黄祖鼎分别是江苏畜牧兽医学院、广州海员学院、广东省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准“80后”大学毕业生,参加工作赚得第一桶金后,毅然放弃原本优厚的工资待遇,回家养牛创业,他们的决定让家人不解,但是他们执着的创业精神赢得了不少人的支持和鼓励,当地村民称之为“牛司令”。

    2008年7月,该村一个简易牛棚动工建设,引起村民的关注。

  几个月后,村里3个大学生毕业生从山东领回几十头杂交小“洋”牛当起“牛倌”,一时成为当地新鲜事。

  时隔一年多,牛棚里三位稚气的“80后”大学毕业生经过一年的磨炼,已跟着当初的小牛犊成长起来了。

    说起当初创业经历,陈日暖和黄研彭皱皱眉说:“最艰难的时期挺过来了。

  ”他们说,养牛的潜力很大,但是出栏时间较长,刚开始养殖需要坚守一年多的时间,这段时间资金的维持是最揪心的煎熬。

  合资人都是刚毕业大学生,资金有限,又没有相应财产抵押,贷不到款,幸亏家长和亲戚的支持才坚持下来。

    走进牛棚,陈日暖不时用手拨弄牛角。

  他说,第一次见到这些可爱的小牛犊时,打心底高兴了好一阵子,但是几天后就把我们忙得焦头烂额。

  小牛犊刚买回来时,由于“水土不服,饲料不惯”患上“应急综合症”。

  幸亏现在科技发达,把网线拉到牛棚,用笔记本电脑网络视频即可请专家在线会诊,及时解决难题。

    黄研彭说,自己是学饲料专业的,学了一些关于饲养方面的知识,但是书上的知识还远远不够,乡下没有图书馆和专家,只能通过网络论坛交流,网购饲料、给牛会诊,在论坛与全国各地养牛人交流。

  说完他指着牛棚外面说:“后面一片种的是上等饲料皇竹草,种子是通过网上购买的。

  ”现在,认识了不少当地养牛人,闲暇时也会聚在一起谈论养牛经验。

  “80后”大学生养牛创业在当地几乎家喻户晓,通过互联网的交流,也让社会各界开始关注他们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陈冀平和华南农业大学农村教育硕士杨明亮为这种创业精神拍手叫好。

  陈冀平说,大学生创业无论成功与否,积累经验是人生最重要的财富。

  这3名大学生回乡创业行为给当今大学生就业树立了榜样。

    “牛司令”家的牛出栏了,近几天陆续来了“看”牛人,当晚九点多还有老板前来洽谈牛的价钱。

    今天是元宵节,清晨,“牛司令”给笔者发来一条短信:“这几天他会带几个老板过来买牛。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他们,通过不断努力,经验的积累,他们的事业也开始步入回报期。

  山里另一头,他们合资的另外一个养殖场也即将“圈”牛上路。

猜你喜欢:

1.成功企业家励志故事

2.关于成功人士的励志故事

3.一个成功人士的辛酸创业故事

4.创业人士的故事

5.失败人士创业故事

成功人士的励志故事

    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原因。下面我来和大家分享关于成功人士的励志故事,希望大家会喜欢!

  1、华人巨子霍英东

    他出身贫寒,早年丧父,只读过几年书,后来做过渡轮加煤工、机场苦力、修车学徒、铆工等。

  同样是他,这个有些倔强,一身傲骨的毛头小子,当他挥手离开人间的时候,已成为香港十大富豪之一,坐拥290亿人民币身家,可以和李嘉诚比肩的华人巨子。

  他就是被媒体誉为红色资本激厅家的霍英东。

  然而,老人留给世界的,不仅是让人艳羡的万贯家财,更是他顶天立地的做人风范。

  我敢说,我从来没有负过任何人

    当霍英东成为富豪之后,曾有人问他是否担心被绑架。霍英东坦然地回答说:“我从不担心别人会绑架我,因为我这一辈子没有对不起任何一个人!”

    霍先生不只一次对人说,无论是从政还是做生意,无论你属于哪个行业,最重要也最根本的,就是做人。

  霍英东早年在和一个合作者共同开发新项目时,对方公司突然出现危机,急需现金,霍先生主动并巧妙地将利润重新划分,不仅不露声色地帮助对方渡过了难关,还保护了对方的尊严。

  在那之后的几十年里,当年的合作者及他的后代都将霍先生看做最值得信任的朋友。

  霍英东是香港超级富商中唯一一个敢不带保镖独行的人。

  数十年来,市民们常常能看见霍先生独自一人散步、爬山,沿途还不时和热情的市民们打着招呼。

    “做人,关键是问心无愧!”霍先生不仅是这样说的,并明哪隐且用其一生为后人做出了榜样。

  霍英东叱咤商界半个世纪,至今,尚未听过关于他的商业行为或其他任何行为的负面传闻。

  霍英东一生都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看得比金钱更重要,在很多时候,他宁可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维护他人的尊严和利益。

  他认为,只有尊重他人的人,才能赢得人们更多的尊敬。

  而这样一个处处得到人们尊敬,人人都愿意为他尽力的人,想不成功都难!。

    霍英东坦荡的胸怀,毫不做作的为人,真诚的处世方式,为他赢得了无数的朋友,也为自己辉煌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不惹事,也决不怕事

    霍先生一生与人为善,但同时也坚守着自己的做人底线与原则。

  霍英东先生是商人,与普通商人所不同的是,霍先生是位有血气的商人。

  广州着名的洛溪大桥是霍英东无偿捐款所建,而当地某政府部门却肆意收取过桥费,此事使霍先生倍感愤怒。

  于是,霍先生委托别人在报上发表声明,说明自己并没有收到过一分所谓的“过桥钱”,以此“敲山震虎”,通过人大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最后的结果是当地政府部门认识了错误,还了霍先生一个公正。

    一滴雨露可以折射整个世界,一件小事便能检验人的品格。

  有些商人为了讨好相关部门,一味捐款,哪怕捐款的钱用起来不大干净,捐款的商人也不会有丝毫计较。

  而从此事可以看出霍先生的人品是多么高贵,如同他的身价一样。

  身价与人品等值,这才是真正的富有者。

    霍先生一生历险无数,尝遍人情冷暖却从未放弃,靠的就是这股不服输,不低头的血性精神。霍先生,是顶天立地的血性男儿!

  我是堂堂正正的中华男儿

    霍英东先生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实干家,更是一位可亲可敬的爱国主义者。

  当年,西方国家对大陆进行封锁,霍英东先生冒着巨大的危险向大陆提供紧缺物资。

  当后来有人谈起这段历史时,半开玩笑地问大陆给了他什么好处,霍先生当即慷慨激昂地回答道:“大陆当然给我好处了,没有大陆,就没有身为炎黄子孙的我,我一生都为能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当年来到广州建设白天鹅酒店时,霍先生被同胞们贫穷的生活状态深深震撼了。

  那一次大陆之行,让一向坚强的霍英东落泪了。

  从那之后,他便以个人名义不停向祖国捐款。

  自1977年成立“霍英东基金会”以来,霍英东已经先后向内地捐款达缓闭40亿港元。

    酷爱体育运动的霍英东,每次在世界性的竞技比赛中,看到祖国的五星红旗在国外的奥林匹克赛场上飘扬的时候,都激动万分。

  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让霍先生每次大赛过后,都要拿出巨款来嘉奖和表彰运动员的成绩。

  而每一次奖励,霍先生都尽量低调处理,丝毫没有炒作的成分,完全出于一片爱国的赤子之心。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站在时代潮头的霍先生有着无数傲人的资本:财富、地位、名誉、事业,然而霍先生对这一切却有很独到、很透彻的见解。

  他一生追逐财富,却不为财富所累,在这个浮躁的年代里,霍先生一直用一种淡然的心态看待过往云烟。

  霍家子孙从很小就被告知要勤恳做人,整个家族都崇尚俭约朴素、勤奋向上的生活态度。

    在谈到自己的孙子与一些演艺圈儿的当红女影星交往时,霍英东语重心长地说道:“她们出名,有自己的实力,也有媒体的元素。

  别人出名是别人的事情,我只会教育我的子孙远离名利场,做个不被浮名所累的真性情的好人。

  ”霍英东一生谨慎做人,时时刻刻不忘教诲子孙低调处世,这一份淡泊名利的自在洒脱,可以说是一种难得的品质。

  他用一生的足迹告诉我们:人活一世,要做就做大写的人!

  2、鱼丸成吨卖

    25年前,新加坡有一个卖鱼丸的小伙子。因为鱼丸味道好,很受欢迎,没几年,他就有了一笔可观的存款。

    多年以前,鱼丸只是为防止鱼肉腐烂而加工成的一种小食品。

  有几个人看他做的鱼丸好卖,就与他合伙,部分人在家里做,部分人到街上卖。

  这样一来,生意做大了。

    没过多久,这个小伙子说,要向银行贷款15万元去日本买设备。原来,他看到了一则消息,说日本生产出一种高产量的肉类绞磨机。

    “你疯了吗?鱼丸手工就能做,根本没必要去买那么贵的设备。

  ”他的合伙人非常不满。

  “我们要把眼光往远处看,只有做大才能赚得多。

  ”小伙子说。

    一颗鱼丸卖两毛钱,只赚七分钱。

  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件没必要做的事,简直是往火坑里跳。

  “既然这样,我们可不陪着你做傻事。

  ”合伙人见他不听劝说,和他分道扬镳了。

    几个月后,小伙子从日本买回那套设备。没多久,人们发现他再也没到街上卖过鱼丸,但是,他的鱼丸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都看得见。

    其他小贩们没想到,自从那个小伙子的鱼丸上市后,他们的鱼丸就卖不动了,因为无论从外形上,还是口感上,小伙子的鱼丸都高出一筹。

  渐渐地,他们也纷纷开始贩卖小伙子的.产品。

  几年下来,小伙子的鱼丸日产量提高到10吨,还是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二十多年过去,他的鱼丸年产量达到8000吨,营业额已经达到三千多万元。

    当初那位小伙子,就是今天新加坡最大的鱼丸制造商、“鱼丸大王”林文才。

  新加坡《联合早报》对他进行专访时,他说:“其实,我只是在心里把鱼丸换了一个量词,鱼丸是‘一颗颗’的,但在我的心里,它是用‘吨’来计算和销售的。

  ”把“颗”改成“吨”,是一个量词上的升级,更是一个创业目标和人生志向的升级。

  3、“12”与“21”的奇迹互换

    “12”与“21”,看似是一对普通的数字颠倒,两个数字之间相差9,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当与卡梅伦·约翰逊联系起来的时候,却是一个“创业神童”的传奇故事。

    9岁时,卡梅伦靠妈妈的50美元和一台电脑,做起了人生的第一笔生意,12岁时,有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一家“笑与泪印刷公司”,又相隔9年后,21岁的卡梅伦,又成功地创办了12家赢利的公司。

    1984年,卡梅伦出生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93年圣诞节,父母为他买了一台全新的康柏电脑和打印机,就是这台康柏电脑和打印机,从此打开了一个“创业神童”的梦。

    电脑装好系统后,卡梅伦就迫不及待操作起来,整天就没有离开过,当时这台康柏电脑附带了非常流行的桌面出版软件包PrintShopDeluxe。

  深夜11点,妈妈走进他的房间,说:“卡梅伦,该上床睡觉了。

  ”他抬起头来对妈妈说:“妈妈,您看,我找了个生意做。

  ”妈妈看他的房间像被龙卷风刮过的印刷厂,四处散落着一页页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纸张,全是贺卡样和信纸样,还有一份完整的价格目录。

    1995年2月,卡梅伦和他“笑与泪公司”的故事登上了《儿童世界杂志》封面故事,《10岁生意人,兴趣在赚钱》的主题文章十分醒目耀人,这是最酷的一件事,卡梅伦兴奋不已,附近的上千个小孩,尤其是那些四五年级的高年级学生都能读到他的故事。他也第一次感受到了媒体免费宣传的效应,订单纷至沓来。

    一次偶然的机会,卡梅伦把妹妹价值100美元的豆豆仔玩具拿到eBay上去拍卖,很快卖出了1000美元的高价。

  每个豆豆仔的批发价大约是2。

  5美元,而零售价可卖到5~20美元,有时甚至达到50美元。

  于是,卡梅伦大胆开始了豆豆仔的网上零售生意,并给每一个出售的豆豆仔都赋予了一个足够打动人心的故事。

    1998年电子邮件在美国迅猛发展,卡梅伦把赚来的一部分收入再投资,升级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开始构思一种从未玩过的小游戏,立下了要在这场创业游戏中净赚百万美元的奋斗目标,他一边认真学好高中的所有课程并学以致用,一边努力从身边小细节中找出好点子,他主动引导邮件网站用户到“隔壁的商店”去购物,从中获取收益。18岁那年,他高中毕业了,也果真赚到了人生第一个100万美元,成为当时美国最年轻的百万富翁。

    卡梅伦每天都坚持汲取新知识,他把创业当成一种职业,一种生活方式,他为TureLoot确定的“付费请用户看广告”的共赢模式很受青睐,用户可以通过观看电脑屏幕上方的广告轮播来挣点数。

  2004年9月1日,TureLoot成为美国首家全程直播开张仪式的网站,短短一周,TrueLoot网站就吸引了5000名会员。

  两个月后,卡梅伦又找到了一个小点子,着手创办全新的汽车经销公司,并出任美国魔幻城福特汽车经销公司销售总经理。

    21岁时,当许多同龄人大学还没毕业的时候,卡梅伦却已创办了属于自己的12家公司,而且每一家公司都非常成功。特别是在金融危机最糟糕的时期,他创造的商业奇迹,令美国地产大王唐纳德·川普、戴尔电脑创始人迈克尔·戴尔等国际商业领袖赞叹不已,世界500强中的许多公司纷纷邀请他担任战略顾问。

    21岁的卡梅伦,用了12年时间,成了一个世界顶级“创业神童”,全球顶级的报纸、杂志和电视台都有过特别报道,他源源不断的创业奇思究竟从何而来?卡梅伦在自传里曾写过这样的一句话:“从小做起,给自己时间成长。”

    是的,12与21,本身就是两个很小、很简单的两位数,但能实现奇迹互换,恰恰是“给时间成长”的结果。

  什么事都得从小事做起,从小处着眼,从小步起步,经过很长时间、无数次地打拼和小成功,才能跨越到令人羡慕的大成功。

  其实,创业的真正成功就是生活快乐、富足而充实,拥有美好的友谊,以及全身心享受正在做的事!。

  4、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

    他们是一双毕业于美国名校的硕士夫妻,她更是在世界一家著名的核物理实验室担任研究员工作,夫妻俩在美国前途无量。然而,最终他们决定回国发展——凭借他们的实力,在国内找份高薪轻松的工作应该不费吹灰之力。

    他们的决定得到了亲人的一致反对!果然,回国后,原本对求职抱有很大希望的夫妻俩,遭遇了一系列挫折、打击。

  既然回来了,就要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

  不服输、不认输的夫妻俩决定创业,他们成立了一所培训学校。

  然而,因为没有生源,培训学校很快陷入困境。

  相信天无绝人之路的夫妻俩,不顾海归的身份,摆地摊、卖电器、做兼职口译……生活没有抛弃这两个热爱生活的年轻人,在他们的努力之下,他们终于走过低谷……。

  放弃国外毅然回国,

  “海归”夫妻求职出乎意料

    2008年年底的一天,远在美国的初丽丽将电话打给了父母:“爸妈,我们决定回国发展,最快年前就能回到国内……”“什么,你们在美国条件这么好,干吗要回国啊?”随后,张翼在给父母打电话时也遭遇了同样的局面。

    今年28岁的初丽丽是内蒙古包头人。

  高考时,初丽丽以高分考入南开大学物理专业。

  大二时,初丽丽和来自辽宁铁岭的同班同学张翼恋爱了。

  张翼比初丽丽大几个月,机智过人。

    感情甚笃,学业有成,就在两人毕业之际,这对恋人均通过考试,以全额奖学金考入美国著名大学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攻读核物理专业硕士学位。

    2006年8月,在亲友的欢送下,他俩飞往美国,开始了人生的新征程。

  第二年5月初,他们领取了结婚证,成了夫妻。

  在这中间,张翼申请到另一所大学攻读工业工程专业,但这也为他日后的签证埋下了隐患。

    求学期间,夫妻俩一心扑在学业上。

  两年时间,初丽丽就修完了研究生所需的全部学分。

  毕业后,凭借扎实的专业修养,初丽丽进入一家著名的核物理实验室担任研究员工作,每月薪水3000多美元,除此之外,还有各种福利及假期。

    上班后,他们搬离了学校宿舍,重新租下一套200多平方的别墅,为了便于上下班,还买了汽车。亲友得知后,纷纷对他俩竖起了大拇指,并在电话里说:“很多人干一辈子估计都未必能有你们现在的生活水准,所以,你们一定要珍惜!”

  不过,2008年年底,他们最终还是决定回国发展!

    原来,张翼在2008年11月也修完了学分,但由于中途转学,他的签证必须重新更换。

  根据美国当时对签证的管理,像张翼这样的高级人才,要想取得新的签证,只要坚持申请,虽然每年的指标审核有限,但迟早是会成功的。

  不过,张翼觉得自己耗不起。

  因为在美国,你要想工作,就必须有工作签证,否则就是非法劳工,一旦被发现,还要接受法律的惩罚。

    那段时间,金融危机在美国愈演愈烈,张翼的心情摇摆不定,到底是回国还是留下来。为此,夫妻俩进行了多次沟通,并通过互联网对国内的人力资源等信息进行了查询分析。

    一次,夫妻俩又谈论起这个迫在眉睫的话题,初丽丽说:“我们刚毕业,就能住大房子,开私家车,这说明咱俩都是非常能干的。

  而且在美国这两年,咱俩还攒下了3万多美元。

  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的,像我们这种凭实力出国的人才,回国求职应该会游刃有余,你觉得呢?”。

    “好,那我们干脆回国,省得在这为一纸签证操心!我通过网上查询发现,沈阳现在有很多的外资企业。外资企业待遇好,我到时在那找份工作,怎么着每月也能挣个万儿八千的吧!”张翼坚定地说道。

    随后,张翼和初丽丽办理了回国的手续,于2009年元月下旬回到了沈阳。

  他们先是租下一套一室一厅的房屋作为容身之地,然后制作求职简历,在网上和各个人才市场进行投放。

  谁知,两人奔波多日,却一无所获!。

  在困难中坚守再坚守,

  这对坚强的“海归”夫妻

    那段时间,张翼和初丽丽的心情可想而知,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堂堂海归,竟然连工作都找不到。这种落差不仅来自于自身,更多的时候是来自于亲友,经常亲友会打电话关切地问:“怎么样了,工作的事情落实了吗?像你们这样高学历的人才,很多单位肯定都是抢着要……”接到类似的电话多了,张翼和初丽丽只能岔开这个话题,以免尴尬。

    好消息终于传来,一个月之后,沈阳一家培训学校看中了初丽丽的留学背景,她成为了该校的英语培训老师。

    此后,张翼又投了多份简历,终于接到了一家外企的面试机会。

  在面试时,负责人说话语气咄咄逼人,一副盛气凌人的模样。

  虽然张翼很需要这份工作,但为了尊严,他还是放弃了。

  随后,他将自己的求职方向定位于民营企业。

    不久,张翼接到一家民营企业的面试通知。

  这家企业在行业内也算小有名气,所以前来参加面试的人特别多,走廊、会议室到处都是应聘人员。

  经过一番交谈后,因为张翼无论本科阶段,还是在海外求学阶段的成绩在求职者中都属佼佼者,他最终得到了这份梦寐以求、来之不易的工作,张翼在心底暗暗发誓,一定要全力以赴,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的。

    正式上班后,张翼才发现这份转正后每月6000元薪水的工作有多无聊:他每天在办公室一张报纸一杯茶,没有具体事情可去做。

  自己是技术人才,天天在这里虚度光阴,照这样下去,专业很快就荒废了。

  还有一点让张翼也觉得非常郁闷,那就是单位人与人之间不交往,同事之间就像做贼一样防着彼此。

    一天中午,办公室一个同事和另一同事聊天,两人说着说着,话题就转到了领导家里的房产上去了。谁知下午上班不久,领导就把其中一同事叫去狠狠训斥了一顿,让他们在办公室少谈论工作以外的事情,不要无事生非。

    在办公室干坐着无聊,张翼想出去走走,可单位有严格的考勤制度。

  最让张翼感觉到气愤的就是一次吃饭经历。

  那天,张翼因赶时间上班,没吃早餐,所以吃午饭时间还没到,他就去了食堂,没想到打饭的服务员说:“只有领导才能提前吃饭,你又不是领导,所以必须等到下班……”。

    那天晚上下班时,张翼将在单位的遭遇告诉了初丽丽。

  听后,初丽丽说:“现在很多单位都是如此,就说我供职的培训学校吧,他们做广告时称培训老师都是留学归来的高材生,我进去后才发现,80%的老师是没有留学经历的。

  最奇怪的就是,我是靠实力留学的真海归,可校长不仅不重用我,还对我非常警惕!”“现在想出国的学生是越来越多,培训学校的生意如何?”张翼听后问道。

  “很赚钱,非常好,我感觉会越来越好。

  咱俩都是全额奖学金的留学生,与其在别人手下打工受气,还不如咱自己创业,开家培训学校!”“我也正有此意,明天我就去单位辞职!”两双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辞职后,张翼和初丽丽又联系了一名朋友,邀请他一起创业,朋友在分析后,对这个行业没有兴趣,最终拒绝了。

  事已至此,夫妻俩四处奔波,最终租下了一处面积160平方米、月租金5000元的房屋作为校址。

  校址选定后,张翼和初丽丽开始了紧张的装修。

  2009年4月中旬,沈阳水牛教育咨询培训学校宣告成立。

  由于无钱招人,张翼和初丽丽既担任培训老师,又是接待员。

    众所周知,培训学校的兴旺关键要看生源,而生源靠的是知名度。

  刚成立的水牛咨询学校毫无知名度,哪来生源?要想迅速提高知名度,就必须在沈阳的媒体上做广告,可不菲的广告费又是夫妻俩所不能承担的。

  招不来学生,培训学校的房租水电等固定支出每天都在发生,这让张翼和初丽丽一筹莫展。

    培训学校门口有家小型印刷厂,张翼和初丽丽商量之后,去印刷了一些宣传广告,然后在培训学校周围的街道上发放。堂堂海归竟然站在街头亲自发广告,夫妻俩心里非常不是滋味。

    硬着头皮发完宣传广告后,3名小学生的家长带着孩子来到了水牛咨询学校,学校总算开张了。张翼和初丽丽虽然感觉到了前途的艰难,但还是非常认真地备课,全力以赴投入到教学中。

  然而,仅仅依靠3名小学生,培训学校肯定是入不敷出,是向命运低头还是勇敢地走下去?“生活,你休想打败我!”这是培训学校招生QQ上的签名,无论多困难,跪着也要把路走下去!

    2009年7月的沈阳街头,多了两个摆地摊卖服装的年轻人,他们不是别人,正是张翼和初丽丽。

  原来,头脑活络的初丽丽提出摆地摊卖服装,以此补贴培训学校的策略。

  夫妻俩顾不上烈日炎炎,每天都要去沈阳的服装批发市场进货,到了夜晚,再去街头摆地摊。

  由于摆地摊成本低,再加上他们的服装售价便宜,没过多久,生意便开始好转,每天所赚的钱倒也可以维持住培训学校的固定开支!

  走过困境迎来彩虹,

  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

    那时,张翼和初丽丽的生活非常简单,甚至为了培训学校的未来,他们连肉都很少吃,卖服装的初丽丽更是没舍得为自己添过一件新衣服。

    一次,摆地摊归来的张翼对初丽丽说:“咱俩外语水平都非常不错,为何不兼职翻译呢?”张翼的话得到了初丽丽的支持,不久,张翼通过网络找到了份口译兼职工作,有活时,待遇按照每天400元结算。

    教学、招生、摆地摊、兼职翻译,日子在夫妻俩的坚持下,一天天滑过。沈阳的天气慢慢转凉,一个朋友又为他俩介绍了份新的赚钱门路——推销新型电暖器,按照业绩提成。

    上岗后,张翼经常站在沈阳的各大商场散发新型电暖器传单,然后再等待客户的电话,上门安装。

    一次,张翼在给客户安装好电暖器后,客户需要正规发票,否则拒不付钱,张翼只得耐心地和客户套近乎。不过客户根本不吃这一套,最终,张翼还是以培训学校的名义作了担保,客户这才付了钱。

    就是靠着这样的毅力,培训学校在逆风中坚持着,手上有了点钱后,张翼又印了新的宣传广告,然后走上街头散发。

    一次,在散发培训广告时,初丽丽说:“现在社会上各种培训学校鱼龙混杂,家长也很难分辨,那些不负责任的培训学校不仅坑骗家长,还让孩子白白浪费了学习的机会,我们要想取胜,就必须带着咱们的各种证书,大声向这些家长讲明真相。

  我相信,这些家长也会有辨别能力的。

  ”。

    “我咨询了一些培训学校的人,我们不能这么在大街上随便发广告,应该有选择地发放,比如去一些初高中学校门口,比如选择在中高考之前,这样的家长很多都会是我们的准客户!”张翼补充道。夫妻俩你一言,我一语,想了很多特别的点子,通过交流,他们对培训学校的前途更有信心了。

  随后,夫妻俩决定去一些学校门口大声“吆喝”生意,可当他们真正站在学校门口,面对那么多的家长时,张翼一时有些不好意思,初丽丽鼓励他说:“要想成功,我们就必须豁出去,不大声吆喝,别人怎么知道水牛培训学校是货真价实的海归办学……”受到鼓励的张翼卸下思想包袱:“我们是真正的海归,水牛咨询培训学校是真正的海归办学,希望家长能擦亮眼睛,别被那些无良的学校所忽悠,这是我们上学取得的各种证书和拍摄的海外照片……”

    “那你们对托福、GRE、SAT考试熟悉吗?”一些家长立即问道。

  “我们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到美国的,所以对出国留学考试都非常熟悉,考试的知识点也了如指掌。

  你们的孩子如果能到我们学校学习,肯定进步很大!”那天下午,初丽丽和张翼不厌其烦地解答着家长的各种问题。

    第二天,培训学校果然来了一些学生家长。他们找到在水牛学校培训的学生家长,反复询问学校的教学情况,这些家长都说:“这个学校虽然没什么名气,但他们的方法很独特,不会为了收费而故意延迟学时,我觉得孩子在这培训后,不仅考试成绩提高了,口语水平也上去了!”

    就这样,靠着口碑,水牛培训学校的生源有所扩大。

  学生有了,能否将这些学生的成绩提高上去,这靠的可是实力。

  为了不辜负这些学生家长的期望,张翼和初丽丽商量后,将所有的兼职全部停下,全力以赴投入到教学中来。

  他们先摸清学生的功底,然后再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设计独特的教学方案,真正做到一对一教学。

    那段时间,张翼和初丽丽为研究教学方法,经常交流到凌晨才睡觉。时光荏苒,几个月后,水牛培训学校的学生在考试中,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来水牛培训学校学习的学生多了起来。

    有了生源,夫妻俩又招来3名老师,同时加大宣传,还开始在网络上发布信息。一些外省的家长看了水牛教育培训的教学视频后,纷纷要求他们开通网络视频班,这样一来,水牛教育学校的生源就更广了。

    就是在这样艰难的坚守中,2010年,水牛培训学校终于走过低谷。

  截至2012年5月,水牛教育培训学校已有学生300多人。

  随着学生越来越多,培训学校的利润每月都在刷新,他们早已在沈阳有房有车,过上了理想中的生活!。

  堂堂“海归”,为了梦想,竟然不顾身份摆地摊、推销电器,亲爱的读者朋友,张翼和初丽丽的人生态度、打拼经历,能给正在奋斗的您带来什么启示呢?

成功人士励志创业故事

创业成功人士的事例,现在的人对于创业投资有着更多的选择,并且有很多的创业成功案例,这些成功创业人士不断地激励着人们奋勇向前,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成功人士创业的故事,来看一下吧!

更多关于励志故事的内容请点下方链接↓↓↓

★古人刻苦读书的励志故事★

★2021年冷门名人励志故事★

★名人励志故事大全5篇★

★袁隆平的励志故事简短感悟5篇★

★以论文写作素材:15位名人成功励志故事★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1

不平凡的少年

  创业成功人士的事例,12岁时,我对学习英语产生了兴趣。

  每天早上,不管刮风下雨,我都要骑车40分钟,到杭州西湖旁的一个小旅馆去学英语,这一学就是8年。

  那时,中国已经逐渐对外开放,许多外国游人到杭州旅游观光。

  我经常为他们充当免费导游,带他们四处浏览的同时练习英语,这8年的学习深深改变了我。

  外国游客带给我的知识和从老师、书本学到的很不一样,我开始比大多数人更具全球化的视野。

屡遭挫折

  创业成功人士的事例,我高考考了三次,才被当时杭州差的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录取。

  在大学里,我有幸当上了学生会主席,后来还成为杭州大学生联合会主席。

  但那时,我的未来基本上被圈定在了中学英语老师。

  毕业时,我成为500多名毕业生中唯一一位在大学教书的教师。

  我的工资是每月人民友顷币100至120元,相当于12至15美元。

  在5年的教书生涯中,我一直梦想着到公司工作,比如饭店或者其它什么地方。

  我就是想做点儿什么。

  1992年,商业环境开始改善,我应聘了许多工作,但没有人要我。

  我曾经应聘过肯德基总经理秘书职位,但被拒绝了。

  接着在1995年,我作为一个贸易代表团的翻译前往西雅图。

  一个朋友在那儿首次向我展示了互联网。

  我们在雅虎上搜索啤酒这个单词,但却没有搜索到任何关于中国的资料,我们决定创建好型陆一个网站,并注册了中国黄页这个名称。

  我借了2000美元,创建了这个公司,当时我对个人电脑和电子邮件一窍不通,我甚至没接触过键盘。

  这也是我为什么说自己是盲人骑瞎马。

  我们与中国电信竞争了大约一年,中国电信的总经理表示愿意出资18.5万美元,和我们组建合资公司。

  我还从来没见过那么多钱。

  遗憾的是,中国电信在公司董事会中占据了五个席位,而我的公司只有两个席位,我们建议的每件事件他们都拒绝,这就象蚂蚁和大象搏弈一样,根本没有任何机会。

  我决定辞职单干。

  那时,我得到了来自北京的一个offer,负责运营一个旨在推动电子商务的。

创业梦想

  创业成功人士的事例,我的梦想是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公司。

  1999年,我召集了18个人,在我的公寓里开会。

  我对他们讲述了我的构想,两个小时后,每个人都开始掏腰包,我们一共凑了6万美元,这就是创建阿里巴巴的第一桶金。

  我想建立一家全球性的企业,因此选择了一个全球性的名字。阿里巴巴很容易拼写,而且《一千零一夜》里芝麻开门的故事家喻户晓,很容易被人记住。

  当时,阿里巴巴基本上是一个三无企业,无资金、无技术、无计划,但我们终存活了下来。

  我们每一分钱都用得非常仔细,公司的办公地点就选在了我的公寓里。

  我们1999年从高盛获得了资金注入,2000年又从软银获得了投资,公司的规模开始扩张。

  我们能取得的地位因为我相信一件事:全球视野,本土能赢。

  我们自己设计业务模式,我们主要关注如何帮助中小企业赚钱。

  我们从不从美国拷贝经营模式,象许多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家那样。

  我们关注产品质量,我们一定要实现点击,得到。

  如果不能得到,那就是垃圾。

  我说阿里巴巴曾犯下一千零一个错误。

  我们扩张得太快,在互联网泡沫破裂后,我们不得不裁员。

  到2002年,我们拥有的现金只够维持18个月。

  阿里巴巴网站的许多用户都在免费使用服务,我们不知道如何获利。

  于是我们开发了一款产品,为中国的出口商和美国的买家牵线,这个业务模式拯救了我们。

  到2002年底,我们实现了1美元净利润,终于跨过了盈亏平衡点。

  自那以后,公司的经营业绩每年都在提租唤高,现在阿里巴巴的盈利能力已经相当强。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2

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的创业故事

  20万,11个人,一间破传达室,当年的柳传志根本不知道为何要成立公司,随大流下海创业。

  为了发工资,他带领所有员工当过“倒爷”、拉过板车、在中关村摆过地摊,卖过的商品琳琅满目,包括运动服、电子表、旱冰鞋、电冰箱。

  被认定投机倒把罚款100万,被认定走私罚款300万,40多岁的他,仍旧还没有找到人生的方向。

  而如今的联想已经成为民族计算机产业的象征。

  柳传志说:我当时打死都不会想到我和我的同事能把公司办成今天这个样子。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3

迈克尔·戴尔

  当全球其他的电脑制造厂商正在经历着销售低迷的痛苦时,戴尔电脑继续着繁荣。

  当它遍及世界的出货量在2002年第二季度增长18%时,其他厂商的出货量则下降了4%。

  37岁的迈克尔·戴尔至今已经在其创立的戴尔计算机公司里担任了将近20年的首席执行官。

  戴尔计算机在1984年成立时注册资金只有1000美元,而到了2001年,它的销售额达到310亿美元,在全球拥有3.6万名员工。

  2002年《财富》杂志的全球500强中,戴尔公司排名第131位。

  戴尔公司为何能够保持如此快速的发展?直接面向顾客销售的“直接模式”和对顾客进行分类的“市场细分”方式是其两大法宝。但实际上,这都取自其创始人——迈克尔·戴尔少年时的偶发灵感。

  当迈克尔·戴尔还是20世纪70年代的一个孩子的时候,他的父母在饭桌上谈论的都是通货膨胀、石油危机一类的话题,这使他从小就对生意场发生了兴趣。

  在他12岁那年,进行了人生的第一次生意冒险——为了省钱,他不想再从拍卖会上买邮票,而是通过说服邻居把邮票委托给他,然后在专业刊物上刊登卖邮票的广告。

  出乎意料地,他赚到了2000美元。

  这让迈克尔戴尔第一次感受到“直接接触”的力量及收获,即没有中间人的好处。

  同时他体会到,如果有好的点子,绝对值得采取一些行动。

  在尝到少年时直接销售的甜头后,迈克尔戴尔在稍大后的创业尝试中,把这一“直接模式”发挥得淋漓尽致。

  初中时,迈克尔·戴尔拥有了一台苹果电脑,并迅速将兴趣转移向电脑背后的商机。

  不久,他注意到了商业用途更多的IBM个人电脑。

  他热切地学习一切有关电脑的知识,利用卖报纸所赚到的钱来购买电脑零部件,将电脑改装后卖掉,获取利益,接着再改装另一台。

  这期间,他发现电脑的售价和利润空间很没有常规。

  一台售价3000美元的IBM个人电脑,零部件可能只要六七百美元就能买到。

  而且,大部分经营电脑店的人不太懂电脑,并不能为顾客提供技术支持。

  而他当时已经买进了一模一样的电脑零件,并把电脑升级后卖给认识的人。

  于是,迈克尔戴尔涌现了一个想法:只要自己的销售量再多一些,就能够跟那些店去竞争,因为没有中间商,所以自己改装的电脑不但有价格上的优势,还有品质和服务的上的优势,即能够根据顾客的直接要求提供不同功能的电脑。

  在他开着用卖报纸的钱赚来的白色宝马车,后座载着三部电脑,成为得克萨斯大学一名另类的大一学生后不久,他认识到电脑将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工具,自己正在面临一个很大的机会。

  当时,电脑界包括苹果电脑和IBM等所有的大厂家都选择通过经销商来销售电脑,但迈克尔戴尔则想凭借直接销售这种更有效率的方式为顾客提供更好的价值及服务,并希望借此成为这一行的佼佼者。

  1984年,迈克尔·戴尔从学校退学,在奥斯汀一个约93平方米的办公室开设了自己的公司,命名为“戴尔计算机公司”。

  支撑学生时代的迈克尔·戴尔鼓捣计算机的资金,来自于他从16岁开始的一份卖报纸的业余工作。

  那年夏天,他负责为《休斯敦邮报》争取订户。

  报社交给他一个厚厚的电话号码本,让他打电话去向顾客推销。

  但迈克尔戴尔不久就在推销中发现,有两种人几乎一定会愿意订阅报纸:一种是刚结婚的,另一种则是刚搬进新房子的。

  接着,他调查后发现,情侣在结婚时一定会在法院登记地址,另外有些公司会按照住房贷款额度整理出贷款申请者的名单。

  于是,他想办法搞到了周围地区这两种人的资料,直接给他们寄信,提供订阅报纸的资料。

  通过这种方式,迈克尔戴尔当年挣到了1.8万美元,这不但使他有能力购买更多的计算机,也启迪他日后创造了“比顾客更了解顾客”的市场细分战略。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4

刘永好

创业时刻:1982年四兄弟开始从事养殖业

第一桶金:鹌鹑养殖

  创业20多年的磨练对于我来说,拥有多少财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拥有了创造这些财富的潜质!假如我的所有财富都消失了,还能够从头再来。——刘永好

  出生于四川新津一个贫苦家庭的刘永好,20岁之前几乎没有穿过新鞋,因此其最大目标是拥有一双新鞋和一辆自开车。在他心中,最好的工作就是进入当地的工厂当一名工人,那样自己就能够衣食无忧虑了。

  近5年的知青生涯结束后,刘永好又进入学校学习,毕业后留校成为老师。此时,他的大哥刘永言已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毕业分配到成都906厂计算机所工作;二哥刘永行从成都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到了县教育局工作;三哥陈育新(刘永美,因过继到陈家而改名)从四川农业学院毕业后在县农业局当农技员。

  在改革开放的大形势下,四兄弟开始不安分起来。

  1980年春节,刘永行为了让哭闹着要吃肉的四岁儿子能够在过年时吃上一点肉,从大年初一到初七,在马路边摆了一个修理电视和收音机的地摊。

  短短几天里他竟然赚了300元,相当于他当时10个月的工资!。

  四兄弟一商量,就想办一家电子工厂,并很快生产出音响样品。

  刘永好拿着音响到乡下想和生产队合作,他们出技术和管理,生产队出钱。

  没有想到的是,此事上报到公社之后,公社书记一句“群众企业不能跟私人合作,不准走资本主义道路”,此事胎死腹中。

  1982年,四兄弟经过激烈的讨论,三天三夜的家庭会议做出决定:辞去公职干个体。

  他们就想,搞自己以前做过的音响投资大,而且还有很多条条框框;而搞养殖业不需要很多投资,技术含量低,自己也熟悉。

  创业目标定下了,资金还没着落,四兄弟想到向银行贷款1,000元,但结果是当头一盆冷水。

  他们只好典当了手表、自开车等值钱的家当,筹集了1,000块钱,开始养鸡、养鹌鹑。

  “当时真的是一分一分挣钱,看着鹌鹑下了一个蛋,就意味着赚了一分钱。

  ”刘永好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情是,当时骑车载着鹌鹑蛋被一只狗追赶,之后摔倒在地,200只鹌鹑蛋全摔碎了,他当时掉下了眼泪,不是正因被狗咬得疼,而是惋惜碎掉的蛋。

  由于意识到鹌鹑的生意不可能再扩大,1986年,四兄弟利用此前积累的近1,000万元资金转向猪饲料市场,期望集团诞生了,成为本土饲料企业龙头。1997年,四兄弟宣布和平分家,刘永言创立大陆期望集团,刘永行成立东方期望集团,刘永美建立华西期望集团,刘永好成立新期望集团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5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叫做刘大睿的大学生。

  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哈尔滨时光慢递有限公司董事长。

  从打工攒学费到年收入200万元,刘大睿只用了两年时间。

  2015的五四青年节,他获得了黑龙江省青年五四奖章,也是该奖项设立17年来首个在校大学生获奖者。

一起来看这位90后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

从干力气活儿起步

  刘大睿家住云南偏远山区。

  2012年他考上东林,成为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

  为了筹集学费,刘大睿上过砖厂,装过一整车的砖,还去工地扛过水泥。

  大一寒假,刘大睿决定在大学做点什么。

  他把在火锅店当服务员的钱和贫困补助攒下来,从云南带了很多玉石饰品回到学校。

  他又向室友借了8000元,独自前往中缅边境采购玉石。

  每个周末,他带着玉石饰品到中央大街摆地摊,慢慢筹集到资金。

遇危机执著拯救公司

  2013年,刘大睿与合伙人注册了哈尔滨时光慢递有限责任公司,其业务是把文化创意与互联网结合,追踪记录人生美好时光,融入时间元素的纪念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学生可将4年的成长记录发给公司,毕业后将自动生成多媒体产品,以此留住青春。

  但此时,父亲8万元的医疗费令他苦不堪言,更让他备受打击的是,公司又遭遇骗子欺诈,面临失败。

  当时,大部分成员离开团队只剩下7个人。

  2014年5月,公司成员齐心协力完成了一批业务,不管男生、女生整夜熬在公司,困了就在桌子上趴一会儿,正是这种执著拯救了公司。

2016年将业务推向全国

  2014年5月,在校团委支持下,公司成为国家级大学生创业项目。

  同年10月,公司参加“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实践挑战赛荣获银奖。

  11月,公司在广州股权交易中心青年大学生创业板挂牌,是团中央主导的全国首批青年大学生创业挂牌的19个公司之一,公司研发的“拾忆”APP第一个版本正式上线推广,上线10天用户量达到13700人。

  目前,公司年盈利200万元。

  刘大睿通过校勤工助学中心雇佣了30人,其中近20人来自于贫困家庭。

  公司每月为他们发放共3万元工资,解决了大家的生活费。

  下一步,刘大睿计划将公司打造成一个文化创意与互联网结合领域的品牌,2016年将业务推向全国让公司真正走出校园。

成功人士励志创业故事相关文章:

★5个成功人士的创业励志故事

★成功人士励志创业故事五篇

★一个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

★90后成功人士的励志创业的故事

★创业成功故事

★8个激励人心的名人创业故事

★名人创业故事

★成功的故事

★成功人士的创业励志小故事

★成功人士创业奋斗励志的故事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