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天一传的翻译是什么?

作者:王骞泽时间:2023-07-23 14:08:04

导读:" 江天一传的翻译是什么?1.江天一传是指一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红楼梦》的别称,它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江天一传这一翻译来自于该小说的第一回开篇,其中有这样的描述:“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以余眠剩梦为江山,而将欢娱忧愁,悲乐离合,转徙幻化,种种风流际遇,恍"

江天一传的翻译是什么?

  1.江天一传是指一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红楼梦》的别称,它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江天一传这一翻译来自于该小说的第一回开篇,其中有这样的描述:“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以余眠剩梦为江山,而将欢娱忧愁,悲乐离合,转徙幻化,种种风流际遇,恍若隔世之事,都记于今。

  ”江天一传翻译自原著中的“江山如此多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将自己的梦幻故事与江山比拟的意境。

  2.江天一传这一翻译在不同的版本中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但大都保留了原著的意境和诗意。例如,《红楼梦》的英文翻译中,江天一传被译为"theDreamoftheRedChamber",让读者更容易理解这是一部关于梦幻与现实交织的小说。

  3.《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通过描绘贾宝玉、林黛玉等众多丰满的人物形象和精妙的故事情节,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荣华富贵与人生的离合悲欢。江天一传作为小说的别称,也成为了这部作品的代名词,广为人知。

  4.《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翻译也一直备受关注。

  江天一传这一翻译既保留了原著的意境,又与英文读者的阅读习惯相符,成为了该小说的常见译名之一。

  然而,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翻译的选择也可能因地域和审美差异而有所不同。

  5.在国际上,《红楼梦》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其中江天一传的翻译仅代表了其中一种。翻译作品的多样性不仅丰富了世界文学的宝库,也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提供了桥梁。

  总的来说,江天一传是《红楼梦》的别称,这一翻译在代表了作者曹雪芹所创造的梦幻故事与江山比拟的意境的同时,也成为了这部作品的代名词。不同版本的翻译可能存在差异,但都在尽力传递原著的意义和魅力。

江天一传文言文翻译答案

1.江天一传古文答案

译文: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

  小时候就死了父亲,侍奉他的母亲,和抚养弟弟天表,有着纯厚的本性。

  他曾经对别人说:“一个读书人,不树立好的道德品行,就必然没有好文章。

  ”前朝明末崇祯年间,歙县县令傅岩认为他才学奇异,每次县里童生的岁试,总是选拔他为第一名。

  但到三十六岁,才补上一名生员。

  他家里很穷,房屋残破不堪,就自己动手用畚箕挑土筑墙而住。

  屋上盖的瓦片不齐全,大热天就暴晒在酷热的太阳中;下雨天,全身被雨淋得像蛇一样蜷伏着,有时张起破伞来遮挡一下。

  家里的人一面埋怨,一面叹息,然而天一却捧着书本朗读,和平常一样。

  天一虽因为是文人而出名,但是却深刻沉着,足智多谋,特别受到同郡佥事金声的赏识。

  在那个时候,徽州一带盗匪很多,江天一便辅助佥事金声,用军队的办法团结组织乡里的年轻人,作好防守的打算。

  适逢张献忠攻破雀庆了武昌,总兵官左良玉向东逃跑,他部下那些广西土司的军队在半路上发生叛乱,所经过的地方放火抢劫。

  将要到达徽州时,徽州人非常震惊恐惧。

  佥事金声计议派兵去抵抗,把这件事委托给了天一。

  天一佩腰刀,裹头巾,黑夜里骑着马,率领一批勇士奔跑了几十里,与叛乱的广西土司军队在祁门进行激战,杀死了叛兵一大半人,夺取了他们所有的牛马和兵器,徽州城依赖这次战役而得以平安。

  清顺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已被清兵攻破,各州县见势纷纷归附清朝,但徽州人民还是为明王朝坚守抵抗。

  六月,明宗室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听说江天一的名声,便委任他为监纪推官。

  在此之前,天一对佥事金声说:“徽州是个地势优越的地方,各县都有险要之处可以依赖,只是绩溪那一面正当交通要道,那里地势特别平坦,因此应该在那里建筑关口,多派兵驻守,以和别的县相互配合,夹制敌人。

  ”于是在绩溪筑起了丛山关。

  不久,清兵攻打绩溪,江天一日夜手持兵器登城防守,一点也不松懈。

  有时出城迎战,双方死伤大致不相上下。

  于是清兵用少数骑兵在绩溪牵制住江天一,而另外从新岭进攻。

  守岭的人先败逃了,绩溪城终于沦陷了。

  清军的主将悬赏捉拿天一非常急迫。

  江天一知道抗清之事已没有希望,就立即回家,把母亲托付给弟弟天表,出门大叫:“我就是江天一!”于是被逮捕。

  清军中有知道天一的,想释放他。

  天一说:“你以为我怕死吗?我不死,灾祸将是全家被杀!”在营门口遇见了佥事金声,金声看着他说:“文石,你还有老母亲在,你不能死。

  ”江天一笑着辞谢道:“哪里有和人一起共事而在危难时刻逃避的呢?希望你不要为我的母亲担忧。

  ”到了南京,总督洪承畴想不问罪,江天一昂起头来说:“我为你考虑,还是把我杀了的好;我不死,必定再要起兵!”于是把他拖到通济门刑场。

  到了那里,江天一高呼“高皇帝”三遍,向南面一拜再拜,拜完,坐下来受刑。

  围观的人没有一个不感叹流泪的。

  过了几天,天表去收殓天一的尸体,把他安葬了。

  而佥事金顷困握声也是在这一天被杀害的。

  当广西土司的叛兵被江天一杀伤之后,凤阳总督马士英非常恼怒尺基,向皇帝上奏章揭发徽州人拦杀官军的罪状,想致佥事金声于死地。

  江天一为此带着申辨金声无罪的奏章,赴朝廷递呈上;又写了《吁天说》,流着眼泪向掌权大臣申诉,这件事情才得以弄清楚。

  自从清兵与明王朝开战以来,前后训练乡兵三年,都在佥事金声的幕府中。

  当时,幕府中众多侠义之士号称精通兵法的有上百人,而金声只是推重天一,凡对内对外的机密大事,都取决于天一。

  后来天一竟然与金声同时牺牲。

  像天一这样的人,即便是古代义烈之士,也没有能超过他的。

  我是在翁汉津那里得知江天一的生平事迹的,于是替他写了这篇传记。

  汪琬说:正当前朝的末期,新安的士大夫尽忠而死的有汪伟、凌駉与金声三人,而只有江天一是以生员的身份为国殉难的。

  我听说江天一游经淮安,淮安有个姓冯的民妇,割下自己的肝脏救活了她的婆婆,江天一得知后便请了许多有名的人写诗作文来表彰她,还想上奏章给朝廷,最后没有成功。

  这个人喜欢奇特、崇尚气节大致就象这样。

  天一本来名景,另外还自号“石嫁樵夫”,这也是翁汉颖说的。

作品赏析

  这篇文章表现了江天一不计贫贱的秉性以及以读书为乐的超然心态。作者为明清鼎革之际抗清义士江天一立传,重点叙其智谋和失败被捕、慷慨就义的经过,以顺叙为主,间用补叙、插叙,有详有略,笔法灵活有致。

2.江天一传(节选)阅读答案

江天一传(节选)练习(附答案)

汪琬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

  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

  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

  ”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

  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

  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

  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

  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

  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1、文中“尝语人曰”中“语”的意思是:。(1分)

  2、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本文是如何表现江天一酷爱读书的。(2分)

  3、请结合陶渊明其人和你读过的他的诗文,谈谈对“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这两句话的理解。(2分)

参考答案:

1、告诉(1分)

  2、围绕“屋漏,日晒雨淋,读书自若”或“家人埋怨环境艰苦,读书自若”回答皆可。(2分)

  3、结合陶渊明品行高洁、安贫乐道和他的诗文流传千古、影响深远,围绕“读书人若无高洁品格,一定不会写出好作品”回答即可。(共2分,理解1分,结合陶渊明其人及作品1分)

本文来自华语网(Thn21)查看全文: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短文,江天一传(节选)汪琬江天一,字文石,徽州

  1、首先他家里很穷房屋残破到几乎无法居住可以说连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坚持读书可见其爱读书其次家人的埋怨最亲的人的叹息往往会给人带来极大影响而江天一仍旧读书总体而言以上两点都是用反衬的手法:分别用条件之恶劣家人之态度衬托江天一对读书的坚持与酷爱.2、有言道“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意思是不锤炼自己思想到的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想要“有文章”,“立品”是首要的,否则大环境如此浮躁,难免会有诸多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内心,例如父母的期望,在同学当中的威信,诸如此类.更何况就一个年龄尚小的写作者而言,能够发表文章,或者出版一本书,应该是个人现阶段最大的梦想(包括我,亦是如此).为了这梦想,急功近利者有之,不择手段者同样不在少数.所以,除却“立品”以外,还要有丰富的阅历为你的写作做支撑.倘若将文笔当作流光溢彩的花朵,人生阅历则是令这花朵簇拥有序的花架.没有这花架,花朵再美,仍是凌乱不堪的.偷别人的花架不是件精明的事情,毕竟迟早要心怀耻辱地归还.。

翻译下面句子《江天一传》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_百度...

  英;"JiangTianyicame"familyandresentmentandsigh,andhisbooktocalm.

平安传文言文翻译

1.明史平安传,翻译

  平安传平安,滁人,小字保儿。

  父亲平定,跟从太祖起兵,官任济宁卫指挥佥事。随从常遇春攻下元都城,阵亡。

  平安早先为太祖养子,骁勇善战,力举数百斤。承袭父职,迁升密云指挥使,进升为右军都督佥事。

  建文元年,讨伐燕王,平安以列将身份随从出征。到李景隆代替耿炳文为将,任用平安为先锋。

  燕王将渡白沟河,平安埋伏一万骑兵在河边阻截。

  燕王说:“平安,竖子罢了,往年随我出塞,知道我如何用兵,现在应当先攻破他。

  ”。

  交战中,不能挫败平安。当时南方军队六十万,在河边摆开阵势。

  燕王率将士突入阵中,战至傍晚,互有杀伤。到天黑,才各自收兵。

  燕王迷路,只有三个骑兵跟从,下马伏在地上观察河的流向以辨别东西方向,才知道营垒所在的地方。第二天再战,平安击败燕将房宽、陈亨。

  燕王见事情紧急,亲自冒着箭雨、飞石奋力作战。战马受伤,箭已用尽,刀剑卷折不可再战。

  快速登上河堤,佯装举鞭招后续骑兵以迷惑敌人。恰逢朱高煦援兵赶到,才得以脱身。

  当时,众将中平安作战最努力,燕王几铠被平安的槊刺中。不久兵败,详见《成祖纪》。

  燕军围攻济南。平安驻扎在单家桥,计划到御河夺取燕军运饷的船只。

  又挑选善於游泳的士兵五千人渡河,将要攻打德州。才得以解济南之围。

  平安和吴杰前进,屯兵定州。第二年,燕军在夹河战败盛庸,回军与平安在单家桥作战。

  平安奋力出击,大败燕军,擒获燕将薛禄,不久,逃去。再战於滹沱河,又战败燕军,平安在阵中绑木为楼,高数丈。

  战斗正酣,便登上木楼张望,发强弩射燕军,射死的人很多。忽然刮起了大风,摧毁房屋,拔起树木,声音如雷。

  都指挥邓戬、陈鹏等人陷在敌阵中,平安便败走真定。燕王和南方军队数次大战,每次亲自冲锋陷阵,所向披靡,只有平安和盛庸屡次挫败他。

  滹沱河之战,射在燕王旗帜上的箭就像刺猬身上的刺那样多。燕王让人把旗送到北平,告诉世于谨慎收藏以示后人。

  顾成早已被执在北平,看到旗帜,哭着说:“臣自年少从军。

  现在老了,经历许多战事,不曾见过旗帜上被射中这麽多箭。

  ”。

  过了一月,燕军到大名,平安和盛庸及吴杰等人分兵骚扰燕军运饷的道路。燕王担心,派指挥武胜上书朝廷,请求撤换平安等人并罢兵,这是缓兵之计。

  皇帝不许。燕王也决心南下,派李远等人秘密赶往沛县,焚烧粮船,攻取彰德,攻破尾尖寨,劝说林县投降。

  当时平安在真定,估计北平数巧空虚,率一万骑兵直奔北平。到达平村,距城五十里驻扎。

  燕王恐惧,派刘江等人急驰回救。平安作战不利,引军而回。

  当时大同守将房昭带兵进入紫荆关,占据易州西水寨以窥视北平,平安在真定供给粮饷。八月,燕军北归。

  平安追上燕将李彬,在杨村作战,打败李彬。建文四年,燕军再次南下,攻破萧县。

  平安率军跟在燕军的后面,到淝河。燕将白义、王真\刘江迎敌。

  平安辗转作战,斩杀王真。

  王真是一员骁将,燕信答王曾说:“众将像王真一样奋勇,何事不成。

  ”。

  这时被平安所杀。燕王便亲自迎战。

  平安部将火耳灰挺槊大呼,向前直刺燕王。战马突然仆倒,被俘,平安稍微后退。

  不久,再前进到小河,张开左右两翼夹击燕军,斩杀燕将陈文。不久再移军齐眉山,与众将摆阵大战,自午至酉,又战败燕军。

  燕军众将计划北归,以图后举。燕王不听。

  不久何福率军赶到,与平安会合。燕军更是大为恐惧,燕王数日昼夜穿着铠甲。

  何福想要持久作战使燕军疲劳,把营垒移向灵璧,深沟高墙自保,但粮饷运输被燕军阻挡,不能到达。平安分兵前往迎接,燕王以精锐骑兵狙击平安军,被一分为二。

  何福打开营垒前来救援,被朱高煦打败。众将计划移军淮河以获得粮饷,夜晚令军中听到三声炮响便出发。

  第二天,燕军突然逼近营垒,发炮三声。军中误以为自己的号令,争着奔向大门,於是大乱。

  燕军进攻,何福的人马坠滑毕慧落到堑壕中把堑壕都填满了。何福单骑逃走,平安及陈晖、马溥、徐真、孙成等三十七人都被俘。

  军中被俘的文臣宦官又有一百五十余人,这天是四月辛巳日。平安长久驻扎真定,屡次战败燕军,斩杀骁将数人,燕将无人敢触其锋芒。

  这时被擒,军中欢呼动地说:“我们这些人从此就安全了。”争相请求杀掉平安。

  燕王爱惜他的才能和英勇,选择精锐士兵护送到北平,命令世子和郭资等人善待他。燕王即帝位,以平安为北平都指挥使,不久进升行后府都督佥事。

  永乐七年三月,皇帝巡察北京。将要到达,阅读奏章看到平安的名字,对左右的人说:“平保儿还在吗?”平安听说后自杀。

  命令把指挥使的俸禄给他的儿子。

2.《明史·平安传》文言文练习答案求解,知道的连题目一起发下

  明史中关于平安的传是《明史》卷一百四十四、列传第三十二《盛庸平安何福顾成》。

  你问的应该是这个吧。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平安,滁人,小字保儿。建文元年,伐燕,安以列将从征。

  后为先锋。燕王曰:“平安,竖子耳。

  往岁从出塞,识我用兵,今当先破之。”及战,不能挫安。

  燕王失道,从者仅三骑。安击败燕将。

  燕王见事急,亲冒矢石力战。马创矢竭,剑折不可击。

  走登堤,佯举鞭招后骑以疑敌。会高煦救至,乃得免。

  当是时,诸将中安战最力,王几为安槊所及。明年,燕败盛庸,回军与安战。

  安大破之。再战滹沱河,又破之。

  安于阵中缚木为楼,高数丈,战酣,辄登楼望,发强弩射燕军,死者甚众。滹沱之战,矢集王旗如猬毛。

  王使人送旗北平,谕世子谨藏,以示后世。

  顾成已先被执在燕,见而泣曰:“臣自少从军,今老矣,多历战阵,未尝见若此也。

  ”。

  八月,安及燕将李彬战于杨村,败之。四年,燕兵破萧县。

  安引军蹑其后。燕将白义、王真、刘江迎敌。

  安转战,斩真。真,骁将。

  燕王尝曰:“诸将奋勇如王真,何事不成!”燕王乃身自迎战,安部将火耳灰挺槊大呼,直前刺王。马忽蹶,被擒。

  安稍引却。已,复进至小河,张左右翼击燕军,斩其将陈文。

  寻何福军亦至,与安合。燕军益大惧,王昼夜擐甲者数日。

  福欲持久老燕师,移营灵璧,深堑高垒自固。而粮运为燕兵所阻。

  安分兵往迎,燕王以精骑遮安军,分为二。福开壁来援,为高煦所败。

  诸将谋移军淮河就粮,夜令军中闻三炮即走。翌日,燕军猝薄垒,发三炮。

  军中误以为己号,争趋门,遂大乱。燕兵乘之,人马坠壕堑俱满。

  安等三十七人皆被执。安久驻真定,屡败燕兵,斩骁将数人,燕将莫敢婴其锋。

  至是被擒,军中欢呼动地,曰:“吾属自此获安矣!”燕王惜其材勇,选锐卒卫送北平,命世子及郭资等善视之。永乐七年三月,帝巡北京。

  览章奏见安名,谓左右曰:“平保儿尚在耶?”安闻之,遂自杀。命以指挥使禄给其子。

  (节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四》)5.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燕王失道,从者仅三骑失道:迷失道路B.安引军蹑其后蹑:跟随C.马忽蹶,被擒。安稍引却引却:引兵击退D.燕王以精骑遮安军遮:拦截6.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平安作战“材勇”的一组是(▲)(3分)①佯举鞭招后骑以疑敌②发强弩射燕军,死者甚众③多历战阵,未尝见若此也④安引军蹑其后⑤张左右翼击燕军,斩其将陈文⑥王昼夜擐甲者数日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是(▲)(3分)A.平安率领先锋部队攻打燕王。

  作战时,燕王因为有些轻敌,被平安打得大败,后来制造假象,迷惑对方,才得以逃脱。B.作战时,平安在阵中把木头绑缚在一起,成为楼台,高达几丈,战争进行的激烈时,就登楼眺望,并用强弓向燕军射箭,射死了很多敌人。

  C.平安在与燕王的战斗中,多次打败燕王,并斩杀燕王的爱将。后来他与何福的军队会合,使燕军非常害怕,燕王一连好几天都没有脱铠甲。

  D.因粮草运输遭燕军阻截,平安分兵前往迎战,燕王率精锐骑兵拦截他,使平安军队一分为二。第二天,燕军又突然迫近军营,发了三炮,致使安军大乱,燕兵乘机进攻,平安被捕。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马创矢竭,剑折不可击。

  (3分)译文:▲(2)谕世子谨藏,以示后世。(3分)译文:▲(3)诸将谋移军淮河就粮,夜令军中闻三炮即走。

  (4分)译文:▲参考答案:5.选C引却:后退6.选C解析:①⑥燕王朱棣所为;③乃顾成语,是间接表现。7.选A解析:燕王逃脱是因为恰遇朱高煦救兵到来。

  8.(1)(燕王)燕王的马受了伤,箭也用完了,宝剑折断无法击杀。(“创”受伤,1分,“竭”用尽,1分;“折”折断,1分。

  整句语意不通则该句不得分)(2)告诉世子要小心收藏,将来把它拿给后人看。(“谕”告诉,“谨”小心,“示”给……看,三处各1分。

  整句语意明显错误或不通则该句不得分)(3)众将谋划转移军队到淮地以获得粮草,当晚命令部队听到三声炮响就迅速出发。(“谋”谋划,1分;“就”获得,1分;“夜”在夜间,当晚,1分;“走”迅速出发,1分。

  整句语意不通则该句不得分)附参考译文:平安,滁州人,字保儿。建文元年,攻打燕国,平安凭借列将的身份跟从出征。

  后来担任先锋。

  燕王说:“平安,竖子罢了,以前跟随我出塞,识破我用兵的计策,我要先打败他。

  ”。

  等到打仗的时候,不能挫败平安。燕王迷了路,只有三个骑兵跟随他。

  平安打败了燕国将领。燕王看到情况紧急,亲自上战场冒着箭雨、飞石奋力作战,燕王的马受了伤,箭也用完了,宝剑折断无法击杀。

  燕王于是飞奔登上大堤,举起马鞭假装招引后备骑兵来迷惑敌人,恰好朱高煦救兵来到,才得以幸免。在这时,平安作战最为尽力,燕王差一点就被平安的兵器伤到。

  第二年,燕打败了盛庸,调军和平安作战。平安大败他们。

  又在滹沱河作战,又打败了他们。平安在阵中把木头绑缚在一起做成楼台,达几丈之高,作战激烈时,就登上楼台眺望,用强弓向燕军发射,燕军死了很多。

3.古文翻译《列女传》,急用

孟母断织

【原文】

  孟子之少也,既①学而归,孟母方绩②,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

  ”孟母以刀③断其织。

  孟子惧而问其故。

  孟母曰:“子④之废学,若我断斯⑤织也。

  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⑥居则⑦安宁,动则远害。

  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

  ……”孟子惧,旦⑧夕⑨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⑩矣。

  ——选自《列女传》。

【注释】

  ①既:已经。

  ②绩:把麻纤维披开再连续起来搓成线。

  这里指织布。

  ③以刀:用刀。④子:古代指你。

  ⑤斯:这。⑥是以:因此。

  ⑦则:就。⑧旦:早晨。

  ⑨夕:泛指晚上。⑩道:法则、方法。

【译文】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

  ”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

  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

  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

  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

  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

  ”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

  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4.汪天一传,文言文及翻译

  您要找的是不是:江天一传江天一传原文(清)汪琬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

  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

  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

  ”。

  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

  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

  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天一虽以文士知名,而深沉多智,尤为同郡金佥事公声所知。当是时,徽人多盗,天一方佐佥事公,用军法团结乡人子弟,为守御计。

  而会张献忠破武昌,总兵官左良玉东遁,麾下狼兵哗于途,所过焚掠。将抵徽,徽人震恐,佥事公谋往拒之,以委天一。

  天一腰刀帓首,黑夜跨马,率壮士驰数十里,与狼兵鏖战祁门,斩馘大半,悉夺其马牛器械,徽赖以安。顺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已破,州县望风内附,而徽人犹为明拒守。

  六月,唐藩自立于福州,闻天一名,授监纪推官。

  先是,天一言于佥事公曰:“徽为形胜之地,诸县皆有阻隘可恃,而绩溪一面当孔道,其地独平迤,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以与他县相犄角。

  ”。

  遂筑丛山关。已而清师攻绩溪,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

  间出逆战,所杀伤略相当。于是清师以少骑缀天一于绩溪,而别从新岭入,守岭者先溃,城遂陷。

  大帅购天一甚急。天一知事不可为,遽归,嘱其母于天表,出门大呼:“我江天一也!”遂被执。

  有知天一者,欲释之。

  天一曰:“若以我畏死邪?我不死,祸且族矣。

  ”。

  遇佥事公于营门,公目之曰:“文石!女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与人共事而逃其难者乎?公幸勿为吾母虑也。”至江宁,总督者欲不问,天一昂首曰:“我为若计,若不如杀我;我不死,必复起兵!”遂牵诣通济门。

  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讫,坐而受刑。观者无不叹息泣下。

  越数日,天表往收其尸,瘗之。而佥事公亦于是日死矣。

  当狼兵之被杀也,凤阳督马士英怒,疏劾徽人杀官军状,将致佥事公于死。天一为赍辨疏,诣阙上之;复作《吁天说》,流涕诉诸贵人,其事始得白。

  自兵兴以来,先后治乡兵三年,皆在佥事公幕。是时,幕中诸侠客号知兵者以百数,而公独推重天一,凡内外机事悉取决焉。

  其后竟与公同死。虽古义烈之士,无以尚也。

  小时候就死了父亲,侍奉他的母亲,和扶养弟弟天表,有着纯厚的本性。

  他曾经对别人说:“一个读书人,不树立好的道德品行,就必然没有好文章。

  ”。

  前朝明末崇祯年间,歙县县令傅岩认为他才学奇异,每次县里童生的岁试,总是选拔他为第一名。但到三十六岁,才补上一名生员。

  他家里很穷,房屋残破不堪,就自己动手用畚箕挑土筑墙而住。屋上盖的瓦片不齐全,大热天就暴晒在酷热的太阳中;下雨天,全身被雨淋得象蛇一样蜷伏着,有时张起破伞来遮挡一下。

  家里的人一面埋怨,一面叹息,然而天一却捧着书本朗读,和平常一样。天一虽因为是文人而出名,但是却深刻沉着,足智多谋,特别受到同郡佥事金声的赏识。

  在那个时候,徽州一带盗匪很多,江天一便辅助佥事金声,用军队的办法团结组织乡里的年轻人,作好防守的打算。适逢张献忠攻破了武昌,总兵官左良玉向东逃跑,他部下那些广西土司的军队在半路上发生叛乱,所经过的地方放火抢劫。

  将要到达徽州时,徽州人非常震惊恐惧。佥事金声计议派兵去抵抗,把这件事委托给了天一。

  天一佩腰刀,裹头巾,黑夜里骑着马,率领一批勇士奔跑了几十里,与叛乱的广西土司军队在祁门进行激战,杀死了叛兵一大半人,夺取了他们所有的牛马和兵器,徽州城依赖这次战役而得以平安。清顺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已被清兵攻破,各州县见势纷纷归附清朝,但徽州人民还是为明王朝坚守抵抗。

  六月,明宗室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听说江天一的名声,便委任他为监纪推官。

  在此之前,天一对佥事金声说:“徽州是个地势优越的地方,各县都有险要之处可以依赖,只是绩溪那一面正当交通要道,那里地势特别平坦,因此应该在那里建筑关口,多派兵驻守,以和别的县相互配合,夹制敌人。

  ”。

  于是在绩溪筑起了丛山关。不久,清兵攻打绩溪,江天一日夜手持兵器登城防守,一点也不松懈。

  有时出城迎战,双方死伤大致不相上下。于是清兵用少数骑兵在绩溪牵制住江天一,而另外从新岭进攻。

  守岭的人先败逃了,绩溪城终于沦陷了。清军的主将悬赏捉拿天一非常急迫。

  江天一知道抗清之事已没有希望,就立即回家,把母亲托付给弟弟天表,出门大叫:“我就是江天一!”于是被逮捕。清军中有知道天一的,想释放他。

  天一说:“你以为我怕死吗?我不死,灾祸将是全家被杀!”在营门口遇见了佥事金声,金声看着他说:“文石,你还有老母亲在,你不能死。

  ”江天一笑着辞谢道:“哪里有和人一起共事而在危难时刻逃避的呢?希望你不要为我的母亲担忧。

  ”。

  到了南京,总督洪承畴想不问罪,江天一昂起头来说:“我为你考虑,还是把我杀了的好;我不死,必定再要起兵!”于是把他拖到通济门刑场。到了那里,江天一高呼“高皇帝”三遍。

5.居安思危文言文翻译

  倘遽(jù)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

  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

  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

  译文:唐太宗对亲近的大臣们说:“治理国家如同治病,病即使痊愈,还应护理调养。倘若马上就自我放开纵欲,一旦旧病复发,就没有办法解救了。

  现在国家很幸运地得到和平安宁,四方的少数民族都服从,这真是自古以来所罕有的,但是我一天比一天小心,只害怕这种情况不能维护久远,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啊。

  ”魏征回答说:“国内国外得到治理安宁,臣不认为这是值得喜庆的,只对陛下居安思危感到喜悦。

  ”。

  【通假字】:上:皇帝,此指唐太宗李世民。将护:护理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傥(tǎng):同“倘”,倘若。遽(jù):迅速。

  四夷:指唐王朝周边的少数民族部落。希:通“稀”,罕见。

  谏:劝阻。诤:争辩。

  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傥”通“倘”意思是:“倘若”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4〕,居域中之大〔5〕,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6〕,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凡百元首〔7〕,承天景命〔8〕,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9〕。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10〕,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1〕。竭诚,则吴越〔12〕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3〕。

  虽董之以严刑〔14〕,振之以威怒〔15〕,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复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呼?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1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1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8〕;乐盘游〔19〕,则思三驱以为度〔20〕;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1〕;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此九德〔23〕。

  简能而任之〔24〕,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5〕。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26〕——选自中华书局标点本《旧唐书·魏征传》【注释】〔1〕固:使……稳固。〔2〕远:使……流得远。

  〔3〕浚:疏通,深挖。〔4〕当:主持,掌握。

  〔5〕居域中之大:占据天地间的一大。《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域中,天地间。

  〔6〕以:用,行。〔7〕凡百:所有的。

  〔8〕景:大。〔9〕克:能够。

  盖: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10〕盖: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

  殷:深。〔11〕傲物:看不起别人。

  物:这里指自己以外的人。〔12〕吴越:吴国和越国。

  〔13〕行路:路人。〔14〕董:督责,监督。

  〔15〕振:同“震”,威吓。〔16〕作:兴作,建筑。

  指兴建宫室之类。〔17〕谦冲:谦虚。

  自牧:自我修养。〔18〕下:居于……之下。

  〔19〕盘游:打猎游乐。〔20〕三驱:一年打猎三次。

  《礼·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猎)。”〔21〕敬:慎。

  〔22〕黜:排斥。〔23〕宏:使……光大。

  兹:此。九德:指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

  〔21〕简:选拔。〔25〕信者:诚信的人。

  〔26〕百司:百官【译文】:我听说如果想要树木长得高大,就必须稳固它的树根;想让河流流的长远,就必须疏通它的源泉;想让国家能够安定,(主上)就必须积累得德和义;陛下您现在拥有中原这么大的国土,责任重大,需要在安逸的时候想到危险,勤俭节约,不能奢侈,这样的话就可以使江河长流,汉室长久中。

6.文言文:关于‘安’字的所有文言文的解释

  ①安定;安稳;安宁;安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山。

  ”《归去来兮辞》:“审容膝之易安。

  ”。

  ②安适;安逸.《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琵琶行》:“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

  ③养;奉养.《曹刿论战》:“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论语十则》:“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

  ④抚慰;安抚.《孔雀东南飞》:“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赤壁之战》:“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之安,与结盟好。

  ”。

  ⑤安心;习惯于.《柳敬亭传》:“敬亭亦无所不安。”

  ⑥安置;安放.《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⑦怎么;哪里.《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⑧表处所.哪里;什么地方.《鸿门宴》:“沛公安在?”

唐兴文言文翻译

1.尺布斗粟文言文翻译

《晋书·王济传》

  (原文)帝尝谓和峤曰:“我将骂济而后官爵之,何如?”峤曰:“济俊爽,恐不可屈。

  ”帝因召济,切让之,既而曰:“知愧不?”济答曰:“尺布斗粟之谣,常为陛下耻之。

  他人能令亲疏,臣不能使亲亲,以此愧陛下耳。

  ”帝默然。

  (译文)皇帝曾经对和峤说:“我想骂王济然后给他封官进爵,怎么样?”和峤说:“王济豪爽,恐怕不能委屈他。

  ”皇帝于是召来王济,狠狠地责备他,然后说:“知道惭愧吗?”王济回答说:“兄弟间因一尺布、一斗米引起的纷争竟不能相容的谣言,我因之常被陛下耻笑。

  别人能让亲人疏远,我不能让亲人亲近,为此我愧对陛下。

  ”皇帝默然不语。

摘自在线文言文

2.文言文翻译《载舟覆舟》唐太宗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看古之帝王,有兴有衰,犹朝之有暮,皆为敝其耳目,不知时政得失,忠正者不言,邪谄者日进,既不见过,所以至于灭亡。

  朕既在九重,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

  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

  可爱非君,可畏非民。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魏征对曰:“自古失国之主,皆为居安忘危,处治忘乱,所以不能长久。

  今陛下富有四海,内外清晏,能留心治道,常临深履薄,国家历数,自然灵长。

  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

  ”。

  贞观六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纵观古代的帝王,有的兴起有的衰亡,好像有了早晨就必有夜晚一样。

  这都是由于耳目受到蒙蔽,不了解当时政治的得失,忠诚正直的人不敢直言劝谏,邪恶谄谀的人却一天天得势,君主听不到自己的过失,最终自然灭亡。

  我既然身居九重深宫,不可能对天下的事情都看到,所以委托卿等,作为我的耳目了解下情。

  千万不可以认为天下无事、四海安宁就不在意。

  民可爱的是君,君可畏的是民。

  做天子的,如果有道,人们就推戴他做人主;如果无道,人们就把他废弃而不用。

  这真可怕啊!”魏徵回答说:“从古以来的失国之君,都是因为在安定的时候忘记了危亡,在清平的时候忘记了动乱,所以不能长治久安。

  如今陛下拥有天下,内外清平安定,能够留心治国的方法,经常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那样谨慎的姿态,国运自然会长久。

  我又听古人说过:‘君主是船,百姓是水,水能浮载船,也能把船掀翻。

  ’陛下认为百姓的力量可畏,确实讲得很对。

  ”。

3.高堂隆传求古闷运文翻译注解

  高堂隆字升平,泰山平阳人,是汉代鲁国高堂生的后代。

  年轻时是个读书人,泰山太守薛悌任命他为督邮。

  郡督军和薛悌发生争执,直呼薛睇的名字呵斥他。

  高堂隆按剑叱责督军说:“过去鲁定公受到侮辱,孔子仲尼登上台阶维护他的尊严;赵王被迫为秦王历罩码弹筝,蔺相如进缶迫使秦王为趟王击缶。

  对着臣子直呼官长的名字,道义上要受到惩治。

  ”督军吓得变了脸色,薛悌吃惊地站起来制止他。

  后来高堂隆辞去吏职,到济南避难。

  建安十八年,太祖徵召他任丞相军议掾,后任历城侯曹徽的文学,转任国相。

  曹徽遇上太祖去世,不表示哀痛,反而游玩打猎到处奔驰。

  高堂隆用大义直言劝谏,很有辅助引导藩侯的法度。

  黄初年间,任堂阳长,被选任为平原王傅,平原王即位,就是明帝。

  明帝任命高堂隆为给事中、博士、驸马都尉。

  明帝刚刚即位,众大臣有的认为应该举行盛大宴会,高堂隆说:“唐尧逝世后虞舜和百姓有三年停止举乐的哀痛,殷高宗继位后有三年一言不发的思虑,因此崇高的道德能够和谐兴盛,光照四海。

  ”认为不应该举行盛大宴会,明帝恭敬地接受了他的意见。

  陵霄阙开始兴建,有喜鹊在上面筑巢,皇帝就这件事询问高堂隆,高堂隆回答说:“《诗经》说‘喜鹊筑好了巢,鸠住在它里面’。

  现在兴建宫室,筑起陵霄阙,而喜鹊在上面筑巢,这是宫室没有建成自己不能住在里面的徵象。

  上天的意思似乎是说,宫室没有建成,将会有其他姓氏的人掌握统治它,这正是上天的告诫。

  上天的准则是不偏爱亲近的人,只降福给品德好的人,不能不深加防范。

  不能不慎重考虑。

  夏朝、商朝的末年,都是继承先祖基业的君王,他们不恭敬地肢哪接受上天的训令,只听从诽谤诬陷别人的话,废弃德行满足私欲,所以他们的灭亡非常快。

  太戊、武丁,看到灾变心怀恐惧,敬奉上天的告诫,所以他们勃然兴盛起来。

  现在如果停止各种劳役,力求俭省以满足需用,更加推重德政,行动遵循帝王的准则,除去给整个国家带来危害的事情,兴办给广大人民带来利益的事情,那麽三王之后可以有第四个,五帝之后可以有第六个,难道只有殷商的王室可以转祸为福吗?臣充任陛下亲近信任的人,如果可以给皇帝添加幸福,安定保存社稷,臣即使自身化为灰土,家族诛灭,也如同是我的再生之年。

  怎麽能害怕因违背皇上意愿而遭受灾难,而使陛下听不到合乎事理的话呢?”於是皇帝变了脸色,感到震动。

4.汪天一传,文言文及翻译

  您要找的是不是:江天一传江天一传原文(清)汪琬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

  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

  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

  ”。

  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

  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

  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天一虽以文士知名,而深沉多智,尤为同郡金佥事公声所知。当是时,徽人多盗,天一方佐佥事公,用军法团结乡人子弟,为守御计。

  而会张献忠破武昌,总兵官左良玉东遁,麾下狼兵哗于途,所过焚掠。将抵徽,徽人震恐,佥事公谋往拒之,以委天一。

  天一腰刀帓首,黑夜跨马,率壮士驰数十里,与狼兵鏖战祁门,斩馘大半,悉夺其马牛器械,徽赖以安。顺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已破,州县望风内附,而徽人犹为明拒守。

  六月,唐藩自立于福州,闻天一名,授监纪推官。

  先是,天一言于佥事公曰:“徽为形胜之地,诸县皆有阻隘可恃,而绩溪一面当孔道,其地独平迤,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以与他县相犄角。

  ”。

  遂筑丛山关。已而清师攻绩溪,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

  间出逆战,所杀伤略相当。于是清师以少骑缀天一于绩溪,而别从新岭入,守岭者先溃,城遂陷。

  大帅购天一甚急。天一知事不可为,遽归,嘱其母于天表,出门大呼:“我江天一也!”遂被执。

  有知天一者,欲释之。

  天一曰:“若以我畏死邪?我不死,祸且族矣。

  ”。

  遇佥事公于营门,公目之曰:“文石!女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与人共事而逃其难者乎?公幸勿为吾母虑也。”至江宁,总督者欲不问,天一昂首曰:“我为若计,若不如杀我;我不死,必复起兵!”遂牵诣通济门。

  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讫,坐而受刑。观者无不叹息泣下。

  越数日,天表往收其尸,瘗之。而佥事公亦于是日死矣。

  当狼兵之被杀也,凤阳督马士英怒,疏劾徽人杀官军状,将致佥事公于死。天一为赍辨疏,诣阙上之;复作《吁天说》,流涕诉诸贵人,其事始得白。

  自兵兴以来,先后治乡兵三年,皆在佥事公幕。是时,幕中诸侠客号知兵者以百数,而公独推重天一,凡内外机事悉取决焉。

  其后竟与公同死。虽古义烈之士,无以尚也。

  小时候就死了父亲,侍奉他的母亲,和扶养弟弟天表,有着纯厚的本性。

  他曾经对别人说:“一个读书人,不树立好的道德品行,就必然没有好文章。

  ”。

  前朝明末崇祯年间,歙县县令傅岩认为他才学奇异,每次县里童生的岁试,总是选拔他为第一名。但到三十六岁,才补上一名生员。

  他家里很穷,房屋残破不堪,就自己动手用畚箕挑土筑墙而住。屋上盖的瓦片不齐全,大热天就暴晒在酷热的太阳中;下雨天,全身被雨淋得象蛇一样蜷伏着,有时张起破伞来遮挡一下。

  家里的人一面埋怨,一面叹息,然而天一却捧着书本朗读,和平常一样。天一虽因为是文人而出名,但是却深刻沉着,足智多谋,特别受到同郡佥事金声的赏识。

  在那个时候,徽州一带盗匪很多,江天一便辅助佥事金声,用军队的办法团结组织乡里的年轻人,作好防守的打算。适逢张献忠攻破了武昌,总兵官左良玉向东逃跑,他部下那些广西土司的军队在半路上发生叛乱,所经过的地方放火抢劫。

  将要到达徽州时,徽州人非常震惊恐惧。佥事金声计议派兵去抵抗,把这件事委托给了天一。

  天一佩腰刀,裹头巾,黑夜里骑着马,率领一批勇士奔跑了几十里,与叛乱的广西土司军队在祁门进行激战,杀死了叛兵一大半人,夺取了他们所有的牛马和兵器,徽州城依赖这次战役而得以平安。清顺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已被清兵攻破,各州县见势纷纷归附清朝,但徽州人民还是为明王朝坚守抵抗。

  六月,明宗室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听说江天一的名声,便委任他为监纪推官。

  在此之前,天一对佥事金声说:“徽州是个地势优越的地方,各县都有险要之处可以依赖,只是绩溪那一面正当交通要道,那里地势特别平坦,因此应该在那里建筑关口,多派兵驻守,以和别的县相互配合,夹制敌人。

  ”。

  于是在绩溪筑起了丛山关。不久,清兵攻打绩溪,江天一日夜手持兵器登城防守,一点也不松懈。

  有时出城迎战,双方死伤大致不相上下。于是清兵用少数骑兵在绩溪牵制住江天一,而另外从新岭进攻。

  守岭的人先败逃了,绩溪城终于沦陷了。清军的主将悬赏捉拿天一非常急迫。

  江天一知道抗清之事已没有希望,就立即回家,把母亲托付给弟弟天表,出门大叫:“我就是江天一!”于是被逮捕。清军中有知道天一的,想释放他。

  天一说:“你以为我怕死吗?我不死,灾祸将是全家被杀!”在营门口遇见了佥事金声,金声看着他说:“文石,你还有老母亲在,你不能死。

  ”江天一笑着辞谢道:“哪里有和人一起共事而在危难时刻逃避的呢?希望你不要为我的母亲担忧。

  ”。

  到了南京,总督洪承畴想不问罪,江天一昂起头来说:“我为你考虑,还是把我杀了的好;我不死,必定再要起兵!”于是把他拖到通济门刑场。到了那里,江天一高呼“高皇帝”三遍。

5.文言文:太宗新即位翻译

翻译

  唐太宗刚开始继承王位,励精图治,改革治国之道。

  多次引进魏征进入卧室内。

  因为在乎得失而访问他,魏征向来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性格又耿直,没有什么可以让他屈服,折挠的。

  唐太宗和他谈论。

  没有一次不是高兴地采纳建议的。

  魏征也因此为能遇到像知己一样的主人而高兴。

  尽力地出谋划策,知道的没有不说的。

  唐太宗曾慰劳他的辛苦,说:“爱卿的奏折,前后有二百多条,如果不是爱卿为国家的赤诚之心,如何能做到呢?”。

原文

  宗新即位,励精政道。

  数引征入卧内,访以得失。

  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

  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

  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

  太宗尝劳之曰:“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

扩展资料

  《太宗新即位》选自后晋刘昫等人所撰的《旧唐书》中的一篇文言文。

  《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原名《唐书》,宋祁、欧阳修等所编著《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年)。《旧唐书》的修撰离唐朝灭亡时间不远,资料来源比较丰富。

  《旧唐书》从后晋天福五年(940年)始奉石敬瑭之命修撰,到后晋开运二年(945年)完成。因为书成时刘昫正在执政,按当时的规定,一般宰相都要作国家修史的主编(监修),因此刘昫就成了署名撰者。

  三任监修之外,参预纂修工作的,先后总计9人。

  他们是:张昭远、贾纬、赵熙、王伸、吕琦、尹拙、崔棁、郑受益、李为先(一作光)。

  其中,张昭远始终具体负责其事,用力最勤。

  贾纬受诏不久即去职守丧,书成前一年起复,主要贡献是其《唐年补遗录》65卷提供了唐武宗以后的许多难得史料。

  王伸于书成之日,身列“恩奖”名单。

  吕琦预修唐史,史称“有能名”。

  《旧唐书》修成后的第二年,即946年,北方契丹即对后晋大举进攻,造成了开封及河南州县数百里内杳无人烟的惨状,公私损失都很严重,史籍遭劫自也难免。

  因此修成的《旧唐书》,在保存史料方面,是有很大积极意义的。

  《旧唐书》的作者去唐不远,有条件接触到大量的唐代史料,所以能在短短的四年多时间里修成这样一部二百卷的大书。

6.文言文翻译

出自《旧唐书》刘晏传,原文节选:

  是月庚午,晏已受诛,使回奏报,诬晏以忠州谋叛,下诏暴言其罪,时年六十六,天下冤之。

  家属徙岭表,连累者数十人。

  贞元五年,上悟,方录晏子执经,授太常博士;少子宗经,秘书郎。

  执经上请削官赠父,特追赠郑州刺史。

节选译文:

  建中三年(782)七月,有诏命宦官处死刘晏,享年六十五岁。

  死后十几天,处死刘晏的诏书才发出,并宣布了他的罪状,他家亲人被发配到岭南,朝中受牵连的有几十人,全国都认为冤枉。

  当时杨炎兼任删定使,提议没收家产,众人认为不应该,才不提了。

  但已经命官员清点了家产,只有各种书两车,粮食几斛,人们都佩服刘晏的清廉。

  淄青节度使李正己上奏说杀刘晏太过分,没有验证事实,先杀后下诏,全国人都吃惊惋惜,请求把他的妻子儿女接回来。

  没有答复。

  兴元初年,皇帝渐渐醒悟,才准许她们回来安葬刘晏。

  贞元五年(789),又任命刘晏的儿子刘执经为太常博士、刘宗经为秘书郎。

  刘执经捐出官职,请求追赠父亲,皇帝下诏追赠刘晏为郑州刺史,又加封为司徒。

扩展资料:

  刘晏:字士安,唐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东北)人,中国古代杰出的理财专家。开元时以神童授太子正字,天宝年间办理税务,因政绩显著,官至侍御史。

  唐肃宗时,先任度支郎中,兼侍御史,领江淮租庸事。后任户部侍郎,兼御史中丞,充度支、铸钱、租庸等使。

  唐代宗时,为京兆尹、户部侍郎,兼御史大夫,领度支、盐铁、转运、铸钱、租庸等使。不久,提任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身居宰相地位,仍领使职。

  广德二年贬为太子宾客,很快又进为御史大夫,领东都、河南、江淮、山南等道转运、租庸、盐铁使。

  大历时,先与户部侍郎第五琦分管全国财赋,后与户部侍郎韩晃分领关内、河东、山东、剑南道租庸、青苗使。升为尚书左仆射,重登宰相之位。

  唐德宗即位后,刘晏总领全国财赋。建中元年,因杨炎所陷被害,家中所抄财物唯书两车,米麦数石而已。

  刘晏一生经历了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长期担任财务要职,管理财政达几十年,效率高,成绩大,被誉为“广军国之用,未尝有搜求苛敛于民”的著名理财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刘晏

  7.文言文翻译太宗谓梁公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

  唐太宗评价魏征说:”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使衣帽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

  “一、原文: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一一零·列传第二十二魏徵》太宗谓梁公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

  今魏徵逝,一鉴亡矣。”二、译文:唐太宗评价魏征说:“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使衣帽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

  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啊。

  ”扩展资料一、创作背景“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

  这段话出自唐太宗李世民与大臣魏征的故事。大臣魏征,能直率的向唐太宗提意见,经常在朝廷上直抒己见,唐太宗也因为能听取正确意见,所以在他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唐朝出现了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局面。

  魏征病死后,唐太宗痛哭失声,非常悲伤,下令为魏征立碑,亲自撰写碑文并亲笔书写。

  太宗时常想念魏征,感叹的对群臣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

  他把魏征比作是一面镜子。二、人物简介魏徵,现作“魏征”(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唐贞观十七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巨鹿郡下曲阳县(现晋州市)。

  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

  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

8.中书政事堂记李华文言文翻译

中书政事堂记

【唐】李华

【原文】

  政事堂者,自武德以来,常于门下省议事,即以议事之所,谓之政事堂。

  故长孙无忌起复授司空,房元龄起复授左仆射,魏徵授太子太师,皆知门下省事。

  至高宗光宅元年,裴炎自侍中除中书令,执事宰相笔,乃迁政事堂于中书省。

  记曰:政事堂者,君不可以枉道于天,反道于地,覆道于社稷,无道于黎元,此堂得以议之。

  臣不可悖道于君,逆道于仁,黩道于货,乱道于刑;克一方之命,变王者之制,此堂得以易之。

  兵不可以擅兴,权不可以擅与,货不可以擅蓄,王泽不可以擅夺,君恩不可以擅间,私雠不可以擅报,公爵不可以擅私,此堂得以诛之。

  事不可以轻入重,罪不可以生入死,法不可以剥害于人,财不可以擅加于赋,情不可以委之于幸,乱不可以启之于萌;法紊不赏,爵紊不封,闻荒不救,见馑不矜;逆谏自贤,违道变古,此堂得以杀之。

  故曰庙堂之上、樽俎之前,有兵有刑,有挺有刃,有斧钺,有鸩毒,有夷族,有破家。

  登此堂者,得以行之。

  故伊尹放太甲之不嗣,周公逐管、蔡之不义,霍光废昌邑之乱,梁公正庐陵之位。

  自君弱臣强之后,宰相主生杀之柄,天子掩九重之耳,燮理化为权衡,论思变成机务,倾身祸败,不可胜数。

  列国有传,青史有名,可以为终身之诫。

  无罪记云。

【注释】

  1、政事堂:唐代宰相的总办公处。

  2、武德:唐高祖李渊年号。已:同“以”。

  3、门下省:官署名。负责审查诏令,签署奏章,纠正朝政得失。

  4、长孙无忌:字辅机,唐太宗李世民长孙皇后之兄。

  长孙,复姓。

  起复:长孙无忌,曾为尚书右仆射,后解除仆射之职,进升为司空,所以说“起复”。

  授:拜官。

  司空:官名。

  唐朝时,设太尉、司徙、司空各一人,称为“三公”。

  5、房玄龄:字乔,官拜尚书左仆射(仆射,官名)。

  6、魏徵:字玄成,唐初政治家,官至光禄大夫,后为太子太师(辅导太子的官)。

【译文】

  所谓的政事堂,从唐高宗武德年间以来,常常在门下省议订国家大事,(所以)就把议订国家大事的地方称为政事堂。

  所以长孙无忌被起用授任司空,房玄龄被起用授任左仆射,魏征授任太子太师,都主持门下省的事务。

  到了唐高宗光宅元年,裴炎从侍中职授任中书令,执掌宰相大权,于是把政事堂移到了中书省。

  有记载说:政事堂是防止君主违背天道,逆反地道,败坏治国之道,或对老百姓无道的地方,(如果发现有以上的做法)都可以在政事堂上进行议论谏止。

  臣子不能对君主违背礼制,若有违背仁义,贪渎财货,滥用刑罚;改变一方天命,王者法度之事,这座政事堂都可以免掉他们(的官职)。

  战争不可以擅自发动,权力不可以擅自授与,财货不可以擅自积蓄,君王的恩泽不可以擅自夺取,君王的大恩不可以擅自离间,个人的仇怨不可以擅自报复,公爵不可以擅自私授,(若有此类之事,)这座政事堂都可以杀掉他们。

  做错事不可以把轻罪判重罪,犯大罪不可以把生刑判为死刑,法制不可以对人有害,取财不可以擅自加赋于民,恩情不可以施与宠幸之臣,祸乱不可以从萌芽不断滋生发展;法不乱赏,爵不乱封,听到有灾荒不救济,见到饥馑不矜育;蛊惑君王为非自以为贤,违背大道改变古制,这座政事堂都可以杀掉他们。

  所以说朝堂之上、祖祭之前,有兵器有刑法,有木棒(之刑)有刀斩(之刑),有斧钺(之刑),有鸩毒(之刑),有灭族(之刑),有破家(之刑)。

  登上这座政事堂(主持事务)的人,可以施行这些刑罚。

  所以伊尹因为太甲不传嗣而流放了他,周公因为管、蔡不义而驱逐了他,霍光因为昌邑王作乱而废掉了他,梁公纠正了庐陵王的爵位。

  自从君王势弱臣子强势之后,宰相掌握生杀大权,天子掩住了(自己)最尊贵的耳朵(不问政事),调理之道转化为权衡利弊,论思变成机务,自己在祸乱中身亡,(这样的事例)不可胜数。

  列国都有史传(可查),青史有都有名讳(流传),(这些都)可以成为(做国君者)终身的鉴诫。

  无罪(之人李华)记述。

【作者介绍】

  李华(约715-766),唐代散文家,诗人。

  字遐叔,赵郡赞皇(今属河北)人。

  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天宝二年(743)登博学宏辞科,官监察御使、右补阙。

  安禄山陷长安时,被迫任凤阁舍人。

  “安史之乱”平定后,贬为杭州司户参军。

  第二年,因风痹去官,后又托病隐居大别山南麓以终,信奉佛法。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病故。

  作为著名散文家,与萧颖士齐名,世称“萧李”。

  并与萧颖士、颜真卿等共倡古义,开韩、柳古文运动之先河。

  他的文章“大抵以《五经》为泉源”(独孤及《赵郡李公中集序》),“非夫子之旨不书”。

  主张“尊经”“载道”。

  其传世名篇有《吊古战场文》。

  亦有诗名。

  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李遐叔文集》四卷。

9.翻译文言文

  1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唐李白《赠孟浩然》

  年轻时就抛弃了功名利禄,视高官荣华如敝屣,直到白发苍苍时依然心志如一,在青松白云之间过着清净恬淡的隐居生活。

  红颜:指年青的时候。

  轩冕:指官职,轩:车子;冕:高官戴的礼帽。

  卧松云:指退隐山林。

  2万里伤心严遣日,百年垂死中兴时。——唐杜甫《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

郑虔年纪近百已经快要死了,而且大唐总算是中兴了该过太平日子的时候了,却被贬到万里之外的台州去,真是太令人伤心了!

3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南北朝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山光水色使诗人心旷神怡,以致乐而忘返。

  清晖:指山光水色。

  娱人:使人喜悦。

  憺(dàn淡):安闲舒适。

  这二句出于屈原《九歌·东君》:“羌声色兮娱人,观者憺分忘归”。

4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写其舍舟陆行,拨开路边草木,向南山路径趋进;到家后轻松愉快地偃息东轩,而内心的愉悦和激动仍未平静。

  披拂:用手拨开草木。

  偃(yǎn掩):仰卧。

  扉(fēi非):门。“

  愉悦”句是说:愉快地偃息在东轩之内。

  5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唐白居易《暮江吟》

  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彩锦,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白练。

6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宋·张孝祥《念奴娇》

  晶莹清澈、广阔无垠的湖面,只有我的一叶扁舟自在航行。

7同我妇子,馌彼南亩——诗经《七月》

带上儿子还有我的老太婆,迎着太阳在地里吃饭干活

8畟畟良耜,俶载南亩——诗经·颂·周颂·闵予小子之什·良耜

  当春日到来的时候,男农奴们手扶耒耜在南亩深翻土地,尖利的犁头发出了快速前进的嚓嚓声。

  接着又把各种农作物的种子撒入土中,让它孕育、发芽、生长。

  畟畟(侧cè):耜(似sì)深耕入土之貌。

9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兴,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东晋陶渊明《归田园居》

  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

  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就可以看出来。

  10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击壤歌》

  太阳出来的时候开始工作,太阳落山的时候休息,喝自己凿井打来的水,吃自己耕田种地得来的粮食。外面的事情与我有什么关系!

  远古,农耕时代,百姓靠一己之体力能够存活,生活虽艰苦而充实,食求饱而能饱,居求安而可安。悠游于完满自足的世界。

  所担心的,是外来力量的肆意干扰。“帝力于我何有”,在自得现状之乐的同时,希求着外于我的帝力莫来冲破生活的平静和谐。

[名篇鉴赏]古文观止(原文 译文 共225篇)_古文观止中的名篇

【名篇鉴赏】

古文观止(原文 译文共225篇)

  郑伯克段于鄢

  石碏谏宠州吁

  齐桓公伐楚

  子产不毁乡校

  曹刿论战

  宫之奇谏假道

  子鱼论战

  烛之武退秦师

  勾践灭吴

  邵工谏厉王弭谤

  赵宣子论比与党

  吴子使札来聘

  虞师晋师灭夏阳

  晋献文子室成

  苛政猛于虎

  苏秦以连横说秦

  范雎说秦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

  冯谖客孟尝君

  触龙说赵太后

  乐毅报燕王书

  逍遥游

  庖丁解牛

  秋水(节选)

  劝学(节选)

  谏逐客书

  会稽刻石

  狱中上梁王书

  过秦论(上)

  治安策(节选)

  论贵粟疏

  上书谏猎

  项羽本纪(节选)

  周亚夫军细柳

  廉颇蔺相如列传

  屈原列传

  滑稽列传(节选)

  太史公自序(节选)

  报任安书

  答苏武书

  报孙会宗书

  苏武传

  霍光传(节选)

  论盛孝章书

  登楼赋

  让县自明本志令

  前出师表

  后出师表

  洛神赋

  与山巨源绝交书

  陈情表

  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

  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

  班超传(节选)

  狱中与诸甥侄书

  芜城赋

  登大雷岸与妹书

  别赋

  北山移文

  答谢中书书

  与陈伯之书

  与宋元思书

  三峡

  哀江南赋序

  谏太宗十思疏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滕王阁序

  与韩荆州书

  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吊古战场文

  右溪记

  原道

  原毁

  杂说(四)

  师说

  进学解

  讳辩

  送孟东野序

  送李愿归盘谷序

  送董邵南序

  张中丞传后叙

  蓝田县丞厅壁记

  祭碰册十二郎文

  祭鳄鱼文

  柳子厚墓志铭

  陋室铭

  驳复仇议

  桐叶封弟辨

  段太尉逸事状

  捕蛇者说

  种树郭橐驼传

  憎王孙文

  三戒(并序)

  愚溪诗序

  钴鉧潭西小丘记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小石城山记

  阿房宫赋

  书褒城驿壁

  英雄之言

  待漏院记

  黄冈竹楼记

  岳阳楼记

  朋党论

  释秘演诗集序

  梅圣俞诗集序

  五代史伶官传序

  相州昼锦堂记简毁

  醉翁亭记

  秋声赋

  与高司谏书

  袁州州学记

  辨奸论

  心术

  张益州画像记

  爱莲说

  寄欧阳舍人书

  墨池记

  谏院题名记

  读孟尝君传

  同学一首别子固

  游褒禅山记

  伤仲永

  答司马谏议书

  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

  留侯论

  贾谊论

  喜雨亭记

  超然台记

  石钟山记

  方山子传

  日喻说

  答谢民师书

  潮州韩文公庙碑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上枢密韩太尉书

  六国论

  黄州快哉亭记

  书洛阳名园记后

  金石录后序

  指南录后序

  登西台恸哭记

  送秦中诸人引

  送何太虚北游序

  大龙湫记

  阅江楼记

  送东阳马生序

  大言(又名《尊卢沙》)

  卖柑者言

  司马季主论卜

  书博鸡者事

  越巫

  吴士

  移树说

  医戒

  里妇寓言

  稽山书院尊经阁记

  瘗旅文

  送宗伯乔白岩序

  说琴

  沧浪亭记

  项脊轩志

  寒花葬志

  答茅鹿门知县二

  任光禄竹溪记

  朱碧潭诗序

  青霞先生文集序

  叶子肃诗序

  豁然堂记

  报刘一丈书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又与焦弱侯

  赞刘谐

  牡丹亭记题词

  可楼记

  徐文长传

  虎丘

  浣花溪记

  游黄山日记(后)

  核舟记

  陶庵梦忆序

  西湖七月半

  柳麻子说书

  五人墓碑记

  狱中上母书

  张南垣传

  九牛坝观觝戏记

  原君

  廉耻

  与友人论门人书

  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

  李姬拦吵备传

  吾庐记

  大铁椎传

  传是楼记

  江天一传

  口技

  阎典史传

  书左忠毅公逸事

  狱中杂记

  游万柳堂记

  梅花岭记

  祭妹文

  书鲁亮侪

  万斯同先生传

  登泰山记

  袁随园君墓志铭

  哀盐船文

  出关与毕侍郎笺

  游庐山记

  谢南冈小传

  闲情记趣(节选)

  记棚民事

  游小盘谷记

  病梅馆记

  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

  观巴黎油画记

  记超山梅花

  湖之鱼

  邹容传

  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

  少年中国说

《江天一传》中“尝语人曰”的语是什么意思

  尝语人曰:曾经对别人说。

  曰:说。

  语:话语。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