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古义烈之士,无以尚也——是谁能够胜过他们?

作者:郜浩越时间:2023-07-23 14:08:05

导读:" 虽古义烈之士,无以尚也——是谁能够胜过他们?才华出众、品行高尚、勇敢无畏的古义烈之士是历史上的英雄,他们的事迹和精神不仅让人们敬仰,更是激励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然而,有没有人能够超越他们的英勇和伟大呢?在下面的有序列表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可能能够胜过古义烈之士的人或事"

虽古义烈之士,无以尚也——是谁能够胜过他们?

  才华出众、品行高尚、勇敢无畏的古义烈之士是历史上的英雄,他们的事迹和精神不仅让人们敬仰,更是激励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然而,有没有人能够超越他们的英勇和伟大呢?在下面的有序列表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可能能够胜过古义烈之士的人或事物。

  1.现代科技创新: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人类能够做到以前无法想象的事情,比如探索宇宙、治愈疾病、改善生活等等。科技的力量可以使人们超越自己的能力限制,创造出更伟大的事物。

  2.社会进步和改革:社会的进步和改革也能够胜过古义烈之士。

  通过改革制度、促进平等、保护人权,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更公正、和谐的社会。

  这种进步不仅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可以让整个社会变得更加繁荣发展。

  3.人类智慧的集体力量:人类智慧的集体力量也是无可比拟的。

  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努力,我们可以解决一些全人类面临的大问题,比如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等等。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才华和能力,当我们把这些才华和能力结合起来时,就能够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奇迹。

  4.内心的成长和修炼:内心的成长和修炼也是一种胜过古义烈之士的力量。

  通过修炼自己的内心,我们可以超越自己的局限,成为更善良、更有智慧、更有力量的人。

  这种力量不仅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也能够影响周围的人。

  虽然古义烈之士有着无可比拟的英勇和伟大,但是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仍然能够找到一些人或事物能够胜过他们。

  这些力量的胜出并不是要取代古义烈之士的地位,而是为了更好地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

  无论是科技创新、社会进步、人类智慧的集体力量还是内心的成长和修炼,都是我们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重要途径。

江天一传文言文答案

1.文言文“江天一传”的后三断翻译

  江天一传及译文江天一(1602—1645),字文石,初名涵颖,字淳初,江村人。

  明末生员,家贫以教书为生。时休宁人金声在复古书院讲学,天一与金声志同道合,便拜金声为师。

  崇祯十六年(1643),金声因烧死黔兵一案被捕。天一上书史可法和朝廷,为老师洗冤。

  顺治二年(1645),南京被清军攻破,天一助金声起兵抗清,以“杀虏者昌、降虏者亡”为口号,先后收复旌德、宁国、泾县、宣城等县城。后败退绩溪,固守丛山关,因御史黄澍降清并引清军断金声后路。

  金声虑及天一有老母在堂,劝天一逃走,天一回家拜辞老母和祖庙后,追上金声,一同被清军捕至南京,降将洪承畴劝金声和江天一投降,遭到痛斥。当年10月8日,天一与金声被杀于南京通济门外。

  江天一传(清)汪琬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

  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

  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

  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

  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天一虽以文士知名,而深沉多智,尤为同郡金佥事公声所知。

  当是时,徽人多盗,天一方佐佥事公,用军法团结乡人子弟,为守御计。而会张献忠破武昌,总兵官左良玉东遁,麾下狼兵哗于途,所过焚掠。

  将抵徽,徽人震恐,佥事公谋往拒之,以委天一。天一腰刀帓首,黑夜跨马,率壮士驰数十里,与狼兵鏖战祁门,斩馘大半,悉夺其马牛器械,徽赖以安。

  顺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已破,州县望风内附,而徽人犹为明拒守。六月,唐藩自立于福州,闻天一名,授监纪推官。

  先是,天一言于佥事公曰:“徽为形胜之绝液链地,诸县皆有阻隘可恃,而绩溪一面当孔道,其地独平迤,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以与他县相犄角。”遂筑丛山关。

  已而清师攻绩溪,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间出逆战,所杀伤略相当。

  于是清师以少骑缀天一于绩溪,而别从新岭入,守岭者先溃,城遂陷。大帅购天一甚急。

  天一知事不可为,遽归,嘱其母于天表,出门大呼:“我江天一也!”遂被执。有知天一者,欲释之。

  天一曰:“若以我畏死邪?我不死,祸且族矣。

  ”遇佥事公于营门,公目之曰:“文石!女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与人共事而逃其难者乎?公幸勿为吾母虑也。

  ”。

  至江宁,总督者欲不问,天一昂首曰:“我为若计,若不如埋胡杀我;我不死,必复起兵!”遂牵诣通济门。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讫,坐而受刑。

  观者无不叹息泣下。越数日,天表往收其尸,瘗之。

  而佥事公亦于是日死矣。当狼兵之被杀也,凤阳督马士英怒并孙,疏劾徽人杀官军状,将致佥事公于死。

  天一为赍辨疏,诣阙上之;复作《吁天说》,流涕诉诸贵人,其事始得白。自兵兴以来,先后治乡兵三年,皆在佥事公幕。

  是时,幕中诸侠客号知兵者以百数,而公独推重天一,凡内外机事悉取决焉。其后竟与公同死。

  虽古义烈之士,无以尚也。予得其始末于翁君汉津,遂为之传。

  江天一传译文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小时候就死了父亲,侍奉他的母亲,和扶养弟弟天表,有着纯厚的本性。

  他曾经对别人说:“一个读书人,不树立好的道德品行,就必然没有好文章。”前朝明末崇祯年间,歙县县令傅岩认为他才学奇异,每次县里童生的岁试,总是选拔他为第一名。

  但到三十六岁,才补上一名生员。他家里很穷,房屋残破不堪,就自己动手用畚箕挑土筑墙而住。

  屋上盖的瓦片不齐全,大热天就暴晒在酷热的太阳中;下雨天,全身被雨淋得象蛇一样蜷伏着,或是张起破伞来遮挡一下。家里的人一面埋怨,一面叹息,然而天一却捧着书本朗读,和平常一样。

  天一虽因为是文人而出名,但是却深刻沉着,足智多谋,特别受到同郡佥事金声的赏识。在那个时候,徽州一带盗匪很多,江天一便辅助佥事金声,用军队的办法团结组织乡里的年轻人,作好防守的打算。

  适逢张献忠攻破了武昌,总兵官左良玉向东逃跑,他部下那些广西土司的军队在半路上发生叛乱,所经过的地方放火抢劫。将要到达徽州时,徽州人非常震惊恐惧。

  佥事金声计议派兵去抵抗,把这件事委托给了天一。天一佩腰刀,裹头巾,黑夜里骑着马,率领一批勇士奔跑了几十里,与叛乱的广西土司军队在祁门进行激战,杀死了叛兵一大半人,夺取了他们所有的牛马和兵器,徽州城依赖这次战役而得以平安。

  清顺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已被清兵攻破,各州县见势纷纷归附清朝,但徽州人民还是为明王朝坚守抵抗。六月,明宗室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听说江天一的名声,便委任他为监纪推官。

  在此之前,天一对佥事金声说:“徽州是个地势优越的地方,各县都有险要之处可以依赖,只是绩溪那一面正当交通要道,那里地势特别平坦,因此应该在那里建筑关口,多派兵驻守,以和别的县相互配合,夹制敌人。”于是在绩溪筑起了丛山关。

  不久,清兵攻打绩溪,江天一日夜手持兵器登城防守,一点也不松懈。有时出城迎战,双方死伤大致不相上下。

  于是清兵用少数骑兵在绩溪牵制住江天一,而另外从新岭进攻。守岭的人先败逃了,。

2.江天一传文言文答案

题目,每个都不一样的,先给你译文: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

  小时候就死了父亲,侍奉他的母亲,和抚养弟弟天表,有着纯厚的本性。

  他曾经对别人说:“一个读书人,不树立好的道德品行,就必然没有好文章。

  ”前朝明末崇祯年间,歙县县令傅岩认为他才学奇异,每次县里童生的岁试,总是选拔他为第一名。

  但到三十六岁,才补上一名生员。

  他家里很穷,房屋残破不堪,就自己动手用畚箕挑土筑墙而住。

  屋上盖的瓦片不齐全,大热天就暴晒在酷热的太阳中;下雨天,全身被雨淋得像蛇一样蜷伏着,有时张起破伞来遮挡一下。

  家里的人一面埋怨,一面叹息,然而天一却捧着书本朗读,和平常一样。

  天一虽因为是文人而出名,但是却深刻沉着,足智多谋,特别受到同郡佥事金声的赏识。

  在那个时候,徽州一带盗匪很多,江天一便辅助佥事金声,用军队的办法团结组织乡里的年轻人,作好防守的打算。

  适逢张献忠攻破了武昌,总兵官左良玉向东逃跑,他部下那些广西土司的军队在半路上发生叛乱,所经过的地方放火抢劫。

  将要到达徽州时,徽州人非常震惊恐惧。

  佥事金声计议派兵去抵抗,把这件事委托给了天一。

  天一佩腰刀,裹头巾,黑夜里骑着马,率领一批勇士奔跑了几十里,与叛乱的广西土司军队在祁门进行激战,杀死了叛兵一大半人,夺取了他们所有的牛马和兵器,徽州城依赖这次战役而得以平安。

  清顺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已被清兵攻破,各州县见势纷纷归附清朝,但徽州人民还是为明王朝坚守抵抗。

  六月,明宗室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听说江天一的名声,便委任他为监纪推官。

  在此之前,天一对佥事金声说:“徽州是个地势优越的地方,各县都有险要之处可以依赖,只是绩溪那一面正当交通要道,那里地势特别平坦,因此应该在那里建筑关口,多派兵驻守,以和别的县相互配合,夹制敌人。

  ”于是在绩溪筑起了丛山关。

  不久,清兵攻打绩溪,江天一日夜手持兵器登城防守,一点也不松懈。

  有时出城迎战,双方死伤大致不相上下。

  于是清兵用少数骑兵在绩溪牵制住江天一,而另外从新岭进攻。

  守岭的人先败逃了,绩溪城终于沦陷了。

  清军的主将悬赏捉拿天一非常急迫。

  江天一知道抗清之事已没有希望,就立即回家,把母亲托付给弟弟天表,出门大叫:“我就是江天一!”于是被逮捕。

  清军中有知道天一的,想释放他。

  天一说:“你以为我怕死吗?我不死,灾祸将是全家被杀!”在营门口遇见了佥事金声,金声看着他说:“文石,你还有老母亲在,你不能死。

  ”江天一笑着辞谢道:“哪里有和人一起共事而在危难时刻逃避的呢?希望你不要为我的母亲担忧。

  ”到了南京,总督洪承畴想不问罪,江天一昂起头来说:“我为你考虑,还是把我杀了的好;我不死,必定再要起兵!”于是把他拖到通济门刑场。

  到了那里,江天一高呼“高皇帝”三遍,向南面一拜再拜,拜完,坐下来受刑。

  围观的人没有一个不感叹流泪的。

  过了几天,天表去收殓天一的尸体,把他安葬了。

  而佥事金声也是在这一天被杀害的。

  当广西土司的叛兵被江天一杀伤之后,凤阳总督马士英非常恼怒,向皇帝上奏章揭发徽州人拦杀官军的罪状,想致佥事金声于死地。

  江天一为此带着申辨金声无罪的奏章,赴朝廷递呈上;又写了《吁天说》,流着眼泪向掌权大臣申诉,这件事情才得以弄清楚。

  自从清兵与明王朝开战以来,前后训练乡兵三年,都在佥事金声的幕府中。

  当时,幕府中众多侠义之士号称精通兵法的有上百人,而金声只是推重天一,凡对内对外的机密大事,都取决于天一。

  后来天一竟然与金声同时牺牲。

  像天一这样的人,即便是古代义烈之士,也没有能超过他的。

  我是在翁汉津那里得知江天一的生平事迹的,于是替他写了这篇传记。

  汪琬说:正当前朝的末期,新安的士大夫尽忠而死的有汪伟、凌駉与金声三人,而只有江天一是以生员的身份为国殉难的。

  我听说江天一游经淮安,淮安有个姓冯的民妇,割下自己的肝脏救活了她的婆婆,江天一得知后便请了许多有名的人写诗作文来表彰她,还想上奏章给朝廷,最后没有成功。

  这个人喜欢奇特、崇尚气节大致就象这样。

  天一本来名景,另外还自号“石嫁樵夫”,这也是翁汉颖说的。

江天一传节选的文言文翻译

1.江天一传(节选)阅读答案

江天一传(节选)练习(附答案)

汪琬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

  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

  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

  ”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

  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

  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

  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

  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

  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1、文中“尝语人曰”中“语”的意思是:。(1分)

  2、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本文是如何表现江天一酷爱读书的。(2分)

  3、请结合陶渊明其人和你读过的他的诗文,谈谈对“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这两句话的理解。(2分)

参考答案:

1、告诉(1分)

  2、围绕“屋漏,日晒雨淋,读书自若”或“家人埋怨环境艰苦,读书自若”回答皆可。(2分)

  3、结合陶渊明品行高洁、安贫乐道和他的诗文流传千古、影响深远,围绕“读书人若无高洁品格,一定不会写出好作品”回答即可。(共2分,理解1分,结合陶渊明其人及作品1分)

本文来自华语网(Thn21)查看全文: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短文,江天一传(节选)汪琬江天一,字文石,徽州

  1、首先他家里很穷房屋残破到几乎无法居住可以说连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坚持读书可见其爱读书其次家人的埋怨最亲的人的叹息往往会给人带来极大影响而江天一仍旧读书总体而言以上两点都是用反衬的手法:分别用条件之恶劣家人之态度衬托江天一对读书的坚持与酷锋中爱.2、有言道“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意思是不锤炼自己思想到的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想要“有文章”,“立品”是首要的,否则大环境如此浮躁,难免会有诸多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内心,例如父母的期望,在同学当中的威信,诸如此类.更何况就一个年龄尚小的写作者而言,能够发表文章,或者出版一本书,应该是个人现阶段最大的梦想(包括我,亦是如此).为了这梦想,急功近利者有之,不择手段者同样不在少数.所以,除却“立品”以外,还要有丰富的阅历为你的写作做支撑.倘若将文笔当作流光溢彩的花朵,人生阅历则是令这花朵簇拥有序的花架.没有这花架,花朵再美,仍是凌乱不堪的.偷别人的花架不是件精明的事情,毕竟迟早要心怀耻辱地归还.。

3.文言文“江天一传”的后三断翻译

  江天一传及译文江天一(1602—1645),字文石,初名涵颖,字淳初,江村人。

  明末生员,家贫以教书为生。时休宁人金声在复古书院讲学,天一与金声志同道合,便拜金声为师。

  崇祯十六年(1643),金声因烧死黔兵一案被捕。天一上书史可法和朝廷,为老师洗冤。

  顺治二年(1645),南京被清军攻破,天一助金声起兵抗清,以“杀虏者昌、降虏者亡”为口号,先后收复旌德、宁国、泾县、宣城等县城。后败退绩溪,固守丛山关,因御史黄澍降清并引清军断金声后路。

  金声虑及天一有老母在堂,劝天一逃走,天一回家拜辞老母和祖庙后,追上金声,一同被清军捕至南京,降将洪承畴劝金声和江天一投降,遭到痛斥。当年10月8日,天一与金声被杀于南京通济门外。

  江天一传(清)汪琬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

  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

  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

  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

  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天一虽以文士知名,而深沉多智,尤为同郡金佥事公声所知。

  当是时,徽人多盗,天一方佐佥事公,用军法团结乡人子弟,为守御计。而会张献忠破武昌,总兵官左良玉东遁,麾下狼兵哗于途,所过焚掠。

  将抵徽,徽人震恐,佥事公谋往拒之,以委天一。天一腰刀帓首,黑夜跨马,率壮士驰数十里,与狼兵鏖战祁门,斩馘大半,悉夺其马牛器械,徽赖以安。

  顺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已破,州县望风内附,而徽人犹为明拒守。六月,唐藩自立于福州,闻天一名,授监纪推官。

  先是,天一言于佥事公曰:“徽为形胜之地,诸县皆有阻隘可恃,而绩溪一面当孔道,其地独平迤,是宜银或山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以与他县相犄角。”遂筑丛山关。

  已而清师攻绩溪,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团销少怠。间出逆战,所杀伤略相当。

  于是清师以少骑缀天一于绩溪,而别从新岭入,守岭者先溃,城遂陷。大帅购天一甚急。

  天一知事不可为,遽归,嘱其母于天表,出门大呼:“我江天一也!”遂被执。有知天一者,欲释之。

  天一曰:“若以我畏死邪?我不死,祸且族矣。

  ”遇佥事公于营门,公目之曰:“文石!女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与人共事而逃其难者乎?公幸勿为吾母虑也。

  ”。

  至江宁,总督者欲不问,天一昂首曰:“我为若计,若不如杀我;我不死,必复起兵!”遂牵诣通济门。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讫,坐而受刑。

  观者无不叹息泣下。越数日,天表往收其尸,瘗之。

  而佥事公亦于是日死矣。当狼兵之被杀也,凤阳督马士英怒,疏劾徽人杀官军状,将致佥事公于死。

  天一为赍辨疏,诣阙上之;复作《吁天说》,流涕诉诸贵人,其事始得白。自兵兴以来,先后治乡兵三年,皆在佥事公幕。

  是时,幕中诸侠客号知兵者以百数,而公独推重天一,凡内外机事悉取决焉。其后竟与公同死。

  虽古义烈之士,无以尚也。予得其始末于翁君汉津,遂为之传。

  江天一传译文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小时候就死了父亲,侍奉他的母亲,和扶养弟弟天表,有着纯厚的本性。

  他曾经对别人说:“一个读书人,不树立好的道德品行,就必然没有好文章。”前朝明末崇祯年间,歙县县令傅岩认为他才学奇异,每次县里童生的岁试,总是选拔他为第一名。

  但到三十六岁,才补上一名生员。他家里很穷,房屋残破不堪,就自己动手用畚箕挑土筑墙而住。

  屋上盖的瓦片不齐全,大热天就暴晒在酷热的太阳中;下雨天,全身被雨淋得象蛇一样蜷伏着,或是张起破伞来遮挡一下。家里的人一面埋怨,一面叹息,然而天一却捧着书本朗读,和平常一样。

  天一虽因为是文人而出名,但是却深刻沉着,足智多谋,特别受到同郡佥事金声的赏识。在那个时候,徽州一带盗匪很多,江天一便辅助佥事金声,用军队的办法团结组织乡里的年轻人,作好防守的打算。

  适逢张献忠攻破了武昌,总兵官左良玉向东逃跑,他部下那些广西土司的军队在半路上发生叛乱,所经过的地方放火抢劫。将要到达徽州时,徽州人非常震惊恐惧。

  佥事金声计议派兵去抵抗,把这件事委托给了天一。天一佩腰刀,裹头巾,黑夜里骑着马,率领一批勇士奔跑了几十里,与叛乱的广西土司军队在祁门进行激战,杀死了叛兵一大半人,夺取了他们所有的牛马和兵器,徽州城依赖这次战役而得以平安。

  清顺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已被清兵攻破,各州县见势纷纷归附清朝,但徽州人民还是为明王朝坚守抵抗。六月,明宗室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听说江天一的名声,便委任他为监纪推官。

  在此之前,天一对佥事金声说:“徽州是个地势优越的地方,各县都有险要之处可以依赖,只是绩溪那一面正当交通要道,那里地势特别平坦,因此应该在那里建筑关口,多派兵驻守,以和别的县相互配合,夹制敌人。”于是在绩溪筑起了丛山关。

  不久,清兵攻打绩溪,江天一日夜手持兵器登城防守,一点也不松懈。有时出城迎战,双方死伤大致不相上下。

  于是清兵用少数骑兵在绩溪牵制住江天一,而另外从新岭进攻。守岭的人先败逃了,。

4.文言文《江天一传》

  江天一传汪琬原文: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

  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

  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

  ”。

  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

  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

  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天一虽以文士知名,而深沉多智,尤为同郡金佥事公声所知。当是时,徽人多盗,天一方佐佥事公,用军法团结乡人子弟,为守御计。

  而会张献忠破武昌,总兵官左良玉东遁,麾下狼兵哗于途,所过焚掠。将抵徽,徽人震恐,佥事公谋往拒之,以委天一。

  天一腰刀,黑夜跨马,率壮士驰数十里,与狼兵鏖战祁门,斩首大半,悉夺其马牛器械,徽赖以安。顺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大乱,州县望风内附,而徽人犹为明拒守。

  六月,唐藩自立于福州,闻天一名,授监纪推官。

  先是,天一言于佥事公曰:“徽为形胜之地,诸县皆有阻隘可恃,而绩溪一面当孔道,其地独平迤,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公与他县相掎角。

  ”。

  遂筑丛山关。已而清师攻绩溪,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间出逆战,所杀伤略相当。

  于是清师以少骑缀天一于绩溪,而别从新岭入。守岭者先溃,城遂陷。

  大帅购天一甚急。

  天一知事不可为,遽归,属其母于天表,出门大呼:“我江天一也。

  ”。

  遂被执。有知天一者,欲释之。

  天一曰:“若以我畏死邪?我不死,祸且族矣。

  ”遇佥事公于营门,公目之曰:“文石!汝有老母在,不可死。

  ”。

  笑谢曰:“焉有与人共事而逃其难者乎!公幸勿为我母虑也。

  ”至江宁,总督者欲不问,天一昂首曰:“我为若计,若不如杀我;我不死,必复起兵。

  ”。

  遂牵诣通济门。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讫,坐而受刑。

  观者无不叹息泣下。越数日,天表往收其尸,瘗之。

  而佥事公亦于是日死矣。译文: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

  小时候父亲就死了,他侍奉母亲,扶养弟弟天表,有着纯厚的本性。

  他曾经对别人说:“一个读书人,不树立好的道德品行,就必然没有好文章。

  ”。

  前朝明末崇祯年间,歙县县令傅岩认为他才学奇异,每次县里童生的岁试,总是选拔他为第一名。但到三十六岁,才补上一名生员。

  他家里很穷,房屋残破不堪,就自己动手用畚箕挑土筑墙而住。屋上盖的瓦片不齐全,大热天就暴晒在酷热的太阳中;下雨天,全身被雨淋得像蛇一样蜷伏着,有时张起破伞来遮挡一下。

  家里的人一面埋怨,一面叹息,然而天一却捧着书本朗读,和平常一样。天一虽因为是文人而出名,但是却深刻沉着,足智多谋,特别受到同郡佥事金声的赏识。

  在那个时候,徽州一带盗匪很多,江天一便辅助佥事金声,用军队的办法团结组织乡里的年轻人,作好防守的打算。适逢张献忠攻破了武昌,总兵官左良玉向东逃跑,他部下那些广西土司的军队在半路上发生叛乱,所经过的地方放火抢劫。

  将要到达徽州时,徽州人非常震惊恐惧。佥事金声计议派兵去抵抗,把这件事委托给了天一。

  天一佩腰刀,黑夜里骑着马,率领一批勇士奔跑了几十里,与叛乱的广西土司军队在祁门进行激战,杀死了叛兵一大半人,夺取了他们所有的牛马和兵器,徽州城依赖这次战役而得以平安。清顺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已被清兵攻破,各州县见势纷纷归附清朝,但徽州人民还是为明王朝坚守抵抗。

  六月,明宗室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听说江天一的名声,便委任他为监纪推官。

  在此之前,天一对佥事金声说:“徽州是个地势优越的地方,各县都有险要之处可以依赖,只是绩溪那一面正当交通要道,那里地势特别平坦,这是适宜在那里构筑关口的,多派兵驻守,你和别的县相互配合,夹制敌人。

  ”。

  于是在绩溪筑起了丛山关。不久,清兵攻打绩溪,江天一日夜手持兵器登城防守,一点也不松懈。

  有时出城迎战,双方死伤大致不相上下。于是清兵用少数骑兵在绩溪牵制住江天一,而其余的从新岭进攻。

  守岭的人先败逃了,绩溪城终于沦陷了。清军的主将悬赏捉拿天一非常急迫。

  江天一知道抗清之事已没有希望,就立即回家,把母亲托付给弟弟天表,出门大叫:“我就是江天一。”于是被逮捕。

  清军中有知道天一的,想释放他。

  天一说:“你以为我怕死吗?我不死,灾祸将是全家族人被杀。

  ”。

  在营门口遇见了佥事金声,金声看着他说:“文石,你还有老母亲在,你不能死。

  ”江天一笑着辞谢道:“哪里有和人一起共事而在危难时刻逃避的呢?希望你不要为我的母亲担忧。

  ”。

  到了南京,总督洪承畴想不问罪,江天一昂起头来说:“我为你考虑,还是把我杀了的好;我不死,必定再要起兵。”于是把他拖到通济门刑场。

  到了那里,江天一高呼高皇帝三遍,向南面一拜再拜,拜完,坐下来受刑。围观的人没有一个不感叹流泪的。

  过了几天,天表去收殓天一的尸体,把他安葬了。而佥事金声也在这一天被杀害。

5.江天一传的译文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

  小时候就死了父亲,侍奉他的母亲,和抚养弟弟天表,有着纯厚的本性。

  他曾经对别人说:“一个读书人,不树立好的道德品行,就必然没有好文章。

  ”。

  前朝明末崇祯年间,歙县县令傅岩认为他才学奇异,每次县里童生的岁试,总是选拔他为第一名。但到三十六岁,才补上一名生员。

  他家里很穷,房屋残破不堪,就自己动手用畚箕挑土筑墙而住。屋上盖的瓦片不齐全,大热天就暴晒在酷热的太阳中;下雨天,全身被雨淋得像蛇一样蜷伏着,有时张起破伞来遮挡一下。

  家里的人一面埋怨,一面叹息,然而天一却捧着书本朗读,和平常一样。天一虽因为是文人而出名,但是却深刻沉着,足智多谋,特别受到同郡佥事金声的赏识。

  在那个时候,徽州一带盗匪很多,江天一便辅助佥事金声,用军队的办法团结组织乡里的年轻人,作好防守的打算。适逢张献忠攻破了武昌,总兵官左良玉向东逃跑,他部下那些广西土司的军队在半路上发生叛乱,所经过的地方放火抢劫。

  将要到达徽州时,徽州人非常震惊恐惧。佥事金声计议派兵去抵抗,把这件事委托给了天一。

  天一佩腰刀,裹头巾,黑夜里骑着马,率领一批勇士奔跑了几十里,与叛乱的广西土司军队在祁门进行激战,杀死了叛兵一大半人,夺取了他们所有的牛马和兵器,徽州城依赖这次战役而得以平安。清顺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已被清兵攻破,各州县见势纷纷归附清朝,但徽州人民还是为明王朝坚守抵抗。

  六月,明宗室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听说江天一的名声,便委任他为监纪推官。

  在此之前,天一对佥事金声说:“徽州是个地势优越的地方,各县都有险要之处可以依赖,只是绩溪那一面正当交通要道,那里地势特别平坦,因此应该在那里建筑关口,多派兵驻守,以和别的县相互配合,夹制敌人。

  ”。

  于是在绩溪筑起了丛山关。不久,清兵攻打绩溪,江天一日夜手持兵器登城防守,一点也不松懈。

  有时出城迎战,双方死伤大致不相上下。于是清兵用少数骑兵在绩溪牵制住江天一,而另外从新岭进攻。

  守岭的人先败逃了,绩溪城终于沦陷了。清军的主将悬赏捉拿天一非常急迫。

  江天一知道抗清之事已没有希望,就立即回家,把母亲托付给弟弟天表,出门大叫:“我就是江天一!”于是被逮捕。清军中有知道天一的,想释放他。

  天一说:“你以为我怕死吗?我不死,灾祸将是全家被杀!”在营门口遇见了佥事金声,金声看着他说:“文石,你还有老母亲在,你不能死。

  ”江天一笑着辞谢道:“哪里有和人一起共事而在危难时刻逃避的呢?希望你不要为我的母亲担忧。

  ”。

  到了南京,总督洪承畴想不问罪,江天一昂起头来说:“我为你考虑,还是把我杀了的好;我不死,必定再要起兵!”于是把他拖到通济门刑场。到了那里,江天一高呼“高皇帝”三遍,向南面一拜再拜,拜完,坐下来受刑。

  围观的人没有一个不感叹流泪的。过了几天,天表去收殓天一的尸体,把他安葬了。

  而佥事金声也是在这一天被杀害的。当广西土司的叛兵被江天一杀伤之后,凤阳总督马士英非常恼怒,向皇帝上奏章揭发徽州人拦杀官军的罪状,想致佥事金声于死地。

  江天一为此带着申辨金声无罪的奏章,赴朝廷递呈上;又写了《吁天说》,流着眼泪向掌权大臣申诉,这件事情才得以弄清楚。自从清兵与明王朝开战以来,前后训练乡兵三年,都在佥事金声的幕府中。

  当时,幕府中众多侠义之士号称精通兵法的有上百人,而金声只是推重天一,凡对内对外的机密大事,都取决于天一。后来天一竟然与金声同时牺牲。

  像天一这样的人,即便是古代义烈之士,也没有能超过他的。我是在翁汉津那里得知江天一的生平事迹的,于是替他写了这篇传记。

  汪琬说:正当前朝的末期,新安的士大夫尽忠而死的有汪伟、凌駉与金声三人,而只有江天一是以生员的身份为国殉难的。我听说江天一游经淮安,淮安有个姓冯的民妇,割下自己的肝脏救活了她的婆婆,江天一得知后便请了许多有名的人写诗作文来表彰她,还想上奏章给朝廷,最后没有成功。

  这个人喜欢奇特、崇尚气节大致就象这样。天一本来名景,另外还自号“石嫁樵夫”,这也是翁汉颖说的。

6.江天一传的译文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

  小时候就死了父亲,侍奉他的母亲,和抚养弟弟天表,有着纯厚的本性。

  他曾经对别人说:“一个读书人,不树立好的道德品行,就必然没有好文章。

  ”。

  前朝明末崇祯年间,歙县县令傅岩认为他才学奇异,每次县里童生的岁试,总是选拔他为第一名。但到三十六岁,才补上一名生员。

  他家里很穷,房屋残破不堪,就自己动手用畚箕挑土筑墙而住。屋上盖的瓦片不齐全,大热天就暴晒在酷热的太阳中;下雨天,全身被雨淋得像蛇一样蜷伏着,有时张起破伞来遮挡一下。

  家里的人一面埋怨,一面叹息,然而天一却捧着书本朗读,和平常一样。天一虽因为是文人而出名,但是却深刻沉着,足智多谋,特别受到同郡佥事金声的赏识。

  在那个时候,徽州一带盗匪很多,江天一便辅助佥事金声,用军队的办法团结组织乡里的年轻人,作好防守的打算。适逢张献忠攻破了武昌,总兵官左良玉向东逃跑,他部下那些广西土司的军队在半路上发生叛乱,所经过的地方放火抢劫。

  将要到达徽州时,徽州人非常震惊恐惧。佥事金声计议派兵去抵抗,把这件事委托给了天一。

  天一佩腰刀,裹头巾,黑夜里骑着马,率领一批勇士奔跑了几十里,与叛乱的广西土司军队在祁门进行激战,杀死了叛兵一大半人,夺取了他们所有的牛马和兵器,徽州城依赖这次战役而得以平安。清顺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已被清兵攻破,各州县见势纷纷归附清朝,但徽州人民还是为明王朝坚守抵抗。

  六月,明宗室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听说江天一的名声,便委任他为监纪推官。

  在此之前,天一对佥事金声说:“徽州是个地势优越的地方,各县都有险要之处可以依赖,只是绩溪那一面正当交通要道,那里地势特别平坦,因此应该在那里建筑关口,多派兵驻守,以和别的县相互配合,夹制敌人。

  ”。

  于是在绩溪筑起了丛山关。不久,清兵攻打绩溪,江天一日夜手持兵器登城防守,一点也不松懈。

  有时出城迎战,双方死伤大致不相上下。于是清兵用少数骑兵在绩溪牵制住江天一,而另外从新岭进攻。

  守岭的人先败逃了,绩溪城终于沦陷了。清军的主将悬赏捉拿天一非常急迫。

  江天一知道抗清之事已没有希望,就立即回家,把母亲托付给弟弟天表,出门大叫:“我就是江天一!”于是被逮捕。清军中有知道天一的,想释放他。

  天一说:“你以为我怕死吗?我不死,灾祸将是全家被杀!”在营门口遇见了佥事金声,金声看着他说:“文石,你还有老母亲在,你不能死。

  ”江天一笑着辞谢道:“哪里有和人一起共事而在危难时刻逃避的呢?希望你不要为我的母亲担忧。

  ”。

  到了南京,总督洪承畴想不问罪,江天一昂起头来说:“我为你考虑,还是把我杀了的好;我不死,必定再要起兵!”于是把他拖到通济门刑场。到了那里,江天一高呼“高皇帝”三遍,向南面一拜再拜,拜完,坐下来受刑。

  围观的人没有一个不感叹流泪的。过了几天,天表去收殓天一的尸体,把他安葬了。

  而佥事金声也是在这一天被杀害的。当广西土司的叛兵被江天一杀伤之后,凤阳总督马士英非常恼怒,向皇帝上奏章揭发徽州人拦杀官军的罪状,想致佥事金声于死地。

  江天一为此带着申辨金声无罪的奏章,赴朝廷递呈上;又写了《吁天说》,流着眼泪向掌权大臣申诉,这件事情才得以弄清楚。自从清兵与明王朝开战以来,前后训练乡兵三年,都在佥事金声的幕府中。

  当时,幕府中众多侠义之士号称精通兵法的有上百人,而金声只是推重天一,凡对内对外的机密大事,都取决于天一。后来天一竟然与金声同时牺牲。

  像天一这样的人,即便是古代义烈之士,也没有能超过他的。我是在翁汉津那里得知江天一的生平事迹的,于是替他写了这篇传记。

  汪琬说:正当前朝的末期,新安的士大夫尽忠而死的有汪伟、凌駉与金声三人,而只有江天一是以生员的身份为国殉难的。我听说江天一游经淮安,淮安有个姓冯的民妇,割下自己的肝脏救活了她的婆婆,江天一得知后便请了许多有名的人写诗作文来表彰她,还想上奏章给朝廷,最后没有成功。

  这个人喜欢奇特、崇尚气节大致就象这样。天一本来名景,另外还自号“石嫁樵夫”,这也是翁汉颖说的。

  希望可以帮到你。

翟光邺传文言文翻译

1.《王义方传》的文言文译文

  《王义方传》的文言文译文:王义方,是泗州涟水(今和塌江苏涟水县)的人,自幼丧父,家庭非常贫困,侍奉母亲非常恭谨。

  他饱读诗书,性格正直特别。

  因参加明经考试,前往京城,在路上遇到一个因徒步赶路而疲惫的人,对王义方说:“我的父亲在很远的地方做官,得了病而且很严重,想要前往探视,因徒步赶路十分疲惫不能前往。

  ”。

  王义方同情他,解下自己的马送给他,没有告诉自己的姓名就离开了,因此美名振动当时。不肯走访请托权贵,魏征认为他与一般人不同,准备把夫人的侄女嫁给他,他婉言谢绝了。

  不久魏征去世,王义方却主动迎娶了魏征夫人的侄女。

  别人问王义方这样做的原因,王义方说:“我先不这样做是不依附权贵,现在这样做是报答宰相的知遇之恩。

  ”。

  王义方一直和刑部尚书张亮友好,张亮犯罪,王义方受牵连被贬到吉安县做县丞。吉安处在蛮夷之间,百姓强硬固执不驯服。

  王义方招集地方首领,逐渐地挑选了一些学生门徒,为他们开设讲授经书,举行祭祀先圣先师的礼仪,传授清歌短笛合奏的技艺,他们都十宏厅分高兴。不久,王义方调任洹水县(今河北魏县)县丞,当时张亮的侄子叫张皎从崖州回来,投靠王义方。

  张皎快死的时候,把妻子儿女托付给他,希望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王义方答应了他。因为张皎妻子年轻,王义方让家奴背着灵柩,自己从马上下来,让张皎的妻子骑着,自己步行跟着。

  在原武安葬完张皎,把他的妻子儿女送回家,在张亮的坟前祭告才离去。显庆元年,王义方升任侍御史。

  当时中书侍郎李义府执掌朝政,有个妇女淳于氏姿色过人,因获罪被囚禁在大理寺,李义府很高兴,委托大理寺寺丞毕正义违法把她弄出监狱。高宗皇帝下令给事中刘仁轨、侍御史张伦重新审理淳于氏这个案子,毕正义自缢身亡。

  王义方认为李义府奸邪害政,将要弹劾上奏,拿这件事问自己的母亲。母亲说:“从前王陵的母亲用剑自杀成就儿子的大义,你能尽忠心成就美名,这是我的心愿,我即使死了也不遗憾!”义方于是上奏皇上说:“皇上设置公卿大夫,想要水火互相救济,宰辅大臣互相帮助,不能独自认为是对的或认为是错的。

  现在陛下安抚并拥有天下,少数民族及边远地方的人,犯罪了都不能逃避惩罚,何况皇帝身边的奸臣肆意暴虐呢?杀人灭口,这生杀的大权,不由君主发出,却向下移交给奸臣,脚下踩着霜就要想到坚硬的冰块,弥补不能太晚。

  请求交给有司共同处理毕正义死的情况。

  ”。

  高宗特意要赦免李义府的罪过,认为王义方毁辱大臣,言词不谦逊,把王义方贬谪到莱州任司户参军。年终也没有调回来。

  王义方客居昌乐,就招募学生教学。母亲去世,隐居不出。

  卒,年五十五。

2.朱汉宾传文言文翻译

  原文:朱汉宾,字绩臣,亳州谯县人也。

  父元礼,始为郡将,梁太祖闻其名,擢为军校,从庞师古渡淮,战没於淮南。汉宾少有膂力,形神壮伟,胆气过人,梁祖以其父死王事,选置帐下,编入属籍。

  梁祖之攻兖、郸也,朱瑾募骁勇数百人,黥双雁於其额,号为“雁子都”。梁祖闻之,亦选数百人,别为一军,号为“落雁都”。

  署汉宾为军使,当时目为“朱落雁”。后与诸将破蔡贼有功,天复中,授右羽林统军。

  入梁,历天威军使、左羽林统军,出为磁州刺史、滑宋二州留后、亳曹二州刺史、安州节度使蔽棚隐。庄宗至洛阳,汉宾自镇入觐,复令还镇。

  明年,授左龙武统军。庄宗尝幸汉宾之第,汉宾妻进酒上食,奏家乐以娱之,自是汉宾颇蒙宠待。

  同光四年正月,冀王朱友谦入朝,明宗居洛阳,以友谦故人,置酒於第。庄宗诸弟在席,友谦坐在永王存霸之上。

  酒酣.汉宾以大觞奉友谦曰:“公虽名位高,坐於皇弟之上,非宜也。仆与公俱在梁朝,以宗盟相厚,自公入朝,三发单函候问,略无报复.忽余卑位,不亦甚乎!”元行钦恐其纷然,为解之方止。

  不数日,友谦赤族。赵在礼据魏州,元行钦率军进讨,诏汉宾权知河南府事。

  明宗以汉宾为右卫上将军,枢密使安重诲方当委重,汉宾密令结托,得为婚家。天成末,为潞州节度使,移镇晋州。

  重诲既诛,汉宾复为上将军。明年秋,汉宾告老,授太子少保致仕。

  清泰二年六月卒,时年六十四。汉宾少勇健,及晚岁饮啖过人,其状貌伟如也。

  凡所履历,不闻逾法。梁时,尝领军屯魏州莘县,适值连帅去郡,诸军咸以利见诱,请自为留后,汉宾则斩其言者,拒而不从,闻者赏焉。

  在曹曰,飞蝗去境,父老歌之。临平阳遇旱,亲斋洁祷龙子祠,逾日雨足,四封大稔,咸以为善政之所致也。

  及致仕,东还亳郡,见乡旧亲戚沦没者,有茔兆未办,则给以棺敛,有婚嫁未毕,则助以资币,受其惠者数百家,郡人义之。寻还洛阳,有第在怀仁里,北限洛水,南枕通衢,层屋连甍,修木交干,笙歌罗绮,日以自娱,养彼天和,保其余齿,此乃近朝知止之良将也。

  晋高祖即位,赠太子少傅,谧曰贞惠。有子四人,长曰崇勋,官至左武卫将军。

  译文:朱汉宾字绩臣,毫州谯县人。父亲朱元礼,最初任郡将,梁太祖得知他的名声,提拔为军校,跟随庞师古渡过淮水,在淮南战死。

  朱汉宾年少时有膂力,体形魁梧而精神饱满,胆量过人,梁太祖因他的父亲为国事而死,把他提拔到自己帐下,编入本家的名籍。梁太祖进攻兖州、郓州时,朱瑾招募数百名骁勇的人,在他们额头上刺画双雁,号称“雁子都”。

  梁太祖得知后,也挑选数百人,单独组建一军,号称“落雁都”。任命朱汉宾为军使,当时人称他为“朱落雁”。

  后来和众将领击溃蔡州叛贼有功,天复年间任命为右羽林统军。入梁朝,历任天威军使、左羽林统军,出京任磁州刺史、滑宋二州留后、亳曹二州刺史、安州节度使。

  庄宗抵达洛阳,朱汉宾白军镇入京朝见,又令回镇。第二年,任命为左龙武统军。

  庄宗曾亲临朱汉宾的府宅,朱汉宾的妻子进酒上菜,奏家中的音乐助兴,从此朱汉宾很受宠待。同光四年正月,冀王朱友谦入京朝见,明宗住在洛阳,因朱友谦是旧交,朱汉宾在家中供尝垛妒艹德讹泉番沪设酒宴。

  庄宗的众兄弟在席,朱友谦坐在永王李存霸的上方。酒兴正浓,朱汉宾用大杯敬朱友谦酒说:“你的名望地位虽高,坐在皇弟的上方,不合适吧。

  我和你都在梁朝,因同姓而交情深厚,自从你入朝,我三次发出专函问候,一点回音也没有,轻视我地位低下,不也太过分了吗!”元行钦担心他们会争执不休,经劝解才停止了。没几天,朱友谦全家被杀。

  赵在礼占据魏州,元行钦率军征讨,诏令朱漠宾暂时主管河南府事务。明宗任命朱汉宾为右街上将军,枢密使安重诲正受到信任重用,朱汉宾暗中派人去拉关系,得以联姻。

  天成末年,任潞州节度使,调任晋州镇将。安重诲被杀后,朱汉宾再次任上将军。

  第二年秋天,朱汉宾告老,授予太子少保的官衔退休。清泰二年六月去世,享年六十四岁。

  朱汉宾年轻时勇猛矫健,到晚年食量酒量过人,体态仍旧很魁梧。凡是他担任职务的地方,没听说有违法的事。

  梁朝时,曾率军驻扎在魏州莘县,正逢主帅离开了本郡,各军都用私利引诱,请他自任留后,朱汉宾立即杀掉他们的代言人,拒绝不听,得知这事的人很赞赏。在曹州的时候,飞蝗离开州境,父老乡亲讴歌赞叹。

  掌管平阳时遇上旱灾,亲自洁身斋戒到龙子祠祈祷,过一天就雨水充足,全境大丰收,人们都认为是他的仁厚的政治感召的。当他退休后,东归亳郡,见乡中故友、亲戚死亡的人,有坟墓没建的就送给棺木衣饰,有婚嫁没完成的就补助钱财礼品,蒙受他恩惠的达数百家,州中人赞扬他的高义。

  不久回到洛阳,有府宅在怀仁里,北边以洛水为限,南边靠着大道,高屋幢幢相连,大树枝干相交,有吹笙唱歌的童儿,有身着罗绮的***,天天以此自乐,颐养天生的和气,安享自己的晚年,这真是近代知足的良将啊。晋高祖即位,追赠太子少傅,谧作贞惠。

  朱汉宾有四个儿子,长子名崇勋,官位升到左武卫将军。

3.吕大忠传文言文翻译

  《宋史·吕大忠传》原文及译文----Greysky逐段翻译供参考大忠字进伯。

  登第,为华阴尉、晋城令。韩绛宣抚陕西,以大忠提举永兴路义勇。

  改秘书丞,检详枢密院吏、兵房文字。令条义勇利害。

  大忠言:“养兵猥众,国用日屈,汉之屯田,唐之府兵,善法也。

  弓箭手近于屯田,义勇近于府兵,择用一焉,兵屯可省矣。

  ”。

  为签书定国军判官。译:吕大忠字进伯。

  科举中进士,被任为华阴尉、晋城令。韩绛宣抚陕西时,以吕大忠为提举领导永兴路义勇军。

  后改任秘书丞,检详枢密院吏、后房文字。让吕大忠分析义勇军的利弊。

  吕大忠说:“国家养着的兵太多,国家财政越来越艰难;汉代的屯田制度、唐朝的府兵制度,都是好办法啊。

  如今弓箭手部队的制度接近屯田制,义勇部队的制度接近于府兵制,选择一种好办法来用,兵屯就可以省出巨大的耗费。

  ”。

  吕大忠被任为签书定国军判官。熙宁中,王安石议遣使诸道,立缘边封沟,大忠与范育被命,俱辞行。

  大忠陈五不可,以为怀抚外国,恩信不洽,必致生患。罢不遣。

  令与刘忱使契丹,议代北地,会遭父丧。起复,知代州。

  契丹使萧素、梁颍至代,设次,据主席,大忠与之争,乃移次于长城北。换西上阁门使、知石州。

  大忠数与素、颍会,凡议,屡以理折之,素、颍稍屈。已而复使萧禧来求代北地,神宗召执政与大忠、忱议,将从其请。

  大忠曰:“彼遣一使来,即与地五百里,若使魏王英弼来求关南,则何如?”神宗曰:“卿是何言也。

  ”对曰:“陛下既以臣言为不然,恐不可启其渐。

  ”。

  忱曰:“大忠之言,社稷大计,愿陛下熟思之。”执政知不可夺,议卒不决,罢忱还三司,大忠亦终丧制。

  其后竟以分水岭为界焉。译:熙宁年间,王安石提议派使者到各道州,重立封疆边界线,吕大忠和范育都被任命为使臣,两人都拒绝出行。

  吕大忠上书陈述五条反对的理由,认为怀抚他国,恩德信义施用不当,必定会招致祸患。朝廷就免了对他的任命不派他去了。

  又被命令和刘忱一起出使契丹,商议代北地区事宜,恰逢父亲去世(没有出使)。后被重新起用,任代州知州。

  契丹使臣萧素、梁颍到了代州,设置帐篷,却要占据主位,吕大忠和他们据理力急,他们于是转移驻地到长城以北。吕大忠后又改任西上阁门使、石州知州。

  吕大忠多次与萧素、梁颍相会,每次谈判,常以道理折服他们,使萧素、梁颍稍稍让步。后来契丹又派萧禧来要求割让代北地区(给他们),神宗皇帝召集执政大臣与吕大忠、刘忱商议此事,打算答应他们的要求。

  吕大忠说:“他们派一个使臣过来,就给他们五百里土地,如果派魏王英弼来要求割让关南地带,那怎么办?”神宗说:“你这是说什么话。

  ”吕大忠回答说:“陛下虽然对我的话不以为然,但我还是担心不能开这个口子。

  ”。

  刘忱道:“吕大忠的话,符合稳固社稷的大计,希望陛下好好考虑他的话。”执政大臣知道他们的看法不可改变,商议也最终没有结果,就罢免了刘忱,让他回三司任职,吕大忠也结束了守丧。

  最终两国以分水岭为边界。元丰中,为河北转运判官,言:“古者理财,视天下犹一家。

  朝廷者家,外计者兄弟,居虽异而财无不同。今有司惟知出纳之名,有余不足,未尝以实告上。

  故有余则取之,不足莫之与,甚大患也。”乃上生财、养民十二事。

  徙提点淮西刑狱。时河决,飞蝗为灾,大忠入对,极论之,诏归故官。

  译:元丰年间,吕大忠任河北转运判官,说:“古时候管理财政,对待天下如同一家。朝廷如家,在外管理的各地如同兄弟,所处位置虽然不同财政上却没有不同。

  如今主管部门只知道支出和收入的空名,哪里有余、哪里不足,却没有把实情告诉皇上。

  所以哪里有余就从哪里收取,不足的地方却不给他补充,这真是极大的隐患啊。

  ”。

  于是上疏陈述生财、养民十二件事。被改任为提点淮西刑狱。

  那时黄河堤,又发生了蝗灾,吕大忠入朝回答君王的咨询,极为祥细的论述了灾情,皇上下诏让他官复原任。元佑初,历工部郎中、陕西转运副使、知陕州,以直龙图阁知秦州,进宝文阁待制。

  夏人自犯麟府、环庆后,遂绝岁赐,欲遣使谢罪,神宗将许之。大忠言:“夏人强则纵,困则服,今阳为恭顺,实惧讨伐。

  宜且命边臣诘其所以来之辞,若惟请是从,彼将有以窥我矣。”译:元佑初年,吕大忠历任工部郎中、陕西转运副使、陕州知州,以直龙图阁身份任秦州知州,又升任宝文阁侍制。

  西夏人自从进犯麟府、环庆之后,宋就停止了给西夏岁币,西夏打算派遗使来谢罪(请求恢复岁币),神宗皇帝准备答应他。吕大忠说:“西夏人强大了就放纵、疲弱了就顺服,如今他们表面恭顺,实际上是害怕讨伐。

  应该命令边境官员责备他们为何而来,如果他们一请求我们就答应,西夏人就凭此看破我们的虚实了。”时郡籴民粟,豪家因之制操纵之柄。

  大忠选僚寀自旦入仓,虽斗升亦受,不使有所壅阏。民喜,争运粟于仓,负钱而去,得百余万斛。

  译:当时郡府收购白姓的粮食,豪富之家趁机把持操纵(谋求自私)。吕大忠挑选同僚和他一起大清早就进入官仓(收购粮食),即使只有一斗一升也接受,不让收粮之事有一点阻碍。

  百姓们大喜,急相运粮食到官仓(售卖),拿钱离去。最。

4.汪天一传,文言文及翻译

  您要找的是不是:江天一传江天一传原文(清)汪琬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

  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

  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

  ”。

  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

  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

  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天一虽以文士知名,而深沉多智,尤为同郡金佥事公声所知。当是时,徽人多盗,天一方佐佥事公,用军法团结乡人子弟,为守御计。

  而会张献忠破武昌,总兵官左良玉东遁,麾下狼兵哗于途,所过焚掠。将抵徽,徽人震恐,佥事公谋往拒之,以委天一。

  天一腰刀帓首,黑夜跨马,率壮士驰数十里,与狼兵鏖战祁门,斩馘大半,悉夺其马牛器械,徽赖以安。顺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已破,州县望风内附,而徽人犹为明拒守。

  六月,唐藩自立于福州,闻天一名,授监纪推官。

  先是,天一言于佥事公曰:“徽为形胜之地,诸县皆有阻隘可恃,而绩溪一面当孔道,其地独平迤,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以与他县相犄角。

  ”。

  遂筑丛山关。已而清师攻绩溪,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

  间出逆战,所杀伤略相当。于是清师以少骑缀天一于绩溪,而别从新岭入,守岭者先溃,城遂陷。

  大帅购天一甚急。天一知事不可为,遽归,嘱其母于天表,出门大呼:“我江天一也!”遂被执。

  有知天一者,欲释之。

  天一曰:“若以我畏死邪?我不死,祸且族矣。

  ”。

  遇佥事公于营门,公目之曰:“文石!女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与人共事而逃其难者乎?公幸勿为吾母虑也。”至江宁,总督者欲不问,天一昂首曰:“我为若计,若不如杀我;我不死,必复起兵!”遂牵诣通济门。

  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讫,坐而受刑。观者无不叹息泣下。

  越数日,天表往收其尸,瘗之。而佥事公亦于是日死矣。

  当狼兵之被杀也,凤阳督马士英怒,疏劾徽人杀官军状,将致佥事公于死。天一为赍辨疏,诣阙上之;复作《吁天说》,流涕诉诸贵人,其事始得白。

  自兵兴以来,先后治乡兵三年,皆在佥事公幕。是时,幕中诸侠客号知兵者以百数,而公独推重天一,凡内外机事悉取决焉。

  其后竟与公同死。虽古义烈之士,无以尚也。

  小时候就死了父亲,侍奉他的母亲,和扶养弟弟天表,有着纯厚的本性。

  他曾经对别人说:“一个读书人,不树立好的道德品行,就必然没有好文章。

  ”。

  前朝明末崇祯年间,歙县县令傅岩认为他才学奇异,每次县里童生的岁试,总是选拔他为第一名。但到三十六岁,才补上一名生员。

  他家里很穷,房屋残破不堪,就自己动手用畚箕挑土筑墙而住。屋上盖的瓦片不齐全,大热天就暴晒在酷热的太阳中;下雨天,全身被雨淋得象蛇一样蜷伏着,有时张起破伞来遮挡一下。

  家里的人一面埋怨,一面叹息,然而天一却捧着书本朗读,和平常一样。天一虽因为是文人而出名,但是却深刻沉着,足智多谋,特别受到同郡佥事金声的赏识。

  在那个时候,徽州一带盗匪很多,江天一便辅助佥事金声,用军队的办法团结组织乡里的年轻人,作好防守的打算。适逢张献忠攻破了武昌,总兵官左良玉向东逃跑,他部下那些广西土司的军队在半路上发生叛乱,所经过的地方放火抢劫。

  将要到达徽州时,徽州人非常震惊恐惧。佥事金声计议派兵去抵抗,把这件事委托给了天一。

  天一佩腰刀,裹头巾,黑夜里骑着马,率领一批勇士奔跑了几十里,与叛乱的广西土司军队在祁门进行激战,杀死了叛兵一大半人,夺取了他们所有的牛马和兵器,徽州城依赖这次战役而得以平安。清顺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已被清兵攻破,各州县见势纷纷归附清朝,但徽州人民还是为明王朝坚守抵抗。

  六月,明宗室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听说江天一的名声,便委任他为监纪推官。

  在此之前,天一对佥事金声说:“徽州是个地势优越的地方,各县都有险要之处可以依赖,只是绩溪那一面正当交通要道,那里地势特别平坦,因此应该在那里建筑关口,多派兵驻守,以和别的县相互配合,夹制敌人。

  ”。

  于是在绩溪筑起了丛山关。不久,清兵攻打绩溪,江天一日夜手持兵器登城防守,一点也不松懈。

  有时出城迎战,双方死伤大致不相上下。于是清兵用少数骑兵在绩溪牵制住江天一,而另外从新岭进攻。

  守岭的人先败逃了,绩溪城终于沦陷了。清军的主将悬赏捉拿天一非常急迫。

  江天一知道抗清之事已没有希望,就立即回家,把母亲托付给弟弟天表,出门大叫:“我就是江天一!”于是被逮捕。清军中有知道天一的,想释放他。

  天一说:“你以为我怕死吗?我不死,灾祸将是全家被杀!”在营门口遇见了佥事金声,金声看着他说:“文石,你还有老母亲在,你不能死。

  ”江天一笑着辞谢道:“哪里有和人一起共事而在危难时刻逃避的呢?希望你不要为我的母亲担忧。

  ”。

  到了南京,总督洪承畴想不问罪,江天一昂起头来说:“我为你考虑,还是把我杀了的好;我不死,必定再要起兵!”于是把他拖到通济门刑场。到了那里,江天一高呼“高皇帝”三遍。

5.高堂隆传求古文翻译注解

  高堂隆字升平,泰山平阳人,是汉代鲁国高堂生的后代。

  年轻时是个读书人,泰山太守薛悌任命他为督邮。

  郡督军和薛悌发生争执,直呼薛睇的名字呵斥他。

  高堂隆按剑叱责督军说:“过去鲁定公受到侮辱,孔子仲尼登上台阶维护他的尊严;赵王被迫为秦王弹筝,蔺相如进缶迫使秦王为趟王击缶。

  对着臣子直呼官长的名字,道义上要受到惩治。

  ”督军吓得变了脸色,薛悌吃惊地站起来制止他。

  后来高堂隆辞去吏职,到济南避难。

  建安十八年,太祖徵召他任丞相军议掾,后任历城侯曹徽的文学,转任国相。

  曹徽遇上太祖去世,不表示哀痛,反而游玩打猎到处奔驰。

  高堂隆用大义直言劝谏,很有辅助引导藩侯的法度。

  黄初年间,任堂阳长,被选任为平原王傅,平原王即位,就是明帝。

  明帝任命高堂隆为给事中、博士、驸马都尉。

  明帝刚刚即位,众大臣有的认为应该举行盛大宴会,高堂隆说:“唐尧逝世后虞舜和百姓有三年停止举乐的哀痛,殷高宗继位后有三年一言不发的思虑,因此崇高的道德能够和谐兴盛,光照四海。

  ”认为不应该举行盛大宴会,明帝恭敬地接受了他的意见。

  陵霄阙开始兴建,有喜鹊在上面筑巢,皇帝就这件事询问高堂隆,高堂隆回答说:“《诗经》说‘喜鹊筑好了巢,鸠住在它里面’。

  现在兴建宫室,筑起陵霄阙,而喜鹊在上面筑巢,这是宫室没有建成自己不能住在里面的徵象。

  上天的意思似乎是说,宫室没有建成,将会有其他姓氏的人掌握统治它,这正是上天的告诫。

  上天的准则是不偏爱亲近的人,只降福给品德好的人,不能不深加防范。

  不能不慎重考虑。

  夏朝、商朝的末年,都是继承先祖基业的君王,他们不恭敬地接受上天的训令,只听从诽谤诬陷别人的话,废弃德行满足私欲,所以他们的灭亡非常快。

  太戊、武丁,看到灾变心怀恐惧,敬奉上天的告诫,所以他们勃然兴盛起来。

  现在如果停止各种劳役,力求俭省以满足需用,更加推重德政,行动遵循帝王的准则,除去给整个国家带来危害的事情,兴办给广大人民带来利益的事情,那麽三王之后可以有第四个,五帝之后可以有第六个,难道只有殷商的王室可以转祸为福吗?臣充任陛下亲近信任的人,如果可以给皇帝添加幸福,安定保存社稷,臣即使自身化为灰土,家族诛灭,也如同是我的再生之年。

  怎麽能害怕因违背皇上意愿而遭受灾难,而使陛下听不到合乎事理的话呢?”於是皇帝变了脸色,感到震动。

6.张文谦传文言文全文准确翻译

  张文谦,字仲谦,是邢州沙河人。

  他幼年聪明,才思敏捷,记忆力强,和太保刘秉忠是同学。

  忽必烈(还没有成为元世祖)住在潜邸(皇储未正名时居住的宅第,取“潜龙勿用”意)的时候,受封邢州的土地,刘秉忠推荐张文谦,说他可以被任用。

  丁未年,忽必烈召见张文谦,张应答很合忽必烈的心意,于是忽必烈命令他做王府的书记官,一天天地被重用。

  邢州处于要道,刚开始忽必烈把这里的二千户百姓分给功勋之臣做食邑,每年派人去监督征收粮食钱财,这些人都不知道安抚、治理老百姓,各种各样的征收名目繁多,百姓不能忍受这样的政令。

  有人向王府诉苦。

  文谦和秉忠对忽必烈说:“现在百姓生活困顿,没有哪处比邢州更厉害的了。

  为什么不选派人去治理这地方,要求他治出成效,使得各地都能够效法邢州,那么天下都受到您的恩赐了。

  ”在此情况下忽必烈就挑选身边的侍臣脱兀脱、尚书刘肃和侍郎李简一起去。

  三个人到了邢州,同心协力地治理,清除贪官,革灭豪强,流亡在外的百姓又都回来了,不到一个月,人口增加了十倍。

  因为这件事忽必烈更加看重儒生,任用他们当官,这都是从张文谦开始的。

  辛亥年,宪宗即位。

  文谦和秉忠屡次把当时应该放在首位的事务说给忽必烈听,忽必烈都一一照做。

  忽必烈征讨大理国,国主高祥违抗命令,杀了忽必烈的信使逃亡而去。

  忽必烈大怒,将要屠杀城中百姓。

  文谦和秉忠、姚枢进谏说:“杀了使者违抗命令的是高祥啊,这不是百姓的罪过,请您原谅他们。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理的百姓靠他们的话全部存活下来。

  己未年,忽必烈带领军队攻打南宋,文谦和秉忠说:“大王的军队,重在征讨,不在战斗,对南宋百姓应该一样用仁义对待,不能滥杀无辜。

  ”忽必烈说:“希望大家一起遵守这样的诺言。

  ”进入南宋境内以后,忽必烈分别命令各将领不要胡乱杀人,不要烧人房屋,所获得的俘虏全都放掉。

  中统元年,忽必烈即位为元世祖,设立中书省,首先任命王文统为平章政事,张文谦为左丞相。

  张文谦帮助元世祖建立朝纲,讲解利害,把安抚国家、方便人民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

  元世祖的命令一出,天下就有太平的希望。

  但是王文统向来嫉妒贤能,朝中谋划商议的时候,屡次否定对方的意见,王积怨不能平息。

  (文统为人忌刻,初立中书时,张文谦为左丞。

  文谦素以安国利民自负,故凡讲论建明,辄相可否,文统积不能平,思有以陷之,文谦竟以本职行大名等路宣抚司事而去。

  《王文统列传》)张文谦急切请求出朝做官,世祖命令他凭左丞的身份做大名等行政区域的宣抚司事。

  临走的时候,张文谦对王文统说:“百姓困乏的日子很久了,况且又逢着大旱,不减免税赋,怎么能够抚慰百姓,从疾苦中获得重生的希望呢?”文统说:“皇上刚登上皇位,国家的费用只依仗税赋,如果再减免,凭什么供给皇上的用度呢?”张文谦说:“百姓富足了,皇上怎能不富足呢!等到时节和顺,年成丰足,再照常征收也不晚。

  ”于是免除了通常赋税的十分之四,酒税的十分之二。

  文谦早年跟从刘秉忠,深入地研究方术和算学;晚年和许衡交往,尤其精通儒家的义理。

  为人刚直明理,简朴持重,凡是向皇上陈述劝谏的,总是尧舜仁义之道。

  屡次触犯权臣和宠臣,但自己的进退得失,全不放在心上。

  家里只有藏书几万卷。

  尤其是把引荐贤良人才作为自己的责任,因而受到当时舆论的称赞。

杜羔传文言文

1.汪天一传,文言文及翻译

  您要找的是不是:江天一传江天一传原文(清)汪琬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

  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

  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

  ”。

  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袭唯盯。

  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

  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天一虽以文士知名,而深沉多智,尤为同郡金佥事公声所知。当是时,徽人多盗,天一方佐佥事公,用军法团结乡人子弟,为守御计。

  而会张献忠破武昌,总兵官左良玉东遁,麾下狼兵哗于途,所过焚掠。将抵徽,徽人震恐,佥事公谋往拒之,以委天一。

  天一腰刀帓首,黑夜跨马,率壮士驰数十里,与狼兵鏖战祁门,斩馘大半,悉夺其马牛器械,徽赖以安。顺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已破,州县望风内附,而徽人犹为明拒守。

  六月,唐藩自立于福州,闻天一名,授监纪推官。

  先是,天一言于佥事公曰:“徽为形胜之地,诸县皆有阻隘可恃,而绩溪一面当孔道,其地独平迤,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以与他县相犄角。

  ”。

  遂筑丛山关。已而清师攻绩溪,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

  间出逆战,所杀伤略相当。于是清师以少骑缀天一于绩溪,而别从新岭入,拍和守岭者先溃,城遂陷。

  大帅购天一甚急。天一知事不可为,遽归,嘱其母于天表,出门大呼:“我江天一也!”遂被执。

  有知天一者,欲释之。

  天一曰:“若以我畏死邪?我不死,祸且族矣。

  ”。

  遇佥事公于营门,公目之曰:“文石!女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与人共事而逃其难者乎?公幸勿为吾母虑也。”至江宁,总督者欲不问,天一昂首曰:“我为若计,若不如杀我;我不死,必复起兵!”遂牵诣通济门。

  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讫,坐而受刑。观者无不叹息泣下。

  越数日,天表往收其尸,瘗之。而佥事公亦于是日死矣。

  当狼兵之被杀也,凤阳督马士英怒,疏劾徽人杀官军状,将致佥事公于死。天一为赍辨疏,诣阙上之;复作《吁天说》,流涕诉诸贵人,其事始得白。

  自兵兴以来,先后治乡兵三年,皆在佥事公幕。是时,幕中诸侠客号知兵者以百数,而公独推重天一,凡内外机事悉取决焉。

  其后竟与公同死。虽古义烈之士,无以尚也。

  小时候就死了父亲,侍奉他的母亲,和扶养弟弟天表,有着纯厚的本性。

  他曾经对别人说:“一个读书人,不树立好的道德品行,就必然没有好文章。

  ”。

  前朝明末崇祯年间,歙县县令傅岩认为他才学奇异,每次县里童生的岁试,总是选拔他为第一名。但到三十六岁,才补上一名生员。

  他家里很穷,房屋残破不堪,就自己动手用畚箕挑土筑墙而住。屋上盖的瓦片不齐全,大热天就暴晒在酷热的太阳中;下雨天,全身被雨淋得象蛇一样蜷伏着,有时张起破伞来遮挡一下。

  家里的人一面埋怨,一面叹息,然而天一却捧着书本朗读,和平常一样。天一虽因为是文人而出名,但是却深刻沉着,足智多谋,特别受到同郡佥事金声的赏识。

  在那个时候,徽州一带盗匪很多,江天一便辅助佥事金声,用军队的办法团结组织乡里的年轻人,作好防守的打算。适逢张献忠攻破了武昌,总兵官左良玉向东逃跑,他部下那些广西土司的军队在半路上发生叛乱,所经过的地方放火抢劫。

  将要到达徽州时,徽州人非常震惊恐惧。佥事金声计议派兵去抵抗,把这件事委托给了天一。

  天一佩腰刀,裹头巾,黑夜里骑着马,率领一批勇士奔跑了几十里,与叛乱的广西土司军队在祁门进行激战,杀死了叛兵一大半人,夺取了他们所有的牛马和兵器,徽州城依赖这次战役而得以平安。清顺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已被清兵攻破,各州县见势纷纷归附清朝,但徽州人民还是为明王朝坚守抵抗。

  六月,明宗室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听说江天一的名声,便委任他为监纪推官。

  在此之前,天一对佥事金声说:“徽州是个地势优越的地方,各县都有险要之处可以依赖,只是绩溪那一面正当山信交通要道,那里地势特别平坦,因此应该在那里建筑关口,多派兵驻守,以和别的县相互配合,夹制敌人。

  ”。

  于是在绩溪筑起了丛山关。不久,清兵攻打绩溪,江天一日夜手持兵器登城防守,一点也不松懈。

  有时出城迎战,双方死伤大致不相上下。于是清兵用少数骑兵在绩溪牵制住江天一,而另外从新岭进攻。

  守岭的人先败逃了,绩溪城终于沦陷了。清军的主将悬赏捉拿天一非常急迫。

  江天一知道抗清之事已没有希望,就立即回家,把母亲托付给弟弟天表,出门大叫:“我就是江天一!”于是被逮捕。清军中有知道天一的,想释放他。

  天一说:“你以为我怕死吗?我不死,灾祸将是全家被杀!”在营门口遇见了佥事金声,金声看着他说:“文石,你还有老母亲在,你不能死。

  ”江天一笑着辞谢道:“哪里有和人一起共事而在危难时刻逃避的呢?希望你不要为我的母亲担忧。

  ”。

  到了南京,总督洪承畴想不问罪,江天一昂起头来说:“我为你考虑,还是把我杀了的好;我不死,必定再要起兵!”于是把他拖到通济门刑场。到了那里,江天一高呼“高皇帝”三遍。

2.吕大忠传文言文翻译

  《宋史·吕大忠传》原文及译文----Greysky逐段翻译供参考大忠字进伯。

  登第,为华阴尉、晋城令。韩绛宣抚陕西,以大忠提举永兴路义勇。

  改秘书丞,检详枢密院吏、兵房文字。令条义勇利害。

  大忠言:“养兵猥众,国用日屈,汉之屯田,唐之府兵,善法也。

  弓箭手近于屯田,义勇近于府兵,择用一焉,兵屯可省矣。

  ”。

  为签书定国军判官。译:吕大忠字进伯。

  科举中进士,被任为华阴尉、晋城令。韩绛宣抚陕西时,以吕大忠为提举领导永兴路义勇军。

  后改任秘书丞,检详枢密院吏、后房文字。让吕大忠分析义勇军的利弊。

  吕大忠说:“国家养着的兵太多,国家财政越来越艰难;汉代的屯田制度、唐朝的府兵制度,都是好办法啊。

  如今弓箭手部队的制度接近屯田制,义勇部队的制度接近于府兵制,选择一种好办法来用,兵屯就可以省出巨大的耗费。

  ”。

  吕大忠被任为签书定国军判官。熙宁中,王安石议遣使诸道,立缘边封沟,大忠与范育被命,俱辞行。

  大忠陈五不可,以为怀抚外国,恩信不洽,必致生患。罢不遣。

  令与刘忱使契丹,议代北地,会遭父丧。起复,知代州。

  契丹使萧素、梁颍至代,设次,据主席,大忠与之争,乃移次于长城北。换西上阁门使、知石州。

  大忠数与素、颍会,凡议,屡以理折之,素、颍稍屈。已而复使萧禧来求代北地,神宗召执政与大忠、忱议,将从其请。

  大忠曰:“彼遣一使来,即与地五百里,若使魏王英弼来求关南,则何如?”神宗曰:“卿是何言也。

  ”对曰:“陛下既以臣言为不然,恐不可启其渐。

  ”。

  忱曰:“大忠之言,社稷大计,愿陛下熟思之。”执政知不可夺,议卒不决,罢忱还三司,大忠亦终丧制。

  其后竟以分水岭为界焉。译:熙宁年间,王安石提议派使者到各道州,重立封疆边界线,吕大忠和范育都被任命为使臣,两人都拒绝出行。

  吕大忠上书陈述五条反对的理由,认为怀抚他国,恩德信义施用不当,必定会招致祸患。朝廷就免了对他的任命不派他去了。

  又被命令和刘忱一起出使契丹,商议代北地区事宜,恰逢父亲去世(没有出使)。后被重新起用,任代州知州。

  契丹使臣萧素、梁颍到了代州,设置帐篷,却要占据主位,吕大忠和他们据理力急,他们于是转移驻地到长城以北。吕大忠后又改任西上阁门使、石州知州。

  吕大忠多次与萧素、梁颍相会,每次谈判,常以道理折服他们,使萧素、梁颍稍稍让步。后来契丹又派萧禧来要求割让代北地区(给他们),神宗皇帝召集执政大臣与吕大忠、刘忱商议此事,打算答应他们的要求。

  吕大忠说:“他们派一个使臣过来,就给他们五百里土地,如果派魏王英弼来要求割让关南地带,那怎么办?”神宗说:“你这是说什么话。

  ”吕大忠回答说:“陛下虽然对我的话不以为然,但我还是担心不能开这个口子。

  ”。

  刘忱道:“吕大忠的话,符合稳固社稷的大计,希望陛下好好考虑他的话。”执政大臣知道他们的看法不可改变,商议也最终没有结果,就罢免了刘忱,让他回三司任职,吕大忠也结束了守丧。

  最终两国以分水岭为边界。元丰中,为河北转运判官,言:“古者理财,视天下犹一家。

  朝廷者家,外计者兄弟,居虽异而财无不同。今有司惟知出纳之名,有余不足,未尝以实告上。

  故有余则取之,不足莫之与,甚大患也。”乃上生财、养民十二事。

  徙提点淮西刑狱。时河决,飞蝗为灾,大忠入对,极论之,诏归故官。

  译:元丰年间,吕大忠任河北转运判官,说:“古时候管理财政,对待天下如同一家。朝廷如家,在外管理的各地如同兄弟,所处位置虽然不同财政上却没有不同。

  如今主管部门只知道支出和收入的空名,哪里有余、哪里不足,却没有把实情告诉皇上。

  所以哪里有余就从哪里收取,不足的地方却不给他补充,这真是极大的隐患啊。

  ”。

  于是上疏陈述生财、养民十二件事。被改任为提点淮西刑狱。

  那时黄河堤,又发生了蝗灾,吕大忠入朝回答君王的咨询,极为祥细的论述了灾情,皇上下诏让他官复原任。元佑初,历工部郎中、陕西转运副使、知陕州,以直龙图阁知秦州,进宝文阁待制。

  夏人自犯麟府、环庆后,遂绝岁赐,欲遣使谢罪,神宗将许之。大忠言:“夏人强则纵,困则服,今阳为恭顺,实惧讨伐。

  宜且命边臣诘其所以来之辞,若惟请是从,彼将有以窥我矣。”译:元佑初年,吕大忠历任工部郎中、陕西转运副使、陕州知州,以直龙图阁身份任秦州知州,又升任宝文阁侍制。

  西夏人自从进犯麟府、环庆之后,宋就停止了给西夏岁币,西夏打算派遗使来谢罪(请求恢复岁币),神宗皇帝准备答应他。吕大忠说:“西夏人强大了就放纵、疲弱了就顺服,如今他们表面恭顺,实际上是害怕讨伐。

  应该命令边境官员责备他们为何而来,如果他们一请求我们就答应,西夏人就凭此看破我们的虚实了。”时郡籴民粟,豪家因之制操纵之柄。

  大忠选僚寀自旦入仓,虽斗升亦受,不使有所壅阏。民喜,争运粟于仓,负钱而去,得百余万斛。

  译:当时郡府收购白姓的粮食,豪富之家趁机把持操纵(谋求自私)。吕大忠挑选同僚和他一起大清早就进入官仓(收购粮食),即使只有一斗一升也接受,不让收粮之事有一点阻碍。

  百姓们大喜,急相运粮食到官仓(售卖),拿钱离去。最。

3.文言文《冯道传》翻译

  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

  他家先祖曾务农或为儒,没有一定职业。

  冯道年少时,性情纯朴厚道,好学能文,不以衣食粗陋为耻,除奉养父母外,只是读书吟诗,即使大雪封门、尘垢满席,也依旧兴致盎然。

  张承业不久举荐他做了霸府从事,稍后又任太原掌书记其时庄宗据有河北,文牍事务繁忙,统由冯道掌管。

  庄宗军队与梁军隔黄河相对峙。

  一天,郭宗韬以诸将校会餐人数过多,主管人供应不起,请稍减员,庄宗发怒说:“我想给那些为我效力的人管几顿饭,自己都做不得主,那么河北三镇就请三军另外选择一人任主帅,我请求回太原,以避贤让路。

  ”随即命冯道当面草拟文书,以向部下宣告。

  冯道持笔呆了很久,庄宗严厉催促他,他缓缓起身答道:“我的职责就是掌管笔墨文书岂敢不奉命从事。

  如今大王您屡建大功,刚刚平定南方寇乱,崇韬所谏,未必失当,拒绝他可以却不可用刚才那番话挑起众议。

  敌人若是得知,便会说大王您这里君臣不和了。

  希望再三考虑那便是天下的万幸。

  ”不久郭崇韬入朝致谢,因为冯道替他解了围。

  人们开始敬重冯道的胆识。

  明宗入主洛阳后,立刻问近臣安重诲说:“先帝在位时的冯道郎中在什么地方?”安重诲回答:“不久前授翰林学士。

  ”明宗说:“此人我久已熟知,是好宰相。

  ”很快便拜冯道为端明殿学士“端明”之号就是从冯道开始设立的。

  不久冯道迁中书侍郎、刑部尚书平章事。

  凡贫困微贱无所依恃却有才干、有抱负、又与他素来相知的士人,他一律拔用;唐朝末年世族中行为浮躁的人他必定贬抑不用。

  有位工部侍郎名叫任赞,退朝时,和同僚在后面嘲笑冯道说:“他若快走,一定会掉下《免园册》。

  ”冯道听说此事,召来任赞对他说:“《免园册》的文章都是名儒编集的,我可以背诵。

  旧朝廷一些士子,不过读了些考场上的华丽辞藻,就去应试,都是窃取公卿的名位,真是何等浅薄、狭隘。

  ”任赞十分惭愧。

  天成、长兴年间,天下连年丰收,朝廷无事。

  明宗坐朝延英殿,留冯道向他询问朝廷外面的事。

  冯道说:“陛下以至上的道德承受天命,上天以丰年昭示祥瑞,陛下更要日日谨慎,以酬答上天之心。

  臣常忆起在先帝霸府任职时,曾奉命出使中山,过井陉险地时,唯恐马匹失蹄,不敢放松缰绳,等到平地,便不再控制,结果被马摔下,几乎致残。

  臣所说的这件事虽小,却可以比喻大事。

  陛下不要因为天下清明安定,连年丰收,便无节制地享乐。

  兢兢业业,是臣对陛下的希望。

  ”明宗非常赞同。

4.求后汉书冯异传文言文翻译

  更始数欲遣光武徇河北,诸将皆以为不可。是时,左丞相曹竟子诩为尚书,

  父子用事,异劝光武厚结纳之。及度河北,诩有力焉。

  自伯升之败,光武不敢显其悲戚,每独居,辄不御酒肉,枕席有涕泣处。异

  独叩头宽譬哀情。

  光武止之曰:“卿勿妄言。

  ”异复因间进说曰:“天下同苦王。

  氏,思汉久矣。

  今更始诸将从横暴虐,所至虏掠,百姓失望,无所依载。

  今公专。

  命方面,施行恩德。夫有桀、纣之乱,乃见汤、武之功;人久饥渴,是为充饱。

  宜急分遣官属,徇行郡县,理冤结,布惠泽。

  ”光武纳之。

  至邯郸,遣异与铫期。

乘传抚循属县,录囚徒,存鳏寡,亡命自诣者除其罪,阴条二千石长吏同心及不

  附者上之。

  及王郎起,光武自蓟东南驰,晨夜草舍,至饶阳无蒌亭。时天寒烈,众皆饥

  疲,异上豆粥。明旦,光武谓诸将曰:“昨得公孙豆粥,饥寒俱解”及至南宫,

  遇大风雨,光武引车入道傍空舍,异抱薪,邓禹热火,光武对灶燎衣。异复进麦

  饭菟肩。

  因复度虖沱河至信都,使异别收河间兵。

  还,拜偏将军。

  从破王郎,封。

  应侯。

  下面是译文:更始帝几次想派遣光武巡察河北,众位将领都认为不行。

  这个时候,左丞相曹竟儿子曹诩任尚书的职位,父子很有权势,冯异又让光武厚礼结纳他们。

  后来,光武能够前往河北,曹诩是出了力的。

  光武的兄长刘演被更始帝杀了以后,光武不敢暴露出自己的的悲戚。

  他常常一个人独居,不沾酒肉,枕席上还有涕泣的痕迹。

  冯异独自前去叩头请安,宽慰哀情。

  光武阻止道:“卿不要随意说话。

  ”冯异后来又趁机进言道:“天下同苦王莽,思念汉室,已经很久了。

  今更始诸将纵横暴虐,所到的地方,既虏且掠,百姓失望,没什么依托。

  现在主公负责管理一方,可以趁机施行恩德。

  只有经过桀、纣之乱,人们才看得出汤、武的功德。

  人们对于恩德的渴望已经很久了,这样做可以让百姓们得到充饥的感觉。

  主公应该立即派遣官吏,巡视各个郡县,清理冤案,布施惠泽。

  ”光武采纳了他的意见。

  到了邯郸,光武立即派遣冯异与铫期安抚所属各县,录用囚徒中的能人,设法保存鳏寡之人,亡命自诣者除其罪,还秘密地贮藏了二千石粮食,对于不肯依附更始帝的人暗暗地提拔。

  天及的王郎起事,声势浩大,光武从蓟东往南逃避。

  早晚都住在茅草房舍之中,到了饶阳简直连瓜菜都吃不上了。

  当时天气寒冷,众人尽皆饥寒交迫,冯异向光武献上豆粥。

  第二天早上,光武对各位将领说道:“昨天得到公孙的豆粥,饥寒都解除了。

  ”到了南宫,遇上了大风雨,光武引车进入了断道旁的空闲房舍,冯异抱来柴草,邓禹烧起火堆,光武对着炉灶烘烤衣服。

  冯异又向光武贡献麦饭和菟肩。

  这样他们才渡过沱河到达信都,光武派冯异另外收伏了河间的兵马。

  回来,光武拜冯异为偏将军。

  后来,冯异跟随光武击破了王郎,被封为应侯。

5.文言文《子楚传》翻译

是这个吗?如果是,去文言文网

  子楚,秦诸庶孽孙①,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

  吕不韦贾邯郸②,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乃往见子楚,说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

  窃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嫡嗣者独华阳夫人耳。

  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

  即大王薨,安国君立为王,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

  ”子楚曰:“然。

  为之奈何?”吕不韦曰:“子贫,客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

  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嫡嗣。

  ”子楚乃顿首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

  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为进用,结宾客;而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游秦,而皆以其物献华阳夫人。

  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常曰“楚也以夫人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

  华阳夫人大喜,刻玉符,约以为嫡嗣。

  安国君及夫人因厚馈遗子楚,而请吕不韦傅之,子楚以此名誉益盛于诸侯。

  秦昭王五十年,子楚与吕不韦谋,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遂以得归。

  秦昭王五十六年,薨,太子安国君立为王,子楚为太子。

  秦王立一年,薨,太子子楚代立,是为庄襄王。

  庄襄王元年,以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

  庄襄王即位三年,薨,太子政立为王,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

  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

  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

  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

  吕不韦乃使其客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

  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

  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6.朱汉宾传文言文翻译

  原文:朱汉宾,字绩臣,亳州谯县人也。

  父元礼,始为郡将,梁太祖闻其名,擢为军校,从庞师古渡淮,战没於淮南。汉宾少有膂力,形神壮伟,胆气过人,梁祖以其父死王事,选置帐下,编入属籍。

  梁祖之攻兖、郸也,朱瑾募骁勇数百人,黥双雁於其额,号为“雁子都”。梁祖闻之,亦选数百人,别为一军,号为“落雁都”。

  署汉宾为军使,当时目为“朱落雁”。后与诸将破蔡贼有功,天复中,授右羽林统军。

  入梁,历天威军使、左羽林统军,出为磁州刺史、滑宋二州留后、亳曹二州刺史、安州节度使。庄宗至洛阳,汉宾自镇入觐,复令还镇。

  明年,授左龙武统军。庄宗尝幸汉宾之第,汉宾妻进酒上食,奏家乐以娱之,自是汉宾颇蒙宠待。

  同光四年正月,冀王朱友谦入朝,明宗居洛阳,以友谦故人,置酒於第。庄宗诸弟在席,友谦坐在永王存霸之上。

  酒酣.汉宾以大觞奉友谦曰:“公虽名位高,坐於皇弟之上,非宜也。仆与公俱在梁朝,以宗盟相厚,自公入朝,三发单函候问,略无报复.忽余卑位,不亦甚乎!”元行钦恐其纷然,为解之方止。

  不数日,友谦赤族。赵在礼据魏州,元行钦率军进讨,诏汉宾权知河南府事。

  明宗以汉宾为右卫上将军,枢密使安重诲方当委重,汉宾密令结托,得为婚家。天成末,为潞州节度使,移镇晋州。

  重诲既诛,汉宾复为上将军。明年秋,汉宾告老,授太子少保致仕。

  清泰二年六月卒,时年六十四。汉宾少勇健,及晚岁饮啖过人,其状貌伟如也。

  凡所履历,不闻逾法。梁时,尝领军屯魏州莘县,适值连帅去郡,诸军咸以利见诱,请自为留后,汉宾则斩其言者,拒而不从,闻者赏焉。

  在曹曰,飞蝗去境,父老歌之。临平阳遇旱,亲斋洁祷龙子祠,逾日雨足,四封大稔,咸以为善政之所致也。

  及致仕,东还亳郡,见乡旧亲戚沦没者,有茔兆未办,则给以棺敛,有婚嫁未毕,则助以资币,受其惠者数百家,郡人义之。寻还洛阳,有第在怀仁里,北限洛水,南枕通衢,层屋连甍,修木交干,笙歌罗绮,日以自娱,养彼天和,保其余齿,此乃近朝知止之良将也。

  晋高祖即位,赠太子少傅,谧曰贞惠。有子四人,长曰崇勋,官至左武卫将军。

  译文:朱汉宾字绩臣,毫州谯县人。父亲朱元礼,最初任郡将,梁太祖得知他的名声,提拔为军校,跟随庞师古渡过淮水,在淮南战死。

  朱汉宾年少时有膂力,体形魁梧而精神饱满,胆量过人,梁太祖因他的父亲为国事而死,把他提拔到自己帐下,编入本家的名籍。梁太祖进攻兖州、郓州时,朱瑾招募数百名骁勇的人,在他们额头上刺画双雁,号称“雁子都”。

  梁太祖得知后,也挑选数百人,单独组建一军,号称“落雁都”。任命朱汉宾为军使,当时人称他为“朱落雁”。

  后来和众将领击溃蔡州叛贼有功,天复年间任命为右羽林统军。入梁朝,历任天威军使、左羽林统军,出京任磁州刺史、滑宋二州留后、亳曹二州刺史、安州节度使。

  庄宗抵达洛阳,朱汉宾白军镇入京朝见,又令回镇。第二年,任命为左龙武统军。

  庄宗曾亲临朱汉宾的府宅,朱汉宾的妻子进酒上菜,奏家中的音乐助兴,从此朱汉宾很受宠待。同光四年正月,冀王朱友谦入京朝见,明宗住在洛阳,因朱友谦是旧交,朱汉宾在家中供尝垛妒艹德讹泉番沪设酒宴。

  庄宗的众兄弟在席,朱友谦坐在永王李存霸的上方。酒兴正浓,朱汉宾用大杯敬朱友谦酒说:“你的名望地位虽高,坐在皇弟的上方,不合适吧。

  我和你都在梁朝,因同姓而交情深厚,自从你入朝,我三次发出专函问候,一点回音也没有,轻视我地位低下,不也太过分了吗!”元行钦担心他们会争执不休,经劝解才停止了。没几天,朱友谦全家被杀。

  赵在礼占据魏州,元行钦率军征讨,诏令朱漠宾暂时主管河南府事务。明宗任命朱汉宾为右街上将军,枢密使安重诲正受到信任重用,朱汉宾暗中派人去拉关系,得以联姻。

  天成末年,任潞州节度使,调任晋州镇将。安重诲被杀后,朱汉宾再次任上将军。

  第二年秋天,朱汉宾告老,授予太子少保的官衔退休。清泰二年六月去世,享年六十四岁。

  朱汉宾年轻时勇猛矫健,到晚年食量酒量过人,体态仍旧很魁梧。凡是他担任职务的地方,没听说有违法的事。

  梁朝时,曾率军驻扎在魏州莘县,正逢主帅离开了本郡,各军都用私利引诱,请他自任留后,朱汉宾立即杀掉他们的代言人,拒绝不听,得知这事的人很赞赏。在曹州的时候,飞蝗离开州境,父老乡亲讴歌赞叹。

  掌管平阳时遇上旱灾,亲自洁身斋戒到龙子祠祈祷,过一天就雨水充足,全境大丰收,人们都认为是他的仁厚的政治感召的。当他退休后,东归亳郡,见乡中故友、亲戚死亡的人,有坟墓没建的就送给棺木衣饰,有婚嫁没完成的就补助钱财礼品,蒙受他恩惠的达数百家,州中人赞扬他的高义。

  不久回到洛阳,有府宅在怀仁里,北边以洛水为限,南边靠着大道,高屋幢幢相连,大树枝干相交,有吹笙唱歌的童儿,有身着罗绮的***,天天以此自乐,颐养天生的和气,安享自己的晚年,这真是近代知足的良将啊。晋高祖即位,追赠太子少傅,谧作贞惠。

  朱汉宾有四个儿子,长子名崇勋,官位升到左武卫将军。

7.裴垍传文言文的翻译

翻译

  裴光德在中书省(指宰相府)任职时,有个官职也不小的老朋友从远方来拜访他。

  裴公招待他相当优厚,举止行动相当亲切。

  朋友在他的府第内毫无拘束之感。

  乘机请求他在京城官府谋个判司做做。

  裴光德对他说:“您确实是个有能力的读书人,但是这官给您做不合适。

  我不敢因为老朋友的私情而败坏了朝廷的制度。

  要是往后有瞎了眼的宰相同情你,可能会获得这个官职。

  至于我,万万不会这样做。

  ”从文中看出裴光德是个怎样的人?裴光德是一个大公无私,不徇私情,不轻易给故人谋一官半职,任人唯贤的人。

虽古义烈之士,无以尚也 翻译

即便是古代义烈之士,也没有能超过他的

东汉的品题人物!

  “人物”一辞含义的变化意味深长。

  它揭示出了东汉以来人物品评衰落的又一原因。

  汉魏以来,某一家族在社会上的地位主要是取决于这个家族出了多少名士,而名士头衔的获得离不开士林的品评、承认。

  南朝恰好相反,当门阀理论确立以后,是家族地位决定着士人的地位。

  因此,对“人物”的关注,不再是对其业绩的关注,而是对其血缘、婚宦的关注。

  与此相适应,选举更多地要依赖于谱牒。

  《陈书》卷三○《陆琼传》:“迁吏部尚书,著作如故。

  琼详练谱牒,雅鉴人伦。

  ”《南齐书》卷四二《王晏传》:“上欲以高宗代晏领选,手敕问之。

  晏启曰:‘鸾清干有余,然不谙百氏,恐不可居此职。

  ’上乃止。

  ”《金楼子·戒子篇》云:“谱牒所以别贵贱,明是非,尤亦留意。

  或复中表亲疏卜配消,或复通塞升降,百世衣冠,不可不悉。

  ”士人的地位既然只能由家族的地位来决定,而不可能在士林的品评中获得,人物品评的风气以及与之相伴的、详载士人事迹的杂传自然会因其无用而日趋衰微。

  从杂传到谱牒,从活跃的人物品评到凝固的门阀制度,历史两端形成了有趣的对比。

  东汉以来士人群体在政治上、社会上的显著发展本是以后门阀士族形成的历史起点,但门阀士族一旦发展到凝固的阶段,没有强大家族背景的普通士人反而不受重视了。

  综上所述,东汉以来人物品评风气的出现是杂传大量涌现的历史原因。

  这一风气的渐衰主要不在于中正制度,也不在于士人对抽象理论的探讨,而是在于南朝皇权的振兴与门阀士族的凝固化。

  人物品评风气的衰落最终导致了杂传的减少。

  杂传既然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所以不能将其理解为史学学术发展过程中必定要出现的、合乎逻辑的一章。

  但是,这些书也并不是没有在史学史上留下痕迹。

  譬如家传,就给正史以明显的影响。

  南朝何法盛著《晋中兴书》,径以家族为单位,如《琅邪王氏录》、《颍川庾氏录》等,唐初李延寿修《南史》、《北史》也采取了类似的编纂方式。

  不过从长过程看,这并非史学发展的方向。

  三国时代是一个俊才云蒸的时代。

  为了在鼎足之际增强国力,拓展疆土,各国统治者竭力网罗人才。

  选拔人才的实际需要,促使人物品藻的风气更加盛行。

(一)吴国与蜀国的人物品藻

  吴国长于人伦识鉴的名士有很多。

  顾劭与孙和都是这方面的专家。

  《三国志》卷五二《顾劭传》说顾劭“博览书传,好乐人伦”,卷五九《吴主五子传·孙和》裴松之注引《吴书》说孙和“精识聪敏,尊敬师傅,爱好人物”,“讲校经义,综察是非,及访咨朝臣,考绩行能,以知型知优劣,各有条贯”。

  在当时人看来,“爱好人物”是一件美事,唯大雅君子方能为之。

  《三国志》卷四八《三嗣主传·孙休》裴松之注引《襄阳记》:。

  (李)衡字叔平,本襄阳卒家子也,汉末入吴为武昌庶民。

  闻羊衜有人物之鉴,往干之,衜曰:“多事之世,尚书剧曹郎才也。

  ”……。

同书卷五二《步骘传》裴松之注引《吴书》:

  (李肃)少以才闻,善论议,臧否得中,甄奇录异,荐述后进,题目品藻,曲有条贯,众人以此服之。(孙)权擢以为[选曹尚书],选举号为得才。

  可见李肃也是以善于题目和品鉴人才升任选官的。同书卷五七《虞翻传》裴松之注引《会稽典录》:

  ……(虞忠)贞固干事,好识人物,造吴郡陆机于童齓之年,称上虞魏迁于无名之初,终皆远致,为著闻之士。……

  当时留意人才者还有谢渊,他“举孝廉,稍迁至建武将军,虽在戎旅,犹垂意人物”;经过他的品评,使遭受“门庭之谤”的骆秀“终为显士”(《三国志》卷五八《陆逊传》裴松之注引《会稽典录》)。

  时人品藻既多,则须形诸文字。

  魏黄初二年(221),孙权立孙登为皇太子,以诸葛恪为左辅,张休为右弼,顾谭为辅正,陈表为翼正都尉,此即所谓“四友”,而羊衜等皆为宾客。

  于是东宫号为多士。

  有一位名叫胡综的侍中,撰写了《宾友目》。

  《三国志》卷五九《吴主五子传·孙登》裴松之注引《江表传》:。

  登使侍中胡综作《宾友目》曰:“英才卓越,超逾伦匹,则诸葛恪。

  精识时机,达幽究微,则顾谭。

  凝辨宏达,言能释结,则谢景。

  究学甄微,游、夏同科,则范慎。

  ”……。

  此目品评了四位人物,多有溢美之辞。

  于是,“(羊)衜乃卖袭私驳综曰:‘元逊才而疏,子嘿精而狠,叔发辨而浮,孝敬深而狭。

  ’所言皆有指趣。

  而衜卒以此言见咎,不为恪等所亲。

  后四人皆败,吴人谓衜之言有征。

  ”(同上)胡综只说四人之美,而不言其缺点,羊衜则美、丑并论,而且十分准确,所以终能见称于人。

  像胡综《宾友目》一类的品藻文章,当时肯定有很多,可惜我们现在很少能看到了。

  三国时代的江东,清议之风犹存。

  如沈友即以清议峻厉闻名。

  《三国志》卷四七《吴主传》裴松之注引《吴录》:。

  ……(孙)权以礼聘,(沈友)既至,论王霸之略,当时之务,权敛容敬焉。

  陈荆州宜并之计,纳之。

  正色立朝,清议峻厉,为庸臣所谮,诬以谋反。

  ……。

同书卷四八《三嗣主传·孙皓》裴松之注亦引《吴录》曰:

  (张)悌少知名,及处大任,希合时趣,将护左右,清论讥之。

  张悌以不合时人的趣味受到清议者的讥刺。

  当时有一个名叫暨艳的人好为清议。

  《三国志》卷五七《张温传》:。

  艳字子休,亦吴郡人也,温引致之,以为选曹郎,至尚书。

  艳性狷厉,好为清议,见时郎署混浊淆杂,多非其人,欲臧否区别,贤愚异贯。

  弹射百僚,核选三署,率皆贬高就下,降损数等,其守故者十未能一,其居位贪鄙,志节污卑者,皆以为军吏,置营府以处之。

  而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

  ……。

  可见暨艳是东吴比较突出的清议者。但总的说来,江东的清议之风已归于寝迹,清议所取得的社会效果也并不理想,清议家的结局也大都很悲惨(如暨艳最后自杀,关于此事,可参看田余庆先生《暨艳案及相关问题》一文)。

  值得注意的是虞翻和朱育二人对古今人物的评论。

  “虞翻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也,太守王朗命为功曹”(《三国志·虞翻传》)。

  传下裴松之注引《会稽典录》:。

  孙亮时,有山阴朱育,……。

  仕郡门下书佐。

  太守濮阳兴正旦宴见掾吏,言次,问:“太守昔闻朱颍川问士于郑召公,韩吴郡问士于刘圣博,王景兴问士于虞仲翔,尝见郑、刘二答而未睹仲翔对也。

  钦闻国贤,思睹盛美有日矣,书佐宁志之乎?”朱育对曰:“往过习之。

  昔初平末年,王府君以渊妙之才,超迁临郡,思贤嘉善,乐采名俊,……。

  “初平”为汉献帝刘协年号(190~193),“初平末年”是指公元193年,王府君即是会稽太守王朗。

  “往过习之”一语,说明朱育对王朗和虞翻的问对非常熟悉,当时可能有关于此事的文字记录。

  下面是朱育的追述:。

  (王府君)问功曹虞翻曰:“闻玉出昆山,珠生南海,远方异域,各生珍宝。

  且曾闻士人叹美贵邦,旧多英俊,徒以远于京畿,含香未越耳。

  功曹雅好博古,宁识其人邪?”翻对曰:“夫会稽上应牵牛之宿,下当少阳之位,东渐巨海,西通五湖,南畅无垠,北渚浙江,南山攸居,实为州镇,昔禹会群臣,因以命之。

  山有金木鸟兽之殷,水有鱼盐珠蚌之饶,海岳精液,善生俊异,是以忠臣继踵,孝子连闾,下及贤女,靡不育焉。

  ”。

  虞翻描述了会稽一带的山川形胜、土地物产以及地理位置,言辞优美动听。然后,虞翻又评论了二十一位汉代人物,详述其足以为故乡增辉的昭昭业迹:

  王府君笑曰:“地势然矣,士女之名可悉闻乎?”翻对曰:“不敢及远,略言其近者耳。

  往者孝子句章董黯,尽心色养,丧致其哀,单身林野,鸟兽归怀,怨亲之辱,白日报雠,海内闻名,昭然光著。

  太中大夫山阴陈嚣,渔则化盗,居则让邻,感侵退藩,遂成义里,摄养车妪,行足厉俗,自扬子云等上书荐之,粲然传世。

  太尉山阴郑公,清亮质直,不畏强御。

  鲁相山阴钟离意,禀殊特之姿,孝家忠朝,宰县相国,所在遗惠,故取养有君子之謩,鲁国有丹书之信。

  及陈宫、费齐皆上契天心,功德治状,记在汉籍。

  有道山阴赵晔,征士上虞王充,各洪才渊懿,学究道源,著书垂藻,络绎百篇,释经传之宿疑,解当世之盘结,或上穷阴阳之奥秘,下摅人情之归极。

  交阯刺史上虞綦毋俊,拔济一郡,让爵土之封。

  决曹掾上虞孟英,三世死义。

  主簿句章梁宏,功曹史余姚驷勋,主簿句章郑云,皆敦终始之义,引罪免居。

  门下督盗贼余姚伍隆,鄮主簿任光,章安小吏黄他,身当白刃,济君于难。

  扬州从事句章王修,委身授命,垂声来世。

  河内太守上虞魏少英,遭世屯蹇,忘家忧国,列在八俊,为世英彦。

  尚书乌伤杨乔,桓帝妻以公主,辞疾不纳。

  近故太尉上虞朱公,天姿聪亮,钦明神武,策无失谟,征无疑虑,是以天下义兵,思以为首。

  上虞女子曹娥,父溺江流,投水而死,立石碑纪,炳然著显。

  ”。

此后,虞翻又举出家乡上世的四位贤人,以为他们胜过巢父和许由这两位传说中的高士:

  王府君曰:“是既然矣,颍川有巢、许之逸轨,吴有太伯之三让,贵郡虽士人纷纭,于此足矣。

  ”翻对曰:“故先言其近者耳,若乃引上世之事,及抗节之士,亦有其人。

  昔赵王翳让位,逃于巫山之穴,越人薰而出之,斯非太伯之俦邪?且太伯外来之君,非其地人也。

  若以外来言之,则大禹亦巡于此而葬之矣。

  鄞大里黄公,挈己暴秦之世,高祖即阼,不能一致,惠帝恭让,出则济难。

  征士余姚严遵,王莽数聘,抗节不行,光武中兴,然后俯就,矫手不拜,志陵云日。

  皆著于传籍,较然彰明,岂如巢、许,流俗遗谭,不见经传者哉?”王府君笑曰:“善哉话言也!贤矣,非君不著。

  太守未之前闻也。

  ”。

最后,朱育评论了本朝的十四位人物:

  濮阳府君曰:“御史(子烨案:指虞翻)所云,既闻其人,亚斯已下,书佐宁识之乎?”育曰:“瞻仰景行,敢不识之?近者太守上虞陈业,挈身清行,志怀霜雪,贞亮之信,同操柳下,遭汉中微,委官弃禄,遁迹黟歙,以求其志,高邈妙踪,天下所闻,故[桓文林]遗之尺牍之书,比竟三高。

  其聪明大略,忠直謇谔,则侍御史余姚虞翻、偏将军乌伤骆统。

  其渊懿纯德,则太子少傅山阴阚泽,学通行茂,作帝师儒。

  其雄姿武毅,立功当世,则后将军贺齐,勋成绩著。

  其探极秘术,言合神明,则太史令上虞吴范。

  其文章之士,立言粲盛,则御史中丞句章任奕,鄱阳太守章安虞翔,各驰文檄,晔若春荣。

  处士[鄮]卢叙,弟犯公宪,自杀乞代。

  吴宁斯敦、山阴祁庚、上虞樊正,咸代父死罪。

  其女则松阳柳朱、永宁[翟素],或一醮守节,丧身不顾,或遭寇劫贼,死不亏行。

  皆近世之事,尚在耳目。

  ”府君曰:“皆海内之英也。

  ……。

  ”……。

  像这样比较集中的规模比较大的人物品评,在汉末、三国时期非常罕见。

  从虞翻到朱育,显示了江东地区品评人物的文化传统。

  这一传统是与当时士人的地望意识和家乡观念密切相关的。

  认识这种传统,无疑有助于我们对当时的文化进行地方性与区域性的考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三国时代人才的殿堂,是由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杰地灵共同构建的。

  蜀国庞统和司马徽比较善于品论人物。《三国志》卷三七《庞统传》: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

  少时朴钝,未有识者。

  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

  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人之冠冕,由是渐显。

  后郡命为功曹。

  从这段记载来看,司马徽的资格显然更老一些,因为庞统是经他品评之后方显名于世的。

  司马徽评论庞统,时在东汉末年(参见本书页75),但因庞统后来服务于西蜀,所以我们放在这里对他进行讨论。

  《三国志》本传又云:。

  ……吴将周瑜助先主取荆州,因领南郡太守。

  瑜卒,统送丧至吴,吴人多闻其名。

  及当西还,并会昌门,陆绩、顾劭、全琮皆往。

  统曰:“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谓全琮曰:“卿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子昭。

  虽智力不多,亦一时之佳也。

  ”……。

  在对陆、顾二人的评论中,庞统以“驽马”、“驽牛”这两个喻词来称扬他们,其含意不甚明了,所以当时的人便发出了疑问。在此文之下,裴松之注引张勃《吴录》曰:

  或问统曰:“如所目,陆子为胜乎?”统曰:“驽马虽精,所致一人耳。驽牛一日行三十里,所致岂一人之重哉!”

  显然,他认为顾劭更胜一筹,其着眼点还是在于实用的价值。

  《吴录》又云:“劭就统宿,语,因问:‘卿名知人,吾与卿孰愈?’统曰:‘陶冶世俗,甄综人物,吾不及卿;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长。

  ’劭安其言而亲之。

  ”庞统本长于人物品鉴,但他并不认为这是自己的特长,他认为自己在政治方面的才能较为突出。

  事实也的确如此。

  顾劭和许靖也以“好乐人伦”闻名。《世说新语·品藻》三刘孝标注引《吴志》曰:

  劭好乐人伦,自州郡庶几及四方人事,往来相见,或讽议而去,或结友而别,风声流闻,远近称之。

又《三国志·许靖传》:

  靖虽年逾七十,爱乐人物,诱纳后进,清谈不倦。丞相诸葛亮皆为之拜。

  可见当时位望高者皆乐于以人伦鉴识自任。

(二)曹魏的人物品藻

  魏国品评人物的风气很盛,这也主要是由于选拔人才的实际需要。

  在人物品藻方面,汉人推重道德。

  《三国志》卷一《武帝纪》裴松之注引司马彪《续汉书》曰:。

  (曹)腾父节,字元伟,素以仁厚称。

  邻人有亡豕者,与节豕相类,诣门认之,节不与争;后所亡豕自还其家,豕主人大惭,送所认豕,并辞谢节,节笑而受之。

  由是乡党贵叹焉。

  这说明汉时乡党之毁誉,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品行。

  汉末天下大乱,军伐混战,各霸一方,为争取人才以为己用,则不得不对传统的择士标准加以变通。

  建安十九年(214)十二月,曹操发布《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

  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

  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

  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

  (《三国志》卷一《武帝纪》)。

  而类似的《求贤令》曹操曾经发布多次。

  所以,荀彧“取士不以一揆,戏志才、郭嘉等有负俗之讥,杜畿简傲少文,皆以智策举之,终各显名”(《三国志》卷一0《荀彧传》裴松之注引《彧别传》),深受曹操的褒奖。

  而至曹丕称帝,魏国建立,其时对人才之急需并不亚于乃父之时,但因大局已定,急需治理国家的人才,所以对士人的品行问题又开始重视起来,于是立九品官人之法。

  《三国志》卷二二《陈群传》:。

  文帝在东宫,深敬器焉,待以交友之礼,常叹曰:“自吾有回,门人日以亲。

  ”及即王位,封群昌武亭侯,徙为尚书。

  制九品官人之法,群所建也。

  据此,九品官人法是由陈群制定,经魏文帝批准后实行的。案《晋书》卷四六《李重传》:

  ……后为始平王文学,上疏陈九品曰:“先王议制,以时因革,因革之理,唯变所适。

  九品始于丧乱,军中之政,诚非经国不刊之法也。

  ……”。

  据此,可知九品官人法本来由曹操草创于军中,不过是一种临时性的选官取士方法,陈群可能对此进行了一番改造。

  这种选官方法,主要依据大、小中正对人物的评价来确定其品位的高下,而中正们引为定品依据的,主要是乡间豪绅对人物的品行和道德方面的意见。

  因之,品行问题受到了当权者的重视。

  曹丕说“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三国志》卷二二《卢毓传》),这说明他看到了汉代察举制度的弊端。

  因此,“毓于人及选举,先举性行,而后言才”,认为“才所以为善也,故大才成大善,小才成小善”(同上)。

  夏侯玄也认为:“夫孝行著于家门,岂不忠恪于在官乎?仁恕称于九族,岂不达于为政乎?义断行于乡党,岂不堪于事任乎?三者之类,取于中正,虽不处其官名,斯任官可知矣。

  ”(《三国志》卷九《夏侯尚传》附《夏侯玄传》)这样,曹丕时代由魏武帝之轻德重才又转为先德后才,从而回归到汉人取士的标准上去了。

  曹魏时代长于品评人物者极多。

  曹植论说古来圣贤之差异,可视为班固《汉书·古今人表》之余绪。

  《三国志·王粲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曹植)与(邯郸)淳评说混元造化之端,品物区别之意,然后论羲皇以来贤圣名臣烈士优劣之差,……

  子建慷慨磊落,意气奔涌,纵论古代圣贤、名臣、烈士的差别,实际上就是班固九品论人之意。

  或许他的论述和评价更为细致,可惜我们今天无从得知了。

  广陵太守陈登也长于论士。

  《三国志》卷二二《陈矫传》:。

  太守陈登请为功曹,使矫诣许,谓曰:“许下论议,待吾不足;足下相为观察,还以见诲。

  ”矫还曰:“闻远近之论,颇谓明府骄而自矜。

  ”登曰:“夫闺门雍穆,有德有行,吾敬陈元方兄弟;渊清玉絜,有礼有法,吾敬华子鱼;清修疾恶,有识有义,吾敬赵元达;博闻强记,奇逸卓荦,吾敬孔文举;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所敬如此,何骄之有!余子琐琐,亦焉足录哉?”……。

  陈登既有知人之鉴,又有自知之明,所论颇为确当。

  当时著名的占卜学家管辂亦长于识人,虽不无神秘色彩,却往往切中要害。

  《三国志》卷二九《方技传·管辂》裴松之注引《辂别传》曰:。

  舅夏大夫问辂:“前见何、邓之日,为已有凶气未也?”辂言:“与祸人共会,然后知神明交错;与吉人相近,又知圣贤求精之妙。

  夫邓之行步,则筋不束骨,脉不制肉,起立倾倚,若无手足,谓之鬼躁。

  何之视候,则魂不守宅,血不华色,精爽烟浮,容若槁木,谓之鬼幽。

  故鬼躁者为风所收,鬼幽者为火所烧,自然之符,不可以蔽也。

  ”辂后因得休,裴使君问:“何平叔一代才名,其实何如?”辂曰:“其才若盆盎之水,所见者清,所不见者浊。

  神在广博,志不务学,弗能成才。

  欲以盆盎之水,求一山之形,形不可得,则智由此惑。

  故说老、庄则巧而多华,说《易》生义则美而多伪;华则道浮,伪则神虚;得上才则浅而流绝,得中才则游精而独出,辂以为少功之才也。

  ”。

  管辂确实发现了何晏、邓飏这两位大名士的本质特点,他的看法都被后来发生的事件证实了。

  其实何晏也喜欢品人论士,但自视甚高,常常以为别人不如自己。

  《三国志》卷九《曹爽传》附《何晏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

  初,夏侯玄、何晏等名盛于时,司马景王亦豫焉。

  晏尝曰:“‘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夏侯泰初是也;‘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是也;‘唯神也,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吾闻其语,未见其人。

  ”盖欲以神况诸己也。

  何晏的这段品人之辞来自《周易大传·系辞上》:“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

  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

  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管辂不为浮名所惑,也不趋炎附势,而是以独到的眼光洞察人物的精神世界,故所论者深,所见者远。

  崔琰也很善于观察和品鉴人物。《三国志》卷一二本传:

  始琰与司马朗善,晋宣王方壮,琰谓朗曰:“子之弟,聪哲明允,刚断英跱,殆非子之所及也。

  ”朗以为不然,而琰每秉此论。

  琰从弟林,少无名望,虽姻族犹多轻之,而琰常曰:“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终必远至。

  ”涿郡孙礼、卢毓始入军府,琰又名之曰:“孙疏亮亢烈,刚简能断,卢清警明理,百炼不消,皆公才也。

  ”后林、礼、毓咸至鼎辅。

  ……。

  傅巽亦长于鉴别人才。《三国志》卷六《刘表传》裴松之注引《傅子》曰:

  巽字公悌,瑰伟博达,有知人鉴。

  辟公府,拜尚书郎……文帝时为侍中,太和中卒。

  巽在荆州,目庞统为半英雄,证裴潜终以清行显;统遂附刘备,见待次于诸葛亮,潜位至尚书令,并有名德。

  及在魏朝,魏讽以才智闻,巽谓之必反,卒如其言。

  李丰和杨俊也是识鉴人才的专家。《三国志》卷九《夏侯玄传》裴松之注引《魏略》曰:

  (李丰)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

同书卷二三《杨俊传》:

  俊自少及长,以人伦自任。同郡审固、陈留卫恂本皆出自兵伍,俊资拔奖致,咸作佳士;后固历位郡守,恂历御史、县令,其明鉴行义多此类也。

  曹魏时代之士林,曾经进行过一次关于汝、颍人物的讨论。

  其领袖人物是“建安七子”中的孔融。

  孔融素好人伦。

  《三国志·荀彧传》裴松之注引其与韦康父韦端书曰:“前日元将(子烨案:韦康字元将)来,渊才亮茂,雅度弘毅,伟世之器也。

  昨日仲将(韦诞)又来,懿性贞实,文敏笃诚,保家之主也。

  不意双珠,近出老蚌,甚珍贵之。

  ”而所谓汝、颍者,汝谓汝南,颍指颍川,并为群彦汪洋之地。

  《三国志》卷一0《荀彧传》裴松之注在征引《荀氏家传》之后云:。

  陈群与孔融论汝、颍人物,群曰:“荀文若、公达、休若、友若、仲豫,当今并无对。”

  陈群认为颍川人物胜过汝南人物,曹操属于骑墙派,认为两方人物孰优孰劣难以定论,但汝、颍固多奇士,则是当时的公论。《三国志》卷一四《郭嘉传》: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也。

  ……颍川戏志才,筹画士也,太祖甚器之。

  早卒。

  太祖与荀彧书曰:“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

  汝、颍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彧荐嘉。

  召见,论天下事。

  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

  来自颍川的郭嘉为曹操所倚重,屡建奇功。

  孔融则认为汝南士人远胜于颍川士人,其《汝颍优劣论》是这次讨论的重要文献。

  文章写道:。

  融以汝南士胜颍川士。

  陈长文(群)难曰:“颇有芜菁,唐突人参也。

  ”融答之曰:“汝南戴子高,亲止千乘万骑,与光武皇帝共揖于道中,颍川士虽抗节,未有颉颃天子者也。

  汝南许子伯,与其友人共说世俗将坏,因夜起举声号哭,颍川士虽颇忧时,未有能哭世者也。

  汝南许掾,教太守邓晨图开稻陂,灌数万顷,累世获其功,夜有火光之瑞,韩元长虽好地理,未有成功见效如许掾者也。

  汝南张元伯,身死之后,见梦范巨卿,颍川士虽有奇异,未有鬼神能灵者也。

  汝南应世叔,读书五行俱下,颍川士虽多聪明,未有能离娄并照者也。

  汝南李洪为太尉掾,弟杀人当死,洪自劾诣阁,乞代弟命,便饮酖而死,弟用得全,颍川士虽尚节义,未有能杀身成仁如洪者也。

  汝南翟文仲为东郡太守,始举义兵,以讨王莽,颍川士虽疾恶,未有能破家为国者也。

  汝南袁公著为甲科郎中,上书欲治梁冀,颍川士虽慕忠谠,未有能投命直言者也。

  ”(《全后汉文》卷八三)。

  孔融从八个方面论证汝南人物胜于颍川人物,所论未必确切,但足见当时在人物品藻方面对士人地望的重视。案《裴启语林》七八:

  祖士言与钟雅相调,钟语祖曰:“我汝、颍之士利如锥,卿燕代之士钝如槌。

  ”祖曰:“以我钝槌,打尔利锥。

  ”钟曰:“自有神锥,不可得打。

  ”祖曰:“既有神锥,必有神槌。

  ”钟遂屈。

  在祖、钟二人关于地望优劣的讨论中,汝、颍是作为一个地望单元出现的,似乎是汝、颍无别,但孔融《汝颍优劣论》透露给我们的信息则是汝、颍有异。

  大概汝、颍地域相近,所以人们在通常的情况下是用同样的眼光来看待的。

  但无论如何,汝、颍士人确实很了不起,他们在中古时期的政治、军事以及思想、文化等方面都有卓越的建树。

  名士之邦,钟灵毓秀,其斯之谓乎!。

  众所周知,孔子评论门人,曾经从学习知识的角度区分四等,总括三品,同时作出了细致的评语。

  从上述情况看,后汉、三国之际的人物品藻,既是对班固《古今人表》的继承(关于《汉书·古今人表》在人物品藻方面的重要意义,可参看拙著《<世说新语>研究》,页28~31),亦可视为儒家品评人物之精神的重光。

  这两方面结合起来,遂成为彼时完美的人物品藻。

  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中,中国人才学的宝鉴《人物志》就诞生了。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