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对党政正职权力运行监督:为何、如何、什么时候、为什么、如何评估、有哪些措施?

作者:华沛凯时间:2023-07-23 14:26:25

导读:" 如何加强对党政正职权力运行监督为何加强对党政正职权力运行监督?1.维护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加强对党政正职权力运行的监督,可以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和公正性,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保证政府的决策和行为符合法律和道德的要求。2.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政合"

如何加强对党政正职权力运行监督

为何加强对党政正职权力运行监督?

  1.维护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加强对党政正职权力运行的监督,可以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和公正性,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保证政府的决策和行为符合法律和道德的要求。

  2.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政合法性:党政正职是国家权力的代表和执行者,加强对其权力运行的监督,可以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政合法性,提高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如何加强对党政正职权力运行监督?

  1.完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体系,确保对党政正职权力运行的监督全覆盖。加强监察机关对党政正职的监督,严格落实监察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定,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

  2.强化审计监督:加强对党政正职的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权力运行中的问题和不正之风。建立健全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的制度和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评估。

  3.推动政务公开:加强对党政正职的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决策和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建立健全政务公开的制度和渠道,加强对政府信息的公开和监督,提高政府的责任和问责机制。

  4.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党政正职权力运行的监督和责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规范和约束。加强对权力运行中的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和惩处,确保权力运行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什么时候加强对党政正职权力运行监督?

  加强对党政正职权力运行监督应当始终如一,不分时间段和任何特定情况。在党和国家重大决策和改革的关键时期,更应加强对党政正职权力运行的监督,确保权力运行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为什么加强对党政正职权力运行监督?

  加强对党政正职权力运行的监督,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需要,是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需要,也是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政合法性的需要。

如何评估对党政正职权力运行监督的效果?

  1.通过定期的监督评估:建立健全对党政正职权力运行监督的评估机制,定期对监督工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加强监督工作的改进和提升。

  2.通过公众参与和舆论监督:充分发挥公众和媒体的监督作用,加强对党政正职权力运行的舆论监督和评价。依托网络平台和新媒体,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加强对监督工作的社会评价。

有哪些措施来加强对党政正职权力运行监督?

  1.建立健全党内监督制度,严格落实党内监督责任,加强对党政正职的监督和约束。

  2.完善国家监察体系,加强对党政正职的监察工作,确保监察权力的有效运行。

  3.推动政务公开,加强对党政正职的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提高政府决策和行政行为的透明度。

  4.完善审计监督制度,加强对党政正职的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5.健全法律法规,明确党政正职权力运行的监督和责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规范和约束。

  总结:加强对党政正职权力运行的监督,是维护党和政府形象,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以及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政合法性的需要。

  通过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强化审计监督,推动政务公开,完善法律法规等措施,可以有效加强对党政正职权力运行的监督,确保权力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同时,评估监督工作的效果,及时改进和提升监督工作,增强监督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如何加强对党政一把手行使权力的监督

  党政“一把手”对所在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负总责”,从而责重权大,如衫弊何强化对“一把手”行使权力的监督,防止用权谋私、用权谋利的现象发生,成为全党面前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

  端正思想认识,强化自我监督。尊重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将“加强学习教育,提升队伍素质”视为党的历史性课题,通过反面教材的学习,以反面典型案例的探讨和分析,加深“一把手”对违纪违法惨重后果的印象,同时通过交心谈心活动的常态化,对“一把手”开展心理辅导、沟通交流和思想汇报,给“一把手”打预防针,实现对行使权利的自我监督。

  创新纪检模式,深化同级监督。

  首先,“一把手”不直接管理人、财、物,将决策权交由班子集体,涉及人、财、州塌知物的重大事项须由班子集体讨论表决通过。

  其次,推行同级监督制度,以纪检组织列席班子会议的形式,赋予纪检组织“重大议题预审权”、“暂缓表决权”,会前对重大议题进行预审,会中可对存在异议、问题的议题提出暂缓表决,以此加强纪检组织的监督力度,深化同级监督。

  健全分权制衡,优化群众监督。切实践行群众路线册消,可探索在群众和干部职工中聘选监督员,成立监督组,开展信任投票现场会,将班子会表决通过的重大议题交由监督组“二审”,投票决定是否通过此项议题,以此将监督权力放到群众手中,为重大议题装上第二把锁,防止损害群众利益的情况发生。

如何加强对党政一把手行使权力监督调研报告

主要提纲

  (一)为什么要加强对党政一把手行使权力监督

  (二)对党政一把银旅手监督管理的难点及成因

  (三)对党政一把手进行有效监督管理的对策和思路

主要做法

    (一)明确职责,提态蔽高素质。

    (二)突出重点,深入学习。

    (三)警示教育。

    (四)深入基层,听取意见。

    (五)开好民主生活会。

    (六)落实好一把手廉洁自律工作。

    (七)认锋闭凳真清理检查“小金库”。

    (八)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接受群众监督。

如何完善党政正职监督制度

    完善党政正职监督制度,应当遵循中央提出的“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的总体思路,突出防治腐败这个目标取向,立足于完善已有制度,着力推进制度创新。完善已有制度,使之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圆型,这方面既有空间,也有很多工作可做,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在制度创新上下功夫。

    一、从制度上对党政正职进行分权限权。

    从正式制度看,目前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内部都有比较明确的分工,党政正职大权独揽的情况并不多见,但党政正职越过分管领导直接插手具体事项或者先作决定再让分管领导执行的情况还是比较普遍的。

  在一些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也有正职直接主管这些工作的情况。

  针对这些问题,一些地方推行了党政正职“三个不直接分管”制度(有的地方提出“五个不直接分管”),即不直接分管财务、不直接分管干部人事、不直接分管工程建设项目(有的地方还包括不直接分管审批和执法),使党政正职主要从宏观角度对全局工作和领导班子成员进行管理监督,防止党政正职在重要事项上过分集权甚至独断专行。

    二、完善党政正职利益冲突防范制度。

    利益冲突在公职人员身上广泛存在,但在党政正职身上体现尤为突出。

  党政正职在权力行使中遇到的利益冲突事项主要包括干部人事、工程建设、土地出让、政府采购、矿产开发、项目审批、减免税费、融资贷款、提供补贴等。

  湖南省在这方面出台了一些规定。

  如规定党政正职不得个人擅自决定减免税收和土地出让金等有关规费,不缓腔辩得以现场办公会、招商引资会、文件圈阅等形式决定应该由领导班子集体决定的重大事项,不得插手干预工程建设等经济活动。

  这也是既符合市场经济方向,又能够规范党政正职权力的一个路径。

    三、形成以纪委全会为依托的综合性监督平台。

    一些地方推行了党政正职向纪委全会述廉并接受评议的制度,这是在现有监督制度基础上进行的一个组合式创新。

  纪委履行监督职能的最直接、最强烈的方式是对违纪违法问题进行查处,但是对一些轻微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不宜都简单地作为案件来查办。

  还有,有的领导干部虽然社会上长期有声音反映其存在问题,但这些问题真正作为案件来查办时又很难查实。

    同时,办案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事后的、被动性的监督方式,成本很大,并不是监督的最优选择。

  基于这样的考虑,湖南省和其他一些地方创立了党政正职向纪委全会述廉并接受评议的制度。

  这项制度较好地发挥了纪委全会集体监督的作用,体现了主动性和监督关口前移的精神,又整合了巡视、审计、信访以及同级党政领导班子和下级监督等各种监督资源,能够对党政正职产生较大的鞭策和督促作用,起到不同于办案的独特效果。

    四、建立标准化的廉政民意测评制度。

    目前的干部考察和巡视等,主要还扰缺是通过个别谈话来了解党政正职的廉政情况,从统计调查的意义上讲,这种方法失真的概率比较大。

  面对面地谈别人的问题,一般人如果没有确切把握不会讲、有利害关系的不敢讲、存在个人恩怨的则可能添枝加叶讲。

  谈话人背景、个性以及提问方式、谈话的记录和整理等偶然因素都会影响到结论。

    有鉴于此,对党政正职建立了廉政民意测评制度。

  每年由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组织对党政正职进行一次廉政测评。

  廉政测评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档次,对不满意票超过20%的党政正职,要采取组织措施。

  这项制度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干部群众对党政正职的廉政评价,并且评价结果有实质性的影响,因而可以对党政正职产生较强的外在约束。

如何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制约

  对一个地方和单位来说,党政“一把手”是“引擎”,是“总舵手”。

  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如何,一个部门工作开展得如何,党政“一把手”的思路和作风起着关键性作用。

  党政“一把手”能正确行使权力,一个地方,行业,单位(部门)就能凝心聚力、蓬勃发展;反之,党政“一把手”不能正确用权,则会导致一个地方歪风滋长、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后退。

  因此,必须加强对党政“一把手”行使权力的监督,充分发挥各级“一把手”在抓班子、带队伍、干事业中的作用,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促进领导干部作风转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强党政“一把手”权力制约和监督的重要意义

    (一)权力的二重性决定了对权力必须进行制约和监督。

  权力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指一定的组织或者个人根据其意志、愿望或者达到某种目标,对他人的行为加以控制或者决定的力量,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政治力量。

  权力在本质上具有二重性,人类社会之所以需要权力,是因为人类社会需要权力来管理。

  一方面,权力是用来给人民当好公仆的,首先是表现为一种信任、责任和奉献;另一方面,没有约束的权力容易导致腐败。

  公共权力如果不受制约,就一定会导致腐败。

    (二)腐败的发生决定了必须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腐败行为发生的内在规律表明,任何腐败行为的发生都离不开公共权力、腐败动机和腐败机会三个必要条件,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腐败行为发生的完整链条,而公共权力在其中具有关键性作用。

  如何将党政一把手所掌握的权力进行有效地规范和制约,对预防腐败,构筑权力防线具有重要意义。

    (三)权力运行的现实问题决定了必须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我国目前正处在历史转型期和矛盾凸现期,体制机制尚未健全完善,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还存在不少问题,权力的滥用还不同程度存在,权力过分集中,分权制衡不足,专门监督机构独立性和职能发挥受限,民主监督作用还不能有效发挥、制约监督手段还很缺乏,这在党政“一把手”的制约和监督方面表现的尤为明显,人民群众对此还不是很满意,对由此导致的消极腐败现象,已严重影响了党的执政根基,损害了党的公信力。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将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置于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考虑,保证党政一把手正确行使手中权力。

  二、当前党政“一把手”权力制约和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党政“一把手”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乏力,导致自身不愿监督,上级不会监督,同级不便监督,下级不敢监督、群众不能监督。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少数党政“一把手”政治理论素养较低,宗旨观念较为淡薄,没有从思想深处解决“为谁掌权”的问题,不愿接受监督,甚至习惯于家长制、一言堂,工作中作风霸道,独断专行,个人说了算,千方百计回避或拒绝监督,自身不愿被监督和制约;少数上级领导和上级组织过多地注重“选人、用人”,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育人、管人”,重“自律”,轻“他律”,重任用、轻管理,把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自身的廉洁寄托在“一把手”个人的修养上,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从外部、从制度上进行监督,对下级工作拿宴情况的了解也仅仅是通过年度工作考核和班子民主生活会听取汇报,通过民主测评和征询意见建议,导致很难及时发现问题,大大弱化了上级监督力度;同级领导班子成员往往害怕监督“一把手”影响班子团结、影响相互之悔漏间的关系,更害怕受到打击报复“穿小鞋”,影响个人政治前途和利益,这也严重影响了其行使监督权的独立性,很难实施有效监督;现实工作中,下级对上级的监督难度更大,往往名存实亡,无法发挥作用,成为“多余”的摆设;在群众监督方面,少数地方、部门以及单位决策过程、权力运作仍然不够公开透明,党员干部和群众对领导活动和政策规定很难了解到真实情况,群众参与监督的渠道不够畅通,措施不够完善,群众无法参与干部监督工作,群众的监督权无法得到真正落实。

    (二)离开权力授受关系谈监督。

  监督,归根结底,是一种特殊的权力制约关系,是权力授受关系的重要体现,也就是委托权对受托权的监督和督促。

  这是监督的实质问题。

  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往往离开这个实质问题来谈监督、抓监督,其结果,虽然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力图加强对权力的监督,然而实际效果并不能是群消前银众满意。

  要从根本上改变监督不力的状况,必须牢牢抓住监督的实质,调整和理顺权力授受关系,建立起充分体现选举人意志的从基层选举产生党政一把手的依次选举的授权链,改变实际存在的由上层直接决定党政一把手人选的颠倒着的授权链。

  这是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深层基础。

  首要的和最为基础性的是充分行使基层干部群众自己的民主权利,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选举产生党政一把手并实施授权。

  只有处理好这种权力授受关系,才能谈得上强有力的监督。

    (三)过分强调支持和配合,忽视监督的相对独立性。

    长期以来,谈到监督问题时,往往强调监督与被监督的统一性或相互支持和“合作”,而忽视监督者及其监督的相对独立性,甚至讳言监督与被监督的“异体性”。

  受此思想观念的影响,一些专门监督机关常常被置于被监督者的控制之下,几乎在一切方面都受制于、依附于被监督者,使监督者实际上没有多少独立性。

  这就从根本上导致专门监督机关难以独立行使监督权,使“铁面无私的监督”成为不可能的事情。

    (四)依赖于被监督者的“自觉”,而忽视监督的强制性。

  由于监督主体的行为缺乏独立性,必然导致把加强监督寄希望于被监督者的自觉或主动。

  而理论和经验都证明,被监督者由于手中所拥有的权力的本性使然,几乎都不愿意接受监督,甚至竭力逃避监督。

  把加强监督寄托于被监督者的自觉或主动,是不现实的,靠不住的。

  正因为被监督者一般来说没有这种自觉性或主动性,才需要监督;反过来,如果被监督者能够自觉或主动接受监督,那监督也就没有必要而成为多余的了。

  三、加强党政“一把手”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宣传教育,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世界观,深刻理解加强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重要性。

  各级党组织要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主要领导亲自抓、带头抓,不断强化宣传教育工作,深入理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以警示教育为重点,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算好“人生大账”,在有限的人生,“多做好事,少做错事,不做坏事”,树立“一要干活,二要干净”的人生观和“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权力观。

  促使广大干部职工做到头脑常清醒、行为常规范、形象常保持,切实增强廉洁自律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主动接受社会监督,避免因作风蜕化这一“慢性病”导致贪污腐败的“致命伤”。

  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有效与否,不仅事关民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更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二)抓好制度落实,强化上级组织对下级党政一把手的监督。针对党政一把手在单位中地位特殊、赋权过重的具体情况,要搞好对一把手的监督,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实行管理权与监督权相统一的原则,切实加强上级组织对下级一把手的监督管理。

    一是要落实考察制度。

  除了结合班子成员的个别调整和班子换届工作搞好对一把手的考察之外,还要结合班子年度考核和班子平时考察,加强对一把手的经常性考察。

  考察时,既要注意考察一把手的任期目标、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更要重视对其在用人原则、思想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的监督。

    二是要落实考核制度。

  上级主管部门每年要结合年度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工作,定期地对下属党政一把手的工作和思想作风等情况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检查与考核。

  考核中,不但要听一把手本人的汇报,也要多听其他副职领导和职工群众的意见,使下属党政一把手能经常处于上级组织的监督之中。

    三是要落实谈话制度。

  可采取分工负责、党政对口与交叉相结合的办法,由上级党政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定期地找下级党政一把手进行谈话,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重点指出党性党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凡下级党政一把手在提拔、调离或交流任职前,出现失误或挫折时,群众中有不良反映或发生、发现问题后,上级领导都要及时地找下级一把手进行谈话,有问题的还应认真进行调查,区别不同情况,或进行提醒,或提出戒勉,或作出处理。

    (三)实行政务公开,强化干部职工对党政一把手监督的力度。

  干部职工的监督是一种最经常、最及时、最有效的监督,而实行政务公开又是实现职工民主监督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监督的一条有效途径。

  通过政务公开,把党政一把手行使权力的内容和过程公开化,把容易滋生腐败的环节和事项公之于众,从而防止权力的滥用,杜绝或减少以权谋私和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抵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因此,要推行政务公开,充分发挥职工群众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作用,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提高工作透明度。

  要建立健全公开办事制度,特别是办理人、财、物等事项,要做到办事内容、办事条件、办事标准、办事程序、办事结果“五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以公开保公正。

  把党政“一把手”的廉洁自律情况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从而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单位的凝聚力。

    二是要实行决策民主化。

  决策民主化是实现决策科学化的前提。

  要建立健全上级领导和下级领导及干部群众相结合的决策机制,逐步完善民主科学的决策程序,避免因“一把手”个人主观武断而造成的决策失误。

    三是要加大评议发言权。

  民主评议领导干部,是依靠干部群众制约和监督领导班子的有效措施。

  干部群众与党政“一把手”工作、生活在一起,对他们的能力大小、功过是非、廉政与否最了解,也最有发言权。

  随着党政“一把手”工作透明度的提高,应让更多的干部群众或其代表在党政“一把手”的奖惩、任免中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

  上级主管部门应将民主评议、民主测评结果作为党政一把手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

  只有使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对“一把手”的升降去留拥有发言权,才能真正使“一把手”产生“怕群众”的心理,从而使自下而上的监督更加有力、有效。

    (四)发挥集体作用,强化班子成员对党政一把手的相互监督。

  要抓好对“一把手”的监督,最重要的是要发挥领导班子成员的相互监督作用。

  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正确对待班子内部的不同意见。

  来自班子内部的监督,目前主要靠班子成员之间开展经常性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应当看到,领导班子内部相互开展批评、存在不同意见的情况,具有二重性,它既可能形成各执已见、互不相让的局面,也可以起到互相制约、互相监督的作用。

  作为党政“一把手”来说,要充分发扬民主,正确对待不同意见,善于集中不同意见。

  作为上级主管部门来说,不能因为下级班子中有不同意见,就认为这个班子有“内耗”、不团结,关键要把握好相互制约的“度”。

    二是要注意优化领导班子的不同结构。

  在领导班子的选配上,既要注意班子成员能力的多样性、文化的差异性、专业的多元性,也要注意班子成员年龄的层次性、性格的互补性、气质的协调性。

  既要选配好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知人善任、见贤思齐,能充分发扬民主、虚心听取意见的一把手,又要配备有意志坚强、思想开拓、锐意进取、勤政务实,勇于发表意见、敢于坚持原则的领导成员,以形成一个搭配合适、结构合理,既相互制约、又团结共事的班子,避免领导班子过于“铁板一块”、“一团和气”而失去相互监督的作用。

    三是要坚持各项制度措施的不断完善。

  加强领导班子成员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包括民主集中制、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制、党政议事规则等集体决定重大问题的有关工作制度,以及定期交心通气的民主生活会制度,坚持用民主的、科学的、具有法规性质的制度管人、管事,防止“一言堂”和权力过分集中。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领导班子成员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作用,保证对一把手的监督有依据、有力度、有效果。

    (五)把握监督重点,强化对党政“一把手”在权力运用上的监督。

  搞好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着重抓好对“一把手”在权力运用上的监督。

  具体到工作实际,主要应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要加强对重大决策权的监督。

  只有加强对重大问题决策的监督,使决策做到民主化、科学化,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

  党政“一把手”只有在重大问题决策中,自觉让职工参与,主动接受监督,才能与干部群众同舟共济,共赴患难,减少失误,办好事业。

    二是要加强对选人用人权的监督。

  要积极探索选人用人新机制,进一步拓宽选人渠道,扩大知人视野,公开用人程序,为群众参与创造条件,严格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把干部选好用好。

  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选人用人上努力做到公开选拔、公平竞争、公道使用,切实改变“由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用人”的状况和“选人不广、知人不深、用人不准”的弊端,坚决杜绝在用人问题上的不正之风。

    三是要加强对资金运用权的监督。

  财务管理实行“一支笔”制度,原意是集体研究、一人签字,是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措施。

  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一制度发生了演变和异化,变成了一人说了算,且都是一把手说了算,导致财务审批权力高度集中于一把手。

  因此,要克服“一支笔”的弊端,健全和完善资金运用上、财务开支中的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制度,建立重大开支“会签”制度,特别是要严肃财经纪律,杜绝私设“小金库”、搞“帐外帐”等容易滋生腐败的行为,彻底解决好资金运用中“一把手”个人说了算的问题。

    (六)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职能。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依法行使工作职能,克服畏难情绪,要按照“保护、惩处、监督、教育”的工作方针,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变事后监督为事前预防,以实际行动履行自身职能。要积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要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贯彻执行党内监督制度、落实惩防体系,加强党内监督;要加大惩治力度,开展执法监察,及时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纠正各类不正之风,切实解决侵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同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廉政档案;要切实加强纪检监察队伍自身建设,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办案能力、执纪水平;要自觉接受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积极探索预防和惩治腐败的新途径。

参考:如何加强对党政“一把手”行使权力的监督

建立监督机制 保证权力规范运行

  建立监督机制保证权力规范运行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是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要途径,对于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根据不同领域和层次权力运行的特点,不断创新监督机制,确保权力规范运行,取得了良好成效。

    建立健全对“一把手”适度分解权力的制衡监督机制。

  党政正职在各级权力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监督旅亏饥“一把手”用权行为是确保权力规范运行的重点和难点。

  哈尔滨市通过合理分权,改变主要领导一把抓的状况,使“一把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谋发展、管班子、带队伍、抓大事、强监督上。

  一是坚持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优化权力结构,建立权力运行新机制。

  按照科学设置、合理分权、各负其责、有效制约、相互配合的原则,科学划分领导班子成员的权责。

  二是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不断提高领导水平。

  要求各级领导班子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制定议事决策规则并报上级党委、政府和纪委备案;在讨论决定重要事项时,严格按照议事决策规则进行。

  三是坚持“三重一大”(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事项集体讨论,实行党政正职末位发言和票决制度。

  要求凡涉及“三重一大”事项都按民主集中制原则集体讨论研究决定,由分管领导提出,班子成员充分发表意见,党政正职末位表态,不对议题事先定调或作引导性发言,严格按票决制进行表决。

  四是坚持正确用人导拆返向,严格遵守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纪律和有关规定。

  要求党政正职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等相关规定,认真履行民主推荐、考察、酝酿等程序,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不能违反干部任免程序和规定指定提拔、调整人选。

    建立健全对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重大项目的跟进监督机制。

  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大项目是发生腐败的高危领域。

  为避免出现“工程建起来,干部倒下去”的现象,哈尔滨市建立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重大项目跟进监督机制,加强对大项目立项、审批、招投标、建设、验收、资金使用等环节的全程监督,确保工程优质高效、干部廉洁干事。

  一是将监督关口前移,建立有效预防腐败制度。

  整合监督力量,由纪检监察机关向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大项目建设空禅单位派驻直管纪检组或监察员,对项目建设提前介入,加强对项目概算、预算和标底确定等重点环节的监督。

  二是实施全程跟进监督,加强对重点环节的廉政风险防控。

  加强对项目前期工作、招投标、项目投资概算调整及工程变更、工程原材料和关键设备采购及工程质量验收决算环节的监督审计。

  三是运用科技手段,探索预防大项目建设腐败的新途径。

  全面推进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建立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大项目管理信息平台;运用电子监察系统,对建设项目招投标、有形建筑市场交易等关键环节进行监控,做到全程留痕、全程可控,及时发现和纠正违纪违规行为。

    建立健全对行政机关公务人员的行政问责监督机制。

  行政问责是监督的核心,是构建公共行政监督体系的基础。

  为解决一些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问题,哈尔滨市大力推进行政问责,切实加强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管理和监督,促使广大公务人员依法履职尽责,不断提高行政效能,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一是明确问责对象和问责重点。

  将领导干部和一般工作人员纳入行政问责范围,既注重有错问责,也注重无为问责,并将决策违规、执行不力、管理不善、行为失范作为行政问责的重点。

  二是切实抓好责任预防。

  大力宣传行政问责制度、重点案例、先进典型和重要理论研究成果,调动人民群众参与问责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人民群众的权利意识、民主意识和监督意识,形成推动行政问责的良好社会氛围。

  加强对公务人员的问责教育培训,使其牢固树立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明确权力的性质、来源以及权力使用的范围、内容和可能出现的责任种类、性质,自觉正确履职尽责,更加积极地面对社会的诉求并快速回应人民群众的需要,真正对行政行为负责,有效防止相关责任问题的发生。

  三是积极推进政务运转的规范化建设。

  坚持政务公开,逐项确认权力行使依据、程序、时限以及相应责任,严格流程,并将权力事项的执行主体、执行依据、办事条件、办事程序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市政府《关于加强县区党政正职重点权力制约监督的若干规定》规定中...

  参考答案:推启大行四责联审;实行重大决策事项绩效评估;实行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制型者度;防范悄租竖利益冲突;强化质询评议;加强预警提醒。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