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技术课程论文是否对农作物生长产生积极影响?

作者:欧韦浩时间:2023-07-23 13:16:49

导读:" 转基因技术课程论文是否对农作物生长产生积极影响?1.转基因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近年来备受关注。转基因技术是指将外源基因导入目标生物体中,从而改变其遗传特性。针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许多学生在课程中撰写了相关的论文。2.一些论文声称,转基因技术对农作物生长产"

转基因技术课程论文是否对农作物生长产生积极影响?

  1.转基因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近年来备受关注。

  转基因技术是指将外源基因导入目标生物体中,从而改变其遗传特性。

  针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许多学生在课程中撰写了相关的论文。

  2.一些论文声称,转基因技术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了积极影响。

  其中,最常见的观点是转基因作物具有更高的抗虫性和耐草害性。

  由于转基因技术可以引入抗虫基因或耐草害基因,这些作物在面对害虫或杂草时表现更强劲,能够有效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作物产量。

  论文还指出,转基因作物带来了更好的抗逆性,可以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压力。

  3.转基因技术课程论文中也提到了其他积极影响。

  例如,转基因作物可以增加营养价值,如添加维生素或改善蛋白质组成。

  此外,一些转基因作物还可以延长保鲜期,减少食物浪费。

  这些优势对于解决全球食品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4.然而,也有学生在转基因技术课程论文中提到了一些负面影响。

  他们认为,转基因技术可能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可能导致农业种植结构单一化,增加了农作物抗性病害的风险。

  这些观点强调了在推广转基因技术时应考虑的风险与利益的平衡。

  5.尽管有争议,转基因技术的积极影响在农业领域得到了广泛认可。

  例如,转基因棉花在中国的种植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功,提高了农民的收益和棉花产量。

  此外,一些转基因作物也被广泛用于生物燃料和药物生产领域,为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6.总结来说,转基因技术课程论文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了积极影响的观点主要集中在提高抗虫性、耐草害性和抗逆性,增加营养价值以及减少食物浪费等方面。

  然而,在推广转基因技术时需要权衡其中的风险与利益,特别是对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结构的影响。

  未来的研究和实践应该继续关注转基因技术的长期效应,并制定相应的监管政策,确保其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转基因技术对我国农业有什么意义

  转基因技术及其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意义

    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将来源于不同生物(或同种生物)的有利基因导入到目标生物中,使目标生物在原有遗传特性基础上增加新的功能特性,获得新的品种,生产新的产品。

  作为传统杂交育种技术的延伸与发展,农业转基因技术打破了物种之间的界限,实现了有利功能基因在不同物种之间的交换和转移,因而大大提高了作物育种效率,加快了农作物新品种培育和更新换代的速度。

  自20世纪70年代转基因技术首次出现以来,时至今日,转基因技术已在农作物品种改良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笑衫。

  截止2010年底,全球转基因作物累计种植面积已达到10亿公顷,相当于我国耕地面积的8倍。

  其中仅2010年,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到了1.48亿公顷,约占全球作物种植面积的10%。

    转基因技术已成为人类历史上应用最为迅速的重大技术之一。

  一、转基因技术应用现状及趋势

    自1996年首例转基因农作物产业化应用以来,全球转基因技术研究与产业应用进入飞速发展阶段。

  转基因农作物新品种研发已从抗虫、抗除草剂等第一代产品,向改善营养品质和提高产量的第二代产品转变。

  一大批富含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的优质、高产转基因农作物新品种陆续研发成功,并显示出良好的市场开发前景。

  此外,转基因技术应用进一步向医药、加工、能源、环保领域等方向渗透和发展。

  利用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功能蛋白包括药用蛋白、饲料用酶制剂、生物材料、工碰梁腔业原料等也已成为转基因研发的一个重要领域。

  伴随着转基因作物研发速度的逐步加快,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应用规模也在进一步扩大。

  根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发布的统计资料,2010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比1996年增长了87倍,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已到达29个,全球转基因作物市场价值达105亿美元。

  2010年,全球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占大豆总种植面积的3/4以上,转基因棉花种植面积约占1/2,转基因玉米种植面积占1/4以上,转基因油菜种植面积占1/5以上。

  美国作为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2009年种植面积为6。

400万公顷,其次为巴西,种植面积为2140万公顷,阿根廷为2

  130万公顷,印度840万公顷,加拿大820万公顷,中国370万公顷,巴拉圭220万公顷,南非210万公顷。

  预计到2025年转基因植物种植面积将达到2亿公顷。

  转基因作物推广应用这一前所未有的增长速度创造了近代农业科技发展的奇迹。

  二、转基因技术对我国农渣宽业发展的意义

    我国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如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长期有效供给始终是我国政府面临的头等大事。

  近10多年以来,由于气候变化、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以及可耕种土地面积逐年萎缩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各主要农作物的产量均出现徘徊局面,新育出的品种在产量潜力上没有大的突破。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缺乏较好的抗性或品质资源,部分农作物在抗病、抗虫、抗除草剂、耐盐、耐旱、品质改良等方面的改良效果一直不明显。

    综合来看,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①主要农作物的病虫危害逐年加重,影响了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同时,大量施用农药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而且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危害人类健康。

  ②部分地区水资源日趋短缺,旱灾发生区域和频率逐步扩大,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

  ③盐碱地、酸性土壤等不良环境限制了作物的种植和产量潜力的发挥。

  ④化肥的大量施用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并造成土壤退化、江河湖海的富营养化,阻碍了农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⑤主要作物的品质较差,国际竞争力较低,亟待改良。

    由于转基因技术打破了物种界限,突破了常规育种中种质资源的限制,实现了有利基因在不同物种之间的重组转移,加快了对农作物品种抗性、品质、产量等多种性状的协调改良,从而为解决上述农业发展中的诸多制约因素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技术途径。

    目前,我国已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了一大批抗虫、抗除草剂、抗病转基因农作物新品种,主要包括棉花、西红柿、番木瓜和甜椒等。以抗虫棉为例,1998—2009年,我国转基因抗虫棉累计推广应用面积已达2

100万公顷,新增产值超过440亿元,平均每公顷减支增收1

  950元,累计实现农民增收250亿元。

  转基因抗虫棉的种植不仅有效控制了棉铃虫的危害,而且大幅度降低了农药使用量,有效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减少了农药中毒事故。

  抗虫转基因棉在我国的成功应用为其他转基因农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和商业应用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范例。

  目前国际上发达国家转基因农作物研发速度逐步加快,一大批新型转基因农作物新品种包括SmartstaTM玉米(携带8个基因,抗地上害虫、地下害虫且耐除草剂)、高油酸大豆、高Ω-3油用大豆、富含维生素A的“金米”等即将或已投放市场。

  这些转基因作物新品种的商业化种植将进一步巩固发达国家在这一领域的垄断地位。

  在这一国际背景下,我国应该牢牢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大转基因技术研发力度,提升我国转基因农作物新品种研发水平,突破资源环境约束,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转基因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用处

转基因技术对中国农业发展的意义

  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如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的长期有效供给,一直是中国的重中之重。

  近10年来,受气候变念态桐化、部分地区缺水、耕地面积逐年萎缩的影响,我国主要农作物产量徘徊不前,新育成品种的产量潜力没有大的突破。

  更重要的是,由于缺乏良好的抗性或优质资源,一些作物在抗病、抗虫、抗除草剂、耐盐、耐旱、品质改良等方面的改良效果一直不明显。

  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①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逐年加重,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同时,大量农药的使用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闭亮成本,还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仔坦危害了人类健康。

  (2)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加剧,干旱面积和频率逐渐扩大,使农作物减产。

  (3)盐碱土、酸性土壤等不良环境限制了农作物的种植和产量潜力。

  (4)化肥的大量施用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造成土壤退化和江河湖海富营养化,阻碍了农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⑤主要...>>问题二:如何看待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在农业领域,转基因技术主要用于培育农业转基因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尤其是转基因作物发展最快,培育了一批抗虫、抗病、耐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目前,转基因技术正朝着提高光合效率、肥料利用效率、抗旱耐盐等农艺性状和改善品质的方向发展。

指出转基因作物的影响

有利的影响

获得高产、稳产和具有优良品质的农作物,培养出具有各种抗逆性的作物新品种

不利的影响

尚无人可以证明,但有人怀疑可能会对人体有害

  科学家利用鱼能抗寒的特点,将鱼的基因注入到西红柿、草莓的基因中,用鱼的基因帮助普通植物来抵御寒冷;科学家也可以将生长在沙漠少雨地带的动植物的基因转移到某些不耐干旱的农作物中,使其在遭受旱灾的情况下仍能够正常地收获;科学家还可以通过基因转移创造出抗病虫害的农作物,而无须使用传统的化学杀虫剂,使作物的种植更经济,更容易或者使转基因食品比传统的食物含有更高的营养成分。

  最近,科学家还通过生物基因技术,抗禽流感病毒的家禽、鱼类已经问世。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转基因农业生物科技的形象生动的例子。

  所谓转基因食品,就是利用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类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世界上闭猜第一种基因移植作物是一种含有抗生素药类抗体的烟草。

  它在1983年培植出来,直到10年以后,第一种市场化的基因食物才在美国出现,那是一种可以延迟成熟的西红柿。

  1996年,由这种西红柿食品制造的西红柿饼才得以允许在超市出售。

  迄今为止,转基因牛羊、转基因鱼虾、转基因粮食、转基轿嫌型因蔬菜和转基因水果在国内外均已培育成功并已投入食品市场。

  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彭于发研究员介绍,全球的转基因作物在问世后的7年中整整增加了40倍,转基因生物以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为多,其中植物是最普遍的。

  从1983年研究成功后,转基因作物从1996年的170万公顷直接增长至2003年的6770万公顷,有5大洲18个国家的700万户农户种植,其中转基因大豆已占全部大豆种植的55%,玉米占11%,棉花占21%,油菜占16%,这些作物的国际贸易出口额也在增加。

  美国是转基因技术采用最多的国家。

  自20世纪90年代初将基因改制技术实际投入农业生产领域以来,目前美国农产品的年产量中55%的大豆、45%棉花和40%的玉米已逐步转化为通过基因改制方式生产。

  目前,大约有20多种转基因农作物的种子已经获准在美国播种,包括玉米、大豆、油菜、土豆、和棉花。

  据估计,从1999年到2004年,美国基因工程农产品和食品的市场规模将从40亿美元扩大到200亿美元,到2019年将达到750亿美元。

  有专家预计:21世纪初,很可能美国的每一种食品中都含有一定量基因工程的成分。

  其它还有阿根廷、加拿大也是转基因农业生产发展迅速的国家。

  我国已经开展了棉花、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等方面的转基因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尤其是在转基因棉花研究方面成绩突出。

  然而,真正进行大规模商业化的品种却并不很多。

  真正规模种植的只有抗病毒甜椒和延迟成熟西红柿、抗病毒烟草、抗虫棉等6个品种。

  有专家认为,我国同样也存在着大量的转基因食品,市场调查显示,在我国市场上70%的含有大豆成分的食物中都有转基因成分,像豆油、磷脂、酱油、膨化食品等等,所以很多公众其实是在不知不觉中和转基因食品有了联系。

  另外我国一些进口食品中含有转基因成分。

  在我国流行的快餐食品店麦当劳和肯德基的食品中,转基因的含量也都很高。

  生命科学产业的发展是近20年的事,由于其孕育着巨大的希望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有人曾形象地将生物技术喻为新世纪里美国的第二个硅谷。

  除了治病救命的各种新药特药外,利用遗传工程生产的形形色色的转基因作物和食品就是这个硅谷的主要产品了。

  如果从1996年转基因西红柿食品制造的西红柿饼才得以允许在美国超市出售开始算起,转基因食品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还仅仅是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新生事物的诞生,往往要经历一段曲折的过程。

世界发展态度不一

1.“马铃薯事件”和“BT基因玉米事件”

  转基因产品最明显的优点就是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降低成本,并且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然而,正当科学家们在试验田里忙着扩大者州转基因作物的成果时,一些转基因的反对派们却不时地找出转基因的种种弊端,这就是“马铃薯事件”和“BT基因玉米事件”。

  英国的一位研究人员公布他在实验室的研究结果说:用含有转基因的马铃薯饲养大鼠,引起了大鼠器官生长异常、体重减轻、免疫系统遭到破坏,实验结果立即引起轰动。

  1999年5月英国的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刊登了美国康奈尔大学副教授约翰?罗西的一篇论文,引起世人的震惊。

  论文说,研究人员把抗虫害转基因玉米——BT基因玉米的花粉撒在苦苣菜叶上,然后让蝴蝶幼虫啃食这些菜叶。

  4天之后,有44%的幼虫死亡,活着的幼虫身体较小,而且无精打采。

  而另一组幼虫啃食撒有普通玉米花粉的菜叶,则未有出现死亡率高或发育不良的现象。

  论文据此推断,BT转基因玉米花粉含有毒素。

  BT转基因玉米是为玉米抗病虫害能力而培育的,其培育方法是向玉米种子中植入一种可以有效杀伤危害玉米害虫的基因。

  一些科学家认为,植入BT基因使玉米能够产生杀伤害虫的物质,从而具有抗虫害能力,但也因此而具有了毒性。

  这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

  “马铃薯事件”爆发后不久,英国皇家学会在专门对此组织的评审中,却对这项实验指出6条缺陷:不能确定转基因和非转基因马铃薯的化学成份有差异;对食用转基因土豆的大鼠,未补充蛋白质以防止饥饿;供试动物数量少,饲喂几种不同的食物,且都不是大鼠的标准食物,缺乏统计学意义;试验设计差,未作双盲测定;统计方法不当;试验结果无一致性等。但是,英国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纷纷表示怀疑,欧洲有关政府的态度也抱着审慎的态度,要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进行验证。

  针对“BT基因玉米事件”,转基因食品的支持派则指出,农业生产本身是一种有损环境的活动,转基因作物对环境的损害不会比传统农业更大。植物自身具备了抗虫能力,农民可以减少喷洒杀虫剂,对环境和生物保护是有利的。

2.美、加和欧盟对于转基因食品的不同态度

  美国和加拿大的公众对基因改良食物的接受程度比较高。

  市场上的一些加工食品如软饮料、啤酒和早餐麦片等都已含有基因改良作物的成分,并没有遇到多少质疑。

  美国的转基因开发商坚称转基因食品是科技的创新,转基因的本质是运用生物科技来加速的自然选择过程,因此转基因食品是很安全的。

  美国最大的转基因产品开发和销售商——孟山都的首席生物技术专家在位于英国的实验基地遭到袭击后说,反对转基因食品的人丝毫不了解这种技术的能力,生物技术是一种新的高效益的生产方式。

  欧洲一些国家,如瑞士、奥地利的消费团体反对进口销售转基因食品,他们认为转基因食品影响人体健康。

  欧洲有关政府的态度是,转基因食品不安全,需要让科学证明其安全性。

  有的社会团体和组织呼吁在科学家确认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之前暂停种植转基因作物。

  由于欧洲公众对转基因食品可能危害健康和环境的担忧不断增长,欧盟从1998年4月起暂停批准在15个成员国经营新的转基因农产品。

  但是,2004年4月18日欧盟开始允许在市场上出售转基因食品,只是转基因成分超过一定比例的产品必须贴上标签,这被认为是欧盟在解除对转基因产品的禁令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3.目前尚无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定论

  无论是“马铃薯事件”、“BT基因玉米事件”,还是欧美对转基因食品的莫衷一是,人们最关注的问题,自然还是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但是,截至目前为止,科学界尚未对转基因食品安全定论。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

  一般而言,对某种物质安全性检测的指标主要包括急、慢性毒性,遗传毒性,致癌,致畸,致突变性等。

  从目前国际上(特别是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实际情况来看,尚未发现人们食用转基因食品后有什么不良反应。

  尽管如此,在科学上,对一种没有表现短期毒性和安全问题的食品,如果怀疑其可能存在隐患,则必须观察其远期毒性和安全问题是否存在,让时间来检验,这种远期跟踪监测通常需要一二十年。

  因此,在没有拿到足够确凿的证据之前,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这样的争论还会一直存在。

中国将何去何从

1.发展基因技术是大势所趋

  尽管各国对于转基食品保持着相当的谨慎,出台了很多的政策法规,但即使像欧盟这样对于转基因食品要求苛刻的组织,仍然一面阻止美国、加拿大等国转基因食品的输入,一面也在积极地对转基因技术进行研究开发,毕竟转基因技术是一项能带来巨额收益的技术。谁掌握了新技术,谁就率先占领了新世纪世界农业。

  从长远看,利用基因工程改良农作物已势在必行。

  这首先是由于全球人口的压力不断增大。

  专家们估计,今后40年内,全球人口将比目前增加50%。

  为此,粮食产量必须增加75%才能解决世界人口吃饭问题。

  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可耕地的萎缩,使得利用基因工程改良农作物已势在必行。

  基因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可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

  可以使开发农作物的时间大为缩短。

  因此,有专家认为,不出多少年,转基因技术将改变世界农业版图。

  近年来,中国工程院、农业部等部门就转基因植物问题组织专家进行了多次讨论。

  专家们认为,由于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瞻远瞩,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不失时机启动的“863”计划和近期批准的转基因专项计划,使我国在植物基因组和转基因研究的许多领域都取得了相对优势。

  如果说人们将杂交农作物的诞生、化肥的大量使用促进农产品产量大幅提高,作为第一次农业革命的标志。

  那么现在,基因工程应用于农业领域,将使第二次革命近在咫尺。

  我国现已培育出了一批转基因农作物材料,有些已经过了多年的田间试验,产业化的条件已完全成熟,应该进一步不失时机地推进产业化。

  如果限制这些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势必不仅会丧失我们已经取得的一些相对优势,失去在国际竞争中的先机,而且还会影响到农业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研究的发展,并使科研队伍失去凝聚力,导致人才重新流失。

2.在规范中求得发展

  由于目前科学界对基因技术尚未完全定论,但是,中国的农业发展如果等到定论以后再发展,显然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转基因食品作为高科技食品,进入普通百姓家是不可逆转的趋向,为了保障老百姓的安全,规范化的管理是转基因食品在我国发展的关键。

  1993年原国家科委发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1996年农业部又发布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农业部每年受理两批基因工程体的安全评价,目前已受理了193项,批准进入商业化生产的仅有6项。

  在这种管理体系下,经过安全评价和检测的转基因产品,是安全的。

  2001年5月23日,国务院颁布《农业转基因安全管理条例》,首次提到了转基因标识问题。

  2002年1月7日,农业部颁布条例的三个细则,其中一个细则就是:《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

  对农业转基因食品加强了管理。

  2002年4月8日卫生部发布了一个专门针对“转基因加工食品”的标识办法,即《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这个《办法》规定:从2002年7月1日后,对“以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直接加工品为原料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必须进行标识。

  在这部包括6个章节26条的法规中,清楚地写道:食品产品中(包括原料及其加工的食品),含有基因修饰有机体或/和表达产物的,要标注“转基因XX食品”或“以转基因XX食品为原料”。

  转基因食品来自潜在致敏食物的,还要标注“本品转XX食物基因,对XX食物过敏者注意”。

  这是针对百姓有“知情权”的一项重大措施。

  转基因食品在中国的发展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路,真正负责任的做法是把选择权交给公众自己,让消费者通过产品上明确的标示区分转基因食品和非转基因食品,凭他们自己的选择购买商品,而监管部门则应加强执法力度,充分保障转基因食品市场的公正、公开、公平。

转基因农作物有什么优点吗?

  转基因食品有较多的优点:可增加作物产量;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可增强作物抗虫害、抗病毒等的能力;提高农产品耐贮性;缩短作物开发的时间亮雀;摆脱四季供应;打破物种界限,不断培植新物种,生产出有利于人类健康的食品。

  转敬搏早基因食品也有缺点:所谓的增产是不受环境影银告响的情况下得出的,如果遇到雨雪的自然灾害,也有可能减产更厉害。

  多项研究表明,转基因食品对哺乳动物的免疫功能有损害。

  且试验用仓鼠食用了转基因食品后,到第三代,就绝种了。

转基因可以增加农作物产量吗?

  准确的说,是有些转基因品种转入了抗性基因以及影响果实成熟、质量或重量瞎毕穗等的基因,数信一方面增加了农作物的抗性,如抗虫抗病,间接为高产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有些基因可以增加果实的成果率及果实大小的,从而为高产起到了直接的作用,因此,部分转基因作物的产量就比磨卜较高。

论文:谈谈我国发展转基因作物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近十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徘徊不前.人口增长、粮食生产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加剧,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农业芹悄生物技术是非常重要的科技支撑之一,以基因改良为主要目标的农业生物技术育种作为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正逐步成为解决粮食生产所面临问题之关键。新兴的农作物生物技术育种产业化发展已然成为国际大趋势,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已成为新经济和科技竞争的焦点,并将可能改变未来的农业和经济格局,其作用不可替代。

关键词:转基因作物,农业生物技术,生物技术育种,中国,生物技术产业,粮食生产,粮食总产量,现代化发展

  正文:1996~2009年间,随着转基因作物(下称“GM作物”)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大面积种植和推广,全球在GM作物上减少的农药使用量为39.273万吨,即减少8.7%,同时减少17.1%的环境影响。

  GM作物的发展对农药工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但也为某些农药产品带来了新的机遇。

  这是日前记者在十一届全国农药交流会上得到的信息。

    据统计,1996~2010年这15年间,全球GM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15年间增长了30倍,累计种植10亿公顷,市场总值增长50倍,2010年达到120亿美元。

  种植GM作物的国家和农民的收益不断提高,据巴西种子协会的调查称,过去10年,巴西因种植GM作物已节省了59亿美元,预计由于采纳GM作物将使巴西农民在今后10年内潜在节省800亿美元。

  种植GM作物的国家已增加到29个,种植种类继续增加,除已种植的转基因大豆、玉米、棉花外,新近开发、并陆续商业化种植的还有小麦、马铃薯、木瓜等,可见GM作物由于其市场价值等因素备受某些国家欢迎。

  是挑战更是机遇

    据《中国农药》主编胡笑形介绍,2006~2010年,GM作物年增长率都是两位数,而传统农药市场的年增产率除了2008年增长10%以外,都是个位数或负增长。

    从农药的角度看,2006~2010年GM作物累计面积62330万公顷,其中耐除草剂作物39312万公顷,占63.0%。

  而耐除草剂作物中大部分是耐草甘膦的,这就大幅挤压了选择性除草剂的市场。

  据专家估计,因耐除草剂作物的出现,除草剂品种减少了10%~15%,也致使近年新除草剂的创制难度增加,需要4~5万个化合物才能删选1个新除草剂,各公司对选择性除草剂的研究投入减少。

  1996~2009年,种植转基因抗虫作物使杀虫剂减少18.9万吨,并且转基因抗虫作物面积年均增长7%,对杀虫剂市场带来严峻挑战。

    而从作物角度看,GM水稻的发展将导致水稻用农药的大调整,例如已获得国家安全证书的转Bt抗虫水稻的种植将使水稻杀虫剂使用量下降80%,正在研发的耐草甘磷水稻能防除所有杂草。未来的GM小麦也将对农药工业带来重要影响,例如英国开发了抗蚜虫小麦,道农科、杜邦竖兄各开发了一个抗虫/耐除草剂小麦,预计8~10年后,这些GM小麦的产业化种植将对现有的小麦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体系发生巨大冲击。

    挑战与机遇并存,GM作物的发展也给农药工业带来了重大机遇,例如,耐草甘膦作物的大面积种植将使草甘膦风光无限,耐24-D和“fop”除草剂(芳氧苯氧丙酸酯除草剂)作物的即将上市将使24-D和麦草畏迎来新的发展天地,还有耐其他除草剂如草铵磷、溴苯氰、磺酰脲类与咪唑啉酮类作物。

  这些耐除草剂作物给除草剂老品种带来了新活力。

  杀菌剂方面,由于转基因抗病性作物发展迟缓,杀菌剂仍然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例如,小麦是至今尚未大规模种植的唯一大宗粮食作物,抗病小麦也处于研发阶段,估计10~15年以后才能实现大规模种植,其他作物的抗病性GM作物研究也滞后,因此,杀菌剂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宽容接纳积极应对

    面对GM作物对农药行业的挑战和机遇,跨国公司如何应对?通过战略调整,跨国公司加大对GM作物的投入和研发,从自己的优势农药出发,开发相关的GM作物,例如孟山都公司开发的耐草甘膦RoundupReady作物,拜耳公司开发的耐草铵磷Libertylink作物等。

  此外几大巨头间合作的例子也较多,例如巴斯夫与孟山都合作开发使用麦草畏的GM作物体系,联合的结果是增强彼此在种子领域的垄断能力。

  除合作外,几大农化巨头通过收购种子公司嫌纤渣进一步加强垄断,如在过去的20年里,孟山都、杜邦、先正达、拜耳和道农科已经收购了200多家种子公司,现在完全控制了全球的种子市场,孟山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种子公司。

    在2011年农用化学品亚太峰会上,谈到GM作物对农药行业的挑战时,龙灯作物科技有限公司资深副总裁杜尚先生表示,每个企业都有其立足之处,对于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我们应抱宽容态度,况且GM作物由各个国家决定是否要采纳,例如欧盟成员国对GM作物持谨慎态度,经济因素是企业推行新产品的动力,是金子都会发光,GM需要很多的技术集合,因此确保了自己产品质量还是会有竞争力。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