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马哲论文的主要内容?

作者:邵皛陈时间:2023-07-23 13:50:20

导读:" 什么是马哲论文的主要内容?1.马哲论文的起源和背景-马哲论文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研究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一种关于世界观、方法论和社会理论的学说体系。2.马哲论文的重要思想和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

什么是马哲论文的主要内容?

1.马哲论文的起源和背景

  -马哲论文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研究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一种关于世界观、方法论和社会理论的学说体系。

2.马哲论文的重要思想和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是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思维方法。

  唯物史观强调物质决定意识,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推动的。

  辩证法思维方法强调对事物的全面认识和矛盾运动的分析。

3.马哲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领域

  -马哲论文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方法论和具体应用。

  研究领域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唯物史观、辩证法思维、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等。

  具体内容包括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分析、对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的理论探讨、对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研究等。

4.马哲论文的学术价值和影响

  -马哲论文对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和哲学研究人员的基础。

  马哲论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5.马哲论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马哲论文的研究领域和内容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化。

  当前,马哲论文研究的热点包括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研究、对社会转型与社会变革的哲学思考、对全球化和多元文化交流的哲学解读等。

  未来,马哲论文的发展趋势将更加关注当代社会问题和全球性挑战,努力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智力支持。

  总之,马哲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观点,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唯物史观、辩证法思维等多个研究领域。

  它对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并对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马哲论文的研究领域和内容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化,将更加关注当代社会问题和全球性挑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论文

    马克思的哲学观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观是不一样的,必须予以区分。以下是我整理分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论文篇一

    首先给哲学观下一个定义,从字面来说,哲学观就是“对哲学本身的理解”。

  它不是哲学理论中的“一个观念”,而是构成这种理论的“核心观念”、“根本观念”、“灵魂观念”,它决定该种理论的生命力,构成该种哲学理论与其他的理论的原则区别。

  与其说它是托马斯·库恩的较为复杂意义上的“研究范式”,毋宁说它是伊姆雷·拉卡托斯的较为单纯意义上的“理论硬核”。

  [1]这个硬核包括哲学的定义、性质、研究对象、特征和功能等。

   纯老 马克思的哲学观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观是不一样的,必须予以区分。

  为了真正地理解马克思,我们必须回到马克思的文本,追本溯源。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对象,从四个方面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批判哲学,改造世界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它不仅对社会现实进行批判,而且对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旧的意识形态进行批判,最后在一定的程度上还进行自我批判。

  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从深入人心的真理变成了束缚人的教条。

  哲学的目的是要解放人的思想,这种行为与哲学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有人断言,只有马克思主义是唯一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都不是科学的。

  我想,这种做法表面上看似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权威,实质上则损害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威严。

  这样做将会使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越来越封闭,越来越停滞不前。

  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是开放的理论系统,必须在批判中萌发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区别》中,引用原子的偏斜运动,阐述了倾斜运动对直线运动的脱离,表达了一种自由意识。

  闹掘追求一种定在中的自由。

  在自由民主的社会,哲学批判的功能可以得到全面的发挥。

  在专制社会中,人们的言论自由受到严格的控制,哲学的批判功能就被遮蔽了、弱化了。

  我们现在的社会以自由民主为发展目标,学术批判是是受到保护的。

  聂锦芳教授指出,要增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必须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性,而学术必须允许自由的争论和批判。

  这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自身的反省和批判。

    马克思具体地提出,向德国制度开火!一定要开火!这种制度虽然低于历史水平,低于任何批判,但依然是批判的现象。

  正像一个低于做人的水平的罪犯,依然是刽子手的对象一样。

  在同这种制度进行的斗争中,批判不是头脑的激情,它是激情的头脑。

  对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2]因此,马克思给哲学提出的历史任务是,锻造一种世界观武器,使之成为一种革命的、批判的思维方式,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

  而这种无情的批判所要达到的目的,则是实现人类自身的解放。

    批判并不是在所有的时候都起作用,而且批判不只是破坏性的,也应该是建设性的、超越性的。

  就像你说我是错的,你必须说为什么我错了,我怎样做才是对的。

  这样才可以体现出一种理论自觉。

  哲学的社会功能就是对现实社会进行反思、批判、超越。

  哲学来源于生活,但必须高于生活。

  这是哲学安身立命的理念。

    马克思的哲学在很大程度上是辩证法。

  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在本质上,它是革命的、批判的。

  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发展自己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使它成为一个不做弯升断发展的理论体系。

  所谓现代精神,就是人类的自我批判精神,就是人类自我反省和自我控制的主体精神。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现的主体意识,就是这种现代精神。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标。

    志着人类自我意识从自我迷失进入自我批判、自我反省和自我控制的阶段。当然,批判的最终目的在于构建新世界,批判不仅仅是一种手段,而且更是一种目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活的灵魂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这句话有两层含义:其一,一定的哲学是关于一定时代的精神产物;其二,哲学是各种思想文化中最高的形式,它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和精粹。

  同时,哲学是文明活的灵魂。

  因为哲学具有人类性,具有超越时代的一面。

  因为哲学作为一种自我意识的科学,而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哲学必须把握时代最迫切的问题,及时的吸收思想精神,为迫切问题提供一个解释,进而规范和引导社会的发展。

    在科隆日报的社论上,马克思首次明确的提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3]这个命题被广泛引用,并被确认是马克思关于哲学的最简洁、最精辟的论断。

  马克思所赞赏和肯定的哲学是源于时代、源于人民的哲学,是把时代的问题和人民的精髓升华为理论的哲学。

  真正的哲学必须捕捉到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必须把自己时代的迫切问题作为哲学思考的聚焦点。

    马克思认为,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一个好问题能极大的推进社会的发展。

  问题的重要意义就在于,问题是公开的、无所顾忌的、支配一切个人的时代之声。

  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

  正因为如此,哲学必须把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而当人们把哲学同幻想混为一谈的时候,哲学必须严肃地提出抗议。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性和超时代性的统一,既反映和表达时代精神,同时又塑造和引领时代精神。哲学是思想中的时代,更引领时代向理想社会前进!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心人、解放人的哲学

    马克思提出,他的哲学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立足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而“归宿点”则是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条件的“一切人的自由发展”。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立足点、归宿点显示了马克思关注人类命运的博大的人文情怀,显示了马克思主张以哲学解放全人类的意旨。

  马克思说,哲学所关心的是一切人的真理,而不是个别人的真理。

  它所参与的运动不是为了少数人的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而是绝大数人的、为绝大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这种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情怀和致力于人类解放的哲学旨趣,是马克思哲学的灵魂,是马克思哲学的普照光,是构成马克思哲学的最为根本的哲学理念。

  这个哲学理念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观。

    马克思在1843年底至1844年初写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序言》中。

  一开头就指出,就德国来说,对宗教的批判基本上已经结束;而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

  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提出,真理的彼岸世界消逝以后,历史的任务就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

  通过对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德国哲学的批判,马克思明确的提出了自己的哲学的出发点,德国哲学“从天国降到人间”;和它完全相反,我们这里是“从人间上升到天国”。

  [5]这就是说,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设想的、所想象的东西出发,去理解有血有肉的人。

  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

  哲学是关于人的学问,就像中国哲学里讲的道不远人,也是这个意思。

  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国拉回人间,正是哲学属人性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异化的分析,以及如何让消除异化,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建立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大的人文关怀,体现了哲学的人类性。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完整严密的世界观

    世界观就是对世界的根本看法。

  包括对自然界、社会、和人与人的主观精神世界在内的根本看法。

  世界观是哲学的研究对象。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肖前、李秀林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规定:哲学就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完整、严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

    从物质看世界,从精神看世界,从实践看世界,这是哲学世界观的三种主要方式。

  [6]从物质看世界,世界变成了客观世界,比如拉美特利的名言“人是机器”,这种客观性把人的主观能动性抑制了。

  从精神看世界,正如陆九渊所说,心外无物。

  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而是心在动。

  这种哲学把哲学变成完全脱离人世的空中楼阁,空有一个形式。

  它突出了人的自由和想象,但是抽象地发展了人的能动性。

  从实践的观点看世界,世界的图景就是在物质世界和精神领域中间有一座桥梁,那就是实践。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是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

  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的“实践转向”,从实践的方式观看世界,在两极到中找到了中介。

    我们对待世界的方式还有科学和宗教,道德和艺术。

  哲学的方式是独特的,也是最高的。

  对于哲学与宗教的区别,黑格尔说的好,哲学与宗教在内容是一样的,都是关于整个世界的学问,只是他们的形式不一样,哲学诉诸理性原则,宗教诉诸于感性原则。

  黑格尔对哲学与科学也有论述,他说,哲学与科学在形式上是一样的,都是理性的思维方式。

  但是内容不一样。

  哲学是关于整个世界的,而科学是关于某一个具体领域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承认哲学是世界观的一种,并不是唯一的一种。

  五、结语

    恩格斯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出发,用“现实的理性”批判“抽象的理性”。

  现实的理性指的就是实践的理性,改造世界的理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哲学所追求的思维的全体自由性与人类实践的历史发展统一起来,把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起来,把哲学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统一起来。

  哲学无定论,从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日久日新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世的智慧,它强调哲学要回归生活世界,正视生活对哲学的挑战。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它也在不断的发展,我们必须在发展中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小论文】马克思原理论文3000字

    马克思政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已逾百年,它不仅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进程,而且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政治观念。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小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马克思主义哲学小论文篇一

    我们可以一般地把政治哲学理解为是对政治生活的哲学反思。

  这种反思可以是指向一种理想的社会生活状态的,也可以是指向一种对于现实政治生活的理解的。

  政治哲学的产生与追问同在,追问的内容围绕如何获得更好的生活而展开,致力于对现存生活的超越。

  这种追问可看成是对人类社会的理想性反思,也可以认为是一种对现实的批判性反思。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发展是我们关注的中心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银历枣有一种政治哲学,甚至马克思主义就是一种政治哲学,探究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对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具有深重意义。

    马克思政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已逾百年,它不仅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进程,而且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政治观念。

  而至今我们多数人对于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的理解一般是指向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和1919年中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开始传人中国,并迅速被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接受和传播。

  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在中国的重大胜利,也为其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直至今天我们依然坚持着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是我们在笼统的使用马克思主义这个概烂没念来说明马克思政治哲学对我国政治体制建设的指导,弄清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主要内涵是十分必要的。

    学术界对马克思政治哲学一般从两个方面来把握,即广义的和狭义的。

  狭义的马克思政治哲学,是指马克思以哲学的方式和视角对政治现象、政治问题进行研究和处理。

  在马克思哲学中包涵了哲学,政治经济学等等,狭义上也包含了完整的政治哲学体系。

  比如对如国家、法、阶级、市民社会、无产阶级专政、暴力、异化、政治解放、人类解放等等各种政治现象的哲学研究;又比如对民主、自由、平等、正义、人权等等各种基本的政治概念、范畴和理念的哲学研究,还包括各种具体政治问题的哲学研究和对各种政治思潮的哲学研究和批判。

    广义的马克思政治哲学。

  整个马克思哲学都有理由被视为一种地地道道的政治哲学,因为他用政治的方式来处理哲学问题,正像他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4)中所申明的,“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哲学不消灭无产阶级,就不能成为现实,无产阶级不把哲学变成现实,就不可能消灭自身。

  ”马克思正是从无产阶级的立场、从人类解放的立场来看待和阐释哲学的本性、使命和终极目的的。

  在马克思那里,政治经济学、哲学、社会学是融为一体的。

  人们常把他的政治经济学看作是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分析;把他的共产主义理论,当成是一种独特的,却锋拆名符其实的正义论。

    但是上述所谓狭义的广义的内涵的区分只是为了方便于理论上把握马克思政治哲学,在马克思那里,它们是统一的,两者共同组成了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主要内容。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的不断发展进步,我们更需要理清我们政治发展的着眼点,而我们政治的发展也是深受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影响的。

  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关注点是人,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现今我国以人为本的方针是延承这一点的,但是实际的政治情境又十分复杂,马克思政治哲学兼具回顾性和展望性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吸收和借鉴了国外政治学的有益成果,对宏观政治系统和微观政治行为进行深入探讨,对各国政治制度进行比较分析,系统地论证了中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增强了中国政治制度对于社会公众的合法性和凝聚力。

  但是如果我们展望未来,我们期待马克思的政治哲学能指导我们向一种幸福的生活前。

    进。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理想社会为目标对政治生活进行反思,构想未来理想社会及其实现方式。

  当代中国政治生活的健康发展急需一种健康的政治文化的培育,而一种健康的政治文化首先是离不开理论批判的维度的,更具体的是作为一种社会批判理论批判政治,现今中国的现实社会生活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对现实政治生活有一种展望性的言说,而更好的指导我们的社会发展。

    每一种政治哲学都有自己的价值追求,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价值追求,从审视人类的角度来追寻共产主义、人类解放及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

  政治哲学始终关注“人”的命运,人性是西方政治哲学的经典命题,也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着眼点,他始终关注人的幸福,“不是国家制度创造人民,而是人民创造国家制度。

  ”如果一个国家的政治哲学不关注自己的人民幸福,大概那不是一个负责人的国家了,“因为国家制度如果不再表现人民的意志,那它就变成有名无实的东西了。

  ”。

    我期待我们的国家政治着眼点也是幸福,是让人民安居乐业,老有所依。

  正如姚晨在《我希望国家爱我这样的公民》中所表达的:我热爱我的国家,我希望我的祖国也爱我。

  希望国家能够给我们安全感,让一个公民不再惧怕另外一个公民,让他的公民有想说的话,他们也敢说这些话,他们的生存环境也允许他们说出这些话,他们遵纪守法,对这个社会、对这个时代,对自己都负责任。

  我期待未来的中国,更深入的研究马克思哲学,更好的继承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着眼点,更多的关注于人民,更好的创造人民的生活和话语环境,实现人民幸福,向共产主义迈步。

马克思主义哲学小论文

  问题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3000字走向21世纪的人类社会,正经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世界的发展、中国的发展都处于一个关键时期,相应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处于一个关键时期。

  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的一个半世纪的历史表明,每当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往往孕育着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新的发展的可能性。

  在新世纪即将到来的时代条件下,这种可能性无疑是大大地增强了。

  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新发展的可能性在多大程度上成为现实,将直接决定着马克思主义以何种姿态走向机遇与挑战并存的21世纪。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发展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包括它的基础和核心――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发展着的理论,这并不是什么新观点,而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常识。

  恩格斯在1887年致友人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

  ”(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1页。

  )按照这种观点,恩格斯曾告诫说:“以为人们可以到马克思的著作中去找一些不变的、现成的、永远适用的定义”是一种“误解”(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17页。

  )。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以是发展的理论,这是由其本性所决定的:其一,它的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实践,特别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实践是它的一切理论观点形成和发展的最深刻源泉和动力,正确的理论必须能够如实、及时地反映实践的发展变化,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中伍观点;另一方面,哲学诚然要解释世界,但更根本的是改造世界,为此,它坚持理论必须不断地被运用于实践,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接受实践的最终检验。

  离开无限丰富、不断变化的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就会走向自身的反面。

  其二,它的科学性。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总结、概括和吸收近现代科学的一切成就基毁滑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又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不是什么宗教教义,它严格地从“最顽强的事实”出发,而不是从某种先验的概念、原则、公式出发来看待自己的一切理论观点。

  其三,它的开放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一切旧哲学不同,也有别于现代西方一些自命不凡的哲学,它从来都不主张自己已经结束了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诚然有它的体系,但这个体系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它为后人不断地丰富它、发展它留下了无限广阔的空间。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上述特性,决定了它可能而且必然要求随着实际生活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

  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发展的理论,当然不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不稳定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中叶及其后期,站在最先进的工人阶级的立场上,所创立的哲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科学发展和人类历史经验包括以往人们在哲学思想上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并在后来的社会实践中被证明是正确的。

  这些基本观点包括:辩证而又唯物的世界观、方法论;辩证而又唯物的认识论卖余或;辩证而又唯物的历史观等等。

  这些基本原理之所以有价值,因为它们可以被有效地运用于实际。

  在后人掌握、运用这些原理的时候,当然必须从他们所处的具体实际出发。

  因此,即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必须不断地以科学发展的新成果、人类社会的新经验和新认识来充实和丰富它的内容,否则它就会成为僵死的教条。

  这已为中国和其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和无产阶级政党在20世纪的发展实际所证明。

  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以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曾经必须反对这样一种错误观点,即认为中国的国情是如此的“特殊”,以致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社会主义理论是完全不适用的。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科学分析证明,这种“中国特殊......>>

求一篇马哲论文

浅析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及其发展的150多年历史,就是其真理性和当代价值不断得以证明和充分发展的历史。

  人类社会生活发展到今天,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进入关键时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位,作为当代哲学研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不仅直接牵涉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命运,同时也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道路上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

  因此,近年来,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这一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社会主义建设

[正文]: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价值问题,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不是从建构新的体系开始,而是从解决时代性问题开始;马克思主义哲学成熟的标志也不在于它的哲学体系的完成,而在于它对时代性问题的科学解答和新世界观的科学阐释。

  马克思认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因为,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时代的问题,“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

  从问题出发研究哲学,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再是以构建抽象的形而上学体系,给人类提供永恒不变、包治百病的绝对真理为目的。

  因为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如果不与具体的不断变化的实际相结合就会变为僵化的教条。

  所以,马克思一方面强调自己哲学世界观的方法论意义,反对把自己的哲学公式化、模式化;另一方面,他批评当时德国的大学生动不动就要找一个所谓的逻辑出发点,搞一个主观思辨的体系的做法。

  今天看来,这种批评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变世界,在于实现人和人类的解放。

  马克思曾指出:“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在当代,我们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它的价值、意义仍然存在。

  在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期,尤其重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和指导意义从一定意义上讲,历史经验也就是基本规律。

  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基本规律,应是我们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着力点。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之所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是因为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是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普遍真理。

  不论面对怎样严峻的形势和任务,中国人民只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指导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就能找到正确的路线,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开创革命和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局面。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埋首导思想,是全党和全国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是指引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得到最完整的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也就是贯彻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的历程。

  第二、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动态的历史发展过程,是中国共产党生生不息的事业。

  历史已经证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成就,是在与时俱进这一理论品格下进行的。

  衡液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具有的科学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存在着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内在品质,是不断发展的咐闷科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然是与时俱进的。

  与时俱进地推动马克思主义,最关键的是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

  当前,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新时期以胡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拓创新、拼搏进取、奋发有为的理论结晶,必将使中国壮大起来。

  第三、坚持中国特色与民族风格、时代精神相结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而外来文化只有和本民族的文化融合起来,才能扎下根来,结出果实。

  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文化,中国共产党要运用它解决中国的问题,就必须使其植根于中国文化的沃土上,就一定要有中国的内容、中国的形式、中国的风格、中国的特点。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吸取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特色。

  中国共产党人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迅猛发展的历史条件下,适应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把握我国社会历史方位和党的历史方位,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同样是基于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系列阶段性特征的自觉认识和深刻把握。

  第四、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民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始终把人民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也是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一贯思想。

  同时,也只有始终把人民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想问题、办事情始终首先考虑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使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才能更好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从而更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有学者认为,要实现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就应实现三个转变,一是我们关注的中心应由实体形而上学转向人的生存的本体论结构的展开;二是从关注马克思思想的表层结构转向关注其深层的精神;三是从工具性层面转向理性层面,对马克思哲学能达到“得意忘言”的境界时,其当代价值就会得到展示。

  有学者认为要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就必须既要有正确的方法去看马克思,又要找到恰当的角度与今天的现实结合起来。面对人类的现代性和中国的现代化去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关键是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找到与人类的现代性和中国的现代化相关的理论内涵。

  综上所诉,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当代的一个思想性主题,它对于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和解决各种建设中的问题,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科学内涵与当代价值》周辉

2.《马克思主义价值的当代诠释》徐海波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生活中的马克思哲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依据是生活中的人,人的本质就是人的生活。

  理解这一点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并进而更好的理解我们的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生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发点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有意识的摆脱纯粹抽象的思辨而把现实的生活世界作为自己的出发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依据是生活中的人,人的本质就是人的生活。

  理解这一点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并进而更好的理解我们的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人的生活意识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地是对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批判的产物,黑格尔哲学的出发点是“绝对精神”,费尔巴哈哲学的出发点是直观的感性,即直观的感性世界和直观的抽象的人。

  马克思批判神秘主义的“绝对精神”使哲学的出发点回归于感性世界,又批判直观的感性,使哲学落脚于人的生活,落脚于由于人的活动而历史地变化这的生活世界明余。

  马克思主义哲学摆脱纯粹的思辩而回归到活生生的生活世界使得自己不同于以往的一切哲学。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之前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之前的哲学,包括古希腊哲学,近代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黑格尔的哲学以及费尔巴哈的哲学在本质上有一个共同的——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之相区别的——特征,即这些哲学都是在思维中提出抽象的问题同时又试图通过抽象的思辩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古希腊的本体论哲学追问世界的本原,按其不同的逻辑线索可分为两支。

  其中一类哲学家往往将一种具体的物质作为世界的本原,如泰勒斯的“水”和赫拉克利特的“火”以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

  其实这些哲学家只是借用了这些具体的物质的名称。

  一旦“水”成为泰勒斯世界的本原,并以此为起点描述世界的演化图景,“水”就不是泰勒斯看见的水而变为思维的符号,成为泰勒斯表达想象中世界本原的符号。

  另一类哲学家则把一种纯粹的思维的东西作为世界的本原。

  如柏拉图的“理念”,他把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一般概念当作世界的本原。

  这两种哲学的共闷敏同点在于都在追问世界的本原,并都把只是存在於哲学家头脑中的非感性的东西作为世界的本原,并以脱离经验的方式对世界作出解释。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世界本原问题的提出本身是抽象的,而对于这一问题的各种解释也只是假说,是思维的游戏。

    近代认识论哲学从一开始就活动于抽象的观念之中。

  其两大理论倾向,即经验论和唯理论,有一个共同之处就在于他们把作为生活中的自然与人抽象的存在与思维对立起来并试图通过各种解释来使之统一起来。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生活中人与自然本来就是统一的,只有通过思维的抽象中二激罩滚者才能分离。

    黑格尔哲学以“绝对精神”作为其哲学的根据,认为世界历史就是“绝对精神”外化的产物,这样感性的世界就被归为精神的东西,现实的历史程序被说成是精神的程序。当然,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思辨的哲学并不是完全否定思辨的哲学,即使是思辨的哲学中也包含有许多对于现实世界合理的理解,黑格尔哲学用辩证法正是马克思继承了的东西。

    费尔巴哈强调感性直观,对感性世界的解释只是局限在对世界的单纯直观理解中,其错误在于直观地把世界看现成的世界,而不是由于人的活动历史地变化著的世界。

  其次,费尔巴哈把人仅仅看做是“感性物件”而不是从事感性活动的人。

  这正如他直观地看到的世界是静止的一样,他看到的人是静止的人,抽象的人,费尔巴哈看到的人只是在现实、独立、肉体的人,没有看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络,但是现实的人是从事物质生产的因而也是处于物质的联络中的人。

  由于费尔巴哈看到的是没有历史的世界,因而费尔巴哈对感官世界的直观感受中,他必然碰到他的意识相矛盾的情况,就是作为唯物主义者,他看到了改造工业和社会结构的必然性,他就不可避免的重新坠入了唯心主义。

    如果说以上的哲学都是将作为现实世界反映的意识中的世界等同于现实的生活世界因而它们对于世界的批判也从没有越出思辨的水平的话,那么直到马克思,哲学第一次自觉地把人的意识看作是人类生活和生活世界的反映,看作是倒立著的现实而不是现实本身。这样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出思辨哲学的虚幻,在生活世界找到了自己的依据。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地——人的生活

    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就近代哲学本质上只是思辨哲学来说,“思维”只是思维中的“思维”而不是生活中意识,“存在”也只是思维中的“存在”而不是生活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它以生活作为出发点而言超越了之前哲学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对立。

    意识作为不同于物质力量的精神力量对于人类个体和人类历史产生影响是不争的事实。

  这也是从前英雄创造历史,神创造历史的哲学的依据。

  意识在现实性上是人类个体意识,是个体本质的组成部分。

  个体的人的活动从来都不是纯粹的物质活动,而是人特有的有意识的活动。

  事实上,意识是与感性的东西异质的东西,它不是现实的存在,它仅仅是人脑的产物。

  意识的东西和感性的东西,意识活动和感性活动共存于人类个体身上,二者可以是一致的也可以是相不一致的。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只有感性活动即物件化的活动才是现实的活动,是人本质力量真正实现。

  意识的东西必须以感性的东西为基础,意识活动必须以感性活动为基础。

  如果将意识看作是现实的东西,把意识活动看作是人的本质,如将某种幻想的东西当作真实的东西从而脱离现实的感性活动或否认现实的感性活动。

  这实际上是意识活动的异化,即人在意识中创造的东西被当做是真实的东西而取得了某种独立的地位,并反过来阻碍了人现实的历史程序。

  符合现实的意识或说是符合现实的幻想则是人类本质或者说是人的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类创造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人类解放的学说,他所批判的绝不是意识活动本身,它所批判的是意识活动的异化,是独立于生活以外而阻碍人类现实历史程序的意识形态。

  这种意识形态不仅脱离人的物质活动也独立于人的自由意志,是与人的生活根本对立的东西。

    马克思认为并不是意识决定生活,反过来,其实是生活决定着意识。

  人的意识是不同于感性存在物的东西,它仅仅是人脑的产物。

  在人类刚刚踏入自己历史的时候,意识只是人们实践活动的组成部分,它是与现实的环境和实践活动直接统一的。

  随着人类社会分工的发展,尤其是精神劳动和物质劳动的分工,与现实的实践活动相统一的意识脱离实践成为独立的力量,在马克思看来成为了意识形态。

  这样,意识脱离实践而转化为意识形态,即“纯粹的”理论,这样的理论脱离于现实世界,是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虚幻世界,却被作为解释现实世界、规范现实世界的依据。

  马克思走出革命性的一步,提出意识或说哲学的依据人的生活或者说是生活着的人。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生活出发批判作为意识形态的哲学,但并非要取消哲学,事实上哲学本身就是存在于现实世界的,而且是这个世界的补充,是精神领域的补充。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人类需要哲学,只有通过哲学人类才能把握自身。

  三、理解生活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依据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活即人的生活或生活着的人作为构建理论的依据和自己哲学的出发点,生活包含了现实世界的一切现实问题,同样也蕴含了一切未来社会的萌芽。

  理解这一出发点首先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际上就是从人的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关于人类生活方式发展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有过三种阐述,即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人的本质是实践,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实际上是对人的活动或者说就是人的生活的三个方面的抽象,自由自觉是对人与自己意识的关系即人的意识活动的抽象,实践则是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人的物质活动的抽象,社会关系的总和则是对于人与人关系的抽象。

  这三种关系只是生活的三个方面,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人的抽象,现实的人不可能只是表现为其中一个方面,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人的生活,是生活。

  对人的三种关系以及这三种关系之间相互作用的分析就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即使是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的发展的最高理想也是对于生活理想的抽象,即最高的生活方式是人的各种关系全面自由的生活方式。

  其次,如果我们理解生活决定意识的原理,我们就能正确的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

  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是马克思对其时代生活的抽象,其分析生活的普遍原理往往隐藏在一系列具体分析之中。

  我们要用我们的现实生活来检验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普遍的原理而摒弃其中已经是虚幻的东西。

  对于我们来说,过去人间的东西也是天国的东西。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