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库治理长效机制为何如此重要?

作者:穆澍澍时间:2023-07-23 13:50:34

导读:" 小金库治理长效机制为何如此重要?介绍:小金库是指企业、组织或个人的一部分资金用于备用或投资的账户。小金库治理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在于确保小金库的合理管理和使用,保障资金的安全和有效利用。解决方案:1.预防财务风险:建立小金库治理长效机制可以帮助企业预防财务风"

小金库治理长效机制为何如此重要?

介绍:

  小金库是指企业、组织或个人的一部分资金用于备用或投资的账户。小金库治理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在于确保小金库的合理管理和使用,保障资金的安全和有效利用。

解决方案:

  1.预防财务风险:建立小金库治理长效机制可以帮助企业预防财务风险,确保资金安全。具体措施包括规范资金流程、建立审批制度、加强内部控制等。

  2.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通过小金库治理长效机制,可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避免资金闲置。具体措施包括合理规划资金的使用和投资、及时调整资金结构等。

  3.促进企业发展:小金库治理长效机制可以为企业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促进企业发展。具体措施包括优化资金结构、建立资金储备机制、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等。

  4.维护企业形象:建立小金库治理长效机制可以提高企业的形象和信誉度,增强投资者和合作伙伴的信任。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对小金库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等。

  5.推动治理规范化:小金库治理长效机制是企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推动企业治理规范化。具体措施包括建立治理结构、制定相关制度和规范、加强内部监督等。

  6.保障员工权益:小金库治理长效机制可以保障员工的权益,确保他们的工资和福利得到及时支付。具体措施包括建立资金储备机制、加强财务监督、规范资金使用等。

  7.促进经济发展:小金库治理长效机制对于促进经济发展也起到重要作用。具体措施包括合理规划资金的使用和投资、加强资金监管、优化资金利用效率等。

总结:

  小金库治理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在于预防财务风险、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促进企业发展、维护企业形象、推动治理规范化、保障员工权益和促进经济发展。通过建立有效的小金库治理长效机制,可以实现资金的安全和有效利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什么是"小金库"治理长效机制

  即能长期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

  长效机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型核变的,它必须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理解长效机制,要从“长效”、“机制”两个关键词上来把握。

  机制是使制度能够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配套制度。

  毕猛它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比较规范、稳定、配套的制度体系;二是要有推动制度正常运行的“动力源”,即要有出于自身利益而积极推动和监督卜数掘制度运行的组织和个体。

  机制与制度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机制不等同于制度,制度只是机制的外在表现。

  理解了上边的内容建立“小金库”治理的长效机制就不难理解了吧。

如何构建"小金库"治理的长效机制

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情况总结报告

  为不断深化和巩固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成枣局果,构建治理小金库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防范和杜绝小金库问题的发生,我校根据广州市番禺区财政局〔2011〕3号的文件精神,遵循“码旦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原则,深入探究小金库产生的深层次根源,从银行账户开设、票据管理规定、国有资产处置、严格财务核算和加大监督管理方面,提出治理小金库有关政策要求和工作规范,将小金库纳入日常监督管理规定中,建立健全制度、管理和监督“三位一体”的长效防治机制。现将我校的工作开展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教育

  严把教育培训关,增强法制观念,自觉抵制“小金库”的产生。

  加强教育学习,使领导干部不想设“小金库”,强化现有制度执行措施,认真制定“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整体宣传方案,围绕不同治理阶段的宣传要求,深入开展宣传,扩大影响,一方面提高学校领导干部对治理“小金库”工作意义的认识,提高自我约束和防范意识,严格执行国家财经纪律。

  搞“小金库”不仅违纪,而且违法,也违反国家规章制度。

  首先,学校领导不仅自己不搞,而且要管好自己的下属也不搞。

  其次,用典型案例,用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进行教育,克服侥幸心理,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第三,增强廉政教育的经常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学校干部通过学习、反思和对照廉政规定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修正,增强遵纪守法意识,自觉抵制“小金库”。

二、完善制度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小金库”治理工作,把此项工作上升到党风廉政建设的高度,并安排部署我校的“小金库”治凳模让理工作,为我校扎实有效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二是机构组建到位。

  根据今年“小金库”治理工作要求,成立了治理“小金库”领导小组,并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到了机构队伍健全、治理力度不减,为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是强化制度建设,修订完善现有制度,使领导干部不能设“小金库”。

  不断建立和完善财务制度,规范财务管理,特别是加强财务管理的内部审计控制力度,堵塞管理环节的漏洞,在源头上斩断“小金库”的资金来源。

  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把“小金库”问题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目标之一,明确学校校长是“小金库”问题的第一责任人,一旦发现“小金库”,除了对当事人进行处罚外,还必须对承担直接领导责任的相关领导实行责任追究。

三、深化改革

  深化改革,创新账户管理模式,使“小金库”无处藏身。

  治理“小金库”的一项重要措施是管理账户,我校完善了内部资产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账户开立、使用、管理的有关政策规定。

  同时对账户管理的日常监督检查,解决公款私存、账外设账、多头开户等问题,使“小金库”无处藏身。

  通过专项治理,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和内控机制,促进学校健康发展,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和学校财务管理,强化日常管理和监督。

四、强化监督

  加大监督处罚力度,使领导干部不敢设“小金库”。

  加强财务监督和审计监督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对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行校务公开,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清理“小金库”专项督察活动,形成多渠道的监督网络,建立健全一系列公开制度、监督制度。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注重发挥公众监督举报作用,充分发挥教职工的舆论监督作用,设立举报电话,让“小金库”置于学校教职工的监督下。

“小金库”为何禁而不止

私设“小金库”,接受“好处费”等等,这是一些部门中,少数公职人员避开监管违法违规的“小动作”,以致形成部门贪腐的小气候,不仅个人犯罪,还带出串案、窝案‥‥‥

  “小金库”,作为一种为以权谋私者提供方面的工具,尽管国家三令五申,明令禁止。

  可是!不知为何,“小金库”问题却愈演愈烈,以致出事了,方惊醒“梦”中人。

  是没有人管吗?上至国家下至地方,都有扼制“小金库”的系列法律法规和办法措施,而且各级组织大会、小会关于“小金库”衍生腐败这方面的案例也讲了不少。

  然而,“小备慎金库”之风为什么禁而不止呢?。

  “手莫伸,伸手必被抓”,这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

  纵观治理“小金库”的过程,我们发现这是一个周而复始地发现问题、查处问题、整改问题、又发现新问题的过程,是“治已病”。

  面对这样的顽疾,必须在治理的基础上通过找寻“小金库”产生的根源,并研究制定构建长效机制,才是防治“小金库”的根本所在。

  然而,一些掌握着实权之人,明知违法违规构筑的“小金库”会使人堕落,令部门蒙羞,还是对“小金库”十分着迷,不计后果。

  而我们的纪检监察部门,存在着监督机制上不到位,尤其对一把手监督不到位,对相关的领导即便是抓了廉政学习,也打了招呼,但他们总是抱着侥幸的心里,暗箱操作,面对纪检监察部门,他们表现出自己廉洁自律的形象,不说真话,而背地却干着违法违规的勾当。

  对分管部门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保持缄默、轻描淡写隔靴搔痒,或通过一些会议传递信息或暗示可为不可为,眼看一些部门和干部身上滋长“毒瘤恶疮”却失去最佳“医治”时机,直到出事了,受到法律制裁了才为之和物后悔可惜。

  最初,我们的纪检监督部门通过廉政教育或专题会议传递信息或暗示,或多或少让容易滋生“小金库”的部门和掌管“小金库”的人老实了一阵子。

  可是,长时间没有动作,侥幸心里的驱使,使他们又猖獗起来,原因恐怕就在于只闻“雷声”,不见“雨点”。

  因此,想起一些部门之所以“小金库”禁而不止,不也正是如此吗?。

  “小金库”腐败不仅具有极大的隐秘性,而且具有较强的“防御性”。看来,要真正抑制住“小金库”使其不再发生或少发生?笔者认为,只有增加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金钱面前不动心,做到该拿的拿,不该拿的坚决不拿,才能从根本上控制“小金库”的发生。

  另外,从制度入手,规范管理行为,优化权力配置失衡,以疏为主、疏堵结合、统筹兼顾、实事求是消除“小金库”的另一条重要举措,控制“小金库”的发生,必须做到“雷声”和“雨点”一起来,在实践中规范财务收支行为、加强财务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从制度上防治腐败。

  同时,还需要自上而下转变查处违规问题是成绩的静态观念,树立预防违规问题也是成绩的动态监控观念,多方着力构建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

  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如会议、宣传资料、学习班、支部生活会等途径,认真组织对《财政违法行为处罚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法规条例的学习,不仅要组织全体财会人员认真学习,而且要组织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认真学习,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高度,认清“小金库”对国家、单位、个人的严重危害,从而严格以党纪和规章制度约束行为,清除私设“仿棚敬小金库”的思想根源。

  努力起到查处一起,震慑一片的效果,以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不断深入,使“小金库”失去存在的基础,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避虚就实防治“小金库”的创新思路|避什么就虚

    一、引言  屡禁不止、屡查不绝的“小金库”,有其客观的体制根源、生存土壤和操作空间。

  近二十年间,财经界和司法界均有海量的文章对“小金库”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对“小金库”的危害提出了警示,对“小金库”的温床提出了批评,并对“小金库”的治理提出了建议。

  遗憾的是,在公开检索的资料中理论化和理想化成分较多,可以作为实务参考的有价值范例不足。

    笔者就职于江西省资悉液产规模最大的企业集团,有幸参与千亿规模企业集团“小金库”防治的制度起草、流程设计、执行督导、评价考核与宣传报导,并指导部分单位“小金库”防治体系工程建设。本文试图以独特的视角剖析“小金库”的成因与危害,以创新的思路全面架构防治体系。

  二、“小金库”的历史沿革

    “小金库”自古有之,“私库”、“内帑”、“厘头银”、“光院钱”、“火耗”等等都是历史上的小金库。

  1986年,国务院在宣传《关于财政税收物价联合大检查》过程中,首次正式提出“小金库”的说法。

  1995年,国务院转发《关于清理检查“小金库”意见的通知》中,将“小金库”定义为:亮侍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单位收入和应上缴收入,且未列入本单位财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属“小金库”。

  最新的变化是2009年《关于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9〕18号),将“小金库”定义为: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应列入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的资产。

  相较而言,最新的定义修改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不强调“小金库”资金来源的非法化;二是不局限于资金,包括各项资金及其形成的资产。

    通俗来说,“小金库”有两个相对概念:“小”与“大”相对,不列入单位大账公账,在部门或个人小账私账上核算,这是一个前提;“库”与“笔”相对,单笔收支违反财经法规不属于“小金库”治理的范畴,归集存放,逐步列支这是第二个前提。

  三、小金库的诱因、成因与存因

    抛除领导个人贪腐等原因外,“小金库”之所以屡禁不止、屡查不绝,确有其客观的体制根源、生存土壤和操作空间。

    一是小金库的诱因,即其体制根源,主要体现在财务资源与工作职责不对等。

  我国经济总量虽然位居世界前三位,但人均标准还是非常低的,总体上仍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

  无论是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还是企业管理人员的人均公用与管理经费往往受到部门预算或企业预算的严格控制。

  特别是在媒体和监察部门高度重视三公经费和管理支出的当下,财权层层上收、事责层层下压已成为一种常态,造成行政事业单位或企业集团内部,基层单位往往被赋予本职以外的其他附属工作。

  正规渠道资金不足,上级交办的工作又要完成,就给“小金库”提供敬陆吵了一张貌似合理的“准生证”。

    二是小金库的成因,即其生存土壤,主要体现在人事任免与财务监督权力的不匹配。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受条块分类管理的限制;在企业集团内部,则主要受到企业独立法人的限制。

  在这种情况下,单位领导的考核、任免、奖惩与升迁等,与本单位财经纪律执行情况往往存在严重的脱节。

  许多基层单位领导工作主业完成得较好,再加上一句“都是为了工作,又没往个人口袋里装”,往往给违反财经纪律的责任人提供了一块貌似合理“护身符”和“免死牌”。

    三是小金库的存因,即其操作空间,主要表现在防治体系尚待健全。

  首先是内部控制缺失。

  有些单位内部监督及控制制度建设不健全,相关风险控制点约束力不够,有些单位则是制度执行力欠缺,使部分人员有较大的操作空间;其次是领导意识缺乏。

  部分单位领导不懂财务常识、财经法纪意识和自我监督意识薄弱,主观上把财务规范化管理当成是制约而不是助力;再次是责任追究缺位。

  在具体处罚过程中,缺乏相关专项的法律支持主,没有形成对“小金库”处理的统一标准,导致了重经济处罚,轻责任追惩的惯例。

  特别指出一点,很多“小金库”用于小团体的集体福利,因为法不责众的心态,一般处理中都不了了之。

  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又助长了一些部门和单位的有恃无恐,给违反财经纪律的责任人提供了一套貌似有效“隐身衣”。

  四、“小金库”的危害

    “小金库”化大公为小公,化公为私,这完全违背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把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对立起来,倒置过来,具有即其严重的危害。

    一是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小金库”资金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使用起来不受监督和制约,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历代奸相、权宦,起富发家都离不开冠冕堂皇的工作理由,而中饱私囊也都离不开各种名义的“小金库”。

    二是损害国家集体的利益。

  “小金库”切割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小团体的利益,甚至为了小团体的利益出让、贱卖国家集体利益。

  众所周知的中日甲午海战失利以及鲜为人知的范仲淹庆历新政失败,其背后都有“小金库”的影子。

    三是影响国家的执政基础。

  一些单位私设“小金库”并大肆挥霍资金,令群众深恶痛疾,不仅破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更影响到我们党的整体形象和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

  历代农民起义的起源多因苛捐杂税,而所谓的苛捐杂税大部分并不是正常纳入国库的税收,而是层层盘剥,最终纳入各种“小金库”。

  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内国外大多数王朝的灭亡,除了外族入侵,大多数都是毁在了“小金库”上面。

    四是干扰国家的经济秩序。私设“小金库”,一般都是采取欺上瞒下,偷梁换柱的手法乱收乱花,助长了社会上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行为,并且严重削弱了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干扰了正常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秩序。

  五、“小金库”的治理措施

    长期以来,“小金库”治理在思想上避实就虚,在工作上流于形式,在效果上屡禁不止。

  怎样破解这一难题?首先要“避虚就实”,其次要找准要害。

  通过“小金库”防治实践,笔者总结了以下破解“小金库”治理难的招术,供借鉴之用:。

    一是“校枉必过正,执法可责众”。

  在“小金库”防治过程中,企业首先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摸清“小金库”可能产生的来源,而不是局限于国家制定的“小金库”的七项主要表现形式。

  同时,在“小金库”防治之初,应当首先考虑制订切实有效地处罚条款,让抱有“侥幸心理”和“法不责众”心态的人员认识到企业治理“小金库”的决心。

    二是“防治并行、长效机制”。而事前监督远比事后查处管理成本更低,也更有利于企事业单位的稳定,因此,“小金库”的防治应当做到“防”与“治”并行;而“小金库”查而不绝、屡禁不止,也充分说明这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长效机制的确立也避免了运动式的清理给部分单位带来的侥幸心理。

    三是“领导重视、各部协同”。

  “小金库”的防治,需要首先得到各企事业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才能确实有效的进一步展开,避免其“流于形式”,虎头蛇尾。

  而各部门(如业务、行政、财务和审计等)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才能真正把“小金库”的整顿工作落实到位。

    四是“堵疏并举、标本兼治”。

  “堵”就是严厉查处“小金库”行为,“疏”就是要采取一些合理的疏导举措避免“小金库”的产生。

  除了私分与贪腐这些个人违法动机外,“小金库”之所以屡禁不止、屡查不绝最主要的原因是基层财权与事责的不对等。

  治标更需治本,堵坝不如疏浚。

  因此,企事业单位在治理“小金库”的同时,应优化内部资源分配方式,改善内部预算体系,最大程度的消除“小金库”存在的所谓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根除这一顽疾。

    五是“案例宣传、广而告之”。

  “小金库”防治工作首先要提高宣传的力度和效果。

  宣传的对象不仅是财务人员自身,更重要的是单位领导、业务部门和广大职工。

  目前国内行政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大多并非财务出身,对财经具体业务知识不可能有很深入的了解,业务部门和广大职工更不可能懂很多的财务知识。

  因此在宣传时特别要注意渠道与方式,注意通俗性与专业性的结合,确保“小金库”防治工作宣传到点、落实到位。

    以上为创新思路下的破解之道,限于篇幅,具体创新方案可以参考江西省高速集团“小金库”防治工作宣传幻灯片:-731475817442.html。

  (作者单位: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如何更好防范小金库问题的发生

  “小金库”,是指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的资产。

  “小金库”资金(资产)来源众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13种:财政拨款;政府性基金收入;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资产处置收入;资产出租收入;经营收入;利息收入;捐赠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等。

防范小金库问题的措施:

  (一)加强一把手廉政教育和培训。

  认识“小金库”治理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和重大意义,认清“小金库”的严重危害性,把治理工作列入议事日程。

  加强党员干部的法治理念和制度意识,党员干部带头学习制度、自觉遵守制度,养成按制度办事的习惯。

  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党纪法规教育、正面示范教育和反面警示教育、激励教育和诫勉教育,拓宽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建立学习教育的长效机制。

  (二)财务部门制定学习计划,定期学习各项财务规章制度及财经文件,掌握最新会计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财务人员自身业务和职业道德,同时为领导做好提醒、监督工作。

  (三)进一步制定完善各项本单位财务制度。完善银行账户管理制度、银行存款及现金管理制度、非税收入管理制度、“三公”经费管理制度、会议费、培训费等费用管理制度、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以及会计基础工作制度等多项制岁陪度,健全完善长效机制。

  (四)建立监督管理制度。

  建立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拓展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研究工铅禅作,结合实际,将治理工作与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监督相结合,从而从各个方面堵塞“小金库”的发生。

  槐雀尘。

...电信“小金库”是怎么一回事?怎样解决的?为什么会产生?想了解一下...

  对于‘小金库’问题,我们立行立改,重拳整治。

  同时,进行系统梳理,举一反三,建立防范‘小金库’的长效机制。

  ”近日,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下称“中国电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今年3月至4月,中央第十二巡视组对中国电信开展专项巡视期间,发现其北京公司通过虚列业务招待费、会议费、员工交通费等方式,套取资金,形成多个“小金库”。针对这一问题,巡视组要求中国电信对私设“小金库”问题进行系统梳理,认真研究并制定纠正和查处措施,务求取得成效。

    针对巡视组指出的问题,中国电信党组多次进行专题研究,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王晓初强调:“要重点整改‘小金库’、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普遍性问题,对照廉洁自律要求做好自查自纠,认真反思典型案例,从党性修养、世界观改造方面狠下功夫整改。”

    目前,集团公司已经查实了北京公司先后20次以会议费结余等形式私设196万元“小金库”,以及黑龙江鹤岗分公司、安徽通服芜湖国瑞公司、河北邢台分公司等单位私设“小金库”问题,多名企业负责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和免职、调离岗位等严肃处理。

  中国电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重点从三方面采取措施,治理“小金库”没稿升问题——

    “疏、堵、诫”三措并举,彻底消除北京公司“小金库”问题和隐患。

  针对业务发展中确实存在的支出需求,明确合规的费用开支渠道;规范报销管理,加强稽核检查;强化典型案例通报警示,从思想认识上根除侥幸心理。

  截至目前,巡视中发现的北京公司“小金库”所涉钱物已经全部追敬和缴入账。

    6月26日,中国电信下发《关于进一步开展“小金库”清查工作的通知》,明确自查自纠的范围包括集团总部和所属各级单位,确保全面清查、不留死角。

  在此基础上,抽调80人组成10个检查组,对广东、陕西、湖南、广西、云南、江西、甘肃、辽宁、内蒙古、山西等10个省的分支机构进行重点检查,抽查凭证9593张。

  截至7月底,集团所属各单位已全部完成自查自纠发现的“小金库”问题整改。

    “严禁隐匿收入,设立‘小金库’;严禁将对外合作中对方给予的各种补偿,设枯老立‘小金库’……持续开展财务监督检查,将‘小金库’检查工作纳入每年财务检查和内部控制评估的重点……”在认真分析“小金库”问题及其成因的基础上,中国电信制定“八项禁令”和“六条举措”,旨在形成防范和治理“小金库”的长效机制。

  “下一步,我们将强化问责,凡是新设‘小金库’的单位,对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按照组织程序一律先免职,再依据相关规定追究责任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