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有哪些词类需要掌握和活用?

作者:邴鸿泽时间:2023-07-23 13:51:22

导读:" 初中语文中有哪些词类需要掌握和活用?1.名词:名词是指表示人、事、物、地方、时间等具体或抽象的名称的词语。在初中语文中,掌握和活用名词可以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描述事物,丰富语言表达。2.动词:动词是指表示动作、变化或状态的词语。在初中语文中,掌握和活用动词可以帮助学生"

初中语文中有哪些词类需要掌握和活用?

  1.名词:名词是指表示人、事、物、地方、时间等具体或抽象的名称的词语。在初中语文中,掌握和活用名词可以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描述事物,丰富语言表达。

  2.动词:动词是指表示动作、变化或状态的词语。在初中语文中,掌握和活用动词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描述事件的发生和变化的过程。

  3.形容词:形容词是用来修饰名词的词语。在初中语文中,掌握和活用形容词可以帮助学生更生动地描绘事物的特征和品质。

  4.副词: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或整个句子的词语。在初中语文中,掌握和活用副词可以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描述动作的方式、时间、程度等。

  5.介词:介词是用来表示名词或代词与其他词之间的关系的词语。在初中语文中,掌握和活用介词可以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描述事物之间的空间、时间、原因等关系。

  6.连词: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语。在初中语文中,掌握和活用连词可以帮助学生更准确地表达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7.代词:代词是用来代替名词的词语。在初中语文中,掌握和活用代词可以帮助学生避免重复使用名词,使句子更加简洁。

  8.数词:数词是用来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语。在初中语文中,掌握和活用数词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描述数量和顺序。

  9.叹词:叹词是用来表示感叹、祝愿、劝诫等情感或意愿的词语。在初中语文中,掌握和活用叹词可以帮助学生更生动地表达情感和意愿。

  通过掌握和活用以上词类,学生可以提高语文表达能力,使语言更加准确、生动、丰富。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词类活用的例子初中

名词活用: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⑴名词后面带宾语,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驴不胜怒,蹄之。

  ⑵名词后面带补语,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履至尊而制六合.。

  ⑶前面有能愿动词或副词,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⑷同一名词迭用,或两个名词连和陵派用,这两个名词既不是叠字,又不是联合、偏正、复指关系,那么其中一个名词常用作动词。

  例如: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⑸前面有结构助词“所”,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置人所罾鱼腹中。

  ⑹方位名词常用作动词,有的前面有连词“而”或副词,有的前面既没有连词“而”也没有副词。

  例如:秦师遂东。

2.名词的使动用法

  ⑴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后所表示的动作。

例如: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⑵作使动用法的名词,后面也偶尔有省略宾语

  例如: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

⑶方位名词,是名词的一类,活用为动词后有时也有使动用法

  例如: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

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例如:孟尝君客我。

名词直接做状语

⑴名词在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特征时,活用为状语

  例如: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⑵名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态度、方式,活用为状语。

  例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⑶名词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活用为状语

  例如:黔无驴,有好事者船唤贺载以入。

⑷名词在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时,活用为状语

  例如:孤帆一片日边来。

⑸名词在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时,活用为状语

  例如:良庖岁更刀。

⑹名词在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时,活用为状语

  例如:南取百越之地。

⑺名词表示情况逐渐地发生变化,活用为状语

  例如:而乡邻之生日蹙。

动词活用:

1.动词活用为名词

  例如: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2.动词的使动用法

  ⑴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汪旁不及物动词上。

例如:焉用亡郑以陪邻?

⑵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例如:谨食之,时而献焉。

⒊动词的为动用法

  例如:死国可乎。

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例如:大行不顾细谨.。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⑴形容词用在“所”字之后,便活用为动词。

  例如: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⑵形容词放在能愿动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

  例如: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⑶形容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面,便活用为动词

  例如:稍出近之。

  ⑷形容词后带了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形容词便活用为动词。

  例如: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它的特点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由形容词活用而来的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觉得)宾语所表示的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初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②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廷

二.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①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

三.名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的使动用,“使……臣服”的意思。

①生死而肉骨肉:使……长肉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做王

四.名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①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意动用法,把……当作宾客。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五.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笑凯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液橘的人”。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入: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

②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收藏、经营的金玉珍珠

六.动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表示主语使后面的宾语发出这个动作,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外连横而斗诸侯斗:让……争斗

②李牧连却之却:使……退却

③中军置酒饮归客饮:使……饮酒

七.动词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表示主语为了宾语而发出这个动作。如:“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中的“哀”,就是“为……哀怜”之意。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死:为……而死

②秦不哀吾之丧而伐吾同姓哀:为……哀悼

八.形容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

  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红:绿叶、红花。闹升团

②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高:高处

九.形容词用作动词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是走到尽头的意思。

①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美:赞美

②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多:推崇,赞许

十.形容词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就是“使……变绿”的意思。

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弱:使……削弱

②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愚:使……愚笨

十一.形容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认为……小的意思。

①渔人甚异之异:认为……奇异

②予怪而问之怪:认为……奇怪

十二.数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

  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如:“六王毕,四海一”中的“一”,就是统一的意思。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背离

②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一:专一

  其实学习文言文最主要的是要多积累,多背诵。

中考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归纳

2017中考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归纳

    一般来说,只要一个初中生好好去学习,物理虽然不一定考满分,但是也足以考高分,在中考语文中,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某些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固有词性,进而表达新的意义的语言现象。

  掌握词类活用规律是学习文言文必备的能力。

  为帮助同学们系统复习,我为大家分享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如下,一起来学习吧!。

  一、名词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鞭数十(鞭,用鞭子打)

  2、果然鹤也(鹤,变成白鹤)

  3、天雨墙坏(雨,下雨)

  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意动,当作宾客)

  5、其家甚智其子(利,链和握意动,认为……聪明)

  6、父利其然也(意动,以……为利)

  7、歌以咏志(歌,写诗歌)

  8、愿为市鞍马(市,买)

  9、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

  10、对酒当歌(歌,高歌,唱歌)

  1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后是方位名词做动词,表示“放在前面”、“放在后面”)

  12、置所罾鱼腹中(“罾”用是用罾捕的)

  13、皆指目陈胜(“目”是用目示意)

  1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太守,做太守)

  15、名之者谁(名,给……命名)

  16、一鼓作气(鼓,击鼓)

  17、朝服衣冠(服,穿戴)

  18、惠子相梁(相,作宰相)

  19、冬雷震震(雷,打雷)

  20、夏雨雪(雨,降下,落下)

  21、寻向所志(志,做的记号,标志)

  22、有仙则名(出名)

  23、有龙则灵(现灵)

  24、披发文身(画文彩;刺花纹)

    25、书帛曰:“陈胜王。”(称王)

  26、不蔓不枝(蔓延;生出枝节)

  27、皆刑其长吏(刑,惩罚)

  28、环而攻之(环,包围)

  2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限制)

  30、峨冠而多髯者(峨冠,戴着高帽子)

  31、皆下之(攻下)

  32、此中人语云(语,告诉)

  33、欲穷其林(穷,走到尽头)

  34、吾义固不杀人(坚持合宜的道义、情理)

  35、天下缟素(穿孝服)

  36、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划船)

  (二)名词作状语

  1、窗扉洞开(像洞一样)

  2、当窗理云鬓(云,像乌云一样)

  3、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犬一样)

  4、失期,法当斩(法,依照法律)

  5、吾义固不杀人(义,按照棚庆道义)

  6、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用船)

  7、面刺寡人者(面,当面)

  8、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

  9、置人所罾鱼腹中(罾,鱼网,用网捕)

  10、夜篝火(用篝火装着“鬼火”)

  11、箪食壶浆(用箪,用壶)

  12、乃丹书帛(用朱砂)

  二、动词活用

  (一)动词作状语

  1、几处早莺争暖树(争)

  2、忽啼而求之(啼,哭着)

  3、跳往助之(跳,跳棚竖着)

  (二)动词作名词

  1、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骑,战马)

  2、宜枉驾顾之(驾,指车、马)

  3、虽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

  4、猛浪若奔(奔,飞奔的马)

  (三)使动用法

  1、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正、笃、睦、和,形容词)

  2、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流)

  3、凄神寒骨(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4、乱花渐欲迷人眼((“迷”,意为“使‥‥‥迷乱”))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使……扰乱;使……劳累)

  6、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使……痛苦;使……劳累;使……饥饿;空乏,使……穷困;使……颠倒错乱;使……惊动;使……坚韧)

  7、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使……巩固)

  8、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使……震慑)

  9、忿恚尉(使尉愤怒)

  (四)意动用法

  1、以贤勇知(《大同》,贤,形,认为……为贤)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认为……美)

  3、闻寡人之耳者(闻)

  4、父异焉(对此感到诧异)

  5、邑人奇之(以之为奇)

  6、父利其然(认为这种情况有利可图)

  7、渔人甚异之(对此感到诧异)

  8、余悲之(对此感到悲哀)

  9、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

  10、固以怪之矣(对此感到奇怪)

  (五)为动用法

  1、死国可乎(死,为国而死)

  2、伤仲永(伤,为仲永而哀伤)

  3、既泣之三日(泣)

  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丧,为死去的人办丧事)

  5、念悲其远也(悲)

  6、祭祀必祝之(祝,为之祈祷)

  三、形容词活用

  (一)作名词

  1、温故而知新(故,旧知识;新,新知识)

  2、近塞上之人(近,靠近)

  3、披坚执锐(坚、锐)

  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惑,疑惑的问题)

  5、毕力平险(险,险阻的山)

  6、此皆良实(贤良诚实的人)

  7、攘除奸凶(奸臣贼党)

  8、野芳发而幽香(香花)

  9、心乐之(以之为乐)

  (二)作状语

  1、胡人大举入塞(大,大举,大规模)

  2、见渔人,乃大惊(大,非常,大吃)

  3、与蒙论议,大惊曰(非常)

  (三)作动词

  1、家富良马(富,有很多)

  2、明月别枝惊鹊(惊,惊动)

  3、京中有善口技者(善,擅长)

  4、父异焉(异,对……感到惊异)

  5、邑人奇之(奇,以……为奇)

  6、而日中时远也(远,距离远)

  7、不远千里(远,以……为远)

  8、食之不能尽其材(尽,使尽,竭尽)

  9、心乐之(乐,喜欢)

  10、凄神寒骨(凄、寒)

  11、聚室而谋(聚,使聚,召集)

  12、笑而止之(止,使止,阻止,阻拦)

  13、似与游者相乐(乐,嬉戏,逗乐,游乐)

  14、日光下澈(澈,深深透过,直射水底)

  15、毕力平险(毕,用尽)

  16、不能绝也(绝,杀绝,杀尽)

  17、私我也,美我者(私,偏爱;美,意动)

  18、楼渐低(低,降低)

  19、渔人甚异之(异,感到诧异)

  20、欲穷其林(穷尽,走到头)

  21、一览众山小(小,意动,以……为小)

  22、此教我先威众耳(威服,动词)

  23、亲贤臣,远小人(亲,亲近;远,远离)

  24、香远益清(远播)

  25、互相轩邈(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四、数量词活用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跑千里路)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贰,两属)

;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很多同学一看到语文文言文就头大,更别说整理文言文知识点了,为此,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希望可以帮到你!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2、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像对待奴隶一样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

  二、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派带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

  1、沛公欲王关中王:统治

  2、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

    3、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缟素:穿孝服

  4、大楚兴,陈胜王王:称王

    5、范增数目项王。目:示眼色

  三、名词使皮羡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

  ***使天下之主臣服。

  ***。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称王

  2、汗牛充栋汗:使……出汗

  3、齐威王欲将孙膑任命……为将

  四、名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①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把……当作宾客。

  ②鱼肉百姓鱼肉:以……为鱼肉

  ③孟尝君客我客:把……当作门客

    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不仅仅把亲人当作亲人,不仅仅把孩子当作孩子。

  "。

  五、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1、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入:产品、收入

  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谗、讥:诬陷、嘲讽的话

  六、动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1、外连横而斗诸侯斗:让……争斗

  2、中军置酒饮归客饮:使……饮酒

  3、生死而肉骨使……复生

  4、惊天动地使……惊奇;使……感动

  5、可烧而走也使……逃走

  七、动词为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因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怎么样。如: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死国:为国事而死

  八、动词活用作状语

    动词在谓语前,修饰或者限制谓语。

  儿惧,啼告母啼,哭着

  九、形容词用作名燃搭词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

  1、晓看红溼处红:红花

    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红:绿叶、红花。

    3、常在于险远。险远,危险而又道远的地方

  十、形容词用作动词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是走到尽头的意思。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穷:看尽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偏爱

  十一、形容词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就是"使……变绿"的意思。

  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弱:使……削弱

  2、富国强兵富、强:使┉┉富、强

  3、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苦、劳、饿:使┉┉苦、劳、饿

  十二、形容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认为……小"的意思。

  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小:认为……小

  2、予怪而问之怪:认为……怪

  3、渔人甚异之异:认为……奇怪

  十三、数词用作动词***或形容词、名词***

    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如:

  六王毕,四海一一:统一***动词***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背离***动词

  十四、数词用作形容词

  1、余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一:全、满***形容词***

  2、二三其德二三:不专一,不忠诚***形容词***

  十五、数词用作名词

  其一犬坐于前一,一只狼***名词***

  初中文言文学习方法

  一、顺畅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

    有的字有两个以上的读音,先要弄清读什么音时是什么意思,结合句意,确定读音。

  例如“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中“遗”字,在句中是“给予”的意思,因此应读wèi。

  读准通假字的字音。

  例如甲字与乙字通假,甲字就读乙字的音。

  像“曾益其所不能”中的“曾”通“增”,就应读zēng。

  再有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等,保留了古音,例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说”,应读yuè。

  文言文中,有的字用改变读音来表示词义和词性有了变化,遇到这类现象应按变化的读音诵读,像“谨食之,时而献焉”中的“食”,表示“喂养”的意思,这时应读作sì。

    2.读好停顿。

    有些文言语句,首先要弄懂句子的意思,才能读好句中的停顿。

  例如“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这句中“狼洞”不是现代汉语的偏正结构的名词短语,不能连读,应读成“一狼/洞其中”。

  有些表议论、推断、反问等语句,若前面有“夫、盖、其”等词领起,读的时候,在这些词后边也应稍作停顿,如“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读时应读成“夫/大国,难测也……”。

  二、通假字、词类活用

    通假字的读音有两种情况:一是通假字和本字读音不同,要按本字读音读。

  如“河曲智叟亡以应”中:“亡”通“无”,读“wú”。

  另一种通假字和本字读音相同。

  如《岳阳楼记》中“百废具兴”,“具”和“俱”读音相同都读jù。

  对通假字的字义要按本字意义理解。

    词类活用指的是有的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改变了原来的词性而变成的别的词性。

  判断一个词是否是活用,要看它处在什么位置上。

  如:“愿为市鞍马”中,“市”原是名词,意思是集市。

  由于它在动词谓语位置上就活用为动词“买”句子译做“愿意为此买鞍马”。

  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是另一个意义,这就叫一词多义。

    理解多义词,要了解其在古汉语中的词义,并且结合语境去判断它的含义,特别是要注意在读文言文的过程中多作积累。

  古今词义的变化,分几种情况:

    ①有的古今词义相同。

  有少量的词,几千年来词义没什么变化。

  例如:人、土、星等。

    ②大多数词义已发生了变化,如:“牺牲”的古义是“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如《曹刿论战》中的命“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而现在的意思是“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

    ③还有一些词古今词义相差不大,要特别注意,防止用现代的词义理解文言文意义。例如:“绝境”古义指“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指“无出路的困难境地”。

  四、了解文言文的一些主要句式

    了解文言句式,可以准确了解课文内容,不必死背概念。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是个判断句,译成现代文,应加判断动词“是”,“陈胜是阳城人。

  ”有的判断句没有“……者……也”的标志,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用“则”表示判断,可译成“这些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

  ”表示否定判断用“非”来表示,如“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文言中表达疑问的句式,如果宾语是疑问代词,一般都在动词或介词前,形成动宾或介宾倒装。

  如“何以战?”“微斯人,吾谁与归?”就要译成“凭借什么作战?”“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文言中表示被动的句式,有的借助介词“于”,如“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又如省略句式,在文言中也是常出现的,了解这些文言句式,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五、了解文章大意

    1.学会利用注释。

    课文下边的注释一般分为两种情况,大部分的是字、词、短语,乃至句子的解释,主要是对语言的注释。

  了解了这些注释的内容,再联络上下文的意思,就能基本了解了课文内容。

  还有一小部分注释,涉及到人、地、物等名物的注释,也是我们了解课文内容的一部分重要内容,不容忽视。

  例如《愚公移山》中涉及到的一些地理位置的名词,像“冀州”“河阳”“豫南”“汉阴”“渤海”“隐土”“朔东”“雍南”等,不了解这些地名的注释,就会影响对愚公移山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的理解。

  但是,对这一部分的注释不要求死记硬背,能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就够了。

    2.了解一点文言知识。

    文言文多是单音词。

  这一点同现代汉语多是双音词不同。

  了解了文言文语言的这一特点,对读懂内容大意以至熟读课文都是很有用的。

    古今词义明显的变化。

  由于年代久远,文言文中一些词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发生了变化。

  不了解这样的特点,了解课文基本内容也会遇到困难。

  例如,一些词的意义扩大了,像“江”、“河”,文言文中多指“长江”、“黄河”。

  还有一些词的意义缩小了,像“金”,古代泛指金属或兵器,现在一般仅指金子。

  然而,阅读文言文时,要特别注意的还是古今词义发生了比较明显变化的词。

  结合句意和上下文弄懂这样词的意思,无疑对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起着重要的作用。

  初中文言文学习技巧

    第一步:不求甚解识大意。

  当拿到一篇文言文时,我们要先粗读一遍,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遇到不会的字词跳过去,直接阅读下文。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能够培养学生对于一篇文章资讯的提取能力;二是当遇到不会时,学生会纠结在那里,失去了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那么,当我们大致读。

    懂了一篇文言文之后还是不能完全地理解文言文的深意,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第二步。

    第二步:咬文嚼字解字词。

  第一遍粗读之后,不会的字词就像是平坦路上的小石子一样,把我们的双脚咯的生疼,在这一步中,我们要扫除这些限制我们的障碍,彻底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在这一步中,学生要结合书下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并积累这些字词,为以后的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步:深入思考求真意。

  我们阅读文言文是为了读懂它,并且明确它告诉我们的关于人生的道理。

  我们古代的祖先是非常具有智慧的,这种智慧往往通过文言文和汉字传递给我们,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掌握古人的智慧,把它应用到作文或是生活中去。

1.初二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类

2.八年级语文文言文陋室铭练习题以及答案

3.八年级语文爱莲说的重点知识点

4.初中语文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5.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总结

如何学懂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中,词类活用是一个十分显著的现象。

  在古代汉语里,当某个词在某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即原来词性),具备了另一个词的语法功能时,就产生了词类活用现象。

  下面笔者就初中语文课本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作一简单的整理。

     一、名词的活用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和春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名词处在谓语动词的位置上,名词带上宾语或补语,这时候的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①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  ②一狼洞其中洞:打洞  ③有仙则名名:出名  ④不蔓不枝蔓:生藤蔓;枝:长枝杈  ⑤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缟素:穿孝服  ⑥大楚兴,陈胜王王:称王散棚差  ⑦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指:用手指;目:用眼看。

      如果没有宾语,就看一个名词前面是不是有“已、将、未、乃”等状语,如果有状语,这个名词也就可能活用成了动词。

    ⑧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鼓:击鼓  ⑨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果:实现。

    如果一个名词会出现在能愿动词或副词的后面,那么这个名词就可能活用成了动词。

  如:  ⑩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前:向前,上前    (二)名词做状语    名词一般不直接修饰动词,但文言文中一旦某一个名词出现在动词之前,且不作为主语,那么这个名词就具有对此动词的修饰功能,在文言语法中称名词作状语。

  名词一旦做了状语就意味着带了副词的性质。

  如:   ①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狗一样。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翼:像鸟张开翅膀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  ④北拒汉沔,南抚夷越北、南:在北边在南边  ⑤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隧从隧道或用打洞的办冲皮法  二、动词的活用(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的活用主要是动词活用为名词。

  在一定的上下文当中,一个动词处在主语或者宾语的位置,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

  这个动词就活用为名词了。

  如: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入:产品、收入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入:在国内出:在国外。

    ③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伏:伏兵  ④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谗、讥:诬陷、嘲讽的话  ⑤恐托付不效托付:托付的事。

    三、形容词的活用  (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

  如:  ①将军身披坚执锐坚:坚固的铠甲;锐:锐利的兵器。

    ②晓看红湿处红:红花  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红:绿叶、红花。

    ④百具兴废废:荒废的事业。

    ⑤落红不是无情物红:花。

    ⑥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识。

  新:新的体会或发现。

    ⑦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良:善良的人;实:诚实的人。

    ⑧帝感其诚诚:诚心。

    ⑨攘除奸凶奸凶:奸臣贼党。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它就活用为动词了。

  如:  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穷:看尽  ②京中有口技者善:擅长。

    ③欲其林穷穷:寻求到尽头。

    ④牛困人饥日已高高:升高  ⑤何苦而不平苦:忧虑,害怕。

    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偏爱  四、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上一个动词或者形容词,产生了使宾语发生某个动作的意思,宾语成了动作的主题,这个动词或者形容词便有了使动意义,活用为使动动词了。

  如:  (一).动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一般说来,活用作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

  例如:  ①无案牍之劳形劳:使……劳累  ②饿其体肤饿:使……饥饿  ③聚室而谋聚:把……召集起来  ④中军置酒饮归客饮:使……饮酒  ⑤惊天动地使……惊奇;使……感动  ⑥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忿恚使……忿恚  (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则活用为使动词。

  例如: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苦:使……痛苦  ②春风又绿江南岸。

  绿:使……变绿  ③明月别枝惊鹊惊:使……惊起  ④苟全性命于乱世全:使……保全  ⑤殚其地之生殚:把……都拿出去  五、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种动作行为,而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示的内容,是存于意念的想法或看法,客观上不一定如此。

    (一)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如:  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宾客:指邑人将仲永的父亲“当作宾客对待”  ②父利其然也。

  (《伤仲永》)利:认为……有利可图  (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  ①渔人甚异之。

  异:对……感到奇怪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奇:以……为奇异  ③不耻下问耻:以……为耻  六、数词用作名词、动词、形容词  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

  如:  ①其一犬坐于前一:一只狼(名词)  ②六王毕,四海一一:统一(动词)  ③余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一:全、满(形容词)。

初三文言文词类活用总结

1.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总结

七年级上册:《童趣》鞭.

  数十,驱之别院。

  (鞭:名词用作动词,用鞭子打。

  )《十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名词用作状语,时常。

  )传.不习乎?(传: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

  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理解与体会。

  )。

《山市》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

  (洞:名词用作状语,像洞一样。

  )《智子疑邻》天雨.。

  墙坏。

  (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其家甚智.其子。

  (智: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聪明。

  )。

  七年级下册:《伤仲永》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异: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

  其父。

  (奇: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

  宾客:名词意动用法,以宾客之礼相待。

  )父利.其然也。

  (利:名词意动用法,认为??有利可图。

  )。

日.

  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木兰诗》愿为市.鞍马。

  (市:名词用作动词,购买。

  )《口技》妇抚儿乳.。

  (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不能名.其一处。

  (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狼》。

  恐前后收其敌.。

  (敌:名词用作动词,胁迫、攻击。

  )其一犬.坐于前。

  (犬:名词用散袭睁作状语,像狗一样。

  )一狼洞.。

  其中。

  (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冲岁草堆中打洞。

  )。

  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异: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穷:名词意动用法,走到??尽头。

  )便扶向路,处处志.。

  之。(志:名词用作动词,作标记。

/link?url=8p1o4c-NrYICCpwVU0r4-DIaOGZz-5LWSAT3HuXLZ2jvwO6UAx8Mo-2xhHXqQ854LfVRQzpEEAvKVtCKBrsEcyO7Hm5vXrj_8yAs3ZPBQpW

2.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整理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大汇总高润清收集整理A.名词活用为动词:1.稍稍宾客其父2.但微颔之3.每至晴初霜旦4.虽乘奔御风来以疾也5.卒辇而致之6.驴不胜怒,蹄之7.苔痕上阶绿8.妇抚儿乳9.无不伸颈、侧目,以为妙绝10.不能名其一处也11.其夫呓语12.会宾客大宴13.欲棰杀之14.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15.台中像群仙16.泉而茗者17.罍而歌者18.红装而蹇者19.人恒过20.神弗福也21.公将鼓之22.请师之23.一狼洞其中24.月明辉室25.光鉴毫芒26.在宋城上而待楚寇也27.名之者谁28.故自号曰醉翁也29.是金陵人,客此30.东面而视3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32.针石之所及也33.火齐之所及也34.然得腊之以为饵35.又安敢毒耶36.人病则忧惧37.策之不以其道38.白日放歌须纵酒39.黄梅时节家家雨40.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41.腰白玉之环B.名词作状语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吾日三省吾身、日再食)2.有好事者船载以入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4.下见小溪5斗折蛇行6.犬牙差互7.山行六七里8.与余舟一介9.秋水时至10.箕畚运于渤海之尾11.毕竟东流去12.西北望长安13.戴朱缨宝饰之帽1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禅贺者15.北通巫峡,南极潇汀C.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互用:1.同俗自媚于众为善2.攘除奸凶3.亲贤臣,远小人4.此绵良实5.风烟俱净6.亦以此自轻7.猛浪若奔8.成人之美9.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10.心奇之11.京中有善口技者(陈康肃公善射)12.不蔓不枝13.香远益清14.回清倒影15.则素湍绿潭16温故而知新17心奇之D.意动用法:1.父异之2.邑人奇之3.父利其然也4.吾妻之美我者5.渔人甚异之6.不耻下问7.端居耻圣明8.少促尼之闻,轻伯夷之义9.余悲之E.为动用法: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F.。

  使动用法: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动心忍性…3.君将哀而生之乎4.望而却步峰息心5.乱花渐入迷人眼6.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3.初中文言文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总结

  一、古今异义[1]1、基本词:这类词古今词义没有什么变化,容易理解。

  如人、马、日、月、山、水等。2、一般词(这是记忆的重点)(1)变词。

  这类词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思相同。如:古文叫“冠”,现在叫“帽子”;古时叫“牖”,现在叫“窗”。

  (2)半变词。这类词字形相同,字音相同,词义不同或古今词义有细微差别。

  另一种情况是单音词变成了双音词。①古今词义不同的。

  如“走”“劝”等。②古今词义有细微差别的。

  如“购”“沐”“浴”等。③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的。

  如“克——克服”“固——坚固”“衣——衣服”等。二、一词多义:一个词有本意、引申义、比喻义这就造成了一词多义现象。

  如“兵”的本意是“兵器”,引申为“士兵”,再引申为“军队”,又引申为“兵权”,进一步引申为“战争”,还引申为“战略战术”。有时一个词的几个意思并存于一篇文章中,给我们阅读造成了困难。

  三、假借义(通假字)。1、音同形似。

  如“直→值”“禽→擒”等。2、音不同,但有相同的声母或韵母。

  如“内→纳”“见→现”等。3、音同形不同。

  如“要→邀”“裁→才”“有→又”等。注意:通假字是单向通,不是双向通。

  如“要通邀,邀不通要”。四、词类活用。

  1、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先轸朝”中的“朝”,“师劳力竭”的“竭”等。

  2、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如“以闲敝邑”的“闲”等。

  3、意动用法。如“秦不哀吾丧”的“哀”等。

  4、名词作状语。如“且使遽告于郑”的“遽”等。

  5、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如“是说也,人常疑之”的“说”等。

  6、其它。“用心一也”的“一”用作形容词“专一”,“以乘为先”的“乘”用作数词“四”,“驽马十驾”的“驾”用作量词等。

  虚词一、分清虚实。文言虚词除了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还包括代词。

  某个词既可以是虚词,又可以是实词。如“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的“顾”是动词“探望”的意思,是实词;“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的“顾”是“难道”的意思,是虚词中的副词。

  二、辨明词义。虚词很多是多义的,要看它在句子里的作用确定它的词义。

  如“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第一个“之”是助词“的”,第二个“之”是代词“他”,代苏迈。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第一个“为”是介词“给”“替”的意思,第二个“为”是动词“出”“作”的意思。三、通晓古今词义变化。

  1、有些文言词语已经完全消失。如“夫”盖”等。

  2、有的意义和用法发成了变化。如“所以”,在文言里表示原因,现在表示结果了。

  3、有些改用了别的词。如“于”在文言里能起多种介绍作用,现在分别用“在”“向”“到”“对”“从”“同”“给”“比”“被”等介词代替了;结构助词“之”,改用“的”等。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一、判断句。

  文言文主谓语之间一般不用判断动词“是”。1、……者,……也。

  如“亚父者,范增也。”2、……,……也。

  如“我,子瑜友也。”3、……者,……。

  如“博鸡者,袁人。”4、……,……者也。

  如“牡丹,花之高贵者也。”5、主语,谓语。

  如“刘备天下枭雄。”6、用“乃”“即”“为”“皆”“则”等表示判断。

  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我为赵将。

  ”。

  “环村居民皆猎户。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7、用“是”表示判断(文言文中很少用)。

  如“斯是陋室。

  ”。

  二、省略句。文言文有些句子往往省略某些成分。

  1、省略主语。

  “(武陵人)便舍船,从口入。

  ”。

  2、省略宾语。

  “权起更衣,肃追(之)于宇下。

  ”。

  3、省略谓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4、省略介词。

  “亮躬耕(于)陇亩。”三、倒装句。

  1、宾语前置。(1)疑问代词作宾语时要放在动词或介词前面。

  如“大王来何操”的“何”。(2)在否定句中,带有否定词“不”“未”“莫”时作宾语的代词要前置。

  如“古之人不余欺也”的“余”。“臣未之闻也”的“之”。

  2、定语后置。

  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

  “人马烧死者甚众。”四、被动句。

  1、形式上有表被动的标志(介词“于”,动词前用“受”“见”“被”“为”“为……所”)。

  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

  “受制于人”,“身死人手为天下笑”等。2、形式上没有被动的标志,只能从意念上去理解。

  如“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可以被镂刻空。

  )。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兵受挫,地被削。

  )。

  这就是你所说的“文言现象”,这些知识是要记忆、积累的。每学一篇文言文,就把这篇文章的上述“文言现象”整理出来,进行记忆,一篇文章一篇文章的积累,你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会很快提高的。

4.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整理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大汇总高润清收集整理A.名词活用为动词:1.稍稍宾客其父2.但微颔之3.每至晴初霜旦4.虽乘奔御风来以疾也5.卒辇而致之6.驴不胜怒,蹄之7.苔痕上阶绿8.妇抚儿乳9.无不伸颈、侧目,以为妙绝10.不能名其一处也11.其夫呓语12.会宾客大宴13.欲棰杀之14.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15.台中像群仙16.泉而茗者17.罍而歌者18.红装而蹇者19.人恒过20.神弗福也21.公将鼓之22.请师之23.一狼洞其中24.月明辉室25.光鉴毫芒26.在宋城上而待楚寇也27.名之者谁28.故自号曰醉翁也29.是金陵人,客此30.东面而视3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32.针石之所及也33.火齐之所及也34.然得腊之以为饵35.又安敢毒耶36.人病则忧惧37.策之不以其道38.白日放歌须纵酒39.黄梅时节家家雨40.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41.腰白玉之环B.名词作状语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吾日三省吾身、日再食)2.有好事者船载以入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4.下见小溪5斗折蛇行6.犬牙差互7.山行六七里8.与余舟一介9.秋水时至10.箕畚运于渤海之尾11.毕竟东流去12.西北望长安13.戴朱缨宝饰之帽1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15.北通巫峡,南极潇汀C.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互用:1.同俗自媚于众为善2.攘除奸凶3.亲贤臣,远小人4.此绵良实5.风烟俱净6.亦以此自轻7.猛浪若奔8.成人之美9.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10.心奇之11.京中有善口技者(陈康肃公善射)12.不蔓不枝13.香远益清14.回清倒影15.则素湍绿潭16温故而知新17心奇之D.意动用法:1.父异之2.邑人奇之3.父利其然也4.吾妻之美我者5.渔人甚异之6.不耻下问7.端居耻圣明8.少促尼之闻,轻伯夷之义9.余悲之E.为动用法: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F.。

  使动用法: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动心忍性…3.君将哀而生之乎4.望而却步峰息心5.乱花渐入迷人眼6.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5.【初三[鱼我所欲也]通假字和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得:名词作动词,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生:动词作名词,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通假字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躲避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助词[2]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一词多义1、呼尔而与之:表承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折2、所欲有甚于生者: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做法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某种办法4、二者不可得兼:能够得到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故不为苟得也:取得5、乡为身死而不受:情愿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为了,表目的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做,接受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采用6、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取消句子独立性人皆有之:代词,它,文中指羞恶的本心得之则生:代词它文中指一箪食一豆羹呼尔而与之:代词,它,文中指行道之人,乞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代词,它,文中指万钟的俸禄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代词,它,文中指接受俸禄的行为此之谓失其本心:结构助词,它,指不辨礼义而受之的行为7、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获得生命8、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助词呼尔而与之:给9、故患有所不辟也:所以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因为10、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那么得之则生:就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连词,这里表假设,如果。

6.

  陈涉世家课文注音夏(jiǎ)辍(chuò)垄(lǒng)怅(chàng)恨鸿鹄(hú)闾(lǘ)谪(zhé)戍(shù)当行(háng)大雨(yǔ)屯(tún)度(duó)已失期以数谏(shuòjiàn)上使外将(jiàng)兵行卜(bǔ)帛(bó)陈胜王(wàng)罾(zēng)鱼腹(fù)间(jiàn)令祠(cí)篝(gōu)火忿(fèn)恚(huì)尉笞(chī)毋(wú)藉(jiè)第令宁(nìng)有种乎袒(tǎn)为(wéi)坛而盟蕲(qí)铚(适ì)酂(cuó)苦(kú)柘(zhè)谯(qiáo)身被(pī)会(huì)计事六七百乘(shèng)骑(jì)稷(jì)长(zhǎng)吏以应(yìng)通假字【发闾左适戍渔阳】“适”通“谪”,流放充军.【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倡导.【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苟富贵,无相忘】"无"通"毋",不要.【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意图.古今异义词(加粗字)【等死】古义:一样,同样今义:等候,等待【卒中往往语】古义:处处,到处今义:常常,经常【楚人怜之】古义:拥戴,爱戴今义:怜惜,怜爱【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古义:十分之六七,表分数的约数今义:十六或十七,表整数的约数【藉第令毋斩】古义:即使,假若,表假设关系的连词今义:常用以为凭借,假托义【今亡亦死】古义:逃跑,逃走今义:死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古义:私自,偷着今义:间隙【将军身被坚执锐】古义:亲自今义:身体【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古义:如果今义:诚心诚意,的确,实在【比至陈】古义:等到今义:比较,比方【会天大雨】古义:适逢,恰巧遇到今义:集会,聚会,见面等【会计】古义:聚会商议今义:管理财务的人员【篝火】古义:指用竹笼罩的火今义:泛指在空旷的地方或野外架木燃烧的火堆【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古义:有的人今义:或者,也许【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古义:封建社会里掌管教化的乡官今义:三位老人【豪杰】古义:这里指当地有声望和有地位的人今义:才能出众的人【尝与人佣耕】古义:曾经今义:品尝事物的味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古义:怎么,哪里今义:安全,平安词类活用【大楚兴,陈胜王】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尉果笞广】笞:名词活用为动词,用竹板或鞭子打【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词意动用法,苦于,以.痛苦【夜篝火】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间,修饰动词篝:名词用作动词,用笼子罩【狐鸣呼曰】狐:名词用作状语,像狐狸一样【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就是用网捕【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形容词用作名词,坚硬的铠甲锐: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死国可乎】死: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乃丹书】丹:名词作状语,用朱砂【法皆斩】法:名词做介宾短语,按法律.【固以怪之矣】怪: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忿恚尉】忿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失期,法皆斩】法:名词作“斩”的状语,依法一词多义之: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去,往)怅恨久之(语气助词,无意义)二世杀之(代词,他,指扶苏)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结构助词,的)楚人怜之(代词,他,指项燕)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旅行或军队在途中停留)会:会天大雨(适逢,恰巧遇到)与皆来会计事(集会)将:上使外将兵(带领,率领)项燕为楚将(将领)为:为屯长(担任)为天下唱(向)士卒多为用者(被)为坛而盟(修筑)书:乃丹书帛曰(名词作动词,书写)得鱼腹中书(书信,这里指丹书)数:广故数言欲亡(几次)卒数万人(几,概数词)以数谏故(屡次)数有功(多次)乃:当立者乃公子扶苏(表判断,是)陈胜乃立为王(于是,就)号: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动词,号令)号为张楚(国号)以:以数谏故(因为)固以怪之矣(通“已”,已经)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把)祭以尉首(用)与:与战谯门中(和)尝与人佣耕(和……一起)与皆来会计事(全,都)行:陈胜吴广皆次当行(行列)乃行卜(进行)行收兵(行军)故:广故数言欲亡(故意)扶苏以数谏故(缘故)上:辍耕之垄上(方位名词,上面)上使外将兵(名词,圣上)道:道不通(道路)伐无道(仁道,道义)令: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命令)陈守令皆不在(县令)应:拥者笑而应曰(回答)宜多应者(响应)等:等死,死国可乎(同样)公等遇雨(用在名词之后,表示数量多)然:然足下卜之鬼乎(然而)吴广以为然(是这样,对,正确)文言句式省略句1、守丞死,乃入据陈:“乃”的前面省略“起义军”.2、广以为然:“以为然”是“以之为然”的省略3、上使外将兵:“使”后面省略代词“之”,指扶苏4、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为”后面省略了代词“之”或“其”,指吴广5、令辱之:“令”后面省略代词“其”,指都尉6、辍耕之垄上,“辍耕”前省略陈胜判断句1、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7.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大全

  新课标词性活用汇总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七上)《〈论语〉十则》智子疑邻智: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聪明。(七上)《智子疑邻》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七上)《智子疑邻》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七下)《伤仲永》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名词用作状语,一天天。

  (九上)《隆中对》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异: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惊异(七下)《伤仲永》渔人甚异之。异: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诧异。

  (八上)《桃花源记》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奇:形容词意动用法,觉得奇怪。(七下)《伤仲永》宾客:名词意动用法,以宾客之理相待。

  贤于材人远矣贤:形容词用作动词,胜过,超过。(七下)《伤仲永》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七下)《口技》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七下)《口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八上)《陋室铭》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八下)《醉翁亭记》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七下)《狼》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七下)《石壕吏》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七下)《狼》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七下)《狼》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东词,(从柴草中)打洞。(七下)《狼》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形容词用作动词,显灵。(八上)《陋室铭》故人不独亲其亲亲:形容词意动用法,把……当作亲人。

  (八上)《大道之行也》不独子其子子:形容词意动用法,把……当作孩子。(八上)《大道之行也》虽乘奔御风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马。

  (八上)《三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八下)《与朱元思书》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八上)《三峡》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八上)《观潮》互相轩邈,争高直指轩:形容词用作动词,伸向高处。

  (八下)《与朱元思书》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伸向远处。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尽:形容词用作动词,尽兴。

  (八下)《五柳先生传》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用作动词,用鞭打。(八下)《马说》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八下)《送东阳马生序》如鸣珏环,心乐之。乐:以……为乐。

  (八下)《小石潭记》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名词用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八下)《小石潭记》蛇:名词用作状语,像蛇蜿蜒那样。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名词用作状语,像翅膀一样。(八下)《醉翁亭记》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八下)《醉翁亭记》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八下)《醉翁亭记》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八下)《满井游记》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喝。

  罍:名词用作动词,端着酒杯。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

  蹇:名词用作动词,骑着驴。散入珠帘湿罗幕湿:形容词用作动词,渗湿或沾湿。

  (八下)《白雪歌送武断官归京》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苦恼。(九上)《陈涉世家》等死,死国可乎死:动词为动用法,为……而死。

  (九上)《陈涉世家》此教我先威众耳威: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威服。(九上)《陈涉世家》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用网捕。

  (九上)《陈涉世家》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怪: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为怪。(九上)《陈涉世家》夜篝火,狐鸣呼曰篝:名词作状语,用篝罩。

  (九上)《陈涉世家》狐:名词作状语,像狐狸一样。(九上)《陈涉世家》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九上)《陈涉世家》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忿恚: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恼怒。(九上)《陈涉世家》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变或竹板打。

  (九上)《陈涉世家》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九上)《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功宜为王坚:形容词用作名词,坚固的战甲。

  锐: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功:名词用作动词,论功劳。

  皆刑其长吏刑:名词用作动词,惩罚。(九上)《陈涉世家》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作动词,扩充。

  (九上)《唐雎不辱使命》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小看。(九上)《唐雎不辱使命》与臣而将四矣四:数词用作动词,成为四个。

  (九上)《唐雎不辱使命》天下缟素,今日是也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丧服。(九上)《唐雎不辱使命》宜枉驾顾之驾:动词用作名词,指车、马。

  (九上)《隆中对》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九上)《出师表》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形容词用作动词,发扬扩大。

  (九上)《出师表》此皆良实良、实:形容词用作名词,善良的人、忠实的人。(九上)《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亲、远: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疏远(九上)《出师表》相随饷田去,丁壮。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