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改公文类文章?

作者:熊浩海时间:2023-07-28 16:28:19

导读:" 如何修改公文类文章?公文类文章是一种特殊的写作形式,需要遵循一定的格式和规范。在写公文类文章之后,经常需要进行修改和润色,以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和清晰度。下面是一些修改公文类文章的方法:。1.校对拼写和语法错误:公文类文章必须无拼写错误和语法错误。仔细检"

如何修改公文类文章?

  公文类文章是一种特殊的写作形式,需要遵循一定的格式和规范。

  在写公文类文章之后,经常需要进行修改和润色,以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下面是一些修改公文类文章的方法:。

  1.校对拼写和语法错误:公文类文章必须无拼写错误和语法错误。

  仔细检查每个单词的拼写,并确保语法结构正确。

  使用拼写和语法检查工具可以帮助减少错误。

  2.检查格式和排版:公文类文章通常有特定的格式和排版要求。检查文章的标题、段落间距、字体大小和样式等是否符合规范。

  3.简化句子结构:公文类文章应该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检查文章中的句子结构是否过于复杂,是否可以简化为更简单的表达方式。

  4.清晰表达思想:公文类文章需要清晰地传达信息和思想。确认文章中的每个段落是否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并使用清晰的语言表达。

  5.检查逻辑关系:公文类文章应该有清晰的逻辑关系,以确保读者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检查文章中的段落和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连贯,是否需要添加过渡词或短语。

  6.删除不必要的信息:公文类文章应该只包含与主题相关的信息。删除任何与主题无关或重复的内容,以保持文章的紧凑性和清晰度。

  7.添加关键信息:确保文章中包含必要的关键信息。检查是否有遗漏的信息,并添加到适当的位置。

  8.重点突出关键信息:使用粗体、斜体、下划线或引号等方式突出公文中的关键信息。这样可以帮助读者更容易地理解文章的重点。

  9.修正错误的词汇选择:检查文章中的词汇选择是否准确。如果发现错误的词汇选择,应及时更正。

  10.抽象和具体之间取得平衡:公文类文章通常需要抽象和具体相结合,以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检查文章中抽象和具体之间的平衡,是否需要添加更多的具体细节或进行更多的概括。

  通过以上的修改方法,可以帮助改善公文类文章的质量,并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其中的信息。重要的是要保持专注和耐心,仔细检查每个方面的修改,以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公文写作:公文的修改

一、公文修改的必要性

    契诃夫说:“写的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的不好的地方的不好的本领。

  ”修改是成文过程中的必经阶段,通过修改使认识由浅而深,使材料由粗而精,使结构由疏而密,使语言由繁而简,成为佳作,对提高写作能力大有益处。

  所以,古今中外梁困的思想家文学家学者都非常重视文章的修改,那么修改从哪些地方入手呢?。

  (一)修改主题

    修改时首先要看主题是否集中、明确、前后一致,还要检查文章所表达的思想观点与现行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是否一致,看看材料能否为主旨或观点服务,写作意图是否表达清楚,对错误的、模糊的和肤浅的地方要进行修正。

  现实生活中对公文主题把握不好造成的错误很多在这里略举一二,比如,由于文秘人员对公文主题的把握不准确,使标题偏离了主题。

  如一份简报反映某市根据农副产品市场供应情况,有计划地提高了一部分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全市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6.1%,从而调动了京郊农民发展农副产品的生产积极性。

  原标题是这样拟写的:《1987年某市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总水平上升16.1%》,很明显这个标题只反映了该文的一部分内容,而该文的主要内容却没能概括进去,这份简报被采用时,将标题改为《某市运用价格杠杆促进农副产品生产》,这就比较准确的概括了全文的意思。

  在日常的公文写作中,由于某些文种行文方向相同而且文种又很相近,造成了文种的错选,比如,"请示"和"报告"、"请示"和"函"以及"公告"和"通告"等文种就经常被混用。

  有的单位为了办事顺利,向不相隶属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时,故意将"函"用成"请示"。

  再次,有少数生造文种的现象。

  使用规范的文种,是公文与非公文相区别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但在实际的公文写作中,却出现了少数使用党和国家公文法规规定以外的文种,诸如"汇报"、"批示"等,这些生造文种的现象,影响了公文的规范性、严肃性和权威性。

  如"××大学关于教学工作情况的汇报",将"汇报"作为公文文种来使用,极不规范,应改为"报告"。

  (二)修改格式

    《国家行政公文处理办法》对格式、标准有明确的规定应参照执行。但在具体行文中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如:

    排版规格不当。

  如公文标题应在红色(黑色)反线下空2行处,函的公文标题在发文字号下空2行处,居中排布,用2号小标微软雅黑字,正文用3号仿微软雅黑字,一般每页排22行,每行排28个字。

  如果字数偏多,则分行排列,分行时不要把各行上下对齐排成等长可视字数多少居中排成一行或二至三行,不得将两个字以上的词拆开排在不同行的首尾,要做到语意完整、排列对称、间距恰当。

  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各行其是,严重影响了公文的严肃性。

  这里有一个公文标题排列不恰当的例子:。

  某某市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

  关于解决京广铁路沿线武汉城区段部分

  景墙建设经费的请示

    为加快京广铁路沿线某城区段综合整治步伐,美化铁路沿线景观,根据京广铁路沿线某城区段综合整治规划,经市政府研究同意在……兴建……的景墙。……

  这份请示,要求解决修建沿铁路干线几个城区段景墙建设经费问题。

  但是这里的标题排列是城区段与部分相连,两者复指,即部分就是城区段,城区段等于部分,这样理解就成了要求解决的是某的城区段部分的全部景墙的建设经 费问题。

  正确的排列是。

  某市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

  关于解决京广铁路沿线武汉城区段考试用书

  部分景墙建设经费的请示

    要想真正橡拍念掌握公文的格式就必须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公文格式规范化工作的自觉性。

  一方面各级行政机关的负责人不仅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公文处理工作,而且应当在实践中模范遵守《办法》,并加强对本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领导和检查,维护公文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另一方面具体从事公文办理的人员要抱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认真做好公文格式规范化工作。

  当前,要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广泛、深入地学习、宣传《办法》,贺晌对《办法》和《格式》进行深入系统地学习,掌握公文写作的格式,推进公文写作的标准化进程。

  (三)修改材料

    公文写作要求材料真实、典型和充实。

  因此要检查文章是否详实,有没有多余的材料,祥略是否得当。

  同时还要审核材料的真实性和典型性。

  对不真实,不典型,也就是剔除那些繁杂的无价值的与主题无关的材料,对缺少的材料要适当增补。

  (四)修改结构

    好的文章结构完整、严谨,层次分明、首尾圆合、迂曲多变,主题能明确地表达出来,形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如果结构松弛,层次混乱,宾主无序,就必须修改。

  公文写作也要求结构严谨、完整和有条理。

  因此,要检查文章的内部结构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文体要求。

  不合理的不符合要求的应进行相应的调整。

  (五)修改语言

    锤炼语言,推敲炼字是中国作家的优良传统。

  特别是公文的语言讲究精确,其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必须保持意思的性,还要简洁和通俗。

  因此要反复推敲语言,有没有废话、错字、白字、病句等,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是否符合文体要求。

  对语言的推敲不能满足于没有错误,而要追求妥帖完美。

  二、常用的公文修改方法

    我国有句名言,叫“文不厌改”。

  文件起草完毕,要经过仔细的检查和认真的修改。

  起草人员要反复阅读文稿,逐字逐句的检查和认真的修改。

  观点表述不够鲜明的要重新措辞,材料叙述繁简失当的要加以删除和补充,结构安排不妥的要进行调整,内容重复和可有可无的文字要舍弃,事件,数字要检查核实,文中的错别字和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要更正。

  具体来说公文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

  1、四字法

  删:没价值,不典型,与主题无关的材料删掉;补:材料少,内容不充分,要添补材料;调:首尾段层不严密不合理要调整使布局更合理,主题更突出;换:观点语言等方面不当不优的更换成更理想的。

  2、冻医法

  文章写好后,如果不需要其他同志参与审核、修改,就不要马上改,休息后再改。这样有好处:会有信息输入脑中,冷静一下大脑,思想会更清醒,思路会更明晰,认识会更深刻,技巧会更熟,语言会更丰,改效会更高。

  3、自读自改法

  每写一份公文,自己要念几遍,可以先默读,在默读中,毫不留情的删去文章多余的字词句换去不当的词语,使作品的语言更准确简洁,在基本定稿后,还要捧着稿子把文章从头到尾朗读一遍。思索哪些地方拗口,那些句子不通顺,然后再仔细推敲斟酌做认真的润色修改。

 4 、求教法

    *者迷,旁观者清,自己的思想认识、知识文功都有限度,很不容易发现自己的毛病,别人一看就知道你的缺点错误,所以不要夜郎自大,要恭敬求教,虚心采纳别人特别是同行的意见。

    “三人行,必有吾师。”只有开门纳谏,才能集思广益,博采众长,酿造出精品佳作。

公文类文章怎么修改

  公文类文章怎么修改

    文字材料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其内涵不太确切,外延比较宽泛,说的人心知肚明,交流起来也毫无困难,但要真正把它掰扯清楚又不太容易。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公文类文章怎么修改,欢迎大家阅读。

    文字材料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其内涵不太确切,外延比较宽泛,说的人心知肚明,交流起来也毫无困难,但要真正把它掰扯清楚又不太容易。

  内涵就不说了(可能越说越乱),只说外延。

  从外延上看,本书所说的文字材料,泛指机关上呈下达的各种制式公文和非制式公务文书以及各类研究文章。

    公文包括制式公文和非制式文书两类。

  制式公文指命令、通令、决定、指示、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通告、会议纪要。

  非制式文书主要指调查报告、工作总结、汇报材料、讲话材料、经验材料、典型材料、建设规划、工作计划、规章制度等。

    各级机关所写的研究文章跟院校和科研机构有所不同,习惯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术研究文章,一类是工作研究文章。

  前者选题宽泛,包括军队建设和作战的各种问题,多用于在全军或各大单位、各个系统的学术研讨会和学术年会上交流,同时向学术期刊投稿;工作研究文章的选题较窄,通常着眼于工作指导的需要,结合部队实际选题,研究的问题比较具体。

  向上级领导机关呈送的研究报告、咨询建议,有的是作为课题任务下达的,有的是主动研究上送的,也属于研究类材料的范畴。

    另外,供新闻媒体采用的新闻稿件,如消息、通讯、特写等,也属于文字材料的范畴,但不是本书研究的重点。

    经常听机关干部讲,“某某同志材料写得好”“某某同志写东西不错”,这里的材料和东西都是指文字材料。

  各种大型会议的准备,都少不了设材料组;某干部被抽调去写领导讲话、工作总结、调查报告,你问他最近干什么,他一准儿回答——“写材料”。

  可见,文字材料的外延的确非常宽泛。

    那么,文字材料和通常所说的文章是什么关系呢?它们是交叉概念,同中有异,谁也不完全包括谁。但是,为了表述方便起见,本书将文章和文字材料作为同一概念使用,特此说明。

    对文章的修改有两种理解:广义的理解,指写作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所有修改;狭义的理解,指初稿完成后的系统修改。

  从广义上讲,从开始动笔到文章定稿,作者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所作的所有改动都是修改。

  也就是说,广义的修改包括写作准备阶段的修改、执笔过程中的修改和写出初稿后的修改。

    如果把文章写作过程分为选题、取材、谋篇、行文、修改五道工序,那么,修改就是写作的最后一道工序。

  对于文章的定稿来说,初稿只能算个半成品。

  如果你留心过楼房的建造就会发现,大楼封顶所花的时间只占工期的一半,甚至或裤宽不到一半。

  封顶后的内外墙装修,地板铺装、门窗和楼梯安装,水电暖煤气管道施工,网线铺设,要花更长时间。

  文章也是这样,写出初稿,功夫还不到一半。

  一天写成的材料,可能要花几天时间来改。

  经过深化主题、斟酌标题、调整结构、校正观点、增删材料、润色文字等纯滚一系列修改,文章才衫亮算最终完成,成为成品。

    总结多年来修改文字材料的实践,本人有一个切身体会:文章修改“有目标、无标准”。

  此话怎讲?所谓有目标,是说文章修改的目标是明确的,就是通过补充、改换、修饰,改正错误,弥补缺憾,使之从思想到形式都趋于完善、臻于完美。

  但是,文章的修改却无确切的标准,什么叫改好了,什么叫没改好,不好说;只能说尽了力了,改不动了,领导满意了,材料可以用了,修改暂时结束。

  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再改;换一个高手,还有改的余地,甚至余地很大。

  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是没有穷尽的。

  人无完人,文章同样。

  文章只能接近完美,不可能做到完美;完美只是心中的目标,不够完美才是眼前的现实。

  但是,如果因此而不去追求完美,完美就会离我们而去,渐行渐远。

    从形式上看,修改是写作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文章的完善阶段,但总体来看,修改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写作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修改。

    第一,写作准备阶段的修改。

  这一阶段对立意布局的反复推敲,对写作提纲的再三斟酌,都属于修改的范畴。

  准备阶段的修改非常重要。

  文章动笔前,要酝酿主题,设计思路,编拟提纲,修改就从这里开始。

  确立中心,选择题材,布局谋篇,都要经过反复思索,甚至多案比较。

  准备阶段的修改决定着全篇的成败。

  只有考虑得周密、成熟,写起来才能少走弯路。

  确定了严密的提纲,搭起一个好架子,文章结构就不会有大变动。

  正如盖楼要先打图样,作战要先做计划一样,如果立意、构思、布局阶段马马虎虎,没怎么想明白就匆忙动笔,写起来就不会顺利,甚至写不下去,勉强写下去,效果也好不了。

  所以,动笔前一定要深思熟虑,不要仓促上阵、随意而为。

    第二,写作过程中的修改。

  从落笔开始,作者就进入了细致严密的思维过程。

  此时,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并用,事理的推断,形象的探索,层次的划分,段落的衔接,句式的选用,词汇的推敲,各方面都要经过分析、对比、抉择、改换、取舍,才最后形成初稿。

  这是边写边改、边改边写的阶段。

  作者在执笔行文中,免不了要时常回头改动已经写下的文字,小到词语的斟酌、句式的调换,大到材料的增删、段落的调整、标题的修改。

  这是写作过程中的修改。

    第三,初稿完成后的修改。

  就是写出初稿后,逐字逐句、逐层逐段审读,通盘修改。

  相对于前两个阶段,这一阶段的修改更系统、更全面、更细致。

  修改中,不仅要考虑材料的取舍、层次的安排、结构的组织,还要进行细致的文字推敲和润色,字斟句酌,精雕细刻,力求不留瑕疵。

    以上三个阶段中,写出初稿后的修改更为重要。

  因为文章在起草过程中,作者对观点、事例、层次、段落不可能想得很周密,词语的推敲、句式的选用更难做到准确无误。

  而草稿写出后,作者的着眼点就可以从局部埋头码字,转向居高临下地进行总体审视和检查,看中心论点的表达是否突出,各个层次、段落的安排是否妥当,转进是否流畅,表意是否明晰,词语是否精当,等等。

  另外,作者的站立点此时也可以从作者的角度移到读者方面,对文章进行客观、冷静、超脱的观察思考,站在读者的立场上对文章评头论足、挑三拣四,甚至吹毛求疵。

  通过反复推敲修改,最终使文章趋于成熟完善。

公文写作的修改方法

公文写作的修改方法

  作为公职人员,会写文字材料是非常必要的一种技能,一些年轻人不愿意吃苦,认写作为公文写作很难,其实掌握基本技巧,就很简单,那么公文写作的修改方法是怎样的?以下仅供参考!

  看整体,消除不统一

    对公文的审阅或修改,最忌讳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看一句改一句,看到前面补上后面的,看到后面又划去前面的,如此反复,劳而无功,于事无补。

  我们应当未提笔先运思,对全文进行鸟瞰式通读,在脑海中对文章的主旨、重点和脉络先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线,看整段或全篇的思想是否统一,结构是否一致,对不统一、不一致的,要在尽量不伤筋动骨、大动干戈的情况下,从中梳理出一个能统摄全篇的灵魂思想,使之成为一个协调一致的整体。

  例如:。

  【例1】

  区域统筹促进发展

    近年来,我们坚持“××推进到哪里,××就发展到哪里”,积极推进××城乡统筹,不仅实现了全市各县(市、区)、×个市级管委会和×个中心镇的全覆盖,还进一步加大服务、指导猛凳坦力度,着力推进副城及县(市、区)××规范化运行。

  一、规范管理篇

  ××区优化流程努力打造网格化管理模式

  …………

  二、协同创新篇

  ××区创新机制,唱响全民共管之歌

  …………

  三、队伍建设篇

  ××市制定××年素质提升计划

  …………

  【例2】

  千帆竞发竞好水百舸争流争上游

  ——县(市、区)××发展一瞥

    近年来,我们坚持“××推进到哪里,××就发展到哪里”,积极推进××城乡统筹,不仅实现了全市各县(市、区)、×市级管委会和×中心镇的全覆盖,还进一步加大服务指导力度,着力推进××的规范化运行。抓管理,强协同,提素质……坚持不懈创新,使各县(市、区)××建设呈现出一片异彩纷呈、硕果满枝的喜人景象。

    “例1”是××局内部简报就某项工作开辟专版要重点宣传的内容。

  该版一共有三篇稿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同一项工作的开展情况。

  就原稿“例1”来看,有两个缺陷,一是标题既不新颖,也太空泛。

  二是还少一根总领下文的“线”,整个读来各篇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

  为此,改稿“例2”做了两个改动,一是改了标题,一下子“化腐朽为神奇”,将各篇的“神”提了起来,而且标题用语工稳,展现了积极向上的“精气神”,也很有视觉冲击力。

  二是在“序言”末尾加了一句话。

  这一句话也至关重要,不仅和下文形成了总分关系,而且为把三篇文章这三个“点”串联成一个整体做了很多“补白”,可以说,由点到面,由此及彼,使文章的标题得到了立体化展现。

  看关联,消除不严密

    正如构成大厦的一砖一瓦间必须有青灰、泥浆、水泥等黏合一样,文章的句与句、段与段之间必须有紧密的关联,设有“灰线”,铺有枝桐“伏脉”,这是公文写作内在的行文逻粗哗辑,否则,文章将如散珠碎玉,各归各搭。有三个层面的关联:

    一是微关联。

  就是词与词、句与句之间在意思上是否接应,前后次序上是否合理,先后的安排必须合情合理,经得起推敲。

  比如,“我们要实现好经验、好方法在××的接力和传递,由此产生团队内的‘涟漪效应’和‘传导效应’。

  ”这一句,“接力和传递”在语序上没有什么问题,先“接”再“传”。

  但“好经验、好方法”和“涟漪效应”“传导效应”之间的次序则需要推敲。

  严格来说,“经验”比“方法”层面更高,更为理性;“涟漪”是“一圈圈向外扩散开来”,“上一圈”的力要“传导”到“下一圈”才会扩散。

  由此看来,这两组次序倘若对调一下更说得通。

    二是中关联。

  主要是段和段之间的连接是否连通、紧凑、合理,“各抱一线,贯穿其间”。

  比如,有一篇领导的讲话稿对某行业工作提出五点意见:抓住根本;立足创新;发挥优势;保持特色;走在前头。

  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这五个部分相互交叉重叠,很难做严格区分,其中,“根本”比较宽泛,可以说后面的几点都可以说是“根本”,“创新”也属于“优势”和“特色”,而“优势”正是“特色”。

  仅看标题,至少可以有两个方法“理头绪”:一是按发展顺序安排为“夯实基础,创新机制,力争领先”,二是围绕某一主题按总分顺序展开,比如或围绕“创新”安排为“创新理念抓根本,创新机制彰特色,创新管理求实效”;或围绕“特色”安排为“起步较早有一个好基础,立足创新有一套好机制,紧扣民生有一片好口碑,着眼长远有一个好设计”,总之,要能准确分析出事物的特点,找到一个适当的着力点,能把各方面的工作内容串联和统一起来。

    三是大关联。

  这是从全文来看的。

  文章通篇的结构、意思的表达必须要有一个严谨统一的逻辑,要合乎常理,否则,言不及义,不知所云。

  看架构,消除不对路

    公文的主题对文章的逻辑演进和结构安排有着根本性影响,主题一变,带来的可能是文章逻辑和结构“改头换面、面目全非”的变化。

  这也正是我们要准确把握领导意图的原因。

  一方面,我们要习惯用领导思路和实际事理的“大逻辑”来决定和左右自己写作的“小逻辑”;另一方面,我们还要高度关注公文语体特色和文种要求对文章逻辑结构的潜在影响。

  例如:。

  【例3】

  在“贴心××”动员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根据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安排,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贴心××”动员会,其目的是围绕“为民、靠民、亲民、利民”的.要求,创新思路,整合资源,凝聚力量,进一步确立××工作新标杆,着力打造我市××新的增长极。我主要讲两个方面:

  一、突出重点

  (一)围绕“为民”,画好路线图

  (二)立足“靠民”,打好组合拳

  (三)着眼“亲民”,唱好暖心曲

  (四)旨在“利民”,筑好美丽梦

  二、落实举措

  (一)出台“贴心城管”具体实施方案

  (二)着力推进“门前新三包”

  (三)加强××队伍建设

  (四)深化“贴心××”重点课题研究

  (五)完成本年度“贴心××”工作任务

  【例4】

  同志们:

  …………

    一、打造“贴心××”,实施“××”,共创共建美丽××,我市具有很好的群众基础。

  二、打造“贴心××”,实施“××”,共创共建美丽××,要建立社会联动和全民行动机

    制。

  一要坚持社会联动。

  二要坚持全民行动。

    三、打造“贴心××”,实施“××”,共创共建美丽××,要加强管理,落实长效。

  一要加大管理力度。

  二要建立激励措施。

  三要落实长效。

    “例3”是某市领导在“贴心××”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稿。

  不同写作者代拟的原稿和改稿一比,高下立判。

  原稿开场白太单薄,没有高度,信息不全,不像领导的讲话。

  改稿“例4”克服了这个缺陷,在高度上有了很大提升,有认识,有肯定,有追溯,有分析,信口所至,轻松写意,举重若轻,左右逢源。

  看行文,消除不贯通

    古人行文讲究气韵贯通。

  上下文之间必须前后照应,左右勾连,正如飞流直下,滚滚向前,倘若中途遇阻,则要么变向,要么停滞,最终影响文章“情节推进”和“语意合拢”,从而产生表达的“裂纹”“陷阱”或“断崖”,必须加以“焊接”或“填补”。

  例如:。

  【例5】

  ××市综合交通系统的经验及对我市的启示

  经到××市交通运行指挥中心现场观摩和面对面交流,我们了解到××市综合交通系统具有以下特色和优势:

    1.突出综合指挥。

    2.重视资源整合。

    3.主动免费服务。

    4.注重数据分析。

    5.广泛运用新技术。

  ××市综合交通系统建成运行以后,实现了……我市完全可以学习借鉴××市的经验,并进一步……

  【例6】

    当前……经学习考察,我们认为,××市综合交通系统有五大特色,为我市平台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一是指挥的综合性;二是资源的共享性;三是服务的主动性;四是数据的指导性;五是技术的先进性。

    ××市综合交通系统的建成运行,实现了城市交通的“科学管理、便捷服务和高效应急”,取得了明显实效。

  比较而言,我市与××市城市规模大体相当,又同属经济发达城市和××部××第一批试点城市,在城市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和运行管理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实践积累,在××市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只需更进一步,加以拓展和深化,通过整合城管、交通、交警、规划、林水、环保、建委、旅游等部门资源,就可以建立一个实现日常监管、应急协同、信息共享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城市管理综合平台。

  一是技术成熟。

  二是覆盖广泛。

  三是成效明显。

  四是不断发展。

    “例5”摘自一篇考察报告。

  改稿“例6”对原稿“例5”的改动主要有两大块,产生了显著效果。

  一是对经验特点的概括,显得更突出、精练、周密。

  二是对原稿“例5”的最后一段加了两处:一是补充了“比较而言……更进一步”。

  这一补述很是关键,使得学习借鉴的理由更为合情合理,操作性更强,增强了说服力;而原稿“例5”用“完全”一笔带过,有些想当然,毫无道理可言,并不能令人信服。

  二是在段末增加罗列了四点,材料更充实,理由更充分,加强了论证的力量。

;

如何修改文案

  修改是对初稿进行审查,予以推敲、调整、核实、删改、增补,直至定稿的一种思维活动和行为过程。

  初稿,大致可分:雏形式初稿和定局式初稿。

  所谓“雏形式初稿”,就是根据提纲,把自己的构思草创成文,通常称之为“草稿”,它存在着较多较大的“病症”,需要进行修改的“大手术”,有时甚至需要全部推倒重来。其原因不是自己的认识水平与领导意图不符,就是写作水平与自己的愿望有着较大的距离。

  所谓“定局式初稿”,就是文章材料的处理、安排和对写作竭力的表述已基本定局,毋需进行“大手术”,只需对存在的疏漏、表述不周等进行推敲、修正和增补。

  修改程度,因文而宜,因人而宜。

  一切根据写作的难度和写作水平而决定。

  文章修改,实际反映作者思维领域的认识深化和完善。

  凡写作高手,都非常重视修改。

  清代文学家、书画家郑燮《词钞自序》云:“为文须千斟万酌,以求一是”,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千斟万酌”,指修改阶段的思维活动,“以求一是”,指的是写作思维力求达到的完善境地。

  2.。

修改的重点

  修改公文主要从主题、观点、材料、结构、语言五个方面认真推敲。

  观点是否正确:修改文章要注意文稿的基本观点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如有片面的、绝对化的,务必要纠正。

  主题是否明确:一篇公文在制写前就必须有十分明确的目的,要说明和解决什么问题,务必表述清楚。

  要想检验是否明确主题,首先看文稿是否抓住了重点问题,并对针对重点问题做出了明确的回答,全文是否句句段段都围绕这一重点问题展开。

  这是大问题,如果文稿中这方面有问题,一定要全面认真改稿。

  其次要注意一篇公文只能有一个中心,不能什么都写,并列一起,什么问题都想一起解决,这样会贻误主要问题的解决。

  因此,发现这样的问题要删去多余的,坚持只在主要问题上下功夫。

  第三要注意岁败考虑所选材料是否能说明问题,如果材料与主题不符将会闹笑话,会大大减弱文章的说服力,因此所选材料要典型,否则就必须更换。

  有了重点问题,有了充分的能说明问题的材料,还要有充分的科学的分析论证,使观点与材料融为一体,使材料、事例紧扣观点,充分论证,观点鲜明有论有据。

  材料是否可靠:公文中的材料必须确凿,公文不是小说,材料与实际情况必须完全吻合。

  因为公文中的材料是观点赖以生存的关键,材料不实,观点站不住脚,文稿也就全军覆没了。

  因此,文稿写前就必须审查材料的真实、确切程度,写完后还必须再三审核,否则文笔再精彩,公文也无法产生说服力和权威性。

  结构是否清晰:修改公文要注意公文格式是否正确、完整。

  各文种的不同特点是否抓准确,并在文中体现出来了。

  除此外还要检查公文层次是否清楚。

  是否符合大多数人的思维习惯;段与段的烂烂联系是否紧密;首尾是否照应;过渡是否自然;有没有重复或与全文中心脱节之处,如有以上结构上问题,必须逐一改正。

  语言是否准确、简练、流畅:公文语言首先要准确,模棱两可的公文让人看了不知所从。

  因此,在修改时发现有概念含混不清,容易产生歧意的必须修改。

  比如“免职”不含贬写成含贬意等。

  再比如公文中的数量词要准确,如果把树的粗细写成“碗口粗”或“两抱粗”都不行,必须写成几年生的树,按年轮科学计算。

  在语言运用上限制要明确,比如“学生会必须支持学生的要求,”对“要求”不加限制这不行,应限制为“合理要求”。

  其次公文用语要得体乎历颤,如修改时发现在各文种中出现与该文种口气、提法、感***彩不适宜,不得体的必须修改,公文语言要朴实,不赶时髦,不滥用修饰语,注意正文。

  在使用专用名词、时间、地点、人名、数字时要注意规范,不可以乱用简称,比如公文中用“法大”、“民大”都不行,要用“中国政法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市人大”、“市政协”也应用“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北京市政治协商会议”。

  用到时间的表述务必用“×年×月×日”、“上午×点×分”、“下午×点×分”或以每日24小时计写作“×日×点”的形式。

  3.。

修改的方法

(1)读改法

  读改法,就是通过朗读或默读,边读边思索,遇有语意不畅的地方,随手改正,这是一种自我移位体验。

  有精耳明神的作用。

  文章中的毛病,光靠目阅,有时不容易发现,一读,别扭而不畅达的地方,就立即出现。

  叶圣陶在《和教师谈写作》一文中,强调通过朗读修改文章的重要性,他说“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要‘念’。

  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到了口头说说看……一路念下去,疏忽的地方自然会发现。

  下一句跟上一句不接气啊,后一段跟前一段连不紧啊,词和词的配合照应不对头啊,句子的成份多点儿或者少点儿啊,诸如此类的毛病都可以发现。

  同时,也很容易发现该怎么说才接气,才紧密,才对头,才不多不少,而这些发现正是修改的办法”。

  鲁迅对读改法很重视,也常用它,他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写道:“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

  公文是实用文,使用范围广泛,总要使人读起来顺畅、明白,否则,会影响工作效率。

(2)暂搁法

  暂搁法,就是写好初稿后,不立即修改,而是暂时放一放,过些时候再修改。

  因为刚一完稿,作者的思想感情往往还处在兴奋的状态之中,思路还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这时忙于提笔修改,也难于发现问题。

  而在放一放的过程中,作者对所写的东西,就能作出进一步思考,智力得到时间的调节,又提高了。

  由于这种方法能使作者的兴奋点转移,使头脑能冷静下来,这时,对初稿再检查、审定,就会逐渐发现问题,也就容易改好。

  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就说:“当其甫做就时,疵病亦不能自见……若使当时即知,则亦不下笔矣。

  故当时能确见,当改则改之,不然且置之,俟迟数月,取出一观,妍丑了然于心,改这自易”。

  万垒赛耶夫在《果戈理是怎样写作的》中介绍戈果理的修改文章经验时说:“……随后,过一个月,过两个月,有时候也许还要久些,你再拿出你所写的东西来读一读吧:你会发现有许多不对的,很多多余的,和很多没有达到的地方……你拿起它,读一遍,用同样的方法改一改……据我的主见,应该这样做八次”。

  搁多久,当然要看发文的时间要求和文书的内在容量大小及篇幅长短而有所不同。

  清代唐彪说:“作文有深造之法。

  如文章一次做不佳,迟数月将此题再为之,必有胜境出矣。

  再作复不佳,迟数月又将此题为之,必有胜境出矣。

  盖作文如攻玉数,今日攻击石一层,而玉微见,明日又攻去石一层,而玉更见,再攻不已,石尽而玉全出矣。

  作文亦然,改窜旧文,重作旧题,始能深造。

  ”。

(3)求助法

  求助法,就是将自己的初稿拿给别人看,并请别人提出修改意见。

  自己写的文章,思想与表达已定型化,往往处在“当局者迷”的状态,难于突破;请别人帮助修改,则“旁观者清”,易于发现新问题。

  徐迟的报告文学《在湍流的旋涡中》就是在臧克家的帮助下修改完成的。

  徐迟写这篇文章,当时已写了三遍,越写越长,都不成功,最后把它放下,到云南去了。

  后来,臧克家了解到他写作的情况,指出他写得“太不精炼了”,并给他选了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和另一篇文章要他读。

  在臧老的帮助下,徐迟对原先写的稿子来了一个大的改动,重新进行了构思,结果只用了七千多字就把周培源的一生很好地反映了出来,这说明在修改中,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就能增加知识,开拓智力,提高水平。

  4.。

修改的技术

  增。凡文中内容不够全面、充分,文字上有疏漏之处,都应加以增补,如增补观点、材料、文字、图表、标点等。

  删:凡文中内容和文字表达上的赘余,应当一概删削,如删削观点、段落,删削材料、字句等。说不清楚的,删掉。

  改:凡文中不够正确、严谨、恰当之处,应加以改动。

  改有大改、中改、小改。

  大改,就是对文章进行一次性大手术,改换体裁,变动结构,推倒重写;中改,增删材料,改动格局,增减一些内容文字;小改,仅就文章进行“小修小补”。

  一般集中锤炼字句,润饰语言,检查文面,修改病句,改换标点等。

指出下面公文的不规范之处,说明应如何修改

公文规范

1、标题

  公文标题由发文机关、发文事由升空、公文种类三部分组成,称为公搏笑乎文标题“三要素”。

  即:xx市教育局关于召开xx会议的通知。

2、主送机关

  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发出的指示、通知、通报等公文,叫普发公文,凡下属机关都是收文机关,也就是发文的主送机关;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报告或请示的公文,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如需同时报送另一机关,可采用抄报形式。主送机关一般写在正文之前、标题之下、顶行写。

  即:会议时间、地点告诉其机关单位。

3、正文

  这是公文的主体,是叙述公文具体内容的,为公文最重要的部分。

  正文内容要求准确地传达发文机关的有关方针、政策精神,写法力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实事求是,合乎文法,切忌冗长杂乱。

  文中的结构层次序数应准确掌握和使用。

  即:第三条表述不妥,可改为:会上将对下学期工作进行安排,请各学校会后及时传达。

4、发文日期和机关

  公文必须注明发文日期,以表明公文从何时开始生效。

  基悉发文日期位于公文的末尾、发文机关的下面并稍向右错开。

  发文日期必须写明发文日期的全称,以免日后考察时间发生困难。

  发文日期一般以领导人签发的日期为准。一般以领导人最后签发的日期为准,经会议讨论通过的决议、决定等以会议通过的日期为准。

  写在正文的下面偏右处,又称落款。

  发文机关一般要写全称。

  也可盖印,不写发文机关。

  机关印章盖在公文末尾年月日的中间,作为发文机关对公文生效的凭证。

  即:没有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

修改如下:

XX市教育局关于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的通知

全市各中小学校:

为了总结教学经验,加快我市教育改革步伐,决定于本月下旬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会人员必须是各校主要负责人;

  二、参会人员必须认真做好会前材料准备,以便在会上汇报和交流;

  三、参会人员需要自带生活用品,上交一定生活费;

  四、会议具体时间确定后再通知各学校。

XX市教育局

X年X月X日

以上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公文格式

公文类材料如何改标题

  公文类材料如何改标题

    非正式公文,如汇报材料、讲话材料、工作总结、调查报告、经验材料等,一般篇幅比较长,结构比较复杂,但大标题不难掌握。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公文类材料如何改标题,欢迎大家阅读。

    非正式公文,如汇报材料、讲话材料、工作总结、调查报告、经验材料等,一般篇幅比较长,结构比较复杂,但大标题不难掌握。

  从语法结构看,这类公文的大标题通常是偏正结构。

  例如:《X年度X情况汇报》《在X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对X状况的调查与思考》《X落实X责任制实施细则》《X集训总结》。

  经验材料的标题,有偏正结构,也有述宾结构,前者如《贯彻X工作条例的几点做法》,后者如《着眼打基础,全面提高经常性执勤工作水平》。

  非正式公文的层次标题多,发挥的余地大,把握的难度也大。

  有鉴于此,这里只介绍层次标题的制作和修改。

  一、层次标题的类型

    层次标题指大标题下的一至二级标题。从大的方面看,层次标题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方向范围型,一种是观点表意型。

    以大型工作总结为例,大标题下的一级层次标题通常是:(1)概况;(2)主要做法、成绩或收获;(3)主要经验体会;(4)存在问题(及原因);(5)今后意见。

  这就是方向范围型标题。

  其特点是,只规定方向、限制范围,不显示具体内容。

    这级标题以下的层次标题一般是观点表意型,显示具体内容和观点。如某党委机关X教育总结中的“主要收获”部分有这样四个标题:

  (1)进蠢芦一步认清了领导机关的职责,增强了建设X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进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促进了教育成果的转化;

  (3)进一步看到了思想观念和素质能力上的差距,增强了提高素质的紧迫感;

    (4)进一步熟悉了教育套路,为抓好X教育奠定了基础。

    显然,这些标题是反映观点的。

    一般来说,方向范围型标题着重反映材料的结构,观点表带态带意型标题着重反映材料的内容。作者的思想、认识、主张等主要通过这一级层次标题反映出来,材料的质量高低也主要取决于这一层次的概括提炼。

  经综合分析,各种非正式公文的观点表意型层次标题主要有以下类型:

  1.说明特点的:

  (1)党委领导重视,迎考准备充分;

  (2)内容设置合理,考核重点突出;

  (3)执行标准严格,考核组织严密;

    (4)XX考风过硬,考核成绩理想。

  (某单位年终考核工作的“主要特点”)

  2.说明做法的:

  (1)选好配强XX干部,合理使用教育力量;

  (2)紧贴XX思想和心理,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

    (3)改进XX教育方式方法,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某单位增强XX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做法)

  3.反映进步的:

  (1)后勤XX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2)XX生活水平稳中有升;

  (3)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

    (4)后勤规范化管理不断深化。

  (摘自某单位年度后勤工作总结)

  4.反映收获的:

  (1)升华了对XXX新技能的认识;

  (2)打牢了XXX新技能的基础;

    (3)明确了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摘自某单位XXX新技能培训总结)

  5.反映成绩的:

  (1)以新时代XX方针为依据,积极稳妥地推进教学改革,形成了良好的改革势头;

    (2)着眼XX训练改革的需要,积极主动地为XX服务,促进了院校与XX训练的结合。

  (摘自某院校教学改革汇报材料)

  6.反映工作内容的:

  (1)围绕作战任务需求,深化了编兵制度改革;

  (2)围绕快速生成战斗力,整合了训练资源;

    (3)围绕提高预备役XX建设层次,加大了重点帮建的力度。

  (在民兵预备役XX质量建设方面做的工作)

  7.阐述经验体会的:

  (1)必须全面理解XXXX的指示精神,在结合点上下功夫,在具体化上做文章,确立符合自身实际的训练思路;

  (2)必须闭轿按照确定的训练思路部署和展开工作,集中精力反复持续抓落实,确保出成果、见成效;

    (3)必须下大力开展群众性岗位练兵活动,激发XX动力,把上级的号召变成XX的自觉行动。

  (分别从“确立工作思路”“持续狠抓落实”“激发XX动力”三个方面阐述抓好X的经验体会)

  8.反映工作规律的:

  (1)培植战斗精神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教育实践活动必须系统谋划、整体推进;

  (2)培植战斗精神需要打牢思想基础,教育实践活动必须突出重点、抓住根本;

  (3)培植战斗精神需要适应XX需求,教育实践活动必须赋予新内涵、确立新标准;

    (4)培养成斗精神是一个综合性课题,教育实践活动必须拓宽领域、丰富渠道。

  (摘自某单位培植战斗精神教育总结的经验部分)

  9.指出问题的:

  (1)学习氛围不够浓厚,进入思想、指导实践的成效不明显;

  (2)领导作风不够扎实,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尚未得到根治;

  (3)开拓创新不够深入,在树立XX建设的高标准上还有差距;

    (4)党内生活不够严肃,开展积极思想斗争的氛围还不很浓厚。

  (某单位党委班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0.反映原因的:

  (1)认识视觉有偏差;

  (2)民主渠道不通畅;

  (3)社会风气侵蚀增加;

    (4)条令条例执行不严。

  (摘自某调查报告“辩证认识影响基层XX关系的原因)

  11.提出建议的:

  (1)端正思想方法,正确认识和评价新形势下的青年XX;

  (2)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促进青年XX的全面发展;

  (3)创新教育方法,增强教育引导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4)优化内部环境,发挥客观因素在教育引导中的作用。

  (某单位加强对青年干部教育引导的对策建议)

  12.提出要求的:

  (1)搞好教育引导,激发基层干部的内在动力;

  (2)提高素质能力,增强基层干部的工作本领;

  (3)真情关心爱护,解除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

    (4)切实减负释压,改善基层干部的工作环境。

  (对做好基层干部稳定工作的要求)

  13.提出措施的:

  (1)针对边境环境恶劣的实际,努力探索装备“三化”管理的模式;

  (2)针对装备动用频繁的实际,努力打牢装备“三化”管理的基础;

    (3)针对技术保障困难的实际,谋求装备“三化”管理的长远发展。

  (实现装备“三化”管理达标的措施)

  二、层次标题的常见病误

  (一)单个层次标题存在的问题

  单个层次标题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1.标题过长,不够简明

  一是较好地解决了部分干部“军魂”意识有所淡化,对XXXXX这一根本原则理解不深的问题,进一步坚定了忠诚跟党走的政治信念;

    二是较好地解决了部分干部受社会上腐朽思想影响,人生观、价值观有所偏移的问题,克服了干部在立身做人问题上存在的模糊认识。

    这两个层次标题摘自某单位理想信念教育总结,平均58个字,而标题下的文字阐述只有100字左右。

  这是典型的“头重脚轻”病。

  从严格意义上说,这算不上是标题,只是“段首句”而已,因为它和正文没有明确的界限。

  修改方法:删繁就简,只保留反映结果的部分,平均15个字:一是“坚定了忠诚跟党走的政治信念”,二是“克服了在立身做人上存在的模糊认识”。

  2.刻意拼凑,以词害意

    有一篇谈加强干部管理的文章,有三个层次标题:“监督也是爱护;关心也是管理;性格也是品格。

  ”第一个标题不错,有点哲理。

  常言说,“严是爱,松是害”,对干部的监督的确是对干部的爱护。

  但后面两个标题都按这个格式走就有些勉为其难,“关心也是管理”让人费解,“性格也是品格”更让人摸不着头脑。

    有一篇文章谈怎样创造性地领会领导意图,其中一个标题是“合理延伸领导意图,形变而神不变”。

  其下展开三个层次标题,分别是“从理论上延伸”“从观点上延伸”“从内容上延伸”。

  体例格式统一,看着顺眼,读着顺口,但逻辑混乱、表意不清。

  什么叫“延伸”?延伸的是“形”还是“神”?“理论”和“观点”是什么关系?“观点”和“内容”又是什么关系?标题这般混乱、费解,下文怎能写得清楚?。

  下面这组标题的毛病也是“刻意拼凑,以词害意”:

  突出以人为本,狠抓了XX生活管理

  突出准确适体,狠抓了XX供应工作

  突出依法管理,狠抓了物资采购工作

  突出生产效益,狠抓了农副业生产

    这组标题的格式是“突出……,狠抓……。

  要严守这个格式,就免不了要“凑”一下,一“凑”就难免以词害意。

  以“突出以人为本,狠抓了XX生活管理”为例,“以人为本”的作用仅限于“XX生活管理”吗?难道“被装供应”和“农副业生产”就不坚持“以人为本”吗?再如,“依法管理”是个大概念,不只是“物资采购”需要依法管理,“营房建设”“被装供应”哪个不需要依法管理?对于“物资采购”来说,“财务监管”“效益管理”显然同样重要。

    标题制作应该把准确性放在首位,而拼凑的标题则把外在形式放在首位,不惜削足适履,导致以词害意,甚至出现逻辑错误。

  修改这类标题的方法,是从材料出发重新提炼观点,并用最恰当的语言准确表述观点。

  然后,在保证各个标题表意准确的前提下,确定该组标题的语言形式,制作出角度一致、语言规范的层次标题。

  3.表意笼统,信息量小

    层次标题要宁短勿长,但前提是表意要准确到位,也就是说,要把意思表达清楚。

  违背了这一目的,一味求短也不合适。

  有的标题短倒是短了,如《一把手如何化解班子内部矛盾》的层次标题,每个只有两个字:一是“化解”,二是“缓解”,三是“巧解”,四是“冷解”。

  但是,从标题上什么意思也看不出来,这跟没有标题有何区别?再如,现在充斥公文的突出一个“实”字,狠抓一个“快”字,强化一个“准”字,不忘一个“学”字,等等,都过于笼统,所含信息量很小口。

    还有一类标题,字数不少,但信息量不大。

  例如:“思想政治建设得到了加强,XXXX质量得到了提高,安全管理得到了强化,机关作风得到了转变……”试问,“加强”到什么程度?“提高”到什么水平?“转变”成什么样子?这些问号,标题一概没有回答。

  这组标题的格式是“……得到了……”,两头变,中间不变。

    还有一种标题,前后搭配只变一头:“前变后不变”的格式,如“……面临挑战”“……得到加强”“……不可忽视”,等等;“前不变后变”的格式,如“大力开展……”“切实抓好……”“继续做好……”“始终坚持……”,等等。

  这些标题制作起来毫不费力,因其表意笼统,所以“适应性”极强,谁都可以拿来用。

  翻开近些年出版的各种公文写作范本,这类标题随处可见。

  (二)整组层次标题存在的问题

    整组层次标题的问题,主要是层次标题相互之间的问题。

  层次标题是大标题或上一层次标题的进一步展开和细化,是成组出现的,少则两三个,多则五六个。

  数量一多,就有个相互关系问题。

  往往有这样的情形:就单个标题来看,都没有多大问题,但把它们摆放在一起,问题就显出来了。

  1.反映问题的角度不一致

    同一标题下的层次标题,应该从同一角度反映公文的内容,要么都是特点,要么都是做法,不可以这个标题是要求,那个标题是建议;这个标题是成绩,那个标题是特点。例如:

  一、切实端正XXXX的指导思想

  二、XXXX的准备工作周密细致

  三、XXXX依法按纲正规实施

  四、积极探索XXXX的方法路子

  五、认真搞好XXXX的考核验收

    这是某部XXXX总结中的第一级层次标题。

  整体来看,是从反映做法的角度出题,但反映问题的角度不尽一致。

  标题一、四、五反映的是“做法”,语法形式是述宾结构;标题二反映的是特点,语法形式是主谓结构;标题三既不是特点也不是做法。

  这五个标题的关键词分别是指导思想、准备工作、按纲施训、探索方法、考核验收,可以说主要方面都涉及了,只是由于角度不统一,给人以凌乱不堪的感觉。

    这组标题的修改,可以都往做法上靠,重点改造标题二和标题三。为便于表述,每个标题均由一句改为两句:

  一、提高认识,切实端正XXXX指导思想(内在逻辑是:通过提高认识,端正……)

  二、周密准备,确保XXXX工作按时展开(内在逻辑是:通过周密准备,确保……)

  三、科学指导,保证XXXX依法按纲实施(内在逻辑是:通过科学指导,保证……)

  四、积极探索,认真研究总结XXXX的方法路子(内在逻辑是:通过积极探索,总结……)

  五、坚持标准,从严组织XXXX考核验收(内在逻辑是:通过坚持标准,组织……)

    这样一改,这组标题的角度就一致了,内在逻辑关系也理顺了。

  2.反映问题的层次不一致

    层次标题,顾名思义,应该处在同一个层次上。

  但是,有不少层次标题没有做到层次一致,其层次有高低之别、深浅之别、虚实之别。

  比如,就原因来说,有的是根本原因、有的是次要原因;有的是原因的原因,有的是原因的结果。

  就措施来说,有的是宏观措施,有的是微观措施;有的覆盖整个领域,有的只是该领域的一件小事。

  有一篇调查报告在“怎样为干部营造安心创业的良好环境”下面列了五个层次标题:。

  (一)切实尊重干部抓工作的主体地位

  (二)为干部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三)把干部的难事当成各级组织的大事

  (四)让关怀关爱走进每名干部的家庭

  (五)千方百计解除干部的后顾之忧

    这些做法或措施对于营造良好环境都是必要的,它们共同服务于良好环境的营造,但所处的层次是不同的。

  首先,标题(一)和标题(二)有因果关系,二者不在同一层次:“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是干部“主体地位”的保证。

  试想,没有宽松和谐,何谈主体地位?其次,标题(三)和标题(五)其实是一回事,核心都是“解难”,而且也不在同一层次上,二者有条件关系:只有“把干部的难事当成各级组织的大事”,才能“千方百计解除干部的后顾之忧”。

  根据以上分析,本组层次标题只保留(一)、(三)、(四)即可:。

    (一)切实尊重和维护干部的主体地位(加“和维护”三字,增加其内涵;去“抓工作”三字,减少其限制。)

    (二)把干部的难事当成各级组织的大事(此题表意较有哲理,且与标题一的层次更为接近,故保留。)

    (三)让关怀关爱走进每名干部的家庭(“千方百计解除干部的后顾之忧”偏于直白,“让关怀关爱走进每名干部的家庭”内涵较深,故保留后一题。)

  3.语法结构不统一

    有的可能会说,标题样式应该不拘一格,突出个性,追求多样化,为什么又强调结构统一呢?这个问题问得好。

  标题样式的多样化的确应该追求,但需要明确的是,标题样式多样化是对整体而言的,也就是说,每位作者、每篇文章都应该追求多样化,避免雷同化。

  但就一篇文字材料的一组标题来说,则应追求一致,特别是角度、层次和语言结构的一致,否则就会造成逻辑混乱或表意错位。

  例如,下面这组标题选自某位领导在演习导演部成立时对导演部成员的要求:。

  一、切实增强使命感,全身心投入XX

  二、工作指导要适应这次XX的特点

  三、团结协作、形成良好的共事氛围是XX成功的重要保证

  四、要严格保密,确保XX万无一失

    这组标题,在角度、层次上都有不妥之处。

  这里主要从语法结构的角度分析其问题。

  其一,标题一和标题四是复句,标题二和标题三是单句;其二,标题一和标题四的各个分句都是述宾结构,标题二和标题三则是主谓结构。

  由于语法结构不统一,给人以散乱之感,读后留不下清晰的印象。

  试作以下修改,看效果如何。

  一、要统一认识,增强完成任务的使命感

  二、要把握特点,确立科学的工作指导

  三、要密切协作,形成良好的共事氛围

  四、要严格法纪,确保演习万无一失

    修改后,全部是复句形式,前分句表措施,后分句表目标;前分句的第一个字都是“要”,带一个表示动作行为的宾语;后分句“增强”“确立”“形成”“确保”各带一个宾语,其中前三个宾语是偏正结构,第四个宾语是主谓结构。这样一改,不仅表意更加清晰准确,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

    分析大量标题样式会发现,层次标题的语法结构跟不同的标题类型存在着对应关系。

    ◆述宾结构表示动作行为,适合反映做法、要求、建议、措施等。例如:“突出重点,着力解决重点单位的重点问题”(做法);“着眼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切实选准配强各级书记”(要求);“加大对基层法律援助的投入”(建议);“提高认识,摆正位置,主官主抓”(措施)。

    ◆主谓结构适合反映特点、成绩、进步、问题、原因。例如:“教育主题鲜明”(特点);“年度任务圆满完成”(成绩);“基层建设呈现全面建、整体上的良好势头”(进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弱,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增强”(问题);“机关没有处理好抓部队与抓自身的关系,精力分配上顾此失彼”(原因)。

    ◆带“了”字的表示已经完成,适合表示成绩、进步、收获。例如:“理论学习探索了新途径”(成绩);“形成了上下重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进步);“演习检验了城市进攻作战的具体战法”(收获)。

    ◆带“把”字的带有处置意味,适合表示做法、措施和要求。例如:“把查究问题和制度建设结合起来抓”(做法);“把着眼点放在调动积极因素上,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措施);“把安全发展作为带部队搞建设的重要理念”(要求)。

  三、提炼层次标题的要求

    综观以上标题类型可以看出,标题的提炼在本质上是观点的提炼。

  二者的关系是:观点是内容,标题是形式。

  观点不鲜明、不准确,标题就不可能鲜明、准确。

    观点的提炼应体现的原则:一是客观性。

  观点从实践中来,要符合客观实际,经得起实践检验。

  二是思想性。

  观点要体现思想性,能给人以启示,要就事论理,不要就事论事。

  三是深刻性。

  观点要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准确反映事物的运行规律。

    提炼观点的步骤一般是:综合情况,梳理分类;分析研究,抓住本质。在此基础上,斟词酌句,反复推敲,用最合适的语言把观点表达出来———这就是标题的制作。

    好的公文标题,应该具有概括、简明的特点;作为一组标题,还应具有协调、有序的特点。

    所谓概括,就是标题能概括材料的中心内容,做到题文相符,既不要题大文小,也不要题小文大。标题所揭示的观点、表述的内容,要能在正文中找到根据。

    所谓简明,即要求标题文字简练、明确,便于理解,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大容量的内容。

    所谓协调,即纵向上大标题包含小标题,横向上各个层次标题之间关系和谐、形式统一。

    所谓有序,就是大小标题、层次标题排列有序,讲究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不能上下错位、杂乱无章。

    好的标题,不仅是正文的符号,而且对文章有提升、深化作用。所以,修改标题,做到文题相符、顺序合适只是低标准,还应在深刻性、思想性、哲理性、新颖性上多下功夫,使修改后的标题能够有力地提升整个材料的质量。

  下面看一些制作巧妙、表意深刻的层次标题:从制度上使其不能从控制上使其不便从处罚上使其不敢

    以上标题反映的是“减少干部违纪行为的措施”,观点深刻鲜明,“不能”“不便”“不敢”表意准确、分寸感强,句式整齐、好懂易记。

  既要摆正关系,又要充分尊重既要加强领导,又要大胆放权既要严格管理,又要鼎力支持

    以上是“如何善待对自己不太服气的副职”下的三个层次标题,从不易处理好又必须处理好的关系中出题,前后对应,观点辩证,表意深刻。

  对承受能力弱的要事先“透透风”

  对思想基础好的要轻洒“毛毛雨”

  对迷途不知返的要重打“惊天雷”

    以上是“做思想工作要因人而异“的三个层次标题,三种情况三种处置方法,体现了“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思想工作真谛。“毛毛雨”“惊天雷”等比喻恰当传神,为标题增色不少。

  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

  盯住弱项帮带,补长能力素质的“短板”

    选自“怎样帮助扎实肯干的干部成才”,两个标题都是复句,结构句式统一,观点耐人寻味,“搭建舞台”“补长短板”准确、形象、生动。

  不拘一格,不可无格,处理好“宽”与“严”的关系

  疑人不用,用人要疑,处理好“用”与“管”的关系

    选自关于“怎样管好用好干部”的经验材料,两个标题格式统一。前面八个字是原则或途径,体现思想性;后面“处理好”引出的述宾结构是目的或要求,体现实用性。

  用通俗方法诠释博大理论

  用具体目标保证学习效果

  用“三个紧贴”促进理解践行

    选自经验材料《探索基层理论武装的新途径》,三个“用”字显示了标题的统一性,每个标题都很有韵味。

    以上实例,每组层次标题语法结构统一,字数基本一致,从形式到音韵都很美。

  但是请注意,不要因此而认为语法结构统一、字数基本一致是标题制作的通则。

  标题制作没有固定的模式,标题样式应该不拘一格。

  只是因为层次标题成组出现,才慢慢形成了“字数基本一致”的软约束。

  切记,不要刻意追求字数一致。

  下面这组标题,摘自一篇述职报告,是作者的三点感悟,三个标题的字数都不一致,感觉不是也很好吗?

  “老实吃亏一时,不老实吃亏一世”;

  “小事大干,就能把事业干大”;

    “公事不能私办,私事更不能公办”。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