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2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作者:卢鸿鹏时间:2023-07-28 18:31:02

导读:" 1622年是一个充满重大事件的年份。在这一年,世界各地发生了许多重要事件,从政治、文化到军事,都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是1622年发生的几个重大事件以及解决方案的有序列表:。1.棉花贸易的兴起-解决方案:推动棉花种植技术的进步,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促进国际贸易"

  1622年是一个充满重大事件的年份。

  在这一年,世界各地发生了许多重要事件,从政治、文化到军事,都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是1622年发生的几个重大事件以及解决方案的有序列表:。

1.棉花贸易的兴起

  -解决方案:推动棉花种植技术的进步,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2.英国殖民地的发展

  -解决方案:制定更加完善的殖民地管理政策,推动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移民来支持殖民地的经济发展。

3.中国明朝的崩溃和清朝的建立

  -解决方案:通过政治和军事手段巩固清朝的统治地位,推行改革政策,提高国家的治理能力,恢复社会秩序。

4.欧洲宗教战争的爆发

  -解决方案:推动各国之间的和谈和妥协,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端,减少冲突的发生,保护平民的生命和财产。

5.波斯帝国的复兴

  -解决方案:通过改革政策,加强国家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恢复波斯帝国的雄风,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安全。

6.新奥尔良市的建立

  -解决方案:规划城市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吸引移民和投资,加强市政管理,促进城市的发展和繁荣。

7.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成立

  -解决方案:推动海外贸易的发展,加强对东印度的殖民统治,通过经济手段获取更多的利益,促进英国的商业和经济发展。

8.荷兰在东印度的扩张

  -解决方案:加强军事力量,推动殖民地的发展,扩大对东印度的影响力,保护荷兰的利益和地位。

  在1622年,世界各地的重大事件给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通过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各国能够应对挑战,实现自身的发展和繁荣。

  这些事件和解决方案的讨论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全球的变化。

1622特殊意义

1622年在历史码旅上有几个重要事件发生,特殊意义如下:

  1、1622年,沙皇彼得大帝出生。他是俄罗斯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君主之一,被认为是现代化俄国的奠基者。

  2、1622年,萨哈林岛成为日本和俄罗斯之间的争议地区。这个岛屿位于亚洲东北部,两个国家长期以来迟碧凳一直在争夺该地区的控制权。

  3、1622年,印度莫卧儿帝国统治者贾汗建立了泰姬陵,这座世界文化遗产是为了纪念他已故的妻子而建造的。"特殊意义"表示某个事物或事件具慧局有与普通情况不同的重要性、价值或意义。

1620年--1630年历史事件

  1620:明朝万历帝去世、泰昌帝即位一月后去世。红丸案、移宫案发生。

  1621:施琅出生。努尔哈赤迁都辽阳,兴建东京城。

  1622:荷兰占领了澎湖,作为东亚贸易的转口基地。

  朱由检(崇祯帝)被封为信王。

  山东人徐鸿儒发动白莲教起义。

  努尔哈赤大败明辽东经略熊廷弼和辽东巡抚王化贞,夺取明辽西重镇广宁。

  1623: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出生。

  传教士汤若望到达北京。

  传教士南怀仁出生。

  1624:明朝军队击退占领澎湖的荷兰高闷人,荷兰人逐步开垦台湾。

  郑成功出生。

  郑芝龙加入荷属东印度公司。

  1625:迁都沈阳,改沈阳为盛京,开始建造沈阳故宫。

  魏忠贤下令禁毁东林书院。

  孝庄嫁给皇太极。

  后金军占领旅顺。

  郑芝龙纤差离开荷属东印度公司,加入海盗。

  熊廷弼去世。

  1626:清太祖努尔哈赤率兵围攻宁远城,身负重伤败退,同年逝世。

  皇太极在沈阳登基为后金大汗,年号"天聪",史称清太宗。

  北京工部王恭厂火药库发生离奇的大爆炸,死伤2万余人,原因至今不明。

  毁念皮赵秉忠逝世,赵秉忠状元卷为历史仅存的状元卷,国家一级文物。

  1627:宁锦大捷,袁崇焕打败后金军。

  后金入侵朝鲜。

  魏忠贤自杀,天启帝乳母客印月被打死。

  天启帝去世。

  崇祯帝即位。

  陕西澄城县爆发的农民起义,被认为是明末农民战争的起点。

  1628:皇太极于沈阳会盟归附的蒙古诸部,征讨林丹汗。

  1629:后金军围困北京。袁崇焕杀毛文龙。

  1630:袁崇焕被凌迟处死。

明朝天启年前后发生的重大事件及著名人物(除天启大爆炸和周顺昌·张浦...

  天启元年(1621),十二岁  后金军分8路进攻辽东,占领辽阳、沈阳等主要城市,辽东大部沦陷。

    天启帝信用乳母客氏及太监魏则歼忠贤,委以大权。

  天启2年(1622),十三岁  九月,受封为信王。

  天启4年(1624),十五岁  秋,东林党人发起对魏忠贤的攻击,失败,魏忠贤开始专权。

  天启6年(1626),十七岁  正月,努尔哈赤率军攻宁远,袁崇焕固守,后金军不克而归。

    八月,努尔哈赤病故,八子皇太极继位。

    十一月,离开紫禁城,搬入信王邸。

  天启7年(1627),十八岁  二月,娶王妃周氏,即周皇后,及孙答冲庶妃田氏、袁氏。

    八月,明熹宗病逝,举困遗诏以皇五弟继位。

  二十四日,即皇帝位,改元崇祯。

    九月,册周氏为皇后。

    十一月,籍没宦官魏忠贤及熹宗乳母客氏,魏忠贤自杀。

    裁撤各处监军太监,并禁太监擅自出京,干预政务。

    十二月,会推阁臣,以枚卜方式选任钱龙锡等6人为内阁大学士。

袁崇焕与毛文龙

袁崇焕罪有应得毛文龙是冤枉的

袁崇焕虽然不是汉奸但他的愚蠢葬送了大明……

以下为转载袁大人的罪状以及毛文龙的被杀原因

一、牺牲觉华岛换来的“胜利”

  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在后金粮食紧缺陷于困境之时,袁崇焕抗命不遵,执意不将觉华岛上的大批粮食、物资、辎重、船只撤往后方安全地区,而且还将岛上军民滞留在危险的地方不管不顾,自己龟缩于宁远城内,连事先将觉华岛军民撤入城中的动作都没有,最终导致了觉华岛上数万军民被屠杀,粮食、物资、辎重、船只被洗劫、焚毁一空。

  而实际上袁大人是早就接到了后金入侵的谍报,所以他有意放弃觉华岛的举措非常可疑。

  实质上整个过程中是袁大人“丧军无算,掩败为功”。

二、面对空虚的沈阳拒不策应友军亏键册和盟友

  后金为了打破明朝对其经济和军事封锁圈,攻击朝鲜之时,袁大人再次抗命不遵,在沈阳空虚的情况下,执意不援救朝鲜,拒绝策应东江镇,按兵不动实施“观望养敌”,在朝廷连续两次催促下才敷衍了事,不仅让后金使朝鲜向其屈服,还导致了地处“明、金”中间的蒙古部落对明朝失望和寒心,为最终投靠后金埋下了伏笔,还让东江镇蒙受了损失,失去了朝鲜的提供屯田土地,并被断绝了朝鲜提供的军械和粮饷,使东江镇安置流民、出击后金失去了绝大部分后勤给养,而这些费用将来得由明朝朝廷来承担,给当时已经很拮据的明朝财政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且离散了明朝的盟友,又让后金获得了拓展空间。袁大人一意孤行的态度和造成的恶劣影响是十分可疑的。

四、刻意将明军引入死地

  袁崇焕因为“宁锦大战”时不救锦州而遭非议,“暮气难鼓”而辞,其职务由关内的王之臣接任。

  此时,总督蓟辽的阎鸣泰上疏要求放弃了锦州,而且朝廷中也不少人反对设“宁锦防线”。

  与此同时,明朝前线将领也对守锦州提出异议,驻守该地的总兵尤世禄称锦州“城池遭雨崩颓,万不可居”(《三朝辽事实录》卷17)要求撤往杏山。

  驻塔山守将认为塔山不是可守之地,想要“移置别所”。

  (《三朝辽事实录》卷17)。

  兵部侍郎霍维华虽然认为锦城不能轻易放弃,根据众将的异议他也不能不总结为:“贼至,则坚壁清野以待。

  ”。

  在诸多提出放弃锦州的意见中,总督蓟辽的阎鸣泰上疏的力度最强硬,用辞也最为严厉说:“锦州遐僻奥区,原非扼要之地。

  当日议修已属失策,顷以区区弹丸几致挠动乾坤半壁,虽幸无事,然亦岌岌乎殆矣。

  窃意今日锦州止可悬为虚著,慎弗狃为实著,止可设为活局,慎弗泥为死局。

  ”《天启七年七月实录》。

  其实众多的将领和大臣都认为锦州不可守主要是因为锦州的特殊地形。

  锦州地处小凌河和大凌河之间,由宁远至锦州时又必须经过塔山、松山、杏山才能到小凌河,如果任何一处被制约,那锦州就和后方断绝联系了,袁崇焕在“宁锦大战”时无法有效增援赵率教,洪承畴在“松锦大战”时救援不了祖大寿都是因为这个地理缺陷。

  解放战争期间蒋委员长的海陆空绝对优势也销宏在塔山受阻,最终无法增援锦州而吃了败仗。

  可见锦州实在太亮拆不容易增援了,一旦被围困则无法救援,“宁锦大战”时若非毛帅攻打后金重镇辽阳,皇太极是不会那么快撤军的,后来“松锦大战”中明朝军队的失败将提前上演。

  所以当时的督臣阎鸣泰在评价“宁锦大战”时曰:“虽幸无事,然亦岌岌乎殆矣”,而他主张“锦州止可悬为虚著,慎弗狃为实著,止可设为活局,慎弗泥为死局”。

  他的断言完全预见到了今后两位将锦州“慎弗狃为实著”最终沦为“死局”之人物的结果,他们分别是袁崇焕、洪承畴~!。

  在明朝将领和大臣们经过广泛而慎重的讨论,并认真而深刻的总结实战教训以后,锦州守到次年二月终于放弃。应该说此时王之臣放弃锦州而守宁远,既遵从了阎鸣泰的意见,又回到了孙承宗四年成功守辽的路子上。

  到了崇祯元年三月,明军已放弃完全锦州、塔山、杏山一带。

  该年五月十一日,皇太极派阿巴泰、岳托等率兵三千,破坏了锦州、高桥、杏山三城,并毁掉十三山以东台站三十一处,《满文老档》太宗朝第10册记录了这一事件。

  另有《清太宗本纪》记载:“五月辛未,明人弃锦州。

  贝勒阿巴泰等率兵三千略其地,隳锦州、杏山、高桥三城,毁十三站以东墩台二十一。

  ”。

  从后金占领锦州也放弃的举动来看,为了攻打锦州付出了沉重代价的皇太极其实根本不想要锦州,他攻打锦州的目的不过是为了消灭明朝军队和劫掠城池里的粮食而已,这足以说明锦州并不是什么“扼要之地”,阎鸣泰的断言成为了现实。

  “宁锦大战”之前,袁崇焕为了锦州这个“非扼要之地”空耗国家财力、牺牲戍边将士,且放弃策应而导致友军重大损失、盟友向敌人妥协已经是罪大恶极了,而袁大人重新上任之时却以“且守且战,且筑且屯”的“守为正著”则可“五年平辽”之荒谬说辞哄骗崇祯,在明朝军队主动放弃锦州回归正确选择以后,又一次在重新在锦州大兴土木,耗费国家极为有限的财力、物力,用银子堆砌锦州这个巨坑,最终导致了“松锦大战”明军在锦州被围点打援的全面失败。袁大人的所作所为是非常值得怀疑的汉奸行为。

五、有意削弱危险的蓟门

  天启七年(1627年)林丹汗西迁,召城大战后蓟门外的蒙古部落朵颜束不的部投降后金。

  崇祯元年(1628年)九月明朝曾作过一次努力拉拢朵颜三十六家但失败了。

  此时,蓟门外就显得形势就紧张起来了,于是朝中许多大臣都提出蓟门防务紧要,必须切实加强。

  可袁大人却在此时调动兵力充实关外,丝毫没有加强蓟镇的意思。

  《崇祯长编》中有这样的记录:“关内兵五万五千三百四十五员名,关外七万八千三百四十员名。

  ”但到了十二月,关内关外的兵力“关外官兵七万一千余员名,关内官兵四万二百余员名”。

  所谓“关内”就是蓟镇,所谓“关外”就是辽东镇,蓟、辽设督师就是总领两镇。

  关内兵减少就是抽调了蓟镇兵力一万多到辽东镇,辽东镇的兵没有增加反而略有减少是因为当时关外已经在搞“清汰”,把老弱的兵卒淘汰掉用关内的精锐来充实,所以没有形成大量“减额”。

  这个“汰兵减额”的方略是袁大人提出来的,《崇祯实录》中有记载:“冬十月己丑,召廷臣於文华殿,以锦州军哗、袁崇焕请饷疏示;阁臣求允发。

  上责户部尚书毕自严;又曰:‘崇焕前云汰兵减额,今何仍也’?王在晋曰:‘减汰,当自来岁始’。

  ”由《崇祯实录》的内容可以看出,当时蓟镇的汰兵是袁大人力导的,而且袁大人提前调动了兵力,以蓟镇的精锐充实关外宁锦防线。

  事实上若袁大人不大兴土木修建锦州,并增加锦州的驻军,明朝是有时间和财力提高蓟镇防御能力的。而袁大人作为蓟、辽两镇的督师不思增加蓟镇的兵力,却选择了临时抽调宁锦的守军以“增戍关门”的方式“往备顺天”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完全是敷衍的态度,当皇太极真的从遵化入塞之时,在山海关的赵率教仅能带上三五千人去增援,足以说明袁大人这种部署的虚伪。

  许多人讨论蓟镇是否属于袁大人直接统辖的问题,其实并不重要,朝廷不是不知道蓟镇薄弱,但兵员和粮饷都优先满足袁大人的锦州了,想加强蓟镇也没有办法,在朝廷资源极为有限的情况下,执行袁大人方略必然导致“厚”锦州而“薄”蓟镇,有了这样的倾斜朝廷上上下下自然有许多人都提出蓟镇应该加强。

  但袁大人不是调整方略,而是上疏和危险的蓟镇脱离关系,袁大督师上奏崇祯,曰:“若顺天等处,则听督抚为政,臣不敢越俎而议者也。”

  是很卑劣的做法,他的不负责任最终才导致了蓟镇被突破,应该说袁大人“厚”锦州而“薄”蓟镇的方略是一个非常离谱的败笔。

  若袁大人不修建众人都反对而之前刚刚放弃且后金占了也不想要的锦州,明朝没有任何理由不加强蓟镇的防御,蓟镇的防御也没有任何理由被削弱,而修锦州以后明朝有限的财力和兵力都耗在锦州了,蓟门自然空虚了。

六、不惜一切的以粮资寇

  天启七年(1627年)林丹汗西迁,召城大战后朵颜束不的部就正式降后金。

  在袁大人督师蓟、辽时已经是崇祯元年(1628年)了,该年崇祯曾作过一次努力拉拢朵颜三十六家,这是崇祯元年九月的事情,但后来失败了。

  袁大人在次年,崇祯二年(1629年)三月,又提出要给喀喇沁部开马市,要用粮食接济朵颜束不的部,这完全是以粮资寇。

崇祯在袁大人上奏要开马市后认为这是以粮资寇,于是连发诏书斥责曰:“据报西夷市买货物,明是接应东夷,藉寇资盗,岂容听许?”

  袁大人抗辩提到蓟门防御但重点却是开马市,袁大人的核心意思是若不开马市“万一夷(喀喇沁)为向导,通奴入犯,祸有不可知者。

  ”同时,袁大人还保证他接济的这些蒙古部落“断不敢诱奴入犯蓟辽”。

  但崇祯驳回袁大人的上疏,崇祯强调:“西夷通奴,讥防紧要。

  奏内各夷市买布帛于东,明是接应,何以制奴?着该督抚严行禁止。

  ”可袁大人还是置若罔闻。

  后来崇祯勉强同意,但告戒袁大人只能以口粮形式接济,不饿死就行了,而且抚赏和剿灭相结合,如果有什么异常直接扑杀掉,而袁大人始终认为他抚赏的蒙古部落“断不敢诱奴入犯蓟辽”,均以抚赏和接济。

  而不幸的是蓟门外的喀刺泌部不仅为皇太极入塞带路,并且为其筹备粮草。

  《明史记事本末补遗》中记载了翰林院编修陈仁锡在宁远的见闻,其中提到朵颜束不的部派出两千人的队伍来宁远买粮食,其中还有四百满人谍哨——“建洲哨在束不的部内计四百余人,不将弓矢”,这不是为后金买粮食还能干什么?这在当时的辽东已经是世人皆知了,陈仁锡提到当时的士绅“宁远武进士王振远、陈国威”等都知道此事,并且要求乘之“卒不及备,可夜掩而杀之”,可此时的袁大人不顾崇祯的斥责,明目张胆的在宁远卖粮食给后金,这是多么恶劣的汉奸行径。

  谈迁的《国榷》也有如下记载:“朵颜三卫及建虏大饥,三卫夷半入于建虏,束不的求督帅开粜于前屯之南台堡,互市貂参。

  边臣俱不可,独崇焕许之。

  盖束不的为建虏积谷,谋犯蓟西,虽有谍报,崇焕不为信。

  ”。

  综上所述,可以说袁大人是顶着崇祯连续两次驳斥,对所有边臣的反对置若罔闻,还压制要求剿灭为后金采办粮食的谍哨之意见,一意孤行为饥荒中的后金置办粮食,完全不惜一切的以粮资寇,是非常可疑的汉奸行为。

七、断绝东江镇的给养以“配合”后金蚕食明在辽南、辽东的控制区

  袁大人申请将东江镇的军饷、粮饷由他来发送,崇祯予以同意,于是袁大人拿到了东江镇的给养,但袁大人非但没有及时拨发给东江镇,反而下令渤海各港口,不得发一舟一船往东江,不得售一米一鱼与东江。与此同时,皇太极发兵猛攻东江镇,到崇祯二年,东江镇在辽南、辽东领土几乎全部丧失,至四月,东江原本在辽东、辽南的数十堡只保有海州、横山、镇江、盖州。

  在断绝东江镇的给养以“配合”后金蚕食明在辽南、辽东的控制区后,同年六月,袁大人斩毛帅于双岛。当时一共罗列了十二条罪名,其中最后一条名是:“开镇八年,不能复寸土,观望养敌,十二当斩”,这简直颠倒黑白到极点了,就东江镇现占据的堡和岛不说,这个东江镇原本就是毛帅带领两百余个家丁白手起家的,这个“镇”都是从无到有的,怎么能叫“不能复寸土”?袁大人在崇祯二年三月把粮食用来“资寇”、“养敌”,而转过脸来却把整个东江镇饿得“人皆菜色”,在友军遭受攻击之时袁大人采取“观望”态度,可最后居然还以“观望养敌”的罪名污蔑东江镇,袁大人这种“厚”敌人而“薄”友军、颠倒黑白的汉奸行为显得十分的诡异和可疑。

八、擅杀毛帅而为后金解除西征的后顾之忧

  早在广宁失陷以前的1621年,正在练兵的游击毛文龙就受王化贞、熊廷弼派遣深入敌后,联络辽民,以牵制和分散后金的兵力,当时他仅率家丁、军士二百余人,按照许多网友的说法真比李云龙还不如,可后来毛文龙就是用这个班底在敌后策动了声势浩大、风起云涌的反抗运动,被后金视作心腹大患,他所创建的东江镇巍然屹立于敌后,成了牵制后金远途作战的一颗钉子,长期制约着后金南侵的步伐。

  天启二年(1622年)八月,毛文龙攻克樱桃涡、涡站。

  天启二年(1622年)九月,毛文龙的部队攻克满浦、昌城。

  天启二年(1622年)十月,毛文龙部攻克永宁等堡。

  天启二年(1622年)十月,毛文龙与后金军在凉马佃大战,双方都付出了重大伤亡。

  天启三年(1623年)春,后金反攻旅顺毛文龙部被击溃。

  天启三年(1623年)毛文龙不断派人深入后金,进行“煽惑”,致使大批辽民“叛去”,投向明朝。

  后金的许多贝勒大臣都认为:“毛文龙之患,当速灭耳!文龙一日不灭,则奸叛一日不息,良民一日不宁。

  ”。

  天启四年(1624年)四月,毛文龙沿鸭绿江秘密北上,进入长白山区,在高岭、沙松牌大战中大败后金,后金仅军官就有16人被俘。

  天启四年(1624年)七月,毛文龙又于把骨寨、骨皮宏、分水岭三场大战,三战三胜。

  天启五年(1625年),海州(辽宁海城)所属张屯的汉人秘密联络明将毛文龙派兵,袭击本屯的满人(《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4,8页),同时在这一年,镇江、凤城、岫岩、长岛、双山、平顶山、海州、鞍山、首山、彰义等十余处掀起了反抗后金的武装斗争。

  天启六年(1626年)努尔哈赤攻宁远时毛文龙袭击永宁,后金被迫回师。

  天启六年(1626年)宁远之战后努儿哈赤于四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毛文龙随即进攻鞍山,因后方吃紧努尔哈赤被迫回师。

  天启七年(1627年)正月至四月,后金以空虚沈阳为代价精锐尽出,以重兵对毛文龙的东江镇和朝鲜发动了“丁卯之役”,毛文龙奋起反抗在铁山、瓶山、昌城、鸭绿江取得的“五战而五胜”,但终因袁大人两次抗命、拒绝策应、最终敷衍了事而贻误了抄袭沈阳的战机,致使关宁军在四个月的时间里未能有效策应朝鲜和东江镇,导致朝鲜和后金结为“兄弟之盟”,毛帅被朝鲜驱逐而退守皮岛。

  天启七年(1627年)六月,皇太极攻“宁、锦”时毛文龙袭击昌城、辽阳,迫使了后金再次回师。袁大人在“宁锦大战”以后还特为毛帅请功:“孰知毛文龙径袭辽阳,旋兵相应,使非毛帅捣虚,锦宁又受敌矣!毛帅虽被创兵折,然数年牵制之功,此为最烈!”

  (《三朝辽事实录》卷十八,天启七年八月,辽东巡抚袁崇焕奏言;《两朝从信录》卷三十一,天启七年八月,辽东巡抚袁崇焕上言。)

  毛文龙象一颗钉子死死的牵制住后金的尾巴,致使其不能远距离、长时间的在外作战,后金数次想根除毛文龙都没有成功,但他却死在了袁大人的手里,让后金能远征林丹汗以及绕道千里长期袭扰关内。

  以前,每次后金主力出动毛文龙都会率领东江镇乘势出击捣其后方,一旦没有了东江镇这个牵制,后金则可长途奔袭,进行远距离长期的在外作战。

  所以,皇太极在毛帅于崇祯二年(1629年)六月五日于双岛被杀的七天以后,即可宣布“整旅西征”,并且让蓟门外的蒙古部落马上赶造船只,准备用其在老哈河转运粮食随大军沿河入塞,这个部署在六月之前还没有,而这即是将入塞的地点确定为蓟门的标志。

  袁大人先削弱蓟镇的兵力,把重兵放在锦州使关内兵力空虚,再开马市为后金南侵准备好粮草,最后杀了毛帅毁了东江镇解决了后金的后顾之忧,这一系列举措亲手促成了后金首次从蓟门入塞,将他自己苦心经营的“宁锦防线”彻底的变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马其诺防线”。而后金不仅于崇祯二年(1629年)绕道蒙古入塞,而后还有1634年、1636年、1638年、1642年四次绕道蒙古入塞,而这其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是毛帅被戮、东江瓦解,这种自毁长城的汉奸行为非常值得怀疑。

十、蓟西防御战中不可思议的失败

  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二十七日,皇太极由遵化附近入塞。次日,山海关得警赵率教驰援遵化,但由于袁大人对皇太极的举动丝毫没有准备,且有故意防空蓟门之嫌,所以山海关的兵力并不多,赵率教只带领了三五千人赶赴遵化。

  十一月初二至袁大人才从宁远赶到前屯营,得报后金已经在围攻遵化了。

  十一月初四,袁大人率兵到山海关,此时赵率教战死于三屯营。

  十一月初五,袁崇焕率军入蓟,并以周文郁为掌旗官,周文郁曾是孙承宗身边的人,他以第一人称“余”所写《辽西入卫纪事》是描述“己巳之变”的一篇纪实,其中有许多第一手资料,通过里面的记录能印证一些关键问题。

  十一月初六,袁大人到了永平,此时遵化已于十一月初三陷落,由袁大人之“汰兵方略”裁撤下来的汰兵打开城门,巡抚王元雅死。

  袁大人于榛子镇接到崇祯圣旨,得调度指挥各镇援兵之权,这个情节也很重要,为蓟辽总督刘策洗清了不小的冤情,因为后来的解读多说刘策不会用兵,才导致蓟西失守且还冤枉了袁大人……。

  十一月初九,袁大人到了蓟州顺天府。

  十一月初十,袁大人上疏崇祯,曰:“入蓟州稍息士马,细侦形势,严备拨哨,力为奋截,必不令敌越蓟西”。

  (《明实录》十一月丙申)其中这个“必不令敌越蓟西”是袁大人继“五年平辽”、“断不敢诱奴入犯蓟辽”后又一经典……。

  袁大人上疏后便开始部署蓟州防御。

  此时,蓟辽总督刘策和各路兵马汇集蓟州。

  蓟辽总督刘策驻地是在密云,昌平总兵尤世威原来是驻守昌平的,十一月初九,刘策率军援守蓟州,尤世威而防通州蓟州两地之间。

  但袁大人却将兵力分散布防于蓟西各地,他令刘策回守密云,命尤世威回防昌平,许多史料都记载了袁大人这个部署:。

  “保定总督刘策兵亦至,令其守密云。”崇祯二年十一月已丑《怀宗实录》

  “保定总督刘策兵亦至,令还守密云。”崇祯二年十一月已丑《崇祯实录》

  “令刘策着还镇,调度诸将,分信防守密云。”《崇祯长编》

  朝野对袁崇焕战守布置非议甚多,孙承宗更指出集中兵力紧守蓟州三河一线为要务,否则敌人越蓟州三河则可直扑北京。事实证明,由于保定兵和昌平兵的远去,蓟州防备兵力严重不足,连起码的侦防也做不到,结果皇太极轻易越过蓟州直趋北京,袁大人直到十一月初十四才发觉方提兵追赶,被朝庭寄与厚望的蓟西防线竟不经一战便完全失效。

袁大人的掌旗官周文郁所写的《辽西入卫纪事》中提到了此事:

  “十三日,侵晨,报奴全军过石门驿,公令马步兵尽出城外列营。

  营甫定,有奴骑二百余,分四队扎我军之东南,相持两时,并不件贼大兵。

  公令我发炮,贼闻炮即四队排为一字,忽退去。

  竟日无一骑复至,使我欲战而无可战。

十四日,乃探奴大队潜越蓟西矣,公即督辽将士西追……”

  需要强调的是这个防御战是袁大人豪言壮语下开打的,而地形又对袁大人有利。

  蓟州,古属幽燕,亦称渔阳,历史悠久,上溯周商:燕山北靠,渤海南望,地“扼东北入京之要冲,控中原与坝上之险塞”,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畿东锁钥”之称。

  蓟县西有盘山、南有湖泊、东北方向有九龙山和八仙山,因为这么多天堑中留出的通道如同一道往来必经的门户而故称蓟门,自古设置兵镇和关城,是北京东北的要冲。

  可袁大人在这个地方都没有堵住后金军,而且是不战就任其越过,自己第二天才发现,那可真叫“无能”啊,难怪后金鞑子喜欢这样的“英雄”了……。

  袁大人自己保证“必不令敌越蓟西”而又分散明朝已经聚集的兵力,导致后金军不战而“潜越蓟西”,浪费了这么一个决好的堵截机会,让后金军顺利的直扑北京而去,这确实十分值得怀疑。

总提看来毛文龙被杀是因为他破坏和谈袁大人就是因为他有卖国嫌疑

西方航海的简史

  大航海时代是人类的地理知识和航海技术在前人的基础上得到极大发展的时期,但不可回避的是,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欧洲殖民者利用坚船利炮对亚、非、美洲等地进行侵略和殖民扩张的年代。

  这种海盗式的掠夺和殖民贸易是殖民者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也正是在这种基础上,西方资本主义才能有今天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说,大航海时代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大转折期。

  各大洲的国家和地区之间因为海洋阻挡而相互隔绝的状况被逐渐打破(当然,这种转折伴随着巨大的悲惨和痛苦)。

  还要指出的是,西方人所谓大航海时代的“地理大发现”只是欧洲人“发现”了他们扮备未知的地理知识,而“被发现”的岛屿和陆地大多原本就有某些民族居住,更何况亚洲的中国人以及美洲印第安人等民族也有他们各自对于地理和天文极为精辟的认识。

  说到最早的航海家,人们往往是指腓尼基人、中国人和阿拉纯差伯人。欧洲人也有自己的航海传统,且不说公元前后航行于爱琴海的希腊航海家,8世纪到11世纪中叶,斯堪地那维亚半岛精于航海的北欧诺曼海盗曾肆虐整个欧洲。

  9世纪下半叶,挪威海盗登上冰岛;10世纪,诺曼人又到达格陵兰;11世纪初,丹麦海盗甚至征服了英格兰全境。

  13世纪,《马可.波罗游记》完成。马可.波罗(1254-1323)是意大利威尼斯人,曾在中国元朝宫廷任职17年,1295年返回老家。

  《马可.波罗游记》是他在热那亚的监狱里口述,由小说家鲁思蒂谦笔录而成的,书中详细记述了马可.波罗在中国旅行的所见所闻。该书在欧洲广为流传后,使得欧洲人眼界大开,对辉煌富裕的东方文明垂涎三尺。

  同时,《游记》大大丰富了欧洲人的地理知识,成为当时欧洲人绘制世界地图的主要参考,是15世纪许多欧洲航海家如达?迦马、哥伦布等必读的著作。也是在13世纪,中国的罗盘针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并得到普遍使用。

  15世纪初,古罗马学者托勒密的地圆学说开始在欧洲传播。

  同期,欧洲人的造船技术有了明显的进步,出现了适合远洋航行的多桅船。

  这一切表明大航海时代的技术与理论基础已逐渐成熟。

  14、15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已经萌芽,权利基层充满了对于财富的贪欲,中国的瓷器、丝绸,印度的香料、宝石等东方奢侈品成为上流社会的生活必须品。

  当时东西方的贸易商路大致只有两条,一条是陆路,经中亚一路到达小亚细亚;另一条是先经海路到达红海或波斯湾,然后用陆路运送到地中海一带。

  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兴起截断了中亚商路,而红海一带的海路则向来为阿拉伯人垄断。

  东方商品的缺乏使得其价格水涨船高,西欧商人迫切希望找到通往东方的新途径。长久以来基督徒同穆斯林之间的敌视与仇杀使得欧洲人有足够的理由以上帝的名义号召教民去打破阿拉伯人独霸东方商路的局面,为大航海蒙上了一层宗教的面纱。

  此外,东方的黄金也是当时贫乏的欧洲所渴望得到的东西,正如恩格斯所说:“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在印度及整个远东地区搜寻着黄金;黄金这两个字变成了驱使西班牙人远渡大洋的符咒…”

  至此,大航海时代的帷幕徐徐拉开。

  说到大航海时代就必须说到葡萄牙,这个欧洲不起眼的小国是大航海时代的急先锋。

  葡萄牙位于伊比利亚半岛的西南部,也是欧洲最西端的国家,与北非隔海相望。

  土地面积9.2万平方公里,15世纪末其人口仅110万。

  11世纪前曾经先后置于罗马人、阿拉伯人、摩尔人的统治之下。

  1143年,教皇承认葡萄牙王国独立,它是欧洲最早实现民族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国家。

  1147年,阿丰索一世夺取了摩尔人占领的伊比利亚半岛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里斯本。

  葡萄牙在立国初期就非常注重发展航海事业,将之作为传统国策,并用王权来保证实施。1375年,犹太制图家贾?克雷斯奎父子在葡萄牙绘制出当时欧洲最完备也是最准确的世界海图-“加塔兰地图”,成为葡萄牙航海者的指路明灯。

  说到葡萄牙的航海发迹史就必须说到恩里克王子,即有“航海家”之称的亨利亲王。堂.恩里克王子(1394-1460)是葡萄牙国王诺昂一世的第三子,生于波尔图,他是葡萄牙航海者的精神教父、大航海时代初期葡萄牙航海事业积极的鼓动者和推进者。

  1415年,诺昂一世与恩里克王子率兵渡过直布罗陀海峡,攻占了北非摩洛哥的穆斯林重镇休达(今塞卜泰)。

  攻占休达对于葡萄牙的航海发展做缺皮意义重大。

  休达扼守直布罗陀海峡的咽喉,位置极为重要,同时休达还成为葡萄牙沿非洲西海岸迈向东方的第一步。

  占领休达后,恩里克王子从穆斯林俘虏嘴里得到了阿拉伯人同非洲黑人贸易的重要情报。

  恩里克王子是个狂热的基督徒,一生都以同穆斯林作战为己任。

  当时欧洲流传着非洲存在有一个强大的信仰基督教的黑人王国-普莱斯特.约翰王国的传说。

  这个王国的名字在《大航海时代》系列中也出现过多次。恩里克王子对之深信不疑,一心要找到这个据说黄金满地、富得流油的普莱斯特.约翰王国,渴望与之结盟共同打击伊斯兰世界。

  1420年前后,亨利在萨格雷斯半岛建立了一座天文台和一所航海学校,为葡萄牙培养了大批熟练的航海者。

  1420年,马德拉群岛发现,此前发现的加那利群岛则不得不让给西班牙。

  1431年,亚速尔群岛发现,成为大西洋航行的补给基地。

  1434年,亨利的远征船队首次越过西非的博哈多尔角。

  1445年,贡萨尔维斯发现佛得角(葡萄牙语“绿色之岬”)群岛。

  同年,葡萄牙人开始闯入黑非洲。

  1448年,亨利在阿尔金建立了葡萄牙在西非的第一座堡垒,作为大规模掳掠的根据地。

  从黑非洲掠得的黄金、象牙、黑奴使葡萄牙人得以继续在摸索中向东方扩张。以后葡萄牙每进至一地,就建立起商站或据点,并用当地获得的收益来支持下一步的行动。

  “航海家”亨利毕生从未参加过任何探险远航,他扮演的是葡萄牙这艘航船的领航员。到1460年亨利去世时,葡萄牙的航海事业已经开始进入繁荣期。

  1481年,葡萄牙诺昂二世继承王位,他同时也继承了叔父亨利的遗志,积极推进航海探险。

  1483年,迪戈?卡奥带领远征队到达刚果河口。

  1487年8月,巴托罗梅乌?迪亚士奉命率船队离开里斯本,考察西非海岸。

  1488年6月,迪亚士抵达非洲的最南端。

  由于那里的风暴极为强烈,迪亚士将这个大海角称为“托尔门托”,即“风暴角”。1488年他返回里斯本向诺昂二世报告时,诺昂二世将之改名为“好望角”(大概是想到富饶的东方即将在眼前出现而喜不自禁吧)。

  1495年,曼努埃尔一世继位,恰逢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葡萄牙立刻加紧策划前往印度的航行,达.伽马被选为远航指挥官。华斯科.达.伽马(1460-1524),葡萄牙贵族,出身军旅。

  1497年7月8曰,达.伽马率领由4艘船、约170名水手组成的船队由里斯本出发探索绕过“好望角”通往印度的航线。

  船队旗舰“圣.加布里尔”号,长25.6米,宽8.5米,排水量不过300吨。

  迦马没有沿非洲西海岸南下,船队首先到佛得角群岛,然后朝南直驶南大西洋,航行了3个月后,再改向东,到达好望角。

  由此绕开了非洲西海岸对于南下极为不利的气候。

  在前人没有去过的陌生海域航行几个月是需要极大勇气的,达?迦马无疑是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但是人们对他人格的评价是“骄横跋扈,狂暴凶残”。

  11月22曰绕过好望角后,达?迦马船队进入了一片新天地。

  此后他向北沿非洲东海岸航行。

  1498年3月2曰,进入莫桑比克。

  4月在马林迪,迦马得到了当地著名的阿拉伯领航员马德杰德。

  在他的指引下,航行23天,穿过阿拉伯海,于l498年5月20曰,离开葡萄牙近10个月后,伽马到达印度南部最著名的商业中心卡利卡特。

  在这里,迦马不是一个称职的外交官,他带来的粗劣的礼品和货物受到嘲笑。

  但依靠武力,他还是抢到了宝石和香料。

  返航时船队就不太幸运了,许多水手在途中死于疾病,其中包括达?迦马的弟弟。

  最后只剩下2条船,1499年7月10曰,“贝里奥”号回到葡筛牙,伽马的旗舰则在1499年9月9曰才抵达里斯本。

  生还的水手不到开航时水手总数的三分之—。

  但运回香料等货物在欧洲的获利为这次远征费用的60倍!。

  完成通往印度航线后,1510年,葡萄牙任命的第二任“印度总督”阿尔布魁克带领葡萄牙的武装船舰占领了印度的果阿,建立起继续向东扩张的据点。次年又征服了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强占了这个中国明朝“敕封国”的领土,以这里作为入侵中国沿海的前哨。

  1515年,霍尔木兹也沦入其手,当年12月,阿尔布魁克总算死在果阿。

  至此,经过近百年的探险、屠杀、抢掠,葡萄牙横跨半个地球的东方殖民帝国终于建立起来。

  西班牙是大航海时代的第一个巨头。

  1492年,西班牙攻克摩尔人在欧洲的最后堡垒格拉那达,终于完全收复失地。

  一旦腾出手来,西班牙立刻紧随葡萄牙人全力投入航海扩张。

  很快,西葡两国为争夺殖民地发生争执。

  1494年6月,在教皇亚历山大六世裁决下,以格林威治西经50度为分界线,将世界平分为二,葡萄牙只能在该分界线以东建立殖民地,西班牙则在该分界线以西建立殖民地。

  但是为西班牙开辟航线的两个最有名的人物都是外国人。

  克里斯托福.哥伦布(1451~1506),热那亚人,出身低微,25岁之前还几乎是文盲。

  但是他通过努力自学很快熟练掌握了至少4门语言和文字。

  哥伦布接受了当时流行的地圆学说,认为向西航行也能到达印度,这样就不必绕过非洲“好望角”,航线可以大大缩短。可是有限的地理知识使他大大估错了航程,同时他不可能知道中间还隔着一块大陆!1484年,他向葡萄牙推销自己的计划,但是遭到冷遇和拒绝。

  1485年,他又游说西班牙,西班牙王室倒有兴趣,但是直到1492年才批准这项耗资巨大的计划。当时西班牙经济拮据,西班牙王后伊莎贝拉为了支持哥伦布的远航甚至卖掉了自己的钻石首饰。

  1492年8月3曰,哥伦布率领由3艘帆船组成的船队离开巴罗斯港,成员共121人,旗舰是“圣玛丽亚”号,只有120~130吨。9月6曰,离开加那利群岛西进,1492年10月12曰,“平托”号的了望员终于看见了陆地。

  哥伦布欣喜若狂,要知道这时船员们已经绝望,随时可能哗变。哥伦布船队到达的是加勒比海巴哈马群岛的一个小岛,但哥伦布以为到了印度,就将当地人称为Indians,以致于使这个词有了2个含义-印度人和印第安人。

  对于这些不速之客,当地人慷慨地赠以黄金。

  哥伦布在曰记里写道:“我真不相信天下会有这样好心送东西的人”。

  在古巴、海地转悠了一圈后,由于旗舰损毁,哥伦布在海地建起一个据点,留下38名船员。

  1493年1月,哥伦布带领剩下的2艘船启程返航,于3月回到西班牙。

  第一次航行发现了新大陆,带回了黄金,哥伦布得到了极大的荣誉,被封为海军上将。

  1493年9月,哥伦布第二次远航,但是收效甚微。

  1498年,在第三次探索新大陆时,哥伦布被指控叛变,并被押解回西班牙。

  1502年,哥伦布好不容易又组织了第四次横跨大西洋的航行。

  1506年5月,哥伦布病死,他到死仍然相信他到达的是印度。

  哥伦布的“发现”虽然没有马上给西班牙带来明显的收益,但是随后接踵而至的冒险者如科尔特斯、皮萨罗等从美洲攫取了无数金银财宝。

  费尔南多?麦哲伦(1480~1521),本是葡萄牙破落贵族,曾为葡萄牙王室效力。

  但因在国内受到诬蔑和排挤,难以容身,1517年投奔西班牙。

  1518年3月,西班牙查理一世同意了麦哲伦绕过美洲前往东南亚香料群岛的计划。

  1519年9月,麦哲伦船队的5艘小船(共265人)起航。

  麦哲伦不会知道,他走的是一条不归路。

  11月,到达巴西的累西腓,然后沿南美海岸一路南下。

  历经千辛万苦并损失一条船后,1520年10月,船队发现渴望已久的海峡。

  11月28曰,麦哲伦船队冲出海峡,进入了太平洋。由于最大的食品船开了小差,船队此时只剩下3艘(这些反叛者回国反说麦哲伦叛变,于是其家属失去经济来源,他的妻子和一个儿子很快在贫困中死去)。

  接下来又是3个月横渡太平洋的恶梦,1521年3月,麦哲伦船队到达马里亚纳群岛。

  在弄到食物和淡水并充分休整后,3月27曰麦哲伦到达菲律宾群岛。

  此时他终于明白,由欧洲向西到达东方的航线已经完成,地圆学说被证实了。

  麦哲伦的外交手腕比达?迦马高明得多,甚至赢得了当地人的好感。

  但他卷入了当地部落内讧,4月27曰麦哲伦在战场上被部落战士杀死。

  其余部分船员在埃尔?卡诺领导下驾驶“维多利亚”号经过9个月苦难的航行,于1522年9月6曰回到出发地西班牙,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这时船上只有18名幸存者和26吨香料。

  在大航海时代,远洋航行从来不是一件浪漫的事。

  生活枯燥不说,居住条件恶劣,工作艰苦,食品和淡水容易变质,还常会出现断水断粮,坏血病更是船员生命的大敌。

  直到18世纪,英国的库克船长才找到有效对付坏血病的办法。

  从海外殖民地获得的难以计数的金银财富并没有让葡萄牙和西班牙繁荣多久,他们国内的生产力也没有因此得到发展。

  葡西两国只是起了桥梁的作用,这些财富最终流入了其他欧洲国家的腰包。

  16世纪起,西班牙开始梦想整个欧洲的霸权,为此发动连年战争。

  1580年,葡萄牙被西班牙吞并。

  1588年7月,西班牙庞大的“无敌舰队”进攻英国,被英国舰队彻底击败,丧失了海上霸权,从此一蹶不振。

  来得快,去得也快,这两个大航海时代的暴发户急速地衰落下去,成了昨日黄花。

  此后英国与荷兰相继崛起,替代了葡萄牙与西班牙的地位。

  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人凭着海运和对外贸易发达致富,而英国则依靠“黑吃黑”的海上私掠舰队起家。

  接下来又是英荷、英法争霸。

  一时间风云变幻,要是一一道来…毫无疑问,在大航海时代初期我国具有足够的航海技术、造船能力和军事力量。1405~1433年,郑和船队七下西洋就是明证。

  郑和本姓马,名三保,1371年出生在中国云南的一个回族家庭里,原先信奉伊斯兰教,后来改信教。

  1405年,郑和受明成祖朱棣的委派,出使西洋。

  这里的“西洋”是指现在文莱以西的南洋各地及印度洋沿岸一带。

  郑和的船队规模庞大,其中最大的宝船长约151.8公尺,宽约61.6公尺,排水量3000吨以上,共有60多艘,可称是当年“海上巨无霸”。此外还有运马的马船、运粮的粮船、作战的战船等,各种船只多达数百艘。

  首次出海时,整个远航船队有人员两万七千多人。28年间,七下西洋,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北沿海(今天的索马里)和非洲中部沿海(今天的肯尼亚)。

  每到一处,郑和都以明朝和平使节的身分,向当地的国王或首领赠送礼品,表达建立邦交、友好通商的诚意,并邀请他们访问中国。

  这是以实力为背景的和平外交行动,收效甚大。但我国从未想过利用自身强大的力量去谋取东南亚、印度或非洲,当时明朝统治者只要周围邻国口头上向我国表示臣服就心满意足了。

  大航海时代对我国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1622年,荷兰侵占澎湖,屠杀岛上居民。

  1624年,荷兰又进犯台湾。

  38年后,才由民族英雄郑成功领导收复台湾。

  1842年8月29曰,英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割让给英国,直到1997年7月1曰我国才收回香港。

  还有一个最突出的例子,就是澳门!。

  葡萄牙征服马六甲后就开始窥探中国。

  1513年,在我国广东附近首次出现了被明朝称为“佛郎机”的葡萄牙航海者。

  1517年,葡萄牙特使皮雷斯率船队来华。

  葡人最初就是抱着征服中国的野心而来,面对明朝官府的礼遇更加横行无忌,在广东犯下了累累罪行。

  1521年8月,中葡终于爆发屯门之战。

  广东海道副使汪鋐指挥战船50艘与葡舰队激战40天,葡人死伤惨重,被迫逃离屯门。

  1522年,葡萄牙国王派克亭何率五艘船、300名远征队到屯门增援,于是又发生西草湾之战。

  明朝军队拼死奋勇杀敌,俘葡船二艘,俘虏葡兵四十二人,斩首三十多人,葡人被逐出广东。

  此后葡人就与倭寇勾结,骚扰浙江、福建一带。

  所谓倭寇,本就是一个国际性的海盗组织,其中不乏有中国人参与。

  眼看硬的不成,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晾晒湿物,贿赂明朝官员,被允许进入澳门。

  从1571年开始到1849年,葡萄牙人每年向中国==支付地租以居留澳门。

  明末清初,我国在同澳门的葡萄牙人贸易中获得了大量的白银,澳门也成为当时东西方文化、科技交流的门户。

  但是好景不长,18世纪初,葡萄牙人为了牟取暴利,将鸦片作为毒品从印度向我国大量走私,我国白银开始大量外流。葡萄牙人是用鸦片毒害我国的始作俑者!葡萄牙人还在澳门从事罪恶的苦力贩卖,这同当时欧洲人在非洲和美洲进行的奴隶贸易没什么两样。

  鸦片战争后,葡萄牙趁我国内外交困之际,巧取豪夺,逐渐蚕食、侵占,直至占领澳门全境。这就是澳门问题的由来。

  在葡萄牙统治澳门的绝大多数时间内,占澳门人口90%以上的中国人在那里并无任何人权可言,相反,令人发指的流血惨案却是屡屡发生。最近的一次是在1966年的12月3曰,澳葡当局镇压群众示威,打死中国居民11人,打伤212人,逮捕62人。

扩展资料:

大航海时代简述:

  大航海时代,又被称作地理大发现,指在15世纪~17世纪世界各地,尤其是欧洲发起的广泛跨洋活动与地理学上的重大突破。这些远洋活动促进了地球上各大洲之间的沟通,并随之形成了众多新的贸易路线。

  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开始抬头。欧洲则在这个时期飞速发展并奠定了超过亚洲繁荣的基础。

  人们不仅在这个时代中发现了新的大陆,增长了大量的地理知识,也极大促进了欧洲的海外贸易,并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兴起的重要环节之一。而新航路对世界各大洲在数百年后的发展也产生的久远的影响,对除欧洲以外的国家和民族而言,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影响也是复杂而矛盾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航海时代

中国1620——1640历史事件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神宗死后,太子朱常洛继位,是为光宗。

  不久,光宗患痢疾,内监崔文异进泻药,光宗服后病益重。

  时都城纷言郑贵妃使崔文异进此药。

  此后,鸿胪寺丞李可的又进红丸,光宗初食一丸舒畅,再食一丸即死,在位仅一月。

  事后,东林党人给事中杨涟、御史左光斗、礼部尚书孙慎行等文章弹劾崔文异、李可灼用药可疑,并攻首辅方从哲曲庇李可的等。

  于是李可的被遣戍,崔文异被发遣南京,方从哲致仕而去。

  此即所谓“红丸”案。

    1624年荷兰殖民者进入台湾南部,筑热兰遮城。

  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进入台湾北部。

  1642年荷兰赶走西班牙,占领台湾大部。

  1661年,郑成功进攻台湾,次年驱走荷兰人,正式收复台湾。

    1627年十月魏忠贤被皇帝调到凤阳看守皇陵,魏忠贤上吊自杀。

  1627年,定信王岁禄

    天启七年(1627)正月十三日敕后府及吏户礼兵部:朕弟信王(后为崇祯皇帝)年已长,其岁禄万石,今居京师,岁支米三千石,钞万贯;待之国后,米全支。并选王府官员,今在京,先给校尉三百,军一百。

  召还经略王之臣

    明指携穗军宁远大捷,袁崇焕升任巡抚,与总兵满桂不协,请移之他镇,乃召满桂还。

  及王之臣代高第为经略,复奏留满桂,袁崇焕又与不协。

  朝廷虑败事,命王之臣督关内,袁崇焕督关外,划关而守。

  袁崇焕虑廷臣忌己,乃上书请“惟圣明与廷臣始终之。

  ”朝议以袁崇焕、王之臣不相能,召王之臣还,罢经略不设,以关内外尽嘱袁崇焕,与镇守中刘应坤、纪用等便宜从事。

  王之臣遂于天启七年(1627)二月二日加太子太保还部。

  后金兵围锦州

    后金方征朝鲜,袁崇焕遣将缮锦州、中左、大凌三城,赵率教驻锦州,护版筑。

  朝命尤世禄来代,而以左辅为前锋总兵官,驻大凌河。

  世禄未至,辅未入大凌,后金大军乃于天启七年(1627)五月十一日抵锦州,四面合围。

  率教偕中官纪用缨城守,而遣使议和,欲缓师以待救。

  使者三返不决,围益急。

  连攻十四日不下,后金遂分兵再攻宁远。

  攻宁远不下,复益兵攻锦州,以溽暑不能克,士卒多损伤,乃于六月五日引还,因毁大、小凌河二城。

  后金兵攻宁远

    隐敬天启七年(1627)五月十一日,后金兵围锦州,明廷方调兵应援锦州,后金已于二十八日分兵再攻宁远城。

  袁崇焕与中官刘应坤、副使皆自肃督将士登陴守,列营濠内,用炮距击。

  而满桂亦率尤世禄、祖大寿以兵来救,大战于城外,互有杀伤,满桂身被数矢。

  后金军旋即引去,益兵攻锦州,锦州亦未能攻下,遂以酷署还师。

  朱由检

  朱由检即皇帝位

    朱由检,万历三十八年(1610)十二月二十四生,光宗第五子,熹宗弟,天启二年(1622)八月封信王,天启六年出居信邸。

  性沈朗英敏,时魏忠贤柄政,善自戢晦,魏忠贤慑之,故不敢奸顾命。

  天启七年八月二十二日,熹宗朱由校病死。

  二十四日遵遗命即皇帝位,颁诏天下,改明年为崇祯元年。

  是为思宗。

  时朱由检十七岁。

  九月追谥生母贤妃刘氏为皇太后。

  册妃周氏为皇后。

  钱粮事用朱印

    天启七年(1627)九月初六日,户部尚书郭允厚奏陈:国讳印色蓝易浓溷,请钱粮事独朱印。思宗允准。

  诏止苏杭织造

    天启七年(1627)十一月二十六日诏谕:连年加派,水旱频仍,商困役扰,民不卿生,朕自御极以来,孜孜民力艰苦,思与休息。今将苏杭现在织造解进,其余暂停,以示敬天恤民之意。

  苏茂相请核查京军粮饷

    天启七年(1627)十一月二十六日,总督仓场户部尚书苏茂相核查京军粮饷:京军每年放三百余万石,今京通二仓米只有二十六万九千五百七十三石,目前犹以旧积支吾,后将何继。

  锦衣卫官于万历间仅一万七千七百六十余人,逆珰增补,现唯卜在三万六千三百六十余人,多支米二十七万。

  文思院匠,官册七百五十三人,今增补为三千二百八十八人,多支米三万余石。

  乞请查覆,思宗允从。

  诏定逆案

    天启七年(1627)十二月二十三日,命定魏忠贤阉党逆案。

  时员外郎王守履等奏,魏忠贤逆党,文臣崔呈秀、田吉(兵部尚书)、吴淳夫(工部尚书)、李夔龙(副都御史)、倪文焕(太常寺卿)号称“五虎”;武臣田尔耕,许显纯、孙云鹤(东厂理刑官)、杨寰(镇抚司理刑官)、崔应元(锦衣卫指挥)号称“五彪”。

  崇祯皇帝命下“五虎”、“五彪”于法司议罪。

  刑部议:除崔呈秀已死外,吴淳夫、倪文焕当削秩、夺诰命;田吉、李夔龙禠职;田尔耕、许显纯当逮论崇祯元年六月伏诛;杨寰、孙云鹤、崔应元等削夺。

  崇祯皇帝以为未尽其罪,命再议。

  至是乃定:李夔龙、吴淳夫、倪文焕、田吉等追调遣戍;田尔耕、许显纯论死;崔应元、孙云鹤、杨寰戍边。

  时大学士韩(火广)等不欲深究树怨,故诸人所拟之罪较轻。

  崇祯二年(1629)三月,重定逆案,“五虎”、“五彪”皆处死。

  毁魏忠贤生祠

    天启六年(1626)六月,浙江巡抚潘汝桢在西湖首创为魏忠贤建生祠,自此各地官吏争相效尤,生祠几遍天下。

  阉党为建生祠拆毁民房,还强迫百姓尊奉魏忠贤,入祠不拜者,都要处以死刑。

  天启七年崇祯即位,诛灭客魏集团,于同年冬,崇祯帝下诏“天下所建魏忠贤逆祠,悉行拆毁变价。

  ”。

    朱由校逝世,天启七年(1627)八月八日,熹宗病重,召辅臣于乾清宫西暖阁,谕之曰:太监王体乾勤练,魏忠贤忠诚,临终,召信王入,谕以后事。

  二十二日,逝世于懋德殿,终年二十三岁。

  魏忠贤欲谋不轨,私语都督田尔耕,田尔耕唯唯应诺;而兵部尚书崔呈秀恐有义兵,答以不可妄举,此意乃诅。

  熹宗遗诏,依据兄终弟及之义,受命五弟信王朱由检即皇帝位。

  十月七日,谥哲皇帝。

  上庙号熹宗,葬德陵。

  熹宗淫逸乐内,嫉谏悦佞,阉宦之祸,剧于天启,加之边患日重,国事大坏,弊极难持。

  正如史家所云,熹宗“庸懦,妇(客氏)寺(太监)窃柄,滥赏淫刑,忠良惨祸,亿兆离心,虽欲不亡,何可得哉?”。

    1629年(崇祯二年)10月,后金汗皇太极由蒙古人做向导亲率大军,通过喜峰口,从龙井关突破长城,攻陷遵化、滦州、永平、迁安四座要塞,直逼帝都。

  由于人事变动,朝廷一度失去了对辽西边防军的控制,而卫戍帝都之三大营为后金武力威慑,北京城外园亭庄舍被入侵者蹂躏殆尽。

  同年12月,崇祯帝诏令天下兵马进京勤王。

    1630年(崇祯三年),帝以“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疑则斩帅”等罪名将负责辽东军务的袁崇焕处死。

  同年,后金大军直抵北京城外,明廷大震,重庆女总兵秦良玉挺身而出,率领“白杆兵”主动向八旗军发起进攻。

  在北京永定门外,皇太极派出多尔衮部迎战秦良玉部。

  这一仗,秦良玉率白杆兵在孙承宗等老将的配合下战胜铁蹄骑兵。

  之后,秦良玉又趁风雪之夜成功偷袭后金大汗皇太极的大营。

  迫使皇太极不得不连弃滦州、永平、迁安、遵化四城,无功而返,退出关外。

    1640年,明清松锦之战爆发,1642年洪承畴在松山被俘,祖大寿在锦州投降。松锦之战标志着明朝在辽东防御体系的完全崩溃,在关外只剩下宁远一座孤城。

  崇祯历书

    崇祯二年(1629年6月21日),徐光启时任礼部尚书,再次提出修历建议,是年崇祯帝批准并下令设立历局,由徐光启领导,修撰新历。

  并要求他“广集众长,虚心采听,西洋方法不妨兼收,各家不同看法务求综合。

  ”徐光启奉崇祯帝旨,在钦天监开设西局。

  1629~1634年徐光启、李之藻和李天经,先后以西法督修历法,任用西方人汤若望(德)、罗雅谷(意)、龙华民(意)、邓玉函等修成《崇祯历书》共46种137卷。

    1637年,宋应星在《论气·气声》中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作出了合乎科学的解释,认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或急速运动冲击空气而产生的,并通过空气传播,同水波相类似。

  方以智在《物理小识》卷2中提出:“宙(时间)轮于宇(空间),则宇中有宙,宙中有宇。

  ”提出了时间和空间不能彼此独立存在的时空观。

  在《物理小识》卷1中正确地解释了蒙气差(即大气折射)现象。

  民间光学仪器制造家孙云球制造放大镜、显微镜等几十种光学仪器,并著《镜史》(已佚)。

  1634年正式安装我国第一架天文望远镜:“筩”(yong)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