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中的哪些历史知识点需要总结?

作者:曲言初时间:2023-07-17 23:47:59

导读:" 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中的哪些历史知识点需要总结?1.古代文明的发展:从古埃及、巴比伦和古希腊罗马帝国等古代文明的兴衰中总结出各个文明的特点和影响。2.中国古代历史:总结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朝代、帝王和事件,包括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迁。"

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中的哪些历史知识点需要总结?

  1.古代文明的发展:从古埃及、巴比伦和古希腊罗马帝国等古代文明的兴衰中总结出各个文明的特点和影响。

  2.中国古代历史:总结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朝代、帝王和事件,包括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迁。

  3.世界古代历史:总结世界古代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如希腊罗马文明的兴起和衰落、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和宗教改革等。

  4.近现代历史:总结近现代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和思潮,如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世界两次大战及其后的冷战等。

  5.中国现代史:总结中国现代史中的重要事件和变革,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等。

  6.社会制度和思想流派:总结不同社会制度和思想流派对历史的影响,如封建制度、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思潮等。

  7.人物和事件:总结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如孔子、列宁、毛泽东等人物以及战争、革命、和平运动等事件。

  8.历史地理和文化遗产:总结历史地理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如古代丝绸之路、埃及金字塔、中国长城等。

  9.历史思维和研究方法:总结历史思维和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如文献分析、考古发掘和历史比较等。

  10.历史的启示和价值:总结历史的启示和价值,如对于现实问题的思考、对于国家发展的指导和对于文化传承的意义等。

  需要总结的历史知识点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文化遗产以及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还需要总结历史思维和研究方法的应用,以及历史的启示和价值。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培养历史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有关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历史学不仅仅是一种活动,不仅仅是专门的学问或学术,也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体系,它更是一门在研究对象和任务方面都具有科学性的特殊学科。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供大家阅读参考。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轿配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

  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

六、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七、宋初中颂帆燃央集权的强化

  措施:①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

  ②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响: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野虚除了藩镇割据现象。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八、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

  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九、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背景:疆域空前扩大

概况: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十个行省和宣政院辖区

  意义: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是中国行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十、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朝代制度

汉代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宋—清朝科举制

十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太祖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强中央集权:①废丞相,设六部;废行省,设三司。

  ②内阁的创立。

  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上传下达)——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一、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①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②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实行民主政治,社会相对公正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

  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

  ③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消极方面:①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数人,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②过于泛滥的民主,容易导致无政府主义的泛滥。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二、罗马法

1、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

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维系了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②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极大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一、英国革命

背景: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过程: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

  期间,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

  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革命的完成。

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特点:①保留国王,实际上“统而不治”的地位,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

  ②国家的最高权力在议会,实行代议制。

  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是正式确立的标志。18世纪责任制内阁逐步形成。

三、美国政府的建立:

  1776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美国诞生。

  独立之初的美国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邦联)。

  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19世纪中期,美国形成民主党、共和党轮流执政的格局。

四、美国1787年宪法:

  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部联邦宪法。

  评价:①是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

  ②加强了国家权力,实践了三权分立原则,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

  局限性:承认黑人奴隶制,印第安人没有公民权,妇女地位低下。

五、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870年第三共和国的确立。

六、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875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意义: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制共和国),标志着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七、德意志的统一:

  俾斯麦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1871年,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

八、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特点:皇帝不是虚位,而是握有实权。

  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的大权。

  议会对政府没有监督权。

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

1.优先关注“阿拉伯数字”(关注历史年代和数据)

  历史选择题的阅读,快速准确提取信息是最重要的能力。

  历史选择题中的“阿拉伯”数字是很容易看到的信息。

  在一大堆汉字里面找到找到阿拉伯数字还是是很容易的。

  历史选择题中的“阿拉伯”数字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就是解题的钥匙。因为历史选择题中的“阿拉伯“数字,不是年代,就是与答案有关的数据。

2.“穿衣戴帽”是重点(关注标点符号括号引号书名号的作用)

  大家知道在汉语言的表达中,标点符号占重要地位。

  这里的“穿衣”就是指括号和书名号。

  括号在历史选择题中的出现往往是用来解释说明题目中的关键信息,书名号的出现意味着材料的出处已经告诉。

  材料的出处了解了,材料的作者、作者的立场等许多问题就得到解决。

  “戴帽”这里指的是引号,历史选择题中出现的引号,要么就是关键信息,要么就是强调的学科术语。

  在材料中运用标点符号的知识,进行快速解题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

怎样快速提高历史成绩

1.必要的课前预习

  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思考内容重点,发现学习难点,做好听讲的准备。

  在认真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有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语,必须查工具书争取自己学会。

  不明白的内容用铅笔划出来,准备课堂上听老师讲解。

2.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发现历史的美妙之处。

  历史的美妙之处在于历史是人类的集体回忆;学习历史,就像回忆我们的过去;如果你喜欢回忆过去,那么相信你一定会爱上历史。

  历史不是废墟。

  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灵魂。

有关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中知识要点历史归纳

★高中历史考试必备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背知识点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一)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一部分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部分知识点总结

    历史需要我们有条理性地进行记忆,那么相关的知识点你又是否掌握完整呢?下面是我推荐给大家的高中历史必修一部分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带给大家帮助。

  高中历史必修一部分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

    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凳桐樱响。

  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2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

  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

  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

  3、西周的宗法制:

    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轮世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

  积极作用: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

    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朝汉承秦制

  有所变化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决策机构

  外朝执行机构

  尚书台中枢机构

  魏晋南枣丛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宋二府中书门下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三司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元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事机构

  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

  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后期:设刺史制度

  隋唐唐中后期,地方军镇长官节度使越设越多,发展成藩镇割据局面

  宋文臣做地方官;州县两级制

    元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

  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边远民族地区高寒宣政院进行管理

    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特点: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增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

    不断增强。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君主专制强化,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2、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设置军机处,由皇帝挑选新任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全

    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古代希腊政治民主政治

  1、基础:梭伦改革

  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

  黄金时代:伯利克里统治时期

  2、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内部平等

  3、积极作用:促进希腊民族性格形成;推动古希腊文化事业发展;开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消极作用:男性公民民主;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抽签选举,轮番坐庄的弊端

  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民法大全》(查士丁尼组织编纂)标志着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完成。

  2、影响:维护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是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反封建和

    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1光荣革命:1688年

    2《权利法案》:1689年。特点: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会逐渐处于“同而不治”的地位

    3责任内阁制: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作用:国内影响:提供保障、稳定社会、走入民主、树立模式;

    国外影响: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制度,也有巨大影响。

    3、特点:英国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君主是象征性的元首,其职责多数是礼仪性的。

  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776年7月4日美国独立)

    1、1“1787年宪法”的制定:独立初期的美国,只是一个邦联制国家。

    原则:“分权”与“制衡”: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间制约达到平衡;总统和国会之间、国会本身两院之间、司法与其他部门之间均构成制约。

  行政权总统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

    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总司令同,在战时可行使独裁权。

  立法权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国会

    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众议员由选民直接选出,人数与该州人口成正比。

    司法权联邦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终身任职。

  联邦法院拥有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力

  2、“1787年宪法”的意义:它是世界上第一步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促进了美

    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美国建立起联邦制国家;进一步巩固了独立战争的成果,使美国革命得以完成。

    3、“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反映人民群众权益的《权利法案》是几年后作为修正案补充进宪法的;它承认黑人奴隶制和黑奴贸易,留下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烙印;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隶的选举权被剥夺。

  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1、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第三共和国(共和体制最终确立)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行政权归于总统;立法权归于两院制议会;司法权归于最高法院,由参议员授权组成。

    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意义:共和派终于把众议院、参议院、内阁、总统等关键性职位掌握在自己手中;资产阶级各个集团在国家政权中都占据了自己的席位,共和制政体最终确立;它使工业资产阶级得以分享政权,促进法国工业资本的发展。

  2、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1德意志帝国建立:1871年宪法,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

  政体:统一后的德国为邦联制的君主国家;

    立法权:两院制的议会作为立法机构。联邦议会是帝国最高权力机构,实际上是上议院;帝国议会实际上是下议院

    行政权:皇帝是国家元首;宪法授予巨大权力。帝国宰相主持帝国政府工作,是内阁首脑,拥在绝对权力

  3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性质: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的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4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影响:

  消极影响:君主制被保留下来,容克地主的政治经济地位没有受到根本触动,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

    积极影响: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帝制国家建立起来;德国迈入资本主义门槛,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德国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到19世纪末,德国已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5意义:标志着德国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制度的确立;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军事性色彩。

;

高中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总结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一、爱琴文明

    爱琴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开端,古希腊文明史西方文明的源头。

  1、克里特文明(公元前2000——公元前1400年)

    ①特点:出现王宫建筑群,象形文字。

    ②标志性建毕谈筑:米诺斯王宫。

  2、迈锡宴数物尼文明(公元前1400——公元前12世纪)

    ①特点:出现王宫、卫城、宏大的王室陵墓,新君主国兴起,出现线性文字B。

    ②特洛伊战争出现在这个时代。

  二、黑暗时代(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9世纪)

  三、古希腊城邦

    1、兴起的时间: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

    黑暗时代结束,古希腊进入复兴时代。复兴时代的标志:就是一系列城邦的出现。

    2、概念: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村落。

  3、地理环境:

  ①多山少耕地——农耕经济不发达

    ②三面环水、港湾众多——有利于航海与文化交流,商业贸易发达,海外殖民活动活跃。

    4、城邦的特征: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代表城邦:斯巴达和雅典。

    5、五种政体:贵族制、民主制、君主制、僭主制、寡头制。

  其中最为流行的是:贵族制和民主制

  6、城邦政治的实质:公民政治

    7、政体划分的标准:根据各邦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利的大小划分。

  四、古希腊的海外殖民(了解)

  1、原因:

  ①人多地少,多山地少耕地,农业不发达

    ②三面环海,多岛屿港湾,航海业发达。

  2、影响:

    ①促进古希腊商品的生产和海外贸易。

    ②利于古希腊吸收外来文化,形成自己的独特文明。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总结

  一、唐代

    经过东汉末年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动荡之后,隋唐实现了统一。

    唐中叶发生了安史之乱,参与平叛安史之乱的唐朝大将和安史降将被封为节度使,他们拥兵自重,使唐中叶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五代十国

    1、实质: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2、特点:政权更迭频繁,南方相对稳定。

    3、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统一奠定了基础。

  三、宋太祖改革(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

  1、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收精兵

    统兵权归“三衙”掌管(三衙由殿前司、侍晌液卫步军司和侍卫马军司三部分组成)调兵权归枢密院掌管使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兵权最终由皇帝掌握。

  (2)削实权

  兵权——枢密院

  中央:削弱了宰相权力财权——三司使

  行政权——中枢门下(宰相权力被一分为三)

    地方:规定所有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州郡长官下设通判,负责监察。

  (3)制钱谷

    规定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部分外,其余运往指定地点,由中央掌握。从而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2、影响

    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消极:造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到北宋为止,中央和地方的斗争基本告一段落,以中央的胜利而结束。)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总结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一、雅典民主制的形成

  1、形成的条件:贵族制取代君主制

    【解析】雅典进入文明社会之初实行的是君主制。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7世纪,贵族推翻王权,建立了贵族制。

  【重点问题突破】君主制与贵族制的不同:

  君主制:世袭、终身、专制

    贵族制:选举、任期、集体领导、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

    在一定程度上说贵族制取代民主制是一种进步,为后来雅典向民主制过渡创造了条件。

  2、雅典民主制形成过程

    ①梭伦改革:将雅典引上了民主道路。

    ②克里斯提尼改革:使雅典确立了民主制。

    ③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制发展到顶峰。

  二、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

  (1)基本特点: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2)基本特点的体现:

    ①公民大会: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体现了人民主权。

    ②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附属机构,在公民大会休会期间行使最高权力。——代表由抽签选举产生,每个公民当选2次后就不能再次当选,体现了轮番而至。

    ③民众法庭:日常司法机关,并且审议高级公职人员的任职资格。

  三、实质

    雅典的民主制以奴隶制为基础,是奴隶主的民主,而不是真正的民主。

  四、评价

  1、积极

    ①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

    ②民主政治使决策更全面。

    ③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非君主任命,受人民监督,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

  2、消极:

    ①是公民主体的民主。

    ②外邦移民、妇女、奴隶没有民主权利。

    ③是社会不公的一种暴力机器。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

  很多人对历史学科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记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上,真正的历史体现在历史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引领上。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点击获取“历史知识”↓↓↓

★历史必修1各个单元知识★

★中国近代历史简介★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

★★中国历史常识大全★★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1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一、夏商政治制度

  1、夏朝(前2070—前1600):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出现了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

  2、商朝(前1600—前1046):成汤灭夏。(1)内服外服:内服是王畿,即商王直接统

  治地区。

  外服是附属国管辖地区,商王控制着支配内外服的实际权力。

  但控制力非常有限。

  (2)神权色彩: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二、西周政治制度(前1046—前771):封邦建国。

1、分封制

  (1)概念:保证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各地,建诸侯国。

(2)方法:A、周王:最高统治,王都镐京,都城王畿,直接驻地B、同姓亲族:分封主体,富庶之处,战略要地,土地人口C、异姓诸候:(姻亲、功臣、先代贵族)待遇不同

  (3)影响:周王通过授土授民,势力范围不断扩大;确立天下共主地位,巩固了统治。但是后来逐渐导致诸侯割据称雄和国家分裂局面。

2、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权力、财产和土地的继承矛盾

(2)特点: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

(3)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4)体系:大宗、小宗;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5)影响:既是家庭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力量,强化王权,保证“世卿世禄”。

  3、礼乐制:成为政治生活准则,维护宗法分封的工具。

  三、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带有浓厚的血缘色彩和上古部落联盟体制的遗贺颂侍存。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2

第2课大一统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秦朝的统一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进步,分封宗法制逐渐崩溃;商鞅变法,秦国逐渐强大

2、统一:前221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确立

1、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表现在皇权至上、“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措施):①皇帝制度。

  ②三公九卿制度(中央政府)。

  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丞相为百官之首;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务。

  中央官员互相配合,互相牵制,大权操纵于皇帝手中。

③地方:实行郡县制

④制定官吏选拔和考核制度

⑤制定严密而严苛的法律,成为中央集权工具

三、影响:

  彻底打破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3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一、中枢权力机构(中央行政体制)的变化——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1、秦朝:三公九卿制度。丞相位高权重。

  2、汉武帝:中朝制度,与“三公”相制衡。东汉时期的尚书台取代了三公的权力。

  3、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确立。

  A、即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长官皆宰相。尚书省下禅吵设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处理日常政务。

  B、影响:三省之间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效率,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深刻变化,对后世的国家体制产生深远影响。

  4、宋朝:二府三司制。

  三省长官不参与政事,另设“中书门下”,作为办公机构,只保留行政权。

  军政归枢密院,财政归三司(度支、盐铁、户部樱迅)。

  5、元朝:废除三省,只设中书省。

  宰相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

  六部也归中书省。

  地方实行行省制。

  6、明朝(1)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皇帝亲掌六部。(解决了皇权和相权的矛盾),设殿阁大学士,品秩较低,仅备顾问,协理奏章,不参与决策。

  (2)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内阁地位逐渐上升,有了专门

  衙署属官,阁臣权力越来越大。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称“票拟”,皇帝朱笔裁定,称“批红”。

7、清朝:设军机处

  (1)、背景:清朝建立,承袭明制,设立内阁,处理日常事务。军国大事,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

  (2)、设立: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军务而设。

  军机大臣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

  但本身品级不高,不得私自交往,日夜轮渡值班,完全听命于皇帝,只能跪奏笔录。

  (3)、影响:提高行政效率;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二、选官制度的变化

1、秦朝:军功爵制度

2、汉武帝:察举制和征辟制

  察举制:地方向中央推荐人才。征辟制:中央和地方政府向社会征聘人才。

  3、隋唐时期:科举制度。

  影响:(1)积极:为打破了身份的限制,体现了公平和择优录取的原则,对后世影响深远;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为官僚队伍提供了高素质人才;促进了官僚体制的成熟;保证了中华帝国的长期繁荣。

  (2)局限: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的八股取士方式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三、监察制度和谏议制度

1、监察制度

  (1)秦朝:御史大夫。

  (2)汉代专设御史府,汉武帝在地方设刺史。

  (3)隋唐:门下省。

  (4)明清时期:中央设都察院(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合称“科道”;地方设按察使司。

2、谏议制度:隋唐时期的门下省、北宋的谏院

  3、评价:积极:作为一种常设的政治制度,有利于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

  局限: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

四、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1)秦朝:郡县制(2)汉初:郡国并行制。东汉到魏晋实行州郡县三级制(3)元朝:创立行省制,实行省路府(州)县制。

  五、(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的体现: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

  (2)汉唐以来政治制度的特点:为了维护中央集权的需要不断加强对官吏和地方的控制;同时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不断吸纳新生力量,保持统治基础的稳固。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4

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一、西汉时期:

  1、汉朝初年,刘邦推行郡国并行制,以巩固皇权,稳定天下。但结果是地方诸侯国权力膨胀,在公元前154年,发生“七国之乱”(实质:中央与地方矛盾激化)

  2、汉武帝刘彻:实行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设刺史加强监督;强干弱枝。

  二、唐末五代:节度使权力膨胀,造成藩镇割据(实质:中央与地方矛盾),国家分裂。

三、北宋时期:中央集权强化

  1、背景: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陈桥兵变,袍加身,建立宋朝,为宋太祖。

  2、措施:宋太祖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从权、钱、兵着手,加强中央集权。

(1)收精兵:

  A、中央:将实力最强的禁军划归互不统属的三衙——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统领(统兵权),发兵权归枢密院。使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利于皇帝控制军队。

B、地方: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2)削实权:

  A、中央:削夺宰相和武将的权力,实行二府三司制度。

  B、地方:削夺节度使权力,所有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监督,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

  (3)制钱谷:州郡财赋,除自留小部分,其余运往京师或指定地点,由中央掌握,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3、影响:

  A、改变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B、中央集权日益加强,中央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已处绝对上风。

  C、造成了冗兵、冗官、冗费和积贫积弱的局面,造成了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D、皇权与相权矛盾变得突出起来。

四、如何看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积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有效组织大规模经济活动,奠定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世界的基础;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2、消极:容易形成暴政,民主政治无从发展,容易出现腐败的局面;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思想上的专制严重阻碍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5

第12课鸦片战争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1、背景:(1)根本原因:英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完成工业革命),寻找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2)重要原因:中国地大物博,闭关自守,政府腐败。

  (3)直接原因:禁烟运动(英国为了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4)导火线:1839年虎门销烟,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2、结果: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1)、内容:A、五口通商(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B、割香港岛C、协定关税(最能反映列强发动战争的目的)D、列强取得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3、影响:(1)政治: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道路中断,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经济: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原因:列强进一步扩大在华利益。

  (本质上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相同,所以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

  2、过程: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3

  3、结果:1858签订《天津条约》、1860《北京条约》:开放11个通商口岸;赔款;割九龙司;外国商船在长江各口岸往来;允许到内地游历、通商、传教。

  4、影响:A、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B、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

  C、地主阶级掀起洋务运动——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一、背景:A、阶级矛盾尖锐:鸦片战争后,列强倾销商品,冲击传统经济结构,手工业者破产;鸦片输入增加,白银大量外流;战费分摊,官吏搜刮,人民困苦。

  B、自然灾害严重,激化矛盾。

二、过程:

1、1856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1)内容: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2)评价:积极——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摆脱封建剥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将农民运动推向了高峰;局限——这是一种绝对平均主义,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只是一个空想,无法实施。

2、《资政新篇》洪仁玕

(1)内容:象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

  (2)评价:近代中国第一次提出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方案;未能反映农民阶级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缺少必要的实施条件,没有真正实行。

三、意义:A、动摇清政府统治;B、第一次提出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C、拉开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中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1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一个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知识总结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3课知识点及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历史则肆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

2、奴隶社会:井田制——土地国有制

瓦解原因:

①根本: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②直接:私田出现;

井田制瓦解的标志:鲁国实行初税亩

井田制彻底瓦解: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特点:土地个人所有、土地可以自由买卖或转让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的影响: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4、抑制土地兼并

  (1)目的:保证国家赋税收入,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土地兼并的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

(2)措施:

(1)北魏至唐实行均田制

  (2)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人丁和田亩收税。

  (3)评价: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重农抑商

1、“重农抑商”政策产生及目的

(1)始于战国时商鞅变法

(2)直接: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保巩固封建统治

2、重农抑商政策的演变:

(1)商周时期: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发展;

(2)战国: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

(3)西汉:推行一系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4)明清:仍固守重农抑商,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加征商税,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3、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积极:

  (1)确保赋税收入促进农业发展,巩固小农经济。

  (2)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

  消极:不利于工商业和生产力的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强化小农经济。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海禁”与“闭关锁国”

  1、(1)明朝“海禁”原因: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统治。

(2)清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①直接原因:孙雀轿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②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

③客观原因:西方殖岁埋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

2、清代闭关锁国的后果:

  ①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③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外来侵略。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新航路的开辟

1、原因和条件

原因:

a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

  b社会根源:欧洲人寻金热。

  c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商路受阻引起商业危机。

  d宗教因素:教会鼓励到东方传播天主教。

  主观条件:西、葡王室的支持。客观条件: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

2、过程:

①1487年迪亚士、葡萄牙(支持)西欧—好望角

②1492~1498年哥伦布、西班牙(支持)西欧—美洲

③1497年达?伽马、葡萄牙(支持)西欧—好望角—印度

④1519~1522年麦哲伦西班牙(支持)环球旅行

3、影响:

1、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被称为地理大发现:证明地圆说的正确性;

  2、结束了世界彼此孤立的状态,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3、导致欧洲社会的重大变革: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4、加速西欧封建制度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海上马车夫”——荷兰

1、荷兰兴起的条件:

1)优越的地理位置;

2)经商和从事手工业的传统;

3)较早的资本主义萌芽

4)新航路开辟,“商业革命”的受益者;

5)荷兰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取得了独立

2、荷兰的殖民扩张:

(1)扩张形式:建立东印度等垄断性贸易公司

(2)殖民区域:非洲、亚洲、美洲

(3)结果:17世纪“海上马车夫”成为世界范围的殖民帝国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日不落帝国”——英国

  1、英国兴起的条件:1)地理位置得天独厚;2)17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工商业实力雄厚;3)拥有强大海军。

2、殖民扩张:

扩张区域:亚洲印度、北美、非洲、大洋洲

殖民过程:

  ①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确立海上霸权。

  ②17世纪初,成立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北美建立殖民据点。

  ③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爆发三次英荷殖民战争,荷兰战败。夺取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新尼德兰,改名纽约。

  ④英法殖民战争:18世纪中期法国终败,夺取北美和印度殖民地。

  结果:18世纪中期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逐步建立起“日不落”的殖民帝国。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早期殖民扩张

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抢掠、欺诈、奴隶贸易、海外贸易

  殖民扩张罪行:赤裸裸的财富掠夺、大量屠杀印第安人、黑奴贸易、垄断贸易、洗劫当地国库。

殖民扩张影响:

  ①对欧洲:为西欧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资本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资本原始积累。

  ②对殖民地:给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灾难。③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世界市场的拓展

世界市场拓展的原因:殖民扩张和掠夺

拓展的表现:越来越多的地方被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中

  影响:促进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前提和条件:

A、前提:18世纪英国资产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B、条件:

  ①资本——通过殖民贸易、殖民掠夺、贩卖黑奴等活动,积累大量财富。

  ②劳动力——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③技术——手工工场的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④市场——海外贸易扩大,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直接和必要条件)

2、过程: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工业革命的标志性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

新兴工业: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

  拓展:由英国到欧洲和美国。

完成标志:机器大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1840年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3、工业革命的影响:

  a生产力:大机器取代手工劳动,极大提高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b组织形式:出现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工业比重上升,城市化进程加快。

  c社会关系: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d政治上: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社会变革,进一步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

  e经济思想:自由主义盛行。

  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加快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

  f世界市场: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4、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确立欧美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世界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使亚非拉许多国家沦为原料产地和工业品倾销地。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开始)

1、前提和条件:

A、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最终确立

经济前提: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B、条件:

①资本——资本积累和和殖民地的长期掠夺

  ②劳动力——自由劳动力增长,工人素质提高。

③技术——19世纪30年代以来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性的进展

④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必要条件)

2、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

  ①电力的广泛应用。(显著成就和主要标志)

1866年发电机-西门子(德);电灯―爱迪生(美);电话-贝尔(美)

  ②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深远影响的成就)。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

  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德)-汽车、飞机-莱特兄弟(美)发明等。

  ③化工工业的发展,制成包括炸药等化工合成材料。

  ④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3、新兴工业:电力工业、石油工业、汽车飞机制造业、电讯业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促进生产力巨大增长,进入“电气时代、钢铁时代”。

  ②促成工业生产结构的巨大变化,重化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③导致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革,产生垄断组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④推动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相关文章: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二)

★高中必修二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知识总结(完整版)(2)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复习提纲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二各个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2020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必背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是高中历史的重点学习模组,那么人教版历史必修二都有哪些必背的知识点呢?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必背知识点: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1、古代商业发展历程

  1兴起于先秦时期

    ①商朝: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因此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

    ②春秋战国:我国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2秦汉以来商业艰难发展

    ①艰难原因:秦汉以来,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业的发展比较艰难。秦汉至隋唐,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还不高。

  ②发展原因: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汉代“开关梁,驰山泽之禁”;两汉开昌档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

  ③发展表现:西汉富商大贾周流局迅桥天下,对外贸易发展,出现许多商业中心

  3隋唐商业的发展

    ①原因:隋唐时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商品流通。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

    ②表现:邸店不断兴办,都市商业不断发展;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4宋元商业繁荣

  ①原因:社会经济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发展;***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商业环境相对宽松;纸币的出现便利了商业活动;水陆交通的便利

    ②表现:城市繁荣,彻底打破市坊界限,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边境贸易榷场和海外贸易发达桐猛;商税收入成为***的重要财源;元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国内外各种商品汇聚于此。

  5明清时期商业发展

    概况:***对商人征收沉重的商税;并施行种种压制政策。

  继承专卖专营的传统,限制了民营商业的经营范围。

  城镇商业依然呈现繁荣景象: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

  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必背知识点: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市的变迁

  1宋朝以前

    ①位置和时间:县治以上的城市,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市四周有围墙,与民居严格分开。

    ②***监管: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

    ③设市表现:西汉都城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唐长安城设东西二市,各占两坊之地,仅东市就有二百二十行。

  2宋朝时期

    ①位置和时间: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

    ②***监管: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③设市表现: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其中,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是最著名的四大商业名镇。

  2、城市的发展

  1北方重要大城市

    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2一批新兴城市

    兴起繁荣的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

    表现:南方经济的发展,使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以至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必背知识点: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

  1土地制度:土地公有制

  2表现形式:土地属於氏族公社所有

  2、奴隶社会

  1土地制度: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2表现形式:井田制

    3主要特点:夏、商、西周时期,一切土地属于国家。

  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同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

  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耕种,遭受着残酷剥削和奴役。

  3、封建社会

  1土地制度: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

  2形成过程

    ①井田制的瓦解:春秋时期出现大量私田,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

    ②税制改革: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③法律确认: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3土地兼并问题

    ①出现原因: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

    ②抑制兼并: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明朝***丈量全国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

    ③后果:这些措施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