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同步解析与测评第三章第1节温度答案有哪些内容?

作者:王博晨时间:2023-07-18 01:21:53

导读:" 物理同步解析与测评第三章第1节温度答案的内容如下:1.温度的概念与特点-温度是物体热平衡状态下的一个物理量,用来描述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平均能量。-温度是一个相对概念,只有物体之间的温度差才有实际意义。-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华氏度、开尔文等。2.温度的测"

物理同步解析与测评第三章第1节温度答案的内容如下:

1.温度的概念与特点

  -温度是物体热平衡状态下的一个物理量,用来描述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平均能量。

  -温度是一个相对概念,只有物体之间的温度差才有实际意义。

  -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华氏度、开尔文等。

2.温度的测量方法

  -常用的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电子温度计等。

  -温度计的测量原理基于物质的热胀冷缩特性、电阻随温度变化规律等。

  -温度计的读数要注意读数误差,尤其是对于液体温度计来说,要注意液柱高度与温度的线性关系。

3.温度的转换公式

  -摄氏度与华氏度之间的转换公式为:F=1.8C 32,C=(F-32)/1.8。

  -摄氏度与开尔文之间的转换公式为:K=C 273.15,C=K-273.15。

4.温度的影响因素

  -温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物质的热容、热导率、热膨胀系数等。

  -物质的热容表示单位质量的物质升高1摄氏度所需要的热量,不同物质的热容不同。

  -物质的热导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的物质传导热量,不同物质的热导率不同。

  -物质的热膨胀系数表示单位长度的物质升高1摄氏度所产生的长度变化,不同物质的热膨胀系数不同。

5.温度的应用

  -温度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生活、工业、科学等多个领域。

  -在生活中,温度的测量和控制对于烹饪、天气预报、室内温度调节等都起到重要作用。

  -在工业中,温度的测量和控制对于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质量控制都非常重要。

  -在科学研究中,温度的测量和控制对于实验条件的控制和结果的可靠性都至关重要。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教学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温度计的原理,能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并用符号表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和实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实验的操作、观察、讨论,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

  难点:温度计的原理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向学生展示冷、温、热三杯水,学生用手触摸感知水的温度不同卖袭,教师讲解“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准确的描述温度的大小呢?

  导入新课——温度。

环节二:概念建立

(一)温度计

  教师准备带橡胶塞的小玻璃瓶、玻璃管、带颜色的水等物品,学生按照要求组成简易的温度计,小瓶先后放入热水、冷水中,引导学生观察玻璃管中液体的变化并思考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什么。

  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实验,学生能观察到玻璃瓶在热水中液面上升,在冷水中液面明显下降,进而总结出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师补充:源键常用做温度计的液体有酒精、水银和煤油等。

(二)摄氏温度

  教师展示常见的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的结构特征,学生能够观察到温度计一般由主体、刻度和液体组成。

  教师讲解温度大小用摄氏温度表示,符号为℃,并说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描述身边物体温度的活动,比如人体的正常温度、一年四季的温度等。

(三)温度计的使用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手中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并让学生思考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为什么这样设计。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测量范围是-20℃至100℃,分度值为1℃;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至42℃,分度值为0.1℃,而不同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的设计都是根据实际的需要设计的。

组织学生用实验室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实验,教师强调温度计测量温度时要点:

(1)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微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的液体中,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学生用实验室温度计分别测量冷水、温水和热水的温度并记录数据,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巡视。

  最后教师讲解体温计的制作原理,体温计将玻璃管和直玻璃管之间的管做的很细,水银不会自动流回玻璃泡,所以体温计离开人体后还是显示人体的温度,而且体温计再次使用前需要用力将水银甩下去。

环节三:巩固练习

  学生使用体温计多次测量自己的体温并记录数据。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引导学生系统回顾,总结归纳知识点。

  作业:学生搜集资料,调查生产生活中用到的温度计及其测温原理、使用方法。

四、板书设计

五、教后随雹配巧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同步解析与测评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答案

【答案】:同步练习

(一)基础训练闯关

1、(1)不变

(亮悉2)下降

(3)不变

(4)下降

  2、吸收;增加

3、A、D

4、A

5、冰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6、B

(晌和二)能力提高

1、C

2、C

3、D

  4、提示:(1)加热8min,熔化过程2min,凝固过程2min。

  (2)海波有熔点和凝固点,都是48℃。

  (3)海波在1~3min、14~18min内全部是固态,在7~10min内全部是液态,在4~6min、11~13min内是固、液态共存态。

5、(1)-12

  (2)不是;宴键盯水和酒精的体积比;-117~0℃

物理学热学不会,求大佬的题目答案和解析

  (1)在隔板迅速抽掉的瞬间,气体自由膨胀到整个拍凳容器,属于绝热膨胀过程。

  由于没有与外界有接触,因此没有传热发生,即传热为0。

  气体对外做功等于气体膨胀所对外界做的功,可以通过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

  假设气体为单原子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为:袭迹旅。

PV=nRT

  其中,P为气体压强,V为气体体积,n为气体物质的摩尔数,R为气体常数,T为气体的温度。

  由于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因此温度T=To,R为常数。

  初始状态下,左边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为p,体积为2V,右边容器为真空,体积为V。

  气体迅速膨胀后,整个容器的体积变为3V,压强变为P/3。

根据绝热膨胀过程的性质,气体对外做的功等于内能的减少,即:

W=ΔU

气体的内能变化可以通过理想气体的内能公式计算:

U=C_vnT

  其中,C_v为气体的摩尔定容热容,n为气体物质的摩尔数,T为气体州举的温度。

  由于气体膨胀后体积增大,内能减少,即ΔU=-C_vnTo,所以气体对外做的功为W=C_vnTo。

  (2)在气体缓慢地被活塞压缩回原来的体积的过程中,可以看作是一个等温过程,因为温度保持不变。

  在等温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的功可以通过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计算。

  初始状态下,气体体积为3V,压强为P/3。

  在压缩过程中,气体体积逐渐减小,最终回到2V,压强回到P。

外界对气体做的功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W=-∫PdV

  其中,P为气体的压强,V为气体的体积,积分范围为气体从3V压缩到2V的过程。

  由于过程为等温过程,所以压强P为P/3。

  代入计算积分,得到外界对气体做的功为W=-(P/3)(2V-3V)=(P。

物理必修1第三章单元测试题带解析

    学生在学完一章知识以后进行单元测试是物理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了解学生对本章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途径。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物理必修1第三章单元测试题带解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物理必修1第三章单元测试题带解析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一个矢量

  B.力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

  C.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可能存在力的作用

  D.一个受力物体可以不对其他物体施力

  答案:A

    解析:力是矢量A对;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B、D错误;两物体不接触也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力,如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等,C错误。

  2.在体育运动中,人的身体重心位置随着姿势的变化而改变,下列姿势中身体重心位于体外的是(  )

  答案:B

  3.玩具汽车停在模型桥面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返肢是(  )

  A.桥面受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桥梁发生了弹性形变

  B.汽车没有发生形变,所以汽车不受弹力

  C.汽车受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桥面发生了弹性形变

  D.汽车受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形变

  答案:C

    解析:汽车与桥面相漏丛世互挤压都发生了形变,B错;由于桥面发生弹性形变,所以对汽车有向上的弹力,C对D错;由于汽郑空车发生了形变,所以对桥面产生向下的压力,A错。

    4.图为节日里悬挂灯笼的一种方式,A、B点等高,O为结点,轻绳AO、BO长度相等,拉力分别为FA、FB。

  灯笼受到的重力为G。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FA一定小于GB.FA与FB大小相等

  C.FA与FB是一对平衡力D.FA与FB大小之和等于G

  答案:B

  解析:由A、B两点等高,AO、BO等长可知,AO绳与BO绳的拉力对称,B选项正确;若两绳间的夹角θ=120°时,FA=FB=G;当θ<120°时:FA=FB

    5.如图所示,吊床用绳子拴在两棵树上等高位置。

  某人先坐在吊床上,后躺在吊床上,均处于静止状态。

  设吊床两端系绳的拉力为F1、吊床对该人的作用力为F2,则(  )。

  A.躺着比坐着时F1大 B.坐着比躺着时F1大

  C.坐着比躺着时F2大D.躺着比坐着时F2大

  答案:B

    解析:人坐在吊床上时,可把人视为一个质点挂在吊床中间;人躺在吊床上时,可把人视为一根等于人身高的杆。显然,人坐在吊床上时,吊床两端系绳的拉力夹角较大,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坐着比躺着时F1大,选项B正确,A错误;人坐在吊床上或躺在吊床上,处于静止状态时,吊床对该人的作用力都等于重力,选项C、D错误。

    6.(九江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用三根轻绳将质量为m的物块悬挂在空中,如图所示。已知绳ac和b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0°和60°,则绳ac和绳bc中的拉力分别为(  )

  A.32mg,12mgB.12mg,32mg

  C.34mg,12mgD.12mg,34mg

  答案:A

    解析:设绳ac中的拉力为F1,bc中的拉力为F2,则有水平方向:F1sin30°=F2sin60°。

    竖直方向:F1cos30° F2cos60°=mg。

    由以上两式可得F1=32mg,F2=12mg,故A项正确。

  7.如图所示,有一重力不计的方形容器,被水平力F压在竖直的墙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现缓慢地向容器内注水,直到将容器刚好盛满为止,在此过程中容器始终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容器受到的摩擦力不变B.容器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C.水平力F可能不变D.水平力F必须逐渐增大

  答案:BC

    解析:容器处于平衡状态,在竖直方向上重力与摩擦力平衡,盛满水前墙面对容器的静摩擦力一直增大,如果一直没有达到正压力F作用下的最大静摩擦力,则水平力F可能不变,选项B、C正确。

    8.千斤顶是驾驶员离不开的基本工具,如图所示是简式千斤顶,当摇动把手时,螺纹轴就能迫使千斤顶的两臂靠拢,从而将汽车顶起。当车轮刚被顶起时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为1.0×105N,此时千斤顶两臂间的夹角为120°,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此时两臂受到的压力大小均为1.0×105N

  B.此时千斤顶对汽车的支持力为1.0×105N

  C.若继续摇动手把,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增大

  D.若继续摇动手把,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减小

  答案:ABD

    解析:由于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与千斤顶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故B对;又由两臂产生的合力应为1.0×105N,而两臂的夹角恰为120°,所以两臂所受压力大小均为1.0×105N,A对。若使两臂靠拢,则两臂夹角变小,两分力变小,故C错,D对。

    9.如图所示,与水平面夹角为30°的固定斜面上有一质量m=1.0kg的物体。

  细绳的一端与物体相连,另一端经摩擦不计的定滑轮与固定的弹簧秤相连。

  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弹簧秤的示数为4.9N。

  关于物体受力的判断(取g=9.8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零

  B.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4.9N,方向沿斜面向上

  C.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为4.9N,方向竖直向上

  D.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为4.93N,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答案:AD

    解析:由于拉力等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即F=mgsin30°=4.9N,所以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零,A正确,B错;支持力FN=mgcos30°=4.93N,方向垂直斜面向上,C错,D正确。

    10.(南充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木块A、B分别重50N和60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

  夹在A、B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N/m。

  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

  现用F=1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上,如图所示。

  力F作用后(  )。

  A.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2.5N

  B.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8N

  C.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7N

  D.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N

  答案:BD

  解析:用力拉F之前,以A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有

  fA=kx=0.02×400N=8N<μmAg=12.5N;施加水平拉力之后,假设物体B依然静止,以B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有

    fB=F kx=1N 0.02×400N=9N<μmBg=15N,故物体B依然静止,弹簧保持原状态,即木块A所受摩擦力不变,大小依然是8N,木块B所受摩擦力是9N,所以选项B、D正确。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8分。把答案直接填在横线上)

    11.(5分)(威海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如图,把一个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在墙上,用另一个弹簧测力计水平向左拉金属板,金属板向左运动,此时两个测力计的示数稳定(图中已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放大画出),则物块P与金属板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________N。若用弹簧测力计测得物块P重13N,根据表中给出的动摩擦因数,可推算出物块P的材料为________。

  (A)材料动摩擦因数

  金属—金属0.10

  橡胶—金属0.50

  木头—金属0.20

  皮革—金属0.28

  答案:2.60N 木头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同步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同步答案

如何学好初中物理:

1.见物思理,多观察,多思考,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物理讲的是“万物之理”,在我们身边到处都蕴含着丰富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理知识。

  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好奇之心,注意观察各种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

  多抬头看看天空,你就会发现物理中的“力、热、电、光、原”知识在生活当中处处都有。

  一旦养成用物理知识解决身边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的习惯,你就会发现原来物理这么有魅力,这么有趣。

  !。

  2.学会从“定义”去寻找错因。打好基础。

  对于基本公式,规律,概念要特别重视。“死记知识永远学不好物理!”最聪明的学生都会从基本公式和概念上去寻找错误的根源,并且能够做到从迅唤氏一个错题能复习一大片知识——这是一个学生学习物理是否开窍的最重要的标志!

3.把“陌生”变成“透彻”!

  遇到陌生的概念,比如“势能”“电势”“电势差”等等先不要排斥,要先去真心接纳它,再通过听老师讲解、对比、应用理解它。

  要有一种“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决心和“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研究精神。

  这样时间长了,应用多了,陌生的就变成了透彻的了。

4.把“错题”变成“熟题”!

  建立错题本,在建立错题本时,不要两天打鱼三天晒网,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尤其注意建立错题本的方法和技巧,要有自己的创新、智慧以及汗水凝结在里面,力求做到赏心悦目,让人看了赞不绝口,自己看了会赞美自己的杰作。

  并且要常翻常看,每看一次就缩小一次错题的范围,最后错题越来越少,直至所有的“错题”变成“熟题”!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就会触类旁通,永不忘却。

  5.不管学那一部分内容都要抓住重点,抓住主干,这是最聪明的做法。

  俗话说“打蛇打七寸”,抓住要害就等于抓住了命脉。

  而每一本书、每一单元、每一节课、每个练习都有关键考察点和关键的解决方法。

  这些就是物理中的“命脉”所在。

  比如“所有平抛运动和类平抛运动的问题只要抓住两个矢量三角形就可以很好的解决”;“所有的圆周运动的关键在于寻找向心力的来源”;“所有万有引力问题的解决方法主要是两大思路”;“恒定电路中的所有基本知识都可以归结为一个U-I图像”;“所有力学实验的基础是纸带问题”;“纸带问题的关键点只有两点:求加速度和求某一点的速度”;“电学实验的关键在于两大问题:电路选择(分压式和限流式)、器材选择”等等。

  6.养成“良好的思维定势”,克服“不好的思维定势”。

  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经常有不好的思链纯维定势影响我们。

  这些是我们要力求克服的。

  而养成良好的思维定势则更为重要!良好的思维定势就是说:看到什么就要想到什么!比如看到“惯性”就想到“质量”;看到“合速度”就想到“实际速度”;看到“摩擦力”就先分析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看到“合外力”就想到“加速度”;看到“能量变化”就想到各种对应的“功能关系”等等。

  7.一定避免“想当然”。

  得出任何结论必须要有根有据!根据必须是物理规律。

  做物理题最忌讳的就是“想当然”、“我以为应该这样…”“我觉得应该怎样…”“我想是这样的…”“就应该是这样…”。

  要记住:越是这种想当然的东西越是物理中最容易出错的东西。

  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很多领域取得了非常伟大的成就,但在物理问题中却经常犯一些经验性、想当然的错误,比如:他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等等。

  而伽利略则开创了实验与理论结合来推导解答出物理问题的先河。

  从而推翻了亚氏的经验主义、想当然的错误。

  所以在平时学习物理时得出每一个物理结论要力求做到“有根有据”!要能够从物理公式、定理、定律来推导出你的结论。

8.遇到熟题,容易题一定要加倍小心

  特别注意,最容易做的题往往最容易出错。

  此类题目最容易让同学们高兴,如果你大意、轻视甚至藐视它,大难就要降临到你的头上了。

  或许出错就在哪一个方向或者亩散单位上。

  记住:越是容易题目越容易犯错!就因为你的轻视。

  所以“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对解题非常适用。

  9.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审题一定要慢,要仔细认真。

  特别注意把“关键词”“关键字眼”都勾画出来,这既可以增加审题的速度和准确度又可以避免审题出错。

  审题时一定要与题给的图像结合并且要在草纸上画出大致过程或状态;当具体的物理情景非常清晰,分析思路非常明确时,再在试卷上下笔。

  此时的慢审题,反而增加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10.每天晚上临睡前回顾当天所学的知识

  每个周末的晚上回顾章节知识。

  这种过电影似的回顾会使所学知识的系统化并使得知识记忆的更加深刻。

  回顾的的时候从主干知识到次干知识再到细节知识,回顾的越详细越全面效果越好。

  当天晚上没有想出来的知识第二天起床后尽快复习查看。

  这样做有两样好处:既巩固了知识,避免了遗忘;更重要的是又理顺了知识关系,形成了知识系统和网络。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夯实巩固并系统化物理知识的方法。

11.在大脑中多储存实例

  把基本知识规律与具体的物理情景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好物理的最好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在解决一些概念性的问题时经常遇到。例如遇到曲线运动问题就想到两个实例“匀速圆周运动”和“平抛运动”。

  12.从规范入手,养成严谨、细致的习惯。

  在物理学习中凡是因为不会做题造成的失分问题都不是大问题。

  但是凡是因为会做题却造成的失分问题都不是小问题。

  比如有很多学生因为规范性差、粗心大意(审题、计算错误)造成的失分。

  而这些只要平时养成好习惯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严肃一些来说是否认真、是否细心乃是一个人素质高低的体现。

13.避免“个别错误”克服“共性错误”!

  大部分学生犯错误都会有“共性的错误”和“个别的错误”。

  “个别的错误”必须得攻克,因为别人都会,而你不会,你就会被落得更远。

  “共性的错误”是出题人本来就知道大多数人都会共有的缺点,从而设下陷阱故意让你去钻,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在下笔之前、审题之时就识破其圈套。

  谁能提前做到这一点,谁就可以比别人先胜一筹。

  从而更能稳操胜券。

14.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复杂过程阶段化

  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物理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即“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所以平时我们“遇到复杂问题要绞尽脑汁、尽可能想出多种解决方法,从中选用最简单的方法去作答”。

  有不少同学在平时学习中形成了匆匆审题,匆匆做题的习惯,结果导致在匆匆中“匆匆出错”。这部分同学应该静下心来,打开思路,扩展思维,多想办法解决问题才能提高做题效率,从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5.在平时的每一次练习、做题、听课、反思

  整理时都要有长远的打算,要有远见卓识。

  现在会的、懂的知识不代表以后就不会忘记。

  要把那些容易忘掉、容易混淆、容易出错的题或者结论及时的归纳整理下来,把一些知识的死角整理到一块。

  多抓联系、多反思归类、多对比,以备后用。

16.面对每一次考试都要有一种精神:

严谨细致的思维,百算无误的精细,舍我其谁的自信!对待学习要有“做别人的榜样”的自信!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做成所有人的典范!

八年级上册物理同步练习册答案(配人教版)

物理:八年级上册(配人教版)(附试卷+参考答案)/同步学案内容提要:

  本同步学案是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8年级上册)编写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8年级上册)的同步练习。

    本书内容以《物理》(8年级上册)教材的顺序按章节编写,每一节教学内容设有“课堂精讲”、“典例精析”、“课时精练”、“走向生活”栏目。另外附有每章测试卷。

    “课堂精讲”是本节的基础手举内容。

  “典例精析”以本节重点、难点为主,突出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规律的指引。

  “课时精练”以基础和能力并重为目的,具有基础性、典型性、综合性、拓展性和迁移性。

  “走向生活”列出了与本节相关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列举了一些能反映课程标准要求的习题,习题以联系实际为主体。

    “课堂精讲”、“课时精练”、“走向生活”均附有答案,对于较难的内容有详细的分析和解答过程。物理:八年级上册(配人教版)(附试卷+参考答案)/同步学案目录: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三、声音的特性

 四、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五、声的利用

第二章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

 二、光的反射

 三、平面镜成像

 四、光的折射

 五、看不见的光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二、生活中的透镜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眼睛和眼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四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计

 二、熔化和凝固

 三、汽化和液启薯悄化

 四、升华和凝华悄渣

第五章电流与电路

 一、电荷

 二、电流和电路

 三、串联和并联

 四、电流的强弱

 五、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附录一:测试卷

附录二:参考答案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