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可以找到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子教案?

作者:郜泽运时间:2023-07-23 12:39:31

导读:" 在找到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子教案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途径:1.学校网站:许多学校都会在官方网站上提供教材教案的电子版本下载,可以登录学校的官网,找到相应年级和科目的资源下载页面,查找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子教案。2.教学资源网站:各类教学资源网站上都会有老师们分享的教案,比如老"

在找到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子教案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途径:

  1.学校网站:许多学校都会在官方网站上提供教材教案的电子版本下载,可以登录学校的官网,找到相应年级和科目的资源下载页面,查找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子教案。

  2.教学资源网站:各类教学资源网站上都会有老师们分享的教案,比如老师网、教材网等。在这些网站上搜索“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子教案”,可以找到许多相关资源,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下载。

  3.教育部门网站:教育部门或教育局的网站上通常会提供全区域范围内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案。可以登录所在地的教育部门网站,找到教学资源下载页面,查找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子教案。

  4.教育App:现在有许多教育类App提供教材教案的电子版本下载,可以在手机应用商店搜索相关教育App,下载安装后查找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子教案。

  5.教师交流平台:在教师交流平台上,可以与其他老师进行交流和分享教学资源。通过加入教师交流群、订阅教师博客等方式,可以获取到其他老师分享的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子教案。

  6.图书馆:如果以上途径都无法找到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子教案,可以前往图书馆借阅相关教材,然后自行整理制作电子教案。

  总之,寻找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子教案需要通过学校网站、教学资源网站、教育部门网站、教育App、教师交流平台等途径进行搜索,或者前往图书馆借阅相关教材。

六年级上册《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教案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这篇课文简要介绍了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到多媒体的运用的基本情况,展示了电子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和灿烂前景。

  内容平实,语言朴素。

  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今天呢,我就为大家推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教案,希望能帮到大家哦~。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简要的介绍了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到多媒体的运用的基本情况,展示了电子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和灿烂前景。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3个生字。

  唤链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媒体、诞生、迅猛、埃尼阿克。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关系,感悟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趋势。

  要求学生查找有关资料,培养合作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关系,感悟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趋势。要求学生查找有关资料,培养合作学习意识。

  教学难点:

    要求学生查找有关资料,培养合作学习意识。

  教学构想:

    教学本课可让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带领学生参观多媒体设备,并请电教老师为学生讲解、演示。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电子计算机。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反复读,一边读一边思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读,基本理解课文讲的几个要点。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1、同学蔽链差们,有人说“学会英语和电脑,是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新世纪已经来到了,你了解电子计算机吗?你知道多媒体吗?让我们来学习课文《电子计算机和多媒体》。

    2、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

    1、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在文中批注,哪些内容是你原先知道的,哪宏皮些内容是通过学习本课知道的。

    3、把你感兴趣或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三、指名朗读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2、同学互相指正字音,识记生字。

    3、出示“史密森博物馆”“埃尼阿克”等较拗口的专有名词让学生读熟。

    四、再读课文。

    1、分小组朗读课文。思考:

  (1)课文介绍了有关计算机的哪些知识?

  (2)什么是多媒体?

  (3)电子计算机和多媒体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2、在课文中画一画,注一注。

    3、同学之间讨论交流。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讨论。

    五、释疑、交流。

  1、课文介绍了有关计算机的哪些知识?

    (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1946年诞生的埃尼阿克。

    (2)短短几十年繁衍了好几代。

    (3)和人脑一样,把外界传来的信息进行迅速的判断和处理,称为“电脑”。

  2、练习说话:电子计算机之所以被称为电脑,是因为……

  3、什么是媒体?什么是多媒体?你能举例说明吗?

  出示投影:

    (1)媒体就是,像电话能,电报能,能,能,……我们都叫它媒体或媒介物。

  (请学生充分地运用举例子的方法说明。

  )。

    (2)多媒体就是,它的功能非常丰富,既能像,又能像,还能像,……真是“十八般武艺精通”。

  4、哪一段集中写电脑和多媒体的关系?

    (1)指名读课文。

    (2)电脑和多媒体有什么关系?(电脑是多媒体,是信息处理系统的“司令部”。)

  5、学习课文第五段:

    (1)其实现在很多电脑本身就装备了多媒体系统,我们就称它为多媒体电脑。根据你的了解,能说说多媒体电脑的功能吗?

  (2)多媒体电脑的这些功能拟尝试过吗?效果怎样?(畅所欲言)

    六、带领学生去微机室感受多媒体的`奇妙。

  作业设计:

    查找有关多媒体的资料,以便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8、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

  计算机判断、处理信息――司令部

  多媒体传送信息―――设备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交流资料,启发学生想象计算机会有哪些发展。

  学生学习过程:

    一、交流认识。

    1、请举例说明电脑和多媒体的关系。

    2、边演示边介绍你的电脑有哪些功能。(越多越好)

    二、延伸激情。

    大家想像一下:十年、二十年后的电子计算机会“神”到什么程度呢?或者说你想发明什么样的计算机呢?用上“过去……现在(将来)……既能……又能……还能……”说话。

    三、理清课文脉络,总结写法。

    1、快速浏览课文,看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为什么这样分?给每一部分加上合适的小标题。

  全文可以分为三部分:(1)“电脑”发展史。

  (2)多媒体功能丰富。

  (3)多媒体电脑越来越神奇。

    2、电子计算机那么神奇,但作者介绍的却浅显易懂,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用了很多我们熟知的事物来说明,这是一种很有用的说明方法,我们今后可以在自己的习作重运用。

  作业设计:

    1、根据你的想象,写一写十年、二十年后的电子计算机。

    2、收看中央电视二台的“互联时代”。

  板书设计:

  “电脑”发展史

  8、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多媒体功能丰富

  多媒体电脑越来越神奇

  课后反思:

在哪里能学到六年级人教版科学课本电子书

  在电子课本能学到六年级人教版科学课本电子书。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电子乱缓课本网可以在线阅读和免费下载电扮尺子教材,所以厅陪高六年级人教版科学课本电子书也可以学习到。

教育科学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

第一课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

  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

  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

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宽森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竖并题:使用工具)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小组讨论填表

工具名称可以做哪些事情工具名称可以做哪些事情

  4、小组汇报: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三、选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

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

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

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

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

  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

  1、请大家观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

  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大石头用撬棍当赶感去撬动比较省力;利用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面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3、教师小结: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

  4、请大家看P3工具的定义,深入理解。

五、全课总结:对于简单机械,我们还有什么问题想研究?

第二课杠杆的研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尺做慎纤亩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对杠杆尺进行研究

【教学难点】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杠杆尺、钩码、记录纸(学生);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活动: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台抬起来,我的一枝笔掉到桌子地下去了。(请同学们推荐“大力士”上来抬讲台)哎,讲台实在太重了,搬不动,能不能利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这件事?用吊机吊、把桌子撬翻、用滑轮吊……(请学生出谋划策)

二、认识杠杆

  1、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一种非常简单的却能很轻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杆。

  什么是杠杆?——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称为“杠杆”。

  2、示范用杠杆撬讲台。

3、板书分析杠杆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定义:阻力点、用力点、支点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4、出示P4的两张图片:压水井、跷跷板。请大家在上面画一画,他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

  5、在展台底下进行反馈交流。

  6、分辨杠杆:观察P4P5的这些工具,说说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杠杆?并说明理由(找一找三点)学生自己体验杠杆尺的组成及变化。

三、研究杠杆的秘密

  1、刚才我们用杠杆轻松地撬起了讲台,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是省力的呢?(学生一般认为都是省力的,教师在课堂上举例费力的事件)让我们用杠杆尺这个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研究。

2、对杠杆尺的构造进行介绍和使用方法

3、教师问题的提出:如果我在杠杆尺的左边第四格挂上一个钩码,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我应该在杠杆尺的右边什么位置挂上几个钩码?(请同学上台来试一试,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还有其他方法吗?

  5、老师刚才是在左边第四格挂了一个钩码,还可以怎么挂?那么右边又应该在什么位置挂几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尺平衡呢?请大家在小组内合作开展实验,并且把数据记录在P6上的表格内。完成实验之后再把实验数据进行统计:省力情况有()种,费力情况有()种;不省力也不费力情况有()种。

  6、对所有的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

1)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2)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

3)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7、教师进行总结: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各情况的比较和分析。

四、收集数据步骤的反思

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的?哪种方法更合理?

五、全课小结

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教学重点】对不同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教学难点】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点和是否省力情况。

  【教学准备】长竹筷、螺丝帽或其他重物、棉线或钓鱼线、塑料盘(学生)。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油漆桶、啤酒、粉笔;画有螺丝刀撬油漆桶、镊子夹粉笔、开瓶器开啤酒瓶的图片(教师)。

【教学过程】

一、趣味引入

  游戏:出示油漆桶一个、啤酒一瓶、粉笔5支;镊子、一字螺丝刀、开瓶器。

  1、用工具把油漆桶撬开,然后在里面倒一杯水;2、用工具打开啤酒瓶,倒一杯啤酒;3、用工具用夹5支粉笔到一个空杯子里。

  比一比,哪个同学完成地快,请其他同学为他们加油。

二、杠杆类工具的比较

1、刚才三位同学的表演非常精彩,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他们使用的工具合适吗?(合适)

2、思考一下,他们所使用的三种工具哪种是省力的?哪种是费力的?或者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请几位同学进行判断,并说说理由)

3、判断他们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找出三个点,然后进行比较)

  4、请同学们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图片上画出每件工具的三个点。

5、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些工具是否省力?为什么?

  6、在全班内进行交流反馈;并对学生的画图进行展示交流。

  (重点分析镊子和开瓶器的三点位置的变化。

  开瓶器支点在前端,阻力点在中间;镊子支点在末端,用力点在中间)。

7、小结:怎么样的工具是省力的?怎么样的工具是费力的?(请同学找出其中规律)

三、给各种杠杆类工具分类

  1、请同学们在书本P8页的10种工具上画一画,找出每样工具的三个点。然后判断一下它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或不省力也不费力。

  2、学生各自作图、填表。

3、汇报交流(请学生到展台下进行展示交流)

  4、思考:我们都知道杠杆能省力,能帮助我们抬起自己无法徒手搬动的东西;但是为什么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工具他们有的是费力的呢?为什么这样设计呢?

四、小杆秤的研究

  1、俗话说:“称砣虽小,能压千斤”,今天老师就带了一把杆秤来,请大家来说一说,为什么杆秤的称砣这么小,却可以“压住”这么重的重物。(请学生从杠杆的三点之间的关系说一说)

  2、今天老师就带大家来做一杆小杆秤。

  小杆秤制作过程指导。

  (祥见教参P17~18)。

  3、指导学生用逐个放砝码的方法在杆上画出50克、100克、150克、200克……的刻度。(在称盘内放一个50克砝码,然后使杆秤平衡,在杆上刻下刻度,放2个……)

  4、玩一玩自己制作的杆秤。(称一称自己的铅笔盒、书本等物体的重量)

五、课后思考题

出示教师用的杆秤进行示范,用不同的2跟提绳分别进行称重时,杆秤会发生什么变化?

第四课轮轴的秘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大小差别更大的轮轴上挂重物的实验分析,认识轮越大越省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了解轮轴作用和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教学难点】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教学准备】大螺丝刀1把、阀门式水龙头一个;每组钩码1盒、2段棉线、1个铁架台、1个大轮、1个小轮、一个轴(简易机械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水龙头是我们每家每户都有的一种工具,他能有效控制水的流量。我请一位同学来拧开这个水龙头;(出示阀门式水龙头)出示水龙头图片,并指出轴、轮所在位置;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二、轮轴作用的研究

1、设计家在设计水龙头的时候都是有一定目的的,那么水龙头上的轮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尝试回答)

  2、请学生尝试拧开去掉轮的水龙头,然后说一说轮的作用。

  3、用一个轮轴装置来研究轮轴的作用。

实验操作:

1)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轮和轴分别固定在一起,安装在支架上,在轮和轴的凹槽内装上棉线,把钩码分别挂在轮和轴上,试试看,能发现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书本P10),这里主要培养学生的协同分工能力。

4、小组成员汇报数据,并进行交流和思考,发现了什么规律?(挂在轮上的钩码更少,证明在轮上用力能省力)

  5、轮轴作用的运用(小游戏):猜猜胜者是谁?请几对同学上台来进行游戏。

  一个同学握住螺丝刀柄,一个同学握住螺丝刀轴,2人按不同方向转。

三、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1、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和游戏了解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是比较省力,那么如果轴固定不变,把轮换大些会怎么样呢?(请学生进行大胆推测)

  2、示范操作实验:把更大的轮和轴(不变)固定在一起,先在轴的棉线上挂3~5个钩码,然后请学生尝试在轮上加钩码,使轮上的钩码刚好能拉起轴上的重物。

  3、在小组内开展实验活动,用不同大小的轮和轴进行实验,并请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填入书本(P11)的表格内。

  4、交流讨论数据表,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进行收集数据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按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实验,然后进行对比;发现轮越大,越省力,轮越小,越费力的规律)

四、巩固与应用

  1、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轮轴?说说它们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那些方便。

  2、这些轮轴的作用是什么?他们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方向盘、轱辘、门把手、扳手、牛顿盘)其中牛顿盘在旋转时是拧轴,属于费力的轮轴。

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知道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学校早晨升国旗的过程,并提问:“升旗的时候,我们的队员是往下拉绳子,为什么国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学生回答:因为旗杆顶部有一个轮子)

  2、概念引入: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二、研究旗杆顶部的滑轮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况下,学生已习以为常地认为我们所学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

  3、请同学们自行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提供实验设计方案表)

要研究的问题定滑轮是否能省力

预测是()否()

要改变的条件

不要改变的条件

实验设计(可附图)

  4、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下研究的数据。

左边钩码个数右边钩码个数定滑轮的状态我们的发现

  小结: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三、会移动的轮子

1、出示塔吊的滑轮图,并问:“这个滑轮是定滑轮吗?”

  2、认识动滑轮的定义。

  3、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安装一个动滑轮。并思考:“动滑轮有什么作用?”

4、在提升重物时,我们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这说明定滑轮能否改变用力方向?

  5、用测力计研究动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

  1)学习使用测力计,认识力的单位:牛顿。并进行巩固练习,拉出3N、5N的力。

  2)教师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不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

  3)请学生小组合作用测力计按顺序分别测量不同个数(1~5个)的钩码直接提升的重力读数和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重力读数,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P13的表格内。并比较表内数据,发现了什么?

4)全班内进行交流动滑轮能否省力?能省多少力?

四、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的不同

五、想一想: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有这么大的不同,那么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

第六课滑轮组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地省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对滑轮组的研究,解释起重机的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游戏活动并与同学友好地合作研究。

  【教学重点】用实验研究探究定、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起省力的大小关系和规律。

【教学准备】铁架台、线、滑轮、钩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导入: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家村,都有许许多多的建筑工地,参观这些忙碌的建筑工地,我们会有很多的发现。(学生自由表述自己所看见的,并说说自己有些什么问题)起重机是怎样把那么重的物体送到高空去的呢?

二、研究滑轮组的作用

1、滑轮组的定义引入

  原来,起重机内发挥作用的是滑轮组,那么什么是滑轮组呢?(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观察结构图P14,理解滑轮组的构造。

  2、实验探讨简单滑轮组的作用。

  1)小组合作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

2)试用这个最简单滑轮组吊起一个1000克的重物需要多在的力?请学生猜想

  3)学生分组实验,分别用这个滑轮组吊起不同重量(学生自己定)的重物,并和直接吊起该重物的力比较,能发现什么?(实验要求:1、明确分工。

  2、拟定实验计划草案后实行。

  3、进行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

  )。

  4)汇报交流,说说有一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在这里可能会出现重物比较轻的时候省力效果不明显,但随着重物的增加,省力效果越明显,越趋向于省一半的力)

  3、实验探讨有2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

1)提出疑问:如果增加滑轮组的数量,(例如用2个动滑轮和2个定滑轮),用力大小会怎么变化?

  2)用与前面实验相同的方法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情况,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三、游戏体验

小个子战胜大力士:游戏规则见教材P15

  1、出示游戏器材,找2个大个子学生和一个小个子学生参加游戏。

  2、要求没有直接参加游戏的同学对数据进行记录,寻找其中的规律。

3、说出自己的发现

学生自由表述自己的发现并从这个游戏中明白了什么?

  从我们的研究中明白为什么起重机能够吊起那么重的物体。

第七课斜面的作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认识像搭在汽车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

  过程与方法:制订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并用实验的数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愿意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认识斜面是如如何省力的。

  【教学难点】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生活中去。

  【教学准备】1块搭斜面的平木板,4个不同高度的小物品(橡皮等)、钩码、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教学过程】

一、结合影视导入新课

  播放学生喜爱的《头文字D》动画片的赛车过盘山公路的录象。

  提问:虽然动画片很精彩,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山上的公路和平地上的公路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这样修建?”(学生自主思考猜想原因,并当众发表。

  )。

二、探究斜面有什么作用

  1、提出一个简单任务:老师要把这个大木桶搬到讲台上来,有什么好方法?(学生拓展思维:滑轮组吊、杠杆撬……)今天老师就介绍一个更简单的机械叫斜面。(示范用木板把木桶滚上讲台)

  2、斜面概念引入:像这样搭在高台边缘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3、跟据老师提出的情境得出的问题:斜面能省力吗?我们能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吗?

  4、分组研究斜面是否能够省力。

实验要求:

  1)指导如何用测力计测斜面上的拉力。(拉动中,当测力计处于匀速运动时,读出其读数)

  2)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反馈交流实验方案。

3)分工提升不同的物体(每人一次,每次操作3遍)

  4)在操作员操作的时候,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取其正确的值,做好记录。

斜面的状况提升不同的物体我们的发现

ABCD

直接提升物体的力

沿斜面提升物体的力

  5、对研究结果作出分析,发现其中的规律。(发现同一物体从斜面拉上用去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所以斜面可以省力)

三、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

  1、提问:刚才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和其他组的数据相比较,你还发现了什么?(发现每个组的用斜面拉上去所用力的大小不同,这是因为有的小组坡度高,有的小组坡度低)。

那么坡度不同对于沿斜面拉物体所用的力也不同吗?我们能不能设计实验来证明一下?

2、分组设计实验,并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和记录分析工作

1)制定实验计划表(教师准备)

实验目的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的作用

预测坡度越大,用力越()

坡度越小,用力越()

要改变的条件

不要改变的条件

实验设计

  2)交流计划中的要点,并进行相互修改。

  3)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操作。(提醒:每个坡度做3次实验,取平均值填入表中P17)

  4)观察数据表格,讨论发现数据规律,进行总结。

三、巩固与拓展

  1、现在结合我们的生活说一说:如我们的盘山公路为什么会修成“S”型。)

2、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到了斜面工具?(螺丝、大桥……)

  用纸片演示螺丝的斜面。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四季中的变化》教案

【#教案#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哪几个季节吗?(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每个季节有什么样变化呢?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四季星空

  教学目标

    1.观察和认识四季的主要星座和天空中的主要星星。

    2.能够在一天中的不同时刻亲自观测星星。

    3.知道四季星空的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

    4.会记录星图。

    5.会通过星座辨认方向。

    6.意识到观测星空需要恒心和毅力,科学探索需要持之以恒。

  教学准备

    歌曲《四季》录音带,有关星座的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透明胶片、投影仪、指南针、各种星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多媒体电脑。

  一、导入

    谈话:同学们,让我们听一首歌曲。

  (播放歌曲《四季》录音带:“我们是四季的见证者,四季是我们成长的见证者……容颜会老去,四季不会停,爱情的光影,温暖的羽翼,要一天一天守着你,在白发时候说成故事给你听。

  ”)同学们一听就知道是关于四季的歌曲,大家都知道一年有四季,请问同学们,四季是怎样形成的?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四季的科学知识。

    意图:播放学生爱听的歌曲《四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以亢奋的状态自然进入主题,这样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一年四季星空的变化,找到探究问题的切入点。

  二、观察和认识冬季星空,绘制猎户座星图

    1.调动学生对星空的已有感知,充分展示自己。首先,老师将自己收集到的有关星空的资料和图片展示给学生,指导他们认识星座,突出冬季星空最明亮的猎户座;其次,指导学生将他们收集到的星座图片分小组展示,可以引导他们讲一些星座的神话故事、自己知道的星座的有关知识等,使全体学生对星座尤其是猎斗悔烂户座的形状、特征等有一个较深刻的认识;最后,指导学生画出猎户座星图。

    意图:联系学生白天和夜晚观察四季星空的生活实际,前搜从他们可感知的事情入手,让他们初步认识猎户座的形状、特征、神话故事等,掌握一些观察和认识星座的知识和技巧,并能准确绘制猎户座,为下面认识和绘画其他季节的代表星座奠定基础。

    2.利用小组合作方式,激发情趣,质疑答疑。课前可将全班学生分成猎户、狮子、天鹅、飞马、大熊、北极星、北斗七个小组。

  (1)提问:什么是找星座的好帮手?画好猎户座有什么方法?

    (学生看书预习、自主学习时,猎户、狮子组都会提出这些问题。)

    意图:让学生先看书学习,多考虑问题,对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分组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找出答案。教师可以先组织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再组织全班学生集空漏体讨论,做到先“学”后“教”。

    (2)谈话:请同学们总结一下绘制星座图的好方法。在不同的季节里,咱们看到的主要星座一样吗?

    (学生回答时,可能有说一样的,也有说不一样的。)

    意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方式展示自己,以达到全班互通有无的目的,为引导学生进入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三、认识不同季节的主要星座,快捷地找准星座

  1.提问:不同季节星座的形状和亮度怎样?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组学生会根据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观察和分析,认识到不同季节星座的形状和亮度是不一样的;有些组的学生通过观察现象,结合生活实际,意识到天空中的星座繁多,要选择有代表性的进行观察和学习。)

    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充分交流有关星座的知识,对星座问题进行深层次思考。

  2.巩固和探究:不同的星座出现在不同的季节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对这个问题,学生会讨论得很热烈,他们通过交流会达成共识:是地球公转的结果。

  有些组的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同季节的主要星座是什么?”“为什么在不同季节,看到的星座不一样呢?”等问题。

  )。

    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球的公转会带来许多问题和有趣的现象,不要只看到问题的表面,要像“孙悟空火眼金睛”一样,找出问题的实质。

  四、做四季星空模拟实验

    1.准备:教师用投影仪播放“地球公转示意图”幻灯片和模拟情境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行感知和分析,形成初步认识。

    2.分组活动:安排每个小组推举一个负责人、一个记录员,分小组组织学生做模拟实验,切身体验地球公转的情形。

    (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平时的生活实际,例举夜晚或白天观察到的星空现象,充分展开交流和讨论。)

    意图:让学生知道学习科学知识,要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科学知识的方法,提高他们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3.绘制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示意图。

  教师组织学生课前准备好白纸、铅笔、彩色笔、橡皮、圆规、三角板等,分组画出在冬至、春分、夏至和秋分时,太阳光照射地球的具体部位图。

  教师可以巡回指导或者重点讲解,也可以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解释地球公转的自然现象。

    意图:目的是指导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做模拟实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加深对地球公转成因的理解。

  五、利用星座辨认方向

    1.教师介绍古人辨认方向的方法。

  古代,人们如果在海上航行,或在森林、矿野、沙漠中旅行,容易迷失方向,所以,我们的祖先发明了指南针以确定方向。

  如果没有指南针,也可以依据星座辨认方向。

    (学生一般知道一些辨认方向的方法、实例,可以让他们分组交流后,教师再小结。)

    2.指导学生利用大熊座找到北极星。

  可以让学生面对北方,真实地感受一下方向,这与平时看地图时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差不多,并做好记录。

  教师还可以拓展延伸,让学生总结一下辨认方向的其他办法。

    (在小组讨论回答后,教师小结:可以将书本倒过来看正面的大熊星座,这七颗星在北方天空形成一个很大的勺子,勺子的末端两颗星连起来,向勺子口方向延长出大约相当于这两颗星间距的五倍,便能找到北极星。)

    意图:有趣的天文知识很多,这一环节安排的是让学生利用大熊座找到北极星的典型活动,让他们能够用正确的方法解释天文现象,学习天文知识。

一年中气温的变化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一年中气温会变化,初步了解这种变化的规律性。

    2.进一步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绘制曲线图,并根据绘制的曲线图进行分析归纳的能力。

    4.能利用统计表、统计图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5.了解四季变化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6.体会到长期的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非常有用的。

    7.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善于倾听的意识。

    8.渗透事物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科学世界观。

  教学准备

  1.气温收集卡(学生用)

  2.曲线图座标纸(可利用教材上的、学生用)

  3.大的气温卡(教师演示用、可用投影片)

    4.准备挑选有本地特征的能突出四季特点的典型图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学习

    1.谈话:一年四季,春华秋实,寒来暑往。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发生着变化。

  请大家说说看一天中气温有什么样的变化?(学生发言)。

  2.提问:你能说一说你对一天当中气温变化的感受吗?

  3.谈话:刚才我们说了一天中气温的变化,在我们这儿,一年四季中气温有没有变化呢?我们能从哪些方面可以感受到?

  二、收集整理资料

    1.出示本地四幅春夏秋冬景观图。

    请学生看图后,讲讲自己对气温变化的直接感受和亲身体验。

  2.在学生讲述他们感受的基础上,提出:一年四季中气温的变化有规律吗?我们用什么方法来知道它是否有规律呢?

    3.学生讨论交流找规律的方法。

    4.师生统一研究方法。

    5.师生交流收集的本地气温资料。

  (表中的数据资料准确地表现出了气温一年内的变化状况,但不够直观。

  怎样才能更直观明了的表示出一年内气温的变化状况呢?)。

  三、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1.学生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曲线图。

    教师巡视、查看。

  鼓励指导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任务,重点指导学习困难的学生完成任务。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交流经验。

    2.展示交流学生的气温变化曲线图。

  四、分析气温变化曲线图

  1.观察曲线图,你能从图中发现什么吗?

    2.小组内学生交流。

    3.集中交流,教师可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补述。

    4.记录交流结果。

  五、课堂评价小结

    1.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学生自我评价。

水结冰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过程与方法:

    1、观察、记录冰的特征,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

    2、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2、初次感受、体现物质状态的变化。

  【教学重点】观察冰的特点和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教学难点】水为什么会结成冰

  【教学准备】小组: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1只、冰块1

    杯、试管1支、8毫升纯净水(或自来水)、水温计1支。

  【教学过程】

  一、冰的观察

  1、师:同学们一定见过冰吧,能说一说冰是什么样子的吗?

    2、师:每个小组桌上放着冰,这是老师昨天把水在冰箱的冷冻槽中,今天取出来的一些冰,今天我们就来观察一下冰是怎么样的和水为什么结成冰了。

  板书:水结冰了

    3、师:接下来我们就来认真的观察冰,及时把冰的特点记录在P48的维恩图中,同时要注意手小心被冰冻坏。

    4、学生观察后汇报交流。

  (预设:冰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比较硬、很光滑、温度低、易融化、冰块会浮在水上面、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等。

  )。

    5、水是我们上学期所探究过的,它的特点肯定还记得,我们把水和冰做一个比较,及时把结果记录在维恩图中。

    6、学生比较后汇报。(预设:水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会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的液体等;水和冰的共同点:都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

  7、师: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个维恩图,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都展现在这里,水是液体,那么冰呢?

    (学生发表意见,并请他们阐述原因。)

    通过争论得出结论:(1)冰是固体,因为冰具有固体的特点。

    (2)水结成冰以后,形态发生了改变,从液体变成固体。

  二、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

    1、师:我们知道了把冰放在冰箱冷冻槽内里水会结冰,但水到底是在什么温度的时候会结冰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2、指导学生阅读书P49,然后请学生讲讲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做?

    (预设:(1)在细而短的试管里加入大约8毫升左右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里水的温度。

  (2)拿一只塑料杯(在外面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

  用温度计观试管里的水温的变化。

  (3)在碎冰里加入很多食盐(加盐可制造更低的温度),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

  (4)如果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

    3、师:清楚怎么做了吗?请组长来领器材,同时主意轻声交流,仔细观察。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4、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师:现在你能回答水在什么温度时会结冰了吗?是什么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预设:水在0℃时会结冰。温度的变化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5、师:能解释冰箱里的水为什么会结冰了吗?

    (预设:冰箱中的低温使水向周围放热,温度降低,降到0℃时,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结成了固态的冰。)

  三、拓展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水(液态)冰(固态)

    2、师:现在知道为什么冬天有时候河里会结冰了吗?回家也自己去做一块冰。

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活动设计背景

  在冬季小朋友们需要学习的知识也有很多,例如,那些小动物们需要冬眠,它们为什么要冬眠呢?还可以具体的了解下一些动植物的过冬方法,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参加一项以冬季为题材的活动吧!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动植物不同的过冬方式。

    2、继续了解冬季的各种自然现象,体验冬天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孩子认识冬天,以及冬天的特点

  活动准备

    幼儿已经了解一些冬天的现象,老师要多准备一些有关于冬天的图片和资料。

  活动过程一、说说冬天:

  1、现在是什么季节来到了?你是怎么知道的?从哪里看出来的?

  2、你是怎么过冬天的?

  二、欣赏散文:冬天是什么?

  ·想不想知道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请你仔细听一听:

  1、欣赏散文第一遍:

  三、提问:(1)小动物过冬的方式一样吗?

  (2)散文里说有哪些小动物过冬?

  (3)它们过冬的方式一样吗?它们是怎么过冬的?

  2、再次欣赏散文,了解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

  提问:(1)哪些小动物要冬眠的?什么叫冬眠?(青蛙、蛇、小熊)

  (2)燕子、杜鹃和大雁是怎么过冬的?

  (3)松鼠、兔子和绵羊是怎么过冬的?

  (4)小蚂蚁在冬天做什么?

  3、小朋友在冬天做些什么?

  三、了解冬天不怕冷的植物:

  1、冬天到了,小植物有什么变化?

  2、有没有冬天不怕冷的植物?哪些植物不怕冷?(腊梅、水仙花、松树)

  四、你们怕冷吗?有什么办法不怕冷?

  (跑跑跳跳、多做运动不怕冷)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