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关系:跨越时空的友谊,究竟有多深?

作者:池凯博时间:2023-07-23 12:43:53

导读:" 中俄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俄两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也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以前。无论在时代的不同阶段,中俄关系始终保持着稳定和友好的态势。那么,中俄关系究竟有多深?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几点解析:。1.政治互信的建立:中"

  中俄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中俄两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也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以前。

  无论在时代的不同阶段,中俄关系始终保持着稳定和友好的态势。

  那么,中俄关系究竟有多深?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几点解析:。

  1.政治互信的建立:中俄两国在政治层面建立了强大的互信基础,这是两国关系深化的关键因素。两国高层领导人的频繁互访以及签署的一系列重要合作文件,进一步巩固了两国之间的互信。

  2.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化:中俄是两个经济体量最大的国家,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潜力巨大。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俄之间的经贸合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双方在能源、高科技、农业等领域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合作项目,这有助于推动两国关系向更高水平发展。

  3.人文交流的蓬勃发展:中俄两国之间的人文交流也是两国关系深化的重要推动力。

  两国之间的留学生交流、文化交流以及旅游合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这些交流活动不仅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也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安全合作的加强:中俄两国在安全领域的合作也日益密切。

  两国在国际事务中保持了高度的协调,共同维护了地区的和平稳定。

  在反恐、打击跨国犯罪等方面,两国更是加强了情报交流和合作行动,为两国关系提供了有力保障。

  5.共同利益的结合:中俄两国在国际事务中共同维护了多边主义和国际公平正义。

  两国始终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保持高度的一致性,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种共同的利益基础也是中俄关系能够跨越时空的重要原因之一。

  总的来说,中俄关系的深度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上述几点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两国在政治、经贸、人文、安全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为两国关系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中俄两国还将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寻找一篇有关“中俄关系”的文章

俄罗斯是什么?是我们的邻国!是沙俄时期侵占清朝百万平方公里土地的侵略者,至今也未归还!曾经是全世界无产者和共产国际的坚强后盾!曾经也是新中国的唯一支持者和协助者!中国80%以上的工业基础是苏联援助的结果!也是中国建国初期和现在先进武器的最大支持者和提供者!更是中国四川汶川地震的忠实援助者!

由此看来,俄罗斯确实是侵略过我们,我们一刻也不应该忘记我们被其侵占领土的事实,我们也要寻找机会索回我们的领土,不管条约是如何规定!

但我们更不应该忘记:虚弱无助的新中国,如果没有苏联的支援(也许他的支援是为了拉拢一个亲苏的小兄弟),我们也许什么都不是!

我们迄今为止,许多先进武器性能都不行,重型运输直升飞机也造不出来,我们虽然有钱了,可是我们拿着几倍的钱美国人和西方国家都不愿把先进武器卖给我们!为什么?就是因为瞧不起中国、从心里戒备中国、不信任中国!

在这种时候只有俄罗斯才能和我们达成协议,愿意出售武器给我们,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只有俄罗斯和中国是具有共同利益的,只有俄罗斯才是中国现阶段可以依靠的盟友和战猛缓此略伙伴!(当然还有巴基斯坦,但巴一般只能是寻求我们的帮助)

在国际关系上,只有具有共同利益的国家才可能结盟和友好,否则就是一厢情愿和呓人说梦!

既然我们和俄罗斯具有共同利益,而且也是事实上的结盟者和伙伴,在俄罗斯与美国、格鲁吉亚斗法比拼的关键时刻,中国作为大国是不能含糊和骑墙的,更不能和稀泥、做老好人、当和事老,一定要坚定不移的支持自己的伙伴和盟友俄罗斯,并发动和带动上海合作组织其他成员一起支持俄罗斯,要让北约和对手感到上和组织的意志、压力和实力,要让他们感到假如为了一个北约东扩、为了小小的格鲁吉亚枝迅就和上合组织所有成员国翻脸就太不经济和划算了,因此还不如牺牲格鲁吉亚和那个自以为是的总统哪伍,转而寻求与俄罗斯妥协,等待更大的机遇!

所以,俄罗斯和格鲁吉亚战局不会由于中国的和稀泥和漠不关心而胜利,反而会由于中国和上合组织的强硬而胜利!

上合组织说白了只是一个由于中国经济实力来维护的半军事化组织,在组织中,由于中国的经济实力比较强,其实处于领导地位,因为各国在经济上都有求于中国,因此,对与上合组织成员国与他国的战争,中国无疑具有最大决定权和发言权,希望中国不失时机的发表强硬言论,避免含糊其辞,再说美国支持格鲁吉亚在奥运会开幕日向南澳替发动进攻,明摆着就是不给中国面子,所以中国也不必给美国留什么面子,而且中国与受美国蛊惑的越南正在南海争斗,以后也需要俄罗斯和上合成员国的支持,如果中国此刻不对俄罗斯支援,那么上合组织实际上就名存实亡了,以后中国出现危机,也不会有别人来支持的!因此无论如何,中国都要出头,为俄罗斯出面,也为中国自己的长远利益出面,坚定的支持俄罗斯的铁拳行动,必要时还要做好人力物力的帮助!这样,美国人才会害怕,西方和北约才会感到上合组织的力量,而不是现在的不屑和轻视!

坚定支持胡总雄起,中国雄起,上合组织雄起!

中国要为同时打赢两场反美霸权主义的战争而努力奋斗!(格鲁吉亚侵犯俄罗斯利益和越南侵犯中国南海利益都是美国搓弄的,因此打击这两个国家,实际上就是在抵抗美国的全球霸权主义,维护中俄两国和上合组织全体成员国的最高战略利益)

中国,你没有退路了,只有进攻,和俄罗斯、上和成员国一道坚定不移的进攻,拿出抗日和抗美援朝的勇气和智慧去进攻吧!

中俄关系的发展有哪些历程?

  中俄关系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49年中俄建交大橡以来,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包括:1949年中俄建立外交关系;1960年签署中俄建交协定;1989年中俄友好关系正式恢复;2001年中俄建立全滚瞎旁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14年中俄签署《中俄战略经济合作协议》;2016年中俄元首签署《中俄关系深化合作协议》;2018年神颤中俄元首发表《中俄关系进入新时代》共同宣言;2019年中俄元首共同发表关于中俄关系发展的联合声明等。

高三历史求助(中俄关系)

中俄关系

  2006年被确定为中俄交往的俄罗斯年。俄罗斯作为中国的友好邻邦,与中国同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成员,在许多国际问题上的看法一致,高层互访频繁,不断推动两国关系向前发展。

(一)以俄历史分期

  1、沙俄时代:①侵略中国东北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

  ②康熙帝时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

  ③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及以后不久,沙俄强迫中国签订了《天津条约》、《爱珲条约》、《北京条约》、《改订条约》,攫取了一系列特权,霸占了大片领土。

  ④自六十年代以来,沙俄在中国进行资本输出、开办工厂、开办银行等。

  ⑤强租大连、旅顺,把东北、新疆、长城以北等地变成其势力范围。

  ⑥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参与签订《辛丑条约》。

  ⑦策动外蒙“自治”,肢解中国领土。

  2、十月革命以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夕:①中国先进分子积极研究、宣传十月革命,从苏联引入马列主义。

  ②以苏联为首的共产国际帮助中国创建共产党。

  ③苏联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促进国共合作,帮助创办黄埔军校,支持中国国民大革命和北伐战争。

  ④抗日战争爆发以后,苏联从道义上、物质上给予中国很大援助。

  ⑤1945年8月,苏联对日作战,消灭了日本关东军,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败亡。

  3、新中国时期的中苏关系:①苏联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②1950年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苏结成同盟关系。

  苏联政府还给予中国经济上较大的贷款。

  ③“一五”计划时期,苏联援助中国156年个大型项目,对建立起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起了骨干作用。

  ④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以来,中苏关系逐步恶化,中苏走向严重对抗。

  ⑤八十年代末,中苏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⑥苏联解体后,中俄保持了正常关系,并签订了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互信的协定。

(二)中国历史上的中俄关系

1.古代

  明清之际,清军主力入关,东北边界空虚,俄国乘机强占雅克萨和尼布楚等地。

  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两次派兵宽燃缺在雅克萨挫败俄军,经过平等协商,1689年中俄签订了第一个中俄边界条约《中俄尼布楚条约》。

  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2.近代

  (1)俄国对我国的侵略。

①俄国是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帮凶,1858年强迫清政府签定中俄,

  取得了通商、内河航运等一系列的侵略权益。

  ②由于俄国的资慎辩本主义发展水平远落后于欧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因此它的段孙扩张方式是凭借其军事力量进行传统的领土扩张。在19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改订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割占了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③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定,损害了俄、德、法三国在华的侵略权益。俄国是“三国干涉还辽”事件的主要策划者,企图霸占中国东三省。

  ④1900年,俄国参与八国联军侵华,迫使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⑤1904---1905年日俄战争,争夺中国东北。

  ⑥武昌起义爆发后,俄国参与帝国主义国家干涉中国革命,后来帮助袁士凯纂夺革命果实。

  ⑦1917年沙俄政府被推翻,退出了侵华行列。

(2)苏俄(苏联)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①俄国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中的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开始在中国宣传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国共第一次合作、黄埔军校建立的过程中,苏联和共产国际起了指导和促进作用。

  ②抗日战争期间,苏联给予中国大量的物质上和道义上的支持,1945年,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是中国能够取得抗战最终胜利的原因之一。雅尔塔会议上,苏、美、英三国背着中国达成协议:维持外蒙古现状,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的特权等,这种做法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③解放战争期间,苏联支持蒋介石统一中国。

3.现代

新中国成立后,中、苏、俄关系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40年代末到50年代末。

  新中国成立后,苏联第一个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1950年,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苏联给予中国大量的经济、技术上的援助,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中国也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在国际事务中,坚决地站在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这一边。

  而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也走的是苏联模式,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对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和新政权的巩固起了巨大的作用。

  第二阶段从50年代末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

  中苏关系处在对抗和僵持阶段。

  赫鲁晓夫上台以后,为了能和美国争霸,提出要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的建议,遭到中国严词拒绝,中苏关系开始恶化。

  1960年,苏联撕毁全部经济技术合作的协议。

  中苏边境甚至发生武装冲突。

  苏联在中苏、中蒙边境大量增兵,从北面构成对中国的威胁。

  第三阶段是从80年代末到现在。

  中苏关系开始恢复正常化。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由于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苏联的对外政策从扩张转向收缩,因此,开始同中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稳定发展,形成了一种以“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为主要原则的新型的两国关系,为世界和平与安全作出了贡献。

急求中俄关系前景与历史的论述

  中俄关系的脆弱性

    对于中俄关系的解读,韩国《朝鲜日报》13日的评价是“中国和俄罗斯开始积极构建更上一层楼的‘蜜月关系’。”《环球时报》的最新民调则显示,超过4成的中国人认为,中国实力超过俄罗斯。

    确实,中俄关系近年来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中国第三、第四两代领导人和俄罗斯的叶利钦、普京和梅德韦杰夫都不止一次地将中俄关系定位为“最好”。

  但是,作为两个地缘交接的大国,中俄两国的关系也充满了极其复杂的两面性。

    两国关系的所谓“蜜月”和“最好”,是大国互动和地缘政治态势所致。

  “冷战”落幕,俄罗斯解体,但并未为西方所接受,反而为北约东扩、颜色革命、导弹防御系统等西方设计的综合遏制举措所配汪挤压。

  在此情景下,俄罗斯在中东欧乃至独联体内的利益空间被蚕食,这是中俄在欧美压力下的自然靠近,是国际政治连横合纵的必然选择。

  也正基于此,以中俄为核心的上合组织才能够抱团取暖,以打击“三股势力”为契机凝神聚力,在中亚地区彰显地缘政治的影响力。

  但必须指出,中俄之间的合作关系是西方遏制和胁迫下的联合自保。

  由此决定了中俄关系受制于外国环境影响的脆弱性。

    三个例子足以说明中俄关系的这种尴尬。

  一是科索沃冲突和前南使馆被炸。

  战前,俄罗斯坚决站在斯拉夫兄弟的前南一方,甚至排除空降兵和军舰摆出和北约不惜一战的态势。

  但在关键时刻,俄罗斯退缩,中国成为唯一坚决支持前南的大国。

  结果是中国使馆被炸,中美关系霎时紧张,这是俄罗斯涮华的第一次;二是京奥期间,俄罗斯和格鲁吉亚在南奥塞梯发生武装冲突,破坏了中方千方百计营造的“奥运停火”愿景;三是最近,美国宣布放弃在东欧的捷克和波兰部署导弹防御系统,而俄罗斯总统宣布附和美国制裁伊朗的信息。

  前者被欧洲媒体解读为美俄出卖欧洲小国,后者则被解读为俄罗斯背弃中国使中国在伊朗核问题上处于困窘状态。

    尤为重要的是,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中俄两国的关系也在发生微妙变化。

  俄罗斯担忧中国发展过快的不安也屡屡在俄罗斯政媒和民间有所发酵。

  近期传闻的培带仔所谓中国租用海参威的消息就在中俄两国间掀起不大不小的波澜,促使中国官方辟谣。

  一个海参威,其实揭开了中国人历史上的领土情结,更凸显俄罗斯对远东地区鞭长莫及的现实忧虑。

  俄对中国的疑惧

    这次普京拿来的55亿美元订单,对中俄贸易关系是个极大促进,但依然没有改变中俄贸易的结构性困局。

  据统计,中俄贸易2008年不过600亿美元。

  和中美、中日、中欧、中国东盟贸易相比,中俄贸易绝对值较小,形成不了贸易纽带下的利益攸关关系。

  贸易全球化语境下,没有经贸利益的深度融合,所谓的伙伴和友好是苍白无力的。

    更重要的是,中国对俄输出商品价格低廉,由于前些年不法商贩倾销假冒伪劣商品的负面影响。

  中国货在俄罗斯的商业信誉很不好,是质劣价廉的象征。

  而俄罗斯亦将对华武器和能源输出视作机会主义的谋利手段。

  如在俄罗斯远东输油管道的建设上,利用“安大线”和“安纳线”的中日之争待价而沽;在对华售卖武器上,要么要价过高,要么不予售华尖端武器。

    吊诡的是,俄罗斯在对印度、越南军售上,却毫不吝啬地输出最尖端武器。

  这凸显俄罗斯依旧固守“中苏”交恶时的旧思维,对华缺乏战略信任,希望在地缘上打造制衡中国的据点。

  尤其在中国和越南在南海重现矛盾的时候,俄罗斯5月份向越南出售了价值18亿美元的行扮6艘“基洛”级常规动力攻击潜艇及部分弹药装备,组建潜艇部队。

  俄罗斯的军售行为,很让中国不爽,也使南海局势变得更为复杂和动荡不安。

    俄罗斯对华的这些“小动作”,其实折射了俄罗斯对华复杂而又敏感的现实心态。

  俄对这个南方邻居的迅速崛起,其实要比地缘辽远的美国更为疑惧不安。

  中俄为轴心的“上合组织”发展迅猛,“金砖四国”似已抱团成型,不过是场面上利益支撑的友谊。

  一旦利益冲突,中俄之间的矛盾就会浮出水面。

    总之,中俄关系的双面性是客观存在。对中国而言,关键还是要更新外交思维,逆转根深蒂固的“一好百好”外交习惯,涵养更为现实和理性的大国利益外交。

中俄关系的发展历程

    中俄关系目前处于历史发展最好时期。

(1)两国建立起完善的高层定期会晤及其他各级交流会晤机制,

〈2〉两国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境问题,

  〈3〉两国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军事合作。

  (2)中俄战略协作给两国人民带来了难以估量的现实和长远利益。

  (3)中俄战略协作促进了本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胡锦涛主席曾提出中俄要做真诚互信的政治合作伙伴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伙伴,共同创新的科技合作伙伴,和谐友好的人文合作伙伴,团结互利的安全合作伙伴。

    作为友好邻邦和全面战略协作伙伴,两国政府和人民全面推动中俄关系不断向前发展。中俄关系当前处于历史最好时期,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堪称世界上国与国关系的典范。

  高层互访频繁,交往密切。

  两国元首每年保持会晤,政府、议会领导人的交流也密切有序地进行。

  去年6月胡锦涛主席访俄期间,两国元首对未来十年两国关系发展的宏伟蓝图作出全面规划。

  今年6月普京总统访华并出席上合组织北京峰会时,两国元首会晤达成系列重要共识,发表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平等信任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签署多项合作协议,为新时期中俄关系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政治互信不断加强,战略合作日益深入。

  中俄是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重要力量。

  双方在涉及彼此主权、安全和发展等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在重大国际和地咐举乱区问题上密切沟通和积极配合;在应对国际政治、安全、经济问题过程中加强战略协作,维护两国的根本利益,促进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经贸合作不断答正推进,前景广阔。

  两国双边贸易额2011年达到800亿美元,衡档今年上半年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正向着2015年达到1000亿美元、2020年达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坚实迈进。

  能源、高科技、金融等领域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边境和地方合作成为新的增长点。

  中俄双方将继续发挥各自优势和潜力,不断创新合作模式,朝优化贸易结构、规范贸易秩序、提高合作质量、增加相互投资等方向继续努力,使两国经济利益纽带更加紧密,人民得到更多实惠。

  人文合作和民间交流蓬勃发展,亮点频现。

  两国人文合作机制化建设已进入第12个年头,教育、科技、文化等各领域合作硕果累累,人民友谊日益加深。

  在成功互办“国家年”、“语言年”等活动基础上,中俄互办“旅游年”活动蓬勃开展。

  这将不断推动双方民间交流和地方往来,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信任,进一步巩固两国睦邻友好和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社会基础。

  媒体合作潜力巨大,影响深远。

  长期以来,中俄媒体通过互设记者站、互派记者团、联合摄制或采访、信息共享、经验交流等方式不断加强合作联系,积极报道两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促进两国关系发展、加深两国人民的理解、巩固传统友谊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

  今后两国媒体仍将继续发挥智慧和创意,开拓合作新模式,为促进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谱写新篇章,增添新动力。

  普京总统曾指出:“俄罗斯需要一个繁荣的中国,中国也需要一个成功的俄罗斯。”作为世界和亚太地区重要的新兴市场国家,中俄均视对方发展为重要机遇。

  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第二十次非正式会议即将在俄罗斯举办,这为中俄两国进一步加强合作又提供了新的机遇。

  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机制,为推进本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经济技术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办好APEC峰会可谓意义重大。

  APEC峰会首次在俄罗斯举办,为俄罗斯向国际社会展示自身形象、扩大合作,进而促进远东地区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俄方为举办一届高水平的APEC峰会做出了巨大努力,投入6000多亿卢布建设和改善大量基础设施和会议配套设施,周密细致地开展各项筹备工作。

  相信此次峰会的成功举办,将成为俄深化与亚太地区国家双边和多边合作的新起点,为促进亚太地区成为一个和平、发展、繁荣、和谐的地区发挥出巨大作用。

  中方高度重视此次APEC峰会。

  我们认为,全面支持俄方办好此次峰会,是促进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发展,深化两国各领域务实合作,尤其是推动中国东北地区同俄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地方合作的重要举措。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届时将率团出席峰会,与普京总统及其他与会各经济体领导人一道,共商亚太经合发展大计,共谋区域发展良策。

  中方愿同俄方及亚太各国一道共同努力,为实现亚太和世界经济平衡、包容、可持续、创新、安全增长做出新贡献。

介绍一些关于中俄关系的历史事件。。。

  1949年以后,中俄关系史研究因受到国际政治形势特别是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的影响,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发展过程。

  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苏联率先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中国又受到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敌视和封锁,因而采取了向苏联一边倒的政策,中苏两国开始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全面合作的结盟时期。

  关于中俄关系的历史,包括中苏两国历史上的一些旧账,中国政府所持的态度是:历史上虽然沙皇俄国从中国掠夺了大片领土,但十月革命后,这些领土为社会主义的苏联所有,苏联是中国的亲密邻邦。

  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和废除中俄不平等条约的行动使中国人民深信,在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不可能发生领土问题的争论。

  在革命胜利以后,中国同苏联保持最友好的关系,即使发生争论,也可以用互相让步的方法来解决。

  正因为不愿意首先提起历史上沙皇俄国曾经掠夺过大片中国领土等不愉改圆快的往事,所以整个50年代中国史学界从未注意中俄关系史的研究,甚至在许多中国近代史著作中对这一段历史也避而不谈或一带而过。

  整个50年代虽不能说是一片空白,研究成果也寥若晨星,仅有为数不多的一些文章。

  这些文章概括起来可以分为4类。

  第一类是追溯中俄两国历史上人民之间友好往来的,如余元庆的《中俄两国人民友好关系三百年》、李蓼源的《中苏友谊源远流长》。

  第二类是专谈俄国1905年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的,这在当时是最热门的课题,黎澍等还写过这方面的专著。

  第三类是谈沙俄同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争夺权益涉及中俄关系的,如金冲及的《论1895年至1900年英国和沙俄在中国的矛盾》、林星的《甲午战后到辛亥革命期间帝国主义在东三省的铁路争夺》、高鸿志的《一八九五--一九五年美国对东北的侵略及其同帝俄的斗争》。

  第四类文章披露了中俄《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签订后,中俄东段疆界发生变化的真相,尽管这类文章数量不多,也并非深层次的探讨与剖析,但还是引起了轩然大波。

  先是被指摘为反苏,后又被卷入"反右斗争"的浪潮受到批判。

  所以自1958年之后,一直到60年代中期,报刊上几乎再无专谈中俄关系史的文章出现,真正成为空白。

  然而就在中苏结盟的50年代初期,苏联学术界并没有像我们所想像的那样谴责和批判沙皇俄国的侵华政策,而是歪曲中俄关系的历史,美化沙皇俄国的侵略扩张行径。

  从苏联学者茹科夫、鲁布佐夫、涅奇金娜、纳罗奇尼茨基、特列涅夫、阿尔谢尼耶夫、维纽科夫、斯卡隆等人的著作中我们看到:1689年中俄两国通过对等谈判而签订的《尼布楚条约》是一个沙俄被清政府逼签的不平等条约,是中国侵占了沙俄的领土;19世纪中叶以后沙俄用武力逼迫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割地条约是收复失地的平等条约;甚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俄对中国赤裸裸的侵略也被说成是"友谊"等等。

  苏联学术界的上述观点并不是偶然产生的,也有一个演变的过程。

  塌岁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苏维埃俄国即多次发表对华宣言,承认中俄关系的历史是沙俄侵略中国的历史,宣布俄国历届政府同中国订立的一切条约全部无效,放弃此前夺取中国的一切领土和中国境内的一切俄国租界,并将沙皇政府和俄国资产阶级残暴地从中国夺取的一切都无偿地永久归还中国。

  早期的苏联学术界从这一原则立场出发,强烈谴责沙皇俄国的侵华政策,批判沙俄学者对中俄关系史的歪曲,承认1689年的《尼布楚条约》是平等的,而1858年签订的《瑷珲条约》和1860年签订的中俄《北京条约》是不平等的。

  这一时期苏联学者波克罗夫斯基、巴赫鲁申、罗曼诺夫等撰写的著作,以及具有权威性的苏联《大百科全书》和《苏联国团歼睁内战争史》,都对沙俄使用武力对华进行领土侵占和经济掠夺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但从30年代中期发生了变化,斯大林于1934年给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写了《论恩格斯的"俄国沙皇政府的对外政策"》一文,认为恩格斯的目的是要在欧洲舆论面前攻击俄国的对外政策,因而具有片面性。

  斯大林对恩格斯有关沙皇政府的对外政策的观点实际上持批判态度,这样一来就美化了沙皇俄国的对外政策,宣扬了民族沙文主义。

  此后苏联党和政府便直接领导苏联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工作,波克罗夫斯基等人的观点受到批判。

  学术观点上的批判又和当时苏联国内的肃反政治运动交织在一起,一大批早期的苏联史学工作者受到迫害。

  苏联史学界的观点又倒退到沙皇俄国时代,将数百年来沙俄的对外战争一概称之为解放战争,一些对外侵略扩张的将领也被奉为"伟大先辈"。

  由此可见,前述50年代苏联学术界美化沙俄侵华政策,歪曲中俄关系的历史,实则源于30年代中期斯大林主张的大俄国民族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

  斯大林去世后,1956年召开的苏共第20次代表大会揭露和批判了斯大林的个人迷信,斯大林的《论恩格斯的"俄国沙皇政府的对外政策"》一文也随之受到苏联史学界的批判,此后直至1961年之前所出版的一些史学著作,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美化沙俄对华政策的错误。

  然而,这一状况未能持续多久。

  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两党两国关系恶化,1963年苏联政府在给中国政府的信件中,完全否认19世纪中叶以后沙俄逼迫中国政府签订的一系列边界条约的不平等性质。

  中俄关系史的研究在苏联发生了质的变化,并成为最受重视的研究领域。

  在政府的直接干预下,苏联史学界公然篡改历史,完全成为对华政策的宣传机器。

  1964年,中苏两国政府在北京举行边界问题磋商,由于两国边界条约大都是在19世纪末以前签订的,所以两国的中俄关系史研究工作者均派上了用场。

  尽管中国政府主张分清历史是非,肯定中俄边界条约是在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在中俄两国人民都处于无权地位的情况下,沙皇政府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但是中国并不要求收回根据这些不平等条约被割占的领土,而是希望以这些不平等条约为基础,通过和平谈判全面解决中苏边界问题。

  但是,苏联政府于1969年6月发表的声明中,不仅不承认中俄边界条约是沙俄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而且还抛出了中国北部国界应是柳条边、长城,西部边界不超过甘肃省等等完全违背历史事实的臆断。

麻烦采纳,谢谢!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