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1参考答案是什么?

作者:竺宇诚时间:2023-07-23 12:57:36

导读:"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1参考答案是什么?1.什么是形成性考核作业?-形成性考核作业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作业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的一种方式。它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并为教师提供一个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途径。2.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1的内容是"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1参考答案是什么?

1.什么是形成性考核作业?

  -形成性考核作业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作业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的一种方式。它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并为教师提供一个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途径。

2.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1的内容是什么?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1通常会涵盖课程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具体内容可能包括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不同的心理学学派、经典实验和研究等。

3.参考答案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可以作为学生自我评估的工具,帮助他们检查自己的学习成果,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同时,参考答案也可以作为教师评估学生学习情况的参考依据,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

4.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1参考答案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具体的参考答案会根据作业的要求和问题的性质而有所不同。

  可能包括对概念的定义和解释、理论的阐述、研究方法的说明、实验结果的分析等。

  例如,对于心理学的定义,参考答案可能包括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的定义,以及它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等。

5.学生如何利用参考答案?

  -学生可以通过对参考答案的对比和分析,了解自己的答案的差异和不足之处,进而找出自己的学习不足并改进。他们可以将参考答案作为学习材料,了解正确的回答方式和分析方法,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和思维能力。

总结: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1参考答案是帮助学生自我评估和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工具。

  参考答案的内容会根据作业要求和问题的性质而有所不同,涵盖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等。

  学生可以通过对比和分析参考答案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通过学习正确的回答方式和分析方法来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

求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个体心理 2.认知 3...

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答案

心理学作业1

  1.个体心理:人源或是以个体为单位而存在的,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

  2.认知: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心理的最基本的过程。

  3.观察法:是一种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观察,从中发现学年里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4.实验法:是指创设并控制一定的条件,并对其引起的某种心理及行为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根据实验情境的不同,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两种。

  5.意识:是指个体所拥有的对现实生活的知觉体验。

  6.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雹手伍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7.催眠:是由催眠师诱导而出现薯芹的一种介于清醒与睡眠之间的、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8.感觉:是人们认识和理解外部世界的最初阶段。外部的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的头脑接受和加工了这些刺激的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的过程,就是感觉。

  9.知觉:人们通过感官获得挖补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分析与解释后,产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这就是知觉。

  10.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11.韦伯定律:德国生理学家韦伯曾系统研究了人类的差别阈限,并提出了心理学史上的第一个“自然定律”-韦伯定律,该定律的核心观点是:引起最小可觉差的刺激变化量和原刺激强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12.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似动的主要形式有: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

  13.三色论:三色论认为,有三类视锥细胞,分别对红、绿和蓝这三种不同波长的光敏感。当它们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

  14.对立过程理论:对立过程理论认为,颜色视觉产生于三个基本的系统,每个系统包含两种对立的成分,分别是红-绿,蓝-黄和黑-白。

  所谓对立,就是指当一对系统中的一种颜色成分(如红色)被激活时,对另外一种成分的感受就会被抑制。

  根据对立过程理论,随着系统的恢复,由一种反应引起的疲劳将产生对立颜色的后像,即一种刺激移开后视觉的持续。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48分)

  1.简述心理学的功能。

  (1)描述和测量。

  (2)解释和说明。

  (3)预测和控制。

  2.列举几种常见的不同意识状态,并简要说明意识的作用。

意识状态包括:

  (1)睡眠与梦。

  (2)催眠。

  (3)白日梦和幻想。

  (4)特殊药物下的意识状态。

意识的作用:

  (1)意识对人所觉察的核注意的范围进行限制,从而减少刺激输入的流量。

  (2)意识使人们依据知觉的组织规律,把连续不断的经验划分为客体和事件。

  (3)意识使人们能利用过去的记忆兑现时输入的信息作出最佳的判断和行为。

  (4)意识的能动性使人们可以有限度地超越外部的信息内容,在其范围之外建构他们的意识内容。

  3.简述注意的特点及外部表现。

  注意的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注意外部表现:(1)、产生适应性运动;(2)、无关动作停止;(3)、生理变化。

  4.举例说明注意的种类及其特征。

  (1)不随意注意,又称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种初级表现形式。

  不随意注意是一种被动的注意,缺乏预定的目的,容易受客观刺激物特点的影响,单凭这种注意是不可能进行系统学习和艰苦工作的。

  所以只有把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结合起来,才能发展注意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2)随意注意,又称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它是注意的一种高级形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式。

  是在不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3)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在特征上,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是既有自觉目的、明确的目的,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后注意是一种高级类型的注意,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是人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

  培养随意后注意关键在于发展对活动本身的直接兴趣。

  5.简述四种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

  (2)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转移。

6.什么是知觉的恒常性?常见的恒常性有哪些?

  知觉恒常性: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但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稳定的特点。

常见的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

7.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有哪些?

感觉通道的特性、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个人的兴趣和动机

8.产生深度知觉的线索有哪些?

  深度知觉涉及三维空间的知觉,即不仅能够知觉物体的高和宽,而且能够知觉物体的距离、深度和凸凹等。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们对深度和距离的知觉主要来自肌肉线索和单眼线索。

  单眼线索包括:线条透视、相对大小、阴影、遮挡、纹理梯度。

三、论述题(每题8分,共24分)

  1.论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它是一种精神现象,是由脑这种物质所产生的一种精神现象。

  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具体内容包括:个体心理。

  人是以个体为单位而存在的,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

  个体心理一般分为认知、动机与情绪、能力与人格三部分。

  社会心理。

  人是社会的实体,又是社会的一名成员,人总是生活在各种社会团体中,与其他的人结成各种各样的关系,如亲属关系、朋友关系等。

  由于这些关系存在,于是就会有许多团体的存在,这样就产生了团体心理或社会心理。

  另外,团体心理离不开个体心理,同时,团体对个体心理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影响着个体心理的形成和发展。

  所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有个体心理也有社会心理。

  2.试述格式塔学派提出的知觉组织原则。

  格式塔学派的心理学家对图形的组织问题进行过系统的研究,总结出如下一些图形的组织原则。

  (1)临近原则。空间上比较接近的刺激物会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2)相似性原则。在大小、形状和颜色等属性上相似的刺激物会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3)连续性原则。具有良好连续性的几条线段会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4)闭合原则。人们倾向于将图形知觉为一个连续的、完整的形状。

  (5)同域原则。处于同一地带或区域的刺激物更容易被知觉为是一个整体。

  3.举例说明错觉产生的原因。错觉的产生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客观上,错觉的产生大都是知觉对象所处的客观环境有了某种变化导致的。

  如垂直水平错觉、月亮错觉。

  知觉对象发生了变化,但人们仍以原来的知觉模式进行感知,这就是导致错觉产生的客观原因。

  主观上,错觉的产生可能与个体过去的经验、动机、预期和认知方式等因素有关。如人们在知觉三维空间物体的大小时,总是把距离估计在内,这是保持物体大小恒常性的重要条件。

汉语言文学本科心理学形成性考核答案

电大2010春汉文本科专业心理学形成性考核作业1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第1-3章)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0分)

1.正后象和负后象

  答:当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时,叫正后像;当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相反时,叫负后像。

2.韦伯定律

  答:差别感觉阈限与原刺激量之间近似为恒定的正比关系,称作韦伯定律。

3.知觉

  答:知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4.感觉适应

  答:指在同一感觉器官中,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或一系列刺激的连续作用,导致对刺激感受性的变化。

5.单眼线索

  答:人即使只使用一只眼睛,也能感受到尝试线索,这样的线索叫做单眼线索。

6.催眠

  答:广义上讲,催眠是一些暗示有特殊反应能力的人在知觉、记忆、动机和自我控制感方面发生的一种觉知状态;狭义上讲,催眠是由催眠师诱导而出现的一种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7.意识

  答:意识是指个体所拥有的对现实生活的知觉体验。

8.注意

  答: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举例说明心理学的功能。

  答:(1)认识内外世界。

  (2)调控行为。

  (3)预测未来。

  (4)改善和提升生活质量。

  2.列举几种主要的意识状态。

  答:(1)睡眠。

  (2)梦。

  (3)催眠。

  (4)白日梦。

  3.简述四种注意的品质及特征。

  答:(1)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指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也称注意的持久性,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所能持续的时间。

  (3)注意的分配。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

  (4)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新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4.举例说明注意的几种类型及其特征。

  答:(1)不随意注悉前意,又称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随意注意,又称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3)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同时具有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某些特征,是既有自觉目的、明确的目的,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5.结合精神分析理论解释梦境的产生原因。

  答:梦是睡眠期间某一阶段意识状态下所产生的一种自发性心理活动。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梦是压抑的无意识的一种表现方式,它们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所表现出来的冲动和愿望是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异化形式。

  因为在清醒状态下,意识的大门是紧紧封锁的,只有在睡眠的时候,意识的警惕稍有放松,这些无意识的冲动和欲望才能趁机在梦中改头换面地表达自己。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心理学各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其代表人物。

  答:(1)构造心理学。

  是心理学的第一个学派,代表人物有冯特及其学生铁钦纳。

  冯特认为心理学是研究直接经验即意识的科学。

  意识分为感觉、意象和情感三个基本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活动都这三种元素构成。

  心理学的任务是用实验内省法分析出意识过程的基本元素,发现这些元素构成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其理论被称为心理化学。

  铁钦纳继承并发展了冯特的理论,认为心理学与睁皮清化学具有相似之处,心理学的主要工作是将意识分析成若干基本元素,然后研究整合了的要素。

  (2)机能心理学。

  代表人物主要有詹姆士。

  他认为意识不只是一种静态的结构,而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动态过程,并将这种动态过程称为“意识流”。

  他认为心理的研究工作不应局限于实验室中,应该研究人们是如何适应环境要求而调整行为的,这一思想使心理学走上了应用心理学研究的道路。

  (3)格式塔握陆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魏特墨、考夫卡和苛勒。

  格式塔的含义是整体,又称为完形。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心理或意识并不等于感觉元素的机械总和,人的心理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4)行为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是华生。

  行为主义学派以刺激—反应之间的关系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认为在刺激影响有机体的情况下,只有作为反应活动的外部行为是可观察的,心理学应该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直接的观察和测量是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强调人的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生活环境中习得的。

  (5)精神分析心理学。

  代表人物主要有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最突出的贡献是提出了潜意识的概念,用潜意识、本能来解释人行为的内在动力,并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他认为梦是潜意识活动的表现;提出处于潜意识水平的个人心理冲突,是发生心理障碍的原因,过分强调人的性本能在潜意识中的作用,认为人在性方面的压抑是多种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6)人本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和马斯洛。

  人本主义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强调人的独特性和自主性,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个人发展潜能,要使个人才能得以发挥而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的支配,要想充分了解人的行为,就必须考虑到人们都有一种指向个人成长的基本需要。

  (7)认知心理学。

  代表人物主要有米勒、西蒙、布鲁纳等。

  认知心理学把人看成一种信息加工者,认为心理学不只是研究行为,也要研究作为行为基础的内部心理活动规律;内部认知过程可以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2.举例说明知觉的心理特征。

  答:知觉是一个有组织、有规律的过程,有两个重要的心理物理:知觉的组织性和恒常性。

  第一,心理的组织性。

  把感觉信息组织到一起从而产生连续的知觉过程总称为知觉组织性。

  知觉组织性具有以下特点:(1)知觉的整体性。

  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征,叫知觉的整体性。

  (2)知觉的选择性。

  人在知觉客观事物时,并不是对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所有刺激都发生反应,而只是选择其中少数刺激作为知觉的对象,把其他刺激作为知觉的背景。

  人的这种对外来信息进行选择并作进一步加工的特性叫做知觉的选择性。

  (3)知觉的理解性。

  人们在知觉时总是根据以前获得的知识经验,对知觉的对象进行加工处理并以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它确定的含义,从而标志出知学对象的特性,这称为知觉的理解性。

  第二,知觉的恒常性。

  在知觉条件发生一定变化时,被知觉的对象仍然能够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叫做知觉的恒常性。

...专业《心理学形成性考试册》答案,它的心理作业1第一题是名词解释:1...

  个体心理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组织中所表现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个人所具备的心理现象,概括起来可以分成认知;情绪、情感与动机;能力与人格等三个方面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

  习惯上将认知与情感、意志相对应。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再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

情绪:情绪,是人各种的感觉、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综合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是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以及附带的生理反应.

  情感: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

  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陵胡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

  真挚的情感来源于对人、对事真切、深刻的了解。

  情感会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

  成为调节和控制认知活动的一种内在因素。

  动机:动机在心理学上一般被认为涉及行为的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推动人从事某种事情的念头或愿望。

  能力:人们完成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有所厅汪哗不同。

  能力,就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在一起的。

  离开了具体活动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扮行不能发展人的能力。

  人格:人格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具有感觉,情感,意志等机能的主体.它可以离开人的肉体,离开人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

  而独立存在在人类的精神文化维度里。

  人格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

2011秋儿童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心理学作业1

(第一、二、三、四章)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

A,马斯洛B,罗杰斯C,詹姆斯D,华生

2、人们能明确感觉到,知觉到并体验到的心理现象称为()

A,心理明纳状态B,心理特征C,个性心理D,心理过程

3、为着高考,坚持不懈地做各种练习的过程是()

A,心理状态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心理特征

4、根据预先制定的测验量表来测定人的心理差异的方法是()

A,问卷法B,测验法C,访谈法D,调查法

5、不属于注意品质的一项是()

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选择性C,注意的稳定性D,注意的转移

6、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觉察.不属于外部感觉的一项是()

A,视觉B,听觉C,机体觉D,肤觉

7、在光的刺激下,我们会有各种不同的颜色感觉,反映出光波的明度,色调和饱和度三种属性.下列不能反映视觉特性与光波特性相匹配的是()

A,明度――光的强度B,色调――光的强度

C,色调――色彩的差异度D,饱和度――色彩的深浅度

8、."月明星稀"现象可以用()来解释.

A,继时对比B,同时对比C,差别对比D,联觉现象

9、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做()

A,绝对感受性B,差别感受性C,绝对感觉阈限D,差别感受阈限

10、不是知觉活动基本规律的是()

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整体性C,知觉的适应性D,知觉的理解性

二、多源雀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容易引起无意注意的物体是()

A、刺激物是新奇的B、刺激物亮度增加C、刺激物静止

D、刺激物发生相对运动E、刺激物符合需要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类的需要有()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和爱的需要

D、尊重需要E、自我实现需要

3、下列属于理论心理学的是()

A、普通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生理心理学

D、教育心理学E、实验心理学

4、观察法要有效,就要特别注意()

A、每次尽可能长B、有明确观察目的C、随时记录

D、可利用现代手段E、每次时间不宜过长

5、在心理学研究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发展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E、协同性原则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教师只要能很好地掌握教育经验总结法就可以独立进行心理学的有关课题研究.

2、为了促进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我们要设法消除其抑制过程.

3、由于注意分配的可能性,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分心是正常的.

4、同一班级里接受同一老师的教育,但学生的心理往往存在巨大的差异,这说明人的心理是先天的.

5、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知觉的模糊性使得人们对人或事物的认识是模糊不清的.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个性

2、条件反射

3、有意注意

4、知觉恒常性

五、问答题(每题7分,共21分)

  1、我们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简述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主要差别。

  3、简述注意的主要功能。

六、论述题(14分)

1、请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论述注意规律在教学应用中的意义.

心理学作业2

(第5至8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从信息加工观点来看,识记是信息的编码、----------和---------的过程。

2、------和------是将信息从脑中检索出来并经识别加以运用的阶段.

3、根据探索答案方向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分为--------思维和--------思维.

4、进行有意识记时,人们通常会采用---------与---------两种方法.

5、人们曾经提出----------和--------------两种假说解释遗忘的心理原因.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在保持过程中,不是信息储存系统的是()

A,瞬时储存系统B,长时储存系统

C,感官储存系统D,短时储存系统

2、根据记忆对象的内部联系,通过建立记忆对象与已有知识的联系进行识记的是()

A,机雹槐早械识记B,意义识记C,部分识记D,综合识记

3、没有预定目的,无需努力,也不采用任何方法的识记叫做()

A,机械识记B,意义识记C,有意识记D,无意识记

4、根据思维的抽象程度不同,不属于思维形式的是().

A,感性思维B,动作思维C,形象思维D,抽象思维

5、看小说时,能与主人公同喜同悲,体现的是一种().

A,理解B,移情C,通感D,沟通

6、不属于有意想象的是().

A,再造想象B,梦想C,创造想象D,幻想

7、不属于思维形式的是().

A,概括B,概念C,判断D,推理

8、先提出假设,然后再去证明其合理的方式就是().

A,想象B,推理C,猜想D,归纳

9、如果按情感的社会内容分类,不属于此分类的是().

A,激情B,道德感C,美感D,理智感

10、良好的记忆品质不包括().

A,敏捷性B,正确性C,完备性D,持久性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超额学习有时对学生的学习是必要的.(√)

2、在情感构成意志动力的同时,意志也对情感起着控制作用.(√)

3、概括就是把事物的内部的,共同的特征表征出来.(×)

4、动机是个体行为的动力机制,动机越强越有助于学习.(√)

5、对于需要通过记忆学习新材料的学生,遗忘是不正常的.(×)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有意识记

2、创造性思维

3、记忆

4、意志

五、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简述长时储存系统的基本特点.

  2、简述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3、简述一般问题解决的过程。

六、论述题(共16分)

1、我们要如何运用记忆规律才能增强教学效果

心理学作业3

(第9--11章)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与个性独特性无关的是().

A,心理倾向B,个性心理特点C,心理面貌D,心理过程

2、活泼好动,情绪发生快而多变,思维敏捷,亲切.这反映的气质类型是().

A胆汁质B,黏液质C,抑郁质D,多血质

3、学习源于学习者自身需要的动机叫做().

A,成就动机B,内部动机C,外部动机D,主导性动机

4、不属于创造能力特点的是().

A,灵活性B,发散性C,独特性D,流畅性

5、按布卢姆的观点,不是成就动机内容的是().

A,情感内驱力B,认知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D,附属内驱力

6、被称为知识的细胞,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A,词语B,概念C,定理D,规则

7、少年早慧和大器晚成表现了()

A、能力类型差异B、能力水平差异

C、能力表现早晚差异D、年龄差异

8、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9、长时间坚信自己决定的合理性,并坚持不懈地为执行决定而努力,是属于()意志品质。

A、独立性B、坚定性C、果断性D、自制力

10、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

A、艾森克B、卡特尔C、哈撒韦D、霍兰德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个性差异主要是指人们在-----------------和------------方面的差异.

2、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和-----------.

3、艾森克问卷有-------问卷和----问卷两种

  4、巴甫洛夫认为,高级神经活动有两种基本过程:---------过程和------过程。

  5、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可能有三种智力:分别是--------、--------、格式塔;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从学习方法看,概念形成属于接受学习,而概念同化则属于发现学习.(×)

2、个性只是个人的心理特征,与民族,社会等没有关系.(×)

3、初生幼儿对亮光,响声特别敏感,这是幼儿在学习寻找,认识新事物.(×)

4、比较是从方法上促进理解,而变式则是从材料方面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5、所谓变式就是教师指导学生不断地变换学习方式.(×)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意志

2、能力

3、性格

4、气质

五、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简述影响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2、教师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什么意义

谁有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农医部出版的医护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的答案?

《医护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参考答案

  一、1、答:(1)心身统一的观点。

  一个完整的个体应包括心、身两个部分两者相互影响。

  (2)社会对个体影响的观点。

  (3)认知与自我评价的观点。

  (4)主动适应与调节的观点。

  (5)情绪因素作用的观点。

  (6)个性特征作用的观点。

  上述观点贯穿于医护心理学领域,指导医护心理学各方面工作和研究。

  2、心理现象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其中人格和心理过程是人格…情感过程…两个统一不可分割的方面意志过程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

  人格又包括人格倾向和人格特征。

  3、答:(1)是人获得内外环境信息的手段。

  感觉是人认识世界的开端。

  一切高级、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通过感觉获得材料,在感觉基础上产生的。

  (2)感觉对维持大脑皮层处于觉醒状态十分重要。

  (3)在许多实践领域,能根据感觉规律安排生活、工作环境,可提高效率。

  4、答(1)知觉特点的影响。

  (2)定势的影响。

  (3)功能固着。

  (握罩4)迁移。

  5、答:联系密切。

  情绪依赖情感。

  是同一过程、同一现象。

  在不同场合所侧重的不同方面都不得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

  情绪依赖于情感,反之同样。

  区别:(1)情绪由自然需要(生理)是否满足而引起的体验。

  (2)情绪是人与动物共有的。

  (3)情绪带有情境性,不稳定。

  (4)情绪较为强烈,冲动性大。

  (5)情感是满足社会需要的体验。

  理智。

  6、答:认知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意志是在认知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又反过来对认知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1、答:比如说绥化卫校八九的毕业生,因没有学过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现在工作起来就较吃力。

  跟不上时代的要求。

  所以说学习医护心理学,不仅能了解心理活动及其行为发生、发展的规律,而且对从事护理健康服务更具现实意义。

  具体表现为:(1)学习医护心理学能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

  (2)能更好的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

  (3)能充分了解自己心理状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2、答。

  (一)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功能。

  1、人脑结构的特点:(1)脑的重量上能看出。

  (2)从大脑皮质的发展上看。

  (3)从人脑进货上看。

  2、脑的三个主要功能结构:(1)调节紧张度与觉醒的结构。

  (2)信息接受,加工和贮存结构。

  (3)制定活动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活动的结构。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三)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3、答:一个人的疼痛除与先天因素有关,大部分因素与后天的关系很大。

  这表现在:(1)早期经验,人们对疼痛的感受和反应受幼年期教育的影响。

  (2)产生疼痛的原因和对后果的评价。

  即对他伤和自伤时疼痛的不同感受。

  (3)与情绪有关。

  (4)注意能减轻疼痛,亦称疼痛转移。

  (5)疼痛与暗示有关。

  (6)与人格有关。

  (7)与个体的文化教育,个人修养有关。

  4、答:(1)排除干扰,强化学习,及时复习。

  (2)培养兴趣。

  (3)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4)加强理解。

  (5)减少干扰,避免前摄、倒摄抑制现象发生。

  (6)合理用脑。

  (7)方法适当。

  可采纳分组归类、意向构图、联想等方法。

  5、答:(一)情绪、情感对工作效率的影响:1、适度焦虑能发挥人的最高学习效率。

  2、从情绪的个体差异方面看,稳定情绪有较好的学习成绩。

  3、低焦虑在情绪压力下比高焦虑的学习效率高。

  4、简单的工作会因情绪压力而提高。

  (二)情绪、情感对心身健康的影响。

  好情绪、情感可比治病,不良情绪、情感可以致病。

  (三)情绪、情感对人际交往的影响也很大。

  6答:要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应从以下入手:(1)培养意志的自觉性。

  (2)培养意志的果断性。

  (3)培养意志的坚韧性。

  (4)培养意志的自制性。

  7、答:“制怒还是泄怒,不同性格有不同选择。

  ”(《心理医生》,99年10期)。

  即人在极有愉快时,是控制好,还是发泄出来更好。

  我个人认为从心理的角度看成,发泄好。

  但从社会的角度讲,控制好。

  到底如何,需看具体情况,最好是即发泄,又不造成不良影响……。

《医护心理学》清睁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参考答案

  一、1、答:(1)自我意识的确答皮岁立,自我意识,也称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归属,形象感等。

  (2)社会化,指个体的观念及行为被纳入到社会规范中的过程。

  2、答(1)有充分的适应能力。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恰当估计。

  (3)生活目标能切合实际。

  (4)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发泄与控制。

  (90不违背集体意志下,有限发挥个性。

  (10)不违背社会规范下,恰当满足个人需求。

  3、答:(1)适度的心理应激是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2)适度的心理应激是维持人正常心理和生理功能活动的必要条件。

  4、答:适应社会标准主要指:(1)生活自理能力/(2)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3)工作、学习和操持家务的能力。

  (4)遵守社会道德、法律、行政法规和社会风俗、规则等能力。

  当异常待业影响正常适应能力时,可诊断有障碍。

  5、答:心身疾病的界定条件,主要依据两方面:(1)躯体诊断(、。

  (2)心理诊断。

  即病人的人格,病人当前心理状态,致病的心理社会因素。

  6、答:(1)标准化工具。

  (2)标准化指导语。

  (3)标准施测方法。

  (4)固定施测条件。

  (5)标准记分方法。

  (6)代表性常模。

  二、1、答:(1)遗传潜能。

  即遗传决定了一个人的身体素质。

  (2)共同经验。

  指不同个体处于相同的文化背景中所接受的某些共同的价值观、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等。

  (3)独特的经验。

  总之,人格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重视这些因素,对认识把握人格有重要价值。

  2、答:心理卫生是指人体能够以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内个环境保持良好的适应能力。

  比如有一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开始对异性想入非非,即而把处对象看成是与众不同,但对其进行心理卫生工作后,使其懂得了自己年龄段的特点,了解自己,适应环境,更好的工作和学习。

  3、答:急性心理应激反应有:(1)急性焦虑反应。

  (2)血管迷走反应。

  (3)过度换气综合征。

  4、答:(1)内省经验标准。

  个体主观体验和观察者角度。

  优点,简便易行,不足,易受主观情绪影响,判断不准。

  (2)统计学标准。

  优点,准确率高。

  缺点,实施不具普遍性。

  (3)医学标准。

  优点,对部分病症有帮助,不足,对另一部分病无帮助。

  (4)社会适应标准。

  不足随社会而改变。

  (5)时间标准不足轻症需观察时间长。

  综上所述,要正确判断心理障碍是否存在,要根据多重标准进行综合判断。

  5、答:(1)许多突然的生活事件可以产生焦虑恐惧、愤怒、内疚、沮丧等负性情绪。

  此情绪有时可导致冠心病或急性心肌梗死而猝死。

  (2)战争空难可以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3)职业的变动和职业的性质往往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紧张而导致冠心病的产生或加重。

  (4)人格特征。

  研究表明,A型行为的人与冠心病关系重大。

  6、答:常用方法:(1)调查法。

  优点:短时间可获大量资料。

  不足:材料易受主观影响而失真。

  (2)观察法。

  优点:易行,不足,与观察者能力有关。

  (3)会谈法。

  不足,不灵活。

  (4)作品分析法。

  优点:保密性强,还可保存。

  (5)心理测验法。

  优点:准确可行。

  不足,对结果的解释应慎重。

  7、答:“我1994年被诊断有病,至今未愈。

  症状表现是每见到姣美女子就想到种种非礼之举,污辱人听念头,使我羞惭难当,可又总去不掉。

  见到我尊敬的人,则会担心我会不会失礼甚或不慎踩他的脚……“(《心理医生》,2000年第4期)此病我认为是强迫症的一种。

  得此病的人也可能是一名年青人。

  应将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讲与他听,并配合森田疗法等此病可痊愈。

《医护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参考答案

  一1、答:(1)自主性。

  (2)学习性。

  (3)实效性。

  2、答(1)宣泄。

  (2)领悟。

  (3)强化自我控制。

  (4)增强自信心。

  3、答:开始不愿接受得病现实;主观感觉敏锐;情绪不稳定,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4、答(1)医患双方在医疗事物中地们不相当。

  医务人员,由于其医学专长加之病人对他们的依赖,当他们牌受支配时就产生冲突。

  (2)医患双方对对方的期望不能做出适当的反应。

  5、答:(1)服务性原则。

  (2)主动性原则。

  (3)启迪性原则。

  (4)针对性原则。

  (5)自我护理的原则。

  6、答:(1)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2)规范教育与自我调控相结合。

  (3)现实形象与理想模式相结合。

  (4)严于律已与宽以待人相结合。

  二1、答:制定焦虑等级值:根据引起症状的相应情绪,由弱到强排序。

  如恐蛇症者的恐惧情绪是0—4级,相应的情绪是安静,看到蛇字,听到谈到见到真蛇,触及真蛇。

  放松训练,学会放松。

  脱敏治疗根据两种相反情绪,或行为不能同时并存,相相互抵消的交互抑制论点,学习用放松的心身状态去克服恐惧,焦虑,关键是由轻到重,有顺序地进行。

  2、答:1、解决紧张应激压力的手段,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人们对健康也日益重视,并希望及时诊治。

  2、防治心身疾病,促进健康长寿,防患于未然。

  3、心理卫生知识传播的途径。

  通过心理咨询,可以介绍不同年龄期的心理卫生知识及解决缺陷儿童的心理卫生等问题。

  3、答:例如。

  一个处长或部长乃至农民,一旦得病后,他就都从各自原有的角色中解放出来。

  所以病人的权利与义务有:1、病人可从常规的社会角色中解脱出来。

  2、病人对其陷入疾病状态没有责任。

  3、病人有义务力求痊愈。

  4、病人应该寻求可*的治疗技术帮助。

  4、答:1、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医疗活动顺利开展的必要基础。

  良好的医患关系可使病人产生正移情,有利于支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良好的情绪状态利于病人早日康复。

  2、融洽的医患关系会造就良好的心理气氛和情绪反应。

  消除病人的敌意,利于治病。

  5、答:从题目中可知,小张是一名传染病人。

  由传染病人病程长,难根治,又由于害怕被传染。

  所以患者往往被其他人回避。

  使他们感到自卑,孤独,愤怒,悔恨,有时迁怒于他人。

  所以对他进行护理时,1、应向患者解释防护的意义,目的。

  理解病人情绪变化。

  医护人员尽可能减少防护。

  2、减少病人的孤独感。

  在做到正确宣传传播途径外,尽量让病人接触外界,生活开心。

  6、答: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养,心理健康是基础。

  1、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医护人员悦纳自己是发展健康的自我体验的关键与核心。

  2、面对现实,适应环境。

  心理健康才能与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

  一则让他们能发挥自己紧大的能力去改造环境,治愈或减轻病人的痛苦,另则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让病人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顽症。

  3、结交知己,与人为善,乐于人交往,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

  在与他人分享苦乐的同时,促使自己不断进步,保持心理平衡与健康。

  4、挫折磨砺,积极进取,成功的机会往往存在于挫折之中。

  医护人员只有将自身的心理健康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与水准,才能将现代医学模式所要求的临床工作做好.。

谁有2010年《管理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管理心理学》作业1

(第1章―――第4章)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被西方管理界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B)。

A.法约尔B.泰罗C.韦伯D.梅奥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D)、群体心理与组织心理三个方面。

A.组织文化B.领导心理C.激励心理D.个体心理

  3.按能力的高低程度,可把能力分为(B)。

A.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B.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C.能力、才能和天才D.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散拆

4.态度的参与改变理论的提出者是(C)

A.因斯科B.费斯汀格C.勒温D.凯尔曼

  5.美国心理学界公认的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是(B)。

A.斯腾B.梅奥C.闵斯脱博格D.勒温

6.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是指(C)

A.自我知觉B.自我意识C.自我管理D.自我感觉

  7.按某种或某种典型的性格特征,性格可以分为(D)。

A.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B.优越型和自卑型

C.外倾型和内倾型D.A、B、C、D和E五种类型

  8.凯拆液尔曼于1958年提出态度的形成包括服从、(D)、和内化三个阶段。

A.接受B.趋同C.认同D.同化

9.具有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行为特征的人的气质类型属于(A)

A.胆汁质B.抑郁质C.多血质D.粘液质

10.英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自我知觉不包括以下(C)

A.物质自我B.社会自我C.精神自我D.现实自我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管理心理学:所谓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价值观:所谓价值观是个人关于事物、行为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3.能力:所谓能力是指个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或是指个人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

  4.知觉:所谓知觉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个性差异在管理中的应用。

  个性研究在管理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通过个性的测量来预测个体未来的行为,从而更好地对员工的行为进行引导和管理。

  在管理心理学、管理学等领域,国际学术界都把个性作为研究的重点和工作绩效的核心预测指标之一。

  具体表现为1.“适才适岗”的选拔程序、2.在工作实践中的人职匹配调整。

  3.为员工提供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梯。

  2.述自我知觉的构成要素、形成与管理。

  自我知觉:指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自我知觉并非与生俱有。

  它是在社会化进程和社会交往、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并经历了生理的自我、社会的自我、心理的自我这三个发展阶段。

  在社会生活与实践中,人们往往通过以下途径来认识自己;即自我心理保健和自我心。

四、案例分析题(30分)

  甲、乙两人一同大学毕业后进了同一家企业并同在一间科室工作,两人的工资也被定在同一档次:每月1000元。

  一年试用期过后,甲的工资被定为每月1200元,而乙的工资被定为每月1500元。

  甲拿到1200元工资后很高兴,因为比原来工资增加了200元,但当他得知乙的月工资是1500元后,则十分气愤,工作积极性明显下降。

  试通过公平理论分析甲的心理以及管理者的对策。

《管理心理学》作业2

(第5章―――第8章)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个体活动效率的主观制约因素取决于能力与(C)

A.需要B.激励C.动机D.成就

  2.(B)也称为标准群体或榜样群体,它可以是现实存在的,也可以是想象中的群体。

A.参照群体B.实属群体C.小型群体D.大型群体

3.在绩效考核中,考核者不顾被考核者的实际表现,附和大多数人的意见,这种心态是(C)

A.印象性偏差B.对照效应偏差C.从众效应偏差D.情感偏差

  4.常见人际交往障碍的主要表现是认知障碍、情感障碍和(A)。

A.人格障碍B.心理障碍C.性格障碍D.信息障碍

  5.(A)理旅掘物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

A.需要层次理论B.科学管理理论C.社会系统学派D.决策理论学派

6.由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群体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的群体是(C)

A.实属群体B.参照群体C.正式群体D.非正式群体

7.学习型组织与大多数组织的区别在于其运用的是(D)

A.单环学习B.双环学习C.全员学习D.高效学习

  8.常见人际交往障碍的主要表现是认知障碍、情感障碍和(A)。

A.人格障碍B.心理障碍C.性格障碍D.信息障碍

  9.(1.9)型管理方式又可称为“(B)”。

A.任务型管理B.乡村俱乐部型管理

C.贫乏型管理D.中间道路式型的管理

10.下列情形中,能最大提高生产效率的是(B)

A.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弱

B.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强

C.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强

D.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弱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激励:所谓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的过程。

  2.群体:群体是相对于个体而言的,但不是任何几个人就能构成群体。群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

3.晕轮效应:在观察某个人时,对于他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清晰明显的知觉,由于这一特征或品质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非常突出,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其他特征和品质的知觉

  4.组织:所谓组织是一个有共同目标和一定边界的社会实体和活动过程及活动系统。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人际关系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克服人际交往中的障碍。

  人际关系的培养在学校教育中是一个不被重视的课题,而往往提到人际关系,人们可能马上与请客送礼的现象等同起来,似乎很庸俗。

  殊不知,一个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学生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与成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今学生中许多是独生子女,有些在家里是唯我独尊,到学校过的是群体生活,所以必须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愉快地生活在①肯定对方人类普遍存在自尊的需要,只有在自尊心高度满足的情况下,他才会产生最大程度的愉悦,才会对人际交往中对对方的态度、观点易于接受。

  ②真诚热情人际交往中,若对方感到了你的真诚与热情,显然会得到对方肯定的评价。

  所以,在交往中,不但需要充沛的热情,同时又坦诚言明自身的利益,显得真诚而又合情合理。

  ③了解群体规范及对方的人格人际交往中应注意了解对方的群体规范,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规范,对其成员的影响是不同的。

  同一规范会使得同一群体中的成员接受大致相同的教育,获得大致相同的知识,遵循同一的要求,因而对某一类问题会产生较为一致的认识。

  这个大集体中。

  也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结合实践,谈谈如何建设高绩效的团队?

  1、选择合适的团队成员和有效的团队领导者;2、建立有效团队激励机制的奖酬系统。

  有效的激励是企业长久保持团队士气的关键。

  3、加强授权和自主管理。

  对于企业所处的不断动荡变化的市场环境来讲,团队工作方式灵活、快捷的特点能适应市场迅速的变化4、对团队成员进行体验式培训;5、加强团队学习。

  所谓团队学习是指团队为了促进整体合作与实现共同目标所经历的学习过程。

四、案例分析题(30分)

  总部设在美国加州的Google公司希望通过股票来奖励和保留员工的做法的一个关键点是,它对员工的奖励超越了传统的金钱概念,而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了员工的更高层次需求的满足上。拥有公司股票意味着这些被奖励的员工由为企业打工的角色转为企业的“股东”,这种新的“角色认定”可以满足员工的一种心理层面的需求,而心理层面的需求是一种较高层面的需求。

  我们从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来看,工作可能达成的目的能很清楚地说明了工作与人的内在需求之间的关系:过去我们大多数企业采取的更多是经济层面的奖励,更多地体现在物质需求的满足上,这其实是一个较低层面的需求,而随着薪酬的不断提高,公司在奖励上面临两难问题:奖金少了没有奖励效果;奖金多了公司成本剧增。

  金钱对人来说确实是重要的,也是我们这个处于实现小康阶段中的人的普遍渴求的,但金钱却不能够代表一切。

  因此,如何将有限的奖金和员工需求的满足结合起来,发挥更大的作用,应该是公司奖励政策的关键。

  请用相关理论分析Google公司的做法。

1、在人力资源制度安排上,随意性代替规范化2、在人力资源配置上,重学历轻能力3、在人才结构上,重视技术型人才轻视管理型人才4、在激励机制上,用物质刺激代替精神关怀5、在人才开发利用上,重视人才引进,轻视人才培养

《管理心理学》作业3

(第9章―――第13章)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所谓非正式群体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社交的需要,而在工作环境中自发形成的一种无名目,却实际存在的群体。

2.组织变革

  组织变革:所谓组织变革是指通过对组织的结构进行调整修正,使其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过程。

3.领导

  领导:所谓领导是对群体或个体施加心理影响,使之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并与环境保持一致的过程。而施加心理也许的人是领导。

4组织发展.

  组织发展:所谓组织发展是指运用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组织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改革,以便促使整个组织更新和发展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提高组织的效能。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组织变革的措施。

  答:1.组织结构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和掌握组织结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主要调查资料有工作岗位说明书组织体系图管理业务流程图2.组织结构分析:通过分析明确现行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并为提出改进方案打下基础。

  分析主要有三方面。

  内外环境变化引起的企业经营战略和目标的改变,需要增加哪些新的职能?哪些原有职能需要加强?哪些陈旧职能可以取消或合并?l哪些是决定企业经营的关键性职能?明确后应置于组织结构的中心地位。

  l分析各种职能的性质及类别。

  l3.组织决策分析:其要考虑的因素有决策影响的时间决策对各职能的影响面决策者所具备的能力决策的性质。

  2.简述有效管理时间的方法。

答:时间管理能力是每个人特别是领导者具备的起码统畴能力.它本身就是企业管理基本原理的一部份.

绩效是从时间上去体现和衡量的.它是我们的目标要求,一切的管理都是为提高工作作绩效服务.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什么是领导影响力?如何合理地运用和提升影响力?

  领导者影响力是一个由多因素构成的综合结构.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

  其构成因素大致可划分为权力因素和非权力因素两大因索群。

  根据两大因素群在领导者影响力系统中的作用不同.可把领导者影响力划分为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两大类。

  领导者应具备现代开明的经营观念和以人为主体的管理意识,并将这些观念贯穿在公司管理的各个方面。

  信誉意识。

  领导者应在管理活动中将公司信誉视为公司的生命,高度重视并且珍惜公司的良好形象,自觉为创造公司知名度和美誉度等无形财富作战略性的投资。

  公司最大的成功是信誉上的成功,公司最大的失败是信誉上的失败——这就是信誉意识所决定的公司领导者的价值观。

  公众意识。

  公司领导者强调公众意愿和公众舆论对公司决策的重要影响,自觉把公众的意愿作为制定决策和行动的依据,把公司的工作立足于服务公众的基点上。

  社会意识。

  领导者应把追求公司利益与追求社会效益的统一作为自己的价值观。

  沟通意识。

  领导重视信息的立体沟通和双向沟通,重视信息对策的作用,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保持信息交流畅通无阻,使公司决策始终保持在科学的水平上。

  团队意识。领导努力培养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增强公司内部凝聚力和向心力,步调一致地树立公司整体形象。

  2.针对领导者考评的方法很多,请介绍几种比较科学的考评方法。

  1、等级评估法等级评估法是绩效考核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2、目标考核法目标考核法是根据被考核人完成工作目标的情况来进行考核的一种绩效考核方式。

3、序列比较法序列比较法是对相同职务员工进行考核的一种方法

  4、相对比较法这也是对相同职务员工进行考核的一种方法。

  5、小组评价法小组评价法是指由两名以上熟悉该员工工作的经理,组成评价小组进行绩效考核的方法。

四、案例分析题(30分)

  有这么一个老板,他把权力看做是自己身份、面子的象征,每天在下属或客户面前拿足面子,摆足架子,动不动就骂人,讥讽他人,用头衔压人,常常以其头衔自豪,妄发言论或任意否决他人,不可一世。

  那种权威根深蒂固地刻在他的身上,自命不凡的气息包围着他,结果造成公司效益急速下滑,人才流失的严重后果。

  望着松散的公司,该老板不住地问:“我究竟做错了什么?”。

  1.试分析权力与权威。权力是一个政治概念,一般是指有权支配他人的强制之力,它总是和服从联结在一起。

  而权威行动的作出,即权威的运用,是权力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权威的运用,众多个别行动者的行动被置于或保持在有秩序的状态中,或者被协调起来在合作中达到某一特定目标或某些普遍目标。

2.在使用权力的时候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应注意的问题有三:(1)慎重用权。

  作为企业领导既不能患得患失,谨小慎徽,也不能滥用权力;(2)公正用权。

  领导者运用权力的最重要的原则是公正廉明;(3)例外处理。

  领导者既要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必要时,也有权进行例外处理。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