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作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及课件?

作者:咸爵鸿时间:2023-07-24 15:15:57

导读:" 如何制作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及课件?1.介绍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材的特点和目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材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编写的,内容丰富、系统全面,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分为多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教师需要根据这些目"

如何制作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及课件?

1.介绍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材的特点和目标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材是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编写的,内容丰富、系统全面,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为多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教师需要根据这些目标和重点来制定教案和课件。

2.制作教案的步骤和要点

  -首先,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仔细阅读,了解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其次,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制定教案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重难点。

  -然后,根据教学目标和重点,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工具等。

  -最后,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和完善教案的内容和形式。

3.制作课件的步骤和要点

  -首先,根据教案的内容和教学活动,确定课件的结构和布局。

  -其次,选择合适的多媒体素材,包括图片、动画、视频等,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然后,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设计课件的每一页,包括标题、示例、练习题等。

  -最后,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和完善课件的内容和形式。

4.注意事项和建议

  -制作教案和课件时,要注意语言简洁明了,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案和课件的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方法来实现。

  -教案和课件的设计要符合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注重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在制作课件时,可以适当运用一些教学软件和互联网资源,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结:制作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及课件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全面的了解,根据教学目标和重点制定教案,根据教学内容和步骤设计课件。

  同时,教案和课件的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运用多媒体素材,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在教学中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使学生会“做数学”。那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设计该怎么设计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东偏北(南)、西偏南(北)等方向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在情境中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难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帆肢路线图。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生说看过。

  谁知道比赛的结果是谁赢了?一起说乌龟。

  为什么是乌龟赢了?生说:因为兔子睡了一觉。

  兔子知道自己错了。

  今天又要跟乌龟再比赛赛跑:。

请看《龟兔赛跑续集》

  观看龟兔赛跑图片,导入课题。

  小兔为什么又会输?生笑着说这是因为小兔跑错方向了。怎样才能走到终点呢?由哪几个要素决定?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于:终点在起点什么方向上?终点和起点相距多远?

带着这两个问题,

我们来学习今天的新课:位置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方位?生: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还有呢?生: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我们已经学习了8个方位。

  课件出示。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每年我国的沿海地区都会受到台风的侵扰。瞧,这是某年的一个强台衡蚂风位置图,请测算一下。

(一)教学例1

  1.现在台风中心的位置。(课件出示)

  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

台风大约多少个小时后到达A市?

2.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如果只有这个条件,能否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

3.如果这样预告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样确定方向准确吗?怎样预告会更加的准确?

4.还要预告什么?(距离)

(距离600千米)如果没有距离又会怎样?

  5.小结:预告台风时既要说方向又要说距离。

  强调:东偏南30°还可以怎样表示?也可以说成南偏东60°,但在生活中一般我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位。

  6.口答:台风大约多少个小时后到达A市?。

  7.练习:完成教科书第20页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操作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然后集体订正。

(二)教学例2

  1.课件出示:台风到达A市后,改变方向向B市移动。

  受台风影响,C市也将有大到暴雨。

  B市位于A市北偏西30°方向、距离A市200km。

  C市在A市正北方,距离A市300km。

  请你在例1的图标中标出B市、C市的位置。

2.怎样表示距离呢?

  先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再确定各建筑物的距离。

  如果学生没有说到,老师可以进行引导:你们打算怎样在图上表示出200km?从而帮助学生确定比例尺,和图上距离。

  用1cm表示100km比较合适。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订正后交流:你们组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态拦世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觉得怎样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师小结: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

  根据方向和距离可以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

5.口答:台风到达A市后,移动速度变为40km/时,几小时后到达B市?

6.练习:完成教科书第21页的做一做,打开课本第21页的做一做:

(1)有关信息:

  教学楼在校门的正北方向150米处。

  图书馆在校门的北偏东35度方向150米处。体育馆在校门西偏北40度方向200米处。

  (2)师:要在平面图上准确地标出一个地方的位置,你认为需要考虑哪几个方面?(3)师生共同梳理:A.先确定好平面图的中心。B.确定方向和距离。

  (4)自主操作,独立绘制平面图。

  (5)指名展示交流,完善绘图过程。

  学生展示绘制的图,并演示过程,其他学生评议补充。

  看来画图的过程有点复杂,让我们一起再来回顾一下整个过程。画图的过程和方法清楚了吗?刚才你们是不是这样画的?

三、知识反馈,巩固应用

  看来同学们对本届的知识掌握的还不错。现在你们有勇气来挑战自我吗?

课件出示:

1、警察局收到卧底送来的示意图

  (1)犯罪分子1在警察局的()方向,距离是()米。

(2)犯罪分子2在警察局的()向,距离是

  ()米。

(3)犯罪分子3在警察局的()方向,距离是

  ()米。

  2、做一做,课件出示,独立完成后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位置与方向,生活常遇到,

要想定位置,两点要记牢:

  方向是首要,距离少不了。

五、拓展延伸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你们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创作一幅学校建筑平面图吗?自己开始试一试吧!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复习题。

1.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5个12是多少?

3个14是多少?

2.下列句子中那些可以看做单位1

  猎豹的速度是狮子的七分之三。

  参加合唱队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五分之一。

  红花比黄花多二分之一。

  十月比九月节约四分之三。

3.计算:3/10 3/10 3/10=

3/10 3/10 3/10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二、新授

  1、利用3/10 3/10 3/10教学分数乘法。

(1)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都是3/10)

(2)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乘法,3/10×3)

(3)3/10 3/10 3/10=9,那么3/10 3/10 3/10=3/10×3,

  所以3/10×3=____________=9。同学们想想看,3/10×3=9计算过程是怎样的?

谁能把它补充完整

2、出示例1,

(1)理解题意: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2/11”,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

(2)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

  “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2/11”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相当于”?再通过线段图帮助理解。

  画一条线段,表示袋鼠跳一下的距离。

  “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

  跳一下的2/11”,就要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求“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2/11是多少?

(列式:2/11×3=6/11)

  有没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呢?独立完成。

  指生板演。

  出示课件演示。

  3、结合以上两题,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4、练习:练习完成“做一做”第2题。

5、教学例2

  (1)出示3/8×6,学生独立计算。

(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

  (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的来约分:A、先约分再计算;B、先计算得出乘积后约分。(4)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

  6.练一练,课件出示,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订正。

三、巩固练习

比赛:

第一回合

  1、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

第二回合

  2、“做一做”第3题。(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练习二第1、2、4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探索出圆的特征及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演示操作,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大家都来当裁判喽!”

  演示两人骑自行车的动画,一人的自行车轮子是圆形的,一人的自行车轮子是其它形状的。

  让学生初步感知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活动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周围哪些物体上有圆。

  (二)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学生拿出圆的学具。

2.教师:你们摸一摸圆的边缘,是直的还是弯的?

  教师说明: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3.通过具体操作,认识一下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

教师提问: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

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

  教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教师板书:圆心

(2)用尺子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看一看,可以发现什么?

  教师指出:我们把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板书:半径

教师提问:根据半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半径应具备哪些条件?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

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3)同学继续观察:刚才把圆对折时,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两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

  教师指出:我们把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直径一般用字母d来表示。

  板书:直径。

教师提问:根据直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直径应具备什么条件?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多少条直径?

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个圆里的几条直径,看一看,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4)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

(5)讨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长度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何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

反过来,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几分之几?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三)反馈练习。

1、P58的“做一做”第1、3、4题

2、练习十四的第2、3题

  (四)圆的画法。

  1、学生自学,看书57页。

  2、学生试画。

  3、学生通过试画小结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注意的问题。

  4、教师归纳板书:1.定半径;2.定圆心;3.旋转一周。

  教师强调: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改变,有针尖的一脚不能移动,旋转时要把重心放在有针尖的一脚。

5、学生练习

P58的“做一做”第2题

(五)教师提问

为什么同学们画的圆不一样呢?什么决定圆的大小?什么决定圆的位置?

  教师板书: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六)思考:体育课上,老师想在操场画一个大圆圈做游戏,没有这么大的圆规怎么办?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练习十四的第1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形与矩形混合图形的相关计算方法。

  2.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推导出圆环面积计算公式,有关于圆形与正方形应用的解答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会利用圆和其他已学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

  圆与其他图形计算公式的混合使用。

教学工具

PPT卡片

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上节知识,导入新课

2新知探究

2.1圆环面积

一、问题引入

  同学们知道光盘可以用来做什么吗?谁能来描述一下光盘的外观。

  回答(略)。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做与光盘相关的数学问题。

二、圆环面积求解

  例2.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内圆半径是50px,外圆半径是150px。圆环的面积是多少?

步骤:

师:求圆环面积需要先求什么?

生:内圆和外圆的面积

  师:同学们可以自己做一做,分组交流一下自己的解法。

师:给出计算过程与结果:

三、知识应用

做一做第2题:

  一个圆形环岛的直径是50m,中间是一个直径为10m的圆形花坛,其他地方是草坪。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师:这是一道典型的圆环面积应用题。通过直径得到半径,代入圆环面积公式,很简单。

2.2圆与正方形

一、问题引入

  师:同学们知道苏州的园林吧。

  大家有没有观察过园林建筑的窗户?它有很多很漂亮的设计,也有很多很常见的图形,比如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等等。

  其中外圆内方或者外方内圆是一种很常见的设计。

  师:不仅是在园林中,事实上在中国的建筑和其他的设计中都经常能见到“外圆内方”和“外方内圆”,比如这座沈阳的方圆大厦、商标等等。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这种圆形与正方形结合起来构成的图形。

二、知识点

例3:图中的两个圆半径是1m,你能求出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吗?

步骤:

师:题目中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左图圆的半径=正方形的边长的一半=1m;右图圆的面积=正方形对角线的一半=1m

师:分别要求的是什么?

  生:一个求正方形比圆多的面积,一个求圆比正方形多的面积。

师:应该怎么计算呢?

归纳总结

如果两个圆的半径都是r,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当r=1时,与前面的结果完全一致。

四、知识应用

70页做一做:

  下图是一面我国唐代外圆内方的铜镜。

  铜镜的直径是600px。

  外面的圆与内部的正方形之间的面积是多少?。

  师:同学们用我们刚刚学过的知识来解答一下这道题目吧。

解:铜镜的半径是300px

5.3随堂练习

  若还有足够时间,课堂练习练习十五第5/6/7题。

(可以邀请同学板书解题过程)

6小结

1.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了什么?

  今天我们在已知圆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前提下,探索了圆环和“外圆内方”“外方内圆”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不是要求同学们记住这些推导出来的公式,而是希望同学们能过明白推导的方法,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自己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2.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去求圆的面积,譬如说:蒙古包做成圆形的是因为可以最大化地利用居住面积,植物根茎的横截面是圆形的,也是因为可以最大化的吸收水分。我们还可以再举出其他的一些例子,如装菜的盘子、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大家需要多看多想!

7板书

例2解答步骤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身边的工具测量出圆的周长

(2)能够掌握多种测量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

(3)能够说出圆周率小数点7位

(4)能够了解祖冲之

(5)能够灵活运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6)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7)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8)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

难点: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工具

Ppt课件、视频、篮球、硬币、瓶盖

教学过程

一、讨论探索活动导入

1、展示实物篮球、瓶盖、硬币

揭示主题:圆的周长

2、提问:正方形、长方形的边长是4条边相加就是周长,那圆的周长也和它们一样吗?

3、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工具测量出篮球的周长(分小组讨论探索)

4、提问:圆是没有边长的,它只是一条曲线,你们能利用手中的工具将圆的周长测量出来吗?你们能想几种方法出来?

5、分享测量的方法

方法:化曲线为直线、滚动、软皮尺测、绳绕圆一周

二、了解圆周率

1、提问:观察一下篮球和硬币的直径和周长,你们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

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直径越大,周长越大

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点

2、提问:有谁知道圆周率是多少吗?

圆周率3.1415926535

3、大家猜一猜圆周率有多少小小数点?

(展示祖冲之图片以及圆周率的发展史)

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比外国早1000年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7位小数

圆周率是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这个直径是一个固定的数,用字母π表示,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15926535......取近似值π=3.14

3、播放视频:歌曲名3.1415

三、利用公式计算圆的周长

1、根据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可以推导出一个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在书上,告诉我是什么?

公式:C=πd或C=2πr

2、提问:求圆的周长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条件:直径或者半径、π=3.14

3、例题讲解

书上第64页例题

4、做练习题

(展示ppt)

课后小结

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直径越大,周长越大

圆周率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15926535......取近似值π=3.14

圆的周长公式:C=πd或C=2πr

课后习题

同样的小组成员,测量一个学校圆形的周长,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

小学六年级数学人教版课件

  小学六年级数学人教版课件

  教学重点:会读写负数,比较负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比较负数的大小

  认识负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

  (亏了500元)。

  ④零上10摄氏度(零下10摄氏度)。

  说明什么是相反意义的量(意义正好相反)

    3、谈话:周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

  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

  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粗誉走进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片头)。

  二、教学例1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课件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这里有个温度计。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B、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氏度吗?(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氏度)。

  (2)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呢?(在温度计上敬祥拨一拨)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4摄氏度。(教师结合课件,突出上海的气温在零刻度线以上)。

  (3)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气温:北京又是多少摄氏度呢?与南京的0℃比起来,又怎样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0℃的关系吗岩稿段?(对,北京的气温比0度低,是零下4摄氏度)你能在温度计上拨出来吗?

    (4)比较:“4℃”和“—4℃”的意义相同吗?有什么不同?(不一样,一个在0℃以上,一个在0℃以下)。

    ①上海的气温比0℃高,是零上4摄氏度,我们可以记作 4℃,读作正四摄氏度,写的时候先写一个正号(指出是正号不是加号,意义和读法都不同了)再写一个4(板书),大家跟我一起来比划一下。

   4也可以直接写成4,把正号省略了。

  所以同学们所说的4℃也就是 4℃。

  (板书)。

  负号能不能省略不写?为什么?

    ②北京的气温比0℃低,是零下4摄氏度。

  我们可以用-4℃来表示零下4摄氏度(板书-4)。

  跟老师一起来读一下。

  写的时候可以先写一个负号(指出是负号不是减号)再写一个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划一下。

    (5)小结:通过刚才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记录温度时,以0℃为界线,用象 4或4这些数可以来表示零上温度,用-4这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温度。

    2、试一试:学生看温度计,写出各地的温度,并读一读。(写在卡片上)

    3、听一段中央台的天气预报,将你听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温度记录下来。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得出:以零摄氏度为界线,零上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示。

  三、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P4第2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

  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

  老师把有关网页带来了。

  (课件出现网页,上面有简单的文字介绍)。

  谁来读一读这段介绍。

    2、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

  (课件动态地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

  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3、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动态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

    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4、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吗?

    (1)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 8844.43米或8844.43米。

    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2)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 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55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四、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课件显示)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你们想帮它们分分类吗?

    2、学生交流、讨论。

    3、指出:因为 8844.43也可以写成8844.43米,所以有正号和没正号都可以归于一类。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①如果都同意分三类的,老师可以出难题:我觉得0可以分在4它们一类啊,你们怎么来说服我?

    ②如果有学生发表分三类的,有的分两类的,可以引导他们互相争论。

  4、小结:什么是正数、负数?

    师:(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

  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

  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

  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

  我们把以前学过的,象 4、16、3/8、0.5、 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象-4、-1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板书)这节课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正数和负数。

  (板书:认识正数和负数)。

  五、联系生活,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2、3题

    2.你知道吗: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

  水结冰时的温度是____。

  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是。

  3.讨论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存折:这里的-800表示什么意思?(以原来的钱为标准,取出了800元记作-800;存入了1200元记作1200元,还可以记作 1200元)

    (2)电梯:这里的1和-1表示什么意思?(以地平面为界线,地平面以上一层我们用1或 1来表示,-1就表示地下一层)。老师现在要到33层应该按几啊?要到地下3层呢?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正数和负数。在我们的生活中,零摄氏度以上和零摄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得分与失分等都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通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案中对每个课题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通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通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庆明散上册数学教案(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xx页的内容,做一做,练习十一第x题。

  教学目标:

    1、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迁移到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基誉氏本性质。

  教学难点:

    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过程:

  一、激趣定标

  1、20÷5=(20×10)÷(×)=()

  2、想一想:什么叫商不变的规律?什么叫分数的基本性质?

    3、我们学过了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联系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想一想:在比中有什么样的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活动一】比的基本性质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学习任务。

    1、启发诱导,发现问题:6:8和12:16这两个比不同,可是它们的比值却相同,这里面有什么规律呢?。

  6:8=6÷8=6/8=3/412:16=12÷16=12/16=3/4

    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1)利用比和除法的关系来研究比中的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2)利用比和分数的关系来研究比中的规律。

    3、归纳总结,概括规律。

    (1)总结: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2)追问:这里“相同的数”为什么要强调0除外呢?

  【活动二】化简比

    学习方式:尝试训练、汇报交流。

    学习任务。

    1、认识最简单的整数比。

  (1)提问:谁知道什么样的比可以称作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2)归纳:最简单的整数比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二是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公因数只有1。

    (3)指出几个最简单的整数比。

    2、运用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1)分别写出这两面联合国国旗长和宽的比。

    (2)思考:这两个比是最简单的整数比吗?为什么?(前项和后项除了公因数1还有其他的公因数。)

    (3)尝试化简。

    (4)汇报交流:只要把比的前、后项除以它们的公因数。

    (5)想一想:这两个比化简后结果相同,说明了什么?(这两面旗的大小不同,形状相同。

  (6)出示例题,组织交流

  ①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1/6:2/9=(1/6×18):(2/9×18)=3:4

  ②前后项先化成整数,再化简:0.75:2=(0.75×100):(2×100)=75:200=3:8

  ③用分数除法的方法计算:1/6÷2/9=1/6×2/9=3/4

    (7)小结:如果一个比的前、后项是分数的,就把前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一个比的前、后项是小数的,先把它们都化成整数,再化简。

  三、达标测评

    1.完成课本第xx页的“做一做”,集体订正。

    2、完槐御成课本第xx页练习x的第x、x、x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通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xx、xx页相关内容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解决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学会通过测量描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并会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掌握画图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点:根据描述标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共同探讨。

  教、学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直尺、量角器等。

    学生:直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交流例题x中有关台风的消息。

  ⑴同学们听说过台风吗?你对台风有什么印象?

    ⑵播放有关台风的消息: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

  师:听到这侧消息,你有什么感想?

    启发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台风的位置和动态。

    2.导入新课。

    现在台风的确切位置在哪里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确定物体位置的知识。

  [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一)]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台风的相关信息,引导学生关注到确定位置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的展开作铺垫。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题例1

    1.投影出示例题1。

  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从图中信息?

    (启发学生观察时关注以下几方面的信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哪里;以哪里为观测点;图中台风中心的个体位置在哪里。)

    2.交流确定台风中心具体位置的方法。

    ⑴让学生尝试说说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

    ⑵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引导。

  提问: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

    (东偏南30°表示的是台风中心位置相对于A市所在的方向,也就是台风中心位置与A市的连线和正东方向的夹角是30°,即正东方向往南偏30°。)

    ⑶小结确定位置的方法。

  提问:如果只有一个条件,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

    引导学生得出:要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必须知道两个条件,即物体所在的方向和物体在这个方向上距离观察点的距离,简单地说就是要用“方向+距离”的方法来确定物体所在的具体位置。

    3.组织计算。

  师:现在我们知道台风中心所在的具体位置了,那台风大约多少小时后到达A市呢?

    学生独立计算,组织交流。

  600÷20=30(小时)

  (二)教学例题2

    1.投影出示例题2。

    提问:在例题1的图中,B市、C市的具体位置应该标在哪里呢?请你在例题1的图中标出B市、C市的具体位置。

    2.尝试画图。

    ⑴学生独立思考怎样标出B市、C市的具体位置。

    ⑵小组交流作图的方法。

    ⑶尝试画图。

    教师巡视交流,参与部分小组讨论,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3.组织全班交流。

    投影展示学生完成的作品。

    组织交流和评议,通过交流明白在图上标出B市、C市位置的方法。

    B市:先确定方向,用量角器量出A市的北偏西30°(量角器中心点与A市重合,量角器0刻度线与正北方向重合,往西量出30°);再表示距离,用1cm表示100km,B市距离A市200km,在图上也就是2cm。

    C市:先确定方向,直接在图上找到A市的正北方向,再表示距离,用1cm表示100km,C市距离A市300km,在图上也就是3cm。

    4.算一算。

  台风到达A市后,移动速度变为40千米/时,几小时后到达B市?

  200÷40=5(小时)

    5.总结画图的基本步骤。

  交流:你们认为在确定物体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总结:

    (1)确定平面图中东、西、南、北的方向。

    (2)确定观测点。

    (3)根据所给的度数定出所画物体所在的方向。

    (4)根据比例尺,定出所画物体与观测点之间的图上距离。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和空间,体会在图上确定位置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价值和魅力。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20页“做一做”。

    这道题物体所在的具体方向和距离都没有直接给出,需要学生自己测量和计算。

    ⑴让学生独立进行测量、计算、填空。

    ⑵组织交流。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测量方向的,怎样计算距离的。

    2.教材第21页“做一做”。

    ⑴学生独立进行画图。

    ⑵投影展示,组织评议。

    ⑶交流画图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关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在平面图上标明物体位置的方法是先确定方向,再以选定的单位长度为基准来确定距离,最后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标出名称。

  通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通过主动发现的讨论式学习,激发合作意识,培养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比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支红粉笔、五支白粉笔。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意义

    1、师:同学们,我们刚刚过完国庆节,你知道今年10月1日是祖国几周岁的生日吗?xx年前的10月1日,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上冉冉升起,让每一位中国人为之自豪。但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国旗中还隐藏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

  出示出一面国旗:

    2、判断:小强身高1米,他的爸爸身高173厘米,小强和爸爸身高比是1∶173。

    明确:同类量相比单位名称要相同。

  二、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1、去年奥运会中国女排在首场比赛中以3∶0击败了美国队,打出了我国的女排风采。这里的3∶0表示什么意思?它和我们今天学习的比相同吗?为什么?

    强调:这里的3∶0是表示两个队各赢了几局,不是相除关系,而今天学的比是指两个数的相除关系。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你知道吗?公元4世纪希腊数学家欧多克斯,利用线段找到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几何比——黄金分割,它的比值大约是0.618,比大约为2∶3。

  介绍:黄金割应用非常广泛,国旗的宽与长的比是2比3,接近黄金分割,现在你们知道五星红旗为什么这么美观了吧!

  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黄金分割:

    T型台上选模特也要求模特的身长与腿长的比符合黄金分割。

    理发师也将黄金分割运用到发型设计中去。

  ……

    课后同学们还可以去调查。

  通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重点:

    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一、导入

  1、我们全班有xx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2、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

    (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3)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

  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

  2、小结例1: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

    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练习:

    (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学例2

    (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

  三、练习

    1、练习一第x题。

    (1)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2)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

    2、练习一第x题:引导学生懂得要先看页码,在依照数据找出相应的位置。

    3、练习一第x题。

    (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

  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五、作业

    练习x第x、x、x题。

  通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五)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一册“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

    1.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性。

    4.通过自学讨论,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自学探究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诱发参与

  1、师:“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你会用哪些方法表示它们的关系?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解答?

    生1:牛奶比果汁多1杯。

    生2:果汁比牛奶少1杯。

  生3: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

  生4: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

  师:2÷3是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

    生:果汁的杯数和牛奶的杯数比较。

  师:3÷2求得又是什么,又可以怎样说?

    生:牛奶的杯数和果汁的杯数比较。

    2、师述:用新的一种数学比较方法,可以说成果汁和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用一种新的方法对两种量进行比较。

  (板书:比)。

  3、师:那么这节课你想学习比的哪些知识呢?

  (什么叫比,谁和谁比……)

  二、自学探究新知

    1.探究比的概念。

  教师指着板书问:2÷3求的是什么?是哪个量和哪个量的比?

    生:2÷3求的是果汁是牛奶的几分之几,是果汁和牛奶的比。

    师:对!2÷3求的是果汁是牛奶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果汁和牛奶的比是2比3。

    (板书:果汁和牛奶的比是2比3,学生齐读。)

    师:照这样,牛奶是果汁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牛奶和果汁的比。

    生:牛奶是果汁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牛奶和果汁的比是3比2。

  (板书:牛奶和果汁的比是3比2)

  师:都是果汁和牛奶的比较,为什么一个是2比3,而另一个却是3比2呢?

    生:因为2比3是果汁和牛奶的比,而3比2是牛奶和果汁的比。

    师:对,研究两个数量的比较,谁和谁比,谁在前,谁在后,是不能颠倒的。

    出示试一试。

  师:1:8表示什么意思?

    生:1和8表示洗洁液1份,水8份。

  师:怎样表示容液里洗洁液与水体积之间的关系?

    生:先求出体积再比较。

    课件出示:走一段900米长的山路,小军用了15分钟,小伟用了20分钟。让学生填表。

  师:小军和小伟的速度是怎样求出来的?900:15表示什么?900:20又表示什么?

    师:说说900米和15分钟的意义。

    生:900米和15分钟分别是小军走的路程和时间。

  师:那么小军的速度又可以说成哪两个量的比?

    生:小军的速度可以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

    师:什么叫比?(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汇报。)

    生1:除法叫比。

    生2:两个数相除叫比。

    师:两个数相除,以前叫除法,今天就叫做比。多了一种叫法,你觉得“比”字前面加上一个什么字比较妥当?

    生1:加上“又可以”。

    生2:加上“又”字。

    师: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想一想这个比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什么关系?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在“相除”下面加上着重号,学生齐读比的概念。)

    2.自学探究比的各部分名称等知识。

    师: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68~69页。把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画出来,自学完后同桌互相说说“我自学到了什么”。

    (学生同桌相互说完后,集体汇报探究。)

    生:我学会了比的写法。

    (老师指着2比3,让学生到黑板上写出2∶3。)

  师:2、3中的符号“∶”是什么呀?

    生:这是比号。(板书:比号)

    师:写比号时,上下两个小圆点要对齐放在中间。

  (让学生同桌互相看看比号写得是否正确,并接着汇报。

  )。

    生:我知道了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师(指着2∶3)问:前项后项各是几呀?(学生答后接着汇报。)

    生:我知道了比的读法。

    (教师指着2∶3,指名学生试读2比3,然后学生齐读2比3。)

  师:我们已经知道比的读法、写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想一想,你还学到了什么知识?

  通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百分率,理解这些百分率的含义,并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求百分率的一般方法,会正确地求生活中常见的百分率,依据分数与百分数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过程,自主建构知识,归纳出求百分率的方法。

    3、数学思考: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认识世界,逐步形成“数学的思维”习惯。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百分率的用处及必要性,感受百分率来源于生活,体验百分率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率的含义,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探究百分率的含义。

  教学用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x分)

    1、出示口算题,x分钟,并校正题目。

    2、小结学生所提问题,并指名口头列式。

    3、将问题中的“几分之几”改为“百分之几”,引学生分析、解答。

    4、小结:算法相同,但计算结果的表示方法不同。

    5、说明:我们把做对题目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叫做正确率;那么做错的题目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叫做错误率。

  这些统称为百分率。

  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6、口算比赛:(1分钟)(见课件)

    7、根据口算情况,提出数学问题。(做对的题目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做错的题目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

    8、尝试解答修改后的问题。

  9、比较:“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在解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0、举一些生活中的百分率,明确目标,进入新课的学习:(1)知道达标率、发芽率、合格率等百分率的含义。(2)学习求百分率的方法,会解决求百分率的问题。

  二、设问导读(x分)

    1、说明达标率的含义。

  2、板书达标率的计算公式,并说明除法为什么写成分数的形式?

    3、组织学生以4人小组讨论。

    4、巡回指导书写格式。阅读例题,思考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做达标率?

  (2)怎样计算达标率?

  (3)思考:公式中为什么要“×100%”呢?

    (4)尝试计算例1的达标率。

  三、质疑探究(x分)

    1、在展示台上展示学生写出的百分率计算公式。

    2、要求学生认真计算,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①生活中还有哪些百分率?它们的含义是什么?怎样求这些百分率?

    ②求例1(2)中的发芽率。

  四、巩固练习(xx分)

    1、指名口答,组织集体评议,再次引学生巩固百分率的含义。

    2、对每一道题都要让学生分析、理解透彻,并找出错误原因。

  3、出示问题,指导学生书写格式,并强调

    4、解决问题要注意:看清求什么率?找出对应的量。

  5、引学生比较、发现:这些百分率和100%比较,大小怎样?哪些百分率可能超过100%?

  6、引学生观察、发现:出勤率 缺勤率=1.

  五、加强巩固

    1、说说下面百分率各表示什么意思。(1颗星)

    (1)学校栽了200棵树苗,成活率是90%。

    (2)六(1)班同学的近视率达14%。

    (3)海水的出盐率是20%。

    2、判断。(2颗星)

    (1)学校上学期种的105棵树苗现在全部成活,这批树苗的成活率为105%。()

    (2)六年级共有54名学生,今天全部到校,今天六年级学生的出勤率为54%。()

    (3)把25克盐放入100克水中,盐水的含盐率为25%。()

    (4)一批零件的合格率为85%,那么这批零件的不合格率一定是15%。()

  3、解决问题(3颗星)

  (1)我班有27名同学,上学期期末测试中,有24人优秀,那么我们班成绩的优秀率是多少?27名同学全部合格,合格率是多少?

    (2)六(1)班今天有48人到校,有2人缺席,求出勤率。

    (3)要求,以2人小组互查,每人练习一道题,口头列式。

  1、王大爷在荒山上植树,一共植了125棵,有115棵成活。

  这批树的成活率约是多少?。

  (4)王师傅加工的300个零件中有298个合格,合格率是多少?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上册1000字汇总

    精选专题推荐:“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上册”。

    典型教案的研究和分析,是揭示学科基础理论和方法的本质和价值,教案是老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教案的编写要围绕教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从中学物理教学的特点出发。

  可以传授一些编写教案的心得吗?下面的内容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上册,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上册篇1

    (2)探究——圆的直径、半径及其关系。

  教师:你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还想知道圆的直径、半径,直径与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

    ①分组探究,合作学习。

    教师提出学习活动要求:先独立进行,再分组交流。

  通过动手“折、量、画、数、比(估)、看、议”等,总之随你用什么方法都可以,探索圆的直径、半径及其关系。

  (围绕“学习卡”上的有关内容进行。

  )。

    分组汇报,全班交流。(填写学习卡)

  学习卡

  名称意义用字母表示在同圆()里

  条数长度简祥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直径

  半径

    ②重点请学生说明你是怎样发现的,展示发现的过程,让同学们评价。

    ③操作检验,内化提升。

    a.考考你的判断力。

    用彩色笔标出下面各圆的半径和直径。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上拆咐乱册篇2

    (2)师生对话(学生可相互讨论后回答)。

  教师:日常生活中或周旅档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

    学生:在钟面、圆桌、人民币硬币上……都有圆。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学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觉:……闭封的、弯曲的。

  教师(多媒体演示:圆形物体→圆):这(指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以前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共同特征,都是由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指圆)这种图形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教师(鼓励表扬学生):对,这个图形就是圆,你能说说什么是圆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这时,教师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在脑子里想圆的形状,睁开眼睛再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一想,能否记住它。

  )。

  教师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并请学生回答:你还想认识圆的什么?学生说:还想认识圆的圆心、直径、半径……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上册篇3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一册“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

    1.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性。

    4.通过自学讨论,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自学探究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诱发参与

  1、师:“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你会用哪些方法表示它们的关系?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解答?

    生1:牛奶比果汁多1杯。

    生2:果汁比牛奶少1杯。

  生3: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

  生4: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

  师:2÷3是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

    生:果汁的杯数和牛奶的杯数比较。

  师:3÷2求得又是什么,又可以怎样说?

    生:牛奶的杯数和果汁的杯数比较。

    2、师述:用新的一种数学比较方法,可以说成果汁和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用一种新的方法对两种量进行比较。

  (板书:比)。

  3、师:那么这节课你想学习比的哪些知识呢?

  (什么叫比,谁和谁比……)

  二、自学探究新知

  1.探究比的概念

  教师指着板书问:2÷3求的是什么?是哪个量和哪个量的比?

    生:2÷3求的是果汁是牛奶的几分之几,是果汁和牛奶的比。

    师:对!2÷3求的是果汁是牛奶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果汁和牛奶的比是2比3。

    (板书:果汁和牛奶的比是2比3,学生齐读。)

    师:照这样,牛奶是果汁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牛奶和果汁的比。

    生:牛奶是果汁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牛奶和果汁的比是3比2。

  (板书:牛奶和果汁的比是3比2)

  师:都是果汁和牛奶的比较,为什么一个是2比3,而另一个却是3比2呢?

    生:因为2比3是果汁和牛奶的比,而3比2是牛奶和果汁的比。

    师:对,研究两个数量的比较,谁和谁比,谁在前,谁在后,是不能颠倒的。

    出示试一试。

  师:1:8表示什么意思?

    生:1和8表示洗洁液1份,水8份。

  师:怎样表示容液里洗洁液与水体积之间的关系?

    生:先求出体积再比较。

    课件出示:走一段900米长的山路,小军用了15分钟,小伟用了20分钟。让学生填表。

  师:小军和小伟的速度是怎样求出来的?900:15表示什么?900:20又表示什么?

    师:说说900米和15分钟的意义。

    生:900米和15分钟分别是小军走的路程和时间。

  师:那么小军的速度又可以说成哪两个量的比?

    生:小军的速度可以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

    师:什么叫比?(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汇报。)

    生1:除法叫比。

    生2:两个数相除叫比。

    师:两个数相除,以前叫除法,今天就叫做比。多了一种叫法,你觉得“比”字前面加上一个什么字比较妥当?

    生1:加上“又可以”。

    生2:加上“又”字。

    师: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想一想这个比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什么关系?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在“相除”下面加上着重号,学生齐读比的概念。)

    2.自学探究比的各部分名称等知识。

    师: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68~69页。把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画出来,自学完后同桌互相说说“我自学到了什么”。

    (学生同桌相互说完后,集体汇报探究。)

    生:我学会了比的写法。

    (老师指着2比3,让学生到黑板上写出2∶3。)

  师:2、3中的符号“∶”是什么呀?

    生:这是比号。(板书:比号)

    师:写比号时,上下两个小圆点要对齐放在中间。

  (让学生同桌互相看看比号写得是否正确,并接着汇报。

  )。

    生:我知道了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师(指着2∶3)问:前项后项各是几呀?(学生答后接着汇报。)

    生:我知道了比的读法。

    (教师指着2∶3,指名学生试读2比3,然后学生齐读2比3。)

  师:我们已经知道比的读法、写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想一想,你还学到了什么知识?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根据教学大纲和颂消消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案,分享了小学六年级上册的数学课件,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能联系百分数的意义,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

    3、遇到不理解或不懂的地方,用下划线和?标记出来。便于交流时提出。

    4、自己的建议、体会、方法可以在旁边作好批注。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能联系百分数的意义,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快乐自学

    你喜欢运动吗?调查本班同学喜欢的运动项目。根据下面的统计图:

  六(1)班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

  1、说一说:从这幅统计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2、我知道这是一幅()统计图,它的特点是()。桥闭

    3、我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它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是()。要想清楚地知道百分比这样的信息,我们可以选用()统计图。

  4、一起来认识扇形统计图吧!自学教材第107页,注意拿笔勾画哦!.

    (1)计算出各运动项目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

  (2)从扇形统计图中,你又能获取哪些信息?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合作探究。

  讨论交流:扇形统计图是怎样来表示各个数据的?它有什么特点?

    1、我发现扇形统计图中的()代表单位“1”,表示(),各个扇形面积表示(),扇形的大小说明了()。

    2、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

  3、生活中,你还从()见到过扇形统计图?

  三、学习小结

    我们已曾经学过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它的特点是();还有()统计图,它的特点是不但可以表示各部分数量的多少,而且还可以清楚地野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我们今天又学习了扇形统计图,它的特点是(),

  四、智勇大闯关,我是小擂主

    1、第一关:小练兵。

    完成练习二十五的第1、2题。

  2、第二关

    完成练习二十五的第4题。

  五、学后反思

  1、我的收获:

    2、自我评价:我对我的课堂表现(),因为()。

  六、作业

  1、完成教材P107的“做一做”.

  2、练习二十五的第3题

  课后习题

    1、完成教材P107的“做一做”。

    2、练习二十五的第3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课件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课件应该怎么设计?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课件,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课塌模源件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体验用不同的工具画圆。认识圆,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

    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或者在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数学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掌握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圆的特征和圆的画法。

    教学难点掌握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圆的特征和圆的画法。

  教学准备及手段

  课件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师:刚才同学们朗诵的传统文化的片断,非常精彩,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相关的知识,你能从中获取哪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呢?(出示课件)。

  师:仔细观察这几幅图片,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它们都有圆。

    生:它们都和圆有关。

  板书:圆

  二、自主探究新知

  (一)、画圆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那你不想把这美丽的圆画下来吗?

  生:想

    请同学们拿出画圆的工具,画出自己喜欢的圆。

  师:很多同学都画出了自己漂亮的圆,但少数同学画得不够理想,你们猜猜他是什么原因没能成功的画出圆来?

    生:他拿圆规的方法不对。(圆规应该拿在手柄处)

    生:他画圆时可能针尖移动了位置。(画圆时针尖的位置一定要固定)

    生:他圆规两脚一下近一下远。(对,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不能变)

  (学生边汇报,师边示范用圆规画圆)

    其实,同学们刚才说的就是画圆时应注意的地方。

    现在请同学们利用圆规画一个标准的圆。

  (二)、初步感知圆

  同学们,通过你们的努力画出了这么美丽的圆,那在这之前我们还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生: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生汇报,师出示相应课件)

  这些图形和圆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它们的边都是直直的。

    对,它们都由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

  师:请拿出课桌里的圆片来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生:弯弯的。

    这样弯弯的线我们称它为曲线。

  (课件出示曲线团态)圆就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课件演示圆)。

  (三)、自学圆的概念:圆心、半径、直径

  俗话说圆是最美丽的几何图形,你想了解圆的哪些知识呢?

  生:我想知道怎样求圆的周长.

  生:我想知道怎么求圆的面积.

    无论是求圆的面积还是求圆的周长,我们都必须先认识圆。(板书:圆的认识)

  (1)引导学习圆心

  请学生拿出刚才的圆片来,然后象老师一样对折,使上下两部分完全重合,打开;反复从不同方位对折几次,这些折痕用铅笔画下来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折痕相交与一点。

    对,这一点呀我们称它为圆心,用字母o表示。(边总结边在黑板上标出圆心)

    请同学们标出自己手中那个圆的圆心。

  (2)自学半径

    其实,在圆里还有半径和直径两个重要的概念,科学家是如何定义它们的呢?这个秘密就藏在数学书56页的例2中,请同学们自学相关的内容并用笔画出相关的概念和重要的词语。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码碧么是半径吗?

    生:从圆心出发至圆边上任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师:圆边上任意一点我们叫它圆上任意一点。

    请你帮老师找出黑板上这个圆的半径,其他同学标出自己手中那个圆的半径。

  (3)自学直径

  通过自学你们认识了半径,那你能找出下面图形中的直径来吗?(出示课件)

  AB为什么不是直径,它是什么?

    生:它虽然通过了圆心,但它只有一端在圆上,所以它不是直径,它是圆的半径。

  EF为什么不是直径?

    生:它没有通过圆心。

  GH为什么不是直径?

  简单的说,圆的直径必须满足哪几点要求?

    生:一要通过圆心,二要两端都在圆上,三要是线段。

  (四)、自主探索圆的特征

  (1)探究

    师:学到现在,关于圆,该有的知识我们也探讨得差不多了。那你们觉得还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深入地去研究?

    生:有(自信地)。

    师:说得好,其实不说别的,就圆心、直径、半径,还蕴藏着许多丰富的规律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研究研究?(想!)同学们手中都有圆片、直尺、圆规等等,这就是咱们的研究工具。

  待会儿就请同学们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画一画,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两点小小的建议:第一,研究过程中,别忘了把你们组的结论,哪怕是任何细小的发现都记录在学习纸上,到时候一起来交流。

  (随后,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研究,并将研究的成果记录在教师提供的“研究发现单”上,并在小组内先进行交流)

  (2)汇报

  师:光顾着研究也不行,我们还得善于将自己的发现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分享,你们说是吗?

  生:是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的发现吧!(师收集了一些在代表性的发现)

    展示发现1:圆有无数条半径。

  师:能说说你们是怎么发现的吗?

    生:我们组是通过折发现的。把一个圆先对折,再对折、对折,这样一直对折下去,展开后就会发现圆上有许许多多的半径。

    生:我们组是通过画得出这一发现的。只要你不停地画,你会在圆里画出无数条半径。

    生:我们组没有折,也没有画,而是直接想出来的。

  师:噢?能具体说说吗?

  生:因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而圆上有无数个点(边讲边用手在圆片上指),所以这样的线段也有无数条,这不正好说明半径有无数条吗?

    师:看来,各个小组用不同的方法,都得出了同样的发现。至少直径有无数条,还需不需要再说说理由了?

    生:不需要了,因为道理是一样的。

  师:关于半径或直径,还有哪些新发现?

    展示发现2:所有的半径或直径长度都相等。

  师:能说说你们的想法吗?

    生:我们组是通过量发现的。先在圆里任意画出几条半径,再量一量,结果发现它们的长度都相等,直径也是这样。

    生:我们组是折的。

  将一个圆连续对折,就会发现所有的半径都重合在一起,这就说明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直径长度相等,道理应该是一样的。

    生:我认为,既然圆心在圆的正中间,那么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应该都相等,而这同样也说明了半径处处都相等。

    生:关于这一发现,我有一点补充。

  因为不同的圆,半径其实是不一样长的。

  所以应该加上“在同一圆内”,这一发现才准确。

  师:大家觉得他的这一补充怎么样?

    生:有道理。

    师:看来,只有大家互相交流、相互补充,我们才能使自己的发现更加准确、更加完善。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展示发现3: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两倍。

  师:请原创组说说你们是怎么发现的?

    生:我们是动手量出来的。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我们是动手折出来的。

  生:我们还可以根据半径和直径的意义来想,既然叫“半径”,自然应该是直径长度的一半喽……

    师:看来,大家的想象力还真丰富。

    生:我们组还发现圆的大小和它的半径有关,半径越长,圆就越大,半径越短,圆就越小。

  师:圆的大小和它的半径有关,那它的位置和什么有关呢?

    生:应该和圆心有关,圆心定哪儿,圆的位置就在哪儿了。

    同学们还有很多精彩的发现,没来得及展示。没关系,那就请大家下课后将刚才的发现剪下来,贴到教室后面的数学角上,让全班同学一起来交流,一起来分享,好吗?

    生:好。

  三、拓展应用

  课后做一做

  四、总结:

  同学们,经过近四十分钟的努力,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呢?

  作业设计练习十三2题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d=2rr=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课件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理解并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

  过程与方法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所作的贡献,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法与学法

  直观演示法

  教学准备及手段

    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

  一、激情导入

  1、动物王国正在举行动物运动会可热闹了,想不想去看一看?

  2、一只小山羊和一只梅花鹿分别在圆形和正方形跑道上赛跑,大家猜一猜最后谁跑的路程远

  二、探究新知

    (一)复习正方形的周长,猜想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

    1、由比较两种跑道的长短,引出它们的周长你会算吗?(如果学生谈到角或线的形状,就顺势导:正方形是由4条这样的线段围成的,圆是由一条圆滑的曲线围成的。)

    2、(生答正方形的周长)追问:你是怎么算的?(生答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师板书c=4a)那你们说说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什么关系?(4倍,1/4)(师,正方形的周长总是它边长的4倍,这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

    3、圆的周长能算吗?如果知道了计算的公式能不能算?看来很有必要研究研究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圆的周长。(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4、猜想:你觉得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

  (二)测量验证

  1、教师提问:你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测量它的周长呢?

    ①生1:把圆放在直尺边上滚动一周,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师生合作演示量教具的周长。

    ②用绳子在圆上绕一周,再测量出绳子的长短,得到这个圆的周长。

    2、①学生动手测量,验证猜想。学生分组实验,并记下它们的周长、直径,填入书中的表格里。

    ②观察数据,对比发现。

    提问: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呢?(圆的直径变,周长也变,而且直径越短,周长越短;直径越长,周长越长。

  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系。

  )。

  3、比较数据,揭示关系

  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秘直径之间是不是也存在着固定的倍数关系呢?猜猜看,圆的周长可能是直径的几倍?

    学生动手计算:把每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的商填入书中表格的第三列。

    提问:这些周长与直径存在几倍的关系,(3倍多一些),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概括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板书:3倍多一些。到底是三倍多多少呢?引导学生看书。

  (三)介绍圆周率

    1、师:任意一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来表示,用手指写一写。

    2、圆周率是怎样发现的,请同学们看课本小资料,讲述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小结:早在1500年前,祖冲之把圆周率算到了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比外国人早了整整一千年,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数学史的巨大贡献,今天,同学们自己动手也发现了这一规律,老师相信同学们当中将来也会有成为像祖冲之一样伟大的科学家,根据需要,我们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点。

  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的?两个数相除又可说成是两数的比,所以这个结果就是圆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

  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这个比值是固定的,而我们现在得到的结果有差异主要是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有误差造成的。

  那圆周率的数值到底是多少呢?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强调π≈3.14,在说的时候要注意是近似值,写和算的时候要按准确值计算,用等号。

  )。

  (四)推导公式

  1、到现在,你会计算圆的周长吗?怎样算?

    2、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表示d直径,字母公式怎样写?(板书:c=πd)就告诉你直径,你能求圆的周长吗?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π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

  3、知道半径,能求圆的周长吗?周长是它半径的多少倍?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例题1

  生试算C=2πr

  2×3.14×33=207.24(cm)≈2(m)

  1km=1000m

  1000÷2=500(圈)

  答:(略)

  四、拓展应用

  1、一张圆桌面的直径是0.95米,求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花瓶最大处的半径是15厘米,求这一周的长度是多少厘米?花瓶瓶口的直径是16厘米,求花瓶瓶口的周长是多少厘米?花瓶瓶底的直径是20厘米,求花瓶瓶底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和大家说点什么?

  作业设计1、钟面分针长10厘米,它旋转一周针尖走过多少厘米?

  2、喷水池的直径是10米,要在喷水池周围围上不锈钢栏杆2圈,求两圈不锈钢总长多少米?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例1、C=2πr

  2×3.14×33=207.24(cm)≈2(m)

  1km=1000m

  1000÷2=500(圈)

  答:(略)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