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为何频频面临失败的案例?

作者:权德涵时间:2023-07-24 15:36:32

导读:" 家族企业在现实世界中频频面临失败的案例屡见不鲜。这些失败案例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包括管理不善、决策失误、家族内部矛盾等。然而,这些问题并非无法解决,下面是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1.缺乏专业化管理:-通过聘请专业经理人来管理企业,以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

  家族企业在现实世界中频频面临失败的案例屡见不鲜。

  这些失败案例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包括管理不善、决策失误、家族内部矛盾等。

  然而,这些问题并非无法解决,下面是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1.缺乏专业化管理:

  -通过聘请专业经理人来管理企业,以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

  -建立完善的培训和发展计划,培养家族成员的管理技能和经验。

  -设立独立的董事会,引入外部专业人士,提供独立的监督和建议。

2.决策失误:

  -建立有效的决策机制,包括制定明确的决策流程和责任分工。

  -引入外部顾问或专家,提供客观的意见和建议。

  -鼓励家族成员进行充分的讨论和辩论,确保决策的全面性和合理性。

3.家族内部矛盾:

  -建立明确的家族治理结构,包括家族宪章、家族议事规则等,规范家族成员的行为和权责。

  -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促进家族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培养家族价值观和团队精神,增强家族凝聚力和共同目标感。

4.没有适当的继承计划:

  -提前制定继承计划,明确家族企业的继承人和权责分配。

  -建立培养计划,为继承人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准备。

  -积极引入外部咨询机构,提供专业的继承规划和建议。

5.缺乏创新和适应能力:

  -建立创新文化,鼓励家族成员提出新思路和创意。

  -加强市场调研和竞争分析,及时了解市场变化和趋势。

  -积极投资于研发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6.资金短缺和融资困难:

  -制定有效的财务规划和预算,合理配置和管理资金。

  -主动寻求银行、投资者等外部融资渠道,增加资金来源。

  -提高企业的财务透明度和信用度,增强融资的可行性。

  总而言之,家族企业频频面临失败的案例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这些问题并非无法解决。通过建立专业化管理、完善决策机制、解决家族内部矛盾、制定适当的继承计划、加强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以及解决资金问题,家族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挑战,实现持续发展。

败光了125亿,山西前首富李兆会去了哪里?

斑马消费范建

  李兆会葬送海鑫钢铁帝国多年后,仍有不少人要找到他。山西首富姚俊良是最执着的一位债主,日前通过法院悬赏千万寻人。

  曾经,姚俊良与李家交好,为李家代偿过一笔超过2亿元的银行借款,迄今这笔借款索要无门,而李兆会对这笔巨款有四分之一连带清偿责任。

  李兆会商业帝国崩塌之后,早已消失在茫茫人海,甚至每年清明都未回乡祭拜其父。

消失的李兆会

  李兆会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大约是在2015年。

  那年5月,山西运城中院召集海鑫钢铁重整案债权人会议,700多位债权人齐聚海鑫集团湖鑫岛室内体育馆。

  彼时,海鑫集团实际负债超过200亿元,李兆会在会上甚为紧张,汗水湿透了衬衫。

  为获得债权人谅解,34岁的李兆会向债权人鞠躬,承诺欠下的债务肯定会偿还。

  话音未落,他就从大众视野之中消失。

  不仅海鑫集团欠钱,李兆会个人也有巨额债务在身。其作为甬波惠海、海鑫钢铁以及海博鑫惠等企业借款担保方,媒体估算其个人涉及债务近10亿元。

  随着李兆会名下房产等资产陆续被法院强制执行,债主们通过海鑫集团及李兆会拿到还款的希望已微乎其微。更让他们焦虑的是,已经联系不上李兆会销亩了。

  2017年,因李兆会涉及2.16亿元担保纠纷,美锦能源集团向上海一中院申请限制李出境,4年后又是美锦能源集团通过法院公告悬赏寻人。

  李兆会的行踪已经成谜。被他喊“四叔”的美锦能源副总裁姚四俊,也只知道其人在北京,具体位置不明。

  姚四俊是山西首富姚俊良之弟,是美锦能源(000723.SZ)控股股东美锦能源集团之股东,持有美锦能源集团12.5%股权。

  美锦能源集团此次悬红或是出于无奈。

  根据美锦能源7月21日公告,今年第一季度,集团收入47.20亿元,净利润6.44亿元,半年内需要偿付债务58.46亿元,一年内需要偿付债务94.21亿元。

  截至7月20日,集团累计质押20.27亿股,占其所持美锦能源股份比例的89.95%。

  姚俊良虽贵为山西首富,其状况也不好不哪儿去。

  工商资料显示,其已将所持美锦能源集团有限公司9972万元(出质股权数额)出质给招商银行太原分行。

  今年2月25日,美锦能源集团因未按时履行法律义务被法院强制执行,执行标的3.71亿元。

22岁接班

  中国企业二代接班失败的案例多如牛毛,在企业危急时刻仓促接班的李兆会,更是典型中的典型。

  2003年,李兆会父亲李海仓意外身亡,远在澳大利亚上大学的李兆会被紧急召唤回国,接下升斗亮海鑫集团的帅印。当时的海鑫集团经营状况如日冲天,已是山西最大的民营钢铁集团。

  李兆会无实际企业管理经验、对钢铁钢业不熟悉,更无行业知识积累,一夜之间,22岁的他从一名在读大学生变身一家大型民企的掌门人,至今来看都有点魔幻。

  当时有媒体问及李兆会对接班的想法,他在镜头前腼腆地表态,“企业是我父亲的,不能让它败在我手里。”

  在爷爷李春元和五叔李文杰的辅助下,海鑫集团顺利进入李兆会时代。

  就在接手企业几个月后,公司投资1亿元上马高炉煤发点项目,同年公司产值超过50亿元,上缴利税超过10亿元。

  随着企业发展顺风顺水,李兆会个人财富水涨船高,在福布斯2004年中国富豪榜单中位列第19位。

  接掌家族企业获得个人财富增长顺理成章,李兆会首次让外界刮目相看的,则是在金融行业里攻城略地。

  2008年,李兆会通过旗下企业海鑫实业以6.1亿元受让中国有色金属持有1.61亿股民生银行股权,通过该笔投资,李兆会获得收益约26.59亿元。

  经此一役,李兆会陆续投资了山西证券、光大银行、日照港、银华基金等企业,收益保守估计在40亿元以上。

  2005年,李兆会设立北京惠宇、和嘉投资作为投资平台,涉足房地产和儿童乐园等业务。

  实业和投资两手抓,让李兆会财富迅速膨胀,其在2008年以125亿元身价成为山西首富。

  吵宽。

  2010年,29岁的李兆会5000万迎娶影视明星车晓成为财经圈、娱乐圈的热点之一。那正是他春风得意之时,也是人生巅峰时刻。

海鑫帝国为何轰然倒塌?

  2014年春天,海鑫钢铁危机全面爆发,停产、债务危机等接踵而来。不到一年时间,这家山西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轰然倒塌。

  这并不是没有征兆,早在2008年6至11月,钢铁指数下跌72%,就已给中国钢铁行业和银行保持安全边际释放出警惕的信号。不过,当时四万亿投资计划已经开始,国家对基础建设的投资陆续上马,给予大家一种错觉。

  恰在同时,一方面铁矿石价格上涨,另一方面金融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差,钢铁产品市场价格创下新低,行业迎来周期性危机。

  银行抽贷、产品滞销等,一下卡住了海鑫集团的脖子。到2014年,海鑫集团已难有招架之力。

  公司由盛转衰,外界也有将原因归咎于李兆会在企业管理上的失衡。

  据公开报道,自2007年后,李兆会对钢铁厂的事务介入渐少,海鑫集团的管理和经营靠其妹李兆霞和五叔李文杰打理。李兆会则长期待在北京,专注于资本投领域的拓展。

  2006年9月,李兆会辞去海鑫钢铁、海鑫实业这两家主要公司的总经理职务,仅保留了董事长之位。对应2006年至2009年这三年,正是李兆会在资本市场上频频露脸、大举收购的时期。

  公司钢铁业务长期靠亲属打理,造成了人事上的振荡。2009年后,李文杰淡出海鑫集团,此后打理公司靠主管财务的李兆霞,不久她也离开公司。

  山西证券招股书显示,2009年,海鑫集团净利润从2013年的4.2亿元降至2.4亿元。

  在此之后,李兆会有意加大对实业投资的力度,增加儿童乐园、金融、地产等非钢铁业务,成为一家综合性企业集团,但多元化道路最终没有能帮他抵御住风险。

  离开海鑫钢铁的长辈们生意经营的不错,五叔李天虎经营水泥生意,与冀东水泥合作;李文杰在陕西做房地产及矿产生意。在李兆会身处危机之时,他们也没有施以援手。

  曾经,“四叔”姚四俊问过李兆会,你从股市赚的钱到哪儿去了?李兆会说,仅儿童乐园项目就亏了十多亿。

家族企业的十二个弊端与解决方法:家族企业12个弊端

    摘 要:国内每年都有几万甚至十几万的新兴企业横空出世,但是存活下来的不足五分之一。

  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失败的原因是企业不能够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做出积极、准确的反应。

  而这些新兴企业往往又以家族式企业居多,因此笔者认为我们有必要就家族式企业做一个深刻的分析。

    关键词:家族企业;发展;财富

  中图分类号:F55 文献标识码:裤芦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8.005

  文章编号:1672-0407(2012)08-013-05   收稿日期:2012-06-23

    家族式企业一般的发家史多半是家里面出现一个能人,抓住了一个好的机会进行大胆尝试,积极经营赚了第一桶金,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资金基础。

  但是在刚刚起步阶段往往是自己的兄弟、姐妹、朋友等不遗余力的伸出援助之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经过艰苦奋斗创造了一笔财富,攻下一座座城堡,从而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世界上有成功的家族企业,世界上也不是没有不败的家族企业。

  企业发展初期往往很难吸引到不错的职业经理人,这时家族成员在企业中扮演的角色就非常重要——加班加点,任劳任怨,而当企业面临倒闭危机时,很多员工会站到最后,这时就更需要家族成员勇敢地站在队伍的前列,为企业度过危机献力献策。

  这一切在家族企业发展过程中不能不被重视。

  随着企业地不断壮大和发展,家族企业的问题也日渐增多。

  案例:远东皮革有限公司的兴衰

    家族企业的命运常常跟兄弟反目联系在一起,中国最大的猪皮革产销企业——远东皮业集团也不能幸免。这家曾经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之一,由王氏姐弟4人共同完成原始积累,当远东皮业的年产值超过20亿时,股权之争终致兄弟反目。

    2010年9月4日,国际皮革展在上海浦东举办。王氏兄弟中的老三王敏和老四王怀虽然身在同一展厅,但分别打着不同企业的牌号——他们已形同陌路。

  (一)家族契约

    在家族企业的早期,“家”是大于“企”的,企业的事情似乎都能归结为家里的事情。

    王氏家族发家于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父亲王大同和母亲蔡爱华育有4子1女:长兄王伟从政,长女王萍、老三王敏、老四王怀和老五王楚均是远东集团旗下企业高管。

    43岁的王敏是远东皮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远东皮革厂创办于1995年,最早从事猪皮革的进出口生意,凭借王敏“当年在广州、香港寻找订单”,生意才逐渐做大。

  败好王敏认为自己是毫无争议的公司创始人。

    现如今王敏的父母及姐弟都站到了他的对立面,并且结成统一阵营,他们认为远东集团是“全家人一起做的”。父亲王大同称,依靠各个兄弟姐妹的共同筹款,企业初期才得以发展。

    王氏家族成员在1998年3月11日签订了一份《股份协议书》,该协议书显示,“现共设股份五股,蔡爱华半股、王萍一股、王敏一股半、王怀一股、王楚一股。”按照这个比例,老三王敏作为创始人占股30%,母亲蔡爱华占股10%,其他3人各占20%。

    这份家法式胡枯带的股份协议仅仅是王氏家族的内部协议,并不牵涉到具体的公司实体——这种“家”“企”不分的做法,为今后的股权之争埋下了祸根。

    远东皮业走的是进料加工的模式,从国外进口猪皮,在国内加工后再将皮革出口国外。远东皮业集团旗下有13家企业,部分注册在广州从事销售,其余生产实体公司注册在浙江。

    按照王敏的说法,公司的订单都由他在世界各地奔走获得,他常年在广州工作,而从事皮革加工的企业则由他在浙江的姐弟打理。

    2006年11月,王敏委托律师对集团在浙江的5家企业进行了资产核查,发现原属于王敏的5000万股权竟被转移到他的姐弟名下,“这5家企业的注册资金总额为10291.8万元人民币,年进出口额12亿元。”

    王敏当时对以上五家企业的股权变更毫不知情,王怀不仅冒领了王敏的二代身份证,而且利用“虚假签名、伪造文书”的方式将上述股权变更到众姐弟名下。

    2006年底,王敏以王怀等人涉嫌职务侵占罪的案由,向温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报案。在一系列家族会议协商后,王敏从公安局撤案,并与众姐弟达成一份新的《王氏家族股东协议》。

    这份新协议不仅确认了王敏为集团创始人、自动出任集团董事长和总裁,而且确认了1998年《股份协议书》中确定的股权比例继续有效。

    2007年3月,王敏赴温州参加董事会时,其父母姐弟以王敏患有“重度抑郁症”为由,将其强行送到精神病院医治。王敏虽然在三天后出院,但从此与王氏家族彻底决裂。

    此后,王敏以其姐弟冒领身份证、虚假签名、违规变更股权等为由,将平阳县公安局、平阳县外经贸局和温州市工商局告上法庭。

    到目前为止,王敏诉平阳县公安局一案已胜诉,其弟王怀的确冒领了王敏的二代身份证,并以此办理了远东集团在浙江5企业的股权变更手续。而另两项诉讼,法院以“第三人回避,法院无法送达法律文书”为由,至今尚未开庭。

  (二)家族企业困境

    王氏家族的老爷子王大同曾公开表示,“家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须走现代企业管理之路。”

    正如新希望集团总裁刘永行所说:“家族企业最大的弊病就在于社会精英进不来。

  几兄弟都在企业的最高位置,外面有才能的人进不来,而一家人各有各的想法,要决策某件事就很难,容易耽误商机。

  ”。

    王敏在2004年曾尝试引入职业经理人,希望规范远东皮业的管理。

  比如从轻工业进出口总公司请来李树生担任远东的副总裁,聘请外部人担任财务总监和人力资源总监等等。

  但因为“浙江那边不配合李树生等人的工作”,李于2006年冬天离开了远东皮业。

    但王敏的父亲王大同则称,“王敏在2005年擅自任命其妻林秉珍为公司副总裁,负责企业的财权。”当时的是非曲直,双方至今各执一词。

    在中国家族企业发展的初期,家族式集权管理有效地回避了内部的管理风险,也容易建立共同利益和目标,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家族成员的利益争夺反而增加了企业管理的成本,同时对职业经理人的进入形成壁垒。

家族企业 典型案例

成功案例如龙湖地产樱此吴亚军的家族信托治理,拿悉新希望集团刘畅合理接班脊敏迅安排等,失败案例如海鑫钢铁、海翔药业等

外国有哪些失败的家族企业?

王安电脑...美籍华人开的...一度很牛的...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