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借表乡愁,你是否心生感叹?

作者:朱铭程时间:2023-07-25 22:04:58

导读:" 杜鹃花是一种美丽的花卉,其盛开的季节常常引起人们对过去的思念和回忆。当我们欣赏杜鹃花时,是否也会感叹岁月的流转和时光的匆匆?以下是一些可能让人心生感叹的原因,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案。1.杜鹃花的盛开让人回忆起往昔的美好时光。-思考过去的经历,重新回忆那些美好的瞬间"

  杜鹃花是一种美丽的花卉,其盛开的季节常常引起人们对过去的思念和回忆。当我们欣赏杜鹃花时,是否也会感叹岁月的流转和时光的匆匆?以下是一些可能让人心生感叹的原因,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案。

  1.杜鹃花的盛开让人回忆起往昔的美好时光。

  -思考过去的经历,重新回忆那些美好的瞬间。

  -将这些回忆记录下来,以便将来再度回顾。

  2.杜鹃花的美丽让人意识到时间的流逝。

  -回想自己的成长,思考人生的变迁。

  -给自己制定目标,努力实现人生的价值。

  3.杜鹃花的绚丽色彩让人感叹自然的鬼斧神工。

  -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欣赏其他美丽的景观。

  -学习欣赏生活中的细节,发现其中的美好。

  4.杜鹃花的快速凋谢让人惋惜时光的短暂。

  -珍惜现在,享受当下的每一刻。

  -培养积极的心态,学会适应变化。

  5.杜鹃花在不同季节盛开,让人思念过去或期待未来。

  -学会在当下感受和珍惜,并同时保持对未来的期待和计划。

  -创造美好的回忆,并为未来的美好生活做准备。

  总结:杜鹃花借表乡愁,我们可以通过回忆过去、思考人生、欣赏自然、珍惜当下以及期待未来来解决对时间流逝的感叹。无论时光流转如何,我们都应该学会欣赏和珍惜每一个瞬间,并为自己的人生赋予更多意义。

杜鹃鸟承载着古代文人的怎样情感

大致有6种情感

一、抒发思国怀乡的悠悠之情

  

    这种感情的表达在古代诗词中是最为普遍的。

  每年的春末夏初,杜鹃便开始啼鸣。

  其声音非常有特点:一是声音连续不断,凄厉悲凉,好像在倾诉怨恨;二是叫声若“不如归去”,所以古人又叫它“思归鸟”或“催归鸟”。

  杜鹃声极具煽情性,使人听了仿佛心都碎了,而在飘泊羁旅的游子心中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勾起他们的乡愁。

    如李白《宣城见杜鹃花》:“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前两句的语序是倒置的:本来是先看见宣城的杜鹃花,然后联想到蜀国的子规鸟,诗人却将它颠倒过来,这样,就把故国之思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表明这故国之思原本就郁积于心,今日一旦勾起,就更为凄苦强烈。

  三四句分别承接一二句,进一步渲染浓重的乡思。

  首句说“曾闻”,第三句则强调了真切如闻:子规鸟的俗名,就叫断肠鸟,诗人的愁肠也断成一寸寸了。

  末句突现了思乡的主题,把杜鹃花开、子规悲啼和诗人的断肠之痛融于一体,以一片苍茫无涯的愁思将全诗笼罩了起来。

    再如唐代崔涂《春夕》:“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其中“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一句写得极为精粹,是传诵的名句。

  十四个字写出了三层意思:由思乡而入梦;梦醒而更思乡;子规啼唤,愁上加愁。

  这三层,一层比一层深,而且互相烘托映衬,如“蝴蝶梦”与“家万里”,一虚一实;“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暮春之夕特定的情景,月下子规的啼鸣,构成一片凄凉愁惨的气氛,使诗没有直接点出思乡,而一片思乡之情跃然纸上。

    而南宋末年诗人谢枋得则在乡愁中寄予了亡国之痛:“杜鹃日日劝人归,一片归心谁得行简知!望帝有神如可问,谓予何日是归期?”此诗题为《春知闻杜宇》,诗中一感慨一叹问,四句而连发三个“归”字,可见其乡愁因丧家亡国之痛而显得异常惨烈。

  

  二、倾诉难以排遣的冤恨之情

  

  用杜鹃来写冤恨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就事论事,因对望帝化鹃神话的认同,而直接题诗加以议论。

  如唐代罗隐《子规》诗中说:“铜梁路远草青青,此恨那堪枕上听。

  一种有冤犹可报,不如衔石叠沧溟。

  ”“铜梁路远草青青,此恨那堪枕上听”一句说:杜鹃鸟心含冤,四处飞鸣,一直到离家乡很远的地方。

  诗人奔波一天档瞎裤,晚上躺在床上听到杜鹃凄厉的鸣声,简直无法忍受,它深深触发了诗人内心的伤痛。

  “一种有冤犹可报,不如衔石叠沧溟”句则说鹃声又让诗人想起同样由冤魂化成的精卫鸟:杜鹃这样啼血哀鸣还不如像精卫鸟一样衔了石子去填沧海。

  诗人借用精卫鸟表达了一种悔恨和愤懑之情。

  此诗不仅仅是对杜鹃鸟的题咏,诗人还通过杜鹃这个带有历史意蕴和情感沉积的意象来观照自己,抒发了自己的身世之感。

    另外罗邺在《闻杜鹃》一诗中写道:“花时一宿碧山前,明月东风叫杜鹃。

  孤馆觉来听夜半,羸僮相对亦无眠。

  汝身哀怨犹如此,我泪纵横岂偶然。

  争得苍苍知有恨,汝身成鹤我成仙。

  ”据史料记载,罗邺虽有才华,但屡试不神辩第,一生中只做过邮督之类的小官;为了自己的前途,他也和很多人一样离家千里只身宦游,尝遍了奔波之苦,但最终一事无成。

  这样一位极度哀苦的诗人,自然对杜鹃的叫声极其敏感。

  当诗人在客中听到杜鹃鸣声时,便生出无限哀愁。

  同时杜鹃神话的悲剧也让诗人把杜鹃引为同命运者,诗中“汝”“我”的称呼即反映了这一点。

  “汝身哀怨犹如此,我泪纵横岂偶然。

  争得苍苍知有恨,汝身成鹤我成仙”句在感慨他们不幸身世的同时,诗人又希望苍天同情他们,解救他们一起脱离苦难的人间,进入美好的仙境。

    另一类是以杜鹃来写人物之冤。

  如唐代裴澈的《吊孟昌图》:“一章何罪死何名,投水惟君与屈平。

  从此蜀江烟月夜,杜鹃应作两般声。

  ”裴澈写此诗是为了追悼孟昭图。

  据《新唐书》记载,孟昌图是孟昭图之误,僖宗广明二年,宦官田令孜专权,陷害黄头军将领郭琪,孟昭图请对,不召。

  孟因上疏指斥田令孜的罪过,田令孜匿而不奏,矫诏贬昭图嘉州司户参军,遣人沉于蟆颐津。

  诗人借杜鹃之声,表达了自己对孟昭图的同情和对当权者的控诉。

  北宋余靖《子规》诗则云:“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

  疏烟明月树,微雨落花村。

  易堕将干泪,能伤欲断魂。

  名缰惭自束,为尔忆家园。

  ”诗中借子规的声声断魂之啼诉说自己与朋友范仲淹政治上的冤屈。

  诗中末句“名缰惭自束,为尔忆家园”表面是说自己有及早归家的心愿,但实际上流露出的却是对充满倾轧的官场的失望和鄙视。

三、抒写兴亡感慨与家国之恨

  

    在“望帝化鹃”神话的一种说法中,望帝杜宇因“淫其相妻”而导致失位亡国,魂化为杜鹃鸟,终日啼叫哀鸣。

  如唐代诗人胡曾《成都》诗中所云:“杜宇曾为蜀帝王,化禽飞去旧城荒。

  年年来叫桃花月,似向春风诉国亡。

  ”于是在古代诗歌中便有很多诗人以此来写自己的兴亡感慨和家国之恨。

    如唐代杜牧《杜鹃》诗云:“杜宇竟何冤,年年叫蜀门。

  至今衔积恨,终古吊残魂。

  芳草迷肠结,红花染碧痕。

  山川尽春色,鸣咽复谁论。

  ”面对杜鹃的种种传说,诗人只对其年复一年的哀鸣不止提出疑问,展开想象。

  前四句是说:杜宇啊,你到底含有什么样的冤屈,以至于年复一年地朝着蜀国宫门大声呼唤?时至今日,你仍怀着千年的积恨,歌唱那凋谢的精魂。

  后几句说:芳草,凝结着游子迷失归路的愁怨,红花是杜鹃啼出的鲜血浸染。

  如今,高山大川都是春光灿烂,杜鹃啊,你为什么仍彻夜哀啼?这首诗借杜鹃之神,用杜鹃之意,抒发诗人的块垒。

  杜牧是有远大抱负的诗人,但他生活的时代却已是晚唐的多事之秋,唐王朝已接近没落的尾声。

  杜牧受家庭影响从小就有经邦济世的抱负,注意于定乱扶衰之策。

  他多次向朝廷提出有益的方案,但均未得采纳,于是在诗中便借杜鹃抒发自己的牢骚和不平:杜鹃你叫得再久再凄惨有什么用啊,当朝的君主也不理会,他们照样寻欢作乐,不会反思自己,只有我才能体会你的良苦用心啊。

 四、表达惜春伤春之情

  

    正如唐代陈润《东都所居寒食下作》诗中说:“江南寒食早,二月杜鹃鸣”。

  在每年的暮春之际,正值花谢春残烟雨迷离的季节,杜鹃彻夜啼鸣,而其啼声又十分清促,催人急迫,因而容易引起人们的惜春伤春之感。

  唐代杜牧《惜春》诗云:“花开又花落,时节暗中迁。

  无计延春日,何能驻少年。

  小丛初散蝶,高柳即闻蝉。

  繁艳归何处,满山啼杜鹃。

  ”此诗极写春之凋零,人之无力。

  但从“蝶”“蝉”来看,整首诗却写得哀而不伤。

  陆游《三月三十夜闻杜宇》:“斗转春归不自由,韶华已逐水东流。

  子规独抱区区意,血泪交零晓未休。

  ”诗中也用杜鹃写伤春之情,只是内涵更为丰富,在伤春中又饱含了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痛。

  杜鹃声声,血泪交零,很易引发有心人之感伤。

  《红楼梦》中的孤女林黛玉背井离乡、寄人篱下,心思细腻敏感,即是此种有心人。

  《桃花行》的末句写道:“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诗中既有林黛玉的伤春之情,也包含她的身世之叹。

  

  五、借杜鹃表达离情别绪

  

    唐代白居易《江上送客》诗中写道:“江花已萎绝,江草已销歇。

  远客何处归?孤舟今日发。

  杜鹃声似哭,湘竹斑如血。

  共是多感人,仍为此中别!”杜鹃啼鸣声声急促,哀怨凄凉,似哭;娥皇、女英千里寻夫,泪洒斑竹,如血。

  在这首诗中,诗人把杜鹃和斑竹组合在一起,表达了送别的凄苦哀伤。

    南宋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则云:“绿树听鹈鴂。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

    鹈鴂、鹧鸪、杜鹃都是在暮春时节啼叫的鸟,叫声都很悲切,辛词借鸟兴咏,以烘托赠别之意,气氛营造精妙到位。通过鸟的叫声,上阙集女子离别之怨典,下阙则都用男子离别之典,很好地表达了送弟赴北的悲凉和心中的隐恨。

  

  六、烘托愁苦幽怨之情

  

    白居易《琵琶行》中写道:“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这是白居易写杜鹃鸟的名句,当时白居易被贬谪到浔阳,又患病卧床,心情十分凄苦。

  这里一年到头听不到丝竹之声,住处低洼潮湿,房子周围长满了黄芦苦竹,从早到晚听到的不过是杜鹃的啼叫和猿的哀鸣罢了。

  诗中用了杜鹃和猿这两种叫声最为凄厉哀伤的动物意象,表现了作者谪居生活的无限悲伤和凄苦。

    北宋秦观在其《踏莎行》中写道:“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在“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一句中,诗人有意识地将杜鹃的原有象征与黄昏的意象作有机的结合,独处“孤馆”,遭受“春寒”,耳之所听者“鹃声”,目之所见者“斜阳”,使人从生理到心理都感到寒冷。本来“雾失楼台”“桃源望断”就已使作者生愁,凄苦难耐,又怎忍受得了“孤馆”“春寒”“鹃声”“斜阳”的交叉袭击呢?作者笔墨沧桑,表达了被贬郴州时的孤独处境和屡遭贬谪而产生的不满之情。

杜鹃花里杜鹃啼——咏杜鹃花古诗词赏析(下)

杜鹃花里杜鹃啼

——咏杜鹃花古诗词赏析(下)

王传学

  在蜀中,每逢杜鹃花开的时候,子规鸟就开始啼鸣了。

  子规鸟,又名杜鹃,相传是古蜀帝杜宇的精魂化成。

  杜宇号称望帝,他自以为德薄,于是禅让了帝位而出亡,死后化为杜鹃鸟。

  暮春时节,它就悲鸣起来,鸣声仿佛是呼叫着:“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昼夜不止,一直啼叫得嘴边淌出血来。

  鲜血洒在地上,染红了漫山的杜鹃花。

  花与鸟的名字相同,很容易勾引起诗人的联想。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宣城看见杜鹃花开,想起了家乡的杜鹃鸟,触景生情,引起乡思,写出了一首脍宏让炙人口的诗:

蜀国曾闻子规鸟,

  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

  三春三月忆三巴。

(《宣城见杜鹃花》)

  此诗是诗人晚年在宣城所作。

  诗中的子规鸟、杜鹃花均为思乡之情的象征。

  诗人在宣城看到杜鹃花盛开,联想到幼年在四川常听到子规鸟的啼叫。

  子规啼声凄厉,令听者肠断,暮春三月,特别叫人思念故乡。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写尽了旅人思乡的情绪。

  全诗浑然一体,对仗工整,情景交融,前呼后应,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足见诗人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

  诗人从夜郎遇赦归来后,此时正流落江南,寄人篱下。

  不久又染了病,晚景凄惨。

  老来思乡,本是人之常情,何况诗人老迈患病,于是,浓重的乡思就袭上了诗人心头。

  诗是感物而起兴的。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暮春三月,寄寓在宣城的李白,觉得昏花的老眼中忽然映入一片红色,仔细瞧,原来是杜鹃花开了。

  这杜鹃不是故乡的花吗?诗人的乡思因此被触动了。

  此刻,诗人耳边似乎响起了子规鸟的啼叫声,一声声地呼唤他归去。

  诗的一、二句,形成自然的对仗,从地理和时间两个方面的对比和联结中,真实地再现了触动乡思的过程。

  这两句的语序倒置:本来是先看见宣城的杜鹃花,才联想到蜀国的子规鸟,诗人却将它倒了过来,先写回忆中的虚景,后写眼前的实景。

  这样,就把故国之思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表明这故国之思原本就郁积于心,今日一旦勾起,大为凄苦强烈。

  然而,被乡思苦苦折磨着的诗人,眼下怎能回到故乡去呢?青年时代,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要到故乡之外的广阔天地中去实现宏伟抱负。

  本想功成名就再荣归故里,谁料功业无成,老来竟落到这步田地,他有何面目见蜀中父老呢?何况,李白眼下困居宣城,拖着老迈的病体,也无法踏上旅途。

  飘泊终生的诗人,到头来不但政治与事业上没有归宿,就连此身也无所寄托,遥望着千里之外的故乡,他心中的悲戚可想而知。

  三、四句,分别承接一、二句,进一步渲染浓重的乡思。

  首句说“曾闻”,第三句则强调了真切如闻:子规鸟的俗名,就叫断肠鸟,“一叫一回肠一断”,它啼叫起来,没完没了,诗人的愁肠也断成一寸寸了。

  末句点明时令,用“三春三月”四字,补叙第二句;“忆三巴”三字,则突现了思乡的主题,把杜鹃花开、子规悲啼和诗人的断肠之痛融于一体,以一片苍茫敬绝野无涯的愁思将全诗笼罩了起来。

  诗的三、四句,把“一”“三”两个字各自串连起来,纡结萦回,使人感到乡思袭来时无比的悲切伤痛。

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九月十八日山中见杜鹃花复开》,为杜鹃花在深秋重开而兴发感叹:

  山中泉壑暖,幽木寒更华。

  春鸟各噤口,游子未还家。

  云谁未及还,对此重兴嗟。

  何必因啼血,颜色胜曙霞。

  杜鹃花本来是春天开放的,可是诗人于秋天在山中看到重开的杜鹃花,不由得触发了思乡之情。

  诗中写道:时值深秋,山中的泉水使得丘壑保持着暖意,幽谷中的杜鹃花在寒秋中又开花了。

  此时各种春鸟都不再鸣叫,在外地的游子也还未回家。

  提到谁还没回来,对此亮喊大家都再次发出叹息。

  杜鹃花啊,你何必因为杜鹃啼血,颜色红得像朝霞呢!。

宋代诗人择璘的《咏杜鹃花》:想象丰富,思乡情浓:

蚕老麦黄三月天,

  青山处处有啼鹃。

断崖几树深如血,

  照水晴花暖欲然。

三叹鹤林成梦寐,

  前生阆苑觅神仙。

小山拄颐愁无奈,

  又怕声声聒夜眠。

  首联描绘了一派暮春景象:暮春三月,桑蚕已老,麦穗渐黄,满目青山,处处有杜鹃鸟在啼叫。

  颔联重点写杜鹃花,“如血”、“欲然”,极言杜鹃花之鲜红艳丽,红似火燃。

  然同燃。

  颈联写诗人的想象。

  三叹:再三惋叹。

  鹤林:佛家语。

  佛祖入灭之处。

  佛祖于婆罗双树间入灭时,其树一时花开,林色变白,如鹤之群栖。

  梦寐:此处意为梦想、幻想。

  阆苑:阆风之苑。

  仙人所居之处。

  李商隐《碧城》诗:“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墙无处不栖鸾。

  ”诗人想象神仙居所景色殊异,令人神往。

  尾联感叹乡愁萦绕,怕杜鹃鸟的叫声使自己彻夜难眠。

  拄颐:以手托着下巴,忧愁的样子。

  此诗既写杜鹃花,亦写杜鹃鸟,想象丰富,思乡情浓。

宋代诗人杨巽斋的《杜鹃花》,对花寄托思乡之情:

鲜红滴滴映霞明,

  尽是冤禽血染成。

羁客有家归未得,

  对花无语两含情。

  诗的意思是:杜鹃花鲜红欲滴映着朝霞格外明艳,这是杜鹃鸟含冤啼叫的鲜血染成的。羁留外地的游子有家不能回,对着杜鹃花默默无语,互相传递着思乡之情。

  诗人由杜鹃花的红艳想到杜鹃啼血,由杜鹃的啼叫想到游子有家难归,只得对着杜鹃花暗寄情愫,思乡之情尽在不言中。

宋代诗人真山民的《杜鹃花得红字》,将杜鹃花与杜鹃鸟两个意象交融合一:

愁锁巴云往事空,

  只将遗恨寄芳丛。

归心千在终难白,

  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

  魂飞锦水旧东风。

至今染出怀乡恨,

  长挂行人望眼中。

  得红字:指诗人和朋友分韵赋诗,分到的是“红”字,亦即需押此韵。

  诗的首联描写了巴蜀一带愁云密锁、凄凉黯然的环境,定下了全诗的基调。

  往事成空,无法挽回,诗人无奈之余,只得将遗恨寄托在遍地的杜鹃花上。

  颔联写杜鹃鸟声声悲啼,啼血染红了万山开放的杜鹃花,表明诗人眷恋故国的心不改,千古难明,怨深恨长。

  颈联出句从正面写花,杜鹃花的翠枝在深夜与明月相伴。

  因是写夜景,诗便不再写花而写枝叶,既避免了重复,又与夜的朦胧融成一气,升腾起一片悲凉之气。

  后句虚写,杜鹃精魂早已乘昔日和暖的东风飞回那朝思暮想的锦水之滨,意象凄美动人。

  尾联直抒胸臆,由杜鹃花联系到杜鹃鸟思归啼血,魂飞锦水生出。

  至今杜鹃花上还带有怀乡的遗恨,常使天涯游子触目惊心。

  那满山的红杜鹃原来是用碧血染出,飘泊天涯的亡国遗孤见此,能不伤心泪零?结句正面出现“行人”,点出题意,诗人的家国之恨,也是碧血染成,永无休止。

  杜鹃啼血的出典是一位亡国君主泣诉他的怨恨,在南宋亡国之际,以此为诗歌意象者甚多,如文天祥《金陵驿》:“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和中斋韵》:“啼血南飞望帝魂。

  ”诗人咏此当然也是为了寄托故国之思。

宋末元初名画家、诗人杨公远写的《白杜鹃花》,别具一格:

从来只说映山红,

  幻出铅华夺化工。

莫是杜鹃飞不到,

  故无啼血染芳丛。

  诗歌的题目虽然是白杜鹃花,可是诗歌里句句都是在写映山红。

  诗人从如火一般绚丽灿烂的映山红落笔,写出了映山红红得耀眼夺目,巧夺天工。

  而白杜鹃花为什么是白色的呢?诗人突发奇想,这白色的杜鹃花,该不是杜鹃鸟没飞到这里,所以没有啼血来染红了。

  诗人要描写白杜鹃花,却“反其道而行之”,故意从跟它颜色迥异的映山红下笔,从红、白杜鹃花的对比中,表现了它们的各自芳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感染力与表达效果。

宋代词人赵师侠的《醉桃源》,描绘暮春美景,抒发惜春意绪:

  杜鹃花发映山红,韶光觉正浓。

  水流红紫各西东,绿肥春已空。

  闲戏蝶,懒游蜂,破除花影重。

  问春何事不从容,忧愁风雨中。

  这首词写暮春时节的景致与思绪。

  时值暮春,杜鹃花开得正艳,呈现出浓郁的春色。

  然既已春晚,绿肥红散,蝶闲蜂懒,花影破碎,春意难留。

  诗人感叹道:要问春天的万物为什么不能从容生长,只是忧愁风雨来临。

  惜春意绪溢于言外。

  词的意境优美,描写生动,抒情自然,引入入胜。

宋代词人晏几道的《鹧鸪天》,写杜鹃花里杜鹃啼,借杜鹃啼声写思归:

  陌上濛濛残絮飞。

  杜鹃花里杜鹃啼。

  年年底事不归去,怨月愁烟长为谁。

  梅雨细,晓风微。

  倚楼人听欲沾衣。

  故园三度群花谢,曼倩天涯犹未归。

  曼倩:汉东方朔字曼倩。

  这是一首写杜鹃啼声引起思归的词。

  首句描写残絮飘飞的景象,并以之点出季节时令,还应看到,此句虽写景,同时也是抒情,因为思归的情绪正如飞絮一般,也是迷蒙纷乱的。

  次句甚巧,一名两物,“杜鹃花里杜鹃啼”,此句明写鸟啼,暗喻“不如归去”之心意。

  接下来,又是自怨自伤。

  年年思归而年年不归,拖延下来,在外的年头已然不少了,而自己又长期生活在“怨月愁烟”的心境之中,见到月亮,引起怨情,见到风景,引起哀愁,心里遭受如此折磨,这到底又是为了谁来?在这种自责自问之中,思归之情的抒写,又深入了一层。

  下片为家里的“倚楼人”着想,体味她作为思妇的心绪,也是由景写起,梅雨、晓风,与上片的濛濛飞絮相呼应,同样也点出暮春时节。

  接下来的“倚楼人听欲沾衣”,则承接上片第二句,倚楼人,就是倚楼远望盼归人的思妇,她听到的也是那“不如归去”的杜鹃啼声。

  最后,由于思归而不得,发出了深切的感叹。

  故园的花已经三度凋谢了,那就是行人在外已满三年,而且是年年思归,年年未归,至今呢,仍然是“曼倩天涯犹未归”。

宋代词人陈允平《望江南》,以暮春乐景,反衬思归情浓:

  烟漠漠,湖外绿杨堤。

  满地落花春雨后,一帘飞絮夕阳西。

  梁燕落香泥。

  流水恨,和泪入桃蹊。

  鹦鹉洲边鹦鹉恨,杜鹃枝上杜鹃啼。

  归思越凄凄。

  词的上片写江南暮春景象。

  湖上烟雾迷蒙,湖外绿杨拂堤,一阵春雨过后,遍地撒满落花。

  夕阳西下,帘外飞絮飘荡,梁上燕子正在衔泥做巢。

  描绘了一幅清新明丽的暮春图景。

  下片写游子盼归思绪。

  本来春光明媚,应是赏心乐事,但过片“流水恨,和泪入桃蹊”,诗意陡转,写游子的心头之恨,和着伤心的泪水流入到桃溪。

  “鹦鹉洲边鹦鹉恨,杜鹃枝上杜鹃啼”,鹦鹉洲(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因唐代诗人崔颢的诗句“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而出名,是引起乡愁的地方;而杜鹃花、杜鹃鸟都是描写乡愁的意象,杜鹃鸟落在杜鹃花枝上啼叫,使思归之情更加一倍。

  结句“归思越凄凄”直抒胸臆,进一步突出了思归之情的浓重。

明代诗人张献翼的《杜鹃花漫兴》,写杜鹃花的芳华永驻:

花花叶叶正含芳,

  丽景朝朝夜夜长。

何事江南春去尽,

  子规声里驻年光。

  前两句写遍地杜鹃花烂漫绽放,从早到晚到处是一片美丽景象。

  后两句写春天将尽,杜鹃花也要凋落,但她的芳华却长驻在杜鹃鸟的啼叫声中。

  诗人借杜鹃花与杜鹃鸟的关联,抒发惜春思归之情。

清代女诗人秋瑾的《杜鹃花》,赞美杜鹃花的红艳:

杜鹃花发杜鹃啼,

  似血如朱一抹齐。

应是留春留不住,

  夜深风露也寒凄。

  暮春时节,杜鹃花开了,杜鹃鸟也开始啼叫。

  杜鹃花红艳似血如朱砂,开花之处都是一片红色。

  这鲜艳的红花想必是想把春天留住吧,可是到了夜里风雨交加寒风凄冷,想留春天也留不住啊!。

  诗人赞美杜鹃花的红艳美丽,惋惜留春不住,惜春之情浓郁。

  描写杜鹃花的古诗词还有很多。

  杜鹃花扎根山野僻壤、恣意盛放的情景,随处可见,红的像火,热情奔放,灼灼燃烧着人们的视野,点燃了山野的寂寞和冷清。

  在古诗词里欣赏杜鹃花的鲜艳与朴实,带给我们的不只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上的触动!。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杜鹃啼血怎么理解??

  杜鹃啼血是一个典故,传说古孙培拿蜀国有国君名杜宇,又称望帝,被臣子逼位,逃于山中,死后忧中乱愤,化而为鸟,名为杜鹃鸟,终日悲啼,以至嘴角流血,血流到花上,则搭就是杜鹃花。在古诗文中,杜鹃是一种悲鸟,但凡心中哀伤悲痛时,往往会借这鸟来表达,所以但凡出现杜鹃,即是表达一种悲伤。

  其实,杜鹃鸟就是布谷鸟,又因其声“布谷”,像“胡不归”(为什么不归),又成了思乡思家的一个象征。

  反正,杜鹃是种悲鸟,含着伤感。

借 杜鹃 表乡愁 的诗句?

在古诗词中,杜鹃鸟又名“杜宇”、“子规”

拟行路难(南北朝)鲍照

  愁思忽而至,歼虚跨马出北门。

  举头四顾望,但见松柏园。

  荆棘郁蹲蹲。

  中有一鸟名杜鹃,言是古时蜀帝魂。

  声音哀苦鸣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髡。

  飞走树间啄虫蚁,岂忆往日天子尊。

  念此死生变化非常理,中心恻怆不能言。

奔亡道中其五(唐)李白

  淼淼望湖水,青青芦叶齐。

  归心落何处,日没大江西。

  歇马傍春草,欲行远道迷。

  谁忍子规鸟,连声向我啼。

宣城见杜鹃花(唐)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江上送客(唐)白居易

  江花已萎绝,江草已销歇。

  远客何处归?孤舟今日发。

  杜鹃声似哭,湘竹斑如血。

共是多感人,仍为此中别!

雨中赴刘十九二林之期及到寺刘已先去因以四(唐)白居易

  云中台殿泥中路,既阻同游懒却还。

  将谓独愁犹对雨,不知多兴已寻山。

  才应行到千峰里,只校来迟半日闲。

  最惜杜鹃花烂熳,春风吹尽不同攀。

山石榴(唐)白居易

  山石榴,一名山踯躅,一名杜鹃花。

  杜鹃啼时花扑扑。

  九江三月杜鹃来,一声催得一枝开。

  江城上佐闲无事,山下斫得厅前栽。

  烂熳一栏十八树,根株有数花无数。

  千房万叶一时新,嫩紫殷红鲜麴尘。

  泪痕浥损燕支脸,剪刀裁破红绡巾。

  谪仙初堕愁在世,姹女新嫁娇泥春。

  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

  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

  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

  奇芳绝艳别者谁?通州迁客元拾遗。

  拾遗初贬江陵去,去时正值青春暮。

  商山秦岭愁杀君,山石榴花红夹路。

  题诗报我何所云?苦云色似石榴裙。

  当时丛畔唯思我,今日栏前只忆君。

  忆君不见坐销落,日西风起红纷纷。

子规(唐)杜甫

  峡里云安县,江楼翼瓦齐。

  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

  眇眇春风见,萧萧夜色凄。

  客愁那听此,故作傍人低。

杜鹃(唐)杜甫

  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

  涪万无杜鹃,云安有杜鹃。

  我昔游锦城,结庐锦水边。

  有竹一顷馀,乔木上参天。

  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

  我见常再拜,重是古帝魂。

  生子百鸟巢,百鸟不敢嗔。

  仍为喂其子,礼若奉至尊。

  鸿雁及羔羊,有礼太古前。

  行飞与跪乳,识序如知恩。

  圣贤古法则,付与后世传。

  君看禽鸟情,犹解事杜鹃。

杜鹃行(唐)杜甫

  君不见昔日蜀天子,化作杜鹃似老乌。

  寄巢生子不自啄,氏昌燃群鸟至今与哺雏。

  虽同君臣有旧礼,骨肉满眼身羁孤。

  业工窜伏深树里,四月五月偏号呼。

  其声哀痛口流血,所诉何事常区区。

  尔岂摧残始发愤,羞带羽翮伤迅枯形愚。

  苍天变化谁料得,万事反覆何所无。

  万事反覆何所无,岂忆当殿群臣趋。

杜鹃行(唐)杜甫(一作司空曙)

  古时杜宇称望帝,魂作杜鹃何微细。

  跳枝窜叶树木中,抢佯瞥捩雌随雄。

  毛衣惨黑貌憔悴,众鸟安肯相尊崇。

  隳形不敢栖华屋,短翮唯愿巢深丛。

  穿皮啄朽觜欲秃,苦饥始得食一虫。

  谁言养雏不自哺,此语亦足为愚蒙。

  声音咽咽如有谓,号啼略与婴儿同。

  口干垂血转迫促,似欲上诉于苍穹。

  蜀人闻之皆起立,至今斅学效遗风,乃知变化不可穷。

  岂知昔日居深宫,嫔嫱左右如花红。

杜鹃(唐)杜牧

杜宇竟何冤,年年叫蜀门?

  至今衔积恨,终古吊残魂。

  芳草迷肠结,红花染血痕。

山川尽春色,呜咽复谁论?

子规(唐)杜牧

  蜀地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河渎神(唐)温庭筠

  河上望丛祠,庙前春雨来时。

  楚山无限鸟飞迟,兰棹空伤别离。

  何处杜鹃啼不歇,艳红开尽如血。

  蝉鬓美人愁绝,百花芳草佳节。

锦城曲(唐)温庭筠

  蜀山攒黛留晴雪,簝笋蕨芽萦九折。

  江风吹巧剪霞绡,花上千枝杜鹃血。

  杜鹃飞入岩下丛,夜叫思归山月中。

  巴水漾情情不尽,文君织得春机红。

  怨魄未归芳草死,江头学种相思子。

  树成寄与望乡人,白帝荒城五千里。

子规(唐)顾况

  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

听子规(一本题上有摄山二字)(唐)顾况

  栖霞山中子规鸟,口边血出啼不了。

  山僧后夜初出定,闻似不闻山月晓。

闻子规(唐)雍陶

  百鸟有啼时,子规声不歇。

  春寒四邻静,独叫三更月。

夜闻子规(唐)王建

  子规啼不歇,到晓口应穿。

  况是不眠夜,声声在耳边。

杜鹃花(唐)成彦雄

  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

  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一声寒食夜,数朵野僧家。

  谢豹出不出,日迟迟又斜。

闻砧(唐)孟郊

  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

  月下谁家砧,一声肠一绝。

  杵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

  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归。

途中闻子规(唐)李中

  春残杜宇愁,越客思悠悠。

  雨歇孤村里,花飞远水头。

  微风声渐咽,高树血应流。

  因此频回首,家山隔几州。

子规(唐)鲍溶

  中林子规啼,云是古蜀帝。

  蜀帝胡为鸟,惊急如罪戾。

  一啼艳阳节,春色亦可替。

  再啼孟夏林,密叶堪委翳。

  三啼凉秋晓,百卉无生意。

  四啼玄冥冬,云物惨不霁。

  芸黄壮士发,沾洒妖姬袂。

  悲深寒乌雏,哀掩病鹤翅。

  胡为托幽命,庇质无完毳。

  戚戚含至冤,卑卑忌群势。

  吾闻凤凰长,羽族皆受制。

  盍分翡翠毛,使学鹦鹉慧。

  敌怨不在弦,一哀尚能继。

  那令不知休,泣血经世世。

  古风失中和,衰代因郑卫。

  三叹尚淫哀,向渴嘻流涕。

  如因异声感,乐与中肠契。

  至教一昏芜,生人遂危脆。

  古意叹通近,如上青天际。

  荼蓼久已甘,空劳堇葵惠。

  谁闻子规苦,思与正声计。

子规啼(唐)韦应物

  高林滴露夏夜清,南山子规啼一声。

  邻家孀妇抱儿泣,我独展转何时明。

子规思(唐)陈陶

  春山杜鹃来几日,夜啼南家复北家。

  野人听此坐惆怅,恐畏踏落东园花。

忆故园(唐)顾况

  惆怅多山人复稀,杜鹃啼处泪沾衣。

  故园此去千馀里,春梦犹能夜夜归。

杜鹃花词(唐)施肩吾

  杜鹃花时夭艳然,所恨帝城人不识。

  丁宁莫遣春风吹,留与佳人比颜色。

泊花石浦(唐)刘言史

  旧业丛台废苑东,几年为梗复为蓬。

  杜鹃啼断回家梦,半在邯郸驿树中。

暮春送人(唐)无闷

  折柳亭边手重携,江烟澹澹草萋萋。

  杜鹃不解离人意,更向落花枝上啼。

山中听子规(唐)朱放

  幽人自爱山中宿,又近葛洪丹井西。

  窗中有个长松树,半夜子规来上啼。

咏史诗·成都(唐)胡曾

  杜宇曾为蜀帝王,化禽飞去旧城荒。

  年年来叫桃花月,似向春风诉国亡。

锦瑟(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万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闻杜鹃(唐)罗邺

  花时一宿碧山前,明月东风叫杜鹃。

  孤馆觉来听夜半,羸僮相对亦无眠。

  汝身哀怨犹如此,我泪纵横岂偶然。

  争得苍苍知有恨,汝身成鹤我成仙。

闻杜鹃(唐)李洞

  万古潇湘波上云,化为流血杜鹃身。

  长疑啄破青山色,只恐啼穿白日轮。

  花落玄宗回蜀道,雨收工部宿江津。

  声声犹得到君耳,不见千秋一甑尘。

新楼诗二十首·杜鹃楼(唐)李绅

  杜鹃如火千房拆,丹槛低看晚景中。

  繁艳向人啼宿露,落英飘砌怨春风。

  早梅昔待佳人折,好月谁将老子同。

  惟有此花随越鸟,一声啼处满山红。

初秋梦故山觉而有作(宋)陆游

  杜宇真吾交,劝去恨不速。

  忠告输肝肺,厚意均骨肉。

  陋哉鹧鸪语,揣我贫念禄。

  竹鸡更鄙浅,泥淖忧车轴。

  秋风严濑清,春雨戴溪绿。

  行矣勿复疑,照影巾一幅。

三月三十夜闻杜宇(宋)陆游

  斗转春归不自由,韶华已逐水东流。

  子规独抱区区意,血泪交零晓未休。

杜宇行(宋)陆游

  去年杜宇号阡陌,家家聚有忧蚕麦;

  岂惟比屋衣食忧,县家亦负催科责。

  今年略不闻杜宇,蚕收麦熟人歌舞;

  岂惟襦新汤饼宽,邻里相约先输官。

杜宇(宋)陆游

  杜宇虽微禽,用意举世稀。

  念昔春盛时。

  天地皆芳非,杜宇默无声,不畏百鸟讥。

  东君将促驾,乃独号鸣悲,日夜不肯休,流血沾其衣。

  念言身尚存,乃使春独归!饮啄虽如昔,此身当畴依?月明抱树枝,敢忘此歔欷。

  虽无精卫劳,区区亦庶几。

  寄言天壤间,勿谓斯禽微。

菩提寺南漪堂杜鹃花(宋)苏轼

  南漪杜鹃天下无,披香殿上红氍毹。

  鹤林兵火真一梦,不归阆苑归西湖。

旅怀(宋)文天祥

  昨夜分明梦到家,飘飖依旧客天涯。

  故园门掩东风老,无限杜鹃啼落花。

清明(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生查子(宋)向子諲

  春心如杜鹃,日夜思归切。

  啼尽一川花,愁落千山月。

  遥怜白玉人,翠被馀香歇。

  可惯独眠寒,减动丰肌雪。

鹧鸪天(宋)晏几道

  陌上蒙蒙残絮飞,杜鹃花里杜鹃啼。

  年年底事不归去,怨月愁烟长为谁。

  梅雨细,晓风微,倚楼人听欲沾衣。

  故园三度群花谢,曼倩天涯犹未归。

贺新郎(宋)辛弃疾

  绿树听鹈鴂。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蝶恋花(宋)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

  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独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

  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

  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沁园春(宋)陈人杰

为问杜鹃,抵死催归,汝胡不归?

  似辽东白鹤,尚寻华表;海中玄鸟,犹记乌衣。

  吴蜀非遥,羽毛自好,合趁东风飞向西。

何为者,却身羁荒树,血洒芳枝?

兴亡常事休悲,算人世荣华都几时?

  看锦江好在,卧龙已矣;玉山无羔,跃马何之?

不解自宽,徒然相劝,我辈行藏君岂知?

  闽山路,待封侯事了,归去非迟。

万年春·杜鹃(元)丘处机

  春暖烟晴,杜鹃永日啼芳树。

  声声苦,劝人归去。

  不道归何处。

  我欲东归,归去无门路。

  君提举,有何凭据。

  空设闲言语。

临江仙·闻杜鹃戏成(元)王丹桂

  一片闲心闲不倦,腾腾兀兀忘机。

  晓来微雨过窗扉。

  翠霞青嶂里,还听杜鹃啼。

  句句不如归去朗,我今已应归期。

  功成自是步云霓。

  何须施巧辩,苦苦竞相催。

滇海曲(明)杨慎

  海滨龙市趁春畲,江曲鱼村弄晚霞。

  孔雀行穿鹦鹉树,锦莺飞啄杜鹃花。

杜鹃花(近代)秋瑾

  杜鹃花发杜鹃啼,似血如朱一抹齐。

  应是留春留不住,夜深风露也寒凄。

杜鹃不管人愁,愁的内涵是什么?

  所谓杜宇、子规、布谷,乃至鶗鴂(tíjué)都是指这鸟儿。?

  先来看李商隐《锦瑟》诗里滚返的一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再来看白居易《琵琶行》里的一句:“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由此二句千古名诗看大唤饥来,杜鹃叫的都是好时候,上句说到“叫春”,下句说到“报晓”。

  于是予有叹焉:万物蕃息之际,却百无聊赖,发出无病的哀号、无痛的呻吟,岂不是在怨天尤人么???。

杜鹃,叫人愁到蒙头盖脸的叫声,发自楚楚动人的鸟儿的喉咙

  那时是方入学的年纪。

  我曾不止一次的在凌晨被一阵阵诡异的叫声惊醒,这可让正学着一个人睡一间房的孩子链答开始心惊胆寒,只有用力拽紧被子往头上裹的份儿。

  心里稍踏实一些,才分析这声音的主人是何方神圣。

  ??。

是魑魅魍魉里的哪一位吗?还是那蹦上蹦下的僵尸呢?看过《我和僵尸有个约会》,赶紧回想马小玲是怎么个捉鬼的……??

送春和宣城见杜鹃花借子规意象分别表达的怎样的思想感情

  1.子规不停啼叫,不信唤不回已消逝的春光,作者借此抒发顽强进取、执着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或轮敬信念和乐观精神。

  2.诗人在宣城看桐困到杜鹃花看,联想到蜀地故乡的杜鹃鸟(子规),艳丽的花朵,凄楚的啼鸣,一下子沟动了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衫慎还有那略显凄凉的的羁旅之苦。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