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敏“交棒”,海尔涛声依旧?

作者:邵皛陈时间:2023-07-23 13:16:08

导读:" 张瑞敏“交棒”,海尔涛声依旧?1.张瑞敏宣布交棒海尔集团董事长职位,引发外界关注。2.张瑞敏是海尔集团的创始人之一,曾担任董事长职位长达30年。3.张瑞敏在海尔集团的领导下,将公司从一个小型冰箱生产厂家发展成为全球家电行业的领头羊。4.张瑞敏以其独特的领导风格"

张瑞敏“交棒”,海尔涛声依旧?

  1.张瑞敏宣布交棒海尔集团董事长职位,引发外界关注。

  2.张瑞敏是海尔集团的创始人之一,曾担任董事长职位长达30年。

  3.张瑞敏在海尔集团的领导下,将公司从一个小型冰箱生产厂家发展成为全球家电行业的领头羊。

  4.张瑞敏以其独特的领导风格和创新思维,推动了海尔集团在全球范围内的业务拓展。

  5.张瑞敏的辞职引发了外界对于海尔集团未来发展的猜测和讨论。

  6.海尔集团当前面临着市场竞争激烈和技术创新的挑战,如何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成为了关注焦点。

  7.张瑞敏的接班人任命海尔涛为新任董事长,他曾在海尔集团工作多年并取得了卓越的业绩。

  8.海尔涛声依旧,意味着他将继续秉承张瑞敏的战略思路,继续推动海尔集团的创新发展。

  9.海尔涛将面临如何应对市场竞争、加强技术研发、拓展国际市场等重要问题,同时保持公司的稳定增长。

  10.张瑞敏的交棒意味着海尔集团正在进行一次新的转型和变革,未来的发展路径仍然充满挑战和机遇。

  11.海尔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如何在新的领导下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值得持续关注。

  12.张瑞敏的离职对于海尔集团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也是一个新的起点,相信海尔涛能够带领公司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海尔董事长张瑞敏的成功故事

  1984年刚到海尔,为了借钱给工人过春节不得已与有钱的朋友豪饮,大醉。

  但这年春节工人按时领到了工资,还破天荒地每人分了5斤鱼。

  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成立前的名字叫青岛电冰箱总厂,已亏损147万元。

  15年后,海尔成功成为一个拥有产品包括42大门类8600多个品种,企业销售收入以平均每年82.8%的速度增长。

  1998年,集团工业销售收入成功实现162亿元,1997年8月,海尔被国家经贸委确定为中国6家首批技术创新试点企业之一,重点扶持冲击世界500强。

  2001年,集团工业销售成功实现600亿元。据全球消费市场调查研究权威机构Euromonitor发布的2001年全球白色家电制造商排名,海尔在白色家电制造商中跃居全球第五。

  目前集团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电热水器、吸尘器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首位。

  海尔的成功堪称一个“神话”。

  从1984年底到2000年,海尔创下了营业额年均增长80%的神奇速度,1995年以来累计上缴税收52亿元,企业品牌价值达到330亿元,在2000年又创下了全球营业额406亿元、出口创汇2.8亿美元、利税30亿元这一令人惊叹的数字。而这个“神话”是以张瑞敏为首的创业者们以百折不挠、争先恐后的共产党人精神、民族企业家精神所成功创造的。

  1984年,海尔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还仅是一个集体小厂,亏空达147万元、年销售收入仅348万元。

  守着一个烂摊子的600名职工,已是人心涣散。

  在连换三任厂长仍然“病入膏肓”的困境之下,1984年12月26日,35岁的张瑞敏从青岛市家电工业总公司副经理的位置上,正式走马上任,担任这个小厂的厂长。

  对那时的张瑞敏来说,这绝对是一种“临危受命”。

  张瑞敏一上任就提出:“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1985年,张瑞敏带头把76台有质量缺陷的冰箱全部砸烂。

  如今,在海尔科技馆里的那把“闻名遐迩”的大铁锤,向人们诉说着质量与品牌的故事。

  这一锤所砸出的不仅是质量意识,砸出的还是一种崭新的观念,从此,质量意识结结实实地印在海尔人的心中。

  海尔做了7年的冰箱,扒芦滚从冰箱扩展到其它的家电产品,当时国内争论很多,很多人都认为,按现在企业的实力,再做其它产品不一定能做得好,但张瑞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东方亮了再亮西方"。把冰箱成功做好了,再做第二个、第三个产品,逐渐扩大规模。

  为了做好每一个产品,张瑞敏要求员工“每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春余”。

  他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把一块钱存到银行里,如果它的利率是1%,按复利计算,到70天的时候,连本带利就变成两块钱。

  如果每天工作都能比昨天高1%,70天以后工作效率就会提高一倍。

  因此,每一位海尔员工每天把每一件事都要成功做到位。

  企业成功扩大了,张瑞敏又酝酿出“斜坡球体论”,即一个企业在越做越大的情况下,必须依靠两个力,一个是止动力,不能让球从坡上滑下来,要不断提升基础管理。

  另一个是上升力,即创新,继续让球往上滚动。

  也正是依靠这种“上升力”。

  1992年后,海尔大胆决策,筹建了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家电工业园,1995年,张瑞敏率领5000名员工将海尔总部东迁至青岛高新区,实现了海尔第二次创业的.重大战略转移。

  也正是依靠这种“上升力”,海尔先后兼并了18个企业,共盘哗谨活了包括5亿亏损在内的18亿资产,企业全部扭亏为盈。

  红星电器厂原是生产洗衣机的工厂,被海尔兼并时净资产只有一个亿,但亏损为2.5亿,兼并后海尔只派了三个人去,员工还是原来的员工,设备还是原来的设备,兼并当月亏损700万,第二个月减亏,到第五个月即盈利100余万。

  后来,这个案例便成了哈佛大学教授研究的对象,即“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案例。

“先难后易”创新思路的实施,成功成为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先导

  海尔要成功走出国门,如何走出去?张瑞敏提出“先难后易”的思路,敢于先到要求最严格的国家去销售,去生产,后到发展中国家去。

  90年代,海尔为了进入德国市场,认证工作做了一年半,通过认证之后,将冰箱运到德国。

  海尔冰箱出口德国市场后,正好碰上德国的检测机构对德国市场上的全部冰箱进行质量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海尔第一位。

  他们一共检测5个项目,每个项目最多就是两个加号,海尔得了八个,第二名得了七个。

  在这个阶段,海尔不是靠低价格打进国际市场,而是靠当地的消费者认同海尔品牌。

  海尔人就是这样逐渐打进德国市场和美国市场,开始了国际化战略。

  在200升以下的海尔冰箱已占到美国市场份额的25%时,张瑞敏又大胆决定,要在美国当地生产当地销售。

  如今,设在美国南卡州的海尔工厂,是中国在美国投资最大、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家企业。

  同时海尔在洛杉矶设立了设计中心,按照美国本土化的要求进行设计。

  最近,张瑞敏又提出了“市场链”理论:“市场链”是对中国企业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的一种变革,其核心是将外部竞争压力转移到内部来,每一个人不再对他的上级负责,而是对他的市场负责。

  所有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市场关系,人人都有一个市场,下道工序就是他的市场。

  人人也都是一个市场,每一个员工都是上道工序的市场。

  张瑞敏就是这样,以不断追求成功创新的精神和理念,凝聚着3万多海尔员工的心。

张瑞敏这些年对海尔这个品牌做出了哪些贡献?

  张瑞敏这些年对海尔这个品牌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有这样的人才,海尔才有了更好的发展。

  张瑞敏的退休波澜不惊!任正非仍然拼杀在第一线:在华为军团组建大会的发言振聋发聩:没有退路就是胜利之路!同样是40年代的企业家,张裤判备瑞敏和任正非正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一个辞任董事局主席!宣告正式退休;一个正在带领华为奋勇向前,要打一场没有退路的战争,要打出一个未来三十年的和平环境!作为上个世纪40后的企业冲橡家,张瑞敏的谢幕,代表了他的时代的结束。不管怎么说,两位企业家都值得尊重!张瑞敏虽然谢幕,但是他的传奇故事将会是中国商业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任正非则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划时代的企业家,与日月同光,让人天共仰!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历史滚滚向前,急流勇退吧!海尔的成功在于事件营销那一砸,砸出了品牌,品牌化企业的发展又带动了个人超级品牌!换一个角度也是个人超级品牌带动了公司的品牌化发展!这么多年海尔的管理机制,也是大家一直探讨的一个核心话题。如果中高层过于集权,中低层不管如何分解和所谓的创业孵化机制,都无法回避集权,长久集全所带来的积重难返的各种问题,当然,海尔的发展相对于同仁堂,这类的老牌企业还是依然值得我们每一个创业者尊重的,海尔需要全新的血液注入到中高层,开创精神,面向全球的战略,减少没必要的大会小会!开会多并不能够提高战斗力!

  张瑞敏,1949年1月5日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男,汉族,中共党员,人胡毁单合一模式创立者,全球50大思想管理家之一,创建了全球白电第一品牌海尔,因其对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而受到国内外管理界的关注和赞誉。

张瑞敏是怎样成功的?

  张瑞敏,山东莱州人,高级经济师,中国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现任海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

  张瑞敏是海尔集团创始人,十六、十七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

    1984年,张瑞敏出任海尔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拉开了海尔创业的序幕。

  在26年的创业发展历程中,张瑞敏以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和顺应时代潮流的超前战略决策带领海尔从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营业额1357亿元(2010年)的全球化企业。

  据欧睿国际(Euromonitor)统计,海尔蝉联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

  海尔品牌价值连续九年位居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张瑞敏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思想贯穿海尔发展历程,在每一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海尔都抓住时代机遇进行战略创新。

  上世纪八十年代,海尔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实施名牌战略,通过“砸冰箱”事件砸醒员工质量意识,创出冰箱名牌;九十年代,海尔抓住兼并重组的机遇,实施多元化战略,通过OEC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的输出,创造“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的经典案例,从一个冰箱名牌拓展至家电领域的名牌群;进入二十一世纪,海尔抓住全球市场一体化的机遇,实施国际化战略,没有依赖国内低成本的优势单纯出口创汇,而是到海外设厂本土化发展,建立“本土化研发、本土化制造、本土化营销”三位一体的体系创造海外用户的需求,创出海尔的国际化名乱旅激牌;互联网时代,海尔抓住网络时代需求个性化、营销碎片化的机遇,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通过企业和商业模式的两个转型,即从卖产品到服务、从传统发展模式到人单合一双赢模式的转型,创造互联网时代的全球化品牌。

    海尔持续创新不断壮大的过程中,张瑞敏确立的以创新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管理实践中,张瑞敏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西方现代管理思想融会贯通,“兼收并蓄、创新发展、自成一家”,从“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OEC管理模式,到每个人都面向市场的“市场链”管理,张瑞敏在管理领域的不断创新赢得全球管理界的关注和高度评价。

  美国哈佛大学(HARVARD)、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等发达国家商学院均把海尔管理案例写进教材,海尔的管理探索越来越成为世界的财富。

  在互联网时代,张瑞敏的管理思维再次突破传统西方管理的桎梏,提出并在海尔实践网络时代创造顾客的商业模式——人单合一双赢模式,通过“倒三角”的组织创新镇陆和“端到端”的自主经营体建设,实践“我的用户我创造、我的增值我分享”理念,让每个员工成为自己的CEO。

  西方管理理论界、学术界和实践领域对张瑞敏在管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突破给予高度认可。

  沃顿商学院、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等机构的学者和实践者甚至亲自参与到海尔的管理探索中。

    在带领海尔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张瑞敏始终高度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践行,积极投身教育、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真情回馈社会,致力于环境友好,谋求可持续发展。

  张瑞敏以其创造全球化海尔品牌和创新管理模式的卓著成就赢得世界性的广泛赞誉。

卓越管理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哗袜瑞敏(照片3)

  [2] 在管理实践中,张瑞敏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西方现代管理思想融会贯通,“兼收并蓄、创新发展、自成一家”,创造了富有中国特色、充满竞争力的海尔文化。

  从“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OEC管理模式,到每个人都面向市场的市场链管理,到“人单合一”的发展模式,再到卓越运营的商业模式,张瑞敏在企业管理上的不断创新赢得了世界管理界的高度评价。

  到2009年为止先后有美国的哈佛大学和南加州大学,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法国的欧洲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等商学院共做了十六个案例,涉及企业兼并、财务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特别是颇具权威的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为海尔做的“市场链”案例已被纳入欧盟案例库。

  信息化时代,海尔开始了信息化流程再造,着力打造卓越运营的商业模式,被管理界称为是“海尔的信息化革命”。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