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资)课程考核要求是什么?

作者:左昌涵时间:2023-07-23 12:45:26

导读:" 标题:政治经济学(资)课程考核要求是什么?介绍:政治经济学(资)课程是一门涵盖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对政治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该课程的考核要求涉及学生对政治经济学理论、政策和现实问题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的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解"

标题:政治经济学(资)课程考核要求是什么?

介绍:

  政治经济学(资)课程是一门涵盖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对政治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该课程的考核要求涉及学生对政治经济学理论、政策和现实问题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的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

解决方案:

1.理论知识考核:

  -掌握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理解主要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框架和流派;

  -熟悉各种经济体制和政治经济制度的特点和比较。

2.政治经济学政策分析能力考核:

  -能够分析和评估不同政治经济体制下的政策效果;

  -理解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和政策工具;

  -能够考虑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对政策的影响。

3.实证研究能力考核:

  -能够运用经济学和政治学的方法和理论进行实证研究;

  -熟悉收集、分析和解释政治经济数据的方法;

  -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报告和论文写作能力考核:

  -能够撰写清晰、逻辑严密的论文和报告;

  -理解学术写作的规范和要求;

  -能够运用合适的引用方法和参考文献。

5.团队合作和演示能力考核:

  -能够在小组项目中有效地与他人合作;

  -具备良好的沟通和演示能力;

  -能够以团队的方式解决问题和达到共同目标。

6.考试和小测验:

  -通过笔试和口试等形式的考试来测试学生对政治经济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进行小测验以检验学生对特定主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结:

  政治经济学(资)课程的考核要求包括理论知识的掌握、政策分析能力、实证研究能力、报告和论文写作能力、团队合作和演示能力,以及考试和小测验。通过这些要求,学生将能够全面理解和应用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政治经济学常识

1.政治经济学的重点知识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考试大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是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全国统考课程之一.参加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的民办高校各科类专科专业的学生参加本课程考试.本课程的考试成绩是对这些学生学习成果的认定,同时也是对民办高校办学水平、教育质量进行评估检测的重要依据.本课程考试大纲是依据相应的课程教学大纲制订的.本课程考试属于目标参照性考试,其及格标准为应用性、职业型大学专科专业的合格标准.一、考核目标本课程考试在考核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核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力考核要求由低到高分为“识记”、“掌握”、“运用”三个层次.识记:能对有关的名词、概念和定义进行准确说明和解释.掌握:能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经济规律进行正确说明和分析.运用:能正确认识重要的理论知识和经济规律,对实际经济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和评价.二、考核内容本课程考核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导言和基础理论部分、资本主腔肆义和社会主义部分.导言和基础理论部分的内容主要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劳动价值论.资本主义部分的内容主要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规律的基础知识,特别是一些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借鉴意义的经济理论知识.社会主义部分主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关理论知识.(一)导言和基础理论部分1.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伍冲轿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生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规律.2.商品和货币(1)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商品的价值量,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2)货币的本质和职能.(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作用.(二)资本主义部分3.剩余价值的生产(1)货币转化为资本.(2)剩余价值的生产.(3)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4)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剩余价值率.(5)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基本形式.(6)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积累,资本积聚,资本集中,资本有机构成.4.剩余价值的实现和分配(1)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循环连续进行的条件.(2)资本周转速度,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预付资本的总周转,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3)社会资本和社会总产品,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4)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5)商业判槐资本及其职能,商业利润的来源.(6)借贷资本,利息和利息率,股票价格.(7)资本主义地租及其本质,土地价格.5.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及战后的进一步发展.(3)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垄断和竞争,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垄断资本的国际化,资本输出,跨国公司,新殖民主义.(4)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6.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战后经济危机和再生产的特点.(2)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种趋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进步性、局限性及历史过渡性.(3)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产生的特点.(三)社会主义部分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公有制的含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3)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特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个人收入的非按劳分配方式.(4)共同富裕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2)市场机制及其主要特点.(3)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及其内涵,培育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4)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5)以市场为主配置资源方式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宏观调控的必要性.(6)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作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9.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运行(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性,经济效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2)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调整提高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3)宏观调控的目标、任务、手段和政策,***经济职能的转变.10.社会主义对外经济关系(1)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2)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形式.(3)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格局.三、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1.考试方式:闭卷、笔试.2.试卷分数:满分为100分(60分为及格).3.考试时间:150分钟.4.试题难易比例:容易题约30%,中等难度题约50%,难题约20%.5.试卷内容比例:导言和基础理论部分约20%,资本主义部分约40%,社会主义部分约40%.6.题型比例:选择题(含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约40%,非选择题(含简答题、论。

2.政治经济学常识

  高考政治主干知识归纳总结(经济学常识)总起来不少一本书那⒈商品和商品经济本部分是整个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由商品、货币、价值规律三部分内容组成。

  商品包括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货币包括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职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纸币的产生和发展:价值规律包括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把握商品概念还要注意物品和商品转换的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必须用于交换。

  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除了要准确把握它们的定义外,还要明确它们与商品的关系,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商品的非本质属性,因此,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物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因此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价值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反映的是人与人的关系。

  二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的对立表现在:含义不同;同商品的关系不同,在交换过程中二者必须分离,不能兼得,商品生产者要实现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消费者要获得使用价值,必须让渡价值;它们的统一表现在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这部分内容在高考中主要是考查使用价值、价值、商品三者之间的关系,另外,当前企业要面向市场、重视产品质量,其经济学依据也在这里。

  商品的价值量涉及三对概念之间的关系: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时间;单位商品价值量和商品价值总量。这三对关系是复习时的重点和难点,因此一定要彻底弄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不同类型的题目加以巩固。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如同商品、价值等概念,都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对于货币的职能,重点把握两个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要把握:为什么;表现形式,价格和交换价值的区别,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流通手段要把握:商品流通:表现形式,支付手段与流通手段的区别。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需要储备的学科知识包括现象、原因、影响、对策以及纸币的发行规律等。关于价值规律,重点把握价值、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区分决定和影响作用的不同,还需要把握其与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交易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

  此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实施“走出去战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经济结构调整等热点问题都与价值规律的作用有直接关系。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部分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两部分内容组成,具体包括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的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把握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需要区分公有制与所有制、公有与国有、主导与主体三对概念,虽都是一字之差,含义却大不相同。

  根据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对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有重大创新,需要予以特别关注。其中,我国的分配制度也根据十六大精神有所更新:(1)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2)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3)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对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要掌握其各点是什么、为什么,这对于我们观察市场经济中的现象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因此要能够记忆、理解和应用,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以后,对市场经济基本特征的认识和把握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国家宏观调控要掌握的内容主要是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国家宏观调控的任务和手段。

  教材对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进行了修改,复习时学生也要注意。3.企业和经营者本部分由企业是巾-场的主体和企业的经营者两部分组成,具体包括企业及其作用、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关于企业这一知识点,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容易在企业和市场主体的关系上出现偏差: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都是市场主体,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不要误解为只有企业才是市场主体;正确理解企业法人和法人代表,不要把法人代表误认为“法人”。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不同点和共同点,股票价格的公式在教材中虽然是以小字出现的,也要认真阅读,弄清它们之间的经济联系。

  要侧重从国企改革的角度去把握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包括改革的重要性、方向、方针、改革进程发展的情况等。另外,为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务院机构改革专门设立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对它的主要职责要有所了解。

  在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上,可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去把握;宏观上需要进行两个根本性转变:微观上除了教材所说一靠技术、二靠管理以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拓展,如扩大规模、面向市场、名牌战略、搞好服务、正当竞争、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和。

3.什么是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基础的各个时代的生产关系,尤其是着重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创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其前身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它阐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品分配的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生产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生产的重要特点是自由雇佣劳动制,工人的劳动力成为商品。

  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而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马克思发现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一天创造的价值同它每天的消耗全然不同。

  雇佣工人每天除了补偿自身劳动力价值以外,还必须额外工作若干小时,马克思称之为剩余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称之为剩余价值。还对剩余价值率、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分解等作出科学分析。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揭示资本家剥削的秘密,成为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马克思把社会产品按价值分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3个部分,从而分析了资本主义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深刻矛盾,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社会性和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日益暴露和周期性经济危机的不可避免性。

  马克思阐明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指出资本积累必然造成社会两极分化,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更为尖锐。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同资本主义私有制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从而资本主义不可避免地要让位于社会主义。

4.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各个阶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经济学。

  由于政治经济学不可能以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对象(虽然有的政治经济学也标榜自己以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对象),所以政治经济学作为范式是前经济学。对称经济学,是用对称的方法,五度空间的方法,系统论的方法,对人类经济活动中的各个因素与结构及其相互关系作逻辑的、历史的、现实的分析,从中揭示人类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经济学。

  只有以对称哲学为哲学基础、以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对称关系为自己的对象、出发点和建构体系的基本原则的对称经济学才是科学的经济学。对称经济学是政治经济学的终结,科学经济学的开始。

5.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

  本门课程的目的: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把握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的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全面认识资本运行和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问题,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以及认识在这一趋势下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从而科学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共分七章,这七章的内容结构是:

  第一章、导论。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发展以及研究对象等内容。

  第二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包括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以及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等内容。

  中心是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

  第三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

  包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特征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等内容。

  重点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生产、实现理论和垄断资本主义理论。

  第四章、资本的运行。包括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垄断阶段的资本运行和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扩展等内容。

  第五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包括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等问题。

  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运行基础,调控体系和保障体系等内容。

  第七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包括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趋势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等内容。

政治经济学复习指导及注意事项

  政治考试的根本特点是要求考生能够应用基本观点、基本原理来分析考题。

  因此,在漫长的复习阶段中,必须从两个紧密关联的步骤上下功夫:首先是牢牢把握、吃透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其次是应用基本原理灵活思考,将其运用到对现实的分析之中。

  政治经济学在首轮复习中也同样应将“基本概念”置于复习的核心地位。

  这是复习的一个指导思想。

    政治经济学在整个政治理论试题中分值比重较低,因此历年来在这一部分出论述题和材料题的频率较低,而多见于多项选择题和辨析题,而这两种题型都分外强调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透彻掌握。以近年来的辨析题为例,考查的全部都是基本概念。

  在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是对单个基本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这里一定要非常强调“理解”两个字。

  “理解”的意思是,不仅要将基本概念的定义搞清楚,还必须弄清概念中的要害之处,以及这些要害与整个概念的内在逻辑关系。

  为了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可以有意识地“反过来想”,即如果不能满足这些要害条件,概念还能成立吗?事实上在对基本概念的考查中,“反过来考”的情况非常多见。

  同时,由于政治经济学现实性相对较强,可以在复习中结合实际进行对概念外延和内涵的准确把握。

  例如关于商品的定义:“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这个基本概念的要害在两点,一是“劳动产品”(这是它的基本性质,反过来说就是未经人类劳动的产品不属于商品),二是“用来交换”(这是它的生产目的,反过来说就是自用的产品不属于商品)。

  如果理解了这两个要点,就可以很轻松地判断“阳光”(未经人类劳动)、“农民自产的口粮”(用于自我消费)到底是不是商品。

  如果能举出现实的例子作为对概念的解释,理解和掌握自不待言。

    其次是对同一章节内相关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把握。

    政治经济学往往从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引申出多个概念,共同构成一个概念体系,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就成为考查的重点。

  从上面所列历年辨析题可以看出,此类考题出现最为频繁。

  例如在“地租”概念体系中,就包括“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垄断地租”、“建筑地段地租、矿山地租”这些基本概念。

  在平常的复搜键习中,要特别注重对这些“概念群”的总结和辨析。

    第三,要注意不同章节中相关基本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政治经济学共有八章内容,重点是第二至第五章,而这四章旁漏唤的有关概念和原理的内在逻辑极其严密。

  它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从剩余价值的生产到剩余价值的实现和分割,从单个资本分析到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分析,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因此政治经济学运凯中的难题一般就出在跨章节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联系和比较上。

  例如: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演化形式(从围绕价值波动到围绕生产价格波动);简单商品经济的生产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联系与区别;马克思关于资本的两种划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的联系与区别;职能资本与非职能资本的划分及其两者在收益上的差别;资本有机构成和地租理论的联系(农业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低带来的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等,都是需要认真把握和深入理解的。

  一个对应原则是应该站在整个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高度,把握这些概念内在的联系和区别。

    如何准确理解和掌握政治经济学中这些抽象的“基本概念”?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建议广大考生从3个层面来准备。

    第一层面,单个的“基本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有些考生复习政治经济学的策略是“重记忆,轻理解”,这是极其错误的。正确复习方法是“重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第二层面,同一章节内相关基本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这些是考研试题中出现频率的部分。这里仅以“地租、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垄断地租、建筑地段地租、矿山地租”为例。

  广大考生除了把握这些概念的准确定义外,还应把握以下三点:

    首先,按照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任何地租都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我国现阶段对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租实行收费制度,正是地租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其次,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都是从理论上概括的资本主义地租的形式,其中前两种是资本主义地租的基本形式。

  至于矿山地租、建筑地段地租,则是相对于农业地租而言的,都属于现实经济生活中具体的地租。

  应当明确,在任何一种具体的地租中(农业地租、矿山地租和建筑地段地租)都必然包含绝对地租;若租种的是优等地或地理位置较好的土地,除须交纳绝对地租外,还要交纳级差地租;若租种的是带垄断性质的稀缺的特优地,除交纳前两种地租外,还要交纳垄断地租。

    最后,要注意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各自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不同的;资本主义地租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来源于剩余价值,但其实质都是超额利润,即剩余价值中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部分才是地租。

    第三层面,不同章节中相关基本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例如:简单商品经济的生产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联系与区别;马克思关于资本的两种划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的联系与区别;职能资本与非职能资本的划分及其两者在收益上的差别;资本有机构成的差别对各部门、同一部门内各企业利润率水平的不同影响等等,都是需要认真把握和深入理解的。

  我们在进行复习时则应该注意:

    (1)在普遍联系中把握本学科的内容结构体系,把教学辅导书作为学习的工具。

    “政经”是一门具有严密逻辑结构和科学体系的经济学科,由于其自身理论性比较强,抽象性概念比较多,一开始可能比较难以理解。因此需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法,去理解本学科中大量的概念和范畴。

    更为重要的是,本学科中大量概念的出现有着先后及内在的逻辑联系,对其理解应遵循先后顺序,在普遍联系中把握本学科的内容结构体系。对一些跨学科跨章节比较重要的知识点,要前后相互对照着复习。

    例如,在复习第二章商品经济、价值规律时可以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关内容一起思考。在复习资本循环和周转、社会资本再生产、股份公司、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干预和调节的内容和形式等一些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化大生产规律和经济运行方式、企业组织形式的原理时,可结合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等知识点来加以复习,这样可以提高理解深度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内容分析如下: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有关适合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原理要特别引起重视,如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等。

  因为无论对资本主义经济,还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说,市场是配置社会资源的基本方式,而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的都是价值规律这个共同的东西。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不但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资金的循环和周转能否顺利进行,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方面和微观方面的顺利进行。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关于社会再生产的类型、条件的原理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再生产有着理论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注意概念、观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门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抽象性的概念比较多,且许多概念之间存在极强的相关性。

  从近几年的试卷可以看出,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容易混淆的考点可以变化不同的角度反复考查。

    另外,本学科还有许多有着紧密联系的概念和观点。

  考生一定要根据教材仔细地理解,对有这种关系的概念和观点,很容易出选择题和辨析题。

  如:商品的二因素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劳动力、劳动和资本主义工资的关系等。

  在复习中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只是第一步,还应该掌握它们之间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关系,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学习好政治经济学课程,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参加辅导活动,如听辅导课或阅读辅导材料。当然,参加辅导活动应以教材为基础,决不能以参加辅导活动代替个人自学和阅读教材。

    (2)要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弄懂重点问题。研读材料的方法是由“粗读”到“精读”,在“粗读”的基础上“精读”。

    “粗读”就是浏览全书的框架体系和章节结构:“精读”则是认真地学习每一章的具体内容,掌握每一个知识点。“粗读”和“精读”的结合,就是对全书体系的把握,对章节结构的把握,以及对每一章具体内容的把握。

    在由“粗读”到“精读”的过程中,考生会遇到如何正确处理好系统学习与重点掌握的问题。

  政治经济学这门学科如同其他学科一样,有其重点问题。

  所谓重点是指在政治经济学整个理论体系中最基本的关键性原理,它们是理解其他问题的枢纽。

  复习必须有重点,即对整个学科的重点理论,要重点学习和掌握。

  比如资本主义部分中,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是重点理论,学好这部分理论,对其他理论的学习和理解有直接的帮助。

  此外,对学习中的难点和疑点,要尽量弄清楚,一方面可以在联系性思考中,对难点、疑点逐渐解难释疑;另一方面可通过助学、辅导来解决自己搞不懂的问题。

    但是,进行复习,决不能只是单纯地抓重点,而应首先抓好系统全面的学习。

  这是因为:第一,政治经济学本身是一门理论性和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具有严密的科学体系,有关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及其相互间的联系,只有通过系统学习才能理解和掌握。

  第二,硕士生入学考试题型多样,几乎覆盖教材的各个章节,并非只考重点问题,非重点问题也要考,所以必须以全面系统学习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深入领会重点问题和重点章节。

  如果单纯孤立地抓重点,或是在临考之前短时间内突击学习,做不到系统自学和全面理解,必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

自考本科经济学难不难?

  经济学自考本科考试科目包括:国际经济学猛野游、国际金融、世界市场行情、对外经济管理概论、线性代数(经管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政治经济学(财经类)、计量经济学、英语(二)、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经济思想史等考试科目。

  从考试科目上来看,经济学会涉及到线性代数,金融学,英语等科目,这些科目对于很多考生来说都是噩梦的存在,如果数学英语基础较差也没有什么专业基础的话,想要通过经济学自考本科的考试难度还是很大的。

自考报名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均可按省教育考试院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报名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已公布停考的专业,仅限在籍考生按有关文件规定报枝销考。

  3、考生报考自学考试本科层次专业,申请毕业时须通过“前置学历”认证。如果不能提供专科或以上学历证书是无法办理自考本科毕业的。

自考毕业条件

  1、考完本专业考试计划所规定的理论课程且考试成绩合格。

  2、完成该专业所规定的实践性环节课程考核,并取得合格成绩。

  3、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

  4、办理本科毕业证书者,必须具有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及以上毕业证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要点

第一章

    1-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1-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生产。

    1-3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最主要的标志是:生产工具。

    1-4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生产。

    1-5要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1-6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更的经济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

    1-7社会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1-8劳动过程的三个简单要素: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1-9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拦悄相比,鲜明的特征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第二章

  2-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两个基本条件:

    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存在;

    ⑵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私有制的产生)。

    2-2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价值。

    2-3从本质上看,决定两种商品相互交换数量比例的是:价值。

    2-4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2-5形成商品使用价值的劳动是:卜孙具体劳动;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抽象劳动。

    2-6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互相交换的原因,在于它们: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7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期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则其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

    2-8当农业受灾,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时,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2-9商品经济的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10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11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12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2-13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数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次数成反比。

    2-14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所以商品的价格:与简弊渣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2-1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第三章

    3-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3-2资本主义商品价值中,工人新创造的价值是:v m。

    3-3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经济范畴是:剩余价值率。

    3-4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3-5单个资本增大的途径:资本积聚、资本集中。

    3-6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结果,是由资本积累而引起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增加。

    3-7资本集中:是把原来分散的众多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

    3-8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3-9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工作日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3-10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是依靠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3-11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3-12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却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3-13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

    3-14资本有机构成是指:以技术构成为基础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3-15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3-16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3-17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随着资本的增长对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而出现的过剩人口。

    3-18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是: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条件下资本积累的结果。

 第四章

    4-1产业资本(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G—W…P…W′—G′。

    4-2生产资本的循环公式是:P…W′—G?G—W…P。

    4-3商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W′—G?G—W…P…W′。

    4-4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4-5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4-6资本的循环速度:同周转时间成反比;同周转次数成正比。

    4-7产业资本循环中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阶段是:销售阶段。

    4-8资本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4-9加快资本周转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率和年剩余价值量,根本原因是: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4-10资本家加速资本周转能够:提高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4-11根据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可将其划分为: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原材料、劳动力)。

    4-12能够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形态是:生产资本。

    4-13固定资本的磨损分为:物质磨损和精神磨损。

    4-14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社会总产品。

    4-15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4-16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Ⅰ(v+m)=Ⅱc

    引申:①Ⅰ(c+v+m)=Ⅰc+Ⅱc;

  ②Ⅱ(c+v+m)=Ⅰ(v+m)+Ⅱ(v+m)

    4-17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①Ⅰ(v+m)>Ⅱc(追加生产资料);

  ②Ⅱ(c+v-)>Ⅰ(v+)(追加消费资料)

  4-18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Ⅰ(v+△v+)=Ⅱ(c+△c)

  引申:①Ⅰ(c+v+m)=Ⅰ(c+△c)+Ⅱ(c+△c)

  ②Ⅱ(c+v+m+△v+)+Ⅱ(v+△v+)

  4-19一个企业投资25万元购置机器,其使用期为5年,50万元购置厂房,其使用期为20年,5万元购置工具,其使用期为5年,10万元用于购买原材料,10万元用于支付工资,已知其流动资本一年可周转5次,不考虑固定资本精神磨损,这个企业的预付资本一年中的总周转次数为:1.085次

  (公式:预付资本一年中的总周转次数=)

    4-2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4-2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②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其中,②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

  第五章

    5-1资本主义生产成本是生产单位商品: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c v)。

    5-2生产成本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是因为抹杀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

    5-3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价值中,既是新创造价值的一部分,又是生产成本组成部分的是:v。

    5-4当资本家把生产中所耗费的资本视为成本价格时,商品价值就表现为:k m或K P。

    5-5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5-6剩余价值和利润在量上的关系是:剩余价值量决定(等于)利润量。

    5-7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把剩余价值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5-8资本主义利润率等于: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5-9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在量上:利润率小于剩余价值率。

    5-10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剥削程度;利润率反映的是预付总资本的增殖程度。

    5-11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率、生产价格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5-12商品的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5-13从全社会看:①利润量等于剩余价值量;②生产价格等于价值。

    5-14生产价格的构成是: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

  5-15生产价格形成后:在各个生产部门内部,最先改进技术的企业仍能得到超额利润.

    5-16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变为:①商品交换不再是以价值而是以生产价格为基础;②市场价格不是围绕价值而是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5-17超额利润反映的是: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之间的关系;平均利润反映的是: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

    5-18超额利润是: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

    5-19平均利润形成后,在各生产部门内部:最先改进技术的企业仍能获得超额利润。

  第六章

    6-1商业资本执行的是产业资本运动中的:商品资本职能。

    6-2资本主义的商业资本是:商品资本的独立化形态。

    6-3商业利润是商业职工:剩余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

    6-4流通费用分为生产性流通费用(保管费、运输费、包装费)、纯粹流通费用(建筑费、设备费、广告费、簿记费、工资)。

    6-5纯粹流通费用的补偿途径是:从剩余价值中扣除;生产性流通费用的补偿途径是:直接加入商品价值

    6-6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6-7商业利润是商业职工:在剩余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

    6-8从事商品经营活动的商业资本所获得的利润相当于:平均利润。

    6-9商业利润率相当于:平均利润率。

    6-10资本主义利息率是:利息和借贷资本的比率。

    6-11银行利润率等于:银行利润与银行自有资本的比率。

    6-12资本主义利息的本质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6-1借贷资本的产生,使资本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发生分离。

    6-14利息率和平均利润率在量上的关系是:利息率低于平均利润率,且同方向变化。

    6-15在平均利润率一定的情况下,决定一个国家利息率的最主要因素是: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

    6-16影响利息率高低的因素:①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影响利息率的高低;

    ②当平均利润率一定时,利息率取决于平均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利润的比例。

    6-17企业利润在数量上是:平均利润和利息的差额。

    例:某产业资本家,依靠200万元借贷资本经营产业,年利息率为6%,一年后得到20万元利润,该资本家得到的企业利润应为:8万元。

  6-18负责股份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的是:总经理

    6-19股票价格=股息/利息率。

    6-20股票价格是:资本化的股息收入。

    6-21有一张票面额为100元的股票,当股息为20元时,价格为400元,如果银行存款年利息率不变,股息为40元时,则该股票价格应为:800元。

    6-22资本主义地租是由:农业中的超额利润转化的。

    6-23级差地租是:社会生产价格和个别生产价格的差额。

    6-24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它和土地私有权没有任何联系。

    6-25形成级差地租Ⅰ的条件:①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②不同地块地理位置的差别。

    6-26形成级差地租Ⅱ的条件: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

    6-27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6-28资本主义绝对地租是:价值和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6-29土地没有价值,土地价格并不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实际上,土地价格是:资本化的地租。

  6-30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

 第七章

    7-1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是:金融资本,它是由垄断的工业资本和垄断的银行资本融合生长形成的一种新的资本形式。

    7-2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统治是通过实行“参与制”实现的,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通过控制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在政治上的统治上通过“个人联合”实现的。

    7-3垄断价格是: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

    7-4商品的垄断价格高于价值意味着:商品价格总额仍然与价值总额相等。

    7-5垄断价格的出现表明,垄断能:提高或压低个别商品的价格,但受价值规律制约。

    7-6资本主义垄断阶段:垄断和竞争并存。

    7-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7-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经济管理和调节体现的是: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7-9自由竞争和生产和资本集中的关系是: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7-10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发展: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第八章

    8-1从资本形态上划分,资本输出的形式有:借贷资本输出、生产资本输出。

    8-2从资本输出主体划分,资本输出的形式有:私人资本输出、国家资本输出。

    8-3各国垄断组织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产生了:国际垄断同盟。

    8-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国际垄断组织形式是:跨国公司。

    8-5二次大战后,垄断组织的新形式是:混合联合公司。

  8-6垄断资本主义阶级大量对外输出资本的必要性在于,国内资本过剩:但无获取垄断利润的有利投资场所

  8-7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产生大量过剩资本的根本原因是:垄断资本必须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第九章

    9-1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经济迅速发展和停滞两种趋势的根源是:垄断。

    9-2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规律作用的结果。

    9-3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9-4垄断资本人为阻碍技术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依靠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9-5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质未变,但有局部调整。

    9-6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这主要是指:生产全面社会化。

  第十章

    10-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基础。

    10-2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10-3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最重要的途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10-4按劳分配原则是一种形式上平等而事实上不平等的权利。

    10-5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

求助读书报告

介绍一篇读书心得报告做为范例:

一、书名:苦涩的成长

二、著者:朱炎

三、出版社:民国七十三年19版/台北市/尔雅出版社

四、页数:141

五、内容大意:

  这本书包括十篇文章,可称为给青年的十封信,十个主题,每个都有对象。

  首篇「爱」,阐释爱的作用,同时辨明时下对爱的曲解以及赢得真爱之道。

  次篇「青春」,从描述误解青春的特质中,勉励青年应有刻苦耐劳,独立自主又淳朴谦虚气质,进而体认出一个人的价值,在於他对人类社会的实际贡献。

  第三篇「火凤凰」,系以火凤凰的行径为喻,勉青年要有理想,要有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第四篇「挫折」,以「衣衫的领子、袖子最易磨损」之巧喻,勉青年要有面对挫折,不畏挑战的勇气,并体认领导人物,注定要比别人承受更大的挫折。

  第五篇「孤独」,简介离群索居以独立思考的生活方法,鼓励能不畏寂寞,进而领略孤独的况味,以及学习多单独思考问题。

  第六篇「怨尤」,说明报怨之害,便是自动地放弃了自己生存的权利与否定自己生命的意义,勉人行事宜务实,切忌好高骛远。

  第七篇「蛊惑」,勉青年由自持、制欲、去私、不惑使自己清醒之后,进而慎思明辨,知保留自己文化的特质与优良传统,进而培养有为光明远景献身的气概。

  第八篇「孝道」,阐明践行孝道,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年长的父母、祖父母适应这个变迁的社会,让他们由阴暗的角落里走进阳光,享受现代生活的乐趣。

  第九篇「生活的艺术」,说明生活本是一种需要勇气与魄力的大艺术,并且唯有从生活的简化中,才能使心灵苏活,提高生活的境界。

  末篇「人类的母亲」,阐释女性的尊严乃人性尊严的基石,肯定人性必须有尊严,就得从尊重女性人格做起,尽力维护女性尊严。

  书末还有朱炎先生写作年表,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从前吃苦,现在有成就而将来成就不可限量的人,其阅历足可为青年之导师。

六、读后心得:

  朱炎先生是一个从前吃过苦,现在有成就的人,他的丰富阅历使他能穿过人生重叠的层面,看得深,看得远,有智慧。

  他在备尝生长的痛苦,又把痛苦转化为喜悦之后,用心写一本小书,一本形体小而价值大的书。

  他费尽苦心,辛苦写成,成果是甜美的。

  在这个纷纷用悲观来表示深度的时代,他这本书从深处发掘乐观,在这个用偏激表示造诣的时代,他这本书完备而中和,更显得难能可贵。

  他在走完了人生最艰难的一段长途之后,伫足回头,看看后面的人走得怎么样,鼓励能好好的走。

  这一份奉献,令我敬佩也使我感动。

  这十篇文章虽各自独立镇搭,但脉络相通,浑然如一,像一条山脉十座山峰,根本上扮旅宽,他提供人生在世的一种观点,一种哲学。

  没有哲学和没有面包同样令人活不下去。

  他从上游解决人生问题,正本清源。

  这种建设工作,可以使医生、警察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忙碌。

  这十篇文章,一方面探讨了人生潜藏於内的幽微,一方面勾勒了人生形之於外的峥嵘,同时也给理想的中国青年摹出风貌典型。

  人在青年时期辛苦寻觅的东西,大半都在这本书里。

七、评语:

  朱炎先生是一位热爱学问而有学问,热爱真理而认识真理,热爱青年而了解青年,热爱人生而能奉献自己,不但是一个卓越的散文家,更是一个把墨水变成热血的人。他的笔是一座桥,从他的内心到读者内心,交流互通,如响斯应。

  推销钢琴的广告有一句话:「学琴的孩子不会学坏」,意思是说音乐能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境界,使人发现并追求较完美的模式。我厅亮也要说,熟读朱炎教授这本书的人也不会学坏,因为他不会走错路。

  中国多一本这样的书,就可以少一座监狱。

  八、附注:本书六十七年初版,时著者年四十二岁。

《政治经济学原理》资料1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学习目的和要求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便于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门科学,我们首先应该了解政治经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要了解有关研究对象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明确学习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简单地说就是生产关系。它的任务就是要发现和阐明人类社会各个历史阶段上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为什么政治经济学要研究物质生产领域内的社会关系呢?这是因为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从而也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物质资料生产不仅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而且是人类社会得以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或者说劳动过程,首先是人们同自然界发生关系的过程,是人们通过自己活动来改造自然界的物质,使之适合于自己需要的过程。不论在什么社会,人们要进行生产,都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迹告世 劳动,作为生产过程的要素,就是人类劳动力的使用,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物质使它适合自己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

    劳动对象是指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

    劳动资料(或劳动手段)是人们用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所需要的一切物质资料。

  在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从广义上说,除了生产工具以外,凡是劳动过程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如土地、厂房、运河、道路等等,都属于劳动资料。

    劳动过程的结果便是劳动产品,是经过了形态、性能变化而适合于人们需要的自然物质。

  从劳动过程的结果,也就是从劳动产品的角度来看,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者结合起来便成为生产资料,劳动过程也就是生产过程。

  社会生产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人始终是生产过程的主体,人及其劳动,始终是具有创造性的、能动的要素,生产资料则是被动的物质要素。

  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物的因素,把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夸大到可以完全脱离客观物质条件的地步。

  离开了生产所必需的客观物质条件,人们是不能进行生产的。

    二、生产力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社会谋得物质资料的方友岁式,它包括二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方式便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

    生产力也称社会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界,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它反映人们对自然界的关系,显示出人们是怎样控制、改造和利用自然界的物质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物质资料。

    生产力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总称为生产资料,是生产力中物的因素,劳动者是生产力中人的因素。

  其中劳动者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生产力中还包括科学技术,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为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有两个特点:

    第一,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的各个要素中。

  劳动者掌握先进生产技术,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科学技术的进步还集中体现在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发明上。

  科技的发展促使生产工具发生巨大变革,生产力的发展又将产生一次革命性的飞跃。

    第二,科学技术是间接的生产力。

  因为科学技术要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必须经过一个中间环节,即科技成果直接到生产中去应用。

  在当前,我国必须加快科研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各类科技市场,加强科研单位和生产单位的联系,目的就是要加强科研的创新能力,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使生产力能够更快的发展。

    三、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的另一个方面是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生产总是社会的生产,并不仅仅是物质产品的直接生产过程,还有产品在人们之间的分配、交换和消费的过程。

  因此,社会生产的总过程包括生产过程(直接生产过程)、分配过程、交换过程和消费过程等四个环节,其中,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和交换是联系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

  在这四个环节中,生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也起着巨大的反作用,即促进或延缓生产发展的作用。

  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为:

    第一,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生姿肢产关系的性质,所以,生产的社会性质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决定的。

    第二,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对象。

    第三,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结构和水平。

    第四,生产还决定了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具体方式。

  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

    第一,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适应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分配方式,能够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就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就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就阻碍,甚至破坏生产的发展。

    第二,交换规模的扩大,交换速度的加快,交换方式的进步,可以大大提高商品流通的速度,节省流通费用,从而可以增加生产领域的投资,加快生产部门的周转,从而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交换规模小,交换速度减缓,交换方式陈旧,那么,用于流通领域的投资增加,生产部门的周转减慢,从而生产的发展速度就要减慢。

    第三,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从而是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生产过程才算最后完成了。

  只有产品被人们消费了,在货币形态上商品价值实现了,社会再生产过程才能开始。

  同时,消费还创造出新的需求。

  消费需求不断发展,变化迅速,这种需求会创造出生产的动力,促进生产的发展。

    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生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化。

    我们研究生产关系时,不仅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中去研究,而且还必须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去研究。因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和斗争不是孤立的,而是同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密切相联,不可分离的。

    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第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五、经济规律经济规律就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存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了经济过程发展的必然趋势。

    社会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经济规律的产生、存在和发生作用,都是由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这里讲的经济条件主要是指社会生产关系。

  经济规律的产生、存在和发挥作用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也不能采取不承认主义。

    承认和认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一切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否则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就不能成功,经济建设必然受到挫折。

    根据经济规律赖以产生和发生作用的经济条件不同,经济规律有三种基本类型:(1)某个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它体现了这个社会生产关系特有的本质联系,如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剩余价值规律。

  (2)几个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它体现了某几个社会生产关系的共同的本质的联系,如价值规律。

  (3)一切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它体现了一切社会生产共有的本质联系,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每一个社会形态中既包含了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特有的经济规律,也包含了几个社会和一切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构成一个规律体系。

  在这个规律体系中,总是存在着一个经济规律起着主导作用,它决定了这个社会生产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决定了这个社会生产的本质,决定了这个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在这个规律体系中,其他经济规律的作用范围、程序、方式都要受到它的决定和制约。

  这个规律就叫基本经济规律,例如,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剩余价值规律,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生产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规律,就是基本经济规律。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生产关系实质上是人们的物质利益关系,在阶级社会里,就表现为阶级关系,生产关系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

  所以,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决定它是一门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科学。

  各个阶级都有本阶级自己的政治经济学,而没有各个阶级共有的政治经济学。

    由于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同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所指引的方向是一致的,所以,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实现了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一、政治经济学是具有阶级性的科学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生产关系实质上是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在阶级社会里,人们的生产关系,或物质利益关系表现为阶级关系,并且是决定各个阶级进行经济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法律等活动的根本动因。

  所以,在存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时代,政治经济学总是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党性,它总是为一定的阶级利益服务的。

  历从来不存在超阶级的政治经济学,从而只能有各个阶级的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是随着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而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与巩固中起过积极的促进作用。

  它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亚当。

  斯密和大卫。

  李嘉图等人。

    后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和斗争日益尖锐,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就抛弃了科学态度来研究经济问题,而是专门为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作辩护,于是产生了资产阶级的庸俗政治经济学。

    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产生了19世纪初期,维护小生产的私有制,并加以理想化。

    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中叶创立的。

  列宁对于帝国主义时期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作了科学的分析,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而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而且是对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向一个新阶段。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一门能够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又是一门具有无产阶级的阶级性和党性的科学。

  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是高度统一的。

  党性是阶级性的集中表现,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党性越强,它的科学性也就越强。

  这是因为,无产阶级是当代最先进的、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它是大公无私的;社会历史必然向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前进的方向同无产阶级争取彻底解放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这些都决定了无产阶级敢于正视真理,敢于坚持真理,关心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高度地结合起来,以便顺利地改造社会,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第三节 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政治经济学具有重大意义:第一,学习政治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更加自觉地、积极地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奋斗。

  第二,学习政治经济学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第三,学习政治经济学能够帮助我们完整地、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和坚持邓小平理论,增强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