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教育案例分析:为什么幼儿表现出不良行为?

作者:慕光鹏时间:2023-07-18 00:46:41

导读:" 幼儿园小班教育案例分析:为什么幼儿表现出不良行为?介绍:幼儿在幼儿园时,有时会表现出一些不良行为,例如撕坏书籍、打人、抢夺玩具等。这些行为往往引起教师和家长的关注和担忧。那么,为什么幼儿会表现出不良行为呢?下面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和相应的解决方案。解决方案:"

幼儿园小班教育案例分析:为什么幼儿表现出不良行为?

介绍:

  幼儿在幼儿园时,有时会表现出一些不良行为,例如撕坏书籍、打人、抢夺玩具等。

  这些行为往往引起教师和家长的关注和担忧。

  那么,为什么幼儿会表现出不良行为呢?下面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和相应的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

1.缺乏社交技能和情绪管理能力

解决方案:

  -教师可以设置小组活动,鼓励幼儿与其他孩子互动,学习分享和合作。

  -教师可以教导幼儿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例如通过言语和肢体语言的表达。

  -家长可以与幼儿进行游戏和互动,帮助他们学习社交技能和情绪管理能力。

2.注意力不集中和自控能力差

解决方案:

  -教师可以设置简短的活动,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例如音乐和舞蹈活动。

  -教师可以采用清晰的指令和规则,帮助幼儿建立自控能力。

  -家长可以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减少干扰,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

3.缺乏自信和独立性

解决方案:

  -教师可以提供给幼儿一些简单的任务和责任,鼓励他们尝试和完成。

  -教师可以表扬幼儿的努力和成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家长可以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空间,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4.需求不满足和情绪压力

解决方案:

  -教师可以提供一个温暖和支持的环境,关注幼儿的需求和情绪,并提供适当的帮助和安慰。

  -教师可以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情况和压力,以便采取相应的支持措施。

  -家长可以与教师合作,互相交流幼儿的需求和情绪,共同为幼儿提供支持。

总结:

  幼儿园小班教育中,幼儿表现出不良行为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缺乏社交技能和情绪管理能力,注意力不集中和自控能力差,缺乏自信和独立性,以及需求不满足和情绪压力。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可以帮助幼儿克服这些问题,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交能力。

幼儿园小班教育案例分析:幼儿不良行为

    面对一个不良行为的孩子,我该怎么办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育案例分析:幼儿不良行为,欢迎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查看。

  一、幼儿情况分析

    孩子活泼好动,性格开朗,平时很喜欢帮老师和小朋友做事情。

  但是每当老师和小朋友指出他犯的错误时,他总是不肯认错,而且还很不高兴。

  孩子在班上属于各个方面发展都很好的孩子,在幼儿群体中有一种惟我独尊的骄傲感,从未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另外,他在家中也备受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父母的百般呵护,宠爱,孩子第一次来幼儿园时,,到现在一直都要哭。

  老师接过来一会他就好了,老师问他明天来了就不要哭了,他回答得很快,说:"好,明天来了我不哭。

  "可是第二天会照常哭。

  他刚来园的时候自理能力表现得很差,属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类型。

  还经常告状,他告状时你不理他,他就会说你打他或是就找别的小朋友帮他打报复平,直到有小朋友帮他为止,他就会满意的笑。

  二、成因分析

    面对这样一个孩子,我该怎么办呢?我先了解造成他这种情况的原因。

  有的是因为紧张、恐惧或被人嘲笑等因素引起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潜意识中为自己不在受伤害,内心很自然产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有的则是因为环境因素造成的如家庭成员之间的原因。

  三、具体实施

  (1)家长工作

    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并把教育思想说给家长听,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2)对策

    行为1孩子:玩玩具的时候喜欢一个人玩,不和同伴进行交流。

    措施:我们在平常聂理硕创设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比如,我们利用早晨活动时间,让孩子进行分组自由交流,尽量让小朋友的情绪愉快,制造一种良好的生活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小朋友和睦相处,回家也逐渐地愿意跟父母交谈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情。

    成效: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培养,他在班里基本能够和同伴进行交流,并且开心地与同伴进行游戏。

    行为2:当我们出去户外活动时,孩子在活动中和小朋友发生争执时老师及时帮助他分析情况。

    措施:增强孩子交往的机会,并请家长配合有空时多带她到外面接触其他人。

  例如,公园、小区楼下……在交流中产生和发展的,要增加孩子的交往的机会,创设情感交流的机会。

  孩子只有在广泛的交往中,感到有很多东西,他活动中才会积极起来。

  尤其是孩子之间的交往更是重要,因为他们身心发展有相同特点,也有共同语言。

  渐渐地他在自理能力,自我服务意识也强了许多。

    成效:经过一段时间的配合与实施措施,孩子的性格有了大的变化,变得敢开朗多了。

    3、在日常生活中我观察到孩子在自我服务意识方面的情况。

    措施:我们三位老师共同商量,先结合家长及时沟通好情况,在园里我们就邀请孩子做小值日生,要他融入我们幼儿园的大家庭。

    成效:经过一段时间的配合与实施措施,孩子开始愿意上幼儿园了,也不会哭闹了。这时孩子和孩子的家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笑脸,此时我们三位老师也觉得很欣慰。

  四、效果记录

    将近半个学期的努力,孩子会积极主动与同伴交往,上课老师提问也爱回答,性格比以前开朗多了,自理能力强得多了,也爱上幼儿园了,看见孩子来幼儿园都高高兴兴的我们三位老师也觉得很欣慰。

幼儿教育中幼儿不良行为的有效对策,改变幼儿不良行为的策略有哪些?请你...

  在——个案例分析中,豪伊入园才几天,由于不熟悉幼儿园的生活,每次进入活动室,她都会站在小椅子旁,抬起头,哭了一会儿,然后高兴地玩耍。

  对孩子的这种情况进行案例分析,一般是老师和孩子不熟悉,心虚、无聊造成的。为了让孩子入园不哭、肯留下,老师必须多关注孩子,做孩子的良师益友,让孩子成为真正的伴侣。

  对策1.老师指导豪豪观察其他孩子们入园后做什么,有没有哭。

  豪不看大家,只是一个劲儿地哭。

  老师温柔地说。

  “豪豪,我们这样吧。

  睁开眼睛看着孩子们,让他们放学后早点回家。

  如果你不看孩子们,你就不用向学校请假回家。

  老师在这里玩。

  “豪豪听说要离开自己,马上停止了哭声,望着老师。

  老师引导他观孙带弊察其他孩子们是否在哭。

  他们在做什么,豪豪能做什么,老师引导了豪豪。

  进入活动室不哭,可以和自己熟悉的孩子们聊天,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区域玩,可以让澳大利亚参加。

  2.离园前对豪豪进行教育,咨询豪豪今天认识了哪些孩子,认识了哪些老师,豪豪和老师,孩子们做了什么,豪豪是否想做。

明天来不来幼儿园,上幼儿园的时候也不哭,“哭”怎么办,“不哭”怎么办,怎么办?

  让澳大利亚了解这许多事情。

  效果1.豪豪看到则族了很多孩子。

  他们中有些人在聊天,有些人在玩玩具。

  他很快就成了他们中的一员,不再孤单,也不再无聊,他融入了集体。

  2.豪喜欢上幼儿园了。

  我感冒了,也不愿意呆在家里了。

  我特别喜欢入园,和老师和孩子们在一起。

小班个案分析与措施【三篇】

  【#亲子教育#导语】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可按照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个方面,还可按其它方式作不同的划分。那么,作为幼教该如何写个案分析?下面为您提供了小班个案分析与措施【三篇】,供您参考。

  【篇一】

  一、案例重现

    豆豆,3周岁,我们小二班的一名幼儿刚入园时有很严重的挑食现象。

  中午,我们给小朋友端上热气腾腾的饭菜,面对鸡腿和青菜,小朋友们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只有楠楠盯着碗,拨弄着衣角,一口也不吃。

  “豆豆,快吃啊。

  ”豆豆看着我不动。

  “那老师喂你。

  ”豆豆还是不动,小嘴紧闭,最后才轻轻地说:“老师,我只吃白饭。

  ”无奈之下,老师只好盛了碗白饭给他,结果豆豆很快就吃完了。

  我持续对豆豆进行了两周的观察,发现他几乎每天如此,一看到菜就摇头:“我不要,我只吃白饭。

  ”。

  二、原因分析

  针对豆豆的情况,我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家访,综合平时的观察,发现造成豆豆挑食习惯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祖辈家长的溺爱

    第一次家访时,我们看到这样一幕:豆豆边吃饭边玩玩具,爷爷奶奶端着饭菜在一旁等着,豆豆高兴了就跑过来吃一口。殊不知,这样的进食习惯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二)零食摄入过量

    家访中我还发现,豆豆零食很多,因为没有好好吃饭,孩子很容易感到饥饿。于是,爸爸妈妈给豆豆准备了各种零食,生怕孩子饿着。

  (三)孩子自我中心意识严重

    家长的一味迁就,使豆豆形成了自我中心意识,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爱吃饭,饿了就吃零食,父母听之任之。

  久而久之,豆豆便知道自己在家庭成员中处于“特殊”位置,想吃什么就一定要吃到,不想吃的东西怎么样都不会吃。

  在幼儿园也是如此,每天中午的饭菜豆豆看都不看,更别说吃了。

    因此,要想改掉豆豆的不良饮食习惯,不仅需要家长的注意,幼儿园老师也应采取措施,帮助孩子纠正不良的用餐习惯。

  (四)幼儿活动量过小,体力消耗过少

    适量的运动会消耗幼儿体力,使幼儿产生饥饿感,增强幼儿进食的欲望。

  豆豆是个不喜欢运动的孩子,身体的协调性也比较差,是班里为数不多的不会拍球的孩子之一。

  没有运动量的消耗,到了饭点,豆豆也就很难有强烈的饥饿感,看什么都不想吃,闻什么都不香。

  因此,当务之急是引导豆豆多参与体育运动。

  【篇二】

    区域活动结束了,绘画区的孩子们纷纷把自己画的画放到了展示板上,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向伙伴们介绍起自己的作品,一幅喜滋滋的样子透露出自豪。

  咦,怎麽才五张作品,我数了数,发现少了一张作品,我的目光投向美工区的孩子们,我问:“谁画的画还没贴在展示板上,如果不会贴老师帮你贴。

  ”当我说完后,发现坐在那里的***低下了头,坐在他旁边的李依达抢着说:“老师,他画得不好,画得乱七八糟。

  ”我说:“不会吧,***,你画的画拿来给老师看看。

  ”这时***下意识的用手摸了摸自己的裤兜,但是迟迟不肯拿出来,当着小朋友的面他可能不好意思,看到这种情况,为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我没有再追问下去,而是说:“平时***不爱来美工区,今天能来就是一种进步,画不好也没关系,多画几次,慢慢会画好的。

  ”说完,我用鼓励的目光向***示意,她也会意的点点头。

    后来,我在空闲的时间里与她单独交流,我问他:“你今天画的什麽画?”她回答说:“小猫。

  ”我说:“把你画的小猫给老师看看好吗?”她说:“我把它扔了。

  ”看着它那鼓鼓的口袋,我对他说“说谎可不是好孩子,那是你自己画的画,才舍不得扔呢,一定是你把小猫藏起来了,让我找找好吗?”说完,我故意指着他空空的上衣口袋说:“在这里。

  ”她把口袋翻过来,对我说:“没有。

  ”我又指指另一个上衣口袋说:“在这里。

  ”这时她忍不住地笑着说:“也没有!”我指着她侧面的裤子口袋说:“那肯定在这个口袋里。

  ”“猜对了”她高兴地说,同时把画从口袋里拿了出来,我从她手中接过有些皱的画纸,打开画看了起来,画面上小猫的确不是很好。

  但毕竟孩子在绘画的过程中,也投入了情感,也付出了辛苦,孩子的发展是有差异的,对于孩子来说,只要她参加了活动,凭自己的能力完成了作品,就是一种进步,一种成功。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孩子。

  因为孩子的自尊心总是受到对他们有重要意义的他人评价的影响,而教师就是有重要意义的他人之一,我要维护孩子的自尊心,不能让她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想到这,我连忙对他说:“***,你画的画一点儿也不比别人差,不过,老师相信你明天画的会更好!”她冲我笑了笑说:“我会的。

  ”说完,愉快地和小伙伴玩去了。

    到了第二天区域活动时,***又来到了绘画区,似乎要兑现诺言,她拿起笔又开始了画画,我很关注她,对她进行了个别帮助指导,当区域活动接近尾声时,孩子之间进行了作品展示交流,***兴致勃勃地介绍自己画的内容,言语间充满了自豪。在展示活动中并不是为了辨别作品好坏,它更是一种分享、一种自我展示的机会,我想只要能达到这一目标,就是成功地展示。

  【篇三】

    日常表现:今天中午吃完饭,带孩子们准备散步,有部分的孩子都会自己主动去找到朋友来排好队伍,但是也有小部分的孩子会站在旁边,看看旁边的是谁,就跟身边没有牵手的同伴去做朋友。

  这时懿缘也是这样,在寻找身边没有牵手的同学,并且主动过去牵手。

  但是我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有几个个性强的孩子都不太愿意与她牵手,她的手牵过去,有的孩子就会把她的手拉开。

  直到找了一个与她差不多性格的孩子,两人就牵好手,排好队,跟着一起去散步了。

  在散步的过程中,懿缘也经常与朋友说话,聊天。

  也显得比较的开心。

  分析与措施:

    懿缘在班上并不算是一个突出的孩子,在平时的活动中也表现得非常一般,不是问题学生也不是拔尖的孩子。

  这种的孩子反而往往是老师最容易忽略的。

  在孩子们心中,老师经常点名的孩子,一般在班上朋友也会更我,而懿缘就是本身自己不是很善于交朋友所以导致她就会出现类似这样的情况。

  在措施上,其实重要的还是我们自己,应该对她这样的孩子更加的关注,让她更多地下面地出现在同伴们的眼中,作为老师,也应该更多与她进行交流,去更地了解她内心的想法,引导她更好的与人沟通和交流,相信,老师多给予她更多的关心,其他的孩子也能够更愿意、喜欢去与她交朋友。

  在经过这一段时间以后,相信懿缘像今天出现的这种情况就会有好转。

幼儿园案例分析

 幼儿园个案分析(一):  班级:小二班

  幼儿姓名:...

  性别:女

  年龄:4岁

  教师:初梓态唯腊然

  一、案例背景

    经过观察该幼儿饮食习惯不好,吃饭时有一些不好的习惯存在。

  总是推迟吃饭时间,每次吃饭都比别的小朋友晚。

  吃饭前总会有各种事情。

  不是要去上厕所就是还有东西要玩,不能做到按时吃饭。

  二、案例分析

    1.该幼儿在家时家长异常疼爱,幼儿每次吃饭都要家长哄着才会吃。入学前幼儿每次吃饭家长都要给其一些玩具玩或哄好久才会吃,这就养成了幼儿吃饭前的一些不良习惯。

  三、应对措施

  第一阶段:(第一周至第二周)

    经过谈心和说教启发引导幼儿,使幼儿能够和其他小朋友一样按时吃饭。

  教导幼儿按时吃饭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并且经过一些漫画故事来教育幼儿,好孩子是要听教师的话按时吃饭的。

  并且和家长达成共识来一齐引导幼儿,在此过程中逐渐减少幼儿饭前的玩玩具等的不良习惯。

  初期改变幼儿不良习惯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打骂幼儿。

  要以缓和的口吻来引导幼儿,让幼儿自我意识到饭前要有好的习惯,不按时吃饭对身体是不好的。

  幼儿才会去改变,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第二阶段:(第三周至第四周)

    经过和家长达成共识督导教育幼儿养成按时吃饭的好习惯。

  经过第一阶段的引导慢慢减少幼儿饭前玩玩具时间直至幼儿养成饭前不玩玩具和按时吃饭的习惯。

  在此过程中不能太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逐渐减少幼儿饭前不良习惯。

  当幼儿饭前习惯有所好转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经过赏识教育让幼儿有成就感,幼儿发自内心的去改变饭前不良习惯。

  幼儿改掉饭前不良习惯后,家长要配合教师使幼儿这一按时吃饭的好习惯坚持下去。

  四、矫正结果

    经过这一段时间对芷煊的观察与指导,天乐基本上改变了饭前玩玩具的不良习惯。

  此刻,孩子饭前习惯良好,能按时吃饭,即使偶尔饭前想玩玩具,教师和家长经过引导幼儿也会放下玩具,按时吃饭。

  家长反映,此刻我的孩子按时吃饭了,身体也比以前好多了,为此他们多次感激教师的关心、教育使孩子健康成长。

  幼儿园个案分析(二):

  一、案例实录

  (一)早上,铭铭很早就来到了幼儿园,班里仅有一个小朋友.两人在放好书包之后坐在一齐开始聊天......突然,铭铭冲我大声的说:"教师,乐乐带玩具了,幼儿园不许带玩具."还没等我说话铭铭很快从她的手里将玩具抢了过来拿给我.用渴望的眼神看着我要得到表扬.一旁的乐乐却哭了起来......

  二、案例分析

    长期以来幼儿的愿望得不到满足,致使她产生了这样的东西不属于我为什么你有我没有?这样的想法,从而渐渐构成了妒忌心理。

  不管是抢别人的东西,还是不断的告状都体现了幼儿的这种心理。

  当别人的东西比她的好或者别人表现的比自我强都会激发她的妒忌。

    心理。

  孩子的妒忌具有明显的外露性,具有攻击性,破坏性。

  幼儿妒忌与大人妒忌的不一样之处,主要是不能有效地控制自我的情感。

  大人在十分妒忌时还会尽量忍受,心中虽然不高兴,但也不会形之于山渗色;幼儿却直接而坦率地表露情感,根本不研究后果。

  就如铭铭看到乐乐。

    的玩具产生妒忌心理一样.那个玩具吸引她,她想要玩又怕乐乐不给所以就也"抢夺"的方式把乐乐的玩具抢来让教师没收,从而到达心理的平衡。之所以告状是因为她好胜心强,想以此来引起教师的注意得到教师的表扬。

  三、策略

    1.要正确评价孩子。

  铭铭好胜心强,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

  表扬得当,能够巩固其优点,增加她的自信,促进她不断提高;如果表扬不当或表扬过度,就会使孩子骄傲,进而看不起别人,认为仅有自我好,别人都不如自我,甚至当有人说别人好,没说她好,她就难以理解。

  可是要和她讲清楚没有经过别人允许就抢别人的东西是没有礼貌的也是不礼貌的.喜欢别人的东西能够征求他人的同意后一齐玩.或者找家长买给自我.当孩子理解了教师的意见后再给予其表扬.例如:"铭铭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等.同时要让她给对方小朋友真诚的赔

  礼道歉,以便缓解尴尬的气氛.好让其明白知错能改还是个好孩子的道理.

    2.对孩子帆滑进行谦逊美德的教育。

  孩子因为自我有本事,但没有受到注意和表扬,因而对那些受到注意和表扬的小朋友产生妒忌。

  所以在纠正妒忌心理同时还必须对孩子进行谦逊美德的教育,让孩子懂得谦虚使人提高,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让孩子明白即使别人没有称赞自我,自我的优点仍然存在,如果继续坚持自我的长处,又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自我的才干就会更强,就会真正地长久地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

  家长还要了解自我的孩子,适当地指出她的长处和短处,使孩子明白人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学习,帮忙孩子正确评价自我。

    3.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有妒忌心理的孩子一般都有争强好胜的性格。家长要引导和教育孩子用自我的努力和实际本事去同别人相比,竞争是为了找出差距,更快地提高和取长补短,不能用不正当、不光彩的手段去获取竞争的胜利,把孩子的好胜心引向进取的方

    向。

  四.反思

    在对嫉妒心理幼儿的教育实践中,我觉得家园共育是整个教育过程的关键,家长认识到嫉妒的危害,幼儿认识到自我嫉妒的行为使自我不受欢迎,更不能解决问题。

  由于6岁的孩子自控力还不强,经过一段时间后,因嫉妒某些表现会反复出现。

  辅导矫正嫉妒过程是漫长的。

  ,需要家园配合耐心细致地开展工作,更需要针对性、特殊性、反复性和长期性,使她们在正面的引导中逐渐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培养她们对自我心态进行自我调节的本事,学会用心理换位法去理解他人的心境,我运用了现实疗法,交往分析法和情境等来减除心理压

    力。

  并给予她很大的宽容,给予充分的接纳和支持,为她的提高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

  辅助家长学习,让他们了解对嫉妒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帮忙家长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和家庭教育观,改善教育方法,妥善解决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构成家园教育共识。

    孩子需要一个公平的宽容的心理环境,光靠教师重视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让所有家长和孩子都能意识到心理健康对孩子的重要性,提高家长教育的技能和水平?如何开展和促进家园共育工作值得大家共同探讨。

小班案例分析与反思精选【三篇】

  【#亲子教育#导语】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可按照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个方面,还可按其它方式作不同的划分。那么,作为幼教该如何写案例分析?下面无为您提供了小班案例分析与反思精选【三篇】,供您参考。

  【篇一】

  在对小班幼儿进行分享行为调查时,我们记录了以下两个案例:

    案例一:李想带来一辆玩具车,并告诉老师,他是带来和小朋友一起玩的。

  自由活动时,李想高兴地拿出自己的车,但他只愿意让小朋友看,不准别人摸他的车。

  老师说:"李想今天真乖,把玩具带来给小朋友玩,你把玩具给×××玩一下,好吗?"李想低头看了看自己的玩具车,犹豫了一下递给了小朋友。

  接下来,李想的视线一直没有离开过自己的玩具,也不让玩具离自举誉己太远。

    案例二:小米粒手上拿着两个果冻,老师逗她说:"小米粒,把果冻分给我一个好吗?"她很爽快地给了老师,然后一直注意老师接下来怎么做。过一会儿,她见老师仍没把果冻还给她,就说:"给我!"老师说:"你刚才不是已经答应送给我了吗?为什么现在又不给我吃了?"小米粒始终是两个字的回答:"给我!"小米粒的妈妈告诉老师,类似的事情往常小米粒一定以哭闹来解决问题。

    通过对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调查,我们发现,虽然经过托班一年的集体生活,大部分幼儿已经萌发了分享的意识,但其认知和行为严重脱节,幼儿在行为中还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分享。

  如何把小班幼儿尚处朦胧状态的分享认识转变成内化的自觉行为,我们开展了小班幼儿分享行为培养的研究。

  以下是我们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让幼儿明白分享不是失去而是互利

    分享是与他人在情感和物质上的共享,是一种亲社会行为,具有利他的性质和目的。

  幼儿之所以不愿与人分享,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认为分享就是失去。

  对此,我们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形象化的教学材料,让幼儿明白分享实际是一种互利行为。

  如故事《佳佳真快乐》让孩子明白了"我的东西分给你,你快乐我也快乐"的道理;语言活动《金色的房子》告诉幼儿"好的东西大家一起玩才最快乐"等等道理。

  二、让幼儿体验分享的快乐

    任何一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都需要通过反复的行为训练,我们试图通过多种渠道尽可能增加幼儿积累自身经验的机会。

    创设情境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经常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境,让幼儿去面对矛盾,解决问题。

  如在户外活动"骑小车"中,孩子要解决"小车不够怎么办?"的问题;两个小朋友都想玩橡皮泥,可橡皮泥却只有一盒;幼儿的点心不够分了,没拿到的小朋友怎么办等等。

  对幼儿采取的正确行为,教师都及时通过口头语言或肢体语言给予鼓励和表扬,强化幼儿分享后的愉快体验。

    开辟玩具分享区班级活动区中,我们专门设立了一个玩具区,让小朋友带一件自己的玩具放到分享区,供大家一起玩。

  凡是带玩具来的幼儿还可以向全班小朋友介绍玩具的玩法。

  玩具分享区的玩具一个月更换一次,那里成了小朋友最喜欢的地方。

  他们不仅愿意拿出自己心爱的玩具,也学会爱护别人的玩具,从中体会着快乐和友谊。

    分享活动成果主题活动结束后,我们向全园开放,让所有的小朋友一起来分享我们的成果和快乐。

  如开展主题活动"汽车叭叭叭"时,我们举办了"亲子手工制作展",小朋友高兴地向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介绍自己与家人一起制作的汽车。

  活动结束后,他们还抢着告诉老师:"哥哥喜欢我的小车。

  ""那个姐姐问我怎么做。

  "他们沉浸在分享的快乐中。

    建立牵手小组行为霸道、任性的孩子很少有同伴愿意与之交往,如何转变他们的行为?我们发挥了家委会的作用,将幼儿四至五人分成一组,鼓励幼儿利用节假日互相上门拜访,让幼儿轮宽姿流做一次小主人,让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习分享。

  三、家园共育,强化幼儿的分享行为

    家园教育的一致性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良好行为慎答绝习惯的重要性,交流在家庭中培养孩子分享行为的方法。

  我们还为每个幼儿准备了"家中的好宝宝"记事本,请家长们将孩子在家的表现记录下来,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教育。

  我们还邀请家长代表参与我们的研究小组,为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出谋划策。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育,幼儿的分享意识增强了,自觉分享的行为形成了,"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才开心"成了孩子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孩子们在学会分享、体验分享中获得了真正的快乐和友谊。

  【篇二】

  日常观察,发现问题

    美美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的,每天都是由奶奶接送美美上幼儿园的。

    早晨来园美美总是满脸泪水的拉着奶奶的手久久不肯放。

  “老师,我们美美还小,自己不会吃饭,你们喂喂她。

  好了美美,奶奶跟老师说好了,吃饭是老师喂你,别哭了,奶奶走了。

  ”听到奶奶这么说,美美才放开奶奶的手。

  分饭的时间到了,阿姨们拎着饭菜走进了教室,孩子们会伸长了脖子问:“阿姨,今天我们吃什么?”可每当这时候美美就开始掉眼泪。

    午睡起床了,孩子们各自摆弄着自己的小毯子,折“整齐”了,放到了床角,然后开始穿鞋子,而美美起床后就开始呆呆的坐着,等老师去帮她穿鞋子,“美美,看好了,老师教你穿,下次你自己试试。”美美不情愿的点了点头,第二天,她还是这样,让她自己穿穿看,她就掉眼泪。

    区角活动时,别的孩子都比较喜欢玩一些新颖的,漂亮的玩具,图书角里的孩子不多,但经常能看到月越小小的身影,她总是一个人在里面安安静静的看书。

    教学活动中,孩子们总能高高举起双手,争着要回答老师的问题,即便是那些老是问不答题的孩子,也不甘示弱,高高举着小手,美美总是端端正正的坐着,不会主动把小手举起来。当我抽她起来时,她却能做出正确的回答,就是声音轻轻的。

  上门家访,了解情况

    美美家三代同堂。

  一家人非常欢迎我的到来。

  尤其是奶奶,她热情的带着我参观了他们的家:漂亮的小洋房里,装修得非常考究,客厅、厨房、餐厅、书房样样俱全。

  书香味十足的书房给我的影响特别深,大大的书桌摆放着电脑,高高的书橱里整齐的摆放着各种书籍,是个看书、学习的好地方。

  不足是在这么多的书籍中却没有属于孩子自己的书。

  从奶奶那里了解到,美美的父母以前都在一家镇办企业做财务的,前几年企业效益也不错,可就这两年企业倒闭了,于是夫妻俩放下一切,将全部精力投身于学习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深造后,美美的父母都找到了如意的工作,但是工作比以前更忙了,工作之余也不忘给自己充电,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呆在这个书房里。

  爸爸妈妈不在时,美美也经常回到这里坐到爸爸妈妈的椅子上来看书。

    奶奶带着我参观,美美就像一条小尾巴紧跟在奶奶身后,一刻也不离开,我们坐在客厅中聊天,奶奶忙着帮我倒茶,取水果,而美美就坐在一旁,奶奶帮我拿好了,就帮着美美拿这拿那,一会儿把剥好的水果塞进美美的嘴巴,一会儿打开饮料罐,递给美美,美美的小手什么也不用做。

    门外传来了孩子们欢快的欢笑声,美美伸出头向外看了看,奶奶马上就说:“别去,他们会弄伤你的,待会儿奶奶陪你玩。”美美也就不想了,安静的坐在奶奶旁边。

    奶奶跟我说,带大美美真是花费了她很多心血,自己对孙女是时时留意、处处当心,可美美爸爸妈妈还是经常会说她把孩子宠坏了,弄得孩子什么都不会做。

  听了奶奶这番话,我也理解老人心里的感受,于是我先肯定了奶奶的功劳:“奶奶我知道你花在美美身上的时间肯定比你带大你自己的两个孩子的时间还多,你所付出的心血我们都看得见,美美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学本领很认真,接受的也快,这都是你奶奶教得好,不过孩子渐渐长大了,有些事情也可以让她自己动手做做,美美很聪明肯定学得会,这样你可以轻松点。

  ”听了我的话,奶奶也点了点头说:“是啊,现在她什么都不会做,什么事情都要我帮他做,是满累的。

  我试试吧。

  ”临走时,我给了奶奶一份我根据美美的实际情况收集的各种和美美相似的家教案例和我的电话号码。

  电话联系、制定措施

    奶奶给我的电话:没过几天,美美的奶奶就主动打电话来找我,她说和老头子一起看了我给的那些东西,很感动,说他们也想学点新的教育方法,免的儿子总说他们老套。于是我告诉他们美美非常爱看书,很爱学习,书房是个非常有利孩子学习的地方,我建议他们给美美购置小书桌、小椅子,可让孩子在上面画画、写写,在地板上放

    上拼图地毯,整理箱等,可让孩子在坐在地上看书,玩拼图等,在书房为美美创设她自己的学习天地。

    我给奶奶的电话:我问奶奶美美在聪明屋的情况,奶奶告诉我:“美美很愿意呆在聪明屋里,看书、讲故事,还会拉着奶奶、爸爸妈妈一起看,讲故事给他们听。

  我见建议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去书店挑选自己喜欢的书,家长也可以给孩子选购一些有关植物、动物、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幼儿彩图百科全书。

  在以后的学习中,孩子可以从中查找一些资料。

    奶奶给我的电话:奶奶反映,这几天她想放手让美美试试自己做些事情,可美美的依赖性很大,几乎是不肯动手,即使做了不能坚持。

  于是我让奶奶给美美创设了一个五星角,我给奶奶设计了一块五星奖的版面和小五星,每当美美不用奶奶帮忙自己做完一件事时,如:今天自己吃饭了,自己穿*服了等等,每做一件就可以到奶奶那里拿到一颗红五角星贴到“五星角”里。

  到“五星角”里有了五颗五角星时,就可以到老师这里换取一朵小红花。

    奶奶听了很高兴,马上和孙女说了这件事,美美听到能到老师那里换取小红花时可高兴了,还当奶奶的助手,和奶奶一起照着我的小图制作了五星角。

    没几天奶奶来接美美时告诉我,五星角的效果还真不错,当美美从我这里换到小红花拿回家挂到五星角里时,兴奋的不得了。

  现在美美都要争着自己做事。

  不会的还要奶奶教呢。

    我给奶奶的电话:我告诉奶奶,美美平时很少和小朋友玩,喜欢一个人独处。

  虽然我们也想了很多办法,让小朋友主动找他玩等,可是效果并不是很好,奶奶说其实他们那里象美美这样大小的孩子有好几个,可她从不让美美出去玩,也从不邀请别的孩子来玩,也许是这个原因,所以美美到了幼儿园也不和小伙伴玩。

  我和奶奶介绍了培养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孩子的交往能力对其今后发展的影响,奶奶同意了我的看法。

  我建议奶奶把家里空的小房间创设“美美小天地”为孩子准备一些玩具、图书等,有空时可以和孩子一起去邀请小朋友来“美美小天地”玩,以后可以让美美自己去邀请。

    奶奶的电话:奶奶反映一开始美美很想和小朋友玩,可自己不敢去叫,总拖着奶奶去叫小朋友。

  “美美小天地”里经常能听听到美美欢快的笑声,他们一起游戏、一起看书、玩玩具,完好了还会把玩具整理得整整齐齐。

  渐渐的美美和孩子们熟了,有一次奶奶听到美美在邀请小朋友星期六再来玩,东东还邀请美美星期天到他们家去玩,美美的变化真得很大,她想知道美美在幼儿园如何?当我把美美在幼儿园的表现告诉她时,她都快笑出声来了。

    奶奶的电话:奶奶说美美最近经常会把在幼儿园学到的本领表演给爸爸妈妈看,他们都看见了美美的进步,听了后我建议,我们应该趁热打铁,应该充分利用美美表现、表演的*,锻炼他的胆量,使她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我建议在宽敞的客厅中创设一个小舞台,可以将常让美美在家人、或客人面前大胆的表达表现,利用美美善于表演才能来锻炼她的胆量,增强它的自信。

  定期回访,了解情况

    一段时间过去了,想去看看美美在家的表现情况,和奶奶约好了时间,又来到了美美的家,刚到美美家门口,美美就迎了出来,“汤老师,汤老师”的叫个不停,一会儿拉着我去参观她的“美美小天地”,一会儿又带着我来到了“美美聪明屋”,向我介绍里面的书,那本书看,我最喜欢什么书……,一会有带我到“五星角”前数上面的星星。

  美美兴奋得说个没完。

  奶奶看到美美的样子。

  笑得都合不拢嘴了。

  到了客厅,美美站到了小舞台上,大胆的给我表演起了节目,奶奶说小舞台刚开时,美美只在自己的家人面前表演,渐渐的家里来客人了美美能表演了。

  而且表演的节目内容也丰富了,有时唱歌,有时讲故事、念儿歌。

  奶奶说老师的办法真灵,以前想教育孩子是

    幼儿园老师的事情,我们只要把孩子养好就可以了,没想到,良好的家庭环境的创设对孩子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奶奶说她会继续和老师合作,共同教育美美。

  良好环境,促进发展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摇篮,是他们生活的港湾,幼儿的一半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为此,家庭给幼儿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影响。

    隔代抚养对幼儿心理发展有着消极的关系。

  尽管祖辈们也爱他们,但他们的思想观念、文化知识局限了他们的教养方式。

  再次,他们对幼儿娇惯、溺爱居多。

  因此对祖辈们进行教育,给他们提出创设良好家庭环境的措施、方法,对教育孩子来说时非常重要的。

    老人家一般是不喜欢人家对她直接指出不足的,因此对于美美奶奶不足的地方我并没有直接加以否定,首先我肯定了奶奶这几年的功劳,在把我事先根据美美的特点查找的许多资料,寻找的一些案例,用这些正面的例子介绍给奶奶听,让奶奶从这些例子中感受到自己的做法也存在着许多不妥之处。让奶奶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从小生活在同龄人的群体中,孩子们会逐步学会怎么生活,怎么相处,怎么玩耍。

  有许多家长生怕自己的孩子会在集体生活中“吃亏”,便要求孩子自顾自,不要与其他小朋友来往,这样做表面上似乎是爱孩子,实际上,使孩子无法得到群体生活的锻炼,势必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美美小天地”是美美与其他孩子交往的桥梁,是美美自己的空间,美美在充分自由、宽松的环境之中和小伙伴玩耍、交流,渐渐变成了开朗、合群的孩子,不再孤僻。

    要让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必须给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的空间,“美美聪明屋”的创设,让美美在自由探索的学习环境中,自由探索,也养成了美美良好的学习习惯,让美美获得了许多知识,为美美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对于胆小自卑的幼儿,我们要寻找他们身上的亮点,让幼儿感觉到“我也很棒”,促进幼儿自信的形成。给予孩子成功表现的舞台,我们充分利用美美表现、表演的*,在宽敞的客厅中创设一个小舞台,锻炼他的胆量,让她大胆的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

    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美美的进步是可喜的。

  【篇三】

    每个孩子都有他们各自的学习方式,只有允许他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操作与探索,孩子的学习才是主动的,学习的效果才是积极、有效的。我们的教育才是真正做到了尊重幼儿。

    我们小班有个孩子叫康康,他在绘画活动中表现特殊:每当老师讲解完作画要求,孩子们兴致盎然地开始画画时,只有康康呆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老师上前询问时他总说:“我不会画,老师帮我画。

  ”前几次,我总以“你看别的小朋友都是自己画的,康康也要自己画,好吗?”来回答他。

  结果就以不画告终,而当他看到别人漂亮的画时又好生羡慕。

  就这一情况我进行了分析:康康虽然年龄比同龄幼儿小一些,但他在智力、动手能力等各方面学习能力都不落后于其他幼儿。

  他不是不会画画,也不会画不好,关键在于他对绘画缺乏自信心。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在组织绘画活动时我改变了策略:当康康再次要求老师帮他画画时,我就对他说:“来,老师陪你画。

  ”于是,我一边握住他拿笔的手,一边则用语言鼓励他(他运笔时我的手不用力):“小手握住笔,眼睛看好,用点力变(画)!变(画)!变(画)!看漂亮的饼干(或其他物体)变出来了!”。

    初次看到自己也能像同伴一样画出东西来,康康感受到了成功喜悦的快感——他大声地哈哈笑了起来。

  我也从他的笑容里看到了他对画画的自信心萌芽。

  以后,康康就不再要求老师帮他画画了,我按照上面的方法陪他画了一段时间后,便开始培养他独立作画的习惯(绘画时不用老师陪在身边)。

  如今康康对画画已有了较浓的兴趣,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充满自信的画画了。

  康康的改变让我从中受到了不小的启发:当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有特殊的行为表现时,教师要善于去发现,及时分析情况,采取措施给予相应的教育,这将在无形之中使幼儿受到支持与鼓励,培养孩子对活动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让孩子得到良好的发展!。

提交信息测一测您提升学历详细信息